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馆证书

2024-08-19

电化教育馆证书(精选6篇)

篇1:电化教育馆证书

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讲话篇1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能有机会出席这次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非常高兴。电化教育馆系统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支教育信息化队伍。因此,我很愿意和大家在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电教馆在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和推广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开展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参与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都做出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去年在抗击“非典”时期为“空中课堂”提供资源支持服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教育信息化在全民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和发展潜力。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工作在教能息化一线的全国电教系统的广大干部和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电教系统的工作,通报一些情况,提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使全体人民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国家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以中央财政投入、国债等多种形式,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并且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了迎接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并组织实施了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和远程教育扶贫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建成了覆盖全国高校和部分中小学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初步形成了“大地合一”、“天罗地网”的教育网络。其中CERNET己经建成了超过2000公里的高速传输网,覆盖了30多个主要城市。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己经具备了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数据广播的能力。通过“校校通”工程、“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带动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到20xx年底,全国己经有超过70 %的高等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截止到20xx年9月,全国中小学建成的校园网已经达到3.5万多个。

一系列适应国内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应用平台、软件、网络课程和资源的开发和逐步推广应用,初步改善了过去“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局面。与此同时,职成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信息化、教育政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等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教育系统内初步形成了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新型教育体系的意识,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奠定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己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基础设施建设仍不能适应学校和各类最终用户的要求;

---教育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标准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难以实现共享,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孤岛”;

---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看明显的差距。

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在20xx年制订的《20xx—20xx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个“行动计划”是在成功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上实现教育新发展的行动方略,凝聚了我们对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宏观把握。在新的“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六大重点工程。其中之一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这个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升级扩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新一代互联网和网格的建设;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地区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及运行机制;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创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加大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国家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着力改革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这项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网格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推动高校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展高校科研基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开发学校数字化实验与虚拟实验系统,创建网上共事实验环境;建立高校在校生管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和加强教育资源政务建设。

我相信,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一定会快速地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希望电教系统为国家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大力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确保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

20xx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西部“两基”攻坚等三大目标和深化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中央决定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明确提出,20xx年,教育战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以农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0xx年,教育部除了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之外,制订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为了尽快缩小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我们在20xx年己经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落实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己经启动,刚刚开完专题会议,部署了“两基”攻坚工作。

在数亿人口的广阔大地上,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目前,“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己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中央已经投入3.64亿,为西部各地配备教学光盘设备59490套,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5016个,计算机教室200间。

面向西部各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部六省的、更大范围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已经开始。20xx年,将由中央投入资金10亿元,地方配套9亿多,完成试点地区三种模式的建设工作。在试点地区将建设20594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9598个卫星教学收视点,6934个计算机教室。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是大家要注意,信息化、高新技术往往也是双刃剑,弄得不好,浪费起来也是非常可观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从组织管理、工程实施、资源开发、师资培训,包括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统筹规划。要使这项工程真正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在于教学应用。大家要在“用”字上下功夫,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各地在实践中要大胆探索,努力在日常运行、软件开发、教师培训、队伍建设,设备管理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新路来,并把它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重视并及时解决好试点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电教系统在过去的工程项目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项工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我去考察过一些地方,看过一些计算机教室,包括收视点的计算机教室。我认为首先要有初步的、一般的应用环境和条件,包括日常的运行和维护。然后是要有师资,要有比较好的师资,这样计算机教室才能应用得好。光盘播放点的建设可以简单点,但是师资的培训工作一定要抓好。师资培训搞不好,源源不断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课件就用不起来。当然维护也很重要,硬件发下去很快,几十万台计算机配下去,要是每天坏几台,而维护又跟不上,会给应用带来很多困难。

(三)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教育部从秋季开始,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目的就是以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革新,特别是要把教育的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从目前情况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比较顺利。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规模扩大到了1642个县(区),己有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了新教材。

从今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将组织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xx年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20xx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将基本进入新课程。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培训一定要先行。

开展新课程培训,要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教育部提出,要逐步构建“天网、地网、人网”有机结合、系统集成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集中和共享优质教师培训资源,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与中小学信息教育的普及工作相结合,把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新课程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电教系统应该增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了解,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为课程改革提供服务。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培训工作方面,有你们的优势,应该在这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电教系统工作的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服务中求支持,谋发展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明显加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电教系统来说,这是我们拓展服务领域,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新的机遇面前,大家一定要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迅速适应在教育中应用新技术的要求。要从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宏观思考、战略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认真分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谋划发展方向,脚踏实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教育软件与资源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等许多工作,都需要电教系统提供人才、技术和资源的支持服务。我们能做、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各项工作做好,不断扩大电教系统的影响,通过服务和贡献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二)充分发挥系统忧势,着力建设和推广忧质教育资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级电教馆不仅在资源建设、科研、培训、工程项目运作,以及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包括国家、省、地、县四级的网络系统,电教工作已经深入到了基层的中小学。这是你们的优势所在。大家一定要珍惜并充分发挥、利用好电教系统的整体优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教育软件和资源建设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应该说,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教育资源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资源还很少。开发和建设与中小学文字教材相配套的多种媒体教材,特别是电子媒体教材,是电教馆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定要按照跨越、创新、集成的原则,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加快资源建设的步伐,大力开发、整合、推广优质教育资源。全国电教馆系统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资源建设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规模,不断提高水平,实现电教馆系统的资源共建共享,努力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三)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二是围绕课程教材改革的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是推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两个方面的培训任务都很重。电教馆系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去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提出要以远程教育手段为突破口,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实行人网、天网、地网相结合,培养、培训一体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动员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有力支持。对电教馆系统来说,这既是一项任务,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电教馆系统还应该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作用。在做好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面向全社会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这点也很重要。要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要承担起宣传和科普的任务。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决策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服务

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我们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开展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是各级电教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着眼未来,从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宏观决策服务;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面向中小学,深入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基层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利用光盘、利用收视点进行教学辅导,作用起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作为老师教学的一个补充,还是作为其它什么?与没有利用这些手段进行辅导性教学以前相比,它们好在什么地方?从整体上应该有一个比较研究,应该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或是材料。另外,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值得研究的。

(五)进一步加强对电教馆的领导,充分发挥电教馆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央电教馆和各地电教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战线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是推进教育技术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电教馆的领导,关心并支持电教馆的建设,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实力。要站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速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重视这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能打硬仗的队伍。在资源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师资培训、教育技术研究与实验等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这个系统的整体优势和作用。要把这条战线的工作规划好、部署好,使其在教育技术事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电教系统的同志们,也要以不断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承担各项任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志们,当前正是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对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合作,加快发展,努力把电教馆的工作做得更好,把电教系统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2:电化教育馆证书

同志们:

20xx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召开以来,全国电教系统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特别是在资源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这次馆长会的召开,对于电教战线意义重大。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学习、领会和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和部署全国电教系统下一步、特别是今明两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点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20xx年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9月5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延东同志对于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方向,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她特别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同时它又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电视电话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应该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有重要标志性的大事,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的征程的开始。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我们要深刻地学习和领会,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上来,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延东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再强调几点:

1.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信息化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这为我们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任务。能不能发挥这个作用,责任非常重大,任务极其艰巨。前不久,我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泰国教育部共同主办的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部长级论坛,感受很深。有些国家经济水平、科技实力、教育水平都不见得比中国强。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科技发展了,教育发展了,教育信息化绝对不能落在后面,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增强紧迫感。

2.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

袁贵仁部长多次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关键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搞教育的人,一定要站得高一点,眼光放得远一点,看得深一点,因为我们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特别是电教系统面向中小学,就更要特别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为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推动教育信息化要牢牢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这是把我国教育信息化推向更高水平的重要的、核心的指导思想。单纯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去开发相应的产品、建设相应的环境、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要通过信息技术和教育过程的深度融合,来牵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以及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

3.坚持应用驱动的思路

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硬件建设只能作为基础,不是本质,不是目的,应用才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我们之所以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没有提生机比等硬件指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突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会用、用好,防止出现硬件导向,建而不用。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缺乏深入的需求分析和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容易出现建设和应用“两张皮”现象。当然,也不是说硬件不重要,不需要硬件设施建设,而是强调必须把主要精力从单纯的硬件建设转移到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上来,切实把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检验成败的核心指标。

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非常好,好就好在它就是讲应用,抓住了要害,展示应用的效果。刘利民副部长给予刚刚在深圳闭幕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高度评价。这次活动也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的认同。

坚持应用驱动,就必须要坚持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系统投入,要努力使整个教育系统形成多比应用和效果、少比设备和硬件的发展环境。在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时,要努力做到通过应用减少设备的闲置或浪费,提高硬件使用效率,实现最广泛的普及应用,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真正体会到教育信息化的实惠。希望电教系统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得更深一些,做得更实一些,更细一些,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各方面出主意、想办法,做出榜样。

4.要探索推动科学发展的创新机制

机制创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关键思路。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项伟大的事业,但它不是电教系统一家的事,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家的事,也不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参与,特别是产业界的参与。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本身可能带动一个很大的产业,要深入研讨怎么共建共享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的广泛参与。所以,如何共建共享共赢、科学发展,就需要大胆探索、实践、创造。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机制,就是在充分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涵是以教育需求为本,坚持政府和市场“两轮”联动,形成教育内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的局面,以达到最广泛的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在教育信息化机制初步建立、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机制创新要落到实处,政府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发挥不同主体优势的政策环境。要不断增强教育与社会的开放沟通能力,及时发布教育需求的信息;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建设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帮助企业新产品、新应用和新的解决方案寻找试点,在用户的试用中,完成研究成果向应用成果的转化;要支持和用好企业对教育信息化的捐赠,用好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带来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合作打造有显示度的试点班级、学校和地区,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具体到重点工作任务上,一是在网络宽带校校通方面,要探索以“政府政策支持、大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为主的新机制:政府要有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并提供服务;电信运营企业要积极出资参与建设和服务;学校的重点在应用,要积极开展宽带网络条件下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在优质资源班班通方面,重点是推进建立“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新机制;采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中小企业共同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建设,政府择优收购、后补助、奖励或推荐使用;增强资源使用者的购买能力,特别是增加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用于自主购买数字教育资源,保证学校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持续使用能力;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技术标准,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评价与审查机制,引导企业开发行为,监管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市场环境。三是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探索建立 “以企业建设、运营为主体,政府规范引导”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运营学习空间,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5. 要切实把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特别强调要抓落实。国务院领导、教育部党组对落实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非常明确,简单地说,就是要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见到实效,努力形成一些亮点。有很多的省市已经开始在系统地采取措施了,进展总的是非常好的。

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简称为“三通两平台”。三通是主体,两平台是服务。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基础,优质资源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关键,人人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们是不同的层次,有密切的联系,要不断地深入做下去。所以不同的地区如何抓,重点抓什么,要自己定好位。对于那些教育信息化建设起点较高、进展较快的地方,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三通”只是我们工作的起点,不是终点,教育信息化永无止境,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抓住大好机遇,发挥中坚作用,切实做出贡献

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计划、指导思想、行动步骤、任务部署都基本形成,现在主要是抓落实。作为电教系统,要在努力推动和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好中坚作用。为什么是中坚作用呢?因为中小学是教育系统的最大群体,电教系统的工作对象就是中小学,此外,电教系统的任务主要是资源建设和应用,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以电教系统作用发挥得好坏,切实关系到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速度、质量和水平。我在这里提几点要求:

1.增强机遇意识,在服务大局中谋发展

谋发展就是谋电教馆自身系统的发展。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在服务大局中谋发展。

为什么机遇意识很重要,一是谋大事,必须要有机遇,顺势而为,才能成大器。二是机遇来了,你必须得抓住,你不抓,别人就抓走了。机遇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要敏锐,要善抓。三是抓住机遇,必须要有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否则有机遇也会浪费掉。对电教系统来说,当前就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一,教育信息化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有足够的空间供大家施展才华,现在大家需要的是拓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国家宏观的更大的发展。第二,国家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教育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最显著、最具有标志性的领域,效果也是最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也会比以前有较大增长,这也是难得机遇。第三,事业单位改革也是一个机遇,国家全面部署事业单位改革给了电教系统一次更科学准确定位和谋求发展的机会。

如何服务大局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必须把围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会议提出的要求摆在工作优先位置,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当前,全国电教系统的同志们必须要尽快行动起来,围绕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任务,系统设计,形成合力,强力推进。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做出实效,在贡献中谋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健康发展

宣传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已经全文印发了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一些地方已经掀起了学习宣传的热潮。各地电教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增强加大学习宣传工作的主动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工作做实。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延东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路、重点亮点和具体内容,宣传重点工作的启动实施与全面推进,宣传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案例、做法和模式;要以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讨论,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和工作方针、目标的认识与理解,让学校和师生了解会议的内容,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把对教育信息化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要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对企业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落实造舆论,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密切互动,营造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工作中还要注意收集各级各类学校学习讨论、宣传贯彻的情况,用基层经验和典型,推动学习宣传工作的深入。

3.把握核心理念,找准定位,打造特色优势

从历史上看,电教系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电教馆”在新形势下必须创新发展,不仅内容要创新,机制要创新,思路也要创新。新时期电教业务的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问题,而是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共同向电教系统提出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下的重新定位和工作思路调整。要用我们的行动、用实践,用效果、用贡献去定位。

中央电教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中的主要任务是资源建设,要建设成为一个全国的优质资源中心,这就是中央电教馆的主战场,只有找准主战场,发展空间才大。要以资源为主业,以网络为载体,以服务为主线。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建设要转型为以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教育资源共享转型为以网络为载体、为媒介,以服务为主线的资源共享,开发资源的目的就是通过服务实现共享。同时,中央电教馆要努力实现三个跃升:第一要从维持正常运转向推动事业发展跃升;第二要从适应性服务向主动服务跃升;第三要从面向需求自行开发资源向以组织协调、指导资源建设跃升,要发挥协助政府连接社会的中间环节的作用。中央电教馆还要起到领头雁作用,要在资源建设上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工作层次,认真服务和指导地方工作。

每个省市电教馆的工作要求和范围是有差异的,但总的来讲,都要改革,要创新,要转型,要提升,都要把资源建设工作作为核心工作,定位好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

4.切实转换机制,在服务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上作贡献

在过去的工作中,电教系统与教学一线紧密联系,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希望电教系统继续发挥扎根基层、扎根教学应用的优良传统,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自己的工作统一到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部署中来。特别是在机制创新方面要进一步深化。

第一,作为电教系统,要善于抓好试点示范的引导。中小学量大面广,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面上。希望各地电教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探索路子,认真组织落实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第二,要在服务机制的建立和服务内容上下工夫。例如,有些地方电教馆做得很好,县教育局每年拨出经费,让电教馆承包全县或者某片的计算机支持服务工作,这样既减轻了学校负担,又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就是一个好的机制。电教系统服务的领域非常宽广,要做的事情很多,服务的模式也是无止境的,关键是要创新,要总结提高。

第三,要在合作机制上下功夫。前面讲过,教育信息化是全社会的事,单靠政府不行,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电教系统也不行,电教系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包办,一定要善于学会和应用新的合作机制,跟政府、企业和其他的社团组织都建立起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要运用好这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推动我们的事业。

5.提高专业水平,队伍建设上打造一流的团队

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在影响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对于转型中的电教系统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

教育信息化本身也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作为电教系统,专业化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服务上和管理上的。全国电教系统有约50万名电教工作者,这是一支宝贵的队伍。要在现有良好的基础上,建设好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专业队伍。下一步,要建设好电教系统专职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和一线实践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培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国电教系统各级领导学习培训的重点。一定要把电教系统建设好,用好,充分发挥作用,使其发展成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团队,担当起教育信息化中坚力量的大任。

篇3:电化教育馆证书

关键词:电化教育,书刊发展史,教育技术

1 研究概述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汉内斯·阿尔文)南国农先生在第四届教育技术博士论坛上的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很多电教学者的思考,于是他们就在思考:中国的电化教育要发展,是不是也要通过研究中国的电化教育发展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此外为了对建立中国电化教育史学科、开设电化教育史课程奠定基础,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书刊发展史就显得更加重要。南先生曾说过:“我国电教要深入发展,必须狠抓教材建设,逐步建立各科现代教材体系”[1]。因此作为中国电化教育理论发展的电教书刊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她指导着我国电教的实践,见证了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中国电教书刊的研究,来审视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2 研究方法和材料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通过从一些史记性的专著、杂志、网上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方式收集了相关的专著和教材。由于电化教育学是个交叉学科,在专著和教材方面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笔者就根据南国农先生对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法,将中国电教书刊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1)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20-1949);(2)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3)新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08)[2]。在收集的过程中由于资料的匮乏和不完整性,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资料仍未收集在内。

2.2 研究材料(电教专著和教材)

中国的电化教育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今天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电化教育从早期的将电影应用到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时期,经历了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成果,笔者主要收集到了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育电视,幻灯、投影、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育等相关方面的书籍。

3 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20-1949)这一时期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早期阶段,共收集专著21本。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专著有:(1)陈友松的《教育的电影》,该书是我国早期的电影专著,全书225页,该书介绍了电影教育的地位,世界各国的现状、教育有声电影的制造、有声教育电影机器和鉴别电影的标准及等;(2)社会教育司编的《电化教育》该书作为当时社会教育的辅导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电化教育的现状、电影和收音机件的使用和管理、电化教育实施法、国内主要教育影片目录等;(3)舒新城的《电化教育讲话》,是一本当时影响比较大的电教专论,主要介绍了电化教育的实际问题、电影教学方法和使用电影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制作电影的一些摄影艺术和技术知识。该书中作者指出了多媒体综合应用的问题和工具是为教育服务的理念,这对我国后来电化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时间维度上,20年代由于正处于我国电化教育的萌芽时期,因此没有专著出现;在三十年代由于我国电化教育一度活跃,不少教育工作者积极提倡电化教育,且在陶行知的带领下提倡采用幻灯和电影施教,故在这个时期就有14本出版;在四十年代由于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经济低迷及当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等方面影响,一度活跃的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3]。因此这一时期出版专著7本,且有一本是译著。

从空间维度发现,早期的电化教育主要在以江苏为代表的沿海一带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提倡搞电教的教育工作者都聚集在此处,以及一些早期搞电化教育的学校(如金陵大学)、电化教育组织和教育电影协会等也在此地区成立,这些机构和协会以及他们所实施的电教活动,都加速了此地区的电化教育的发展。

3.2 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很少进行,相关的专著和教材也很少,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4]。从建国后到文革前是我国电化教育的孕育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虽然电化教育搞的也轰轰烈烈,但是没有或者说很少有理论成果。文革后又遭到四人帮的迫害,中国的电化教育处于停滞时期。这一阶段只有三本专著,一本是在1951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编过一本《幻灯手册》有商务印书馆出版;另一本是由上海电视台电视教育组在1976年6月编的《电视教育讲座》一书,此外的就是1978年1月张建邦编著的《电脑教学》一书。

3.3 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至今)

3.3.1 教材收集情况简介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是我国电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电化教育教材和专著蓬勃发展时期,通过收集共找到相关专著825本。由于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幻灯、投影、电视教育、广播、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等几个阶段,因此我们按照此对这些专著分为: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远程教育五类。

3.3.2 教材的分类及分析

将教材的情况分为五大类:如表1图1所示各类教材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单位:本)。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介绍理论的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教材专著与关于电化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教材的数量相当。在理论研究方面教育技术相关教材占到了所有教材的32%;在教学实践和研究方面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占了所有教材的30%,从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电化教育在改革开放重新起步到后来的飞腾发展的过程中,电化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齐头并进。

同时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大部分都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带,且教材作者一般都集中在这些地区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高校对专著和教材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4 结束语

中国的电化教育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她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专著和教材的出现是电化教育学科和专业成熟的标志,形成了我国特色的电化教育专业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通过对中国电化教育教材、专著发展史的研究,从中找到电化教育教材、专著的出版和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关系。

4.1 电化教育的发展和电化教育教材发展的关系

电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电教教材和专著的出版,反过来这些理论科研成果的出版又来指导我国电化教育的实践发展。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电化教育的这种变化发展趋势符合研究的一般规律,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改总结,获得新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去指导实践,不断反复,呈现螺旋式上升,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5]

4.2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

从对每种分类教材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每类教材在一定时期的大量出版与我国电化教育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这些教材的出版是我国电化教育在某一阶段发展的足迹和印记。此外教材的发展也与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当一个时期经济好了,就可以购买大量的电教设施,从而加速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不断向前又激励着理论研究专著的发展。另外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也影响电化教育的发展。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了,从物理、人力等上都会给予极大的支持,这样工作在电教行业的一线人员在精神上可以更加的有劲头搞科研,也促进了教材专著的发展。

4.3 从地域上看我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教材的发展关系

从前面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电化教育教材的专著的作者分布有一定的聚集性,大部分聚集在沿海高校,这些高校也是我国电化教育专业开办的比较早,且发展的比较好的学校。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几所我国电化教育专业开办的最好的高校。这里之做一科研成果显著与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史和长期在这些高校奋斗的电教前辈和专家们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的电化教育起源年代于民众教育,发展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因此电化教育相关专著和教材也分布到各个领域。由于笔者水平和精力有限,有些教材和专著未免收集不到,此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有些资料的出处无法一一列出,在此谨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理论和电教试验[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12).

[2]南先生的PPT.第四届教育技术博士论坛,2008.10.18.

[3]吴在扬主编.中国电化教育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4).

[4]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70年纪念文集[M].2006,(64).

篇4:电化教育发展浅析

【关键词】电化教育;发展;特征

1.电化教育发展

电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同现实国情、历史环境紧密相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并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1.1电化教育发展轨迹

伴随我国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之教育管理向着视听化方向持续延伸,两条发展路线共融交汇最终形成了电化教育。借鉴并引入西方国家视听教育,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推进我国持续发展。

电化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源于爱国人士需要借助电化教育提升大众文化素养,进而实现扫盲的科学目标。主要对于我国当时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工作规模有限以及范围狭窄的状况,因此符合国情特征。同时预期到电化教育发展在未来获取的成效将十分显著,因此逐步由民间发展形成了政府参与的局面。

由电化教育在我国发展构建的成因,可明确最初阶段为由社会中发展,渐渐受到了各大学校的普遍重视,实现了更为规范化的建设。电化教育引入学校后,形成了社会同学校同步并行发展的格局。

1.2电化教育发展目标

最初阶段,电化教育建设更加重视教学规模的扩充。伴随发展步伐的持续深入,逐步重视教育效果的优化。信息时代,电化教育在重视效果以及规模的基础上,还重视信息素养的优化。其发展建设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为了符合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并良好的适应社會环境。

1.3电化教育外延持续延伸

随着电化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其外延持续延伸,功能更加丰富多样,应用范畴越发广泛。最初时期,电化教育注重技术应用,随着不断建设发展,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同电化教育外延延伸对应的现象为,人才就业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变化、教育岗位进一步丰富,并促进电化教育技术同不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使教育系统结构实现了优化调节。

1.4电化教育呈现出较强的实践性

电化教育为一类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基于理论引导实践。电化教育发展早期,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例如1933年出版的《电影教育》,随后的《视觉教育》等,均阐释了理论以及实践的有关内容。随着电化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明确,理论以及实践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电化教育工作人员始终注重理论以及实践的并重发展、同步开展。

电化教育的完善优质发展还需要政府单位的全面重视与有效支持。我国首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便强调,教育必须改革,需要采用新型教育手段,例如唱片、幻灯机、电视以及广播等必备的工具仪器、设备模型开展新型教育。随后,教育部还颁发了有关进行教学电影工作的有关通知。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持续深入,电化教育系统结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组建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电视广播大学,并有效的发展远程教育项目。我国政府单位、社会各界的全面重视下,颁布了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强化支持,进一步推进电化教育向着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2.电化教育机构管理展望

针对电化教育发展现实状况以及轨迹特征,我们进一步对电化教育机构管理有关工作进行展望。

教育教学核心任务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科学的教育方案,丰富学生内涵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并满足教师发展需求。同时还可面向教育行政单位,提供应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有效策略。教育服务的根本目标在于符合人们预期目标与现实需要,涵盖新信息、丰富理论与经验的有效应用。因此,需要电化教育机构有目标的提供教学服务,而非单纯的由上到下进行标准化生产。新时期,电化教育部门应树立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应用创新型技术手段,进而为现代教育事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电化教育机构管理同普通企业服务管理存在本质区别。即需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人的和谐、文明、持久发展。也就是通过以人文本的实践策略,倡导科学同人文的有效交融。针对信息技术呈现的差别以及多元化特点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呈现出宽容、客观的态度,进而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实施教育管理阶段中,电化教育机构应树立良好的竞争发展意识,秉承合作发展的态度,有效的将竞争同合作紧密的综合联系,进而全面提升电化教育教学的实力,激发实践教育的整体优势,实现有效的良性循环。

我国长久以来履行全面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虽对电化教育机构系统的建设形成了积极促进影响。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推进教育改革也构成了制约作用,令其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再者,电化教育还呈现出多头管理的问题,令各个机构无法精准的履行岗位职责,导致互相间较难有效协调,实践效率受到了影响,并呈现出资源不良浪费的问题。针对该类现实状况,电化教育应在传承经典,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积极尝试,努力开拓,优化管理。

3.电化教育云计算应用

为应对电化教育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可引入云计算手段有效拓宽电化教育发展范畴。虽云计算的应用在电化教育专业领域尚处在初级阶段,然而我国较多大规模IT企业均逐步推出丰富的云服务,包含商业服务以及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普遍应用的包含通过云计算制式的杀毒工具软件,提供的个人空间系统服务等。云计算丰富发展的环境下,电化教育应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有效的进行研究与科学应用。

实践阶段中,应合理的突破电化教育传统。当前,伴随互联网系统应用的广泛普及,更多的电教人员更新以往传统滞后的电教方式与工作方法。其任务重心从以往的课堂视频制作、幻灯片应用等发展成为网络系统建设、资源系统库应用建设以及进行深入的网络调研等。针对当前云计算逐步涉足于教育领域,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的现状,电化教育应进一步借助云计算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可有效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创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提升实践效率。云时代,可令学生依据云计算服务商各类人性化的系统服务,开放自由的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具体方式,进而合理灵活的创设属于自身的学习发展空间。电教工作人员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评比展示活动,对优秀方案进行良好的推广,吸引师生创建特色化的学习空间。可利用云计算系统平台优质的计算功能,轻松方便的获得需要的数据信息,便利的进行数据检索应用,完成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电化教育学效果,实现全面升华。

4.结语

总之,针对电化教育发展轨迹特征,我们应有效的对电化教育机构管理进行展望。同时,应基于云计算时代特征,合理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创良好的电化教育工作系统模式,有效的补充实践工作中的不足。通过持续的探索,树立创新意识,营造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便利性的电化教育系统环境,持续推进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进而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满足时代特色,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李樵.云计算背景下电化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以廊坊电教发展为例[J].金色年华:下,2011(10).

[2]黄光海.边疆高校电化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郭元博.回顾电化教育发展历程讴歌教育信息化发展成就[J].西藏教育,2011(6).

篇5:874-中央电化教育馆函件

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专刊》征文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电教馆,各计划单列市电教馆: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教基厅[2005]5号)文件的精神,交流各地如何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广“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典型经验和做法,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我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将编辑出版两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专刊》。两期专刊分别于2006年6月和12月出版。为此,特请各省组织征集有关推动应用的管理方案措施和教育工作者的论文、教学应用案例等。现就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

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关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教研部门、电教部门、中小学校长及教师。

二、征文内容

1.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反映本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2.注重面向学生、面向课堂、面向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面向学习方式的改革。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的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研究、问题研究,针对学科教学、专题活动、教师备课和教研活动的应用案例。

三、注意事项

1.征文的体裁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教学案例(包含反思和点评)。

2.报送论文须是未在正式刊物发表过的原创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5000字之间;文后附作者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3.征文截止时间:2006年5月10日前(第一期)2006年10月31日前(第二期)

4.每省报送研究类论文5—10篇,调查报告、教学应用案例类论文15—20篇。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612室

邮政编码:100031

联 系 人:李馨马小强

联系电话:66490927,66490925

电子邮件:ma_xiaoq@163.com

中央电化教育馆

篇6:中央电化教教育馆(共)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们:

黔江区人民小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是中央电化教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中央电化教育馆文件教电馆研063911406号。)经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予以指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及其培训工作。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校本”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英等国首先发起的,并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开展的“校本在职教育计划”。20世纪80年代以斯皮克为代表人物的“教师素质优化发展理论”即“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为当时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着校本培训的发展。

(2)国内研究的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代。近年来,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软件、潜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园地也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

我 国现代远程教育师资队伍人才匮乏,要想使远程教育能取得传统教育一样的效果,必须建设一支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新世纪优秀教师的迫切需要与现行教师培训 实效性低下的矛盾、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办学自主性的扩大、“校本课程”和“校本研究”的蓬勃兴起,使得“校本培训”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改革现有培训 模式的强烈欲望已促发了对新培训模式的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由此呼之欲出。

2、选题的意义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虽然校本培训这种在职培训之实早已有之,但人们的研究兴趣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则是最近几年的事。选取此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第 一,一切为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是选择本课题的直接原因。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真正能使学校往前发展的是学校的质量,真正的高质量,是“活”(发展中的、学习中的、创造中的)的教师培养出“活”的学生,所以说,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师的发展,是对教师的培训。

第 二,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我们对教师全员系统培训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必将大大提高全体教 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 式提高。真正解决城乡间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3、课题研究的价值

该 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平等,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提高农民素 质、开发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和策 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探索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策略的研究,实现教师: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整体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2)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不断提高文化水准,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成为学生欢迎的有广博知识的教师。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施新课标中,促使每位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大教改科研力度,提升教改科研能力,使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质量逐步提高,骨干比例增大。(5)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开展校本培训,注重培训教师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建一支能适应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教师队伍。

(6)实现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开展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通过全员培训、专题培训、校本培训等多模式组合,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信息化师资培训模式。

(2)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3)开展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广大农村教师向知识性、教育科研型转化的研究。

(4)总结出切合实际的贫困山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培训模式、管理模式,拟订贫困山区师资培训远程教育过程评价方案。

四、研究思路

贯 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探索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联 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实现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名师队伍,出优 秀人才的目标,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五、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国内外信息技术开发运用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

问卷调查:现状、规模、市场、模式、教学、学习、管理、实施效果等;

走访考察:我国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化的发展现状、发展思路、政策研究;

跟踪调研: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化建设情况、效果、反映、问题、经验;

小型实验:有否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对比;

统计分析:对调查、实验等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六、技术线路及实施步骤:

(1)研究周期:3年(即:2007年1月——2009年12月)(2)研究对象: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全体教师。(3)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1月——2006年3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重点工作:完成研究方案的论证,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培训师资调查、收集我校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现状,拟一定课题管理方案,形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的方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2007年4月——2009年12月:课题实证研究阶段 重 点研究工作:课题开题,进一步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开展校本培训,修正可课题研究方案、查阅有关理论资料、开展问卷调查等,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农村现代远程 教育工程中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教师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和开展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广大农村教师向知识性、教育科研型转化的策略。

教师在“远程教育工程”培训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在“远程教育工程”培训中以及培训后所制作的电脑软件、参培教师运用远教资源进行的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以及参培教师的相关经验文章和论文等。

第三阶段:2009年9——12月(课题总结和结题阶段)重点研究工作:完善第二阶段预期成果,全面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效。形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网站:师资培训远程教育网站。

2、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等。

3、电子资料:师资校本培训资源库(光盘、音像资料等)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本课题由我校校长杨东明同志担任课题负责人。

研究本课题,我校将加大投入力度,由专门负责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吴诗举同志任课题执行组长,并成立强有力的研究集体。本课题主要参加研究者吴诗举、程超、田顺华、石小华、白国胜、周贤斌、朱成邦等均是我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力量,平均年龄36岁,文化程度均在专科以上,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有重庆市现代远程教育先进个人、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黔江区优秀教师、黔江区教育科 研先进个人,其中有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电教人员,这帮子人刚结题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电影课实验研究》子课题《利用优秀电影 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的实证研究》课题,获中央电教馆总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6项(次)、二等4项、三等奖5项,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1项,被中央电教馆课题组评为优秀课题。

与 此同时,我校属区级重点小学,是重庆市电教示范校、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校、黔江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我校拥有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二模式”设备设施、建立开 通了教育科研网站、建有校园局域网、开通了因特网、拥有闭路电视系统和三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已具备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硬件条件。加之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 工作,历来在经费上就对教育科研工作充分予以保障。

总之,我校负责课题组织机构的人员有一定理论水平,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科研气氛浓厚,领导支持并带头参与研究,在时间上、经费上能予以保证,更有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所以此课题研究可行。

上一篇:六级英文作文必备句型下一篇:公文常见错误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