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知识

2024-08-16

人物传记知识(共6篇)

篇1:人物传记知识

高考复习:人物传记阅读复习考点梳理

一、人物分析

⑴.概括传记中叙写传主哪几件事情(人生经历); ⑵.概括传主的主要思想性格; ⑶.概括传主一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⑷.概括传主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⑸.分析传主的情感;

例1.请分段简述钱伟长的人生历程(不必涉及具体时间)。(5分)

答.【①钱伟长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②少年时代进入清华物理系学习。③大学毕业后去欧美留学,在国外跟随名师学习。④抗战胜利后回国工作,生活艰辛却拒不赴美。⑤解放后,积极工作,成绩斐然。⑥“文革”期间坚持工作,取得成就。⑦改革开放后,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前5点缺1点扣1分。)】

例2.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1)青年时代听谭大勋讲授《述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拓展了学术视野。(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例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5分)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

③独特的生活态度(或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如两个都答,只能算1点);

④涉猎广泛的阅读;⑤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⑥孤傲、顽固的自信。(或不从流俗的个性)1点1分,答对5点得满分。

二、作用题

1、引用的作用

引什么:1.引传主自己说的话2 引日记、诗文、作品、书信 3.引别人对其议论性评价性的话 作用——四个维度:文本、传主、读者、作者 1.体现传记的真实性,印证作者的观点。.增加文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表现力,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3.对人物形象塑造起辅佐作用

4.突出和深化传主形象,体现传主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感、精神、内心世界)

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传主的精神。

5.他人的评论或者形象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文本分别引用了著名女导演黄蜀芹、电影学院倪震教授、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电影放映员陈文亭四个人对谢晋电影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些评述在文中的作用。(5分)答:(1)这些人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都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对谢晋和他的电影比较熟悉,所以引用他们的评述,可以使文章真实可信,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2)引用他们的评述能够突出谢晋在电影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他的电影真实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中中国人民的命运和精神,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评分标准:第(1)点“身纷、地位各不相同”1分,“对谢晋和他的电影比较熟悉”1分,“真实”1分。第(2)点“更加能够突出谢晋的成就”1分,“谢晋的的具体成就”1分。)例

2、文章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和信件有什么作用?

(1)最真实地表现传主本人当时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情况,走近传主的内心世界。(2)以显示传记本身的真实性、生动性、行文的多样性。2、类比(对比)的作用。

更好的了解传主,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有个性更加鲜明。

1、文章的传主是林斤澜,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汪曾祺和张爱玲两位作家?(5分)例

2、(2012,广二模)文中多次将嵇康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1)以读者熟知的诸葛亮作比(类比),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嵇康其人; 2)表明嵇康也像诸葛亮一样优秀,但命运不济;(3)表达了对嵇康的敬佩和对其不幸命运的惋惜之情。

[5分。类比及作用,2分;优秀和命运对比,1分;作者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3、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环境自身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②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品格 /精神面貌 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的心理

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象征意义(一般在结尾)、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4、细节描写的作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1)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个性丰满、鲜明。(2)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

(3)烘托人物的心情,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深化主题,有力地表达中心。对传记文本的作用

(5)表现真实性,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ps】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适用)补充:人物描写的方法

1、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传主形象,请选择一种加以分析。(5分)答:主要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

(1)“精神矍铄的史老,对襟藏青大褂,鹤发童颜,小细长眼睛,厚嘴唇,声如洪钟,底气十足,越发像一尊慈祥福态的弥勒佛”这是肖像描写。表现了史老慈祥、乐观、单纯的性格特点。

(2)“屋内洒满阳光,木制地板加一式的木制简洁桌椅,沙发旁一株娇艳欲滴的蝴蝶兰,绽放着生机。”这是环境描写,通过史老的居住房子,来表现史老乐观开朗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指出手法2,每点0.5分,举例分析3分,选例、手法、人物性格各1分,共5分)5.记叙顺序的作用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1、文章首先叙述了„事,然后再叙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

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

1、文章中途交代了„„(人,事),表现了„„(人

中心)

2、与上文相照应;为下文写„„作铺垫。

3、效果:

(1)这样写使中心更加突出,文章内容更加充实(2)使„„的形象更加鲜明(3)使结构更严谨。

④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1)补充说明的作用,使情节发展更为合理,结构更加严谨,(2)内容更加充实,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例1(2012,深一模)文中加横线的语段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例

2、此文开头写谢希德先生的辞世及遗嘱,这是什么记叙手法?这样写的作用及效果是什么?(4分)答案:倒叙手法。(2分)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1分)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1分)6.记叙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有真实感,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拉近距离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叙事和议论

例1在“我以为你的毛病在与缺少约束的能力,你有点像戏院里的一个看客,他那样的不能约束他的兴奋,使得他自己同旁人都弄不清台上的戏。。”这几句话中,契诃夫为何交替使用人称代词 答:(1)用第一人称“你”,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契诃夫对高尔基批评态度,(1分)

后面换成第三人称“他”,则是描写出“看客”在戏院里看戏时的表现,更为形象、客观(1分),也更能为对方接受。(1分)

或答“二者结合运用,行文活泼,富于变化”。(1分)(任答其中1点得2分,2点即可得3分)例2 .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 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7.议论性文字的作用

1)、高度概括传主的性格品质、精神风貌

2、)表明坐着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 3)、提示警醒读者

三、如何体现传记的真实性

1、引用(传主说的话、书信、作品、日记;权威人士、亲属、他人的介绍的评价)

2、写传主的亲身经历,材料详实,能写反映人物思想风貌的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3、有细节描写(心理、外貌、生活习性)

4、心理描写(情感)5.交代作者与传主的关系

6、用语朴素,不带主观情感,能对人物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例1.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传记文学特点的?(4分)

【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

(4分)①引用亲友的回忆与评价,增强真实性。②引用传主的著作。③写传主真实的经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

四、写作意图

传记(人物通讯)的写作意图

(1)指出传主个性特征(或人格魅力),表达对传主的看法与评价。(2)分析典型意义。并非个别,而是一个代表和典型。

(3)历史意义。(当时)(4)教育意义。(启示)例1:(2010,广东)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答案】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或为了表现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②用黄侃的个性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

③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或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五、探究题

观点+分析

(观点--引据--论述--小结)(结合文本或联系现实和知识储备)

(分析部分要分点作答)

例如:南瓜点阻击战,张自忠将军选择了只身冲向敌人,壮烈牺牲。这种做法有人赞赏,有人不认同。请任选“赞赏”或“不认同”,结合文中张将军选择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6分)

赞赏.①国难当头,我们需要英雄以热血和生命来唤醒激励民众;②张将军以牺牲生命一洗“汉奸”之耻,证明自己是铁血男儿,是国之栋梁;③张将军作为军人,为国捐躯,完成了为国尽忠的使命,实现了对冯玉祥将军的承诺;④张将军英勇献身的精神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将永远激励后人。(答对一点2分,最高得分6分)

不认同.①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全性命才能继续为国效忠;②战事初起,国家极其需要像张自忠那样身居要职,具有影响力的人,带领人民抵御外侮;③张将军可以更加理性地处理被人误解事件,不必立意“带着大家去找死路”,可以忍辱负重;④战术上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要尽可能保全自己。(答对一点2分,最高得分6分)

例如:(2015东关实验高三调研)一句话概括“独立思想”的体现,你如何看待许崇清的独立思想?(1)特点: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2分)

(2)看待:①许崇清的“独立思想”代表正义与良知,“成为现代大学的人格化象征”。(充分肯定其作用与影响)

②在当今这个“媚俗”社会里,更需要“独立、正义、良知”。

③许崇清的“独立思想”的精神应当继承发扬,而其内容我们应当有所区别。(4分)

【如何看待4分。如何看待应有两部分组成:第一,结合文本评价独立思想的时代意义,第二,联系社会评价独立思想的现实意义。有这两方面要点即可得4分。此外,能够评价许崇清“独立思想”的优缺点,也可得2分。】

篇2:人物传记知识

1.问:以本文为例, 谈谈人物传记文章的写作。(或: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文章告诉我们,①人物传记的写作一定要真实。主要事实不能虚构。如, 战地的司令部所在地, 襄樊与当阳之间的快活铺; 天气: 二月中, 很冷, 降着冰霰; 司令部简单的陈设„„总之 ,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无不真实。兼具文学性。

②通过议论和抒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如写司令部的简单陈设时,在白描中点评并抒情。如“简单到令人不能相信其中有人居住的程度。但是整洁干净, 一尘不染。我们访问过多少个司令部, 无论后方或是临近前线的,没有一个在简单朴素上能比得过这一个。”

③在纪实基础上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略)

④此外,运用适当的环境描写可以增加真实感,烘托、渲染气氛。如对夜间景象的描写,增加了战地的真实感。⑤全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兼用,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

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本文依时间顺序来写: 白天到晚上到白天到回重庆后„„结尾卒章显志。

以上这些特点, 在启示我们如何才能写好人物传记的同时, 也启示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达的功力。学习作者通俗的文字,平实的文风。

2.问: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答:①选材:典型、精当,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可信;

多角度选材,材料丰富,能够从各个角度表现传主的品质;

详略得当。如„„(结合文本)

②语言特色:通俗性、简明、平实,或活泼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如„„(结合文本)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如„„(结合文本)

④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或边叙边议,叙议结合。如„„(结合文本)

⑤以„„(时间)为顺序来写,结构清晰。或倒叙、插叙、逻辑顺序等。如„„(结合文本)

⑥褒贬鲜明,作者的感情倾向鲜明。如„„(结合文本)

人物传记文体知识

1.问:以本文为例, 谈谈人物传记文章的写作。(或: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文章告诉我们,①人物传记的写作一定要真实。主要事实不能虚构。如, 战地的司令部所在地, 襄樊与当阳之间的快活铺; 天气: 二月中, 很冷, 降着冰霰; 司令部简单的陈设„„总之 ,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无不真实。兼具文学性。

②通过议论和抒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如写司令部的简单陈设时,在白描中点评并抒情。如“简单到令人不能相信其中有人居住的程度。但是整洁干净, 一尘不染。我们访问过多少个司令部, 无论后方或是临近前线的,没有一个在简单朴素上能比得过这一个。”

③在纪实基础上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如„„(略)

④此外,运用适当的环境描写可以增加真实感,烘托、渲染气氛。如对夜间景象的描写,增加了战地的真实感。⑤全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兼用,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

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本文依时间顺序来写: 白天到晚上到白天到回重庆后„„结尾卒章显志。

以上这些特点, 在启示我们如何才能写好人物传记的同时, 也启示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达的功力。学习作者通俗的文字,平实的文风。

2.问: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答:①选材:典型、精当,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可信;

多角度选材,材料丰富,能够从各个角度表现传主的品质;

详略得当。如„„(结合文本)

②语言特色:通俗性、简明、平实,或活泼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如„„(结合文本)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如„„(结合文本)

④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或边叙边议,叙议结合。如„„(结合文本)

⑤以„„(时间)为顺序来写,结构清晰。或倒叙、插叙、逻辑顺序等。如„„(结合文本)

篇3:人物速写的基础知识

一、人体比例

比例是结构状态之间的比较, 绘画一般习惯于以头部的大小作为衡量人体比例的比较基准。传统的比较基准称之为立七、坐五、蹲三半。现在, 大家在写生时都多加半个头既七个半、五个半、三个半。人体的高度具体结构为:

从头顶至脚底, 二分之一处为耻骨。下颌至乳点、乳点至肚脐各为一个头长;躯干为三个头长, 肩宽为两个头长;上肢为三个头长, 其中上臂约一点三个头长, 前臂为一个头长, 手约为零点七个头长;两臂伸展与人体等高;大腿为二个头长, 小腿包括脚在内为二个头长, 脚为一个头长。上述比例只是一种共性化的参考基准。人物的个性化比例特征却经常体现在高矮胖瘦上, 瘦长者常显头小腿长, 而矮胖者往往头大腿短, 观察时要在对人物的客观认知中看到这些差异, 并在表现中强调这些差异, 以共性化的比例作为基准, 强调个性差异的典型性, 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物的形体特征。

二、头部特征

人物的头部自古至今都是“传神写照”的重要部位。成年人头部的比例结构, 古人称之为“三停五眼”。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是眼睛的位置;由发际至下颌分为三等份既为三停:一停处为眉毛的位置, 二停处为鼻根部, 三停处是鼻根到下颌。脸部的宽度分为五等份即为五眼:两眼之间有一个眼睛的宽度, 外眼角至耳前鬓角处有一个眼睛的距离。耳朵的长度为:从眉毛至鼻根的距离。儿童的头部特征一般为:眼睛在头部的中线以下, 黑眼球大, 耳朵大, 鼻梁低, 头发眉毛稀、色浅, 脸蛋儿饱满。

头部形象的共性化结构比例关系, 在写生中只是一种基本制约,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比例关系与结构特点上的细微差异, 是千变万化的。古人为便于观察记忆, 将形象特征概括为“八格”。所谓“八格”, 即是以象形文字将人物形象分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字。“田”是扁方脸型;“由”则上额削, 下巴方;“国”是长方脸型;“用”上额方正, 下颌宽大;“目”则头型狭长;“甲”上额方, 下巴削, 即通常所说的“瓜子脸”;“风”则颧骨宽, 腮部阔;“申”上额削, 下巴尖。以上诸种形象记忆方法, 可供在观察时对照参考, 以便于把握和夸张人物的形体特征。

三、人物五官和手、脚、衣纹的画法

眉毛:眉毛的画法有两种, 一是按长势用工整的方法来画, 一种是快速的画法, 注意笔势。眉毛构法分前中后三个部分。前端用笔要虚入虚出, 线条相对疏朗些。中段用笔由下往上虚入实收, 线条稍粗稍密些, 后部再虚入虚出。要注意整体形态的变化、其生长规律和疏密转折关系。

眼睛:中国古代有“传神写照, 尽在阿睹之中”之说, 可见对眼睛的重视。画眼时要注意上下眼睑和内外眼角的虚实关系。一般是上实下虚内实外虚。上眼睑用笔是由内眼角起笔稍顿, 然后向外慢慢把笔送出, 或由外虚入笔到内眼角收笔藏锋。下眼睑亦然。内外眼角即上下两条线相交处不要接死, 要留有空间。而眼球的形状也随着眼睑的弧度和眼睛的方向变化由圆形变为不同程度的椭圆形。黑眼球要画出其玻璃体的质感, 眼睫毛要注意其长势。

鼻子:鼻子位于头部的纵向中线, 是头部的最高点。它的位置和形状不仅对造型影响很大, 而且与表情的表达也有所关联。鼻子造型的区别取决于鼻梁的高低与鼻翼、鼻尖的差异上。画头部时可以以眼睛鼻子形成的三角区作为参照物来比较五官的位置, 鼻子在不同角度时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要理解鼻子转动时的透视结构。用线刻画鼻子时很简单, 画出鼻子侧面线到鼻根的大结构线, 再勾出鼻翼, 轻轻带过厚度即可。

嘴:嘴是面部表情最丰富的部位, 上下唇并非对称, 上唇棱角较为分明, 下唇较为圆润。注意唇中线的起伏变化及结构关系, 用笔相对实些, 实起实收。上下唇线相对唇中线要细些, 上嘴唇可以分两笔, 由中间向两边实起虚收。下嘴唇虚起虚收。

耳朵:耳朵的位置在侧面形象中起着决定面部宽度的作用, 与眼睛横向联系时, 其倾斜度决定了头部俯视的透视度化, 因而不可因为其没有表情性而掉以轻心。耳朵位于眉毛和鼻根水平线之间, 处于中停位置, 当头部扭动时, 同鼻子所处的中停线一起变化。耳朵外部轮廓区别比较大, 但形体结构变化很小。线型表现耳朵要注意抓准虚实线的刻画, 外耳廓和内耳廓的夹缝要表现好。

手:古人有“画人难画手, 画马难画走”之说, , 可见其难度。手在人物画中向来有第二表情之称, 速写人物写生对手的表现优劣如否, 是提高或降低作品品味的一个重要方面。手的结构从表现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腕、掌、指。其中拇指的表现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难度在腕、掌与其他四指的表现上。腕是臂与手相接的过渡, 常常为初学者为初学者在表现中所忽视, 而腕却是画手最须特别注意的部位。它不仅制约着整个手的活动, 而且在表现手的动态上起着重要的形体转折作用;能否在手的表现中恰当地表现腕的变化, 是画好手的关键。

写生中对掌的把握主要在透视变化上, 手掌的外形并不复杂。但在手的动作中, 却有“握”与“展”的区别;加之视角的不同, 使掌在指的活动中产生了透视的变化。掌的透视画准了, 指的表现也就容易多了。手指是手最难画的部分, 它们既大致相似有各不相同, 即可齐心协力又可各自为政;在表现中既要找出共同规律, 又要在相似中画出变化。通常情况下, 可先从大拇指画起, 然后依次类推, 逐个完成。对手指的表现既要注意变化又要注意外形上的完整。特别是关节转折处, 不可刻画得过于琐碎, 在完整中求变化, 才能生动有致。

指甲是画好手指重要的辅助表现内容, 在表现中不仅要结构合理, 更要符合透视变化。指甲的透视变化可以破除线的平面性, 使手的表现具有立体感。

脚:脚的表现在速写人物写生中的作用虽没手那么重要, 但如表现不当, 可以无情地降低作品的档次。脚的结构虽较为简单, 但正确的表现好脚的厚度和踝骨与脚掌的关系是表现脚的关键。在速写人物写生中, 脚的表现往往与鞋联系在一起。比例要得当, 大小要适宜, 透视要准确, 造型由整体入手, 才能把脚表现的恰到好处。

衣纹:在速写人物写生中最难处理的是衣纹的表现。人的四肢和躯干, 主要是通过衣纹来体现的。所以, 一条衣纹线关系到人体的结构、动态、轮廓、透视变化、衣服结构、质感、空间等等。要画好速写人物,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主要衣纹, 什么是次要衣纹。衣服受身体结构动作的牵引肢体的弯曲等影响会产生许多衣纹。这些衣褶初看上去是极其繁乱和不规则的, 但细心观察便可发现有些衣纹紧贴在人体结构处或关节转折处, 有些远离结构处。这样, 就可以得出结论:紧贴结构的线是非常重要的线, 我们把它称为“主要衣纹”, 除此之外, 衣服的轮廓线, 还有由于人体运动的方向造成的运动线等也属于主要衣纹。

篇4:2007华人知识财富榜推选人物

李振声(1931—):

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院士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1987年,他带领科技人员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治理,6年时间实现该地区粮食增产504.8亿斤。他开发的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成为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优质源之一。

同时,李振声院士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实用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并提出了提高氮、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小麦育种新方向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观。李振声院士是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他著有《小麦远缘杂交》等两部专著。

吴文俊(1919—):

上海市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

吴文俊院士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影响深远,享誉世界。他还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2000年,吴文俊院士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东生(1917—)

辽宁沈阳人。地球环境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东生院士长期从事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黄土研究等领域。

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他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使黄土与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他把青藏高原研究同黄土高原研究结合起来,把固体岩石圈的演化同地球表层圈的演化结合起来,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他在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论贡献,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刘东生院士于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1916—):

安徽安庆人。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叶笃正院士是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学术巨匠,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长期致力于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尤其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院士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叶笃正院士曾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吴孟超(1922—)

福建闽清人。我国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历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副校长,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中德医学协会理事等职。

吴孟超院士在上世纪50年代研究正常人肝脏解剖,提出了适合临床外科应用的分叶分段新见解,为肝脏手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60年代首创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疗法——间歇肛门阻断切肝法,并突破肝脏禁区,施行中肝叶切除术成功。70年代成功地切除了世界首例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对中、晚期肝癌首先提出二期肝切除及再次肝切除的新论点。至1986年底已进行肝叶切除术1019例,成功率97%,切除总数和成功率均居国际领先地位。发表论文、著作100余篇,著有《肝脏疾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一书。吴孟超院士是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魏寿昆(1907—):

天津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我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192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系,1935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科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顾问。

魏寿昆院士曾任西北联合大学、重庆大学、北洋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天津大学教授、副教务长,北京钢铁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化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常委。魏寿昆院士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冶金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运用物理化学理论解决冶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其中共生矿分离的基础理论研究“铌在铁液及钢渣中的热力学行为”获得成果。编著有《冶金过程热力学》、《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等书。

石元春(1931—):

湖北武汉人。著名土壤学家、两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资源环境委员会科学顾问。

石元春院士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和盐渍土发生与改良方面的工作。1973年开始,持续在黄淮海平原从事中低產地区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的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达20年之久,1978-1990年先后是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和课题主持人。1992年开始,石元春院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节水农业的基础性研究”,在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治理实践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和王丹萍科学奖。出版专著7部,发表文章100余篇。

王大珩(1915─):

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应用光子学硕士学位。我国光学界的学术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

王大珩院士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为中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上世纪60年代以来,王大珩院士指导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1986年,王大珩院士与其他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863 计划”)。

王大珩院士曾在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陶诗言(1919—)

浙江嘉兴人。气象学家,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国际知名的季风研究专家。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诗言院士在20世纪50年代初,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期间,培养了大批天气预报的骨干,为开展中国天气预报业务作出了贡献。他划分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指出寒潮过程是大型天气过程急剧调整的结果。在研究梅雨方面,他指出中国长江流域的梅雨同东亚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突变密切相关,尤其同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西风急流的北跳关系更大,这些都对中国天气预报工作有指导作用。

陶诗言院士是中国最早将卫星资料用于预报方面的研究者之一,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成果奖,1980年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奖。

李政道(1926—)

上海市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教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理论物理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李博士1956年和杨振宁博士合作,解决了K介子的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而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面。

李政道十分关心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多次回国访问讲学。他发起组织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在中国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

丁肇中(1936—)

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62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丁肇中在1979年夏发现了三喷注现象,为胶子的存在和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实验依据。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选拔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6年度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杨振宁(1922—)

安徽省合肥市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44年毕业于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48后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振宁博士于1956年与李政道博士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们正确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天地。另外,杨振宁博士还是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驱和奠基人。

1971年以来,他多次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钱学森(1911—):

浙江杭州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副教授、教授。

钱学森回国后,长期担任中国航天工程的技术领导工作,任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由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两弹结合”试验的研制,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钱学森于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1991年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著有《工程控制论》、《星际航行概论》等著作。

王永志(1932-):

遼宁省昌图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投身于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火箭的研制工作,继尔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

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新一代地地火箭总设计师,是长征二号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曾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1992年11月至今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三种新一代地地火箭总设计师,是长征二号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曾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1992年11月至今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金怡濂(1929—):

江苏常州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专家、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6-1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

金怡濂院士先后提出多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相继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多种通用机、专用机的研制,主持完成了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

上世纪90年代,金怡濂受命主持研制国家重点工程——“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担任总设计师。随后,金怡濂继续担任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总设计师。为我国在世界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罗沛霖(1913—):

天津人。新中国信息产业奠基人之一、电子学与信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特荣誉级哲学博士学位。信息产业部高级工程师。

曾负责引进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制造企业,并参与工厂设计,以后为建厂技术总负责人。多次参加主持编制国家科技规划的电子学部分。主持了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及组织工作,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重要带头及奠基性贡献。在学术与技术方面,对雷达、信息理论、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电机、电器、工艺评估方法学、经济财政数理分析以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有创造性成果。获2000年度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建会百年纪念奖。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

任继愈(1916—):

山东省平原县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毕业。1942年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建国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

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等。

季羡林(1911—)

山东临清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吴敬琏(1930—)

江苏南京人。著名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为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评议会成员;1994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6年,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员;1999年,为匈牙利布达佩斯高级研究所研究员等。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江苏南京人。著名经济学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经济改革方案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为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评议会成员;1994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6年,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研究员;1999年,为匈牙利布达佩斯高级研究所研究员等。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朱光亚(1924—)

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篇5:传记知识

1、写什么

(1)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设问方式:……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几件事?/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传主的? 解题方略:找出时间变化的词句,划出地点变化的词句和职位工作变化的词句,最后概括出什么时间传主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2)概括分析传主形象

设问方式: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通过……事件,反映出传主怎样的性格?/从文中看出……是一位怎样的人? 解题方略:

 从文章对传主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概括人物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 从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概括人物形象

 从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概括传主的人物形象  从传主的人际关系概括传主的人物形象

(3)分析概括传主做出贡献的原因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

设问方式:从全文看,……为什么会坚持……?/是什么原因让专注走上……路径?/结合全文,分析……成为……的原因

解题方略:

 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传主身上的优良品质一般就是传主自身成功的主观原因)

 主观原因:传主自身的努力刻苦勤奋;坚持不懈;个人的天赋;对该项事业或活动的喜爱;严谨治学,脚踏实地;自身的创新意识;视野开阔;个人的性格(志向高远,坚持不懈;勇于突破;坚持原则,坚持真理)

 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生长环境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的熏陶;责任感,使命感,国家社会现实的需要,立志报国等)

 联系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人物自身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决定性事件) 联系主要人物和他人的关系(师长对传主的影响;与外界的交流学习)

2、怎么写或为什么这么写(1)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

设问方式:本传记在选材、组材上有何特色?/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解题方略:

 选材类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 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 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 选择的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

 组材类题目:从时序角度思考:以时间为顺序,调理清晰,结构分明

 从详略方面思考:典型的,突出主题的,读者不熟悉的详写;

(2)表达技巧

对比映衬传主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设问方式:本文的传主是……,为什么写另外一个人物……?

自传顾名思义是应该写自己,为什么还写同事、同学、学生材料?

解题方略:

 从侧面表现传主,从侧面表现传主道德性格、特点、品性,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

 使传记具有个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内容和情节的需要,交代其他相关的人事物,使内容情节完整,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  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内涵,增强文章文化底蕴。 由点及面,揭示更深的主题,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染力、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给人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细节描写

设问方式:本文追述……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

……细节描写对刻画传主形象有何作用?请分析。解题方略:

总体思考:让传主形象更加全面完整,更立体化;让人物真实可信;符合读者心理需要。

具体答题:通过描写……等细节,……刻画出一个……形象,突出……主题思想,给读者……感受。

通过对……等的描写,传神地刻画出在场人的……心情,烘托出……现场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现场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性和感染力都很强,真实地反映了……,表达了……感情倾向。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切入角度:(多处引用要分别说出其作用)

 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 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篇6:人物描写知识阅读训练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在与儿子比赛剥豆时作者的动作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体现动作变化的词语。(4分)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4分)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从“敛声息语”中可以看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还可以从哪些动词中看出他是这样的人?(2分)

4、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分)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下面:(3分)

描写: 描写: 描写:

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位怎样的母亲?(2分)

答案:

2、①怜爱儿子,欲增强 儿子的自信心。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竞争中认真、自信,比赛后能够淡定面对结果。(自信)和(大度、豁达

4、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5、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从小经受锻炼

【阅读训练】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

看望——()痛楚——()避免——()

2、“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4分)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 作者

3、(1)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 ”划出来。(2分)

(2)一开始,作者以为老人表现出痛苦是因为,后来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

4、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3分)

5、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把这些动作用“ ”出来。(2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探望 痛苦 杜绝

2、A B

3、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4、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上一篇:我国的金融监管下一篇:党支部运动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