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2024-08-16

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共6篇)

篇1: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征文

也许,作为一个小学生,不太明白精神文明是什么,那我来告诉你。精神文明指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

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和这个词打交道,生活也离不了精神文明建设。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夏季达沃斯、马拉松、徒步大会、社区文化大院、文化传播、健身、图书阅览、棋牌、排练、残疾人康复、爱心帮扶超市等等都是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中国夏季达沃斯已在我们大连举办了,这是中国首次,也是国内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国际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会议。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道路的扩宽、城市环境的美化、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以文明、礼仪、热情的美好形象迎接盛会的召开。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充分展示了国家的形象、大连的形象、市民的形象。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大连。

也许达沃斯离我们小学生还很遥远,不过这件事可就是你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了。近期我们天天看见的在出租车,还有好多私家车上扎着的黄丝带,贴“爱心送考”字样,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吧!现在正值高考、中考时节,那就是很多市民和出租车司机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把考生送到考点的爱心送考车。这个活动已经举行了4届了,只要是在去考试路上遇到这种车,拿出准考证司机就会把你第一时间送到考场。很多司机在考试的当天老早就来到自己对接的孩子家门口等着,生怕出什么差错。车上备着水和防暑的药品,非常细致地照顾着考生,就像对待自己家孩子一样,这不仅仅是一份爱心呀!

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别看这个词很大,可在我们身边的小小一件事就能体现出精神文明的成效。我们小孩子也要从点滴做起,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出一把力。

篇2: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2年1月9日)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我市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大力推进“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抓住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有力契机,以“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暨“爱我家乡建设大连”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育形成谦恭有礼、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在城乡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依托城市公园、广场、楼院及农村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积极参与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百网万场爱国歌曲汇演”,表达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的心声。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大连人”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生活”主题演讲,推出“文明礼仪标兵”。组织“迎全运知荣辱明礼仪”宣讲团,广泛开展“迎全运学礼仪”活动,大力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和赛场礼仪常识,引导人们言谈举止、公共场合、邻里相处、行路驾车、旅游观光、网上交流文明有礼,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在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公共场所刊播公益广告,组织开展文明短信传递活动,引导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修身律己、做文明人。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做好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文明出行意识。组织交通引导,开展“关爱生命、文明行车”公交车、出租车礼让行人活动,维护良好道路秩序。创建文明线路、文明站点,树立文明交通形象。加大整治力度,纠正各种违章行为。总结“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大行动”。实施清洁环境行动,在城市社区、广大农村治理脏乱差,提升环境清洁水平。实施秩序维护行动,治理户外不规范广告、占道经营、乱吐乱扔、损害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实施文明旅游行动,引导市民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的 要求,文明出游。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在宾馆饭店、学校餐厅、机关食堂倡导文明就餐、厉行节约,纠正奢侈浪费现象。以辽宁体育史、大连体育史为重点内容,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民阅读示范点建设,评选表彰大连市第二批全民阅读示范点。

二、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进高校”巡回报告、“道德模范故事汇”巡讲等活动,出版《道德颂歌》——道德模范故事汇典型书籍,使道德模范事迹进机关、进厂矿、进社区、进军营、进群众头脑,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组织开展第四届大连市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运用各类媒体广为宣传、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生动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展关爱帮扶道德模范活动,表达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和敬意。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出“大连好人榜”,发动群众通过网络投票广泛推举好人好事,力争不断有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组织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通过推荐评选好人,引导人们做好事、长好心、当好人。开展修身律己活动。认真学习常州市创设“道德讲堂”的经验,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规范、有部署、有内容的标准,创建“德育堂”。深化“三管好、六个不”道德承诺,提高市民道德素养。深化“十星级个体工商户道德信贷”工程和“文明集市”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注重培育道德文化,举办第二届“传承中华美德、建设和谐 大连”主题道德公益讲坛。

三、大力推进新时期学雷锋活动。

落实中央制定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方案,深入开展“以郭明义为榜样、做新时期雷锋”主题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领域,推动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雷锋号”和“雷锋奖章”评选表彰活动,培树各地、各行业学雷锋的先进典型,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数量和影响,激发全社会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形成相互激励、英模辈出的良好局面。组织新闻媒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一批社会反响强烈的重大典型,运用多种形式,选取多个角度,组织好报告会、传统媒体集中宣传,运用好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典型影响,既注重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更注重宣传先进典型蕴含的雷锋精神,使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让典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编辑出版《新时代雷锋》——大连市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汇编图书。举办“雷锋之歌”——大连市弘扬雷锋精神歌咏大会,展示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唱响文明大连,振奋城市精神。

四、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制定《2012—2014年大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切实办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调动人们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打造“三优环境”。应对当今社会工业化进程,打造优美环境,引导人们崇尚自然,善待 环境,平衡心理。应对城市化进程,打造优良秩序,引导人们明礼守法,谦恭友善,和谐相处。应对市场经济进程,打造优质服务,引导人们以义为先,礼貌待人,在岗位上为他人提供满意服务。营造浓厚氛围。举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论坛”,探索新形势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征文活动,在主要新闻媒体及大连文明网开辟专栏,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编印《大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编》,充分展示创建文明城市取得的成果。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测评迎检工作,在区市县组织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文明城市创建日常巡检活动,定期公布测评结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长效化。开展“百名好楼长”评选及和谐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加强旅游风景区文明创建,评选文明风景旅游区。

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加强官德建设,形成良好政风,引导公务员为社会作出表率。在各个行业,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 务”活动,以建设、交通、通信、卫生、公安、海关、税务、工商、旅游、电力、市政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大力整治诚信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讲求诚信的长效机制。在各类企业,开展践行道德承诺、负责任地做产品活动,深化“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主题教育,引导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创建文明单位活 动,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对各级文明单位进行综合复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予以通报或取消资格。研究文明单位创建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单位创建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明确一个任务。结合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这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组织各用工单位和城市社区做好农民工的教育提高工作,引导他们在务工经商过程中适应城市生活,融入现代文明。抓好两项工作。抓环境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气化“六化”工程,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乡风文明,广泛开展农村形势政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实施农村科学知识普及工程,营造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风,邻里和穆、互帮互助的民风,移风易俗、科学文明的村风。坚持三个途径。坚持依靠农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制定各种政策措施,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坚持各方统筹,协调涉农部门,集中财力物力,逐项逐村推进,逐步实现整体提高。坚持城乡共建,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爱家乡、建家园”村企共建活动,推进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创建工作,合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好四个载体。用好“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载体,推动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用好文明村镇创建载体,促进村容面貌改善和文明乡风形成。用好文明集市创建载体,营造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建设依法经营、城市守信的市场秩序。用好农村文化广场载体,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实施精神文明特色创建工程。抓好旅顺口区“生态文明家园”、金州新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协会、瓦房店市“五个一”村屯、普兰店市创建“文明村屯联合体”志愿行动、庄河市道德信贷、长海县獐子岛镇“道德大讲堂”、高新区农民工学校等特色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彰显社会道德风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组织各类媒体制作刊播志愿服务公益广告,传播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志愿者心得征集活动,组织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创作弘扬志愿精神的文艺作品,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提升志愿服务文化自觉。深入挖掘、大力宣传优秀志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先进事迹。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心关爱志愿服务,深化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突出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开展三项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优秀农民工、优秀志愿者和依托物业服务行业关爱空巢老人的优秀志愿服务站,广为宣传获奖个人和单位 的先进事迹。开展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动员专业文化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高校学生和基层群众文化积极分子参加公共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组建各类文化志愿者队伍。着眼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国际服装节等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开展交通环境改善、维护环境秩序、绿化美化环境、清理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志愿者培训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健全志愿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作用,完善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以登记注册、管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运行机制,和以星级评定、评选先进为手段的激励机制,用机制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上水平,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开展志愿服务立法调研工作,为推动我市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七、大力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明确一个宗旨。始终坚持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凝聚民族力量,提升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宗旨。开展两大活动。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活动。举办歌会灯会、文体活动等,把我们的节日搞旺。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赛诗会、吟诵会以及写春联、猜灯谜等活动,突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成为文化传承载体。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未成年人,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融入传统节日。突出人文关怀,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关爱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关爱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彰显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的风尚。突出营造氛围,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报道节日盛况,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八、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心向党、跟党走”为主题的歌咏、读书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声里的中国、中华是我家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以“爱父母、敬师长”为主题的文明小博客、日行一善、美德少年评选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美丽的大连我的家”中小学生寒假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万名模范进校园”活动,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诵读中华经典。与教育部门配合,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背诵、吟诵、运用上下功夫,引导孩子们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做好心理疏导。发挥大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做好心理咨询,着力治 “已病”;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着力治“未病”。加强阵地建设。用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校外活动阵地,发挥高玉宝(名人)连锁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活动室等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推动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建设,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探索建设城市学校少年宫,为孩子们参加课外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发挥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净化文化环境。坚持不懈加大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整治力度,抓好网吧管理,净化互联网、荧屏声频,整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继续开展“远离网吧、走进书店”,“绿色网络大连行”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育人作用。

篇3: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2012年主要工作

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一是圆满完成《全力推进大连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市政协“一号提案”的办理工作, 向市人大提交审议《关于我市渔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并获通过。配合人大、政协做好各项调研工作, 与市发改委共同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报告了《关于加快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二是2012年大连市20条县际间海域行政界线以及瓦房店市与盖州市、庄河市与丹东市海域行政界线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为大连市海域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兴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二期) 和《大连临空产业园 (新机场) 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获国家海洋局批准。另外, 《大连庄河市滨海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经市政府同意后上报国家海洋局待批, 金州七顶山、普湾新区、金渤海岸、瓦房店太平湾临港工业园区4个区域用海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三是认真做好海洋经济统计工作, 推进海洋经济运行与评估系统建设, 建设完成“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涉海企业信息报送平台”, 认真搞好海洋经济运行分析, 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统计质量和效率。

全力保障沿海经济发展, 服务沿海开发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合理配置海洋资源, 优先保障全市重大基础建设和重点海洋产业用海需求。截至目前, 共向国家和省厅上报预审项目77宗。全力做好新机场临空产业园、长海县机场扩建工程、大连—金州新区跨海大桥、南部滨海大道、渤海大道等重点用海建设项目的指导服务。开辟绿色审核通道, 做到“责任、任务、时限、措施”四落实。

切实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依法管海用海能力显著增强。一是科学制定围填海计划。按照国家海洋局确定的2012年建设用围填海计划指标规定要求, 科学安排, 统筹规划, 对用海建设项目进行重新梳理调整, 会同市发改委组织编制完成2012年大连市围填海计划。二是严格海域使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管理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截至目前, 全市共批准用海项目346宗, 确权面积约8.4万公顷, 预计全年征收海域使用金13亿元。三是全力推进海岛管理工作。完成全市海岛地名普查, 参与完成编制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数据集 (辽宁卷) 及海域海岛标准名录 (辽宁分册) 工作。组织草拟了《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和《无居民海岛申请审批程序》。完成135个海岛立碑工作。四是推进数字海洋建设。加强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历史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清理、补录工作, 补录海域使用历史权属数据5419宗。完成345宗海域使用权证书的配号工作, 对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等75宗海域使用围填海项目进行了现场监测。完成金州新区金渤海岸远程监控站位迁移工作, 开通星海湾圣亚海洋世界监控站位视频线路。完成长海县海洋岛、大小长山海岛生态整治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老虎滩综合整治项目, 普湾新区岸线整治及清淤项目等现场视频资料的采集工作。五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老虎滩、普湾新区、蛤蜊岛、金石滩、海洋岛等海域海岸带整治与修复项目实施工作。组织编写了《2011年大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制定了《大连市落实〈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纲要) 〉实施意见》, 对全市33个入海排污口、近岸海水水质、海水增养殖区等开展了监测工作。加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监管力度, 对2006年以来由省政府批准的填海项目进展进行了摸底调查。加强海洋倾废管理, 严格审批许可。加强海洋工程施工管理, 对13项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营或试运营的海洋工程加强督查, 2012年底前可全部完成竣工验收。严格执行环评核准制度, 着重开展了大型渔业养殖用海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六是加强海洋应急管理。大连海洋预报台正式成立, 通过大连电视台向公众发布海洋预报 (海浪、海冰信息) 。积极开展预报减灾工作, 开展渤海沿岸海冰灾害检查, 发布灾害预警信息7期, 保证冬季海上施工、船舶作业及渔业生产安全。将重点涉海企业纳入海洋灾害信息服务名录, 编制了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七是加强海洋保护区管理。在做好斑海豹、海王九岛等5个海洋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同时, 组织开展了大连遇岩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工作, 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老偏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调整。八是落实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向国家海洋局申报“长海县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积极开展科技兴海工作, 科技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大连市科技兴海领导小组和科技兴海专家委员会, 完成了科技兴海基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申报“大连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为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启动6个由大连市承担的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向国家海洋局申报7个2013年度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开展了海洋能研发的专题调研和论文征集工作。

着力加强队伍装备建设, 海洋综合执法能力不断提高。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严格用海项目和岸线动态监管, 共检查和复查监管项目100余个, 执法里程20余万千米、航程2.5万海里, 项目和直管岸线检查覆盖率、新增项目建档率、违法用海查处率均为100%。圆满完成首艘航母试验平台扫海警戒护航任务, 航行2000海里, 疏导驱离军事演习禁区渔船100余艘次, 赢得军方高度肯定。顺利完成专属经济区巡航任务, 有力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执法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装备现代化水平历史最高, 400吨海监船进入建造尾声, 600吨、1000吨和1500吨新建海监执法船已经开工, 预计2014年陆续交付使用。棉花岛、小耗子岛、双岛综合执法码头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

积极开展海洋文化宣传, 海洋经济受关注度不断加大。2012年以来, 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关领导带队先后多次对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做出了重要指示, 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海洋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此为契机, 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第十七次全国海岛联席会议”在大连市成功举办, 通过在长海县举行“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启动仪式以及对“5.12防灾减灾日”“5.15政务公开日”等活动的宣传, 提高了全社会的海洋意识。

2013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3年大连市海洋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服务大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海洋强市为目标, 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陆海统筹, 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 大力发展海洋牧场, 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以创新海洋管理方式为重点, 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以建设“高效海洋、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为核心, 坚持规划引领、陆海统筹、科技带动。充分发挥规划对海洋经济的政策引领作用和整体控制作用, 进一步优化用海布局、控制用海规模、转变用海方式、规范用海秩序, 形成陆海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 为海洋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使海洋的综合管控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海域和海岛管理方面, 坚持集约用海, 提高海域使用效率。坚持管理和服务相结合, 对重点项目用海实行全过程监管, 继续做好新机场临空产业园、长海县机场扩建工程、金州航空物流基地、大连—金州新区跨海大桥、南部滨海大道、渤海大道等重点用海建设项目的指导服务。加强围填海管理, 实施科学的围填海计划指标制度。探索利用海域使用金调节海洋产业结构的新方式, 发挥海域使用金的“杠杆”作用, 调控海域开发利用特别是围填海规模和强度, 严格控制海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 引导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尽快建立海域使用权价评估体系, 不断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和海域使用权市场流转机制, 发挥海域使用权在海洋经济活动中的市场作用。加强海籍管理, 加快实施海岛保护规划, 开展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地名普查, 设置海岛名称标志, 发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名录, 完善海岛数据库。加强“数字海洋”建设, 全面推进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系统业务化运行, 以海域海岛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监测、海洋防灾减灾等为重点, 推进海洋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无人机航空监测基地建设, 进一步提升大连市海域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能力。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 着力加强海洋污染防治、海洋工程监管和海洋生态建设。继续开展海域海岛海岸线整治与修复, 推进项目报批和实施工作, 有效保护海岸线、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原始景观。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 积极推进大连遇岩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报批工作。加强海洋倾废管理, 严格实施海洋工程影响评价制度, 提高海洋工程环境准入标准, 建立实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积极推进长海县申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完善海洋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和环境状况通报制度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 加强对主要排污口、养殖区和海滨浴场的监测。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 健全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完善《大连市风暴潮、海啸、海冰、海浪、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积极组织开展防风险演练。加快大连市海洋预报台项目建设, 推进9个海洋观测站改扩建, 做好海洋信息对外发布、预警工作。强化海洋风险评估, 提高所辖全海域海洋应急监测和预警能力。

以加强科技兴海基地建设为重点,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兴海基地建设, 推动大连市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国家级科技兴海基地。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性技术研究,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海洋科技对海洋开发、保护与综合管理的支撑能力, 以科技促发展, 提高科技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推进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立项, 加强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管理, 启动7个由大连市承担的2013年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培育发展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和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以加强队伍和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 提升海洋行政执法水平。加强海洋执法队伍, 特别是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教育, 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行政, 不断推进管理制度化、执法规范化、装备现代化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 加快推进600吨、1000吨和1500吨海监执法船的建造和棉花岛、小耗子岛、双岛综合执法码头改扩建工程。加强渔业秩序的安全性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型保护和海域使用的规范性管护。进一步强化制止越界捕捞、控制捕捞强度、保持伏季休渔秩序稳定“三项重点服务职能”, 进一步壮大海洋保护区工程建设项目、渔业水域保护区、斑海豹保护区“三大监管服务基地”, 全面提高海洋执法能力和水平。

篇4: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多年来,大连中心以便民惠民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业务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住房民生,推动了各项工作科学、协调、健康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加强资金归集运用,实现良性循环。狠抓归集拓面,努力推动住房公积金“应建尽建、应缴尽缴”。大力发展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扩大贷款范围,积极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和改善住房。参加全国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为大连市保障房建设提供低息优惠贷款支持,降低了保障房融资成本,提升了住房公积金功能。截至2015年6月末,大连市有4.64万个单位、239.3万名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覆盖率96.2%,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174.56亿元,余额491.09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贷35.8万户、769.62亿元,余额467.62亿元。累计发放保障房项目贷款30.5亿元,余额16.45亿元。

——完善服务举措,便民惠民。设立11个办事处、15个服务网点,便民服务实现全域覆盖,为单位和职工群众就地就近办事提供便利。实行中午办公、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逐步取消和降低担保、评估等中介费用;对困难群体予以贴息;应用联名卡,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大连中心连年获大连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先进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最佳优胜单位等称号。

——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互联网+公积金模式。依托互联网、云技术和住房公积金大数据,以客户为核心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客户体验度和住房公积金服务功能。以住房公积金存、贷、提等数据为基础整合建立客户数据信息体系,“一键式”调取客户全部关联信息。与银行建立跨系统服务平台,实现银行网点、自助设备等资源共享,创新业务办理与自助服务渠道。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建设移动信息平台,拓展网上办事功能,为客户提供实时信息推送、提醒、查询和便捷办事渠道,同时减轻前台服务压力。

篇5: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作为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面对率先发展的目标,我们依然责任重大。如何把城市精神落到实处,特别是落实到争创“两个率先”的实际行动之中,关系到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而对于每个大连公民来说,既是一种政治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我认为新时期的大连应该是“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同时,要结合我市当前沿海开发的实际,通过广大公民的参与、实践,不断赋予城市精神以新的内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城市精神还贵在实践。

一是要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体现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离不开“三个文明”的支撑。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要以争创“文明城市”为基点,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好公民道德诚信、文化素质、文明行为等提高,通过人们的具体行为展示我们的城市精神。

二是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体现城市精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就是要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开拓创新。因而,我们要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循环经济、高新产业链经济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真务实,坚决不搞“政绩工程”、“明星工程”,在统筹发展中演绎靖江精神。

三是要在率先发展中体现城市精神。大连之所以能有“环境500佳”、“全国文明城市”、亚洲明珠等称号,不仅与历史的文化积淀有关,更与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密切相连。今天,我们提出争创“富庶美丽文明”的目标,更离不开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因此,每个公民、各行各业都要有践行城市精神的意识,在工作中展示城市精神,在生活中体现城市精神,让明确、具体的城市精神成为大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高新区实验学校

篇6: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

大连市老年学学会心理学研究组马文元

老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许多领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加强老龄工作,推进积极老龄代,是我们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伟大事业。2008年元旦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市养老院看望老年人时指出:“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问题日益凸显,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加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对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提出了要求,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老龄工作的新任务和新目标。

一、我市老年心理关爱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大连经济发达,是已经进入人口老年龄化的城市之一。随着在新的时代条件,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老年人心理关爱的期盼不断释放。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工作是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也是实践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重要保障,对提高老年精神文化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基本得以满足,大多数老人经济上已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渐增多。即使在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形成初具规模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老年人在吃饱穿暖等基本得到解决后,精神生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心理生活匮乏问题日益加剧。

从我市2008年老年学学会专题调研情况来看,虽然老年人在经济生活方面有所提高,满意度增强,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强烈冲击。多数老年人在生活中倍感失落,感觉被外界抛弃。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52.55%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53.96%的人“觉得自己没用”,49.08%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空巢家庭”占63%,独居老人占42%,“感到很孤独”者占58.29%,感到精神压力大者占23%,“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达到了63.22%。许多老年人感到失落、无聊,甚至出现抑郁等精神障碍。有的老年人常常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过着孤灯单影的独居生活,经常彻夜难眠,仰天长叹,甚至老人病死在家中无人知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亟待关注。

老年人的一生,为社会创造社会财富,但其晚年共享程度极需要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时期,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我国广大老年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建立了光荣的业绩,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更加注重实惠,而相对忽视了惠及老年人。进入老年后,无论是体力、精力还是能力、机会,他们都处于劣势地位,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很低,改革发展的成果较少惠及老年人群。他们在社会

1中应有权利和占有份额未能得到公平体现,其公正待遇也未能得到制度的有效保障。如高龄乘车待遇一项,各地惠及范围差异太大,就是我市在这方面而言,也明显较其他城市落后。

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联合国47届大会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老年法明确规定,老年人“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无论是从历史延续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对老年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予以照顾和关爱,让老年人实实在在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合情合理合法,势在必行。

3、老年是身心疾病多发期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其疾病情况与心理、社会因素十分密切,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更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80%的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被称为老人“三大杀手”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中心理因素已经超过生理因素。据调查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80%左右是源自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约70%的心理疾病是与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心理支持所引起的,如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空巢现象”,老年人在缺乏精神膳养中生存,而社会和子女更缺少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实践证明,人生步入老年阶段,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精神上的失落空虚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对健康的损害更大。

二、开展老年心理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老年心理关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国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所提出的执政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我国老龄工作在推进老龄事业、积极老龄化,促进“六个老有”目标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市老龄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是目前积极老龄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研究老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这一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心、真情、真意地关爱老人,努力探索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一个幸福、安宁、和谐、快乐的晚年。

2、加强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是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前提。

老年工作的目标就是在于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给老年人带来幸福、快乐、充实、和谐的生活,让老年人融入社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忽视任何一方,都将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十分重视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需求也给予高度的关注,这是我们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不仅要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更要在人际关系、情感和心理方面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创造条件,为他们创造宽松、温馨、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3、加强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是建设和谐大连的重要内容。

加强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促进我市全面达小康,建设和谐大连的客观要求。胡锦涛同志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老年人的经济生活状况、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的作用及与社会各群体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生活的和谐,会促进家庭和谐与代际和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文化层次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在强调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所忽视,导致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问题越来越突出和集中,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到老年人生活的和谐,并引起社会问题,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加强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是政府和社会面临的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和谐大连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老年心理关爱是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加强老年心理关爱工作,必须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借鉴和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制定应对老年精神关爱的对策和措施,着力从机制体制上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1、切实提高对老年心理关爱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级政府应当切实提高对老年精神关爱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政府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及新闻单位要把引导推动老年精神关爱作为一项重要主题的宣传任务,制订专门宣传计划,分阶段开设相应的专版、专栏、专题,加大宣传力度,把好舆论导向。各地、各部门要采用各咱宣传形式,营造浓厚尊老、爱老、敬老氛围。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老年精神关爱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老年精神关爱的进展情况以及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全面反映各单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其次是民政、老龄、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工作落实。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老年精神关爱实践活动,全面营造遵循老年人身心规律、关爱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氛围,不断把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引向深入。

2、选择试点单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对策建议。树立示范典型,开展分类指导。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深入开展。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社区或单位作为试点,建立老年精神关爱示范工作点,坚持“以人为本”,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深入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规律,摸清不同类型、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老年人的需求及其得以满足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在实践中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制定老年精神关爱的工作机制体制及相关政策提供科

学依据,并逐步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同时,要组织召开有关老年精神关爱论坛或研讨会。通过论坛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及老龄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老年精神关爱事业,加强交流学习,对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内容、规律和途径,研究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现实情况、对策措施及工作实施意见,提高精神关爱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老年精神关爱这一公益事业献计献策、尽心尽力,使老年精神关爱获得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有条件的街道、社区或单位,要积极推动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开展,开展有关老年心理方面的讲座,试点建立老年心理关爱活动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室活动相结合,把心理健康知识晋及到老年人心中。对老年精神关爱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进行总结表彰,树立典范效应,营造老年精神关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3、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切实开展老年心理保健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必须集中力量,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逐步推进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首先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保证。老年心理关爱工作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在政府目前注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关流域老年精神需求方面的需要。要通过老年人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场所和设施,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温暖老年人心灵。

要设立老年人心理辅导机构。可在街道、社区或单位,动员和组织专家、学者及老龄工作者,通过心理咨询室、老年心理关爱中心、“心灵茶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室等活动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或对单位团体心理需求方面的培训、可考虑针对老人联谊会、钩鱼协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咨询和宣传教育,建立心理抚慰与情感沟通的科学化、规范化渠道。

倡导和组织开展“银龄义工活动”和“老年人才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大中城市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 开展环保、卫生、廉政、民情反馈、课题调研等开发性社会建设工作。为那些身体健康而又怀有所长的老人施展抱负、发挥余热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平台,努力开发老年人的智力资源,支持他们继续劳动,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实施方案,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老年心理关爱工作的各项保障机制。

上一篇:花卉学试题库下一篇:第八册语文七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