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2024-08-07

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精选8篇)

篇1: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一、现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县、市、区未实行采管分离,对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2、由于政府采购实施细则迟迟未出台,造成在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性和实务性不强;

3、政府采购专家在数量上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政府采购评审工作需要,加之对政府采购专家管理和评审约束不够强,政府采购结果评审不够公平的结果时有发生;

4、采购人作为政府采购当事人之一,其权利太大,出现问题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采购人的不公平是造成质疑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队伍建设急待加强,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必须大力提升才能真正满足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

6、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交叉、冲突和矛盾。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形成一整套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方面要内、外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包括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引入司法公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公众和新闻监督。内部监督要形成决策、执行、履约三阶段的制约监督机制,决策与采购执行分开、采购执行与合同履约监督分开,规范操作规程使各操作环节之间具有一个严密的监督制约,做 1 到记录详实,交接有序,追朔有源,整体上形成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内部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将从采购项目信息发布开始到供应商产生、专家选评、评标过程及结果、中标考察、合同履约等全过程均纳入监督范围。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将不公正和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使政府采购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

2、呼吁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使采购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规范的法律体系下开展工作。

我国进行政府采购管理的探索才短短的几年,与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们还处于尝试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成功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之上,并将管理模式法律化、制度化。《政府采购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其仅确立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法律框架,实际操作性较差,为了确保执行力度,还需根据法律规定,对《政府采购法》颁布以前制定的有关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编制、信息发布、政府采购的程序和方式、机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质疑和投诉等制度。

3、以信息化建设提速政府采购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减化政府采购环节和手续、节省政府采购时间、提高政府采购成功率入手,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改革,大力发展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用,及时地发布政府采购法 2 律、法规、规章制度、采购信息等动态信息,增强采购透明度。实行网上信息采集、招标操作、数据管理、实时监控和后续管理等多种操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加强政府采购网络的各项数据监控管理,让网络真正服务于政府采购工作。

4、建立政府采购评审现场监督制度,对评审专家评审行为和现场监督做出具体规定。

政府采购将定标授权于对开标项目前因后果不甚清楚的临时抽取的兼职评委,但从体制上说兼职评委责任心是有限的,他们隶属于各个不同部门,从事着各种职业,即使名字列入评委库也仅是偶尔被随机抽取到,评委仅是政府采购工作中一个匆匆过客,虽然责任心与敬业心有高有低,评标疏漏与缺陷在所难免。但要真正追查起他们责任来,似乎缺乏名正言顺的依据。由于现在的专家库中专家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专家素质参差不齐,权责不对等,评审专家的违规成本较低,致使评审不公正的情况时有发生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虽然《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财库[2003]1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监督机关要对属于行政监督对象的专家的个人行为加强监督检查,涉及有关违规违纪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但由于没有明确监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鲜有监察、纪检部门出现在评标现场,而且即使监管主体在现场,往往也只能监管评标程序,对于评审专家的评标合理性的监督形同虚设,出现问题,很难取证。并且规定中所提的“有关规定”究竟是什么规定呢?无从查证,也无从遵循。《管理办法》对采购代理机构在评审中的作用也未予以明确。同时,《管理办法》规定评审专家应独立评审,自己对评审结果负责,造成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采购代理机构不好评价,导 3 致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缺失。

设计一套体系,使得专家的权责利相符,让专家真正公正公平负责的评标。这里需要相关部门(比如公安机关或者反腐败贪污局)介入整个过程,监督专家在评标前后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银行账户等,同时也需要政府采购的管理部门对专家的采购效果进行披露,动态反映到专家管理库中。在评标前要求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都要签订评标责任承诺书,评标委员会的责任承诺书由其负责人签订,承诺与投标人没有利益关系,严格遵守评标纪律,因玩忽职守不认真评标、或有违法舞弊行为的,一经发现自愿承担法律责任等。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加强对评标现场的监督。透过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平台,相关监督人员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实时查看、监控开标、评标以及专家抽取的现场情况,并可点播、调阅以往的录像资料。这打破了监督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监督的主动性和便利性。

5、建立政府采购的独立验收体系

目前政府采购“三权”中的“两权”基本上是在采购人手中,即验收权与付款权,虽然付款权名义上在采购管理部门,但采购人可以利用验收权、报帐制等利器予以实质性地掌控。形式采购、黑幕采购、阴阳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维护政府采购正常秩序来说,采购人权力过大,应采取实质性措施把权力回归给相关部门,由有关部门派员组成验收机构或者成立中介验收部门,改革不合理的付款制度,让付款权真正交回财政。

4、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教育和培训,对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状况等进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任职。”,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 4 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抓政府采购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教育,锻造一支依法行政、依法采购、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采购队伍。同时要抓队伍的业务建设。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财政、产业、贸易政策及法律知识,还必须准确掌握招投标程序、商务谈判以及商品、工程、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2)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3)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和工作效率。

5、集中采购机构要规范操作,规避质疑投诉

处理质疑投诉会耗费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多精力、时间,作为集中采购机构应该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有效地规避质疑、投诉事情的发生。一是要树立执法意识。集中采购机构是一种讲法制、讲程序、的代表政府履行政府采购职能的执法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地以《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指针,在政府采购文件的制作、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的组织,以及合同的履行、验收等环节上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和操作性强的规程,以制度管理政府采购行为,使责任明确,职责到人,加强检查督促。同时对一些较敏感的或重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应急预案。当操作出现失误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维护 5 集中采购机构的良好信誉。二是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教育。采购项目负责人是实施政府采购的“导演”,一个称职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能够为采购人和供应商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能够把一些纠纷或认识误区消化在细致的工作之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政府采购服务质量优劣和采购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对所负责的采购项目事事处处小心谨慎,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政府采购无小事”的机感,时刻加强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因责任感和危机感,集中采购机构加强项目负责人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素质全面高端的政府采购队伍尤为重要。三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的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和减少无效或恶意投诉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些供应商对政府采购还比较陌生,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在市场上购物一样,有的认为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投标一样,对于政府采购的一些法定的规则缺乏了解,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以侥幸的心理,盲目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培训,加强政府采购的知识灌输,这是化解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质疑投诉的一项必要和长期的工作。

6、出台公共采购法,实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融合

招标投标从西方引进后已在中国存在发展了近三十年,而政府采购从1996年试点、2003年政府采购法出台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突出问题也考验着这两种法律制度的走向。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主要在管理部门的交叉和冲突、如何操作的问题和如何界定采购对象问题方面存在着交叉、冲突和矛盾。这主要体现因而,两 6 法未来8至10年内融合将是公共采购法的一种方向。到底是将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条例作为政府采购中的一种规范程序,还是将招标投标作为国家的一种基本竞争制度长期保存发展下去,或将考验立法机构的智慧和勇气。不过,归根到底,招标投标属于政府采购中的一种采购方式。对于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将会越来越规范。为了实现服务型政府及其“政务管理、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基本职能和规范公共资金(当前主要是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需要,一部涵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公共采购母法将会呈现在全社会面前。

篇2: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齐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1月10日)

一、基本情况

在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县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参政议政,围绕改善和促进政府工作、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代表们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27件,分别由14个单位承办,内容涉及经济、交通等多个方面。其中农业经济类6件、交通建设与管理类9件、科教文卫类3件、城建与环保类3件、财政与社保类5件、行政管理类1件。县政府高度重视,立足我县实际,把建议办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热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来抓,以对代表和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所有建议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具体情况如下:

(一)代表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16件。如张光平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修复桑表路、安表路的建议”(编号10)、王岩等代表提出的“关于重修安表路的建议”(编号25),县政府高度重视,投资1329万元,对桑安路(济南界至安头乡王京路段)进行改造,全长13.5公里。如刘敏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拓宽齐刘路的建议”(编号3)、缑文利等代表提出的“关于

-1-

修建晏华路的建议”(编号21),其中,投资627万元,对齐刘路(华焦路至刘桥村4.3公里路段)进行了改造;投资1759万元,实施了齐晏大街西延(舟桥路至农干院1.7公里路段)改造工程。以上几项工程均列入我县十大城乡建设工程,并全部竣工通车,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为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还实施了黄河北展堤和临黄堤道路硬化、名嘉东路以及齐鲁、齐心、齐晏大街等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新建改造道路面积100万平方米;实施了城区、开发区绿化排水等工程,新增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王岩、董敏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村庄合并社区进行财政支持的建议”(编号12),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迁村并点工作实施意见》,注重加大对农村社区和农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对迁建村庄按净增土地奖励群众;城中村土地收益全部返还;对建房申请贷款的最高可提供10万元,并实行优惠利率。通过政策拉动、宣传发动、规划启动、典型带动、帮扶推动等一系列措施,将全县1014个行政村合并为173个社区,实施整体迁建的社区达到36个,涉及250个村庄、3.5万户、12万人,完成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先后涌现出南北、华中、洪州、开泰等一批典型社区;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县;在2010年召开的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现场会和在我县召开的全省西北片区农村住房与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度会上,我县均作了典型发言。刘敏代表提出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编号4)和“关于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的建议”(编号6)、郭新代表提出的“关于改善农-2-

村教师年龄结构的建议”(编号8),在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上,县教育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发放了《给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举办了“牵手留守儿童,共建和谐齐河”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建立大病医疗保险问题上,2010年,我县将十二种花费较大的疾病纳入新农合范畴,累积报销额由4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我县城镇参保职工医疗保险大额救助上限由1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城镇参保居民医疗保险报销额也由4万元提高到5万元,进一步减轻了患特殊病和大病群众的负担。在改善农村教师年龄结构问题上,我县每年都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教师,并在分配上向农村学校倾斜,特别是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共招聘教师75名,其中51名分配到农村中小学。2010年,县政府重点实施了包括城区小学新建和扩建、城区集中供暖、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改、中医院病房楼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及农村敬老院提升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背街小巷等十大民生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代表建议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10件。如陈洪昌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大黄乡生官、后王危桥的建议”(编号15)、王金南代表提出的“关于修复柳官干沟前王村桥闸的建议”(编号18)、陈景祥代表提出的“关于修复甘于危桥的建议”(编号19),县政府将全县危桥改造列入十大民生工程,计划从2010年至2012年,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用于危桥改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水务局及时对全县危桥数

-3-

量及具体位置进行了普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批改造重建。目前,首批16座危桥已经维修完毕。刘光亮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林农进行补贴的建议”(编号12),为保护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县林业局抢抓国家实施林业补贴政策试点的机遇,正在积极争取,力争早日让林农拿到林业生产补贴。董敏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将潘庄一分干渠列入县级水利工程的建议”(编号26),县水务局积极行动,完成了潘庄一分干渠的部分清淤及衬砌工程,输水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鉴于我县河道众多,只能将部分重点列入县级工程。

(三)代表建议因客观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要以后解决及留作参考的共1件。黄宝光代表提出的“关于拓宽齐南路的建议”(编号7),该路段属省道,2006年,省交通厅已投资5000万元进行了翻修。鉴于目前损坏较严重,通过县公路局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和积极争取,有望将其拓宽改造列入2011年计划。

二、主要做法

为落实好代表建议,进一步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立足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落实和办理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县委副书记、县长许冰同志对2010年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请县直各有关-4-

单位对建议和议案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全力抓好落实,给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满意的答复”。围绕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要求,各承办单位把建议的办理统一到全县发展的大局中来,进一步强化办理建议工作的责任、服务和精品意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将每件建议都落实到具体科室和承办人,有力地推动了建议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责任,规范办理。县政府办公室作为政府系统建议办理的组织牵头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周密组织安排,一是及时对代表建议进行收集并做好分类归档,提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参阅。二是将各项建议内容以专项交办单的形式分解到各承办单位,并对办理的时间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印发了《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几点要求》,规范答复格式,使各承办单位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四是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牵头负责,协办单位予以支持配合,提供相关情况。五是对情况复杂,涉及单位较多、难以承办的,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办理。由于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大大增强了承办单位的责任心,减少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使一些难以办理的案件得到及时落实,提高了办理效率。

(三)加强督导,认真答复。在建议办理期间,县政府办公室先后5次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进行调度和督促,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办理完毕。在答复收集过程中,实行送审制度,对答复内容和格式进行严格校对、审查,共有 18件(次)进行

-5-

了重新修改。同时,对代表又提出新意见或与实际有出入的,认真分析原因,研究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办理力度,共有5件(次)进行了重新答复,不仅提高了代表满意率,也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创新观念,注重实效。随着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热情和水平的提高,建议内容也更加丰富,办理难度相对增加,这对我们的办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承办单位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办理工作新思路,努力提高办理工作的实效。一是突出重点,关注民生。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以点带面,自觉将代表建议的办理融入到解决关乎民生的社保、医保等问题中去,融入到解决情系民生的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上来,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中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二是强化措施,推动工作。把办理工作与实施政府工作目标结合起来,作为推动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注重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三是搞好结合,转变作风。认真听取代表和群众提出的宝贵意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加快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监督下,经过县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的积极努力,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通过对建议的办理,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顾2010年的办理工作,办理质量和水平虽然较往年有了一定-6-

提高,但与形势的要求和人大代表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办理工作还存在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高、时间观念不够强、标准要求不够严、推进力度不够大等问题,已引起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在以后的办理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各位代表,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是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加强对建议办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注重实效,狠抓落实。结合建议的办理,注重从中分析和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举一反三,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促进一个方面的工作,扩大办理效果,推进我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篇3: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一、第一章《概述》中关于“城市概况”的部分要求第

1.1.1条:“以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收集的城市概况为基本内容”

笔者认为, 在“气象资料”环节, 城市总体规划所要求调查的参数有年均温度、极端温度、降水量、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等, 其参数覆盖面不能够满足供热规划应有的深度要求。采暖、空调热指标是供热规划负荷测算的重要参数, 其取值与当地的“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最冷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等空气设计参数息息相关。这些设计参数可以在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3条“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和附录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中查到, 应该在供热规划的城市概况“气象资料”环节予以介绍。

二、第一章《概述》中关于“城市概况”的部分要求第

1.1.2条:“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划分各功能区 (包括:工业区、文教区、科研区、居住区和旅游区等) ”

供热规划不仅要介绍城市总规布局和各功能区划分, 还要介绍各功能区的总体规划建设进度, 以指导供热规划建设时序的确定;要介绍工业区的主导产业及发展方向, 作为工业热负荷预测时工业热指标的取值依据。

三、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中关于“供热现状”的部分要求第2.

1.2条:“市区建筑物面积、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 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集中供热普及率等”和第2.1.3条:“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 以及“规划热负荷”中第2.2.4条:“建筑采暖热负荷中, 采暖供热指标的取值及采暖建筑物中不同性质建筑物所占的比重。根据供热面积及采暖热指标, 计算采暖热负荷。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和第2.2.5条:“确定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应量及供应方式。探讨本市利用热能制冷的前景和可能需要的热负荷, 并提出制冷的起止时间”

这四条规定反映了《深度》的制定偏重严寒和寒冷地区所体现的民用供热以采暖负荷为主的特点。在夏热冬冷地区, 热水和热能制冷的空调负荷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应同等要求。建议在“供热现状”的负荷调查阶段, 应按建筑类别分别调查现状集中供热的采暖、热水和热能制冷空调的建筑面积, 分类统计并推算不同类型建筑采暖、热水和热能制冷空调的现状“集中供热普及率”和“同时使用系数”;“规划热负荷”阶段, 应在不同类别建筑各类用热现状调查所推算的“集中供热普及率”和“同时使用系数”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供热发展历程和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理性预测用热需求, 适度规模, 合理规划。

四、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中关于“供热现状”

的部分建议引入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现状热源”第3.1.2条“市区工业和民用锅炉的现状, 锅炉台数, 容量, 安装年月, 设备状况, 实际蒸发量, 各类型锅炉构成, 平均锅炉单台容量, 热效率, 燃料来源及价格, 灰渣处理和环境影响, 烟囱个数, 操作人员, 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占地等;运行状况、供热能力”的内容。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现状热源”第3.1.2条可简化

集中供热的发展, 将要尽可能地取代分散供热小锅炉。现状的小锅炉热用户将是集中供热的近、远期发展热用户, 其调查不仅要了解锅炉的额定参数, 更要了解热用户的实际运行参数和负荷需求 (在缺乏实际运行参数的情况下, 可根据锅炉选型常用的安全裕量值进行折减) 。然后按锅炉对工业、采暖、热水和热能制冷空调的实际供热参数和负荷量分别统计并纳入“规划热负荷”阶段的近期发展热负荷或远期规划热负荷列表中。

由于第二章的“供热现状”部分已有锅炉热用户的详查结果, 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现状热源”第3.1.2条建议变更为“对分散小型锅炉总体情况根据第二章的详查结果进行简单描述, 对将要在集中供热规划中承担区域供热或调峰功能的大型高效锅炉进行详细介绍”。

五、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中关于“规划热负荷”的部分要求第2.

1.2条:“现有工业、民用热负荷 (采暖、空调、生活热水) 及近、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按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分别列出, 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这条规定同样体现了严寒和寒冷地区民用供热以采暖负荷为主的特点。最后一句建议改为“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制冷期与非采暖制冷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六、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规划热源”

的部分建议首先增加“对规划区集中供热的能源适用性进行分析”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能源需求日益增长, 能源供应瓶颈必将成为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地区, 能源资源情况不同。客观分析当地资源特点, 在供热能源选择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不仅节约供热成本, 更能保障长期稳定供应, 同时减轻了交通、运输乃至环保的压力。合理选择供热能源, 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是保障集中供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七、第五章《热力网》中关于“热力网系统规划”的部分第5.

1.2条:“近、远期热力管网建设的规模、主干线总长度、热力站总数和布点、最大管径、最远供热距离”和第七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中关于“投资估算”的部分第7.1.3条:“热力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的投资”以及《附件》中“附图”的部分第11.2.5条“管网规划图应标明工业与民用供热管网主干线的单线走向、注明管径与根数、各阶段的敷设方式和长度;各热力站、中继泵站、凝结水回收站的位置”

供热规划涉及两类热力站:一类是由于市政热力管网规划以蒸汽为供热介质, 在蒸汽难以到达或以采暖、生活热水等民用热负荷为主的区域, 规划建设以蒸汽交换高温热水、向市政热力管网供热的热交换站, 本文暂称为“区域热力站”;另一类是由于市政集中供热的介质及参数不能满足热用户的具体要求, 需要建设热交换站将市政集中供热的热能交换给热用户自身的供热系统, 该类热交换站本文暂称为“用户热力站”。

区域热力站是城市供热规划的重要环节, 其数量和布点必须在规划文本和附图中予以明确, 其建设投资通常也是由市政热力管网建设部门统筹解决, 理应纳入供热规划的“投资估算”章节。而用户热力站是随热用户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在规划阶段无法预知某个地块或某个范围在规划期内一定会建设一个或多个用户热力站, 且用户热力站的建设投资是由热用户承担的。因此, 建议用户热力站的数量、布点及投资不必纳入城市供热规划, 仅对其选址原则、规模范围、系统构成、调节方式提出要求即可。

八、《附件》中“附图”的部分建议增加“规划新建热源用地范围图”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 经常出现供热规划编制后, 由于种种原因, 热电联产规划和热电厂建设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在供热规划编制过程中, 与规划、城建等相关主管部门反复协商最终拟定的用于规划新建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的用地, 也往往在一段时间后就被其他项目占用。建议在“附图”中增加“规划新建热源用地范围图”的要求, 以图则的形式明确规划热源用地并提交规划部门备案预留, 以保障供热规划的可操作性。

九、结语

本文从城市概况中与供热相关的数据资料介绍、热负荷调查与预测方法、供热能源选择之前的适用性分析、热力站的分类及规划方法、新建热源的用地保障等方面对《深度》提出细化的意见和建议, 谨供同行交流。

篇4: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建议

前言

目标管理是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人类管理领域里的一大杰出贡献,迄今为止,大量事实证明了目标管理的科学性,目标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目标管理的精髓就是自我管理,即员工站在主管的角度安排自己的工作。

2007年3月,我矿研究出台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配套考核标准,目标管理作为我矿的基本管理模式在全矿全面推行,全矿各项工作都纳入了目标管理。

存在问题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为“目标设立—过程管理—成果评价”。其核心内容是目标分解落实。通过6年多的运行,认真总结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使目标管理日趋完善。有效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的工作热情,提升了矿井的综合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保障了全矿总体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標准,是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未将创新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使许多新想法、新观点、新技术未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反映并及时得到采纳。但是,在目标管理推行和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目标管理考核的效能,以下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1、目标管理精神理解不透彻,影响目标管理的落实

目标管理在我矿运行两年多,一些基层管理干部和职工人员仍然对目标管理理念、目标管理运行方式理解不全面、不透彻,所以队组在落实矿目标管理考核精神时,无从下手,不能制定符合本队组实际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矿目标管理考核不能真正水流到头,不能得到较好落实。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每个阶段的目标管理精神宣传、贯彻落实不够彻底,不能同基层队干有效沟通,对基层队组目标管理考核情况检查督促力度不够。

2、基层单位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目标分解落实不到位

中、基层管理干部是目标管理的有力推动者,目标管理的全面深入贯彻,离不开中层管理干部的高度重视,但是基层单位目标管理制度制定、目标分解落实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标管理在基层运行中仍然存在与日常工作脱节、突击应付检查的情况。其次,各区(科)内部各队组目标管理仍未全部实行千分制,考核形式多样、标准不一,不便于队组之间、区干之间横向比较。第三,区(科)队组存在制度制定与考核落实两张皮的现象。例如:个别队组制度不完善、考核内容覆盖面不全;有的队组制定出了目标管理制度,但是考核内容和标准可行性差,与实际脱节。制度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总体上削弱了目标管理考核效果。

3、日常跟踪考核、过程控制力度不够

目标管理在全球应用甚广,但实施过程中却有很多企业走形变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作追踪差。目标管理施行月考核兑现、季度排名奖惩的考核方式,但月中日常跟踪考核是必要的。往往考核单位对期初、期尾两头非常重视,而忽视期中的跟踪工作。我矿目标管理考核采取“集中行动、分开检查、综合评价”的方式,避免了重复检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检查效果。但是这种检查也存在缺陷,即很难对其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在考核评价上,往往忽视期初、期中的考核,而注重期末考核,缺乏考核连续性,缺乏监管,减弱了考核力度。形成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现象,还会造成积压。因为过程才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容易造成期末为应付检查而集中处置甚至造假的情况。从而走了过程,失去目标管理的根本意义

4、未将创新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可以采取巩固既有,再引进、消化、吸收、开拓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成果是否顺利转化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去,则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志。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最终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建议和措施

针对目标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拟采取以下建议和措施:

1、加强基础工作,增强基层干部职工对目标管理的认知

虽然我矿目标管理推行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基层基础工作仍然不到位,这样势必影响到目标管理推行的效果。因此,各区(科)级领导应该向队级干部、队级干部应该向各班组、各班组应该向广大干部职工详细解释目标管理考核精神,灌输目标管理理念,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执行目标管理;了解其优点和精髓,了解目标管理的运作方式,以此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对目标管理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及目标管理执行力。以保证政策信息传递到位,保障目标管理实施效果。

2、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制度制定和分解落实

针对目前各区(科)内部各队组目标管理考核方式不统一,形式多样的问题,应该以区(科)为单位,召集所辖各队组讨论、研究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联系实际,制定统一的规范,增强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真正把目标管理考核落到实处。这样也便于各队组进行横向比较,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同时,中、基层管理干部需对本单位目标的分解落实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搞好内部自查自检,主动跟踪目标管理基层落实过程。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3、加强日常追踪考核,及时组织调研,对目标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目标设定后,需要不断对目标执行工作进行跟踪,以便及时发现偏差、及时修正。考核单位要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搞好调研、跟踪了解各单位目标管理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改变月底大面积考核、把档案资料作为主要认定依据的做法。

我矿目标管理采取季度综合排名的方式进行考核,对一个单位一个阶段(季度)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为保持考核的连续性,需将前期、中期的工作考核情况也汇入期末考核,如:在综合管理考评时,将季度前两个月所扣分数汇入季度考核,这样就对被考核单位实行了更全面更综合的考评,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加大了考核力度。

4、鼓励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各单位在技术上、管理上、制度上推陈出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例如:将各种创新(具有可行性,被采纳或推广)成果作为目标管理考核加分项目,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实现对创新的有效激励。同时,建立创新转化机制,加快技术、管理、制度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充分发挥创新对推动企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结论

目标管理,重在分解,贵在落实。目标管理虽然在我矿已经运行了近三年的时间,考核管理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日常化、制度化。但是仍然存在以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应在目标管理卡分解、跟踪考核落实、开拓创新上下工夫,提高目标管理运行的实用性、有效性。进一步充分发挥目标管理对提升我矿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篇5: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发布文号】昆政发[1993]19号 【发布日期】1993-01-20 【生效日期】1993-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办理人大

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的规定

(1993年1月20日昆政发〔1993〕1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和政协提案,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是:

(一)市以上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以后提出的与政府工作有关的建议;市以上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及闭会以后提出的与市政府工作有关的提案。

(二)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检查、考察中提出的书面建议和意见。

第三条 第三条 认真办理和积极落实各项建议和提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的责任。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办理建议和提案的主要职责是:

(一)承办或组织所属工作部门承办建议和提案;

(二)监督检查承办部门的办复落实工作;

(三)协调处理办理工作中的问题;

(四)负责办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办理质量。

第二章 办理原则和要求

第四条 第四条 承办工作要坚持为人民办实事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领导,结合日常业务,深入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列入本单位工作职责,认真进行书面或当面答复。

第五条 第五条 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全国、省、市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和提案,其承办机关是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县区人大和政协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其承办机关是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

第六条 第六条 坚持实事求是、件件有答复的原则。对普遍性问题综合研究后答复;突出的重要问题专题研究后答复;一般性问题及时研究后答复。要求做到:

(一)对应该而又可能解决的,抓紧办理和组织落实,并及时答复。

(二)因条件限制,只能结合本部门工作规划、计划逐步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逐步解决。

(三)对不能解决的和难予采纳的内容,应实事求是地解释说明实际情况和理由。

第七条 第七条 各承办部门和单位必须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和具体办理人员,办理人员要求相对固定。

各承办部门和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的承办和督办制度。做到及时办理不积压、抓紧落实不拖延,说明情况不推诿,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八条 第八条 建议和提案的答复件,须经承办部门分管领导审查同意后,方可报送交办部门按规定答复。对涉及两个以上承办单位和内容复杂的建议、提案,须由承办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调查研究或走访建议人、提案人后,再作答复。

第九条 第九条 办理工作必须及时交办、定期检查、限期督办、到期完成。具体应做到:

(一)建议和提案,一般应在收到交办件后三个月内办理完毕。

(二)凡难度大,在要求时限内确实难以办完的,可先向交办部门和代表或委员说明情况,但正式答复原则上不得超过半年。

(三)对不属本部门职责范围的,说明理由于交办后一周内将原件退回交办部门,不得擅自转交其它单位办理。

(四)办复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通报,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

第十条 第十条 凡是不符合办理原则和要求的,应退回重办。

第三章 办理程序和方法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交办。对全国和省、市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和提案,采取在“两会”期间组织现场交办、会后交办和由交办部门按规定发函交办相结合的办法。

县(区)人大代表、政协提出的建议和提案,由本级政府负责办理。本级政府无法承办,属市政府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县(区)人大和政协可直接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提出转交办理的意见,参照本规定办理。

建议和提案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由交办部门明确牵头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主办部门与协办部门联系和研究后,负责按规定起草答复意见上报。协办部门要积极配合调查研究,并负责写出本部门的书面答复意见交主办部门汇总。

建议和提案,不得交由提出该建议和提案的代表、委员本人办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承办。各承办部门收到交办的建议和提案后,应先向分管领导报告,确定具体承办处室和人员,办理情况按规定格式起草答复件,经部门分管领导签发后打印上报答复,并按答复意见抓紧落实。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督办。承办部门和交办部门应通过督办、催办、不定期通报和组织承办部门与代表或委员协商对话等方式督促办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审查。对办理情况的书面答复,具体承办人员要认真核实情况,经办公室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签发,编文号并正式打印后方可上报。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答复。答复分为面复,书面答复、续复等形式。

面复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市人代会和政协全会期间或会后现场办理。

对全国和省人大、政协的建议和提案的书面答复意见,由承办部门一式四份上报市政府办公厅,经审核或修改后统一答复。

对市人大、市政协的建议和提案,由承办部门一式四份上报市政府办公厅,经审核后,以承办部门名义答复。

对县(区)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和提案,由承办部门一式两份直接报送交办部门,并抄送市政府办公厅一份。

续复。凡需重新答复的建议和提案,由承办部门按本条第三、四、五款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答复意见时,必须附上市政府办公厅统一印制的《征求意见表》,注明承办单位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代表或委员表示不满意或要求重办的,由承办部门按照续复的规定办理。

各承办单位在报送答复意见时,应根据办理情况,在答复件(一份)的右上角分别标明A、B、C、D符号。A类表示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和部分解决的;B类表示所提问题暂未解决,但已列入本部门工作规划或计划逐步解决的;C类表示所提问题因多种原因无法解决的;D类表示其它情况。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查办。承办部门办理答复后要不定期自查落实情况。对重要的问题,交办部门可约请代表和委员到承办部门检查落实情况,承办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总结和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应按规定向同级人大和政协报告办理情况。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在当年办复工作完毕以后,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和目标责任制,考核、总结办理工作,并向交办部门上报书面简要总结。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对涉及全局性的建议和提案,承办部门应主动与人大、政协、有关部门和代表、委员联系,采用信函、走访、座谈、现场办公等方式,汇报办理情况,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促进落实。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市政府各委办局和办事机构在承办建议和提案时,应从全局工作出发,加强协作,认真办理,不得相互推诿或上交矛盾。需要向市政府请示的问题,按《昆明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专题请示后,再行文答复。不得以办复意见代替应向市政府的请示、报告;也不得以应向市政府的请示、报告代替办复意见。

第四章 奖励和惩罚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办理工作实行奖惩制度。符合下列条件的,对单位或承办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一)单位重视,有领导分管,具体经办人员落实的;

(二)符合要求并按规定时限办复或提前办复完毕的;

(三)办复后采取有效措施,实事求是加以落实的;

(四)代表、委员在反馈意见中提出表扬和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通报批评;情形严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和承办人员的责任,并参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处理:

(一)对办理建议、提案不重视,承办制度不健全,领导责任不明确,具体办理人员不落实的;

(二)办复质量差,马虎了事,草率答复,两次以上退回重办仍达不到要求的;

(三)承办部门表示采纳的建议、提案,办复后无特殊原因而未予落实的;

(四)互相推诿、拖延不办,以至贻误办理工作和落实应办事项的;

(五)不负责任,遗失建议、提案的;

(六)不按规定时限办复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起执行,原昆政发〔1989〕157号文件同时废止。

篇6: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受区政府委托,现就区二届人大会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区政府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件,其中,涉及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件;工交方面的*件;文教卫生方面的*件;农林水利、城建方面的**件;商贸流通方面的*件。这些建议经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整理后,区政府于2003年3月**日召开专题会议就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承办单位、人员及有关工作要求。

在区人大常委会及其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全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承办单位的积极努力下,代表建议按要求及时办理完毕,逐个进行了书面答复并邮寄或送达有关代表。从整个办理情况看,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件,占**.*%;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规划逐步解决的**件,占**.*%;作为工作参考被采纳的*件,占*.*%。

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主要做法

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各位代表提出的建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区政府办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认真负责、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办理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并及时完成了各位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

1、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针,切实加强了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大代表所提建议是各位代表深入选区听取选民意见和反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关系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区政府始终把代表建议的办理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民主、改进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工作的大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抓,切实加强了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经常过问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对重要提案还亲自参与办理,多次就代表建议中提到的有关问题提交政府常务会或区长办公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如:收悉马玉英等代表提出的“要求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工资”的建议后,区政府在第三次常务会议上就进行了研究,决定给纯居民身份的居委会干部工资待遇每人每月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元。二是区政府落实常务副区长作为分管领导主抓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2003年3月份,原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贺瑞虎就代表建议的交办工作曾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明确了办理代表建议工作的有关意见,严格要求代表建议的办理要做到“责任、措施、质量”三到位。为确保代表提出的每一件建议都能及时按质办理到位,现任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段建能仔细阅批了每一件代表建议答复函,明确要求区政府办公室及督查办要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每一件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三是区政府各位副区长加强了分管系统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指导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了代表建议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区政府办公室根据区政府统一部署,主任、副主任对各系统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也进行了对口分工,积极督促各口秘书并协调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五是区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都及时落实专人按时按质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

2、以“三个到位”为立足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代表建议办理的工作机制。

一是办理制度到位。区政府把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办理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分级负责制度、走访见面制度、意见反馈制度和催办督查制度。涉及到多个单位办理的,明确规定由主办单位负责协调答复,协办单位积极配合,杜绝发生推诿和扯皮现象。同时,还进一步从办理原则、职责、程序和要求等方面进一步完成了建议办理具体工作要求。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人员件件抓”的工作格局,办理工作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是办理责任到位。区政府把人大代表建议案的办理工作好坏作为衡量政府是否转变作风、是否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标准,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对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责任进行了层层分解。全区办理工作由区长负总责,分管副区长具体抓,重要的建议案列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区府办负责落实人员具体督促协调办理工作,各部门负责落实专人进行承办。为及时将办理责任落实到位,区府办对代表建议在进行分类整理后,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并落实了工作方案:一是及时召开交办会,落实办理每件建议案的责任单位;二是按照建议案的分类,指派办公室秘书,进行全过程的协调督促;三是将办理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便于领导掌握情况,协调处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四是认真把关,做好复函的审稿、定稿工作。抓好办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层层落实了办理工作的责任。

三是办理措施到位。为真正把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切实实解决建议中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跟踪督查。由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带队,对一些办理任务较重的部门进行重点督查,通过督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办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分步解决;对一些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列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努力做到把每件建议办好,切实让代表满意。

3、以“三个环节”为着力点,有效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的工作质量。

一是狠抓催办

环节。人大代表建议交办后,根据办理的难易程度和办理的工作要求等情况,分门别类,分档建册,定期进行催办。催办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电话催办。区府办坚持对承办数量多的重点单位每周催办一次,其它单位每半月一次。二是公文催办。对于逾期未办的,区府办及时下发有关督办函,限定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完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实地催办。区府办在人手少、工作紧张的情况下,尽量抽调人员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到代表中去征求意见,力求使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二是狠抓反馈环节。在收到承办单位答复意见后,由区府办进行会审,重点做到“九看”:一看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二看内容是否齐全,代表提出的问题是否做到有问必答;三看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四看联合办案是否进行联合办案;五看语气是否诚恳、谦虚;六看语句是否通顺、流畅;七看格式是否规范、准确;八看建议分类是否得当;九看卷面是否整洁、清晰。对于符合这九条标准的答复件,修改后再答复各位人大代表;对于不符合或部分符合的答复意见,转承办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重新予以答复。

三是狠抓落实环节。一是会议落实。主动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到有关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办理单位情况汇报,审阅办理答复初稿,提出办理意见,及时督查建议落实情况。二是走访落实。区政府领导经常利用下基层的机会,督促、指导建议的办理和落实情况。区府办也主动与代表取得联系,或打电话,或写信函,及时了解建议的落实情况。一年来在承办区人大代表建议中,基本上做到了能解决的尽快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作出规划分期解决,与政策不符或条件暂时不许可的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解释,广大代表普遍感到比较满意。

篇7:对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自全市“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府办公室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发展目标和“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立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实际,强化服务,提升境界,突出创新,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做好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尤为重要,我们从自身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难免偏颇,权供参考。

一是进一步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的反馈,特别针对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搞好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集群众智慧,破解发展难题。

二是加强对县区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指导,并针对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的特点,有计划的开展各项培训活动,特别是公文写作,信息采编、办公自动化方面,进一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的创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是积极组织各县区政府办公室进行业务工作交流,树立典型和工作标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化办公室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完善制度,增强市县之间、县县之间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各项战略部署的协调性和联动性,使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服好务。

篇8: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企业在IPO之前投资入股,在IPO上市且限售期满后处置的股票是否需要交纳营业税各地规定不同,建议尽快明确相关政策,减少企业税务风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四项的有关规定,金融商品的买卖需要交纳营业税。但是对于企业在IPO之前投资入股,在IPO上市且限售期满后处置的股票是否属于金融商品买卖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部分省市税务机关在官方网站上曾发布对大小非解禁出售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前暂不征收营业税。但2013年初时,上市公司两面针曾经发布公告称,公司购买的中信证券股权在中信证券出售后的收益被国家税务总局课以营业税,由此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之后,福建、天津和浙江等地都对持有上市前股权在上市后出售的营业税进行了明确。

目前各地操作五花八门,相关税企争议也层出不穷,有的按照金融商品的买卖征收营业税处理,有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视同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处理。一个同样的事情各地规定不同,导致企业的涉税风险上升。建议总局层面尽快明确,严肃税法,全国统一标准来执行。

二、合伙企业相关税收政策完善

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突破了合伙企业合伙人只能是自然人的限制,明确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成为合伙企业合伙人,使法人可以利用合伙企业组织形式灵活、合作方式简便等优势,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的。同时,修订的《合伙企业法》还将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但由于目前相关税收政策尚不明确,对税收征管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合伙企业所得税的文件大多是在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之前颁布的,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19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虽然在2008年还颁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但对于一些新情况仍显衔接不足。例如,合伙企业的法人合伙人从合伙企业收到的投资收益是否可以采用“穿透原理”免征企业所得税、法人合伙人纳税地点的确定、法人合伙人取得所得优惠政策的确定、个人有限合伙人和个人普通合伙人从合伙企业取得的收益到底是按照20%的股息红利所得还是按照五级的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征税等等。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地方政府和当地税务机构存在自由裁量权,为当地经济发展,出台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文件或者区域性政策,但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建议尽快明确针对新型合伙企业和新型合伙人的税务政策规定,做到全国统一标准,使企业在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竞争,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的涉税风险。

三、代持股的税务规定

因《公司法》对于股东人数的限制规定,目前对于代持股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普遍,但是具体文件仅有2011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39号)发布。针对代持股重复征税问题,该文件提供了两种解决办法。第一是对因股权分置改革造成原由个人出资而由企业代持有的限售股,企业在转让时,按企业转让上述限售股取得的收入,应作为企业应税收入计算纳税。依照本条规定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实际所有人时不再纳税。第二是依法院判决、裁定等原因,通过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企业将其代持的个人限售股直接变更到实际所有人名下的,不视同转让限售股。第一种方法是对于代持股只在企业层面征收一道企业所得税,向个人股东分配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39号还规定,适用该处理方法的前提是“因股权分置改革造成原由个人出资而由企业代持有的限售股”,其他情况的代持股不能按这个办法处理。第二种方法是还代持股的本来面目,即通过法院判决或裁决,将代持股还原到个人名下,同时在还原环节,企业层面不作为股权转让处理。但是,法院判决或裁决的方式,往往发生在特殊的法律纠纷下,并非所有的代持股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解决。对于其他的代持股情况,目前各地税企争议很普遍,因代持者和被代持者的税务机关不同,各地出于税源利益以及目前情况下税收政策上的空白,很多代持股者和被代持者均被当地税务机关要求确认投资收益所得,导致双重纳税,不符合税法“一事不两税”的精神,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建议税务总局尽快明确一般情况下的企业代持股的纳税问题操作和相关政策,便于各地统一政策,平衡企业税负,也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关于或有对价触发补偿机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不明确

近年来在股权收购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即在收购股权时不再仅仅是支付固定的价格,而是包含或有对价的补偿形式。即根据被收购企业未来几年的净利润是否达到一定的预期值而增加或退回一定的款项作为初始股权收购金额的对价补偿,从而引发财务和税务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企业未来几年的净利润未达到预期值,则原股东需退回一部分当初收到的股权转让款作为对价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如原股东是法人单位,是否可以作为当期损益处理并税前扣除?如原股东为个人,是否可以退回相应比例当初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反之亦然。而对于公司现任股东而言,收到这笔款项后财务和税务应如何处理目前也都没有明确。

建议对这种新型的股权支付模式尽早在财务处理和税务政策上给与明确,以适应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同,也有利于鼓励市场的创新和企业间并购行为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

五、总分机构汇总纳税问题

为平衡各地利益,自2008年开始,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57号)规定,对于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在按季度缴纳所得税和年终汇算清缴时需要根据三项因素在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加企业工作量,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实际上在2008年之前,对于跨省市总分机构只需要在总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无需在分支机构所在地缴纳。但往往总机构集中于大城市,分支机构集中于中小城市,造成各地税源不均。为平衡各地利益,自2008年开始,根据国税发[2008]28号文规定,对于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在按季度缴纳所得税和年终汇算清缴时需要根据三项因素在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三项因素的计算较为复杂,企业无法做到一目了然,分配后还需要在企业的总分机构分别缴纳,费时费力,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同时也为各地的交通堵塞做出了一定贡献。

目前集团化企业形式越来越普遍,税务机关的管理模式也应相应改变,建议修改相关规定,统一由企业在总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全国联网,根据税务机构内部测算的一定比例自行在各地的总分机构之间分配税源。

六、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暂行时间过长的问题

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于1988年颁布,距今已有25年,堪称中国税法体系中最老的一部暂行条例。这25年来虽然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以打补丁的形式出台了很多通知、规定等文件,但相关内容很散,也并不全面。

目前,印花税采取的是列举法,即根据条例所列举的合同性质贴花。但是《合同法》是1999年颁布并在2007年重新修订,很多合同形式是1988年以后才出现的经济行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新业务、新行业、社会新工种不断出现。由于两者的不配套,导致很多新型业务是否贴花各地规定迥异,税局自由裁量权较为随意。

因此建议重新修订印花税条例,特别是对于近几年大量的新型业务明确属性和性质,以便于税企印花税政策的把握。

七、会计师事务所股东的任职年限

目前财政部规定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股东的任职年限是CPA需连续执业满5年以上,该规定明显过于苛刻,不利于优秀人员的尽快加入。目前其他中介机构例如税务、评估、造价等规定都是具有相应执业资格且连续执业满3年即可。实际上最初会计师事务所股东的任职年限也是连续执业满3年,后来是因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未经考试直接评审通过人员过多以及95—96年两师合并等原因导致会计中介市场一度混乱才调整到5年。

由于前几年会计师事务所工资过低导致很多优秀的人离开这个行业,目前财政部推进事务所向特殊普通合伙企业过渡需要大量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人进入该行业,建议财政部修改事务所股东的任职年限,可以考虑采取类似于审批证券事务所CPA人数一样区分考试通过者和考评通过者,对于考试通过者的任职资格调整为连续执业满3年或者累计执业满5年,这样不仅可以和其他中介机构相统一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加入进来。而对于考评通过者可以依旧执行原规定。

上一篇:特岗个人总结下一篇:365沟通培训网主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