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2024-08-14

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共8篇)

篇1: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目录

个人主页

学业生涯规划(高中三年有何展望)

职业生涯规划(将来想要选择的职业,对该职业的了解及个人看法)新学期展望(新学期想要达到的目标)

家长期望

同学祝福3-4篇

成长经历:包括军训生活感言、每次考试试卷分析、参加社团感受、社团活动照片、随笔、喜欢的事物介绍、荣誉证书、作业展示

篇2: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一般的顺序:封面、教师寄语、个人小档案、目录、记录内容。也可以把目录放在个人小档案之前。

1、封面设计要别致: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开校初,我给班里的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档案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结果,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有的学生照了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有的则精心地在封面左上角画了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爱唱爱跳的×××”“刻苦好学的×××”。不仅如此,大家还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新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等。有些学生还在封面上设计了“我喜欢的格言”、“我的爱好”等等,这些封面的设计既新颖美观又极有创意。

2、内容收集要丰富: 学生喜欢的作品与成果,或者他们愿意留下来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材料或作品。成长记录册的目录可以是学生拟定的,如:我最满意的相片、作业、日记;喜爱的手工制作;我最满意的绘画作品、书法;我的获奖证书和作品等,并在所选作品上标明收集的时间、选择的理由。低年级学生,记录册的创建、内容的收集、整理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以下内容:

一、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的优缺点,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缺点是不是克服了,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里面有家长校外表现的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在校内表现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优 点 要 发 扬

内容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诚实善良、礼貌待人 助人为乐、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劳动积极

好学上进、书写整洁 缺点要改正(中年级)

二、内容自我反思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学习不主动、不遵守纪律、字写得不好

荣誉卡:这个卡用得好,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获得满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上进心,达到鼓励学生课外多识字、多阅读、多背课文、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可在每月底进行一次评比,有进步奖、识字大王奖、背书大王奖、积极发言奖、热爱劳动奖、科学奖、作业工整奖等等十几个奖项。被评到的同学也奖励一朵小红花。同学们将这些小红花粘贴在荣誉榜上。10朵小红花换得一张荣誉奖状。

三是阅读心得笔记:学生们将看电视、课外阅读等渠道看到的名言佳句、自己的所感所想等都写在里面。四是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主收集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生字卡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总之,只要学生乐意,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册中。

五是各学科评价表:各学科评价采用不同的方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实施阶段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品德与生活、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六是搜集的资料: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有的课文之前,特别要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既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方便了教学。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生活常识等,挑选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装入成长记录册内。

此外还可以收入单元或期中期末检测卷,这是每学完一单元内容之后,对学生知识、能力及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卷上有量化的评分,也有质性的评价。有教师、家长的寄语,也有学生的自我反省等内容。

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照片、文字记录资料等也可以装入成长记录册中。

二、“成长记录册”的操作使用

首先,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而不是随机的。其次,成长记录册因为要全面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其内容一定要丰富、充实,但又不能杂乱无序。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如何去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

1、定期展示、交流学生成长记录册

每月让学生整理一次成长记录册,并在班里进行展示评比,看谁的记录袋丰厚了,谁的记录袋精华了。让学生把各自的成长记录册带来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展示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收集成长记录袋的资料不是目的,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才是其主要用意。因此,教师不但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成长记录袋的机会,还要尽量和他们一起回顾成长的历程。

2、充分发挥“优缺点卡”潜在的教育功能

学生每月将记录册带回家中让家长进行评价。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学生即体验了成功,又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每月,班里可进行一次成长记录册交流评比活动。小组同学之间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谁的表现好,谁的进步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3、扬弃记录册内容

教师要告诉学生成长记录册不是自己作品的堆砌,要不然时间久远了,就会变成一堆大垃圾,即使有珍珠也会被埋没在垃圾里的。在建设记录册时要注意不断地替换更新,有选择地保留,保存下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作品,有一些自己觉得不再有意义的部分就可以删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同时也懂得了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篇3: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一、让“学生成长记录”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利器

现在, 绝大多数中学并没有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当然也就没有统一的学生成长记录了。学生们手头拥有的也是惟一的“成长记录”, 就是能够计入初高中三年考试成绩和由班主任所撰写的评语及操行等第的一本《学生素质报告册》。这个报告册完全是班主任填写的, 为了防止学生丢失, 基本上只有放暑假和寒假的时候让学生带回去给家长看一下, 开学了还是统一保管在班主任那里。当然,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录取高中仍然是以每年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中考考试分数为唯一的依据, 至于大学的录取, 仍然是以高考分数为唯一的依据。在这样的前提下, 学生的成长记录必然就成了“流产儿”。可以说, 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中学重视“学生成长记录”, 当然也就没有多少学生坚持做自己的成长记录了, 因为做与不做并不影响他们的升学。

由此可见, 造成学生没有成长记录的主要原因还是中、高考的指挥棒没指挥好, 当然也有其他的各种原因。比如,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确没有高度重视起来, 或者是根本没有当作日常的工作布置下去, 当然也就无需检查验收了。即使布置了, 又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便于学生成长记录的统一操作模式;作为学校, 也没有多少精力投入到此项“软性”的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中去, 因为它不涉及到升学质量, 更不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作为学校的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让学生做成长记录, 必然要进行指导、检查, 这无疑又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作为学生, 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做, 因为不与成绩挂钩, 不会影响升学。尽管大家都觉得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做好成长记录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但中高考的“指挥棒”必然使人们投入到追求现实的升学率之中,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就成了一纸空文。

二、让“学生成长记录”真正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

第一, 上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为了落实这次的“绿色评价”措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有关高校已经做好准备, 为《意见》的落实提供专业支持与技术指导”。教育部下一步将建立评价资源平台, 组织专业机构制定评价操作指南, 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 促进评价资源共享。“目前推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虽然“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 但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第二, 要有统一的操作模式。像上海市教委专门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印制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 并于2004年秋季在本市中小学试用。《记录册》分别从小学1~2年级、小学3~5年级、初中6~7年级、初中8~9年级和高中五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每一学段的培养目标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学习兴趣和态度、生活态度与生存能力等多个方面。其中的内容更贴近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 评价项目更为合理, 操作也更为方便。如今, 在试行“绿色评价”的上海, 成果正在凸显。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可以让不同年级学生都便于操作的统一的成长记录册。

第三,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长记录当然是学生拥有“成长记录”的第一记录权,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自我操作、自我评价, 从中感悟体验, 实现自主管理, 使学生真正成为“成长记录”的主人, 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翻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试行) 》可以看到, 珍爱生命、自尊自信、爱国情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师生关系、睡眠时间、学习状态等都纳入其中。即使是“学业发展水平”一项, 也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 关注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新型“指挥棒”, 把“分数独大”的龙头, 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成长记录”必须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进步, 真正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宗旨。

第四, 要将“学生成长记录”与“绿色评价”统一起来。“学生成长记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 能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 能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而且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 使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 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等。“学生成长记录”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故事”, 也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这对于学生自信心、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关于“绿色评价”,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引入了“效益”的概念:“学习不能不计成本”。为了高分, 中学生不仅学习压力沉重, 更是付出了高分低能、体质下滑、缺乏创新精神等惨重代价。笔者认为, 学生的成长记录应该与日前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相统一, 尤其是要与其中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相一致。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是这次改革的重点, 评价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共二十个关键性指标。这套指标框架力图把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细化和具体化, 同时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把重点放在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上, 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 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 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如果在学生的成长记录里, 包含着以上的所有指标, 学生能够及时地把平时的表现与这些指标一一对应起来, 并用等第或是分数作一定的量化,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记录与绿色评价统一起来, 使我国的教育真正进入“绿色GDP”时代。

第五, 要鼓励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成长记录”当然要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发展的现状,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活动, 将评价由单主体变为多主体, 这对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有利的。特别是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 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反思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全面地认识自我, 培养自主性与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但是, 在多元评价过程中, 教师有责任主动协调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学生成长记录工作, 共同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纵向比较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结果用等第制、百分制、描述性评价等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表示。这些实践经验都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三、让“学生成长记录”在实践中一路前行

2012年9月, 江苏省南通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构建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正式开始实施。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 本着操作方便、评价指标简明、方法易行的原则, 笔者结合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 精心设计了八种不同的表格:表一, 入学时的情况统计;表二, 初一阶段的打算;表三, 学生每天每周在校表现及感受;表四, 平时表现情况统计;表五, 参加各种比赛、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情况统计;表六, 各科成绩记载统计;表七, 学生每月在家里的主要表现;表八, 班务日记等。这些表格体现了重视过程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的评价理念, 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回归, 也是当前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不仅关注对结果的评价, 同时也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不局限于学校的表现, 同时注重在家庭、社会活动中的表现。在设计这些表格时,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而又节约时间, 一般采用“ABC”的等级制形式呈现。之所以采用这种评价方法, 是因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等级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主要是评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适用范围较广, 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 还能够用于对学生的非认知领域的评价, 因此可以较有效、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也可以说, 这种用表格形式来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其目的就是将学生成长的过程进行相对的量化, 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不断的进步。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填写的各种表格按次序排放, 再用文件夹夹在一起, 就好似一个档案袋, 这样学生也能从中看到自己平时的表现和成长的过程, 留下一份初中阶段成长过程的宝贵档案。

北师大教授肖川在《教育的力量》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第五种存在形式是评价。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分, 也有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之别。”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上, 肖川明确指出:“在教育中, 评价有诊断甄别、反馈调节、激励、导向等功能。对学生的评价就意味着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就有可能受到奖励或惩罚?这就涉及评价标准是否合理?评价过程是否公平?评价究竟是导致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还是导向一个更好的生命状态?积极推行发展性评价, 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杠杆, 是办好学校的重要策略。”肖川教授的这些话语, 使我对自己设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表格, 规范学生的评价充满了信心。目前, 新版《上海市中小学成长记录册》的评价标准也是以各种表格的形式呈现的, 表格设计上按照“德育为先”的顺序进行编排, 把“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情况记录表”列为每本记录册的第一张表格, 而且在“等第”的栏目旁增设“发展情况”一栏,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填上“进步”、“保持”、“须努力”等评语, 以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更上一层楼。日前看到教育部启动的“绿色评价”, 其中的评价体系框架与自己一年实践的内容基本契合, 这就更坚定了我继续实践的信心, 今后要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试行) 》的内容为指导, 借鉴新版的《上海市中小学成长记录册》的内容, 重新设计和完善相应的学生成长记录的各种表格, 使学生的成长记录更加符合教育部推行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可喜的是, 我们已经从《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构建与研究》实验中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翻开学生们一年所保存的一张张表格, 让我们看到了“绿色评价”的希望。当然, 表格的记载只是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的成长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所以, 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对表格进行调整、完善, 甚至重新创建新的表格, 更有必要围绕学生成长记录的操作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 使之与课堂教学、学生成长、绿色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有效地联系起来, 从而使“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构建研究”在新课程学生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真正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档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生成长记录、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构的评价工具。要科学设计评价流程, 有序开展评价工作。”在这些评价工具中, “学生成长记录”是最难做的。对学生来说:一是时间长, 需要坚持做;二是要经常做, 有的甚至是每天、每周、每月要做, 到了期中、期末还要集中做;三是要有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好做等。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 一是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做;二是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 批阅学生的周记等。另外, 在绿色评价体系中, 评价指标的细化问题, 可以细到什么程度?成长记录如何避免千篇一律, 体现学生的个性?成长记录如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成长记录的发展性功能如何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评价”的综合目标因素上?成长记录能否采用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操作?最关键的是学生的成长记录最后又怎样与升学考试挂钩?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

如今, 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是以中高考为龙头, 层层相连, 环环相扣, 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 素质教育步履维艰, 学生成长记录和绿色评价当然也就难以落实了。“现在, 我们要打造以学生发展为龙头的教育体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绿色评价”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改变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现状;二是注重考察学生进步和学校努力, 不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三是注重促进学校质量内控机制, 不再过于依赖外部评价。我们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 希望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尽管问题很多, 难度很大, 但要想使“绿色评价”有个好的开头, 首先要求各个学校将学生成长记录做起来, 为绿色评价做好准备, 因为只有这项工作是最仔细的、最繁琐的, 当然也是最难造假的。总之, 学生的成长记录是一件十分重要、严肃的工作, 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做好了学生的成长记录, 才能接轨教育部日前所推行的“绿色评价”体系。相信不久的将来, “学生成长记录”能够纳入各个学校的日常工作, “绿色评价”能够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2009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以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要求班主任“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

学生成长记录当然是学生拥有“成长记录”的第一记录权,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自我操作、自我评价, 从中感悟体验, 实现自主管理, 使学生真正成为“成长记录”的主人, 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教育的第五种存在形式是评价。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分, 也有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之别。

知识链接

“绿色评价”

“绿色评价”, 就是要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 更加全面地对学生学业水平状况和各校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引导学校为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而努力。

“绿色评价”的原则

“绿色评价”的5个方面、10个指数。

1.学生学业水平 (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

2.学生为取得成绩付出的代价 (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 ;

3.学校课程教学行为 (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 ;

4.各校均衡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 ;

5.学生品质和身心健康 (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跨年度进步指数) 。

指数细分

篇4:成长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的足迹

幼儿成长档案的内容涵盖了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长、幼儿、教师的三方互动,贯穿于幼儿成长档案始终。

一、成长寄语

幼儿园对幼儿的意义极大:第一次独立迈向社会生活、第一次离开亲人去接触陌生人、求学生涯的第一站。因此,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开辟幼儿成长档案,把家长的期望和幼儿园的温馨祝福容纳进来,以纪念幼儿入园。

二、快乐档案

档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相关信息,如家庭地址、家长的姓名、全家福照片、我的老师等。通过制作快乐档案,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信息告诉幼儿,加深幼儿对父母和教师的认识,同时也能让教师迅速掌握幼儿在园内的基本情况。

三、班级主题

班级主题包括班级每月开展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及社会实践内容。教师要制订恰当的班级主题,并将之呈现给家长,以提高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这样,既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各项活动,配合教师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家长监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如在幼儿园组织秋游活动时,大部分家长都提前对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训练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为秋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宝宝成长

教师可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幼儿近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最新的收获和精彩瞬间等。通过多渠道的展示,一方面,幼儿能关注自己的成长足迹,逐渐学会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知晓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为今后活动的进行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家园反馈

教师应对幼儿近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客观、细致地评价,肯定幼儿的进步与努力,放大幼儿的闪光点,同时委婉地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与交流,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学习及成长情况,便于及时解决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六、宝贝藏书楼

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书或绘本,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既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使幼儿得多更多的认知。在宝贝藏书楼,家长与幼儿可以阅读到感悟亲情类、礼貌习惯培养类、益智健脑类、指导手工类等书籍。

七、健康指导

负责幼儿健康工作的保健室要记录好幼儿园组织幼儿体检得出的各项结果,然后根据幼儿的体检结果,结合天气、饮食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有关幼儿保健方面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9月份“健康指导”的主题是“如何缩短幼儿的入园适应关”和“秋季护理‘六要和‘六不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八、结语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成长的足迹,有心的家长会将幼儿成长档案保留至孩子长大成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制作档案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都格外谨慎。首先,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纲要精神和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经园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讨论确定幼儿成长档案的构成;其次,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成立了幼儿园成长档案创建小组,明确了成长档案创建目的和原则,每一版块安排专人负责,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最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幼儿园教师认真讨论、定稿、制版、复印、实施了幼儿成长档案各板块的具体内容,每一句话都经过仔细揣摩,每一幅图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张操作纸都经过多方论证,每一篇观察记录都是教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结果……总之,每一次的幼儿成长记录都浸透着教师辛勤的汗水。

幼儿成长档案记录了幼儿的点点滴滴,记录了家园间的有效互动。档案中有幼儿多彩的表达,有家长殷切的期盼,有教师睿智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爱。成长档案正是以“爱”为基石,把家长、教师和幼儿紧紧地连在一起,它犹如家园弹奏出的一首爱的协奏曲,让每个幼儿在爱的世界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篇5: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质性的评价方法,不但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成长记录袋也称学习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家长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资料,学生的作品与反思,及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一、如何设计“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也就是学生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磁带、项目作业、实验报告等。一些相关的证据与材料,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一个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1、封面设计要别致: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开校初,我给班里的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档案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结果,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有的学生照了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有的则精心地在封面左上角画了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爱唱爱跳的×××”“刻苦好学的×××”。不仅如此,大家还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新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等。有些学生还在封面上设计了“我喜欢的格言”、“我的爱好”等等,这些封面的设计既新颖美观又极有创意。

2、内容收集要丰富:学生喜欢的作品与成果,或者他们愿意留下来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材料或作品。成长记录袋的目录是由我和学生共同拟定的,如:我最满意的相片、作业、日记;喜爱的手工制作;我最满意的绘画作品、书法;我的获奖证书和作品等,但必须让孩子们自愿选择,并在所选作品上标明收集的时间、选择的理由。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加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生事物,因而记录袋的创建、内容的收集、整理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于是在记录袋中统一设立了以下内容:

一是优缺点卡:用来记录学生一学期来的优缺点,看看优点是不是增加了,缺点是不是克服了,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 二是家校联系册:里面有家长的评价,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

三是荣誉卡:里面装有学生每周一次的十星级评比情况及平时少先队组织活动获得的如作业展评奖、古诗文诵读奖、书法美术作品奖等。

四是阅读心得笔记本:学生们将看电视、课外阅读等渠道看到的名言佳句、自己的所感所想等都写在里面;

五是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主收集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

六是各学科评价表:各学科评价采用不同的方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实施阶段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品德与生活、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

二、“成长记录袋”的操作使用

首先,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而不是随机的。其次,成长记录袋因为要全面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其内容一定要丰富、充实,但又不能杂乱无序。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如何去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

1、定期展示、交流学生成长记录袋 每月我让学生整理一次成长记录袋,并在班里进行展示评比,看谁的记录袋丰厚了,谁的记录袋精华了。让学生把各自的成长记录袋带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展示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每到这时,学生的成就感都会得到满足。学生收集成长记录袋的资料不是目的,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才是其主要用意。因此,教师不但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成长记录袋的机会,还要尽量和他们一起回顾成长的历程。

2、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册”潜在的教育功能

学生每月将记录袋带回家中让家长进行评价,填写“家校联系册”。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学生即体验了成功,又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每月,我班都进行一次成长记录袋交流评比活动。小组同学之间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谁的表现好,谁的进步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3、扬弃记录袋内容

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提高。我告诉学生成长记录袋不是自己作品的堆砌,要不然时间久远了,就会变成一堆大垃圾,即使有珍珠也会被埋没在垃圾里的。在建设记录袋时要注意不断地替换更新,有选择地保留,保存下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作品,有一些自己觉得不再有意义的部分就可以删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同时也懂得了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总之,建立成长记录袋,必须以激励为目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成长记录袋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为老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使我们老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我们的辛勤耕耘留下孩子们一串串成长的足迹吧!

附其它网络相关资料:

一、袋中内容如下: 1.家长联系卡

这是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家长联系卡的内容既有学生每周课外识的字、看的课外书的记录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记录,又有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校外表现的评价。不但有家长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具体做法是:开学时,先召开一次家长会,教师将课改的目的、意义、要求等向家长讲清楚,让家长了解课改,支持并参与到课改工作之中。然后给每位家长发一本小册子,要求家长每周一次记录孩子一周内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星期一由孩子交给老师,老师阅后又将孩子的在校情况简要地用红笔写在联系册上(老师的批语可以是激励的语言,也可以是中肯的意见或建议),星期二再由孩子将家长联系卡返还到家长手里。这样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不但有助于教师、家长的情感交流,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2.荣誉本及荣誉证

这是全班学生都十分珍视的本子,是他们充分体验成功,获得满足之所在。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课外多识字、多阅读、多背课文、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班里可以开展争夺小红花的活动。每月底进行一次评比,有进步奖、识字大王奖、背书大王奖、积极发言奖、热爱劳动奖、科学奖、作业工整奖等等十几个奖项。被评到的同学也奖励一朵小红花。同学们将这些小红花粘贴在荣誉本上。10朵小红花换得一面胜利的小旗子公布在班里的红旗评比栏中,10面红旗(也就是100朵小红花)即奖励一张百花奖奖状。这一激励竞争机制,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守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3.单元检测卷

这是每学完一单元内容之后,对学生知识、能力及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卷上有量化的评分,也有质性的评价。有教师、家长的寄语,也有学生的自我反省等内容。4.课外识字本

学生们将看电视、上街、收集商标、课外阅读等渠道识的字或抄写或粘贴于课外识字本上,作为学生的课外识字成果装于成长记录袋中。5.有意义的作品

让学生自主收集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生字卡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总之,只要学生乐意,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6.搜集的资料

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有的课文之前,特别要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既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方便了教学。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生活常识等,挑选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装入成长记录袋内。

篇6:初中成长记录档案2作文

本周是开学的第二周,班主任数学老师请了一天假,于是另一个班的女老师来为我们代课,便测验了一番,最后一道大题想之又想思之又思好不容易解出来了,结果到最后居然因为忘把两个面积加起来而把一个面积写成面积和换来了一个红叉叉。觉得崩溃稍有委屈却又觉得似乎并没有理由,虽然同班同学只有两三个一百的,其他不少同学也一样栽在了这道题上,然而,此事中也看出了我与同学的差距,看来,还需要更加努力啊。

语文:因为作文和作业,被老师赏识,也算是踩了狗屎运啊。不过,初中的语文和小学的语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的语文,老师基本上中心啊赏析啊都总结了,考试出什么套老师的答案就可以了,然而现在的初中,老师大体给了,可是考试的时候,很多东西还是需要自己结合课文和老师的讲解去思考。这也就说明需要开始考察自己的赏析阅读能力了。

语文的必读书目是《朝花夕拾》。之前家里放着一直没读,一开始觉得挺枯燥,后来觉得还是很有趣的。不然何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

数学:数学因为老师课外的讲题,其实还是蛮难的。班里有些同学会问老师一些难题,老师也会拿到课上讲,让我们的只是充足了不少。然而课外班的数学,有时上课却模模糊糊,回到家还要细细研究才能忽的“恍然大悟”,开了窍明白原因。还是要多补多学多练多写,既然没有学数学的天才潜质,那就只能“笨鸟先飞”才可能胜人一筹了,不是么?

英语:英语大概算各科中最简单的了,相信各位刚刚步入初中的也会深有体会。“早上好”“中午好”这些问候早在小学就已经掌握了,所以起步时还是so easy的,不过上课还是要认真听讲,老师拓展的知识点比较多,可不能拉下。

副科:关于副科,好像是地理学的最好,因为要记得概念好像少一些只是做题,经线纬线什么的懂了就都很简单。生物和历史也很有兴趣,老师上课普及的不少,而且也很生动,上课都理解了,然而课下却没有下功夫去背笔记,背概念,导致现在看到总有些头大,要赶紧背了啊。最烂的应该是政治了,政治的题实在是不难,可就怕出基础概念,而且政治的解答题通常都是开放题,不像其他副科掌握知识就好,只有答到点上才能给分,看来政治是四小科中要抓的第一重点。

选修课:当当当当~万众瞩目的选修课终于在这个星期首次亮相。值得一提的是,种类多样,涉及手工赏析外语烹饪品茶艺术等各个领域,多达四十余种。可惜的是,每个班每个选修课只能报两人,而且每人只能报一项。班主任非常“慈爱”的`说我语文好,为我选了“适合我的”,满怀期待地看,一对照,居然是“说文解字”,呜呜呜。可是老班已下令,臣等何敢不从?不过,相信老师也不会坑我,就要去上课了,到时候再看,也许,我还会感谢老师呢。只是啊,本来想报的3D航模也就只能say拜拜了,这才是一大惋惜之处。

课外班:课外的物理已经讲到透镜了,只是前面没学的我还纠结在透镜的基础――光学上折磨的死去活来。前几天测试光学,考了88.5,同班同学好像差不多都八十八接近九十分,还行吧。如果学过的话,就能考更高了,不抱怨了,还是赶紧补补吧。

篇7: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一、“教师电子成长记录档案”建立对象:全体教师(50岁以上可以不参加)。

二、“教师电子成长记录档案”内容: 三个部分(四个文件夹): “个人简介”,“我的教育行动”,“我的工作成果”。

1、“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年龄、学历、职称、政治面貌、骨干教师情况、所教专业、学习工作简历等项目文档。教师个性专业成长培训方案及中期评估、今后的自我培训总结等放入此文件夹。

2、“我的教育行动”包括:(自主选择有价值的进行存放)(1)计划总结材料:个人发展计划,个人工作盘点。(2)教科研活动资料:课题研究、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有价值资料,研讨课、开放课、优质课的资料(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同行评价、制作的教具、学具等),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或者是专题讲座。(3)自己的工作集粹:获奖的论文,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介绍,精彩的演讲稿或者是讲话稿,典型案例的分析,得意的学生作业,满意的鼓励性评语,成功的课的感受,温馨的师生对话卡和有代表性的家校联系卡,有可读性的“好书推荐”说明等。(4)其他能展示自己专业发展的相关材料。

3、“我的工作成果” 包括:教师获奖的课题、专著、公开发表的论文、交流的论文、教学竞赛论文获奖、各项评优活动中获得的荣誉称号等的统计。用EXCEL文档统计。

三、“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形式:

(一)教师以ppt的形式进行制作,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以教研组为单位命名上交教导处。

(二)每位老师于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整理。

四、考评方式。学校考评领导小组每学期对教师的“电子成长记录档案”进行综合评定,计入期末量化考核。

篇8: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

缘起一:

现代学校教育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数字化校园”已逐渐在改变着传统学校教育模式, 网络环境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局限, 对学生的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理想信念、科学技能等的教育, 正逐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全员参与、实时互动交流。

为此, 我校探求构建一种能促使学生自主展示、积极协作的平台;能为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所要求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自评和互评提供最好条件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 我校开发了“电子成长记录袋”网络平台, 并纳入校本课程建设, 以此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德育与教学空间体系, 以期有力地促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促进课程反思与重建, 为师生提供一个“反思—改进—提高”的契机。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同时推进学校的发展。

缘起二:

目前, 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还是一门较薄弱的课程, 每周一课时的教学, 仅仅能完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而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与练习, 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养成。

本着对现行课程的缺陷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的意图, 我们寻找一个新的教与学的载体, 能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 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经过我校一线教师多方试用、甄选各种软件平台, 我们发现:在“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建设过程中, 学生需要综合学习、运用各种信息技能。需要使用输入法录入汉字、编排文档格式来发表网志;需要上网搜索资源, 如图片、动画、音乐、Flash、视频等, 需要学会对这些资源的下载、上传与发布, 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成长记录;需要同学之间对彼此的成长日志、记录袋进行评论, 学会网上交流等……所有的操作是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综合运用, 在综合运用中培养信息素养。为此, “电子成长记录袋”被我校作为全新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载体。

“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教学

1. 互动课案, 引领学生的网上学习

我校研发的中小学数字校园系统中的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最大的功能, 就是能与教师在线备写的“教案”、“学案”无缝连接, 当教师采用在线备课, 不仅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乃至PPT课件等素材以超文体格式编入课案, 重要的是, 能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类生成功能, 加入让学生操作的互动栏目:论坛、投票、填空、测试等, 让学生在线互动学习, 并记录下学生在线测试的成绩、上传的作业、发布的论帖、老师的评价等。

在线作业:如我校老师利用在线课案《秦兵马俑》进行教学时, 通过图片、视频与课文诵读,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姿态万千, 而且也领略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感染力。在线学习时, 通过观察秦兵马俑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图片, 充分形象感知后, 在“在线练笔”模块中写一写, 并以博文日志发表在网上, 老师回复评点, 学生交流互评。这样的“在线练笔”为学生提供了从模仿走向创作的平台, 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欣赏评析, 并以此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向课外拓展延伸。

在线测试:如我校老师利用在线课案《走进古诗》进行教学时, 充分利用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结合来组卷测试, 形成一个“古诗森林”的测试场, 大象、小鹿、蝴蝶、小鸟等可爱的动物各自链接着一套检测题, 并配合种种动画帮助与背景, 使测试内容表现手法形象化、多样化, 学生的感官接受多种刺激, 可谓趣味盎然。测试时间一到, 屏幕上立即显示他们的得分情况。学生还能点击“电脑帮助”, 查看正确与错误的具体情况及答案。

在线交流:如我校教师利用在线课案《跟着唐僧去西游》 (见图1) 进行教学时, 在学生进入印度的“独特的生活习俗”在线学习后,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小小论坛”, 利用交流模块进行讨论, 在论坛中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对于印度独特习俗的见解——

“我觉得不能理解这样的风俗, 这么多人在一条河里沐浴, 既不卫生也不文明。”

“对呀, 我从网上看到每次恒河沐浴都有人被挤死或踩死, 怎么还有人要去呢?我觉得他们有些盲目。

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奉牛为神了, 他们怎么会这么愚昧呢?”

“我也同意。动物是为人服务的, 怎么变成人是他们的奴隶了呢?

我虽然不欣赏他们的做法, 但却能理解。这是他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呀, 就像我们过年要请祖宗, 放鞭炮, 贴春联一样。”

……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和学是双边活动, 师生双方都要获得反馈信息。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中的“互动课案”, 使教对学的反馈和学对教的反馈这种双向反馈得到真正实现, 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智力劳动过程。

2.博客主页, 建立学生的网上家园

“电子成长记录袋”中另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网上博文。这是一个支持博客群功能的工具。可以让学生发表博文, 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支持学习的资料、成长反思等, 分栏管理有关学习成长的各类信息, 建立“思想集”、“作品集”……, 并将自己的创造发挥与老师和同学共享、互评。

我校每个班级, 均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网络博客, 所有本班学生的个人博客汇聚在班级博客主页 (见图2) ;所有班级主页, 又汇聚在全校博客主页上。那是学生自己的天地, 里面有学生自己喜欢的音乐、Flash、生动的个人相册和成长日记。所有的媒体素材均为学生自己从网络收集、整理、发布……同时, 这里还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 师生间在网志上真情对话……这样的学生博客, 既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个性空间”, 又同时能聚合全班同学、全校同学的博客。学生们的“网上家园”, 以此汇聚人气。目前, 我校的学生博客, 已有近两万篇博文, 数十万次的浏览量。

如我校小安同学的电子成长记录袋 (见图3) , 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有他自己喜欢的音乐, 生动的个人相册和成长日记。《北京之旅》、《如果我当爸爸了》、《流浪猫苦儿》, 一个个生动的题目, 让我们看到孩子多彩的生活, 美好的心灵。打开他的文章, 我们还能看到, 这里还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有学生对他说:“你也太不懂事了!不过, 知道自己错了还是好的。”有老师对他说:“有你那一句‘爷爷, 我错了’, 爷爷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这里的成长记录, 不仅吸引着本校师生, 还吸引着“游客”、家长的关注。有一位家长这样说:“我异常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构筑的这个展示的舞台, 以及从校长到教师、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研讨的氛围。”这样的“网上家园”, 记载着学生成长的足迹!

正如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交换一下, 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我们交换一下, 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网上博客家园”给了学生、老师彼此对话, 相互交流的空间;在这里, 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独特的体验、情感在这里交融;这里, 引领着全校师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这里, 是全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心灵家园!

“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实施保障

1.学时保障

在教学课时上, 我校从三至六年级, 在原有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时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节地方课程的课时, 专

门安排教师辅导学生建设自己的网络“成长记录袋”, 并在中午开放机房, 让学生自主上机练习。

从三年级开始, 每个学期, 信息技术老师都会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上网登录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修改个人信息、学习设置、管理的相关网络操作。并结合汉字输入、格式编排, 网上资源的搜索、下载、上传、发布等技能的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发布网志、交流评论, 增加相册, 查看成绩等来建设自己的网上成长记录袋。

2. 职责保障

上表是我校基于“电子成长记录袋”校本课程的教学职责设置。

3. 鼓励保障

正如上文所述, 各学科老师利用平台的课案制作功能, 制作互动式的网上课案来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中所获的学分会自动累积在其成长记录袋中, 同时教师输入相关评语;语文、科学等老师布置让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发布网络博文, 如作文、实验观察记录等。

另外, 作为鼓励措施, 将学生成长记录袋集成在学校网站首页, 学生的网志实时呈现, 班主任老师看后, 便可以直接在管理后台将本班学生的优秀成长记录袋和优秀网志设为“推荐”、“每日之星”等, 以此鼓励学生。全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也都可以参与网上评论。同时, 德育处老师组织在全校性开展电子成长记录袋评比, 评比班级, 评比个人。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推荐, 让家长也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建设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4. 技术保障

学校自主研发系统平台, 将老师与学生互动性的操作无缝接合, 数据内容同时呈现在一个前台界面上, 共享共看, 形成氛围;而在管理后台, 师生各有自己的管理界面, 且只要在自己的界面上就能实现所有的操作, 非常方便快捷。

我校电子成长记录建设三年以来, 学生汉字输入速度大大提高, 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 最为可贵的是, 这是全校学生对汉字输入水平整体性的提高。同时, 学生网络应用技能大大提高, 涌现了无数优秀的成长档案袋。每个档案袋, 都记载着学生成长的足迹。

基于“电子成长记录袋”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 我们总结出以下的实践价值。

第一,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学会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新型学习环境, 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发布信息, 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发现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达到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信息意识。通过评价策略, 学生能关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思、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并不断完善自我。

第二,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电子成长记录袋构建了适合发展性评价的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既是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更是观念、思想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环境, 拓展教学外延, 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内涵, 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践, 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一次革新, 形成新的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体系。

第三, 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 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实时化、网络化、过程化。通过以关注课堂为主线, 成果展示为基点, 老师、学生、家长反馈为协调的评价体系, 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育功能, 发挥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 改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 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促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实现教学民主, 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五, 促进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发展。为学校办出特色, 打造品牌, 快速发展提供成功案例。2006年7月28日至8月4日, “首届全球ET学术峰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峰会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美国西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等共同主办的第一次全球性的教育技术学术会议, 吸引了来自五大洲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心小学, 被大会邀请作主题发言, 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一个样例, 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其后又在多次全国性的信息技术应用会议中作主题交流汇报。

上一篇:会计师评审工作总结下一篇:大专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