桥之美的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024-08-06

桥之美的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精选13篇)

篇1:桥之美的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

二、

太阳 态 态度 奉献 捧 捧着听见 现 出现 书本 笨 笨蛋

三、示例:

能听到知了的叫声了 能看到枫叶变红了 能看到树叶飘零了

四、示例:

嫩绿 肥美 翠绿 火红 美丽 茁壮 茂盛 苍老

五、示例:

1. 茂密的 辽阔的

2. 碧绿的 五颜六色

3. 宽广的 无数的

更加生动形象

六、示例:

1. 大树因茁壮、葱翠的 生机而美;叶子因其翠绿及 奉献而美。(提示:解释合理即可)

2. 提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 可。如可从个人与集体的关 系入手。

【拓展提高】

七、

1. 文中写了冬青树、悬铃木、银杏树三种树的叶子,它们的特点分不同:冬青树椭圆形的叶片既厚又硬,叶脉清晰,变成了墨绿色;掌一样的悬铃木叶子几乎每一片都是黄一块绿一块,不规则的相间在一起;银杏树扇形的叶片都已转黄。

2. 四季常青和抗寒

3. 示例:秋风阵阵,一排冬青“沙沙”作响,似乎在抖擞精神,做好抗寒的准备。 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冬青树树叶四季常青和耐寒抗寒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

八、提示:

枫叶:五角形状;柳叶:剪刀状;梧桐叶:鸭掌状;荷叶:圆盘状。

篇2:桥之美的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望 置 奉

汁 根 营

二、用“√”选择参考答案:。

像 shū zhuó cuì 站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嫩绿 肥美 变黄 飘零

2.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B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既没有好看的颜色,又没有好闻的香味

2.一连几天没给它浇水;仙人掌被切下半截

3.AC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原文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篇3: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篇4:《包拯》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鬻之( ) 遗权贵( ) 涿州( ) 敛手( ) 惮之( )

嫉恶( ) 阎罗( ) 大茔( ) 恕(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第归,杀而鬻之(第: 鬻: )

⑵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遗: )

⑶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 )

⑷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 )

⑸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 )

⑹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 )

4.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意思:

理解:

5.译句:

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⑶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⑷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

第二部分:

(一)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

⑴拯立朝刚毅(立朝: )

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 )

⑶平居无私书(私书: )

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 )

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

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表现和事情,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10.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

11.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

(二)

哀溺文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河东集》)

12、柳宗元,字 , 代散文家,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 并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永之氓咸善游(咸: )

⑵中济,船破,皆游(济: )

⑶曰:“何不去之?”(去: )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⑵汝愚之甚。

15、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

16、请你谈谈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从中你受到何种启示。

《包拯》答案

篇5:《秋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20课 秋水(第一课时)

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 )涘( ) 渚( ) 仲尼( )殆(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

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

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有 篇, 七篇 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不少于2句)

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第20课 秋 水(第二课时)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泾jīng 涘yǐ 渚zhǚ

B.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泾jīng 涘sì 渚zhǚ

D.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

B.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

C.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

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曰 ( )

我之谓也 ( )

少仲尼之闻 ( )

泾流之大 (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泾流之大:

②不辩牛马: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

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②东面而视: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④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

(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

(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

B、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

C、发于南海 止于北海

D、仰而视之 子知之乎

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

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

C.非梧桐不止 停止

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

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二) 鲲鹏斥鴳(yàn)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①扶摇②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③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抟:环绕,回旋。 ②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③斥鴳:斑鸠之类的小鸟。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穷发之北。( )

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

③此亦飞之至也。( )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7、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与此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 (用成语回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请以“做法”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情思感悟。(100字左右)

(.茂名市)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篇6:《观舞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作业导航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3、欣赏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基础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舞蹈 韬略 滔滔不绝 稻谷

B、睁眼 铮铮 风筝 挣扎

C、嗔视 慎重 嗔目 缜密

D、雏凤 皱纹 姓邹 雏鸟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盛意 赞叹 友谊 感谢

B、禽兽 静穆 模拟 帘幕

C、眉宇 绚丽 旋舞 耀眼

D、气氛 蠕动 绘画 合掌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B、斗薮:摇动,振落

C、息息相通:互通消息

D、惆怅:伤感,失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有《寄小读者》等。

B、卡拉玛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C、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D、“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体现了印度舞蹈强烈的宗教色彩。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①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②她端凝地站立着。

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④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轻云般( ),旋风般( ),舞蹈出诗句里的( )。

⑤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5、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褶裙( ) 叱咤风云( )( ) 浑身解数( )

6、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7、在④段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8、认真阅读⑤段,请写出卡拉玛舞蹈体现的内容。

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________,似乎柔和而又________。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一股狂暴的掌声。

10、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主角( ) 颦( )

11、给文中空格处分别填入反义词。

12、文章中“膨胀”起来指的是什么?

13、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使观众沉浸在艺术享受中而忘了鼓掌。

B、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的赞誉,远远胜过热烈的掌声。

C、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以无声赞誉来代替热烈的掌声。

D、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的共鸣比狂暴的掌声更强烈。

1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

试一试

15、采访有关人士,介绍你家乡剧种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C

5、zhě chì zhà xiè

6、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笑脸灿灿的样子。

7、细碎 繁响 慢移 疾转 悲欢离合

8、① 无限的哀愁

② 无边的喜乐 、

③ 低回宛转的娇羞

④ 叱咤风云的盛怒

⑤ 细腻妥帖的梳妆

⑥ 铮铮的弦响

9、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二、10、jué pín

11、逼近铿锵

12、观众的情绪高涨。

13、D

14、赞美艺术家卓越的表演艺术。

15、略

篇7:《香菱学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请柬( ) A、tiě B.jiǎn

(2)平仄( ) A.zè B.rù

(3)胡诌( ) A.zōu B.zhōu

(4)怔怔( ) A、zhēng B.zhè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腻烦 揣摩 橄榄 素味平生

B.蘅芜 潇湘 川凿 自暴自弃

C.闺阁 画缯 姊妹 精血诚聚

D.嘟哝 伶俐 废墟 晦人不倦

3、下列同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些须:或许 B.蹙:收缩

C.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 D.忖度:揣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B.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C.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

D.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5、填空题。

①《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   ,小说以       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象。

②“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6、下面三段文字是《红楼梦》中对黛玉、探春、宝钗三位姑娘的外貌描写,请分别指出写的是谁。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2)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XX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

(3)两弯似蹙非常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7、读图识表:《这下记住了》这幅画讽刺了怎样的现象?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8、综合性学习:

你班准备举办一次有关“诚信”为话题的即兴演讲。请思考下列题目:

(1)演讲的开头方法有多种,如:自我介绍、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开个头。

(2)你在进行有关“诚信”演讲时,下面同学突然递了一张纸条,问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你如何作答?

二、同步解读

⑴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报道:“宝玉来了。”黛玉心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

……

⑵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9、对照两段文字,黛玉关于读书的回答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答贾母的话是实话,但对别人介绍过的惫懒人物宝玉懒得搭理,敷衍了事。

B、回答贾母的话是实话,回答宝玉的也是实话,并无本质区别,也无特殊用意。

C、黛玉如实回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确回答。

D、黛玉不知自己念书的程度如何,故在回答时前后犹豫不定。

10、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颦”,说“岂不两妙”,以宝玉而言,这“两妙”各妙在何处?

11、宝玉骂通灵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在文段中,有一句话和它呼应,这句话是( )

A、妹妹可曾读书?

B、况这林妹妹眉尖如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C、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不成!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2、文段2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共有四问,分别是问    、问   、问   和问玉。把问玉放在最后,如何理解?

13、贾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⑴B ⑵A ⑶B ⑷B

2、C(点拨:A项中应为“素昧平生”;B项中应为“穿凿”;D项中应为“诲人不倦”。)

3、A(点拨:A项“些须”应为“一点儿”。)

4、B

5、⑴曹雪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⑵林黛玉 ⑶林黛玉;贾宝玉

6、⑴贾探春 ⑵薛宝钗 ⑶林黛玉

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所用成语能概括漫画意思即可。如:亡羊补牢。

8、⑴提示:任选一种,语言简练,紧扣要表述的内容即可。

⑵如:有同学问我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我现在坦率地告诉你们,有过!不过现在早已没有了。

9、C(点拨:这体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性格特征。)

10、与黛玉本名有联系;和黛玉的常见神态有联系。

11、D(点拨:这段“摔玉”场景是宝玉性格表现中最为突出的一段。宝玉的意识中比较直接的是他的“平等”观念,而宝玉的这种意识的萌芽便是来源于家庭环境中的不平等。而黛玉的出现,则让他这种意识进一步强烈起来。)

12、读书;名;字。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而引发的,而且将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地形成高潮,突出人物思想性格。

13、这里体现了宝玉的叛逆反抗精神和渴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

篇8:桥之美的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翻译词组

写一则广告_________________2.去面试________________

3.用计算机工作________________

4.互赠圣诞卡片________________

5.将长袜挂起来_______________

6.一个公共假日_______________

7.擅长画画__________________

8.数以百万计的人们___________

二、选择并抄写单词

1.Bettyisvery______(patient,honest),andshenevertellsalie(说谎).

2.Peopleareusually______(busy,free)athomedecoratingtheirChristmastrees.

3.I’velivedinShenyang______(for,since)1995.

4.Awreathisa______(circle,ball)offlowersandleaves.

5.Aking’swifeis______(queen,daughter).

三、单项选择

1.I’velostmymobilephone,I’mlooking____it.

A.outB.afterC.atD.for

2.Bettyisagirl____isalwayskind____others.

A.who,forB.who,toC.which,forD.which,to

3.Whatpeopleusuallydo____ChristmasDay?

A.inB.atC./D.on

4.—HowlonghaveyoubeenatRoseGardenSchool?

—____twoyears.

A.ForB.SinceC.UntilD.From

5.Mumisbusyathome____thehousework.

A.doesB.doingC.didD.do

四、句型转换

1.Wearelookingforagirl.Shecaresforothers.(合并成一句)

Wearelookingforagirl______caresforothers.

2.Hehasbeenateacherfortenyears.(改写成同义句)

Hehasbeenateacher____________.

3.PeopleeatturkeyatChristmaseveryyear.(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people______atChristmaseveryyear?

4.NewYear’sDayison1January.(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isNewYear’sDay?

【试题答案】

一、1.writeanadvertisement

2.goforaninterview

3.workonacomputer

4.giveChristmascardstoeachother

5.hangupstockings

6.apublicholiday

7.begoodatdrawing8.millionsofpeople

二、1.honest2.busy3.since4.circle5.queen

三、1~5DBDAB

篇9: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2: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1:⑴交错相通 ⑵通“邀”,邀请 ⑶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⑷使……劳累。

小题1:⑴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小孩,都休闲愉快,自得其乐。)

⑵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小题1: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小题1:试题分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句话的含义是“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们”,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谁,做了什么”,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的含义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没有什么”,即“无∕丝竹之乱耳”。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1:试题分析:(1)“交通”古今异义词,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交错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请。(3)“白丁”,一词多义,此处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4)“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闲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斯”(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篇10:6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练习

3.14×22=0.9+99×0.9=(+)×4=2-=

81÷=15×=1.25×0.16×8=-+=

二、用心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统计某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可以选用统计图。

4、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三、仔细分析再作解释。

1、下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最多。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2、上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分析判断:

⑴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⑵六(1)班同学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3、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⑴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感觉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快?

篇11:《化石吟》同步练习及答案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篇12:《化石吟》同步练习及答案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篇13:《马说》的同步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 )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

⑴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⑵ 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⑶ 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蚹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③矣。苟能起,又不艾④。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②踬zhì仆:跌倒。③病:疲惫。④艾yì:停止,悔改。

1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辄持取( ) 人或怜之( )

苟能行( ) 又持取如故( )

又不艾( ) 亦以病矣( )

12、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

1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

1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参考答案】

一、1、C(sì)

2、⑴ shí 吃/sì通“饲”,喂 ⑵ 马鞭子/用鞭子打 ⑶ 表反问/表感叹

3、D 4、B 5、D

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9、略 10、B

二、1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停止,悔改 疲惫

12、B 13、B

14、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蚹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上一篇:熟悉的味道第2季观后感下一篇: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