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2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2024-08-17

1998—2002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1998—2002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1998—2002年是江总书记关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重要批示发表5周年;是我国历史上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期。也是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高潮期。五年来,虽然我区遭受连续四年大旱,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在各级水利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历史上最具成效的时期,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五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一)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绩

根据江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我区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历史机遇,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自治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一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从治理规模、治理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科技应用、监督力度、投资力度、工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治理任务大跨步,工程质量大提高,治理效益大发挥,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大增强。

一是在治理思路上,由过去的预防治理为主,转变为以水为中心,治理开发与封育保护相结合以小开发大保护为原则,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兼顾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人口、资源的协调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展以水为中心的灌溉饲草料基地,采取以衬砌为主的多种节水措施,使当地牧民告别缺水,靠天吃饭、养畜的被动局面,大片退化天然草场得以轮封轮牧、禁牧、休牧,恢复植被。东胜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探索总结的“一坝一塘,引水上梁;节水灌溉,发展种养。治理开发结合,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建设模式,为丘陵山区广大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奔小康起到了巨大作用。赤峰市巴林右旗围绕交通干线两侧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同时进行生态移民,将生态环境差的地区居民全部迁移到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建设以水源为中心的灌溉草库伦,采取全面禁牧、禁采,改变生产方式,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确保了大面积植被自然恢复。

二是在治理规模上由过去的零散型治理转变为集中联片、规模治理,以规模效益带动经济效益,促进生态良性发展,实现综合防护效益的提高

工程治理中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生物措施上广泛应用了抗旱保水系列先进技术;工程措施上加强了水保工程与小微型水源工程、节水措施的配套应用,提高了工程质量、生物成活率和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工程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仅赤峰市建成10万亩以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近20个,万亩以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200多个。目前我区已有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的“十百千”工程示范县有7个旗(县、区),“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有35条。

三是在投资力度上,五年来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投入为10.3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6亿元,是我区投入最多的时期

除国家的投资之外,世行贷款等利用外资、“保护母亲河”生态建设、自治区“双百万”生态建设工程等点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已经或正在启动。与此同时,农牧民群众投工投劳和企业投资搞生态建设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四是工程管理上,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不断加大管理力度

一是加大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力度,积极储备项目,为争取国家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良好成效;二是建设与管理并重方针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全区所有重点治理项目都实行了项目监理制,保证了各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重点治理项目资金使用上,已探索出了成功的保障管理模式。同时项目区实行了封禁制度,保证了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三是落实了各项优惠政策,对“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积极性高的个体、集体、单位等进行了积极的扶持和支持,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缩小了东西部治理的差距;五是加强治理经验与模式的总结、推广和调研工作,为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索了新路子;六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五是预防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我区已有3盟28个旗县通过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验收。配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区《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大案要案依法进行了查处,落实完善了“审批、监督、收费”三权为重点的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建设。我厅与自治区计委等8个厅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单位的行为。目前全区拥有水土保持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95个,专兼职执法人员1607名,1071名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监督和审批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4829项,其中审批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6项;查处水保违法案件858件,其中立案查处835件;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4730.2万元,生产建设单位自行投入2亿多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12万亩。

六是前期工作紧跟治理任务的需要,项目储备充足

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京津沙源治理工程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松辽流域内蒙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项目建议书(内蒙古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孔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浑河、窟野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报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小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区划划分报告、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网络规划报告及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等200多项,已经实施和正准备实施、公布和通过有关部门审查的近140多项。

七是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要开展技术革新、模式探索和智力资源培训

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成果动态监测分析、阴山北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模式研究、阿拉善盟黄河流域梭梭林复壮恢复生态及开发利用研究、内蒙古黄河流域不同水文频率和降雨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影响研究等课题;培训全区水土保持监督、方案编制技术人员120余人;培训水土保持生态监理人员100多人,已有94人获得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资格;有20多从事水土保持事业的人员在读或已取得了硕士学位。

八是加大了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和调查研究

为了加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普及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用蒙、汉语文在内蒙古电视、电台及报纸刊物上进行发表,并将典型题材在显著版面、强档栏目进行深入报道,从报道数量到质量都予以了保证,收到良好效果。主办了两期《水土保持科技信息》专刊、一期《内蒙古水土保持》专刊,《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展,在《内蒙古日报》及蒙语版、《内蒙古商报》、《参考消息》地方版、《中国水利报》、《黄河报》、《内蒙古经济报》、《内蒙古地方经济报》等先后刊发通讯、消息、文章等近400篇;内蒙古电视台先后播出了《绿色重染母亲河——记准格尔旗水保治理成果》等近100条记实报道。内蒙古广播电台先后播出了新闻《伊克昭盟生态建设成果显著》等100多篇文章。开展了“国家七大流域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成效”、“210国道建设中造成水土保持的调查报告”、“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坝系建设调查报告”,参加了西部开发促进会组织的内蒙古自治区国债资金使用的调查报告等。

五年来全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09多万亩,其中黄河流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4多万亩;松辽流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50多万亩;海河流域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5多万亩,全区兴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万多处(座)。

通过治理建设,治理区有了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即治理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有明显的提高,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群众收入比治理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牧民有了稳定脱贫致富的基础;治理区综合生产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主要做法

总结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建设思路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生态建设是最大的基础建设为契机,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辨证关系,防治结合,“进”与“退”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结合。机制上注重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结合,管理上强化行业归口管理和宏观指导、协调和技术服务。根据这一思路,进一步探索了新形式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模式和路子。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扶持、保护和调动治理大户、农牧民的积极性

按照“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四荒”拍卖、租赁、承包等政策,以国家适当补助为引子,广泛招商引资,吸引个人、集体等社会各参与治理开发,增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快治理步伐。在小流域建设中,多数采取联户治理“两统一、两分户”(即统一规划治理、统一投资投劳,分户管理、分户受益)的办法,把劳力、资金、时间、技术服务等要素有效组织,既保证工程质量和数量又使治理效益尽早发挥。包头市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投资为引子,吸引私营企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按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要求,由当地业务主管部门设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复建设,吸引多倍于国投资金的投资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

三是加强了前期工作,保证生态环境建设方向和目标的连续性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纲要》,各地在规划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加强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储备了一大批项目,保证项目建设集中联片、分布实施、整体推进。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严格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建设精品工程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和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提高,各地根据当地立地条件,从实际出发调整生态建设思路,确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采取人工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植被恢复和治理效益发挥。准格尔旗、清水河县主要采取“以建促封”,通过修筑治沟骨干工程,大力发展坝系农业,使退耕封禁区群众通过坡改梯、旱改水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为大规模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治理创造条件,实现农田下川,林草上山;鄂尔多斯市牧业旗“以改促封”,加大畜种畜群改良力度,发展集约化养殖产业,特别是增大奶牛、肉牛养殖数量,稳定增加群众收入; “以调促封”,通过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草产业,尽可能减少因禁牧给群众造成的损失;锡林郭勒盟“以移促封”,结合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工程使农牧户走出恶劣的生存环境,减少人为活动的破坏; “以规促封” 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制定围禁的政策法规,落实责任制,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目前我区已有5个盟市政府出台了禁牧决定,45个旗县全面禁牧,13旗县实行轮封轮牧、季节性休牧,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实行了项目区禁牧。为建设综合治理精品工程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做保障,以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大科技含量,发展生态经济

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提高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遭受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我区在严把工程质量关中普遍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包括坡面、沟道综合治理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等。赤峰市元宝山区针对落叶松、油松的特点,3月末即开始造林,而山杏、大扁杏生长特点,延长至5月末。同时在造林前对苗木进行处理,用生根粉浸根,然后集中套塑料袋,生长过程中又适时浇水,使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在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加大了科技支撑力度,邀请区水利部牧科所、、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水科院等内外科技单位为技术依托单位,有针对地开展科技试点。在项目建设中,各地把提高农牧民收入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林果业和畜草业。寓粮经生产于农业生态发展中,寓脱贫致富于高效流域建设中,寓宏观效益于千家万户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大力推广抗旱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山杏经济林。元宝山区西梁山小流域,将荒山修成水平梯田,发展123苹果224公顷,并种植多种观赏树种及中药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各地把提高农牧民收入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林果业和畜草业。寓粮经生产于农业生态发展中,寓脱贫致富于高效流域建设中,寓宏观效益于千家万户的微观经济活动中,大力推广抗旱力强、经济价值高的山杏经济林、药材、种植多种观赏树种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六是依法加强监督执法和管护,巩固治理成果。对公路、矿业等生产开发建设项目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控制、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督促建设单位返还治理,恢复植被。对集体所有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竣工3年内,各地采取成立专业管护队伍,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人外,政府自筹资金拨付管护资金进行管护、维护,还组织水保监察人员进行执法监督。采取向人大和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取得领导的支持,向社会公开监督执法工作和举报电话等措施,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和参与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和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过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但目前仍有近15万平方公里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自然条件更差,治理难度更大,需要国家投入的资金更多。现在治理任务和国家投入极不相称。

(二)由于自然条件所限,生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很低,处于初步治理阶段,需要大量的重复治理和投资。

(三)农村费改税、取消“两工”后,群众出义务工要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决定,给大规模发动群众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造成困难,使工程实施的难度增加。

(四)西北地区是水资源匮乏区,生物措施对水的需求量较南方大许多,建议增加北方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单位面积投资额。

(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科技技术含量低。

三、下一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思路

㈠工作思路、目标

按照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制定的目标,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要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措施保障等方面保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坚持从区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以重点地区保护治理为突破口,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抓住“一个机遇”,围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自然修复、监测预报,立足“一个中心”,实行“四个结合”,体现“三个为主”,打破地域界限,集中资金,集中治理。即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以水为中心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把加强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加强生态建设与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紧密结合起来,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进”与“退”结合起来。在治理方针上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在治理方式上采取封修复育和人工种植相结合,以封育恢复植被为主;在治理内容上实行草、灌、乔相结合,以草、灌为主。充分发挥重点工程项目的骨干和带动作用,加快牧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实现全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任务是:继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加快以流域为单元,大流域为骨架的规模治理,减少水土流失。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0万亩,基本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开展水土流失现状、治理成果和人为水土流失预测和动态监测,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治理,要使项目区内的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型水利工程、生态农业等建设等都取得明显成效,恢复和增加植被,尽可能做到水不下山,泥沙不出沟,建立起综合立体防护系统。

㈡2003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重点

⒈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建设

⑴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农区,治理中以解决、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宗旨,增加农民的基本农田和灌溉条件,科学推进水浇地建设,退出坡耕地,还林还草。⑵在农牧交错的半农半牧区,增加农牧民的灌溉农田和饲草料基地,实行禁牧,调整农牧生产结构,为农牧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⑶在沙化退化的牧区,重点增加牧民的灌溉饲草料基地,引进优良牧草,提高产量,使草场轮封、休牧,合理利用,逐步恢复草牧场生态良性环境,探索出牧区水土保持的新路子。在以上三个不同类型区,结合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加大自然修复的力度,形成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大示范区,靠近农牧民居住点,各选择 3~5个有代表性的示范区,经过三年左右的建设,为全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继续加强指导、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树立典型。

⒉加强预防监督执法、监测工作

配合水利部做好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工作;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组织对已批准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拒不执行水保方案报告制度和“三同时” 制度,肆意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开发建设项目、部门、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查处,并组织新闻媒体暴光。

按《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落实水保监测网络建设工作,继续完善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网络建设,开展部分重点盟市水土保持分站网络建设,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继续对已开展治理的三条小流域进行跟踪监测;对三处千亩以上退耕还林还草片进行跟踪监测;对三处以上开发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监测内容和范围;做好晋陕蒙重点地区遥感调查工作。

⒊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前期工作

重点编制完成内蒙古牧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和可研报告,上报自治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立项,力争与牧区水利项目配合实施。

编制内蒙古淤地坝建设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牧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内蒙古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项目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期国家七大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黄河流域流沙段直接入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⒋抓好重点项目管理

⑴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全区完成治理面积650万亩,保护面积1950万亩。充分利用现行的水土保持有关政策,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推动面上的治理工作。按照自治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盟市监控管理办法,组织不定期和不同形式的调查、检查、指导。

⑵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对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按时上报和审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按各项目的管理办法组织好各项目的实施工作。三是资金管理上,逐步推行由实施单位按施工进度、质量向所在旗县水利水保部门报帐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⒌做好科技支撑项目开展和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成果动态监测分析,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研究,适时对水土保持技术人员进行前期工作和监测网络技术、成果分析和应用的培训。

⒍继续加强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在有关报纸、刊物、杂志上刊发文稿。开展牧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专题调研,促进我区牧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篇2:1998—2002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各盟市水务(水利)局、鄂尔多斯水保局、各甲、乙级水土保持方案资质证单位:

近几年来,随着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和规范化管理的深入,我们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过程中发现,一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证书的单位在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着不规范、编制方案报告书质量不高、编制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地滞后了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给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全面贯彻水利部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切实保障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管理,特通知如下:

(一)各方案编制资质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关文件、规定、规范,熟悉和掌握文件、规定、规范的内容要求,要制定学习、培训计划,使技术人员在互相交流和研讨的基础上,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

(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实际、特点制定,要有针对性,体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宗旨,防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措施实施后能够达到的指标,实事求是的确定,不得随意编造。

(三)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设计,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工程措施应明确防御标准,方案编制中应注重应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严禁复制和翻版同类型方案报告。

(四)方案的保证措施,应明确下阶段水保方案的设计、施工组织单位、招投标、监理、监测、项目验收、监督管理等内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五)方案结论意见中,应按水利部有关文件要求论述,并阐明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并进行分析论证。

(六)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应保证时间要求。各资质持证单位,在接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后,对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在两年以内的,应在两个月内提交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三个月内提交方案报告书;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在三年以上的,应在三个月内提交方案在纲,五个月内提交方案报告,并由建设单位报相应级水行政(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批。

(七)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方案编制单位应及时代建设单位办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并将批准实施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 15 日内送达有关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单位,送达回执报方案批准单位。盟市级水行政(水土保持)主管单位批准实施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要落实向自治区水利厅报送备案制度。

(八)各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状况,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水土保持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各甲、乙级水保方案持证单位要配合做好验收工作。

上述各项内容的落实情况,将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和评定依据,望各单位及技术负责人,认真把好水土保持方案审验关,不符合要求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不出门,进一步提高编制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质量,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篇3:当前内蒙古经济保持稳中求进态势

一、当前全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 经济增长实现了缓中趋稳, 但稳定回升的态势仍待巩固

今年以来, 同全国的发展趋势一样, 全区经济也经历了趋缓的发展态势, 增幅回落明显, 但一季度后在国家、自治区的调控努力下, 全区经济增长开始趋稳甚至微有回升, 呈现出了缓中趋稳的态势。初步核算, 上半年,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673.15亿元, 同比增长12%, 虽低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 但较一季度增速加快了0.8个百分点, 也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除第一产业外, 第二、三产业增长均比上年同期有明显回落 (第二产业增长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长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总体看, 全区经济虽缓中趋稳、微有回升, 但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小, 完成全年的增长预期目标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二)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 但势头仍需巩固

一季度后, 在国家及自治区的调控努力下, 全区工业增长开始稳步回升, 但步伐较缓, 势头仍需巩固。上半年,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2%, 较国家统计局认定的一季度增速回升2个百分点, 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 但低于上年同期增速5.3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 表现较好。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1%, 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7.6%, 均高于公有制企业。第二, 分行业看, 增速同比下降的行业逐步减少。在41个行业中, 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的行业从一季度的8个减少到了上半年的4个。第三, 从产品看, 煤化工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高耗能产品产量下降。上半年, 作为煤化工的重要产品合成氨产量达64.54万吨, 同比增长92.5%;而平板玻璃、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53.8%和0.5%。此外, 煤价的持续下跌也影响了全区原煤的产量, 据统计, 6月份内蒙古煤炭价格同比去年下降10.5%, 环比5月下降0.5%;6月份, 原煤产量仅同比增长6.8%, 今年2月以来当月增速首次降到一位数。第四, 工业产销率有所下滑。上半年,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 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五, 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自治区政府将今年确定为“中小企业服务年”, 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统计, 上半年, 全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72.2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8%。第六, 经济效益增长乏力。随着整体经济的放缓及部分行业的低迷, 全区企业的效益状况普遍表现欠佳, 企业利润增长逐月回落, 企业亏损额大幅增长。1-5月份,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0.69亿元, 同比增长14.7%, 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25.3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54.46亿元, 同比增长5.7%, 是今年以来各月累计的最低增速, 低于上年同期增速近50个百分点, 但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比下降2.4%) ;亏损企业亏损额81.14亿元, 同比增长81.6%, 是上年同期增速 (12.1%) 的6.7倍, 而且亏损企业个数也大量增加。

(三) 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呈现出五大特点

今年以来, 全区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呈现出五大特点。特点一:农作物和牧草生长较好。今年以来全区各地较为充沛的降水对农牧区的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极为有利。全区大部土壤水分条件好, 农作物和牧草生长较好。特点二:近期我区局部地区出现的洪涝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据自治区民政厅统计, 截至6月25日, 全区今年受风雹、洪涝灾害影响人口达55.78万人, 死亡19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18.41万公顷, 绝收3.15万公顷;倒塌房屋1103间, 严重损坏2358间, 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这还没有包括6月25—28日巴彦淖尔市全境遭遇的50年一遇的强降雨给我区的“塞外粮仓”造成了较大损失, 截至7月1日统计, 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28.17万亩, 其中成灾面积592.36万亩, 绝收面积195.72万亩;此次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42亿元, 其中农业损失50.55亿元。特点三: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为进一步调动全区各地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减轻种粮农民负担, 近日, 中央财政增拨我区2012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4.3亿元日前已经全额拨付盟市, 各地正在抓紧组织兑付农户。2012年全区首批43.2亿元粮食直补与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已经全额兑付到农户。特点四:牲畜头数创历史新高。最新统计, 2012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为11263万头 (只) , 超过了之前最高的2006年, 成为历史新高, 比上年同期净增500万头 (只) 。特点五:.主要畜产品产量增势稳定。上半年, 全区肉类总产量99万吨, 同比增长5.6%;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产量分别为37.3万吨、15.7万吨、34.6万吨、6.8万吨, 分别增长7.6%、5.5%、3.7%、7.6%。禽蛋产量22.2万吨, 增长3.5%;牛奶产量329.1万吨, 增长0.5%。

(四) 财政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但增速的不断回落过程明显

财政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保持了平稳增长, 但二季度增速呈逐月回落走势。上半年, 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354.28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50.6%, 比上年同期增长16.1%, 较一季度增速回落6.7个百分点;其中,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9.86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53.5%, 同比增长17%, 较一季度增速回落8.2个百分点。地税收入平稳增长, 但个人所得税收入有所减少。上半年, 全区地税系统各项收入完成785.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9.1%) ;个人所得税受政策调整影响首次出现减少, 完成73.8亿元, 同比减收2.5亿元。支出增长较快。上半年, 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额为1379.36亿元, 同比增长38.1%, 比一季度增速略低0.2个百分点。其中, 今年自治区将扶贫开发作为政府头号民生工程, 财政扶贫支出大幅增长, 支出额为6.86亿元, 同比增长2.41倍, 是财政支出增幅最高的项目。

(五)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 商品房销售疲软

随着新建项目的上马及续建项目复开工数的不断增加, 全区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 为今后“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较好基础。上半年, 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159.03亿元, 同比增长22.5%, 快于一季度增速4.3个百分点, 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 基本接近上年同期增速 (22.7%) 的水平。从行业看, 工业投资仍是全区投资的主带动力, 工业完成投资额2698.63亿元, 同比增长37.2%, 高于全部投资额增速14.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个数增加较多。施工项目数10235个, 同比增加1857个, 增长22.2%;新开工项目数7468个, 同比增加1518个, 增长25.5%;投产项目数3337个, 同比增长22.9%。此外, 大项目复工率也明显提高, 据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 全区亿元以上工业续建项目有542项复工, 比1-5月新增16项, 复工率达89.4%。

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 商品房销售不断萎缩。上半年, 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442.14亿元, 同比下降26.9% (全国为同比增长16.6%) 。商品房销售进一步萎缩, 降幅扩大。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67.03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31.1%;商品房销售额270.95亿元, 同比下降27.5%, 均大于全国平均降幅。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 实现了时间过半、开工率也近半的目标。据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 截至6月底, 我区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3.4万套, 开工面积1028.5万平方米, 开工率48.3%, 基本建成4.7万套, 完成投资136亿元。

(六) 消费品市场增长稳中趋缓, 汽车消费低迷不振

上半年, 受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需求不振等的影响, 全区消费市场增长成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上半年,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两千亿元, 达2090.3亿元, 同比增长14.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 , 比一季度减速1个百分点, 低于上年同期增速3个百分点, 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 乡村市场增势好于城镇, 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38.91亿元, 同比增长16%, 高于城镇零售额增速1.7个百分点。随着我区城市道路的日益拥挤, 汽车需求渐趋饱和等影响, 汽车类销售市场表现低迷, 有所下降。上半年, 全区汽车类销售额191.28亿元, 同比下降5.9%, 是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 对外贸易止降返增, 蒙古成为我区最大贸易伙伴

全区对外贸易有所复苏, 再次实现了止降返增。上半年, 全区海关进出口总值达56.68亿美元, 同比微增0.4%, 自今年2月以来再次实现累计正增长, 但仍低于全国平均增幅7.6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总值19.73亿美元, 同比下降9.3%;进口总值36.96亿美元, 同比增长6.5%。从主要贸易伙伴看, 最大的变化是蒙古首次超越了俄罗斯成为我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区与蒙古的贸易额达16.09亿美元, 同比增长53.3%, 其中, 从蒙古进口11.02亿美元, 向蒙古出口5.07亿美元, 是我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分盟市看, 满洲里市和包头市进出口值超过了10亿美元, 分别为11.04和10.67亿美元, 但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从进出口商品类别看, 钢铁板材和铁合金的出口值均超过了亿美元, 分别为1.12和1.07亿美元;在进口值中, 铜矿砂和煤是增长较快的商品, 分别同比增长1.03倍和78.2%。

(八) 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稳步回落, 贷款增长保持稳定

随着国家今年上半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的实施, 全区存款增长总体稳步回落, 贷款增长则总体稳中趋快。6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3226.28亿元, 比上年同月末增长13.7%, 较5月末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量已超千亿元, 新增1163.03亿元。个人存款增长较快, 余额达到6150.18亿元, 比上年同月末增长21.6%, 是单位存款增速的两倍多。这也体现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点不多, 处于游动状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811.46亿元, 比上年同月末增长22%, 与5月末增速持平, 高于4月末增速;上半年新增贷款同样超千亿元, 新增贷款为1068.97亿元。

(九) 物价涨幅稳中趋缓, 已控制在调控目标上

今年以来, 全区物价涨幅呈稳中趋落的发展走势, 已控制在调控目标上。上半年,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 已降至政府今年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 但高于全国平均涨幅0.7个百分点。分商品或服务的类别看, 食品价格呈高位有落的运行态势,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8%, 较一季度涨幅已回落1.4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但旅游的相关费用有所上涨。据12个盟市居民服务价格监测数据显示, 6月份, 监测的46个居民主要服务项目中, 40个保持稳定。而旅游费用 (包括景点门票、宾馆住宿) 价格上涨, 公路货运 (省际、省内) 、液化石油气、上网费用价格下降。从生产者角度看, 上半年,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 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 生产成本的增加对工业企业利润形成了较大挤压。

(十)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农牧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

今年以来, 自治区再次出台了一些措施来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自治区政府最新决定, 从今年1月起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50元, 使得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现已增至1700元左右, 推动了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上半年,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57元, 同比增长14.2%, 高于上年同期增速0.3个百分点, 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但较一季度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 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 经营性收入为1278元, 同比增长16%。支出增长平稳, 城镇居民家庭总支出为10615元, 同比增长9.5%;其中消费性支出8268元, 同比增长9.2%。农牧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上半年, 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241元, 同比增长15.1%, 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9个百分点, 但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个百分点, 也低于上年同期10.2个百分点。其中, 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占比明显上升, 转移性收入为701元, 同比增长42.5%, 占全部现金收入的13.4%, 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现金支出远高于收入, 农牧民人均现金支出为6188元, 同比增长20.9%。其中, 生活消费和生产费用支出是主要支出项, 分别达2928元和2768元, 分别增长25%和21.3%。

(十一)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全区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与突破。特别是教育、文化等事业均出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教育方面, 4月下旬, 教育部正式同意我区三所高校更名、改制。内蒙古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 河套大学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河套学院, 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这是我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 重大的成果是6月底我区锡林郭勒盟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 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 也是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 同时标志着我区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是当前全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 我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增长放缓趋势突出, 回落幅度较大。与上年同期相比, 我区经济各主要指标增长几乎全部呈现同比回落的态势。特别是工业生产受国际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较大, 资源性产业的发展遇到较大“瓶颈”, 国内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资源能源产品需求大幅萎缩、价格一跌再跌, 生产动力明显不足。房地产调控客观上抑制了上下游行业的生产和消费。由于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有着较紧密的关联, 第二产业增长的乏力在某些方面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较快增长。因此, 当前全区亟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在非资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及第三产业中寻求和创造新的经济支撑和增长点。

三、对全年全区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及建议

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 要保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要对形势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从上半年全区经济的基本走势看, 一方面, 随着国家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会利用金融、财政、土地、项目审批等各种手段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也将为我区经济加快回升提供利好的政策背景。另一方面, 我们判断, 下半年, 全国市场对基础资源、能源的需求会有所回升, 资源能源的价格下跌趋势会基本遏制住甚至进入“上涨”通道, 可以刺激我区这些上游行业企业提高效益, 加速生产。我们判断全年全区经济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今年GDP增长13%的目标任务可能达到。当然, 当前国际与全国经济、市场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也不可低估。

针对当前我区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 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中央领导同志到我区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 特别是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最近提出的“全力以赴保增长”要求, 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为此, 我们提出以下六方面建议。

(一) 抓落实, 保增长, 努力推动国务院21号文件的再落实

将当前我区经济的“保增长”目标与2011年国务院21号文件的再落实有机结合起来。今年上半年, 距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已整整一年多时间, 但这一年多时间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的落实情况进度参差不齐。《意见》中有些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并初步见到了成效;有些正在协调、论证、推进中;而有些还停留在纸面上、文件中。我们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搞一次《意见》落实情况的“回头看”活动, 逐条逐项检查《意见》中提到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 分析出原因, 总结出经验、制订出时间表, 进行《意见》的再落实和再部署, 保持《意见》落实政策的延续和递进, 为我区当前实施的经济“保增长”找到抓手, 增添动力, 指明方向。

(二) 抓工业, 提效益, 优化产业结构, 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保持工业和投资项目的稳定增长, 是我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希望所在。当前, 我们应该既要不放松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紧紧抓住当前全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机遇, 加快制造业等非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同时, 又要切实挖掘利用好我区现有产业的优势, 把资源性产业的链条不断拉长, 不断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 引导“原字号”产品向高端迈进, 通过市场及国家政策的倒逼机制, 把我区的资源性产业做精做强做大, 保持适当的增长, 为我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近日, 国家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其中, 会上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我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及企业要抓紧研究落实, 根据国家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的具体要求, 我区可以安排选择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包钢等行业骨干企业申请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

(三) 抓投资, 上项目,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投资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非常显著。我们除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大工业投资外, 还要积极拓展投资领域。一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铁路、公路、航空的建设项目抓好落实, 加快建设进度, 倡导和鼓励民营资本投向公路、铁路、水库和兴办小型银行;二是抓好民生性投资项目。针对我区当前农牧业水利设施、城镇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且落后陈旧给老百姓造成的不便和损失, 全区各级政府及要鼓励民营资本加大对农村牧区水利设施、城镇供排水等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 提高投资的效益、效用, 切实解决这一既连着民生又可以推动发展的投资项目;三是保证房地产的合理投资。在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政策的基础上, 要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力度。当前, 国家一些部门陆续出台了“民营经济新36条”的实施细则, 我区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区实际, 尽快制订具体的配套实施办法, 把这一政策的精神落实好、贯彻好, 引导我区民营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让民营经济“唱主角”。

(四) 抓市场, 扩内需, 积极开拓农村牧区市场, 提升城市居民消费品质

今年以来, 消费需求增长平缓, 主要是内需表现较为平淡。要对服务业的扶持发展要更多地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 因地制宜、广开思路、深挖潜力, 逐步形成多点推动、多线联动、多面支撑的发展局面。针对我区的基本区情, 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个不错的选择。要加强全区旅游景区开发及道路、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注重品牌建设, 把我区打造成全国纳凉避暑的“中国夏都”, 使内蒙古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优秀的国家级夏季休闲度假胜地和旅游目的地。呼伦贝尔等地的冬季滑雪等特色冬季旅游项目也要加快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成品牌。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正式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推广实施细则》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 决定于6月1日起, 对空调和电视的节能进行惠民补贴政策。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 将会有力刺激我区节能空调及电视的消费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高潮, 带动物流、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振目前家电消费的低迷形势。

(五) 抓地区, 促协调, 突出重点, 立足当前, 发挥产业优势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区经济长期以来的“顽症”之一, 近年来, 东部盟市发展势头较好, 初步显示出了“加速”和“追赶”的趋向。当前形势下, 要把这种势头保持好、稳固住。当前, 抓工业、抓投资、抓项目应是实现“保增长”目标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为此, 各盟市要根据本盟市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 紧紧抓住利用好当前国家、自治区对项目审批速度较快、门槛降低的大好机遇, 结合本盟市“十二五”规划, 将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 民生项目提前进行梳理、论证、上报, 争取获批, 不断丰富项目储备库的行业类别。此外, 沿黄沿线七盟市也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对招商引资特别是非资源性产业的招商引资不能懈怠, 进一步加强各盟市内部资源、生产要素、市场等的整合与协同。

(六) 抓民生, 办实事, 切实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篇4:1998—2002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关键词]煤矿开采;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一、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09年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内蒙古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省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截至2007年底,全区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9万km2,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2.5%。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控制,但近年来,煤矿的大规模开发在带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已探明含煤面积12万kmz,占全区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同时,也加剧了我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的趋势。如神府东胜矿区新开发区因煤矿开发,每年水土流失量由原来的31447万t:增加到4735万t。据2002年第二次遥感监测,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仍达79.25万km:,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7%。目前我区仅完成治理面积的12.5%,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二、水土流失特點

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是在人为作用下诱发产生的,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岩土扰动程度大,地面植被和土壤破坏严重

内蒙古大型煤矿特别是露天煤矿工程,建设过程中占压土地,破坏植被,排土场土岩剥离物的堆放、采掘场的挖掘、进场道路的改造等活动,形成人工扰动地貌,使原地貌遭到破坏,加速了土壤侵蚀。内蒙古大多数煤矿属于生态脆弱区,当表层植被被破坏后,下覆沙质土在大风的吹蚀下,加速了土地的沙化和退化,水土流失十分剧烈。

2.引起矿区地表沉陷及诱发性水土流失形式

煤层是层状沉积矿床,厚度相对较小,单位面积生产能力低,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井下大面积采空,形成大量采空区,顶板冒落、岩层移动后,造成地面沉降,在地表形成低洼地。煤矿开采的建设活动例如开挖、爆破、剥离、搬运等,容易引发严重的重力侵蚀,特别是诱发性滑坡、崩塌等在煤矿开采中时有发生,这使该地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3.水资源系统破坏严重

煤矿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土壤、岩层,导致地下水渗漏、地下深层储水结构破坏,地面水文平衡和整个水分循环系统改变,水质污染加剧Ⅲ。在采空区,地表径流通过因采煤而造成的裂缝与塌陷地带,大量渗漏入矿井中,从而使地表径流量减少,改变了地下水系统与地表水系统的补排关系。这些不仅影响矿区,而且波及周围区域的生产和生活。

4.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以及煤尘、烟尘等,不仅会对矿工的健康造成损害,而且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陷将可能改变植被的生境,地表沉陷对地表植被影响主要表现在滑坡、地裂缝造成植被的压埋,树木倾斜等;由于基坑开挖、矿井挖掘等活动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加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矿等,产生的弃土弃渣量非常大;施工过产生的噪声、震动等将会使工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栖息产生一定影响,引起野生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一定变化。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对内蒙古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需要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煤矿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隋况必须建设的,应充分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切实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煤矿建设项目,都应当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坚持“谁占用破坏,谁恢复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

2.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中关键措施之一,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建立起兼顾水蚀、风蚀的综合防护体系。煤矿开采后,对所有的开采、作业、埋压、淤积地都要进行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根据不同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生物措施。采用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的原则,考虑种植耐干旱、易成活、易成林物种,如柠条、杨树、披碱草、沙棘、紫花苜蓿等。

工程措施应当重在“拦、挡、护、蓄”。工程措施中的“拦”是指拦截坡面上游地表径流,避免或减小地表径流的冲刷侵蚀作用;“挡”是指对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堆放场地或易坍塌的疏松的土质平台采取各类挡墙、挡坝,防止出现土石方外泻;“护”是指对裸露坡面在分级后进行的各类护坡工程;“蓄”是指对于截留的降水、地表径流和生产排水采用各类蓄水设施进行收集、存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建立封育保护区,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封育保护区主要指矿区内暂不利用的土地,这些土地资源大多保持原生状态,为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治理,要采用科学、经济的方法营造人工林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人口密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人工草场,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4.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加大资金投入

内蒙古煤矿开采的水土流失地区多为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同时应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内蒙古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步伐。

四、结束语

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建设单位与当地各主管部门积极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方案,保质保量地完成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银,王志国,蔡继清.工矿区水土保持[H].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屠世浩,陈宜先.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23(4):(8-10)

[3]田增刚,王玉太,周士勇.浅谈矿产开采类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山东水利,2007,(8):(15-16,18)

[4]赵云平,韩淑梅.关于我区对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开征水土流失补偿费的建议[A].杨臣华.内蒙古发展报告(2009-2010)[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8-1

[5]周自红.谈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9):(158-158)

篇5:1998—2002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访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梁铁城

过去的`2008年,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援抗灾保煤、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全区经济总体实现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作 者:石涧 刘畅 作者单位:刊 名:实践(思想理论版)英文刊名:SHIJIAN(SIXIANG LILUN BAN)年,卷(期):2009“”(2)分类号:关键词:

上一篇:来自佛教的词语下一篇:幸福的春节英语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