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2024-08-08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精选9篇)

篇1: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姓名:蔡基鹏学号:101102074班级:10会计(2)班

亲爱的同学们,您好!

感谢你参加本次问卷调。本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逃课现象以及逃课的原因和看法,以便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本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加之我们绝对保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再次请你客观如实作答!

1、性别:A、男B、女

2、请问你是大几学生?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专业:

4、你有逃课的经历吗A、有B、没有

5、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呆在寝室

D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E.做兼职

F.其他

7、您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 老师讲课很无聊

B 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 确实有事 只是不想上课

D 不喜欢某个老师 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 老师不经常考勤

F 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 其它

8、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您逃课的频率?(多选)

A、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

B、学校的规章制度

C、奖学金的期望

D、讲课的水平

E、课程的重要程度

F、课程的难易程度,是否容易挂科

G、个人兴趣爱好

9、有事您为什么选择逃课而不是请假

A、请假程序繁琐

B、突然,来不及请假

C、老师不通情达理,不想请

10、您一般挑什么课逃

A、必修课

B、选修课

C、公共课

D、视情况而定.11、您的听课状态一般是什么样子?

A、认真听讲

B、上课和走神时间基本上各占50%

C、部分时间在干自己的事情

D、完全不听老师在讲什么

E、其它(请注明

12、您一般每周逃几节课

A、1-3节

B、4-6节

C、7-10节

D、11节以上

13、描述一下您逃课时的心理

A、想逃就逃,不管那么多

B、有点担心,害怕老师点名

C、没逃过,不清楚

14、您认为逃课对你的成绩有影响吗?

A、有很大影响

B、有一点影响

C、没影响,自学也照样可以,况且老师会划重点

15、您对逃课的看法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几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实在有事,没办法

E、不逃不算大学生

16、您所在班级是否对逃课有相关约束?

A、有

B、没有

17、您所在学校对逃课的行为是否有相关惩罚?

A、没有

B、有,相对较轻

C、有,而且很严厉

18.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其他

19、您觉得要抑制这种逃课现象吗?

A、要,为了班级荣誉和他自己的前途必须要这样做

B、不要,大家都成熟了有自己想做的事,学校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空间

C、要,但也不要抓的太紧,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20、如果要,学校应该出台什么措施

A、安排老师经常查课

B、对逃课的同学给予严厉的惩罚

C、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D、其他

21、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

22、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其他

23、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配合!您的付出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篇2: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们是09财务管理班的学生,当下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显象,因此我们想通过此次统计调查来了解我校学生的逃课现象与学生的心理学习态度。请您如实作答。(此次调查纯属课堂作业,无其他目的,我们严格保护您的个人信息,请同学们放心作答。)谢谢您的参与。

1你的年级及专业是:----------

2你的性别:()A 男B 女

3你平均一周逃课次数是------次。你的自律性怎么样。()A 好B 一般C差D较差 5你逃课最可能的原因是()(多选)

A 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无精力听讲。B 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跟不上进度。

C 自我感觉课程太简单,自学即可。D 老师不点名,对出勤状况不关心。E 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去做。F 其他

6逃课后你一般都干什么()。A睡觉B上网C逛街D学习其他课程7你逃课的课程一般是()。

A选修课B专业课C公共课D各种课程均有

8你一般逃课的时间是()。A 1-2节B 3-4节C 5-6节D 7-8节 9你觉得的自己逃课对他人会有影响吗()A有B没有10你对逃课的同学看法()

A对老师不尊重B羡慕他C 完全理解他D做了自己想做却不敢做的 11 你逃课与否决定于哪些因素。()(多选)

A怕老师点名B老师讲课好C自身对课程的兴趣 D课程很重要不能拉下进度你是否认为上不上课无所谓,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A 是B 否13 你的学习成绩如何。()

A好B较好C一般D差E很差

14你觉得逃课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

A有B没有C影响不大

15你逃课后的心态如何()

A 沾沾自喜B紧张害怕点名 C无所谓

16你逃课考虑过老师的心情吗()

A有,但不严重B没考虑过C考虑过但还是想逃

17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堂出勤的考核()

A应该B不应该

(上题若答案是肯定的答下一题,若为否定则直接跳过继续答题)

18学校应怎样控制学生的逃课()

A加大对学生的惩罚B加大老师对学生的考勤

C任用专门的考勤人员抽查 D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9如果学校出台严格的措施防止学生逃课,你还逃吗()

A肯定不会B将会很少逃C想原来一样 D偶尔钻空子

篇3: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英语听说课堂,隐性逃课,问卷调查分析

“隐性逃课”现象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普遍, 它在无形中侵蚀着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降低学生的课堂利用率但是学生对此现象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民族预科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处于高中和大学的衔接阶段, 学习任务和学习心理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更加细致的了解英语听力课堂“隐性逃课”现象的具体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提供一手资料, 进行了此项问卷调查。

1 调查研究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受试的是河北省2013级全体民族预科生, 专业分为文科和理科,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444份。

为加强学生英语学习, 英语听说为单独开设课程, 周课时为2课时。民族预科生的学制为一年, 故英语听说课程学制也为一年。

1.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此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考察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的基本认识、对“隐性逃课”现象的了解程度和认识、“隐性逃课”现象在课堂的表现和造成的原因、对“隐性逃课”现象的看法等。为了更加全面的进行调查研究, 在问卷设计中含有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两部分, 其中封闭式问卷包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对封闭式问卷的数据均进行SPSS分析。

1.3 数据统计分析

笔者对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SPSS分析, 详情如下: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男生占44.4%, 女生占55.6%。女生所占比例稍多一些。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文科占26.8%, 理科占73.2%。理科学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文科学生的比例。这是由学生的专业结构决定的。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仅有25.9%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上过英语听说课, 所占比例不足一半, 而74.1%的学生没上过, 在高中阶段没上过英语听说课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了上过的学生的比例,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听说学习时间少, 基础较弱。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对英语听说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13.3%, 感兴趣的学生占50.9%, 不感兴趣的学生占35.8%, 所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上主动性不足, 课堂学习效率也不高。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69.4%的学生觉得英语听说对于学习英语非常重要, 27.5%的学生觉得一般, 3.2%的学生觉得不重要。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课程的设置持肯定态度。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21.6%的学生一节课都能认真听讲, 48%的学生三分之二节课能认真听讲, 20.5%的学生三分之一节课能认真听讲, 也有9.9%的学生一节课基本不听。一节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还不到三分之一, 还有部分学生几乎不听。从数据显示应该有78.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逃课”现象。

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7.9%的学生了解过“隐性逃课”, 有16.9%的学生听说过, 但不了解, 75.2%的学生没听说过。大部分学生对此类逃课现象不了解。

从表8的数据可以看出有68.5%的学生认为“隐性逃课”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 26.1%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影响, 还有5.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此类逃课现象对学习有影响。

从表9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课堂不听讲自学英语听说的占3.8%, 自学其他课程的占4.2%, 玩手机的占29.2%, 发呆、想事情的占19.3%, 聊天的占6.7%, 睡觉的占24.3%, 看闲书的占17.1%, 其他占6.4%。可以看出不听讲的学生的表现五花八门, 但相对来说玩手机、睡觉、发呆、想事情三类现象比较集中。

从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不听讲原因中听不懂占16.4%, 不感兴趣占20.6%, 讲课枯燥, 没有吸引力占17.2%, 课程没用, 听课无价值占1.6%, 没精神, 想睡觉占17.2%, 自制力差, 受旁边同学影响、环境影响占10.2%, 学习缺乏动力占11%, 其他占5.7%。可以看出不听讲原因没有不听讲现象的因素集中, 除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课程没用, 听课没价值以外, 其他各项原因都占有一定比例。但比例最大的是不感兴趣。

从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觉得靠同学们自制力才能减少“隐性逃课”的占40.7%, 靠同学们之间的互相监督的占7.1%, 靠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的占32.7%, 靠老师严格课堂纪律的占8.9%, 认为这种现象不可能减少的占10.5%。靠同学们的自制力和靠老师改进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占的比例较高, 还有10.5%的学生持悲观态度认为这种现象不可能减少。

此项问卷除以上封闭式调查数据以外, 还进行了一项开放式调查。问题是“请问您是怎么看待‘隐性逃课’这一现象的, 请谈谈您的看法?”设置此项问题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对此类现象持什么看法。从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隐性逃课”现象持批判态度, 要杜绝, 有的学生认为“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学习兴趣越来越少, 形成恶性循环”, 也有学生认为“‘隐性逃课’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行为, 在课上不听老师讲课也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自制力差无法使自己杜绝此状态。

2 小结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河北民族预科生英语听说课堂“隐性逃课”现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细致、客观的了解, 掌握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程的基本认识, 学生对“隐性逃课”现象的了解程度, 学生上课的基本状态和不听课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对“隐性逃课”现象的看法。这些数据都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将为教师了解学生, 改进课堂教学,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起到直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程芳玲, 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 2004 (12) .

[2]李玲.大学生逃课原因的探讨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Z1) .

[3]吴淑娟, 李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

篇4:透析当今大学生“逃课”现象

关键词:逃课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一、问题

《算算大学生逃课的经济账》一文中指出:大学开销分为5部分,囊括学习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每人每天上课期间的纯消费为132元。读大学还等于放弃了工作收入。一进一出,合计支出18.03万元,除以640天,每天是282元。[1]大学生活需要支付相应经济成本,“逃课”同样承担了一部分成本支出。可大学生的“逃课”却屡见不鲜,无法杜绝。面对此类现象,大学生的“逃课”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二、“逃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

1.对课程缺乏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被录取的大学生中,表示真正喜欢该专业的为32.8%;由于受分数限制,无法做更多选择的为36.9%;由家长决定的为8.4%;中学老师影响或其他因素影响的有21.9%。[2]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其对所修课程的热情大受影响。

2.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由于教师不点名、早上睡懒觉、心情不好等理由而“逃课”已不足为奇。

3.学习目的功利性。马和民将学生逃学列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3]学生对所选课程没兴趣,便选择个体自主学习而“逃课”,主要包括考证、考研和校外兼职等。

(二)大学生群体方面的原因

对于学生“逃课”的群体归因分析,主要涉及学生亚文化理论。教育大辞典对亚文化(sub-culture)的定义是:任何群体,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同,形成具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语言和价值体系,体现鲜明的集团、群体个性、风格和凝聚力的形态,即是亚文化。[4]学生“逃课”群体是作为亚文化,也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冲击和背离,它显示了学生“逃课”的价值判断、观念伦理、行为模式。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和马丁·特罗的研究认为,在主流文化面前,亚文化有其存在空间,并保留其地位,不受主流文化排斥,学生更愿意进入亚文化群体。[5]由此看来,“逃课”便有其发展的依据和力量源泉。学生“逃课”亚文化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随着主流文化发展而来,是对主流文化的折射。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逃课的关键因素。在教学魅力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吸引力,照本宣科,使得学生听课疲累,师生互动少;或是面对学生,采用倾销式讲述,没有民主氛围,从而使得“隐性逃课”现象更加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上课时学生人在教室,但是学生在做与讲课内容丝毫无关的事情。[6]

师生关系僵硬,除了受教师本身主观原因的影响,还受到客观原因影响,如学校的考勤点名要求、考试考核标准、作业难度等限制。教学质量也缺乏合理标准进行考核,即使存在“学评教”系统,无法完全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计算的完成性评价。

(四)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

1.出勤考核制度松懈。大学课堂的考勤基本由任课教师独立完成。每个学校有对学生课堂考勤的基本规定(如某学校规定: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每学期点名两次),但标准不一,因课而异。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便出现逃课现象。

2.考试考评方式单一。考试方法单一并且方式不科学。例如,高校为了严肃考试纪律和校规,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规定一定比例的不及格率。这直接促使学生不参加常规上课,而将重心转移至课程考试。这样本末倒置,失去了课程本身的教学意义。

3.课程内容不够合理。部分课程普遍存在内容陈旧、知识量过大、难度过高、缺乏现实意义等问题。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愿在课堂上花费时间。

(五)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舆情——沉默螺旋。从“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来看,刻板印象的舆论意识就会造成社会对事物的评价偏低,甚至造成群体性的意识丧失。“读书无用论”等反映了社会部分期望对待知识价值的态度已经有了偏移。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逐渐从学识本身转为操作能力要求。功利色彩浓重的现实取向和“脑体倒挂”的社会现象,日益影响大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上课表现,使得学生思想功利化,轻知识表现明显。

2.课程设置市场取向原因。大学课程设置上的学术性与目前社会的泛经济化、实用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倾向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学生逃课的重要原因。[7]进入大众化时期后,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社会市场化趋向。新旧课程设置思想相互对立,且我国社会发展在价值上又出现多元化趋势,使得工具主义的利己化和功利目标倾向明显。在此大环境下,个人接受高等教育趋向实用主义。

三、学生“逃课”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从学生工作方面

学校应抓住先机,对入学新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动机;加强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安排辅导员及班主任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合理宣传。在学生选课的时候,教师要加强课程介绍。学校可安排教务处官方编写《学生选课指南》,由各个专业辅导员发放,帮助学生选课。

(二)从教师个体方面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起根本性作用的对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加强专业领域的技能,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增进师生课堂互动;勇于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广博丰富的知识充实课堂,增加课堂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活跃性。

(三)从学校管理方面

在教学环境上,学校应加强校园教学文化建设,努力改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有效反馈相关教学问题的渠道。在课程选择上,学校可采用教学竞争机制,公布同课程不同教师的教学评分。学生可根据评分实际情况,自主选修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测评上,学校应严格控制课程的考勤和考试,确定具体的考勤次数。学校还应对考勤定期检查,并推行相应的奖惩。同时,任课教师不可参与期末考试出题,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四、结语

大学生“逃课”的研究开始于1994年。在2003年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在逃课的定义上,从精神方面分为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从物理方面就是学生有意识不在上课时出勤。大学生“逃课”应是大学生有目的一种主观意志和行为方式。[8]“逃课”现象概括来看,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的目标单一性和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唯有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共同的着眼点,扩大合作,改变传统的师生行为方式,才能在根本意识上改变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认知,使其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曙峦.算算大学生逃课的经济账[J].教育与职业,2012(34):88.

[2]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8):85.

[3]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9.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6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57.

[5][美]克拉克·克尔.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27.

[6]张二庆.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95.

[7]张二庆.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96.

[8]陈坤华.正途与歧途之间:普通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现实性[J].媒体高等教育,2013(2):1.

作者简介:

[1]应珂(1989- ),女,汉族,浙江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生,高等教育管理。

篇5:高职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逃课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很常见,这种现象随着同学们的从众心理,有可能呈上升趋势。了解高职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对改变现有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制作此问卷,感谢您的参与。1.您的性别:A 男B 女 2.您的年级:3.您家在:

A 大一A 农村

B 大二B小城镇A是

C 大三 C城市B不是

C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

4.您家的经济状况:A 家庭年收入3--8万

A 获得过

B 家庭年收入8--20万B 未曾获得

5.您是学生干部或社团骨干吗?6.您获得过奖学金吗?

7.在整个班级中,您的学习成绩排名:

A 很靠前B 比较靠前C 居中D 比较靠后8.在大学你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

A我有明确的目标

B我有想过,但觉得目标渺渺茫茫D刚上大学时有,现在烟消云散了

C 偶尔逃课可以理解

C还没有找到或还没想过9.你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

A 都是成年人了,无所谓10.您出席的情况:

A 从不逃课C 经常逃课

B 偶尔逃课,有特殊情况 D 几乎不上课

B 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程度

D 做兼职,学生会、社团的工作等, 实在有事 F 就是不想上, 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H 其他

D上自习

E 做兼职

B 应该制止 影响学业

E 很靠后

11.如果您逃课,原因可能是(可多选):

A 考试方式(开,闭卷)

C 课程重要程度(选修课,专业课等)E 听不懂,老师讲课很无聊,跟不上老师 G 身体不适

12.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 上网、玩游戏F 与男(女)朋友一起 13.您逃课时的感觉:

B上街购物

C 睡觉

G 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B 恐惧C 自责D 没感觉E没逃过课

B 有所犹豫,但是最后还是去上课 D 有所犹豫,但是最后还是选择逃课

D 很不满意D 30节以上B不容易过C 很少

D 肯定不会 E 无所谓

A 愉悦

14.您喜欢的事情与课程时间有冲突时,您会怎么做?

A 学业更重要,坚持上课C 毫不犹豫去做自己喜欢的事15.您对现在的课时安排是否满意?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满意

16.如果不满意,您认为每周安排多少节课才算合理?

A 20节以下B 20—25节

C 25—30节

17.您认为逃课对学业有影响吗?A 影响很大,因此而挂科B 有一定影响C 没有影响 18.你所逃的课考试A容易过19.如果学校很严厉,您还逃课吗?

A 偶尔钻空子

B 像原来一样

20.您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学生减少逃课行为?(可多选)

A 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老师经常点名E 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B 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F 其他

C 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D 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篇6: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

一.基本资料请问你的性别?

a男b女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

3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从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

5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运动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f.做兼职

g.其他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 老师讲课很无聊

b 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 确实有事 只是不想上课

d 不喜欢某个老师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 老师不经常考勤

f 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 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微积分、大学物理等基础课

b 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d.专业课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a 1节-3节

b 4节-6节

c 7节-10节

d 11节以上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a.是

b.否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a.是

b.否

(三)逃课行为检测你逃课后的心理?

a 很内疚

b 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 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的严厉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15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通过以上调查,我校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 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 发展 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二.学校因素

1.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我校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出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隐性逃课”现象。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院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多少节便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的。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不思后果。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造成大课逃课率较小课偏高。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学校所注重的。但这样难免就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 自然 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三.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呆板,照本宣科”、“无真才实学”、“知识老化,思想保守”、或“忙于科研,不重视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首先,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只重于将知识点授予学生,而不关心其是否能够掌握,没有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没劲”、“没内容”。久而久之,便对该科目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发展到极点便是逃课。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老一辈的教授,知识渊博扎实,但是由于受到诸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之类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没有教学互动与交流,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认为这种扼杀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造成他们思维定势的教学方式,无疑是自己成长的桎梏。因此他们试图通过逃课这种方式来找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最后,有些专业设置的相应学科不能迎合时代的需求。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在课堂上看电子书、QQ聊天、玩游戏,没耐心的就会选择逃课。

小组成员:段雪莲2907305027

罗润梅2907305028

栾锐2907305029

篇7: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问卷

小组成员:

学号 :

——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指导老师:陈钊

姓名:

一、前言

中国的大学生,十有八九是从残酷的高考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然而,高校生中很多人却貌似不是很珍惜来之不易的高等教育.无论是民间大家所说的大学大多没学,还是高校学生没旷过课的大学生不叫大学生的传言,都直接反映出我国大学生旷课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读书的名言,当代社会,从幼儿教育到本科教育,扳指一算轻轻松松达到20年,而当今高考竞争的压力,毫不逊色于当年文明全球的科举考试(毕竟古代读书人远远少于现在的学子).在努力奋斗拼杀过中考高考的优质学生,很多都却拿不出劲头来学习大学的课程.这也成为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的直接根源.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有很多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和忧虑,因为它可能影响未来中国国民整体工作能力,生产能力和国民平均素质等指标.

在此,作为在校大学生的笔者对此问题也有个人的认识和分析.首先,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自古我国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基本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通过读书成为有作为的人才.从幼儿开始,就有基数庞大的儿童开始进入学习的马拉松.然而,高等教育不够完善使得中考和高考成为茫茫学子必过的独木桥,每次筛选只有少数人可以通过最好学校的条件,自然就造成的儿童学习压力的增大.可以说我国学生学习最辛苦的时间正是初中和高中.

通过高考的考验的学生自然是学习很优秀的人群,高考完轻松的感觉是每个大学生一生难忘的.暑假里没玩过的游戏,没看过的电影,没来得及好好回味的爱好都日以夜继地进行.等待着高中老师神话地像天堂一样的大学生活.而这句善意的谎言,的确有过帮助学生坚持完高中学习的汗马功劳,却也无形中加重了大学面临的问题,再加上大学课堂管理严厉程度远远小于大学前,逃课也就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总之,可以说并不是我们的大学生不够优秀.而是他们的童年玩的太少.

由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多元化以及笔者观点的片面性,所以进行的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以下为本次调查的结果统计.

二、调查概况

(1)调查时间:2012年下学年课余时间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鉴于逃课现象在大一大二年级较严重,故调查主要对这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发调查问卷150张,实际回收148张,其中大一占61%,大二占39%。

(4)调查目的:就现在大学生逃课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我们进行一次以事实为基础的问卷调查,深刻披露这一问题现状,并就此分析逃课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您的性别是?

A、男(53%)

B、女(47%)

2、您的年级是? B、大一(61%)

B、大二(39%)

3、您是否喜欢您的专业?

A、喜欢(17%)

B、一般(73%)

C、不喜欢(10%)

分析: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专业定位很模糊,带着一种从众和矛盾的心理,既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认可与爱好,同时又徘徊在对专业缺点的厌恶和外界的种种诱惑之中。而对自己专业的兴趣的多少恰恰是影响逃课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4、您或者您的朋友逃课的频率? A、偶尔逃课一次(27%)

B、一周1到3次(58%)

C、一周4到6次(12%)

D、几乎不上课(3%)

分析:逃课现象在大学里已经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严重程度也有不同情况。

5、您一般逃课种类?

A、公共课(47%)

B、专业课(11%)

C、选修课(42%)、f分析:公共课逃课率比较高,与大学对公共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生对公共课程的认识有关:大多数学生认为公共课不重要,学不到东西,考试容易,听课浪费时间。选修课逃课情况也比较严重,这主要也是因为选修课在学生脑中的定位不准,选修课相对轻松,容易,好拿学分。专业课也有不少的逃课情况,但相对较少,与专业课的重要程度与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6、您逃课的主要原因?

A、老师讲课无聊(46%)

B、课程无聊(32%)

C上此课程毫无收获(12%)

D、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10%)

分析:逃课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很多问题,首先,现代大学教学对上课的氛围以及老师讲课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次,大学学习的自由性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考验,这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吃苦耐劳,学习不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却是很重要的事,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律,对事物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然后,调查还显示了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浮躁,不安,对现实有太多不满和抱怨。

7、您逃课后的心理?

A、很内疚(14%)

B、有点自责但是下次还逃(81%)

C。、无所谓(5%)

分析:逃课心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会有羞耻感,会自责,但同时又反他们意志力普遍不够强,自制力也不够强,能够认识到逃课是不好的行为,但总是不能用行动去改变或根本没想过去改变。

8、逃课后回去做什么?、A、睡觉(34%)

B、娱乐(43%)

C、约会(7%)D、自习(5%)

E、做学生工作(5%)

F听讲座(3%)

G、去打工(3%)

分析:这个调查显示了一些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其中外界的诱惑对大学生逃课的影响比较大,在娱乐和学习中选择,刚刚脱离义务教育的大学生显然没有较好的对外界诱惑抵制能力。而现在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各种娱乐方式似乎没有多少丰富多彩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这从睡觉所占的比例中可以看出。

9、您怎样看待学生逃课现象?

A、大家都逃很正常(76%)

B、鄙视逃课的人(7%)

C这是他们自己的是与我无关(17%)

分析:大学生对待逃课已经习以为常,而其中从众心理也对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在大家都逃我为什么不逃这种心理的影响下,逃课率无疑会有所上升。

10、您会因为朋友逃课自己也逃吗?

A、举世皆浊何必独清——逃(41%)

B、犹豫看情况(23%)

C、他逃我不一定要逃(36%)

11、如果没有点名的约束你会?

A、逃呀(41%)

B、好好学习认真上课(19%)C、想去就去,不想去就逃(40%)

12、您觉得逃课对学习有影响吗?

A、有很大影响(68%)

B、有一点影响(26%)C、完全没有任何影响(6%)

13、您认为减少逃课的做有效方法是?

A、提高老实教学水平,增加课程的趣味性(64%)B、加强管理,制定更严格的惩罚措施(7%)C、加强考勤工作,每节课点名(8%)D、做好学生工作,靠学生自觉(21%)

篇8: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的调查, 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 提出缓解逃课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并引申出对此问题的思考。本次调查面对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本科生, 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四。共发问卷1000份, 经整理确认回收有效问卷942份。

(1) 逃课现状与特点。 (1) 调查显示, 大学期间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占34.6%, 甚少的占27.3%, 有时逃课的占19.5%, 经常逃课的占18.6%。 (2) 逃课率随年级变化, 呈波峰状分布。大一逃课率为11.4%, 大二为32.4%, 大三为29.8%, 大四为52.5%。总体来说, 随着年级的增长, 学生逃课率明显增高。 (3) 逃课去向:逃课上网的占22.5%, 睡觉占18.3%, 上自习的占17.6%, 14.1%的学生外出兼职, 12%的学生是和男 (女) 朋友在一起, 10.2%的学生为了去逛街, 5.3%的学生什么也不干。 (4) 文史类课与理工类课相比较, 文史类课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在本次调查中, 文史类课的逃课率占到了33.4%, 比理工类课的逃课率高出14个百分点。 (5) 调查显示, 逃课与不逃课的学生, 考试都很容易过。逃课的学生, 认为考试容易通过的占67.2%。 (6) 隐性逃课现象严重。所谓隐性逃课, 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 实则形在神不在, 不听老师讲课。 (本文除有明确说明外, 其他逃课均不包括隐性逃课。) 在调查中, 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 调查显示, 教师的个人风格, 包括知识层次、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对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 有65.6%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41.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陈旧、保守, 缺乏实用性。 (2) 调查中, 有34.5%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很低, 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的余地很小, 不管是否有兴趣, 都不得不修。 (3) 对于学校采取点名、抽查、出勤率与平时成绩挂钩、出勤率与奖学金挂钩等招数, 31.5%的学生表示赞同, 21.6%的学生认为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逃课现象, 而46.9%的学生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逃课之风。

二、浅析高校学生逃课原因

学生逃课的原因, 可基本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方面。 (1)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笔者认为, 大学校园逃课成风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在中学为高考炼狱的时间越久, 进入大学后自由、放松的意识就越强烈, 而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 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学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 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 而此时, 他们又恰好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于是, 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逃课也就成为了必然。 (2) 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实现。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 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程度也随之下降, 部分学生正是以逃课来对抗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坚持“自由学习”, 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 逃课是为了集中精力于有助个人成才的课程, 放弃对自己发展作用不大的课程, 这反映出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 (3)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逃课的行为上看, 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的做法, 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 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 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 课堂教学方面。 (1) 从大学的功能及其定位来看, 高校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 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已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使学生离课堂越来越远。此外, 就业需要新知识和实用知识, 而目前高校有些课堂知识十分陈旧和保守,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逃课是在“逃避陈旧知识”。 (2) 某些教师不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即使热爱学习的学生也可能放弃这种课堂学习而选择自学。老师在指责学生逃课的同时, 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 (3) 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 许多逃课学生都能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

(3) 教学体制与管理方面。 (1) 大学生逃课与“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不无关系。我国高校没有淘汰制, 造成大学生学习上没有压力, 危机感不强。许多高校将大量师资力量投入科研, 对教学重视不够, 教师时间和精力不足, 不得不照本宣科。而这刚好与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反, 他们采用“宽进严出”的教学体制, 学生上大学并不难, 但要拿到大学毕业证却很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2) 教学计划刚性太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并非真正的学分制, 而是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刚性十足, 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划一;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学生很难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 (3) 高校对于逃课学生的处罚虽有明文规定, 但抓堵逃课却没有实质性措施。“点名制”治标不治本, 强硬制度下, 学生选择隐性逃课以应对考勤。

三、缓解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与思考

(1) 正确教育、积极引导,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在对待逃课问题时, 须分清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思想教育。明确逃课是一个态度问题, 要求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不要丢掉宝贵的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明白:大学课堂是一个很宝贵的汲取知识的渠道, 有些课也许是枯燥的, 实际上却很有深度, 只有静下心来听课, 才能从中吸取养分。

(2) 建立教学效果监控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的老师最受欢迎, 但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较少, 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 让学生有渠道针对教学过程和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 鼓励教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探索教学新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上凝聚课堂人气。学校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 并跟踪改进。在教育理念上, 高校需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固有观念, 摒弃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遵守的观念, 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 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

(3) 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提倡人性化管理, 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对于逃课, 不管肯定不行, 关键在于怎么管。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应成为教育的目的。单纯地“堵”解决不了问题, 应对之策是疏导。管理应更人性化, 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提倡学生充分自由地表现与发展个性。应逐步改革教育体制, 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调整课程设置, 取消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 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 而不是在浪费时间。要建立自主学习制度。自主的学习制度应当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条件, 自主选择主攻的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 甚至自主选择喜欢的教师。美国的大学一般规定, 大学生如果得到了授课教师的许可, 并制订了专门的学习计划, 可以不参加听课和其他课业活动, 教师将专门为其布置全课作业, 制定作业的评价标准, 在完成作业并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学分。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在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我们要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契机, 学校、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努力, 形成教育合力, 在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前提下, 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 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摘要:大学是知识的殿堂, 但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却弥漫着一种逃课的风气, 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 提出几点缓解的策略, 并引申出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扬.叛逆与“回归”———关于一个大二学生逃课的叙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3) .

[2]李武江.市场信号传递、逃课成本和人才度量费用[J].嘉兴学院学报, 2006 (3) .

篇9:0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论文

文章摘要:“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句话。由此观之,逃课现象的普遍性。本文通过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引申出自己对此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行为原因现象

引言:

难道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才是课堂?很多大学生如此发问。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 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自由、散漫。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高校,名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对大学生逃课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相反要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大学生逃课现象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自律能力不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反省,课程安排得是否科学、讲课内容是否陈旧。专家认为逃课其实也是一种选课,喜欢的课可以随便去听,不喜欢的也可以不去。在他们的经验里,大学那些课程无所谓,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方面机械化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硬制度搞得学生“毫无自由”。众所期待的是,管理应该更人性化,应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1、为何选择研究“大学生逃课”?

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

可是,我发现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或者曾经是大学生的,甚至还在为大学而拼搏的高中生都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可想而知,如今大学逃课现象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

随着市场经济话语权的扩张,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不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其中克服大学生逃课就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为无论是从逃课的相对数量,还是从逃课的历时态、同时态来看,逃课都不再是个别学生‘羞答答’的行为,而是已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轻度的校园越轨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在大学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以上,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有50%左右。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逃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空空如野的教室,寥寥无几的学生还在昏昏欲睡,不管讲台上的教授如何激情四溢,唾沫横飞。我们逍遥的利用本该在宝贵的课堂接受知识的时间在做那些看似重要无比的事情。我们到底怎么了?让我们无限期待和神往的大学课堂是这个样子吗?难道我们的青春应当这样记录吗?逃课真的该成为我们的时尚吗?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克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通病”和难以有效根治的“顽疾”。所以,本次将通过对我校大学生逃课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改变我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术的角度。此次选题并不是本着新颖与创新的角度,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谓不少。而再次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重要的是与之前的研究形成比较,从而有利于达到借鉴的目的,完善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2)现实性角度。目前“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深刻认识、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3)宏观的角度。“大学生逃课”从表层看来,似乎只不过是大学的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它却关乎着学生本人的自身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于学校、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研究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有许多人时常逃课。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最好的对付办法。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极为流传。时下大学生逃课就这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逃课问题,在当前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逃课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种种问题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关于逃课,前苏联心理

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逃课问题比较突出,名牌大学和大部分重点大学的逃课情况,尚处于正常状态,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逃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逃课率偏高,而且大都属于消极逃课范围.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使对教育习俗和教育规章的双重违背。这种越轨行为不如违法、犯罪行为危害性大,但当逃课不再是个别行为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态度也由反对到不置可否甚至赞同时,这种越轨行为对教育规范就有了相当强烈的冲击作用,甚至会引起学校秩序的混乱。逃课成风首先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拿我来说,在中学为了高考而炼狱的时间太久,刚进大学时,那种自由、放松的意识就很强烈。并非我不求上进,而是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归根结底,这是中学与高等教育之间没有有效的过渡通道,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适应造成的。在我看来,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造成上大学后逃课还是轻的。不是还有人堕落、退学甚至自杀吗?

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也是导致逃课率高的重要原因。比如,政治理论课高中就学过一遍,大学还要学一次,叫人如何提得起兴趣?而且,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内容毫无新意,令人感觉索然无味。即使不逃课,也大多以睡觉、看其他书等方式混过去。我发现,国外众多高校都喜欢采用“讨论班”的方式上课,让学生在底下阅读大量材料,然后到课上互相辩论的做法很好。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多试一试呢?

三、文献回顾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如今在大学最流行的一句口号。一个大学生介绍了学校时下流行的逃课“等级观”: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课。

比较早的分析大学生逃课的文献是《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形逃课”的社会学分析》(2001年),也是唯一一篇仅就“隐形逃课”行为讨论的文章。作者将隐形逃课定义为“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运用默顿的“动机理论”,作者得出结论是大学生隐形逃课是市场取向的理性和功利性选择,是学生的正当目标无法用正当手段实现的一种合理的异化,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层面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学者对逃课行为的性质定义也不同。几种典型的观点是:①经济学的视角。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因素“逃课是行为人在约束条件下要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选择行为”【李武江:2006(3)】;②从教学过程出发。逃课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反向的行为表征【陈刚:2005(8)】;③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逃课是一种典型的学生失范行为,应实施有效的教育控制【陈扬:2006(3)】;④从理性行为理论或理性选择理论来看,大学生逃课是“一种有目的的理性行动”。【陈鲁平:2003(70)】

研究者对于学生逃课有不同的归因,基本覆盖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校管理松散。

①学生方面:

——进入大学后对于建立新的学习动机的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完成三方面的适应过程,即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我认识的改变。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再加上生活方式不适应,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控。【丘熙:2005(4)】在学习和考试中持有“避免失败”学习动机的学生逃课次数明显高于“追求成功”的学生,学生如果人为几节课不上不会影响自己考试不及格,不会导致他们失败的耻辱感,这种“避免失败”的动机也会增加他们逃课的次数【田正学:2004(3)】

——持不同的学习观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逃课后行为。大学生的学习观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基本看法,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坚持“自由学习论”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逃课是为了集中经历于有助于个人成才的课程,放弃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不大的专业及课程【赵新峰:2006(1)】反映出学生对

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家庭背景好的学生更倾向于“60分万岁”,逃课可能上网、睡觉、打牌,家庭困难的学生逃课可能是做社会兼职以完成学业。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盲目提前离校找工作或者盲目放弃【毛宗良:2006(1)】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田正学;2004(3)】

②课堂教学方面:【毛宗良:2006(1)】

——教师的个人风格,包括知识层次、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

——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③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软约束”。虽然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手册》中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并不一定非常严格的执行,一项猜测的原因是严格考核的费用太大,最直接的就是处分太多影响学校声誉。另外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李武江:2006(3);毛宗良:2006(1)】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归因,得出的控制学生逃课行为的措施也略有不同,大致有①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教育,并且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要。但是严格限制大学生毕业资格,实行“宽进严出”政策②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学风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学生的防变能力,加强就业观教育③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包括分级教学、培养教师服务主体的教学观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网络教育④建立逃课的检测评估制度,把大学生逃课率作为考核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内容。【陈刚:2005(8);毛宗良2006

(1);赵新峰2006(1)】

从总体上看,在这些研究中,以问卷调查和经验性论述为主,除了陈扬(2006)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一个典型个案做的研究,还没有见过有关这一课题的质的研究。没有系统的量的研究,这些调查都是小范围的、浅层次的事实描述,而且尚未得出一个反映总体的准确的逃课率。至于学生逃课的深度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学生逃课等却偏重于群体的探讨。宏观的面上指导其实对具体化的操作指导及其有限,总觉得有“隔靴搔痒”之感。因而我认为微观意义上的研究要大大加强,这样才可以让理论的研究服务于实际的人,而不是让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停留在“思考建议”的阶段。

上一篇:温馨教室建设方案下一篇: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