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认知

2024-08-07

生物科学专业认知(共8篇)

篇1:生物科学专业认知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报告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日趋成熟。世界各国都已经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而就我们中国来说,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起先,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的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从专业认知的社会实践中,我学到了一些关于水和废水的监测及分析方法以及实验室处理监测相关污染物的操作知识。水资源的监测是从微生物的监测,无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三方面展开的。水资源的监测和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的监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环境科学不仅限于此,还有许多我们要去学习掌握的,但是我们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

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

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

术交流的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我们将主要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所、环境评价公司、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环保产品开发以及教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相信我们会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短短的几周是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环境科学的内涵的。专业就好像一座山,现在的我们只是站在山脚下看了看进门时发给我们的山势图,要想真正领略其中美景,登上峰顶,只有我们亲自爬上山才能体会到它的雄伟壮丽。

篇2:生物科学专业认知

今天早上,我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认知实习。

早上九点准时在校门口出发,我们先后去了哇哈哈下沙基地,乐维基地,以及位于海宁的昌盛罐头厂。基地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在这些基地上的研究所和某些厂房内的一些饮料加工流水线。在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下,我们隔着展示窗观看了流水线上的饮料的制作、包装流程。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哇哈哈的所有饮料包装都是现做现用的。机器首先将一些已经消毒的铁皮切割成小块,然后推送带运输到下一台机器进行压型,在到灌装、封口、喷码,之后仍然是由机器将一小罐的饮料进行包装,然后成箱,并放到储藏室里存放。所有的饮料制作流程都是机械化的,工人们只要在一旁进行监督就可以了。硕大一个工厂里大部分是机器,车间里只有少数几个工人们在一旁看着机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流水线一个小时就能生产两万两千瓶饮料。如此快的工作效率实在是太惊人了。看着机器上面快速运送的一个个饮料瓶罐,实在觉得很神奇。

哇哈哈的科研所坐落在乐维基地,在这里有着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他们对哇哈哈的饮料进行检查,使得哇哈哈的所有的饮品都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在下沙基地的展厅里,我们深一步的了解了哇哈哈这个企业。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哇哈哈董事长的人生历程,以及哇哈哈的公司发展历程。哇哈哈从一个小小的工厂发展的现在这么大的企业,经历的各种事情,实在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与敬佩。特别是知道了他从三个员工发展的现在近三万人的一个企业,真真切切的让我对哇哈哈有了更加崇高的敬佩。哇哈哈主要生产含乳饮料、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保健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其中有一项产品让我对这个公司以及董事长有了更高的赞叹和尊敬——那就是“非常可乐”,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哇哈哈在1998年,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那个年代,大家只知道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而且这两个品牌已经在中国几乎占了了整个市场,但是哇哈哈还是坚定不移的推出了这个产品,为的就是要与“二乐”抗衡。中国人怎么可以让国外的饮料占领整个中华?当时有人认为“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二乐”已经深入人心,怎么可能被这个新新产品打倒呢?哇哈哈董事长非常智慧的运用了中国人自己的战术——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董事长将产品送向了“二乐”不愿涉及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让这个中国人的产品深入人心,然后再将城市包围,从而赢得市场。“非常可乐”打破了那个刚刚推出市场时一些人的“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预言,也打破了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广大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我想,无论是什么东西,无论是人还是商品,只要他被赋予了爱国的意义,那他就必定能够战胜对手。因为这样的一份情感,必定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2013年1月15日周二雨

第二天的旅途依然不失活力。

依然准时从校门口出发,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首先到达的是位于余杭的新希望双峰企业。

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了接待室,她通过PPT向我们展示了双峰企业的历程。通过一张张精美的ppt,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企业历年来的发展。之后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参观了工厂里制作酸奶,以及包装的过程,依然是自动化的大型的机器不断地在生产产品,少有的工作人员在一旁协助机器。一个个庞大的发酵桶显示着奶源的丰富,每一道工序都是在不同的房间里进行的,但是又通过机器连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乳品的安全健康。之后工作人员又将我们带回到了接待室,让我们看了这个企业的宣传片。我们了解到,企业当前已经站稳了市场的脚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赢得了大家的青睐,同时,企业也不忘记要回报社会,每年,公司都会拨出一大笔资金到那些贫穷地区,向读不起书的孩子送上爱心,让他们也有温暖的衣服,崭新的课桌。同时,每一年也有许多的牛奶送给那些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健康成长。

我想,成功的人不在于他的企业做的多大,而是在于在他得到了社会给予的馈赠时,是否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双峰让我们看到了他为什么会成功的原因,这也让我们对双峰董事长产生了一颗更加崇拜的心。

中午在下沙校区就餐以后,我们又感悟位于萧山的诺丁食品有限公司。一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这个公司很小,但是已进入生产车间,我们都被这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公司的经理带我们一起参观了工厂内的制作饼干的车间,看到机器上刚刚出炉的饼干,以及空气中弥漫的甜甜的香气,让我的口水开始泛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怎样用机器制作饼干的工艺,以及不同饼干的不同的工艺要求,对于我们这些喜爱甜食的女生们,真是一饱眼福。在离开之际,经理非常客气的送了我们四袋他们刚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饼干,我们吃的赞不绝口。

为期两天的认知实习已经结束了,我们这两天参观了很多工厂,看到了很多饮料饼干的制作,让我们收获了不少,也对食品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两天的旅程让我沉浸在食品科学这个领域里,深深地领悟到知识的强大,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热切的喜爱。同时,也让我对我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向往。

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实习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课堂,它是专业知识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直接认识与认知。实习中我们深入实际,认真观察,我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以及真实的景象,获取直接经验知识,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并且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知实习,我们将会对我们食品科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我们将来在这个专业上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实习地点

1.哇哈哈下士基地

2.哇哈哈乐维基地

3.哇哈哈海宁昌盛罐头厂

4.新希望双峰乳业

5.诺丁食品有限公司

三、实习心得

通过了两天的认知实习,我们去了五个不同的工厂,参观了不同工厂里的饮品、食品制作流水线。让我们对食品生产的规模和工作效率有了深深地赞叹。期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哇哈哈下沙基地,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哇哈哈公司历程时提到的一款饮品——“非常可乐”。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哇哈哈在1998年,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那个年代,大家只知道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而且这两个品牌已经在中国几乎占了了整个市场,但是哇哈哈还是坚定不移的推出了这个产品,为的就是要与“二乐”抗衡。中国人怎么可以让国外的饮料占领整个中华?当时有人认为“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二乐”已经深入人心,怎么可能被这个新新产品打倒呢?哇哈哈董事长非常智慧的运用了中国人自己的战术——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董事长将产品送向了“二乐”不愿涉及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让这个中国人的产品深入人心,然后再将城市包围,从而赢得市场。“非常可乐”打破了那个刚刚推出市场时一些人的“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预言,也打破了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广大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信心。我想,无论是什么东西,无论是人还是商品,只要他被赋予了爱国的意义,那他就必定能够战胜对手。因为这样的一份情感,必定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我在新希望双峰乳业招待所看到的该公司的宣传片,也让我印象深刻。公司不仅积极生产健康的乳饮品,而且每年都会拨出一大笔资金到那些贫穷地区,向读不起书的孩子送上爱心,让他们也有温暖的衣服,崭新的课桌。同时,每一年也有许多的牛奶送给那些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健康成长。每一份爱心,都是公司对社会的感恩,这也让我感受到,一个人成功了也绝不能忘记回报社会的信念。每一份爱心,都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双峰教育了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回报帮助我们的人。

在诺丁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里,我们更近一步的接触到了那些先进的机器。公司的经理详细耐心的为我们讲解饼干制作加工流程,也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一些由国外引进的先进机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对食品加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两天是实习结束,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旅途中的快乐以及对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赞叹,更有

篇3:具身认知对于传统认知科学的颠覆

关键词:具身认知,发展,内容,趋势

现代认知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该学派认为心理是感官搜集信息的结果。信息加工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研究进程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科学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具身认知强调身体运动获得的身体感觉在认知中的作用,认为身体是连接被感知事物和感觉的中介。认知是通过身体而获得的,运动过程中,身体通过一定的介质对大脑中枢产生作用,从而促进感觉、知觉的获得。

具身认知是近年来兴起的,关于具身认知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各个领域及专家对此持不同的意见。该文介绍了具身认知的基本知识,旨在通过这些知识的阐述,促进目前的研究现状,并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具身认知的起源和发展

“具身”这一概念,可以在很多心理学流派中找到其雏形。但最早提出“具身性”这一概念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梅洛·庞蒂。其在代表作《知觉现象觉》中,首次提出了具身的概念特点,并认为具身认知的涵义本质就是人的感觉是通过身体与大脑的联系而获得的,而不仅仅是大脑中枢的认知活动。简言之,身体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运动时,身体通过媒介作用,而使两者之间产生联系,认知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具身认知的观点,并投入研究。具身认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不断地增多,研究成果丰硕。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大脑神经系统通过身体活动产生信号,从而生成相应的心智活动。

虽然具身认知理论已被运用在很多领域,但其发展至今,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梅洛·庞蒂认为,“身体的知觉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知觉的主体,认知是身体活动的结果,不是信息加工的结果”;贝特森的生物观中认为:“认知来自于主体经验,主体经验是通过身体运动而实现的”等。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具身认知理论也不断地成为研究的焦点。其含义更是有多种解释,不过总结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得出关于具身认知含义的本质特征:(1)认知的过程由大脑、环境和身体共同作用;(2)认知的主体是身体运动。

2 具身认知的主要内容

传统认知科学(第一代认知科学),即计算机主义科学,以信息加工模型和联结主义神经元观点为依据,主张人的认知仅仅是由大脑产生的,心智过程由脑的相关过程实现。对心智的研究也就是对脑的研究。传统认知科学中的心脑关系忽略了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对心智带来的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外界环境和身体活动可能会对心智产生一定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大脑的活动过程,这便是具身认知的基本观点。

具身认知观点中包括两个基本的概念: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身体图式是身体具有的统一协调能力,这种能力是先天的、无意识的,个体通过对身体活动的无意识调控而获得经验。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身体意识、情绪等方面的认识,也包括对自己的体型、样貌的认识和评价,是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在具身认知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进而影响认知的发生发展。身体图式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遇到障碍物时身体会自动选择躲避,当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个体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那件事情上面,这样就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其他的事情。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常被混淆使用,其实身体图式更多地指身体姿势和动作,而身体意象则指个体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认知,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具身认知发展至今,在其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具身认知的理论发展。Rosch等人(1992)认为,具身认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认知来源于经验,而这些经验主要来自身体运动;第二,感知同时也运用于身体活动之中。Shapiro(2007)认为具身认知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不同的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认知;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取代了信息加工符号的观点;身体在认知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叶浩生(2010)认为,具身认知的涵义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解释:其一,认知形成的直接来源是身体;其二,身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特殊的通道,从而产生知觉;其三,运动和大脑、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知觉。(2)关于具身认知的实证研究,张福俊(2015)认为,以具身认知观为基础进行的阅读疗愈具有积极作用,能够通过改善治疗对象的态度和情绪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正向功能。具身学习在具身认知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认为通过身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产生引导作用,学习可以通过身体活动获得经验,发生有效学习。齐军(2013)认为,教师通过身体活动的教学活动可以获得教学效能感。李成伟(2015)研究具身认知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发现对于语言信息未被真正内化而不能被理解和记忆时,将语言意义视觉化,通过身体活动来掌握基本信息,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具身认知对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正性情绪,发展其创造力,提升其阅读能力等(陈智慧,2014)。此外,具身认知还对情绪、态度、动机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已得到相关研究的证实,并且这类研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3 发展趋势

具身认知是对传统认知科学的修正。其强调了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重视了身体与环境对心智的影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目前,具身认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不同范围、不同领域内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相信这也是具身认知未来的发展趋势。

具身认知发展至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对其发展研究起到了一定作用。如具身认知在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学内容中的应用,已有研究证实具身情境对于它们具有积极作用。这类研究以后会不断地增加。

但是,具身认知的研究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依据不充分,实证经验较少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具身认知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实证研究提供科学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具身认知关于身体在心智中的主体作用已为很多研究者所接受,其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至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其理论和实证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亟需研究者做更深入的研究,为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美)夏皮罗.具身认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2]薜灿灿.具身认知理论的思考——以身体接触对喜爱度的影响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苏得权.大脑理解语言还是身体理解语言—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语义理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52(6):189-191.

[4]张福俊.基于具身认知观的有指导阅读疗愈机理探讨[J].全民阅读,2015(2):119-120.

[5]齐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具身理解及其启示[J].教师发展,2013(13):96-99.

[6]叶浩生.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与身心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36.

篇4:科学巨匠的认知冲突

1671年底,一架设计巧妙,制作精致,仅约半尺长的天文望远镜,被带到英国皇家学会。在这些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会员挑剔的目光中,它被接受、认可,甚至受到高度赞许。望远镜在为国王查理二世演示后,皇家学会秘书便给望远镜的制作者写去一封态度谦恭的信函,称这件天才制品已经“此地最杰出的光学家和仪器专家检查过,他们都十分赞赏。”尽管如此,这架望远镜的制作者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早就对此有着充分的信心。此前,他曾告诉过朋友,自己的这架望远镜有能力放大“几乎四十倍的直径,比任何2米长的折射天文望远镜都强得多。”他甚至自负地说:“我认为它的清晰度极佳,我曾经清楚观测到圆圆的木星及其卫星群,也看到金星的角。”

其实,我们不必为这样的自信过于惊异。因为这位天文望远镜的制造者,是那位以神异天才,揭示出众多自然奥秘的科学巨匠——牛顿。虽然他当时只有28岁,而望远镜制造时他仅26岁,并且,这是他独力完成的:自己配方做成合金制造反射镜、自己做模型、自己打光、做镜筒,装置部件,调整角度……这样的操作能力,今天的许多学者仍感到不可思议。

因为这架望远镜所包含的充分科学分量,牛顿被天文学家沃德,提名为皇家学会院士候选人。很快,牛顿顺利当选。在收到当选通知后,牛顿当然高兴,但他并不满足这有限的制作,他希望在皇家学会的例会时:“提出我发现的一种光学理论……这理论是引发我制作该望远镜的原因,我深信公开这理论比公开望远镜更加有意义。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对于大自然的运作而言,它如果不是最值得重视的理论,也可算是最奇特的现象。”

不久,牛顿的一封长信寄到了皇家学会秘书奥尔登伯格手里。这其实是一篇论文,也就是他前面所说“最奇特的现象”的《光与色的理论》。两天后,他的这篇论文在皇家学会宣读,并引起了大多数人的欢迎。但是,论文也很快受到质疑。这质疑来自一份关于牛顿论文的阅读报告:“我已经拜读过牛顿先生的大作……他的观察是如此新奇和完美,令我非常高兴。但是,虽然我完全同意他所陈述的都是事实,因为那些东西都已被测试过千百遍,产生的结果也都一样,但坦白讲,对于它用于解释颜色的假说,我尚未亲见足以说服我、使我无法否认的雄辩证明。至今为止,自我所从事的实验和观测,甚至从他所说的实验中,我完全可以证明光是一种脉冲,或者说它是在均匀、一致和透明的介质中传播的一种运动。”

从报告的行文,我们可以看出,这质疑人是一位行家里手。不错,这份报告的作者,是一位早已成名的自然科学家。他早在1665年,就出版了划时代的《显微术》,在光学研究领域有极高造诣。他的名字,今天凡上过中学物理课的人都知道:他就是由其名字命名“弹性定律”的发现者——胡克。

早在牛顿之前,胡克在自己的研究著述中,就支持光的波动学说,而牛顿则相信光是由微粒组成的。(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波,又是粒子)而当时,也许胡克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坚信及本能保护,对牛顿的新理论提出质疑,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而牛顿对自己理论的坚信和保护,也几乎是本能的。在回复皇家学会秘书的信中,他自信地说:“且细想以胡克先生这样严谨的反对者审阅我的论文的感受,很高兴他没有贬低其中任何部分……我毫不怀疑,经过更严谨的检验之后,将会发现我所言者确属事实。”

这种自信显然刺激了老资格的胡克,他开始了对牛顿的挑剔和指责。牛顿在论文开头强调:假说与可以验证的事实并不是一回事,但在叙述过程中,他却声称:“不需再争论……光是否为一种物质。”这显然就将“假说”与可验证“事实”看作同一回事了。胡克抓住了这一点,认为牛顿这一学说不过是一项未经证实的假说。这使得牛顿受到打击。

据一位科学史家研究,牛顿对光的认识观点最初还在微粒和波动两者之间有所摇摆,并没有全然否定波动说。可有意思的是,当受到胡克批评后,他却毫无保留地支持光的微粒说起来。这究竟是认识更为深入导致坚定,还是带有些许意气而产生心理抵触的异常反应,就不得而知了。

从事后的情形看,新锐的牛顿显然更在乎这次与胡克的冲突。经过了几个月的周详思考,他写出了一篇反击的长文。他在信中这样说:

“胡克先生认为他只是非难我搁置了那些可改进光学理论的见解,也就是折射,但是他清楚了解一个人不应为别人的研究立下范围,尤其是尚不知道别人的研究以何为基础时。假若他私下写信给我要求为此说明,我当会告知我在那方面已有多次的成功实验……”

他反驳了胡克认为他的论文中存在假说:“我并没有说绝对的肯定,我以‘或许’这两个字来表示,最多只是暗示出它导出这原理的极佳结论,而并非以它为基本原理。”牛顿全面反驳着胡克的每一点批评质疑,在文章中不断提到胡克的名字。后世有人甚至夸张地形容牛顿此文“实际上用胡克的名字串起了一首叠句诗。”

在皇家学会,这篇文章被当着胡克的面宣读,并在最后正式要求胡克将牛顿原来的论文重新作一次完整的评估,甚至要求把牛顿论文里表述的实验再做一次。胡克虽然是皇家学会的实验主任,做此实验也是应尽之责,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做这样的实验,内心的情绪,也可想而知。

在科学界,一种新的理论的产生,受到各种质疑,应当难免,可对于牛顿这样思维上走得很远的天才,却似乎感到格外不能忍受。所以在不久后又有人对其理论表示异议时,他颇为恼怒地回复皇家学会秘书:“先生:我要求您同意,我不愿意再做皇家学会的院士了。因为虽然我很尊重这个团体,却看不出我还能对它作什么贡献,何况我距离甚远,出席会议又无法使我获益,因此我要求退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理论,他连科学界的崇高位置也弃置不顾。此后,牛顿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皇家学会不闻不问。也许,痴迷于科学研究的他没有功夫再为他已经走过的路做什么证明了。

胡克与牛顿之间结下的矛盾是很难化解了。1675年,有人给牛顿写信,透露了胡克私下里的一些说法。牛顿回信说:“那不过是合理的正义,让我有机会对那无端向我抛来的污蔑作辩解,我要求胡克先生向我指出,到底哪些地方是如他所暗示的,取自他的巨著《显微术》。”

但是,胡克后来绕过了皇家学会的秘书,直接与牛顿通信。这样就避免了公开争论带来的种种情绪,在绅士风度下运用彼此可以接受的礼貌言辞,虽然从其中的含义去分析,双方的态度仍是厌恶和不信任。1676年1月,胡克在一封致牛顿的信中说:

“我以公正的态度评估你那精彩的论文,十分高兴看到文中将我很久以前就提出却没有时间完成的观念改良和推广了。我确认你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比我深得多,也确信无法找到比你更适合、更能干的人才来研究这些题材。你把我尚不成熟的工作在各方面都做到完善、有条有理、极具改革精神。如果我从事的职务允许的话,这都是我想自己完成的事,尽管我很清楚这只需要具有比你稍微低一些的才能就可以完成的。”

在回函里,牛顿的措辞也十分收敛:“在哲学方面,我最希望避免的莫过于争辩;而各种争辩中,我最希望避免的莫过于用白纸黑字的方式公开。”有论者认为这话说的有些虚假,但对于牛顿这样珍惜时间的人来说,未尝不发自深心。在这封信里,牛顿还写有为后人广泛引用的一段话:“笛卡儿踏出了很好的一步,而你则推进了许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将薄片间的色彩也引入哲学的思考范围。假如我看得比较远,那是因为我是站在你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今天有英国传记学家认为这是牛顿对胡克身材矮小扭曲的刻薄咒骂,不知是否符合实际。不过以笔者按常理看去,牛顿还没有这么狭隘,不应当如此经心地用反讽的双关语去辱骂一个他本来应当尊重的同行。

胡克后来在皇家学会演示了牛顿《光与色的理论》论文里的实验。虽然时间已经迟到学会收到论文的4年之后,想来牛顿论文实验,做起来不会那么轻而易举。

冤家路窄,在研究顶端的科学家中,此话也许更适合。1679年11月,胡克打破了双方几年的沉默,主动致函牛顿。在信里,他以兴奋的笔触报告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并希望在研究行星运动问题上能获得牛顿的意见:“如果你愿意来信对我的任何假说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我会视为对我的最大恩惠。”

为了表达善意,牛顿在回信中对一个科学题目作了解答:“那是我自己对于地球每日自转的一个想象的演算。”这是一个老问题:如果一物体从高塔落下,会因地球自转而偏离塔的正下方吗?牛顿的结论是,若略去空气阻力,物体触地点会稍偏向塔的东边。他依据计算画出图形,认为物体下落时呈螺旋线。但不幸此结论有误,胡克立即发现:倘若实验塔正好建在赤道,那么物体将在塔偏东处着地;在伦敦则触地点会偏南多于东边。并且在胡克的研究里,物体下落是沿着椭圆线路,而并非如牛顿认为的螺旋线。

对于牛顿的失算胡克有些自得。他在皇家学会公开了牛顿的看法,之后才将自己正确的结论拿出来。这是私人间的通信,本没有必要这般大张旗鼓,可大约为自己能纠正牛顿失算而自鸣得意,胡克似坚持了科学,却没有顾及到牛顿的心理。对此,牛顿保持了作为科学家的应有之态,他回信承认了自己的失算:“如果在我们所处的纬度上,物体自高处落下,其触地点我同意会偏南比偏东多一些。”但他仍坚持物体不会沿椭圆形路径下落。

1686年,牛顿的伟大著述《原理》即将由皇家学会出版。胡克读到了其中的部分。他认为,其中的重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是从自己论文得来的概念,尽管计算出来的曲线完全是牛顿的发明,所以,他希望牛顿能在序言中做点声明。

当一位知情人士将这些情况写信告诉牛顿后,牛顿大为恼怒。他重新仔细检查了一遍《原理》手稿,从中删掉了绝大多数有关胡克的引用。剩下不多的,语气也从“非常尊敬的胡克先生”,变成“胡克”。这一次,他们之间算是彻底崩裂了。

之后,牛顿与胡克在研究问题上还发生过辩论,不过落在文字上,倒见不出多少剑拔弩张。倘不带偏见,平心静气看去,彼此之间的确有着相互启发的效用,虽然从个人友谊说,那是没有任何增进的。

牛顿与胡克,都是不世出的伟大人物。由于在相同领域的研究,引发了数次辩论,并最终导致了完全的抵触。这桩学案,引起了许多当时及后来人的兴趣。解释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人从性格方面探讨,认为牛顿生活方式谨严,为科学可称得上鞠躬尽瘁;而胡克却喜欢泡咖啡厅,开瓶甜酒与朋友随意聊天,还带着情妇相伴……有人或站在牛顿立场,认为胡克“大话连篇”,“没有信用”,甚或称其为“骗子”,“靠猜想和碰运气来沽名钓誉”云云;或以为牛顿“人固然杰出,但却是一个满腹偏见,自作主张和自我陶醉的人。”

但是,细检两人的论争情形,可以看出,问题大都集中在科学成果的正确与否或发明先后上。这些,恰恰是作为科学家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们不能不特别看重,并刻意去维护,辩解的。在人格上,倒没有见到多少他们相互指责的地方。即便如此,在科学家必须要求的实事求是态度上,他们却保持了必须的尊重。胡克伟大著作《显微术》出版时,牛顿曾经详细阅读过,并表示十分钦佩;胡克在通信中指出物体坠落地球的轨道为椭圆线,虽然牛顿当时并未同意,但后来却由此启发,导出了圆形运动的平方反比律的数学公式,并在多年后给友人通信时坦承:“胡克纠正了我的螺旋路径,引发了我重新探讨椭圆形,才能使我发现这个理论。”这样的态度,使我们不仅在科学成就上,更在人格上对他们十分敬重。

篇5:生物科学专业认知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129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刘星平、沈学军、徐谦

实习日期:20xx-4-21至20xx-4-25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主要设备,以及自动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动化1291班实习其任务是:通过参观了解工厂的生产概况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的一般情况,了解自动报告封面及封底.doc艺,新设备及电气控制的新方向,了解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和试验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

二、实习时间:

20xx-4-21至20xx-4-25

三、实习地点: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解放北路)

◆公司简介:江麓集团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由晚清洋务运动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名震中外的汉阳兵工厂演变发展而来,是国家大型一类骨干企业、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国家一级计量理化单位、中国500家最大企业及行业企业、中国普通机械制造业百强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湖南省文明单位。

军品现已发展成为我国中轻型装甲车辆、装甲车辆中轻型综合传动装Z、军用配套电器的研制生产基地,培育并掌握了一批核心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研制生产的军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大阅兵,接受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

民用产品方面,公司先后在工程机械、环保机械、冶金机械、传动机械等领域,研发、试制、生产了10多个系列的产品。

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双拥南路)

◆公司简介: 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是由湘电集团与德国HIRO LIFT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国内其他战略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

湘电集团创建于1936年,总资产45亿元以上,是中华民族电工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享有“电工产品摇篮”、“中华民族工业脊梁”的美誉。湘电集团为能源、交通、矿山、国防等服务,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1000多项,100多种重大新产品填补了国内 3空白,开创了中国机电产品众多第一,成为我国电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基地、国防装备定点生产厂家。德国HIRO LIFT 公司创建于18,作为全球第二家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机房电梯制造企业,在电梯制造领域有超过1的行业经验,在欧洲、北美电梯市场享有盛誉,是欧洲电梯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与型号的无机房电梯、小机房、有机房电梯、别墅电梯、滚轮驱动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风塔提升机、老年人和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提升设备等。

湘潭市湘江液压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湘潭市德国工业园格林路3号) ◆公司简介:湘潭市湘江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建所于1993年.它是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企业实体。技术力量精干,加工设备精密,检测手段完备,工艺纪律严格。现有职工8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0人)。净资产额500万元. 自93年建所以来,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初具规模. 液压件产量15000台件,液压件销售额700万元, 产销率100%, 人均劳动生产率近10万元.是一个颇具竞争实力的企业。公司主要生产液压多路换向阀。主要产品有:XY-F2钻机液压操纵阀、ZS1系列多路换向阀和ZL系列多路换向阀。 主导产品XY-F2钻机液压操纵阀是湖南省优秀新产品,覆盖国内地质钻机行业60%的供货市场。无论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位Z,近几年中我公司500多台XY-F2液压操纵阀还随多家用户的主机出口到伊朗、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受到一致好评。另外公司还生产液压油缸、液压双向锁,PHY-G※系列平衡阀,单向节流阀,交替阀等20多种液压件。

湘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

◆公司简介:湘潭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湘潭电机集团)位于中国电机之乡湖南省湘潭市,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出口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高压电机、高压电动机、交流马达、交流电动机、三相交流马达、直流电机、直流电动机、直流马达、电机配件、电机冷却器为一体专业机电公司,公司电机系列产品通过了ISO 9001、ISO 质量体系认证,欧盟CE认证,美国UL安全认证,3C和CQC认证。公司拥有一流的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装配和喷漆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建有理化计量和整机测试两大检验中心,具有真空压力浸漆、定子匝间综合测试仪、高低压电机综合试验等全部电脑程序化控制的检测设备,并具备电机综合设计、开发和研发能力,并且先后引进美国西 4

屋公司、瑞士ABB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有关电机先进技术,以达到电机行业国际水平。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优取胜”的宗旨,强化现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建立和运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公司还承接各种电机产品的设计、制造特种电机,提供各类电机维修、电机修理、发电机维修、双速电机改造服务、以及各型号电机配件供应、及进口电机国产化等业务。 国家电网(湘潭市):

◆公司简介: 国家电网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前身为包括全国电网和所有发电厂的“国家电力公司”。在年开始的以“厂网分离”为标志的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剥离出的电力传输、配电等电网业务由国家电网公司运行,而各发电厂被划归分属五大“发电集团”(大唐、中电投、国电、华电、华能)运行。,按照国资委的“主辅分离”方案,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省级(区域)电网企业所属勘测设计、火电施工、水电施工、修造企业等辅业单位成建制剥离,与四家中央电力设计施工企业重组为两家新公司。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河北、吉林、上海、福建、江西等14个省区、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重新组建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北京、天津、山西等15个省区、市公司所属辅业单位和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重组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湖南江滨活塞分公司:(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

◆公司简介: 湖南江滨活塞分公司直属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又称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名江滨机械厂,始建于1970年。公司拥有国家认定技术中心,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唯一的特种活塞研制中心、国内最大的中高档内燃机活塞研发、制造、生产基地。主营业务为汽车、船舶发动机活塞、齿轮、机油泵的制造与销售。

篇6:生物科学专业认知

本文介绍了发展的神经科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早期突触形成、关键期及丰富环境对脑发育的`影响等领域的一些突出成就,阐述了从神经科学与认知发展共同研究的主题来考察两个学科的整合的意义,并对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作了展望.

作 者:徐芬 董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教育部“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刊 名:应用心理学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年,卷(期): 8(4) 分类号:B844 关键词: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发展   脑发育  

篇7:财务管理专业专业认知

古人云:“力行然后知之真”。对于刚进入大一的我们来说,财务管理这个专业已然不再陌生,我们对它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当然,这还不够深刻,学院要求的这次专业认知作业,让我们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了解,而我也有幸进入一家超市,初步的了解了一些公司企业的运作。认知时间:2012年1月6号到13号

认知地点;江西省瑞昌市百事特阳光国际店

认知人:葛玲

认知对象:公司企业的财务运作

小谈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是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与各部门的营业运作息息相关,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形式预测、控制与决策,将企业的财务源——资金用活,创造最大的效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说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是财务人员所`财务成本与成本会计,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高层及各级管理人员,需要随时从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的财务报告,获得经营结果,以控制各项作业,保证目标的如期达成。

早期的管理信息系统较不完整,可供应外部的报表,都是以会计部门所提供的账册为主,而财务会计人员常常依靠各部门的原始交易凭证,再做侦错、调整、认定入账。如果原始凭证内容不明确或者发生错误,会计人员必须耗时查证,而失去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生成会计凭证的来源,即各种模块的交易资料,可以随时和凭证逐一对应,即可以任选一方,而查出其对应的另一方的数据,以供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查核。各子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集成以后,所有子系统都成为总长会计的一部分,总账会计不在局限于传统得看法,即不是从会计凭证开始,而是从各子系统的原始凭证开始,都视为使会计的凭证,任何交易资料的输入都不得任意涂改,输入错误时,只能以调整方式,修正为符合实际的状况,以保留所有的调整记录。专业认知过程

在超市的这一个星期中,通过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介绍,初步了解了一些超市的运营过程,包括超市的采购、进货、促销、商品的退换等,对于超市的账务暂时无法接触,但是我所收获的还是颇丰的,下面根据我所收集的资料结合个人体会整合出一些超市的流程。

1、采购流程

(1)我所观察的散称副食是由导购员写下缺货登记表,然后致电经销商,告知缺货商品。

(2)缺货登记表一式两联,交由经理另一份存档。

2、进货验收流程

(1)供应商将货物送到后,验收人员审核预报单生成验货单,进行审核监督

(2)财务收到书面验收单后,与进货单进行核对,无误后审核,增加库存存货量

3、促销流程

(1)商品要进行销售首先由采购员提出促销申请,并且填写申请单直接交采购部经理审核签字。

(2)采购部经理同意后由采购员录入促销但,录入完毕后打印签名讲促销单一联交咨询部查核,一联交采购经理存档,另一联交财务部做帐。

(3)理货员收到促销单明细开始做促销准备工作,包括测试促销商品条约,设计促销广告牌找好促销人员,摆好促销商品等。

(4)理货员在测试促销商品条码时,若发现商品不能进行促销应立即通知咨询部,进行紧急处理。

(5)促销完毕理货员要及时向采购部反映,及时填补短缺的商品。

4.退换货流程

A.退货

(1)如客户请求退货,退款需提供电脑小票或发票,商品必须保持原装。

(2)以下商品不得退货、退款:内衣、食品、化妆品、烟酒等。

B.退款

无小票或电脑小票的,破损商品的退货必须经过部门主管的允许方可进行。单件商品价值在500元以下的由服务中心值班员验货后直接办理退货:商品价值在500元以上的需要有关部门经理签字后方可办理。

员工:

(1)填写“销售退回证明”单品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请主管签字,一式两联

(2)把退货的价格输入退款收集机

(3)将退款收据和顾客所提供的发票附在“销售退回证明”上

(4)对于生鲜物品的退货需要部门主管在退货收据上注明“可以重售”或者“不可以重售”备查。

(5)顾客签好“销售退回证明”后,将退款交给顾客。

(6)负责退货的人员要严格把握商品的质量,以防不法人员换取商场的商品。

(7)第一联的“销售退回证明”分部门放好。

四、专业认知心得体会

篇8:生物科学专业认知

关键词:扩展认知假说,理论依据,批判性考察

最近30年来认知科学发展迅速, 新论迭出。传统研究范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生机勃勃的具身认知假说 (hypothesis of embodied cognition) 和嵌入认知假说 (hypothesis of embedded cognition) 正展示着其作为新范式的广阔前景。而就在以具身假说和嵌入假说为核心的研究范式方兴未艾之际, 一些认知科学家又提出了延括认知假说 (hypothesis of extended cognition) , 并竭力倡导以这一假说作为认知科学新的研究纲领。那么, 延括认知假说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基本理论观点又是什么?它是否能够成为认知科学新的研究范式?

一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

认知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认知革命”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是对心智和智能的跨学科研究, 涉及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一般认为, 认知科学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被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被称为“第二代认知科学”。两个研究阶段分别奉行不同的研究范式。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建基于智能活动的表征-计算假说, 其核心理论观点是: (1) 认知是个体的, 智能活动的实质场所是独立的人类个体; (2) 认知是合理性的, 严谨的概念性思维是认知的主要范型; (3) 认知是抽象的, 具体的物理环境中的存在及其属性即使与认知有关也是微不足道的; (4) 认知是分离的, 要把思维和知觉与行为分离开来进行处理; (5) 认知原理是普遍的, 认知科学所探索的认知理论、方法、形式等具有普遍性意义, 对于所有个体都是真的, 而且可应用于一切认知环境。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理论范式在认知科学的确立和发展中、在人们科学地理解和研究认知和智能本质特征等方面均取得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这种研究范式的缺陷和偏颇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如人类实际认知过程的不可计算性、大量存在的非表征-计算性智能反例, 等等。这样, 到80年代后期, 认知科学中便逐渐形成了反对传统研究范式的情境化运动 (the situated movement) , 并逐步建立了新范式的认知科学。其核心是:把智能性人类行为看作是植根于社会性和物质性的活动, 看作是在外在环境特定所与的具体细节中发生的, 而不是看作抽象的、分离的、具有一般目的的、逻辑上或形式上合理性的过程。这种以认知的情境性 (sit-uatedness) 或嵌入性 (embeddedness) 为立足点的新研究范式, 突出强调如下六点在人类认知中根本性地位: (1) 认知是社会性的, 认知被定位于人类所建构的设置 (settings) 中, 这些设置则包括在各类人类共同体之内; (2) 认知是具身的, 认知者身体的物质方面在认知中既是实际上重要的也是理论上重要的; (3) 认知是具体的 (concrete) , 认知得以在其中实现的那些物理约束和环境具有最高的重要性; (4) 认知是局域性的 (located) , 语境依赖是所有人类事物 (endeavor) 的一个核心特征, 也是所有人类事务得以可能的前提, 因而认知是语境依赖的、是局域性的; (5) 认知是接合性的 (engaged) , 与周围环境因素的进行性相互作用在认知中是第一位的; (6) 认知是特殊的 (specific) , 人们认知什么、怎样认知被看作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是严重依赖于其特定环境的偶然事实的。[1]769

扬弃认知科学的经典研究纲领, 引入认知的社会维度、环境维度, 突出认知的社会性、语境性、具体性, 强调这些“外部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是完全正确的。的确, 认知和智能的许多根本性特征必须基于这一层面进行研究和揭示。然而, 最近10年来, 一些认知科学家又在情境化运动和嵌入性研究范式的鼓舞下, 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颇为奇特的、被称为延括认知假说 (hypothesis of extended cognition) 的认知观点: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人类认知, 除非我们考虑它植根其中的那个语境, 因而人类认知植根其中的那个语境必定是认知本身的组成部分, 认知主体并不是单纯的人类有机体, 而是人类有机体与其认知语境共同构成的那个统一体。其倡导者还试图把它确立为取代情境化研究范式的新一代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 甚而提出要基于延括认知假说对智能概念进行再定义, 以彻底改变认知科学的研究纲领。[2]34-36那么, 这种认知观点的根据是什么?它与情境化研究范式有什么本质不同?它能够成为认知科学新的研究范式吗?

二延括认知假说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正如情境化认知假说一样, 延括认知假说也没有严整统一的理论系统, 而是一些具有共同研究志趣的认知科学家对认知和智能问题提出的一种具有共同特征的理论观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论题主张和论述这种观点的认知科学家包括克拉克 (Andy Clark) 、查尔默斯 (David Chalmers) 、哈钦斯 (Edwin Hutchins) 、若兰茨 (Mark Rowlands) 、高德尔 (Tim van Gelder) 等。据笔者所见文献, 克拉克和查尔默斯在1998年发表的题为“延伸的心” (The Extended Mind) 的论文, 是最早明确提出并初步论证这一观点的文献。他们在该文中明确提出:“我们尤其将论证:当某些环境特征起着驱动认知过程的作用时, 信念能够部分地被环境的这些特征所建立。如果是这样, 心就不仅仅处于身体之中而是扩展到了世界之中。”[3]12若兰茨在其1999年出版的《身体在心中:理解认知过程》 (The Body in Mind: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Processes) 一书中, 也提出并更为系统地论述了这种观点。按照他的说法, 该书所要确立的两个核心论题之一就是:“认知过程并不是单一地处于认知有机体的皮肤之内。”[4]22进而, 如果我们承认认知的嵌入性和涉身性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承认一个认知有机体 (比如一个人) 的心至少部分由认知过程所构成, 那么本书的核心形而上学主张就是:心并不是单纯地处在头 (head) 的内部。”[4]29若兰茨还从记忆在认知中的作用来论证认知的扩展性, 认为认知的嵌入性已经使外部记忆和内部记忆成为一体:“至少对于现代人类所拥有的记忆系统而言, 没有健全的理论理由在内部记忆过程和对这些过程的外部协助之间进行二分。”[4]121上述的其他一些认知科学家也都在不同语境、不同论题上提出和论述了这种观点。

要言之, 按照这种延括认知假说的观点:人类认知过程是在严格意义上 (而不是隐喻意义上) 扩展进有机体周围的环境, 人类认知状态就像整体包含其部分那样在字面意义上包含环境中的因素;因此, 虽然皮肤界定了一个人的机体的边界, 但它却并不是那个认知主体的边界;认知主体是由某个人类有机体与其认知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也就是说, 个体人类机体与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认知主体。[5]389-390

显然, 延括认知假说是与人们的许多常识性理解严重抵牾的。如果接受这一认知假说, 不仅探索人类认知的路线、认知科学的研究纲领将根本改变, 而且我们长期形成的关于主体的概念、甚至关于人的概念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那么, 这一认知假说得以成立的根据是什么?主张这一假说的认知科学家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他们的观点。

1.以嵌入性认知假说论证延括认知假说。

按照嵌入性认知假说, 认知过程 (以至今仍不了解的方式) 严重地依赖于生物体的外部所与和构造, 以及认知在其中发生的外部环境的结构。提出延括认知假说的认知科学家认为:既然认知严重依赖于生物体外部的环境所与, 那么, 把这些外部道具看作为主体的认知状态的构成部分或认知过程的组成部分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既然外部因素隐秘地 (intimately) 加入了认知过程, 那么, 为什么不认为它们的状态的那些变化构成了那个过程的一部分呢?[6]105因此, 人们可以得出结论, 思维有机体与其环境中那些因素的认知性联合活动创造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而且这个系统在效果上要被看作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统一的认知系统。正如哈钦斯所指出的:“当我们转向协调性事件 (coordination events) 并领会同时处于协调中的所有媒介 (有的在行动者的内部, 有的在行动者外部) 时, 我们就获得了处于这个系统中的那些单元的一种不同的意义。”[7]158“因此, 通常所假定的认知个体的边界并不是通过描述[表征性]媒体之间密切相互作用而得到的那个统一体的边界。”[7]157换言之, 这些单元协调构成的那个系统的边界, 才应该是认知个体的边界。

2.从功能主义视角论证延括认知假说。

为了论证延括认知假说的正确性, 克拉克和查尔默斯构想了如下这个思想实验。设想奥托是居住在纽约的一个遗忘症患者, 为了应付生活, 他以正常人使用内部记忆的方式使用笔记本进行记忆。例如, 假若有一天他想要去现代艺术展览馆, 他就会浏览他的笔记本:寻找展览馆的位置和到达路线。克拉克和查尔默斯认为, 给定笔记本中信息在奥托的认知体系中所起的功能作用, 他对记录在其笔记本上的那段信息的处理, 与一般纽约人对其非在场 (即不在当前意识中) 但却被明确编码的关于展览馆位置之信念的处理, 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不同。克拉克和查尔默斯断言:在这两种情况中, 那个信念都不是直接在头脑中的, 奥托在外部存储的“信念”在他的认知系统中发挥着一个正常人内部储存但却不在现场的那些信念同样的功能。换言之, 信息的外部编码能够起到与内部编码同样的功能作用;前者至少可以部分地实现一种精神状态, 而且其采取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认为的信息的内部编码所进行的那种方式。所以, 在奥托这里认知显然是扩展到传统认知主体之外的。[3]14那么, 在传统认知主体之外的扩展性信念怎样才能归于奥托呢?克拉克和查尔默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界定:“首先, 这个笔记本在奥托的生活中是一个须臾不离的恒常的东西, 笔记本中的信息与他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在他的生活中几乎是不查阅笔记本就不采取行动。其次, 笔记本中的信息可以毫不困难地直接得到。第三, 他自动地承认从笔记本重新得到的信息。第四, 笔记本中的信息在过去的某一点上已经被有意识地认可, 并且作为这种承认的结果是的确存在的。”[3]17只要满足这四点要求, 这个笔记本就与奥托本人共同构成了一个认知主体。

3.从记忆性认知过程论证延括性认知假说。

若兰茨还在《心中的身体》中通过分析记忆性认知过程来论证延括性认知假说。他指出:由于外部储存——例如由书写语言形成的知识库——已成为被现代人类广泛使用的东西, 所以现代人类的记忆战略已经发生改变:主体开始更加严重地依赖于外部储存。其结果就是, 外部存储状态在记忆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不可或缺的承载信息的角色;而且当这发生的时候, 就像现代人类在实际认知中所发生的情况, 外部存储的相应的状态就成为记忆的认知过程的适当的构成部分。若兰茨还指出, 位于头脑内部的内存储器 (working memory) ——我们的内部记忆资源在某一精神过程中的活动的或可进入的部分——具有明显的限制, 据米勒 (George Miller) 的研究, 人类在短时记忆中仅仅能够掌握少量项目——大约是7个, 所以, 人们只能使用它执行最简单的记忆任务。人类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执行复杂的、具有大量信息的认知任务, 乃是因为他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了外部储存, 因此外部储存也就成为内部记忆的主要构成成分。按照若兰茨的看法, 把人类的内存储器描述为一种内部存储完全是执迷不悟, 内存储器实际上是“混合物” (hybrid) , 是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的一种集合体 (conglomeration) , 再加上对这些储存进行操作的过程。[4]145-146

三延括认知假说的批判性考察

由于延括认知假说与传统上关于认知、主体、心智的观点大相径庭, 如果接受这一假说, 不仅认知科学的研究纲领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甚至关于主体、心智和人的一般哲学概念也要重新界定。当然, 如果延括性认知假说的确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修正传统哲学的相关概念。然而, 我们通过考察却发现这一认知假说的论证并不成立, 更不足以成为认知科学的新研究范式。

1.嵌入性认知理论支持延括认知假说吗?如前所述, 扩展性认知假说的倡导者试图以嵌入性认知理论来支持其观点。然而, 事实上, 嵌入性认知理论不仅不支持延括认知假说, 而且恰恰是它的竞争对手。其一, 一个被生物体边界个体化的认知主体, 其认知行为至少部分地在于认知者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一点无可争议, 但是, 断定“认知植根于特定的环境、与环境的某些因素密切相关”与断定“有机体环境中的某些要素是那个思维主体的认知状态或认知过程的构成部分”是根本不同的。嵌入性认知理论只是断定了前者, 而延括认知假说所断定的后者则要比前者激进得多, 它们所断定的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其二, 按照嵌入性认知假说, 认知主体只是利用周围环境去贯彻他的认知任务, 所以, 仅仅通过说明认知者怎样利用周围环境去完成他的认知工作, 我们就能够恰当地理解传统主体的认知过程;而延括认知假说则认为, 在认知的理解和研究中应该取消对传统主体的聚焦:分析的单元应该是有机体和它那一起被处理的环境的某些方面, 有机体与其环境的某些方面共同构成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认知系统。它需要说明的不是主体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完成认知任务, 而是环境因素如何与人类有机体结合为“新认知主体”以及这个“新认知主体”如何认知。其三, 在认知过程中, 认知主体作为个体认知者的程度与其依赖外部因素的程度是成反比的, 即:一个主体在其认知中依赖于外部因素越多、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越大, 其作为个体性认知主体的程度就越低。如果再进一步把环境因素作为认知主体的核心要素, 甚至以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决定和操控认知过程和认知状态, 那么, 这样建构起来的“认知系统”已经不具有个体性认知主体的意义了。

2.外部存储能够发挥内部记忆的同样功能吗?在克拉克和查尔默斯所设想的关于奥托的思想实验中, 作为外部因素的笔记本似乎发挥着正常内部记忆的功能。如果真的是这样, 延括认知假说的确得到了某种论证。然而, 作为外部因素的笔记本事实上根本发挥不了内部记忆的认知功能。我们以“信念”为例来考察二者的认知功能。在现代社会, 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拥有关于其他某些人电话号码的真信念, 例如“张三的电话号码是×××”。我们的问题是:“奥托拥有关于人们电话号码的信念吗?”表面上看, 奥托笔记本中的电话号码表发挥着正常人内部记忆同样的功能:笔记本中的号码表是奥托生活中的常备工具, 当信息相关时, 它引导奥托的行为, 而且奥托自动地认可号码表告诉他的关于电话号码的内容, 因而他可以毫无障碍地拨打电话。但是, 说奥托只要记得怎样使用电话拨号盘, 他就通过号码表的协助而具有关于某人电话号码的信念 (比如说“约翰的电话号码是×××”这个信念) 是荒谬的。这样说将严重地背离“信念”一词的日常使用, 因为奥托只是按照笔记本的内容进行机械操作。与“信念”一样, “知道”、“愿望”、“意向”等也是如此:给定日常用法, 人们通常将不把这些属性归于奥托, 人们将不认为奥托知道某人的电话号码是×××、奥托希望A事件如何如何, 等等。正常人的内部记忆及其所引发的内部精神状态, 患了遗忘症的奥托并不能借助于其笔记本形成, 因此, 认为奥托的笔记本发挥着正常人内部记忆同样的认知功能, 并不成立。此外, 奥托得以发挥其笔记本功能而必须的“过去认可”标准也是与延括认知假说的根本动机相矛盾的。延括认知假说的根本观点之一是“反对在认知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作出特殊的区分, 不存在单纯的内部认知”, 然而, 在过去某一点认可被延括的信念 (即笔记本的内容) 则要求给予认知有机体以特殊地位。延括信念 (即笔记本的内容) 要真正成为被拥有的信念, 就必须要求意识的认可, 而意识的认可完全是一个内部过程 (即, 在有机体的边界内发生的过程) , 因此, 传统的认知主体在一种深刻的含义上仍然是凌驾于环境因素的“特权主体”。

3.外部记忆在何种意义上是认知过程的构成部分?对现代人类来说, 利用外部记忆进行认知已经成为主要认知形式, 甚至可以说所有复杂的认知任务都要依赖外部记忆来完成。但是, 因此认为外部记忆与内部记忆具有同样的认知地位、外部记忆与内部记忆具有同样的性质和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一个新的内存储器, 则是难以成立的。其一, 在认知过程中, 扩展“记忆”状态的外部部分与内部记忆有着根本性不同, 它们实际上也必须作为不同的类型来处理。逐渐增加的外部资源的使用可能改变内部处理的特征以及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 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外部的处理形式和内部的处理形式属于同一因果说明类。考虑人类进行有效交谈的过程。进行任何有意义长度的谈话都对内部存储器有严格的要求:参与者需要建立并保持关于正在进行的谈话的模型。如果我们采取扩展认知理论家的观点, 就没有理由区分正在执行这个谈话任务的记忆的内部存储。然而, 这却是错误的。因为在任何有意义长度的正常的口头交流语境中, 外部资源实际上是无用的, 而内部的库存则显然是不可替代的。对话者必须持续不断地通过查询他的笔记本上的记录来继续谈话, 将严重破坏正常谈话的动力机制。正是内部库存的使用把人们与其他主体的成功的口头交流和不成功的口头交流区分开来, 并因此成为对谈话的认知理论作出更好解释的区分。其二, 在认知过程中使用内部记忆和使用外部记忆的处理方式是根本不同的。还以上文的奥托为例。奥托使用他的笔记本去存储信息, 而正常人萨拉则内部地储存相应的信息。当这两个系统——奥托加笔记本和萨拉这个单一的人类有机体——被提问时, 它们显然是不同地行为的:奥托和他的笔记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笔记本自身所有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显示出奥托的认知行为过程;而萨拉则调动她的内部记忆来回答问题。二者的认知行为过程显然是不同的。其三, 更重要的是, 在任何认知过程中外部记忆都只有转化为内部记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要延括认知理论家不可能使人类开发的某些外部存储自动地成为确定行为中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外部储存都永远只能是辅助性的。因为, 在实际的认知过程中, 人们首先必须使外部记忆成为内部状态、把它们纳入内部的理解网络中, 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即使是奥托, 也必须首先把外部信息整合到有机体中, 他才能够行动。

四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 延括认知假说存在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理论困难, 更不足以成为取代情境性认知假说的新研究范式。这不仅因为它在具体论证方面的各种误区, 更重要的是, 这一假说本身还存在深层的认识论误区:“在任何情况下如下论证都完全是错误的:关于A的充分理解包含对它与B的关系的某些认识, 因此B是A的构成部分。”[5]396当然, 延括认知假说的确为人们研究认知和智能问题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洞见, 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其所提出的“心智在实际的认知过程中是以不同的方式延伸到世界中的”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其关于人类认知和智能的观点颇有启发意义, 对全面研究人类认知和智能的本质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这一假说对于开发人类智能、改进人工智能研究方略也不无方法论的启发意义。所有这些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Wilson R A, Keil F C.The MIT 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Science[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Haugeland J.Mind Embodied and Embedded[C].HoungY, Ho J.Mind and Cognition.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a Sinica, 1995.

[3]Clark A, Chalmers D.The Extended Mind[J].Analysis, 1998:LVIII.

[4]Rowlands M.The Body in Mind:Understanding CognitiveProcesses[M].New York:Cambridge, 1999.

[5]Rupert R D.Challenges to Hypothesis of Extended Cogni-tion[M].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04, CI (8) .

[6]Clark A.Being There:Putting Brain, Body, and World To-gether Again[M].MIT, 1997.

上一篇:师生之间作文400字下一篇:现金流风险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