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2024-08-17

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通用16篇)

篇1: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思想上应明确,为什么要通过音乐培养人才,通过音乐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素质。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对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应注意基本素质的培养。教学是为表现自己的教学成绩,还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急于出“成果”,教学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其中最常见的是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没有艺术标准,没有规格,不能正确表现音乐,长此下去,养成演奏上的一些坏习惯,最终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才能。要防止学生学习的各阶段之间的脱节。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是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面,或必须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如初学入门阶段,要有正确的方法和路子,走好第一步,一定要打好技术基础,同时不忽略音乐方面的培养,要接触不同风格和各种音乐,加强音乐方面的理解和表现。

全面培养才能。学生的成长包括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修养,而后者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前者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往往只注意专业方面的提高,缺乏全面知识修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有的学生专业很好,也有才能,但由于长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只知道一味地练琴、唱歌,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专业就上不去了,因为综合素质太差,影响了他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学生虽然在校时音乐方面才能并不十分突出,但由于重视加强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最终却有更大的潜力。因为其他艺术门类直至文学、诗歌等,都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学生从未看过印象派的画,对印象派的音乐就很难理解,就不可能把声音和光、色彩更好地联系起来。看到欧洲的古典建筑后,我们会对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中所体现的力量和平衡有更好的理解。多看一些好的绘画和雕塑,会更加丰富在音乐的线条、层次以及颜色方面的想象;而如果能领会到中国水墨画中的淡雅的情趣,就能更好地找到古典民族传统乐曲中的朴素韵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分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十分重要。面对一份新的乐谱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把谱上的东西准确无误地详细演奏出来。读谱还要有深度,要从谱面上的东西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以及作曲家的意图。如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要以学生的独立工作来代替模仿和依赖,学生必须结合学习乐曲,自己看有关的资料、书籍、听音响资料,而不是等老师来讲,这样才能对作品、作曲家、历史背景、风格、特征等有更深的理解,从技术到音乐上选择正确的方法和表现手段,最终有自己的创造。

篇2: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高分和听话,而更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精神追求。我们希望孩子们成为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的孩子,成为有远大志向的孩子,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锻炼身体,积极向上,长大以后有本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方面首先要有自信心。体育比赛最怕怯场,学习最忌讳自卑。缺乏自信的同学,心理就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不能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会胆怯、畏缩,放弃对疑难问题的钻研。因此,无论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注意状态、情感品质还是意志品质,都受到了破坏,学习上总是提不起劲。只有自信心足的同学,才能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其次,要有感恩之心。我们的学生应该从小就学会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人和事心存感恩。从小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只有拥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的学生,长大后才会孝敬父母、热爱国家、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三是要具有合作的意识。合作是当代重要的一项品德标准。可以说,一个闭塞、独来独往的人是很难成事的。所以,好学生要具有合作的观念和习惯。四是要有服务他人的意识。一个不会给予,不会关心和服务他人的孩子,很难想象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在帮助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是无比幸福和自豪的。这也会更加促使他在学习和工作中勇往直前,善于攻坚,所以好学生也应该具有这一优良品质。

第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搞好学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无论是学习的开始还是学习过程的坚持,都离不开意志的作用。学习一开始,就要克服各种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问题上;学习过程,所学知识往往不是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一想就知道,而是要经过反复的阅读、思考才能领会;即使领会的知识,还得通过不断的应用、复习才能巩固。掌握一门知识不能只靠一时心血来潮,不能只凭着几天的学习热情,而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意志薄弱的人,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会懦弱、犹豫、胆怯、颓丧;意志坚强的人,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显得自信、坚决、勇敢、振奋,具有迎难而上的气魄。因此,意志薄弱的人总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可望获得成功。所以,一个好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因为它无论是对今天的学习还是对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第三、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会学习。既然是好学生,学习虽不是唯一的标准,但也应占一定的比例,成绩不一定就是第一,但起码应该有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合理的学习计划,有有效的检测方法。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善于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善于读书,热爱读书。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知识渊博。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

终生精神保险。”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第四、要爱好广泛,全面发展。好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没有爱好,没有艺术的生活,就如同沙漠一样,色彩单调,没有生机。很难想像这样的学生是幸福的。

篇3:一流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要回答这个问题, 可能需要回顾一下历史。在大学的起源阶段, 也就是中世纪的大学, 通常只有四个学科:医学、法学、哲学和神学。医学解决人自身的问题, 法学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而大学真正的灵魂还在哲学和神学。我们现在读中世纪的那些神学著作, 可能觉得极其烦琐、极其枯燥, 但是其中蕴涵着很深刻的哲学思想。中世纪大学里的那些大哲人, 留下的遗产是最丰富的。

欧洲办大学办得最好的要数德国。德国人认为, 大学就是要研究高深学问, 要引领全社会的精神生活。德国大学有一个特点是“寂寞”, 高深的学术一定是寂寞的, 不能天天上电视。学问的意义未必彰显于当时, 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才能被人们认识到, 学者要能耐得住寂寞。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术独立, 大学追求真理, 不是说谁的钱多谁的真理就多, 大学里的评判标准要与社会上的有所距离。因为有了学术的寂寞与独立, 大学才能站得更高, 想得更远, 才能引导人类精神世界的进步。

因此, 在现代以前, 大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懂得哲学思考的人, 或用吴宓教授的话说, 就是“博雅君子”。这种思想在中国有很大影响。比如, 北大蔡元培校长的大学理想, 主要就来自德国的洪堡。蔡先生改造了北大, 要求学生们研究高深学问, 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他甚至把北大的工科、法科都划出去, 不要了, 送给北洋大学。因为他认为大学应该重点发展文、理等基础学科, 这些基础学科才是人类智慧的根源, 大学首先要培养这些学科的人才、通才。

当然, 大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我们现在都觉得美国的大学是最好的, 其实美国大学真正崛起, 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他们与市场结合得比较紧密, 通过市场获得了庞大的资源。

我们今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把“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认为, 无论古今中外, 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必然是相通的, 一流人才的实质也是一致的。应该学习西方大学的历史经验, 继承蔡元培所开创的传统, 我们培养的人才, 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 一流大学就是要培养精英人才。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 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同样也需要一批志向高远、坚定成熟、有哲学头脑的精英, 他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流大学要通过严格的考试, 招收最聪明、最勤奋、最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入学后, 要给他们严格的训练, 把基础知识搞扎实, 知识面要广, 眼界要开阔, 要有对纯粹学术的浓厚兴趣, 而且能够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世界、把握人生。

第二, 一流大学要培养通才。学生什么都学一点, 学了●吴志攀

一肚子“概论”, 那不是通才。通才之所以“通”, 是因为他有好的思维方法, 他的头脑是受到过训练的, 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培养通才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读古今中外的“大书”, 文理医工, 各科的学生都要阅读这些经典。大学要请最好的教授来指导, 带着大家一起精读。如果在大学阶段, 学生能真正读通了几十本、一百本经典, 有这个基础了, 那他就是通才。

第三, 一流大学要重视哲学和学科方法论的教育。学生不光是学习政治课本上的通俗哲学, 还要学高深的哲学, 尤其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对海量的信息, 大学生的思想容易走向偏激或虚无。解决这个问题, 硬管硬压效果都不会很好, 必须用深刻的理论来指引他们, 帮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智慧的魅力。

此外, 许多大学在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阶段才会开方法论的课, 而且有时候因为老师本身经验不够, “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我主张, 一流大学从本科生阶段就应该有这个训练, 请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大学者来讲, 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做科研。这个底子打好了, 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 学生都是有“章法”的。

第四, 一流大学要引导学生加强人格修养。当然, 真正一流的大学, 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今天的“80后”“90后”来说, “叛逆”不再是不礼貌的词汇, “自我”不再代表自私, “梦幻”不等于虚无, “拍砖”也不仅表示反对。对这些变化, 我们大学的教授都理解了吗?做大学教育的人, 要懂得学生的心理, 推心置腹之后, 才能润物无声。

不过, 无论什么样的个性, 都要加强修身教育。大学在德性方面, 应该是“保守”的。对于一流人才来说, “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理智信”, 一个字都不能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大学里乃至全社会的“国学热”已经热了二十年, 但怎么样才能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深入人心, 还需要大学再思考。

第五, 一流大学要培养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我们招来的大学生, 十七八岁, 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挑战极限的胆量和冲破束缚的渴望, 都是最旺盛的, 如果大学不能将他们的这些冲动和天赋转化成伴随终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那么这个大学教育能算成功吗?

到底怎么样培养创造力、想象力, 我觉得根子还在前面提到的“学术寂寞”和“学术独立”上, 我们的大学要能安静得下来, 教授要坐得住冷板凳, 那么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思考。什么东西热门就去追什么, 墙头草随风倒, 哪还能有想象力?一流人才须得有一种“定力”, 可能我们现在比较缺的就是这个, 有了定力, 守得住“正”, 然后才谈得上创新。

篇4: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 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 的这一功能作用都做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进德行”。但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他们居然也跟着流行歌曲哼起了“哥呀,妹呀”、“情呀,爱呀”。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了人生奋斗目标,严重地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 ,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扩展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河北民歌《新剪窗花》、童声合唱《小鸟,小鸟》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为学生们举办的六一联欢会上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

篇5:要注重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忽雷山小学

刘苏芳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小学教育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音乐才能包括音乐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们既是在学生的听、唱、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也是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观察等一般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乐教学法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受力包括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在学生听、唱、奏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的。教师要以听辨、比较、想象、联想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用听觉直接感知音乐是感受、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听音乐,使他们在反复听赏中加深记忆。同时还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区分音乐表现手段中诸如音高、时值、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听辨能力是感受音乐的重要条件。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须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形象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能使学生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内容,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由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人体的律动有着共同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都有概括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的表现性质,而“动”又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故把“动”引入音乐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让学生用身体的“动”配合音乐的“动”并使他们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从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总之,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而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又促进了他们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其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阅奠定了基础。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喜欢唱歌、听音乐,教师应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使他们更正确地理解音乐,领会作品的艺术价值。

音乐鉴赏力是指识别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情绪,鉴赏音乐格调的高低、好坏以及欣赏音乐等的能力。

对音乐的鉴赏,除了具备良好的感受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知识、社会知识和生活的体验),以及对音乐作品熟悉、了解的程度。

因此,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题材,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思想和感情;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形式,了解作品中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特点;通过分析作品的风格,了解民族、时代的特征和作曲家的特点,然后将上述分析内容综合成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音乐艺术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深入音乐。通过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鉴别音乐内容美、鉴别音乐情趣和鉴别演唱、演奏水平高低能力。这种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随着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发展而获得的。

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包括演唱、演奏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等。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必须在他们的演唱、演奏、唱游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而乐感、想象和创造才能要通过一定的演唱、演奏等技能得以表现。因此,音乐家技能、乐感、音乐想象和创造才能的提高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要使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应激发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才能,在演唱、演奏等表演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音乐更具感染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音乐感受力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音乐想象和创造。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创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观察,加强生活和情感的体验,用丰富和想象去创造新形象。

教师提高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形象、掌握各种表现手段、提高音乐感受和创造才能的有效措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与独创表现也要给予鼓励。

此外,教材的选用对提高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多听、多唱、多奏具有真情实感,富于表现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想象和美感的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才能,促进表同力的迅速提高。

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进行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发展的。音乐感受力发展过程,也是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过程。它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听、唱、奏、动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的。

篇6: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素质

什么叫素质?简言之,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人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做人是更重要的。如果你不会做人,即使你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说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是不够的。基本文明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学生应该把为国家负责,为学校负责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

第二,业务素质是核心。21世纪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个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且要具备二张通行证:一是英语,二是计算机,至少英语方面最好要能背出一百篇英文,能说一千句常用句子。能掌握一万个英语单词。计算机方面功过一级、二级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三级,要参加一些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并将英语、计算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人文、经管方面知识的学习,相应能力、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的强烈呼声。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市场经济社会要学会自我推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话讲明白,其次是要求准确,更高一点的就是要精练;另外,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我们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文学艺术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

第四,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重视身心健康。有的同学只讲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差,将来也很难有所作为。当今是一个竞争社会,一个人很难永远是成功者,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能理性地面对失败,要能勇敢地接受挑战和竞争。

篇7:音乐表演考研要考什么内容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篇8:谈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 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 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 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 练一点, 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 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 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 不要一句句带唱, 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 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 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 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 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 激发兴趣, 提高视谱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 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 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 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 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 而且, 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 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 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 根据作品的内容,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 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 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 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如何把一首歌 (曲) 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 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 从而把歌 (曲) 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 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 扩大音乐视野,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 还可结合听音练习,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 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 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 适合儿童口味, 学生非常喜欢, 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73-0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应当是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1.以言导新。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艺术化的课堂语言,是学生学习与情感体验的动力之源,它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人教版《音乐》五下《春来了》这首歌曲时,教师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拓展学生的思维,以达到以言导新的目的。师: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那么,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想不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春天在嫩绿的柳枝头上;春天在含苞欲放的桃树上、杏花头;春天是藏在冬爷爷身后的小仙女,她一溜出来,大地就变了样;春天给我们温暖,春天给我们希望,我们爱春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

2.以趣促新。

兴趣是创造之母,它能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思考、观察、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力图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欲望,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发挥能动性,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如:学习音乐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借鉴现有的儿歌学习音符:“全音符像鸡蛋,二分音符扛树干,四分音符抹黑脸,八分音符尾巴尖,十六分音符双尾巴。”学生一边听、一边思、一边学、一边记。听着、学着,学生的兴趣就慢慢地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借机提问:你能用儿歌的形式为休止符编首歌吗?引导学生仿照儿歌将休止符学习一遍。在学生学休止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想想怎样才能准确记住?经过讨论,学生自己编出:“全休止符在四线,全休止符贴四线。”然后,教师借机让学生比较“在”和“贴”哪个更形象、更生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贴”字更贴切。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编出:“全休止符贴四线,二分休止符落三线,四分休止符像小鸟,八分休止符像镰刀,十六分休止符像牙刷……”在学生编儿歌时,教师用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以喻激趣,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以情激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音乐之美和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之产生情感共振,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欣赏人教版《音乐》二上《龟兔赛跑》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乐曲进行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编导”,几分钟后,“乌龟”和“兔子”出场了,伴随着音乐,小演员们表演得很投入,我又借机引导学生创作,表演了“龟兔赛跑新传”,学生们沉浸在富有情感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对教材的再创造,通过情感的催化,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展示了他们的创造性表演能力,激发了创新精神。

4.以想拓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音乐课中,将演唱、律动、打击乐、表演、作画等形式引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如:学习人教版《音乐》三下歌曲《嘀哩嘀哩》,学生会唱歌曲后,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歌曲进行即兴创作:用你喜爱的形式赞美春天,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春天,用优美的舞姿表现春天,用嘹亮的歌声歌唱春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教学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在为此曲伴奏时,教师不给学生提供乐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为歌曲伴奏。有的学生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有的学生拿起了竖笛,有的学生拿起铅笔、尺子敲了起来……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篇10:培养自信宝宝要注意什么?

建议1 支持孩子自己做主

当小然不肯上床睡觉时,妈妈可以对他说:“小然,我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因为你明天7点要起床,所以,你自己会在9点前上床睡觉,我相信你会自己注意时间。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支持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并提醒他界限何在。当孩子做选择时,他觉得自己的确享有主导权,这一点会令他开心。又或者可以问他:“你想要先听故事呢?还是先换上睡衣?”两种选择都暗示他该睡觉了。

建议2 父母保持适当的权威

许多孩子家长也许在自己的孩童时期,所接受的教养方式是极端威权的,父母说一,他们决不敢说二,所以,许多家长小时候从未享受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它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专家提醒,如果孩子所争取的是对他自己的自主权,而不是对父母的或其他人的管理权,那么他的要求就没什么不对。父母应将大人的权力保留在适当范围内,别将它过分延伸到孩子身上。但同时,也要让孩子尊重父母的权威。

建议3 不要压制孩子的主见

父母当然比孩子拥有更大的权力,甚至有权让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权力,但这么做的后果是造就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而且脾气暴躁的孩子,

资料

专家认为,疏导是比围堵更好的手段。而且,孩子拒绝父母要他做的事,不是要反对父母,只是想对自己的事有主导权。如果父母理解并尊重这一点,那么释放部分的权力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建议4 让孩子信守承诺

在父母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让孩子选择:“只要你说话算数,那么可以再晚15分钟上床睡觉。”专家建议,父母给孩子选择权,但同时要灌输他承诺必须信守的观念。也就是说,尊重孩子的权力发展,同时坚持对孩子有利的一些原则。

篇11: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从字面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指在文化上的自我觉悟和觉醒。从学术范畴讲,“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费先生在谈到全球化大势中的多元文化问题时,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这就叫“文化自觉”.所谓“自知之明”,是指明白自己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即对自己所在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稳住根基,获得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继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

这种自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 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 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 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会《决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 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 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律。要通过深刻认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来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党 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这是我们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时需要着力把握,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自觉我认为是自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种向往和求知欲,而自信则表示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发言权和可以使之运用广泛,两者结合可以弘扬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标志,应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自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党领导人民推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

篇12: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五会:会听、会看、会问、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会问;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也就是要“问”。“问”,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篇13: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关键词:情感培养,情感现状,教师,学生

一位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培养学生的情商问题,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认为情商的基础是情感,因为一个人的情商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体谅。

没有情感的人生是荒芜的,没有情感的人是空洞的。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友善、谦逊、宽容、矜持的人,他会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处境,从而使周围的人愿意与他相处,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相反,一个缺乏情感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蛮横、粗野,一旦得势就会表现出自私自大,而这种外在的膨胀恰恰表露出其内心的某种缺失,这也许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情感教育有关。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中有这样一段 文字:到过百草园的人都说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菜园。而在鲁迅的笔下, 这个小菜园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乐园, 原因是作者对百草园有着极其强烈的眷恋,那里留下了他童年快乐的记忆和纯真无邪的梦想。相反,作者对三味书屋缺乏好感,因为那里剥夺了他童年就有的自由和欢乐。正是这种情感给予了作者创作的动力。我曾问过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他回答说什么学科都喜欢。他带着一种情感去涉猎每个学科,没有一点厌学的情绪,所以他的学生时代很充实,很开心。这个学子来自农村,他在以“故乡”为题的作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也许是因为出生在农村吧,我对大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每当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许多童年的记忆就会浮现在我眼前:忘不了山谷里布谷鸟悦耳的叫声;忘不了春天的冰雪融化成清澈的溪流;忘不了烂漫的山花;忘不了父老乡亲慈爱的笑容, 温暖的手;忘不了放羊归来的老爷爷把野果分给正在嬉闹的我和我的伙伴们, 忘不了……大山给了我生命,告诉我成长需要坚韧;大山养育了我,告诉我生命需要感恩……”读他的文章使我很感动,我深深地体会到:正是学子对于故乡的深厚情感,才会迸发出这些心灵的文字。

从现在的学生情感现状来看,培养学生的情感是必要的。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更多的是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情感教育的关注非常缺乏。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应付考试,除了功课什么家务都不做,导致很多学生生活不会自理,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而且他们平时根本就不懂得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更不懂得如何去感恩, 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从未想过怎样关心和报答父母,缺乏应有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 受到家长的溺爱,很容易形成在情感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虽然好了,但他们却感到不幸福。现在的家庭,由于很多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学生从小独来独往惯了,同时有的父母为了生活而在外地奔波,很少在家和孩子沟通谈心,孩子有疑虑或困惑没地方讲, 内心的压抑感自然产生,时间长了孩子孤僻的性格表现出来。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情感培养必须引起重视了。如不然,我们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人才都是些自私、冷漠、缺少爱心、没有情感的人。许多学生 存在懒惰、世俗、虚荣、自私等不良品质,对父母都没有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不珍惜他们的劳动,表现为生活浪费、讲究吃穿、贪图安逸和享乐、不尊重师长、不能尊老爱幼、对同学和朋友是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不考虑他人、只强 调自己不尊重他人、对他人的苦难和困难没有同情和支持,甚至是见死不救。因此,培养学生要先使学生成为有情感的人!培养学生的情感势在必行!

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做人、做事的情感,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这种情感要体现出正直、责任、热情、包容、友善、爱心等。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积极的情感成为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篇14: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关键词】德育功能 理想情感 社会公德 美化心灵

乐教育对于心灵美的塑造、德育教育的独特功能,早在古代人们就认识了。《乐记》中说:“清明像天,广大像地,始终像四时,周旋像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入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大小相成,始终相生,倡和清浊,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移俗,天下皆宁。”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德育作用。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观点的同时,要进行思想教育,美化人们的心灵,使之融会贯通,达到读书育人之目的。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理想情操

如:《烈士纪念碑前》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歌曲对革命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向革命前辈学习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青少年仍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先烈为祖国、为人类献身的革命精神,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做无产阶级可靠的接班人。又如:《可爱的学校》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歌曲以舞蹈般的节奏、轻快优美的旋律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少年儿童赞颂教师、热爱学校生活、励志好好学习、长大献身祖国建设的欢快心情。同学们通过学习这样的歌曲,抒发了对学校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不辜负祖国期望的心情,从而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这些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明快完整的节奏、真挚朴实的情感、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了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具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对人民有很深刻的教育作用。

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是一部反映我国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壮丽史诗的大合唱,其中,《革命的风暴》展现了一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斗争势不可挡的动人画面,《长征的队伍走了》以深沉、激奋的朗诵性歌词控诉敌人围剿给根据地带来的巨大灾难,继而以稍快而有力的歌声,显示了人民坚持斗争、誓报深仇的不屈精神,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学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它的内容不是简单理性的喜、怒、哀、乐,而是思想和精神的展现,具有一定的品质倾向。如:朝气蓬勃、雄壮有力、自信、优美、欢乐等情感对学生情操容易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他们努力进取、奋发向上。而缠绵、凄凉等情感则易于引诱学生走向消极、低沉。在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以健康优美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合乎一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是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音乐的情感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德内涵,体现着一定的情操和理想。贝多芬不仅认为“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而且还以自己英雄的音乐风格表现出“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伟大信念和不畏强暴的精神。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中,应注意对道德感潜移默化的形成作用。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校里,组织歌咏比赛和业余合唱、合奏等活动,都是以集体活动的面貌出现,大家都非常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即使是独唱、独奏,也有与伴奏合作的关系、与观众上下呼应的关系。这种“集体活动”的组织,是为了培养有利于实现共同的纪律约束、有共同意识的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声音的和谐,音高音准、情绪速度的一致,都要自觉地维护合唱、合奏中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学生集体,他们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青少年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

艺术活动,对于社会的政治需求以艺术手段来组织学生,使得他们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达到社会规范化。这种功能是根据社会需求使个性在精神上汇入社会的总要求。我们平日宣传理论道德、法制教育,其目的是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人人遵纪守法,讲究社会公德,以其推动社会需求。在校内可开展主题音乐讲座、爱国主义大联唱、歌咏比赛等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活动。在仪式性艺术活动中概念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艺术手段使教育者在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上达到与社会同步。仪式性艺术育人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对学生在思想品行上的需求与德育有着相同要求。德育对学生的要求是社会舆论告诉人们怎样去做人,音乐艺术是靠审美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上符合社会的总要求。

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一代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激励和发展人们为祖国现代事业而献身,建设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3).

篇15: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

经济危机下,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更突出了普遍缺乏系统的领导力,随意指挥、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员工积极性下降,严重制约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好的领导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改变,工作效率会急剧的增加!那么成就一位优秀的领导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靠什么让员工对你信赖?卓越领导力应该有着怎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员工与高强压的工作?这些困扰着想要成为卓越领导力的企业管理者们的问题就是领导艺术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随机、非模式化的特征。卓越领导力模式就是领导方法,哪位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卓越领导力艺术之领导者的决策艺术

决策是领导过程的核心,决策艺术是领导艺术的重中之重。卓越领导力深刻把握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切实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企业战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决策型的领导者而陷入危机,江河日下。

问题在于,即使占据着领导者的位置,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因为领导者的伟大在于关键时刻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档案管理的最新理论档案管理的界定是什么档案的划分档案的分类一般单位应用档案的具体内容当前重要的电子档案的要求现在档案管理常用的原则最新2012年版本《党政机关公文管理处理》对文件处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平时工作的收文管理平时文件收集整理的范围及其原则。平时文件收集整理的具体流程包括四个部分:签收、拆封、登记;初审、分发和传阅;承办;催办、查办与注办四个流程当中注意的事项及其技巧整理归档整理归档的原则整理归档的要求整理归档的重要性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件,如何判断一件文件装订文件的要求:顺序、折叠方式、方向、质量要求分类的方法:分类法、保管期限分类法、机构问题分类法排列的原则:从最小的项目排列,按照时间+事件的顺序编号的要求及其填写方式编目的格式要求装盒的原则和要求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认识电子档案的种类和作用。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的转换电子档案的处电子档案的保护。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陈浪老师表示,决策关系重大,决策是领导工作的关键环节,决策能力体现的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领导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卓越领导力艺术之领导者的组织艺术

作为一把手,要精通协调的领导艺术,可以说,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一把手作为领导班子的核心,在集体领导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协调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一个领导班子整体效应既取决于这个班子成员个体素质的高低,也取决于这个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劣,同时也取决于这个班子协调运转的程度。

实践证明,一个班子内部能否做到关系顺畅,心情舒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的协调作用。领导者只有提高协调艺术,才能充分发挥组织内各要素的作用,使组织产生“系

统放大”效应,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

卓越领导力艺术之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科学使用人才是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卓越领导力的领导艺术需坚持公道、信任、激励、沟通、压力、层次领导、鼓励竞争和考评等项原则。在任用人才的实践中,要因人而异,量才适用,用人之长,人尽其才;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既要提拔年轻主管,也要珍惜阅历丰富的中年主管的使用;要积极创造人才发展的空间、平台和舞台。科学用人既重用“人才”,也善用“平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

在笔者看来,领导与管理只是叫法不同,工作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既然没有太大区别,为什么管理的职能中没有用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科学没有管理的其他职能呢?原因很简单,西方管理学大致是在十九、二十世纪产生的,在自由经济理论的支撑下,以如何生产更多产品为中心,因此管理的职能以对事为主,对人在企业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卓越领导力艺术之领导者的管理艺术

追求高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也是卓越领导力艺术中最难做到、最难做好的问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众人皆知,也有很多很多的企业在努力追求,但是,真正能实现高效管理的企业实在不多——更多的企业仍然是低效运转,最终逃脱不了在竞争中被淘汰!

卓越领导力艺术之领导者的公关艺术

篇16: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摘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如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要创设学生参与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要提供学生参与舞台。

[关键词]音乐 热情 环境 评价 舞台

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如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一、激发参与热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当然作为最初的意趣取向,它不能代替才能,但如果有了兴趣,而且能把“兴趣”向“乐趣”的高级心理层次发展,使学生在潜在能力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使学生有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机智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执教《海滨音诗》一课时,恰好学生刚上完体育课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没有急着上课,而是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然后打开音响,海浪、海鸥的声音由小增大缓缓而出。接着用平静的语言引导他们想象在一望无边的大海边,感受迎面吹来的海风。于是同学们就有了一次最认真最投入的倾听。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经常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新授课之后给学生留一些自由编导、自己表演的空间。如上一学期自行编导的音乐小短剧《鸭子拌嘴》,学生自行分成两组。他们有的充分利用教室的地形安排了大鸭子和小鸭子的家,有的对服装和道具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还有各种小动物的头饰等都制作的精制而巧妙。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女同学根据这首乐曲《鸭子拌嘴》的内容改编成这个小剧本,还担任旁白的角色,其他同学也扮作各种小动物都参与进来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激动得满面红光,那种成功的感受就像演员得到了奥斯卡奖。

二、创设参与环境

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前提。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就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心旷神怡,情绪高涨。除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外,还必须依靠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加以渲染调控,情境教学是渲染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有五种途径:语言描述情境、数字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实验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结合运用,学会自觉“调温”,教师应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答问冷寂处、质疑冷门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课堂气氛中。如在上《雨花石》这一单元时,在导入部分,我用了学生们喜欢看的动画Flash《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萝卜头》,适时地提出一个假设:“试想一个这样的画面,小萝卜头还活着,身穿妈妈改小的囚衣站在你的面前,你能为他做什么?”学生的情绪更高了,有的同学说小萝卜头没有出过监狱的大门,我会带着他去玩遍各个风景点,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和享受阳光,有的同学说我要买好多的铅笔给他,这样他就不用在地上用小石头写字了,甚至还有的同学说带他去吃肯德基、麦当劳给。在接下来《蝴蝶飞呀飞》的歌曲欣赏中,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参与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熏陶。但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受了熏陶就能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评价。只有通过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适宜的时机,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评价中,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自我评价是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与比较,由学生提出评定的等级与特长认定,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与评定,使学生对自己音乐学习活动不断反思,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客观看待自己、亲身实践、自我改进的过程。相互评价是在学生互评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同学的优点、长处,强调对他人音乐表现的描述和观察,强调自我反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上,学会赞美别人,与人为善。这样,自评、互评与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当评价使教师、学生、家长等互相达成共识时,他们便会互相交流、合作、激励,不仅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而且增强了自我尊重感和责任心。

学生直接参与对自己、对同学音乐活动和成果的评价,不仅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艺术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学生评价时,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外,还要注意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如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

四、提供参与舞台

在学校重大活动、节日庆典、竞赛活动中,都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但这些活动只是小部分优秀苗子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却无法参与。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要给所有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如把考试变成音乐会或个人技能比赛,学生们自主选择可吹、可拉、可弹、可唱,可以一人独演,也可以双人、多人合作演出,评委和主持人都由学生自己担任。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现场,体验情趣,体验成功。有些同学的音乐表现力差,可以与同学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通过表演、比赛,促进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融洽人际关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为学生提供参与舞台,要求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主体参与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主动参与是体现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如特长生应承担“领”的任务,领奏、领唱、领舞,给大家指挥、伴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安排简单易“学”的活动,像敲打击乐器的简单节奏等,决不让这部分学生在一旁观望,置身与活动之外。

上一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新时代中国下一篇:介绍各类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