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 简答

2024-08-09

财政与税收 简答(精选6篇)

篇1:财政与税收 简答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②不能打破垄断,尤其是自然垄断③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④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⑤不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⑥经济波动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①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②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或将相关企业合并并消除外部性③政府承担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职责,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④政府消除信息不对称。

【3】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1)三种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2)我国养老保险筹集模式:部分积累制。

【4】公债偿债资金的来源:①设立偿债基金②依靠财政盈余支付③通过预算列支支付④通过举借新债支付。

【5】公债的主要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控宏观经济运行④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6】预算编制的程序:①首先由国务院下达关于下一预算草案的提示,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部署②其次,各级地方政府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预算草案报国务院汇总③再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在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做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方能成立。

【7】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①预算管理;②财政收入管理,又包括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和公债管理③财政支出管理

【8】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②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③原体制下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④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9】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主要效应:工具主要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国债、财政预算等。效应:①“内在稳定器”效应②乘数效应③奖抑效应④货币效应

篇2:财政与税收 简答

1、税务登记。

答: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纳税人在开业、歇业前以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有关变动时,在法定时间内就其经营情况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一项基本制度。

2、资源税。

答:资源税从理论上讲是国家对开发、利用其境内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开发、利用资源的数量或价值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按其性质,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大类。

3、国有资产收益。

答: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资产所有权取得的各种收益的总称,既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和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狭义国有资产收益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

4、一般性转移支付。

答: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政资金的无偿流动,通常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资金转移,有时也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上解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资金转移,简称转移支付或财政转移支付。根据转移支付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转移支付,接受资金的政府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苑自由使用相应的资金。

5、关税。

答:关税,是指以进出关境的货物或物品为征税对象,以其商品额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关税也是商品税的一种。

6、政府性基金。

答:政府性基金,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称为“特别公课”,是政府基于特定的政策目的,或为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针对特定人或不特定人征收,并设定特定用途的一种费用。

7、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具有财政投资权的主体将财政资金投入生产性和建设性项目以实现一定财政目的的活动。

8、国债。

答: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中央政府基于履行公共职能等目的以自身信用为担保而依法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并按约定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一种债。

简答

一、税法的渊源主要有哪些?

答:法的渊源,简称法源。是指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税法的渊源,就是指税收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税法有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二、税法的正式渊源

就中国而言,作为税法渊源的制定法主要有以下规范性文件: 1.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税法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可见宪法是税法的重要渊源。2.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这里指的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3.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4.部、委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5.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条约。8.法律解释。

三、税法的非正式渊源

与正式渊源不同,税法的非正式渊源不能作为税收执行和司法的直接依据,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我国,税法的非正式渊源主要是指判例、习惯、税收通告和一般法律原则或者法理。

四、各国对于税收收入权的划分有哪几种基本方法?

答:税收收入权一般包括税收收入的设立权即税收立法权、税收征收权和税收享用权。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在税收立法权的分配问题上也有不同的制度。一般来讲,各国关于税收收入权的划分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税额分割法。(2)税率分割法。(3)税种分割法。(4)税权分割法。

五、应当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纳税人主要包括哪些情形?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 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六、比例税率包括哪些类型?

答: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管数额大小,均采取同一比例的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等征税对象课税。比例税率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单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2)差别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比例的征税。

(3)幅度比例税率,指税法只规定一个具有上下限的幅度税率,具体税率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予以确定。

七、什么是预算决算监督?以监督主体为划分标准,预算决算监督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

1、预算决算监督,是指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决算等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的监督。

2、以监督主体为划分标准,预算决算监督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的监督,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一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以及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实行的审计监督。

八、增值税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1)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专业化协作;(2)保持税收中性,避免税收对经济运行的扭曲;(3)普遍征税,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4)实行零税率,有利于商品出口。

九、根据有关规定,税务机关在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款额度时,有权采用哪些方式?

答:现阶段,我国负责税款征收的主要是税务机关。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 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或者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营业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采取本条规定的方法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经税务机关认定后,调整应纳税额。

在实践中,具体采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收代缴、代扣代缴、委托征收以及其他方式。

十、根据相关规定,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哪些行为? 答:

一、税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对税务机关的哪些行为拥有司法审查权,换言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税务机关的哪些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税务行政诉讼。

十一、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有:

(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具体包括: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审批减免税和出口退税。

(2)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交纳税保证金或者纳税担保行为。

(3)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具体包括以下三种行政处罚行为:罚款;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税款或者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4)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5)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一是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二是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6)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一是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扣缴税款;二是拍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

(7)税务机关委托扣缴义务人所作出的代扣代收税款行为。(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税务机关颁发税务登记证和发售发票,税务机关拒绝颁发、发售或者不予答复的行为。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十二、政府采购应当贯彻哪些原则?

答:

1、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政府采购应当贯彻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有关采购的法律、政策、程序和采购活动对社会公开,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公之于众。政府采购的实质是社会的公共采购,是采购机关使用公共资金进行采购,因此它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政府采购中贯彻公开透明原则,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前提,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减少和消除“暗箱操作”给国家和公民利益带来的损害,使得政府公共支出渠道更加通畅透明。

(2)公平竞争原则。公平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则,是政府采购的基本规则。公平竞争要求在竞争的前提下公平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首先,要将竞争机制引入采购活动中,实行优胜劣汰,让采购人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获得价廉物美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竞争必须公平,不能设置妨碍充分竞争的不正当条件。公平竞争是指政府采购的竞争是有序竞争,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供应商,不能有歧视某些潜在的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现象,而且采购信息要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平地披露。本法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将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向竞争更为充分、运行更为规范、交易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不仅使采购人获得价格低廉、质量有保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为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而确立的。公正原则要求政府采购要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条件和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干预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在评标活动中,要严格按照统一的评标标准评定中标或成交供应商,不得存在任何主观倾向。为了实现公正,本法提出了评标委员会以及有关的小组人员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要求,要有各方面代表,而且人数必须为单数,相关人员要回避,同时规定了保护供应商合法权益及方式。这些规定都有利于实现公正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向成熟时期过渡阶段,尤其要大力推崇这一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政府采购当事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讲究信誉,兑现承诺,不得散布虚假信息,不得有欺诈、串通、隐瞒等行为,不得伪造、变造、隐匿、销毁需要依法保存的文件,不得规避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利益。本法对此以及违法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相应规定。坚持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增强公众对采购过程的信任。

十三、消费税所选取征税的消费产品有哪些类型?

答: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指消费税法规定的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及消费行为的种类。

我国消费税法规定的征收消费税产品的范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征收产品税改增值税后税负大幅度下降的产品,一种是需进行特殊税收调节的消费品。具体包括:(1)过度消费对人体健康、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品;(2)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3)高能耗及高能耗消费品;(4)不可再生和替代的消费品;(5)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

十四、针对当前我国行政性收费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请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答:

1、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财政部门的规定行使其管理职能,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的费用。

2、我国当前行政性收费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有:占据财政收入的比例一度较高,增长快,这种庞大的收费规模肢解了财政收入。而行政性收费缺乏法律依据,多是所谓的“红头文件”的部门和地方规范性文件。而且收费设立和实施主体混乱不规范、不透明、不合时以及我国行政性收费还存在违法侵占、挪用行政性收费资金以及对行政性收费监管不力等问题。

十五、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和建议有:(1)制定《行政性收费法》。

通过立法弥补我国行政性收费立法空白,并以此规范、约束政府行政性收费行为。亦即该法制定的目的,旨在规范、约束行政性收费行为,加强对行政性收费管理,维护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明确行政性收费的原则。

主要包括下列原则:第一,公开原则。第二,法定原则。第三,受益者负担原则。第四,补偿原则。

(3)设立行政性收费前的听证程序。(4)明确行政性收费的设定权。(5)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此外,还应将行政性收费完全纳入预算,贯彻“收支两条线”原则。通过预算监督和审计监督,制止行政性收费资金使用中的种种违纪、违法行为。

十六、纳税人主要享有哪些权利?

答:

1、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知情权。纳税人自办理税务登记开始,即成为税务机关的服务对象,有权得到相应的纳税指导,包括与自身生产经营范围、性质有关的税法规定、具体税种、税率、税务会计处理、税收处罚等,为正确纳税做好必要的准备。(2)保密权。(3)税收监督权。有权监督税务职能部门依法治税行为,检举揭发贪污受贿的不法分子,以保证取之于民的税收真正用之于民。(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5)申请延期申报权。(6)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7)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8)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9)委托税务代理权。(10)陈述与申辩权。(11)对未出示税务检查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12)税收法律救济权。(13)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14)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十七、什么是财政法定原则?财政法定原则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另外,请结合我国财政立法和实践情况,简要谈谈自己对财政法定原则的理解。

答:

1、财政法定原则的“法”,从形式意义上看应该仅仅指由人民代表所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所谓财政“法定”,并不是说对一切财政行为都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而只是说财政行为必须满足合法性要件,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许可或者立法机关的专门授权。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才享有财政方面的自由裁量权。

2、财政法定原则有具体的内容和表现在:

(1)财政权力(利)法定。财政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宽广的,它既包括立法机关的财政立法权,也包括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就财政事项所享有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它既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权力,也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权力,甚至包括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享有的财政权利。它及包括政府作为整体对财政相对人所享有的命令权、禁止权,也包括财政相对人对政府依法享有的监督权、请求权等。(2)财政义务法定。和财政权力(利)一样,财政义务种类也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情况下,财政权力(利)与财政义务相对应,一方的财政权力正好是对方的财政义务。法律所要规定的,除了财政义务种类之外,还应该包括财政义务的构成要件、具体内容、衡量标准等要素。

(3)财政程序法定。需要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程序主要有财政立法程序、财政行政程序、行政监督程序和财政司法救济程序。财政立法程序主要由立法作出规定。我国目前除了征收程序、财政处罚程序、财政预算程序由法律规定外,其余部位还没有完全达到程序发达的要求。(4)财政责任法定。财政责任是监督财政主体合法履行财政权力,切实履行财政义务的外力保障机制。财政责任既可能因财政机关违反法定义务而引发,也可能因财政相对人违反法定义务而引发。财政责任的种类除了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行政赔偿之外,情节严重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3、根据我国财政立法和实践情况,我对财政法定原则有以下理解: 我国财政立法,做到财政上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财政的法治建设,保证了我国财政的有序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合理情况,需要改进,也有不完善、不明确的地方需要增加立法的建设。目前财税立法中存在的问题:(1)效力层级缺陷;(2)立法结构失衡;(3)规范内容失当;(4)立法技术失准;

4、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该加强财政立法,健全财税法体系。建议如下:(1)提升效力位阶;(2)完善体系结构;(3)增补规范内容;(4)改进立法技术。(5)公开立法过程。

5、当前我国财政立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财税改革,推进财税法制建设。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的法律框架。(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透明度和约束力。(3)进行结构性税制改革,形成合理的税收法律体系。(4)制定财政监督法,完善财政法律责任制度。

6、财政法定原则的“法”,从形式意义上看应该仅仅指由人民代表所组成的最高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所谓财政“法定”,并不是说对一切财政行为都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而只是说财政行为必须满足合法性要件,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许可或者立法机关的专门授权。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才享有财政方面的自由裁量权。

十八、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有哪些类型的个人所得应当课征个人所得税?并请简要谈谈对我国目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的看法?

答: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有以下11种类型情况应纳税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卷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也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去的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组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劳物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象、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5、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译的作品等。个人取得遗作稿酬,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税。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将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税。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的存款利息、货款利息和购买各中种债券的利息。股息,是指也称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据股份制公司章程规定,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资利益。红利,也称公司(企业)分红,是指股份公司或企业根据应分配的利润按股份分配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股份制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的股票面额为收入额计税。

8、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9、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征卷、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自有财产给他人或单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转让不动产和动产而取得的所得。对个人股票买卖取得的所得暂不征税。

10、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经常性的,属于各种机遇性所得。11.其他所得,即除了上述所得以外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决定的征税的其他所得。

(二)我对我国目前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看法如下:

1、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亦称个别所得税制,是指把所得依其来源的不同分为若干类别,对不同类别的所得分别计税的所得税制度。

2、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对个人所得税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分类所得税制的立法依据在于,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应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承担轻重不同的税负。勤劳所得要付出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应课以较轻的所得税。投资所得是凭借其拥有的资财而获得的,所含辛苦较少,应课以较重的所得税。因此,分类所得税制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按不同性质所得,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实行差别待遇。同时,它还可以广泛采用源泉课征法,从而即可以控制税源,又可以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税收成本。但分类所得税制亦有缺点,不仅存在所得来源日益复杂并因而会加大税收成本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有时不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的问题,这些空缺需要综合所得税制来弥补。

篇3:财政税收管理现状与发展

一、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

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税收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财政事业的发展受阻。从现实的状况来看, 我国税收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2]第一, 管理体制的混乱。第二, 管理机制的监管缺失。第三, 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不高。第四, 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直接造成财政管理混乱, 纳税人意见较大, 上访频率高, 但实际问题解决率低, 极大的造成国家财政管理的困扰。

二、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一) 改革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从目前的实际情形来看, 我国财政方面是比较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集权和分权等制度的不统一也导致了税收建设的混乱。很久以来, 我国对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不够, 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出现问题, 只重视收入, 但是对于收入的管理较为松散, 甚至是不在乎。[3]因此, 在今后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必须重视建立现代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相关的财政税收管理应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淡化人的作用, 并且严格建立正常的财政税收管理格局, 健全适当的管理制度, 重视对债务的强化管理, 避免债务的混乱不清, 时刻保持财政税收的正常、健康、稳定的状态, 推动科学的税收管理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 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影响制约我国财政税收管理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作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管理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着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如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低, 就会导致管理机制落实不到实处, 也就是说财政税收管理的最终效果就是由人员的执行情况来反映的, 所以, 提高财政管理人员的素养至关重要。第一, 应该着重关注财政管理内部的环境与秩序, 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锻炼。第二,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建立对应的知识体系, 同时强化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税收的能力, 优化服务, 为我国财政税收事业贡献一己之力。[4]第三, 在新的形势要求之下, 创新的公共管理体制也势在必行。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 构建新型的公共管理体制, 确保农村公共财政的健康运行。因此, 我国财政税收部门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 调整管理措施, 减少冗官冗员, 降低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营造健康良好的财政运行环境。另外, 还要建立正常的“评估机制”, 监督财政工作的透明运行。

(三) 合理界定财政税收收支范围

收支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收支制度。首先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收支进行认真的分析, 然后立足于我国整体的经济现状, 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调整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5]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收支范围确定的重要依据, 有效地进行税收服务领域的分配, 确保整个区域内的公共服务良性发展。这也就要求财政管理把各自涉及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 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预算, 进行税源的分配和规划, 降低整个市场经济浮动情况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同时, 为了保证税收的稳定, 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去建立长期有效的税源, 比如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培养优质税源, 扩大收支区间。

(四) 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税收资金的使用一直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财政税收的结果。我国财政税收主要是使用在公共事业的建设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我国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急需改革, 因此, 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资源的整合, 进行改革, 建立合理的财政税收使用机制。[6]比如, 将税收收支公开、透明, 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另外, 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财政去扶持社会的公共事业, 加强相关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 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 更重要的是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适当的关注整个基层的发展面貌, 及时给予财政支持。同时, 有了合理的使用机制, 配套的监督机制也不可缺少, 应该建立相关的资金整合制度, 监督财政收支的正常使用。

(五) 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因此, 有了良好的税收为基础, 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首先是在省、市、县三层联合管理的基础上,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落实管控每一个环节, 更加注重横向与纵向的交错与覆盖, 确保风险管控的细节完善, 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同时要强化风险管理工作, 必须整合管控机构的设置, 梳理信息数据的传递与保管, 并且建立健全风险联动管控, 对税收风险来源进行监管, 落实一户一站式的针对性监管, 有效地减少管控环节中的浪费现象。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 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目标

税源是保证税收良性发展的基础, 因此, 必须走税源专业化管理道路, 以风险管理为方向, 优化税收的服务性, 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税收政策。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必须与征管业务进行协调,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逐渐形成模式化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税源监管的方式优化管理资源的配置, 不断地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7]

随着经济的发展, 税收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创新的案例。事物的特殊性, 要求税收管理应该针对不同纳税人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税收风险的评估等管理工作, 并且必须根据不同的纳税要求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配置相关的人员与设施, 通过专业化的团队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调整。因此, 应该可以取消“试点管理员制度”, 打破所有非专业的管理机制, 以“精、专、细”的要求去改变传统的税收管理习惯, 建立专业的税源征收制度, 并且通过培养的专门人才和专业化的手段与思维去监管和分析税收信息, 另外, 还要以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建立正确的纠错体系, 及时修补管理漏洞, 提高税收管理的精确性。[8]大企业是税收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我国税务机关应该在已有的相关管理办法基础上, 努力探寻新的合作关系, 比如在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引入一些先进的税收管理经验, 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变革, 推进管理机制的规范与稳定。或者加强对大企业的定向管理, 通过对专家团队的培养去尝试新的对话关系, 切实帮助企业提高税务风险评估的能力。[9]

(二)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战略

风险管控是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 必须严格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体系。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税务机关还是较为重视对风险管理的使用, 但是相关的战略机制依旧需要进行提升和完善。[10]首先, 应该尽快整合省市各级机关的资源, 统一进行布局和管理, 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布局。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系统, 因此, 新的改革应该重点关注税收风险分析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手段开展科学的评估工作。但是在推行专门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在相关的环节中尝试建立一套统一管理的专业平台, 对内建立专业的风险指标数据库, 对所有的资源进行跨界整合与运用, 将风险管理贯穿到事情发生的所有环节。同时, 专业团队的作用必不可少, 应该结合风险管理的瓶颈, 构建专业的团队对税收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与评估, 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正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 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所有的基础工作进行调研、管理, 分清楚各个税务机关的详细职责, 并且在党和政府相关的管理政策的支持下重新部署相关事项的各个流程, 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体系, 量化所有的标准, 适当的倾斜政策, 激发基层人员的积极性。[11]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相关的体制也在逐渐完善, 这个过程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有利也有弊, 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 有关的财政管理人员应该审时度势, 紧抓机遇, 建立健全相关的税收管理制度, 最大化地调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最佳的状态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同时, 还要坚持税收风险专业化管理的思路, 严格遵守税收风险管理的秩序, 对内有效建立税收管理的目标与机制, 对外优化各种资源, 明确职能划分, 以最高效的专业管理构建财政税收管理体系。[12]除此之外,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进行, 注重党风廉政建设, 切实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税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人民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财政税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目标;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久慧.借鉴《行政强制法》立法经验修订《税收征管法》[J].涉外税务, 2013 (4) :41.

[2][美]理查德·波斯纳著, 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学分析 (第七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706-709.

[3]张显丰, 肖利伟, 陈晓红.克服薄弱环节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J].国际税收, 2014 (3) :96.

[4]姜力琳.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所得税管理的难点[J].财会月刊, 2013 (20) :89-91.

[5]白涛林.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税收, 2013 (12) :45-47.

[6]王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 黑龙江对外贸, 2011 (5) :144-145.

[7]刘奇超, 高丛珊.我国在出口退税中海关与税务部门深化合作的法律探讨——以欧盟促进税收征管安全现代化改革实践为借鉴[A].海关法评论 (第四卷) [C].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4:351-352.

[8]刘剑文.税收征管制度的一般经验与中国问题——兼论《税收征管管理法》的修改[J].行政法学研究, 2014 (1) :32.

[9]左春荣, 唐成成.数据挖掘技术在税收征管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14 (1) .

[10]张菁, 秦建华.准确把握纳税人的需求努力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盐城市射阳地方税务局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19) .

[11]田建利, 范晓辉.税收信息化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的功能定位及完善思路[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14 (4) .

篇4:税收、财政与代议制民主

美国国会与拨款政治》

刁大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总统也得找你们要他的钱?”1980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众议院时任议长蒂普·奥内尔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毫无疑问,邓小平抛给奥内尔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代议制民主的一个实质性的制度安排。

“国会之职权,一曰议决法律,二曰监督财政。法律非经国会赞成不能颁布,预算非经国会画诺不能实行。”一百年前,“议会财政权”的核心价值在先贤梁启超的笔下被描述得如此简洁而精准。事实上,解决税收与财政问题,始终是代议制民主存在的重要根源之一。被尊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正是因税收争议而崛起,捍卫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公民权利;早在奠基时代的美国,“没有代表就没有税收”也成为十三个殖民地的民众要求平等代议权利、平等参与议会财政决策的经典宣言。国家“钱袋子”里的钱“取之于民”,自然要“用之于民”,而“取用”之间的收支事宜,当然也要通过有效的机制交由民众决定、接受民众监督。近年来,“阳光财政”、“民主预算”理念也正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中从理想逐步走进现实。

1789年,美国以宪政立国、缔结世界史上首部成文宪法之时,“钱袋权”就被国父们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在宪法中明确赋予国会行使。国会掌握“钱袋子”,就掌握了整个国家政治的命脉。“钱袋权”中的“收”,落实在税收领域,关乎调节政府与民众、社会之间的关系;“支”则表现为对公共财政资源的度支拨付,关乎政府内政外交决策的执行与实施,直接左右着美国政治走向与政府作为,更具政治重要性。在美国国会中,支出部分的拨款权力因其高度重要性,而被多个委员会不同程度地分享,并在立法决策和政治博弈过程中与党团、选区、议员个人、利益集团等众多因素形成交错互动。这一政治过程中反映的多元化与碎片化趋势,可谓是观察美国政治发展与现况的又一独特视角。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钱袋:美国国会与拨款政治》一书正是将重点置于美国国会的拨款政治,对此展开了一次兼具介绍性与研究性的学术尝试。全书在梳理民主财政权与代议民主相关理论基础上,回答为何议会掌握财权、美国国会如何掌握财权等重要理论问题。作者一方面以制度变迁的视角详细剖析了美国国会中涉及拨款政治的制度演进过程,强调制度变迁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强烈互动;另一方面以过程研究的视角通过拨款法案的实例详述当今美国国会拨款的政治过程。本书在重点关注作为国会拨款核心机制的两院拨款委员会的构成政治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的同时,还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结合最近数年美国联邦财政拨款的数据,从年度、部分、地区等不同角度剖析拨款效果,并将拨款政治与拨款效果建立关联,尝试解释国会政治对财政决策的重要影响。全书最后在美国拨款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改革尝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书选题新颖,可谓是国内首部尝试系统阐释美国国会拨款政治的专论,填补了国内比较政治与财政预算研究领域内拨款研究的空白。全书对美国国会拨款政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介与剖析,在对当代美国政治加以深入理解和为我国财政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等维度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将为国内的美国政治、公共财政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观察点。

本书的作者刁大明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的博士后。作者对美国政治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在长期学习研究中积累较多。他为人朴实诚恳,做事踏实勤奋,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作者为书稿的撰写花费了极大的心血,还曾远赴美国收集文献资料。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刁大明博士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重要的基准,任重而道远,期待他继续努力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把更好更多的学术成果贡献给学界与社会。

(本文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孙哲教授为该书题写的序言)

篇5:中国财政与税收

一、我国的主要税种介绍:

与国外的差异:根据各国征税范围的宽窄,可将消费税分为有限型、中间型、延伸型。有限型消费税征税范围不宽,征税对象主要是传统的消费品,税目一般在10—15种,如英国,仅对酒精、烟草、烃油等征收消费税。中间型消费税范围较宽,除有限型消费税征税范围包括内容外,还包括奢侈消费品及一些 服务行业。世界上有30%左右国家采用这种形式。延伸型消费税已经接近于无选择的消费税,除了上述两类包括范围外,还将生产、生活资料列为消费税的征税对 象。如韩国、意大利等。

营业税

定义:营业税(Business tax),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征收对象:根据营业税有关规定负有代扣代缴营业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其中,应税劳务是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适用税率:(1)交通运输业3%、(2)建筑业3%、(3)金融保险业 5%、(4)邮电通信业3%、(5)文化体育业3%、(6)娱乐业5%-20%、(7)服务业,包括组织旅游,提供场所等,5%、(8)转让无形资产 5%、(9)销售不动产5%。[其中,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转让,全额征收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转让,按其销售收 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与国外的差异:很多国家并没有“营业税”的定义,比如美国流转税的主要税种就是销售税一种,各州和地方的销售税率不同,最高只有10%。因 为税制简单,就不会出现消费者多重缴税的情况。在中国香港,人工、地租都比内地贵,但很多商品反而便宜,这正是因为香港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定义:城市维护建设税(urban main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tax)是对从事工商经营,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征收对象:在征税范围内从事工商经营,缴纳“三税”(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下同)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内容: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三种税的税额为计税依据。

适用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分别规定为:市区7%,县城和镇5%,乡村1%。与国外的差异:在很多国家,并没有这样以“三税”为税基,再次征税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

定义: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 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收对象: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征税内容:(1)工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 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

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5%,共9级。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与国外的差异:中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项计征的方式,这其实与中国目前的征税能力不强,中国居民的纳税意识薄弱有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只能做 到“量入而征”,无法做到“量能而征”。而在美国,为了保障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美国建立了“社会保险号”体系。在美国的居民,进行一切经济活动时,如申请 贷款,都必须填写这个号码。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社会保险号获取公民经济活动的全部信息,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偷漏税行为。而为了保证纳税人按期足额缴纳个人所得 税,美国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一直坚持稽查审核制度,若稽查对象被查出故意造假,违反法律,将受到重罚或以犯罪案件依法论处。再次,美国尤其重视对民众纳税道 德的教育,使民众形成了良好的纳税习惯,使纳税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关税

定义: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征收对象: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

征税内容:出入关境的货物和物品。

适用税率:包括法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普通税率)、暂定税率、配额税率、信息技术产品税率、特别关税等多种税率。

车船税

定义:车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应依法到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的车辆、船舶,根据其种类,按照规定的计税依据和年税额标准计算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征收对象:应税车辆或船舶的所有单位或个人。

征税内容:车辆,船舶等。

适用税率:即将出台的车船税新政策拟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最高可到10800元每年。

与国外的差异:国外并没有车船税的概念,例如美英等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私车使用环节的税收,但都不是固定税额,而主要通过燃油税来实现 “多开多交、少开少交”的调节功能。这种做法将直接导致百姓的钱包与汽车的节能特性和用车频度、里程挂钩,会比“车船税”发挥出更大、更科学的作用。

车辆购置税

定义:车辆购置税(Tax on Vehicle Purchases)是对在我国境内购置规定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它由车辆购置附加费演变而来。

征收对象:购置(包括购买、进口、自产、受赠、获奖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内容: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

适用税率:10%

与国外的差异:在购车环节中,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采取轻税政策,即征收额都很低。美国的车辆购置税属于地方税,各州收取比例不同,最多的 州也只有6%左右。而在购车环节,欧洲只征收增值税,各国税率不同,意大利和法国在20%左右。在日本,普通轿车要交纳5%的购置税,而微型车只需要交 3%。

契税

定义:契税(deed tax)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征收对象:在中国境内取得土地、房屋权属的企业和个人。

征税内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赠与和交换等。

适用税率:3%-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个范围内可自行确定各自的适用税率。契税的计税依据,归结起来有4种:

1、按成交价格计 算。

2、根据市场价格计算。

3、依据土地、房屋交换差价定税。随着二手房市场兴起,房屋交换走入百姓生活。倘若A房价格30万元,B房价格40万元,A、B两房交换,契税的计算,自然是两房差额,即10万元。等额交换时,差额为零,意味着,交换双方均免缴契税。

4、按照土地收益定价。这种情形不常遇到。

与国外的差异:发达国家,如日本的房地产购置税,利率是4%。美国还曾出现买房“退税”政策。2008年,为了帮助次贷危机中的40多万 “房奴”,促进美国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恢复稳定,政府出台了一项总额150亿美元、针对首次购房者的退税优惠政策:2008年4月9日至2009年6月 30日间首次购房的美国公民,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向其提供的房屋交易价格的10%的个人所得税退税,但最高不超过7500美元。

房产税

定义: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征收对象:一般为房屋产权所有人。

征税内容:所谓房产,是指有屋面和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学习、工作、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但独立于房屋的建筑物如围墙、暖房、水塔、烟囱、室外游泳池等不属于房产,室内游泳池属于房产。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不包括农村的房屋。

适用税率:按房产余值计征的,年税率为1.2%;按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为12%。但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可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与国外的差异:发达国家一般没有单独的房产税,而是征收财产税,如美国、英国、荷兰、瑞典就将房产和其他财产捆绑一起征税。其中,美国将房 产归为一般财产,征收一般财产税。各国的税收基础均为核准后的房地产价格,国家的税率各不相同,一般为3%-10%。中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外买房都是归自 己,不像中国的房产住户只是拥有使用权。

印花税

定义:印花税(stamp tax)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征的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印花税的一部分,根据书立证券交易合同的金额对卖方计征,税率为1‰。

征收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具体有:

1、立合同人,2、立账簿人,3、立据人,4、领受人。

征税内容: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适用税率:现行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税率。其中比例税率有四档,即千分之

1、万分之

5、万分之3和万分之0.5。

与国外的差异:在国外进行证券交易,绝大部分国家都不征收印花税,只有少部分国家和地区收,但是比例也是非常低的,一般都是单向征收0.1%以下。例如,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都不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

二、影响:

月1日,新消费税登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针对此次政策调整,很多企业尤其是汽车、林木产品等相关行业反应强烈,焦点无非是如何应对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的变化。甚至有部分企业危言耸听,以一己企业之得失叫板国家政策,实为思维短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而作为新一轮税收体制改革“排头兵”的新消费税的出台,无疑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

消费税新政的政策取向

在国际上,消费税相比其他税种,一直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在税收收入的比重中持续下降。直到1970年代后期,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在西方国家开始盛行,人们才发现消费税在其中的独特作用,西方各国的消费税课征范围又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此番我国消费税的调整,折射出的是类似的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取向。

消费税在选择课税对象时主要基于两种精神:一是“寓禁于征”,如对实木地板等对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如污染),或是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等商品的课征。而长期以来,资源浪费型产业在我国一直没有为自己生产带来的负面效应“埋单”;二是“向富人征税”,如对游艇等一些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的课征。

这次消费税调整中,对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相对减少了小排量车的税收负担,同时对已具有大众消费特征的护肤护发品停止征收消费税,表明了中央政府通过税收手段,限制高消费行为的考虑。而扩大石油制品征税范围,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也表明了以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决心。

根据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对消费税税率和征税范围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引导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充分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无疑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的治国思路的具体体现。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调节收入再分配,都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尽管新消费税实施后,不少企业发出一片“叫苦声”,但现在看来,在环保与节能的宏观主题下,此次消费税调整还只是一次阶段性调整,远远没有到位,调整范围还会逐步扩大。至少像高档住房、私人飞机、高档家具等尚未被纳入征税范围,越来越多的行业将面临消费税的考量。

要么破产,要么升级

就对经济的影响而言,此次消费税改革对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更为深远。

税收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发挥作用。消费税的征收会提高商品售价,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自然会减少消费量,这就是收入效应;同时,还有很多消费者或者企业选择没有征收消费税的同类商品来替代被征税的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对实木地板和一次性原木筷子征税,将会使人们更多地选择复合木地板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筷子。

由于环保主义的盛行,木材、钢铁等产品的替代材料在国际上层出不穷;据报道,有的国家不但成功应用废纸、木屑、秸秆和芦苇等材料制作地板、房屋的墙体等一般建材,甚至可以用来制作飞机、汽车的外壳。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表现还相差甚远。

同样,人们购买排量大的汽车,其实内心并不是要比赛谁更能耗油,而是追求更好的动力性。对大排放量乘用车消费税率的提高,短期内的确会影响到大排量汽车的销量,但是,生产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对汽车引擎的技术改进,使小排量的发动机输出更大的功率和马力以提高竞争力。事实上,我们看到,涡轮增压技术就已经应用于部分车型了。

而加快对太阳能汽车,天然气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将会极大降低对石油产品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不但规避消费税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保护了环境。又比如,此次税改对子午线轮胎继续免税,也是因为子午线轮胎技术先进,安全节能,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可以通过免税来降低其价格,鼓励人们购买使用。

可见,在上述的宏观背景下,不管利益受到影响的企业怎样怨怨艾艾,试图用各种或明或暗的方法与政府讨价还价都是不明智的,让自己尽快进行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才是应对此次税改最催的路径。

通过技术进步,不仅能规避消费税带来的成本提升,还能抢占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节能和环保,不重视技术创新,只能蜗居在世界产业链条的最低端,有点风吹草动往往就会倒下一大片。

这对企业不利,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安全同样不利。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因素也是重要的一环。

虽然消费税作为辅助税种,此次改革调整的效力有限,但却清晰地传达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信号。从这个角度看,消费税调整的一小步,却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一大步。

以成品油为例。成品油税目成了此次消费税调整的重中之重.由于成品油是工业的动力,这一调整将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再分配。

调整之后,成品油税目中共有7个类别,其中汽油、柴油、石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润滑油6类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归属于交通燃料;而溶剂油则是多个产业必需的原料。因此,增收消费税将导致下游一系列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此前,国内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石油等资源和劳动力成本长期偏低,这一局面并不利于“中国制造”的长远发展。如今,国民经济中42个行业都将直接受到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这将迫使下游产业进行创新和升级。

税制改革提速

此次消费税的调整,不仅是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而且还是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税收体制改革全面提速的信号。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积累下来。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都要求尽快完善税收体制。

比如增值税。由于重复收税,我国实际上是对投资征收高额增值税,虽然有利于遏制通货膨胀,但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也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刺激企业寻求逃税机会。此外,所得税率比外资企业高山一大截,也一直让国内企业愤愤不平。

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每次税收体制改革总是无一例外地遇到很多阻力。目前,各界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在观念和舆论上水到渠成,而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都是由国务院确定,不必像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那样需要通过人代会,相对容易操作,因此便成了此次税制改革的“排头兵”。

其他税种的改革也将紧随其后。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表示,近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和增值税转型会有所加快。全国人大将在8月份开始审议两个所得税法合并问题,现在已经开始进入程序。

有专家判断,两税合并很可能与增值税转型并行推出,正好对外资企业税负发生“一增一减”的效应,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而增值税东北试点已经进行了两年,如果持续试点将产生税收上的“洼地”效应,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向全国推广已经刻不容缓。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前不久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向我们描述了税收改革的目标:完善增值税制度,实现增值税转型。改革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调整和完善资源税,适时开征燃油税,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稳步推行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由于增值税占整个税收的50%,是主体税种,对投资、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而两税合并则牵扯到引进外资的问题,因此,政府对这些税种改革非常谨慎,这也就导致它们总是迟迟难产,推迟至今。

先将容易推的推开,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着手更艰难的改革。从最容易人手的地方开始,逐步过渡到难处,这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一贯思路。

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利于创新,对国内企业更公平的税收环境的形成,已经为时不远。

二、财政与税收和经济关系: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经济”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财政收入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而国民收入则是由经济增长取得的。这是第一层次的关系。就拿税收来说,税收水平取决于税率和税基,而经济水平决定税基。

第二层次,财政会影响经济发展。我们都知道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政府的财政运用会影响经济的增长。这也就是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评价: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以来,经济的发展迅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脚步不断的加快,今年9月,我国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到了3500起征,这个新的起点代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然个人所得税的发展以及改革历程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本文将着重对个税的问题进行探讨。

众多周知,个人所得税始于英国1799年,是以“劫富济贫”为初衷的税种,有200多年的历史,现今被世界的各个国家推广使用,是发达国家的最为主要的财政税收之源。

(1)、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历程

我国个人所得税是在1981年开始的,征税的内容包括几个方向:经营所得、工资以及其他的一些规定项目的收入和报酬。下面我例举出个税发展的经历。

1980年的9月1日我国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1年规定800元为个税起征点。我国的个税制度初建立。到1986年的9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条例中规定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的调节税。这是针对我国的国内个人收入发生巨大变化的现象所进行的国家调控。国务院规定出对于本国的公民个人收入需要统一征收个人调节税,纳税扣除额标准最后调整到400元,对于外籍人士800元的扣除标准未改变,内外双轨标准也是由这个年份产生的。到了1993年的10月31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正案,规定不再对于内、外人员进行分别收费,所有的中国居民,凡收入来源于中国的所得的非中国籍居民,都应依法来缴纳个税。内外的个税制度重新统一起来。到1999年的8月30日,又发生了变化,把个税法的第四条第二款“储蓄存款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项目进行了删改,开征《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2002年的1月1日,个税收入实行了中央与地方按比例的分享。到了2005年的8月,个税修正案草案,第一轮确定了个税需要改革,个税费用扣除额从800元上调到1600元,高收入者开始实行自行来申报纳税的规定。

2008年3月,收入费用标准由1600元每月提高到2000元每月。2011年的6月30日,人大常委会决定,个税起征点将提高到3500元,将工薪所得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缩减到7级。至此,我国在近五年之内第三次的对个税的起征点进行了的提高和调整。

(2)、二、个税改革的评价及研究分析

由于世界经济的原因,当前我国的物价也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而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对于我国居民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之中,普通的民众生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收到了一定的冲击。对人民生活有着调节作用个税,却反应滞后,因而,今年个税的改革变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提高个税费用的扣除标准变成了当务之急,呼声愈来愈高了。

当前的税收受到诸多的征管以及在配套的条件都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之下,我国的个税改革重点则需要从费用的扣除标准以及税率入手,其中包含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可以考虑加大对于富裕阶层征收税款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也可以保障财政收入得到实现。

新个税法进行实施之后,意味着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为4000元上下的都能免交个税。我国的通胀水平,连续两个月维持6%之上,很多专家担心,工薪族的个税负担一旦得到减轻,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消费,并且拉动通胀,只是这个担心较为表面化。我国当年受到通胀的因果更多地是呈现出了成本的推动、输入性的因素以及供求的结构错配所结合的综合性特征,需求拉动并不明显,因此提高个税起征点不会助推通胀水平。提高了免税的额度对于消费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起不到推高通货膨胀水平的作用。原因主要是税后的收入增加虽然激励了劳动力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也推动了劳动力的供给需求,降低了劳动的成本,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了当前的由工资的上涨而导致的成本上升所带来的通货压力。我们还需要看到,我国的税制改革的方向,要加大一些包括了个税的直接的税收的收入占比,降低一些税收,如像营业税这种间接税的比重,最后达到能够激励经济主体、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目的。若对于个税的意义仅仅看做为提高起征点而言,那就与国家的税制改革发生了目标不一致的意义。

(3)、结论

篇6:财政与税收作业(完)

1、请述财政的基本职能。(第二章)

答:财政的基本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只能。就是把有限的经济资源作为有效的配置以满足公共需要的智能,包括以下手段:A、根据市场条件下的社会公共需求确定政府职能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

2、收入分配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之所以具有收入分配功能,在于市场缺陷造成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实现财政分配收入的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方式:实行高额累进直接税和各种福利性转移支出,在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间接方式: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3、经济稳定与发展智能,就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适当的政策组合,以实现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区域平衡,并求得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

4、监督管理职能就是指财政在配置、分配和调控经济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进行综合反映和制约的客观功能,这是财政的必要只能。

2、请述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第三章)

答:公共产品的概念有三种定义具有代表性:

1、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有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2、奥尔森定义:这是其在《集体行动逻辑》一书中提出的。“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该产品就是公共产品。

3、布坎南定义:在《民主财政论》中,他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团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在以上定义中,为现代经济学广泛接受的定义——也就是在各种教科书中普遍使用的,是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发展的塞缪尔森的定义。

公共产品的特征:

基本特征:

1、消费的非排他性: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不付代价的消费。

2、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其他特征:生产的不可分性;规模效益大;初始成本特别大,随后所需要的经营者资本额却较小;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要成本过高;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公共产品的分为:

1、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2、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

3、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3、什么是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如何纠正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第三章)

答:所谓外部性,指的是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它经济单位的有力的或有坏的影响。指个体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它个体或总体模式的间接影响所产生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它不是发送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受价格体系的支配。具有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产生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具有某种强制性等特征。

纠正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一、政府的管制与指导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协商的和教育的手段纠正。

1、通过采取行政命令手段以国家调节手段为主,只有在产生外部性的厂商缺乏将其污染量控制在社会最有污染控制水平上的内在动力时才成为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2、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及税收、津贴。

3、通过立法来定义产权以解决和处理现代社会产生的各种外部性,他不受利益集团压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审判过程得到恰当的阐述。

4、资源协商,科斯认为不管权力归属谁,只要产权关系明确界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不能产生背离,而一定会相等。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产权的买卖者的互订合约而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但有局限性。

5、社会准则的良心效应与黄金率,社会准则是一种道德教育,运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可发挥很大的作用。

4、什么是寻租,寻租的主要类型?寻租的社会成本是什么?(第四章)

答:一般来说寻租就是腐败。或者说是与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政治制度和法律的角度认为寻租是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制度的一种权力滥用行为;从经济租金的角度分析寻租是一些人通过合法或者非法手段谋求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公共选择派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寻租行为,布坎南认为寻租活动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进行的游说、行贿等行为,其目的仍是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而该租金具体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

寻租是一种创造垄断的活动,而垄断则会导致低效率合资恩的浪费,即垄断虽然给寻租者带来了额外收入,但垄断条件下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价格升高,产量降低。公共选择派认为寻租所造成的损失远不止这些,对此,布坎南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未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游说活动的支出费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2、“政治创租”所需要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

3、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一种社会福利净损失。

总之,寻租行为所导致的交易成本、院外说客的酬金、以及官僚们为被安置在能收受到行贿的位子上进行竞争而耗费掉的时间和金钱,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寻租的类型包括: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政府订货;“贿选”等。

5、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第五章)

答:

1、经济因素: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消费从低收入状态向高收入状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产品也必须相应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政府的财政支出必须随之增加。经济的增长不仅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也造成政府职能范围的扩大和公共部门的增加,这也是共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动因。

2、人口因素,人口的增长促使对司法、警察、教育、住房、交通设施等需求的增加;人口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政府支出增加。

3、技术进步因素:技术的进步也有可能引起对公共支出的新的需求。如汽车的出现导致对加大公路设施建设的去求增加势必增加投资。技术密集型的军事设施要比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更需要大规模的公共支出。

6、请述目前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你的改革思路。(第五章)

答: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包括

1、总量问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未能最终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高效的公关调控系统。意味着市场失灵的范围更广,问题更复杂。财政作用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资源配置,还要涉足于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调节平衡,而这些领域的公共产品多属于无形产品,使得财政支出总练得确定更加困难,充满难以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2、结构问题。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尚未达到优化,表现为:行政支出膨胀只占公共支出项目;教育支出虽有增加但与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要求仍有差距;对农业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基础建设投资下降迅速;财政补贴份额较高,软预算约束未能完全消除;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地区间支出结构不平衡。

3、管理方式。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缺乏财政有效的控制和监管,资金使用中存在乱支、挪用、浪费等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改革思路:

1、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支出的目标和范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党务机构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和行政工作人员,强化公共管理。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凡是能够沟通过市场调节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再介入。市场不能承担的需要政府直接接入资源配置过程,提供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

2、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资源最有效的配置促进分配公平以及经济稳定增长与发展的目标实现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国防费用开支,调整公共投资方向和领域。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保证科教文卫事业改革。

3、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转变对公共财政支出相知的认识,树立纳税人意识、民主理财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建立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7、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第五章)

答: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等三种主要形式。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事业,政府的介入市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方面出于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的运行。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来看,无论是以补贴方式还是以社会保障方式拨付指出,都不能换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以为这实际收入的增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可以改变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税收支出无非是政府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基于特定类型的活动和纳税人以各种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期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

8、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

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要素包括:

1、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随着经济发展一方面可支配的社会财富增多财政收入有很大扩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随之扩大,也要求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国模与之相匹配。因此社会的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2、一定的经济体制 在社会发展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定经济体制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3、传统及社会习俗的制约

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不同经济时期,政府将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进而影响宏观税负,从而使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也发生变化。

9、如何衡量税收负担,税收负担如何转嫁?你有什么启示?(第八章)

答: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或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依据开叉层次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是国民经济税收负担率,主要

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争产总值的比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微观税收负担按税负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指企业承受的税收,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的指标为企业整体税负率。和个人税收负担——指个人承担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等。个人在购买消费品时还要负担被转嫁的流转税、如增值税和营业税等。

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课于他们的税收,而是通过购入或者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嫁给他人的过程。包括:

1、前转 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方法,把所纳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消费者。

2、后转 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者劳动的提供者。

3、混转 对一个纳税人来说,前传和后转兼有,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的供应者。

4、辗转转嫁 即发生多次专家行为。

5、消转 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降低成本是税负转嫁的最好方法,也是不法厂商坑骗消费者的手段。制定适合国情的税收政策是关系到整个社大会的大事。

10、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第九章)

答: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体包括:

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表示一国的产品和劳务按人口平均的实际量的增加,运用财政政策一个目标张是为了引导经济的增长;

2、保持经济稳定,国民经济繁荣发展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经济稳定;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财政政策的一个目标是保证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4、国际收支平衡;

5、收入公平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是指一国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的提高。国家可以通过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差距,保持社会公平。

财政的目标会影响到其他社会经济主体的目标,财政的新各位可以影响其他社会主体的行动。

11、财政政策的功能是什么?财政政策有哪些类型?(第九章)

答:财政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1、引导功能。引导市场主体也就是私人和企业按照公益的目标来经营和决策,或者使其在决策的时候考虑公众利益,也可以引导非政府的经济行为,是公众的目标社会化,还可以引导个人选择和集团选择用公共资源来带动民间资源的利用;

2、约束和限制作用。对于一些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企业或个人行为,除了行政命令和法律措施已禁止限制之外,也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政策进行限制和禁止;

3、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在社会有笑傲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投资、公共消费和政府采购以及价格税收政策鼓励消费和投资。其他功能包括:

1、内在稳定器功能。只这样一种宏观调控在内的调节机制,能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于稳定,2、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财政政策的类别包括

1、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作用方面分类,按其功能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指在国民经济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德国莫来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只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中性的财政政策:止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收支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周期作用分类,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能够根据经济波动状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外力的作用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相机决策财政政策市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缺口来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12、请述我国财政改革的思路、内容及主要问题。(第十章)

答: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包括: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公共财政意识,树立民主财政、效率财政和发展财政的观念

2、继续深化相关改革。财政改革是一个体系工程,必然与其他配套改革产生紧密联系,只有拉动配套改革到位,才能为财政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财政税收立法。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法律应该成为公共财政收支的依据,公共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公共收支的程序、方式和标准都应以法律为标准,不以政府官员的意志为改变。

4、加强改革总体协调,决策和指挥。财政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就需要综合协调尤其是相关改革政策的协调。就需要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避免“政出多门”的情况出现。

5、坚持公平效率原则。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化的财政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内容包括:

1、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

2、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3、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

4、税制改革。

主要问题包括:

1、财政职能不明确。建立公共财政就要明确财政职能,而确立财政职能就要先明确政府职能。确立在市场紧急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地位、目标和原则。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对现存社会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进行重构。

2、事权与财权不一致,规范的分税制要求政府间的事权有明确划分,事权与财权一致。

3、配套改革不到位,制约额财政这能的转换。财政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财政改革需要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配套改革的配合,而正是由于配套改革不到位,从而制约了财政职能的转换。

上一篇:影响课堂教学的十大因素下一篇:多媒体技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