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教师研修网

2024-08-11

瑞安教师研修网(通用9篇)

篇1:瑞安教师研修网

地质史上的燕山晚期,地壳活动逐渐减弱,第四纪火山活动趋向宁静,瑞安境内的花岗岩地貌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经过长期的自然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造成了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瑞安市地势西高东低,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浅海滩涂和沿海岛屿等5类。

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属南雁荡山与洞宫山的余脉,是天然的林业基地。其间群山绵亘,峰峦起伏,海拔一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中部为丘陵与河谷冲积平原,是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东部为飞云江冲积和沿海淤积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一派水乡景象,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

飞云江在上游地区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飞云江在下游地区表现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极不固定,往往由于冲刷、淤积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桐浦之间表现较为明显。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

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

瑞安地质比较稳定,历史上无火山、地震、断层、泥石流、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记录。

 

篇2:瑞安教师研修网

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有关学生日常活动的六个单词和词组。对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clock.It’s time for…”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策略: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Story time的录音或者请一组学生表演Story time中的故事。

2. 教师在听录音或学生表演之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Zoom?学生回答:He is in the canteen.教师又问:Why?学生答:He is hungry.教师再问:Why is he hungry? 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答出:It’s time for lunch.接下来,教师可鼓励学生说出哪些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如:the sun, the moon, the tree等等,学生如果不能用英文说,也可用中文说。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可制作本课时的挂图贴在黑板上说:Look!What’s this? It’s a clock.然后指着12点说:

What time is it? It’s 12 o’clock.Are you hungry? Why? 用动作示意学生说出It’s time for lunch.接下来,教师利用钟面上的小图继续教授时间的表达和其它几个单词、词组。

2.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尤其要注意breakfast和o’clock的发音。可采用小组模仿竞赛的形式,在学生当中展开互帮互学。

(三)效果检测(Practice)

1.教师将教具钟上的时针拨到不同的时间,提问学生:What time is it? 鼓励同座的两名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做出快速反应。

2.教师拿出生词图卡,出示图的一小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图上画的是什么,并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

篇3:瑞安教师研修网

研讨活动内容

子话题一:猜一猜作品中的故事

说明:请教师们结合上传在网上的幼儿绘画作品, 从外显的和内隐两方面猜一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把自己的猜想编成小故事。

讨论: (内容略)

协作组长进行话题分析:教师们从作品的外观猜想画面的内容, 并能够以一颗童心来解读作品, 但是要想真正解读幼儿作品, 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 需要了解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样才能够“外显”和“内隐”相结合因人施教。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解读幼儿作品情况, 我们进行下一个问题的研讨。

子话题二:请你上传一篇自己认为最典型的解读幼儿作品的案例, 同伴间互相提出解读作品的优点及建议

举例:翟老师上传的案例“长四条腿的小鸡”

幼儿描述:我是小画家张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画小鸡的故事吧!今天我太高兴了, 我们的活动区来了小客人, 两只小鸡。先请大家看看这两只可爱的小鸡, 它长着金黄色的羽毛, 尖尖的小嘴巴, 唧唧的叫个不停。它的到来马上把我们小朋友全吸引过来了, 它是今天美工区的小模特, 于是我们抓紧时间观察它, 看它低头抬头的样子, 看它走路的样子, 看它吃米的样子, 看它蹲下的样子。看!我的小伙伴还在逗它呢!它的小主人和它最熟悉, 小鸡居然会在她的手臂上走路。

观察了这么长的时间, 我终于决定把这可爱的小鸡画在纸上, 画之前再看看吧。先用淡墨画出小鸡的身体, 再用浓破淡的方法勾出小鸡的脸、小翅膀、小尾巴尖。再用淡淡的柠檬黄画出小鸡的腿和小尖嘴, 还用最小的笔蘸上赭石勾出小鸡的嘴和小爪子, 最后用白色点出小鸡的两眼睛, 我的小鸡画好了!

这会一直当摄影师的翟老师悄悄对我说:“你想让这只小鸡生活在哪呢?”我想了想画出了几片绿绿的大树叶, 我想这么多小伙伴围着小鸡, 小鸡一定很热, 我最想把它带到树阴下, 找一块大大的场地, 它可以自由地边乘凉边吃虫子或者是小米。大家请看, 我的作品完成了:我的小鸡最可爱, 它圆圆的眼睛, 圆圆的头, 圆圆的身体, 弯下腰正在吃米, 看它的双腿, 不对, 明明是长了四条腿, 多么奇怪的小鸡, 为什么呢?有的小伙伴猜是因为四条腿的小鸡可以站得更稳当, 可以支撑它圆圆的胖身体;有的小朋友猜是因为小朋友太爱吃鸡腿了, 每只鸡要是能多长出两条腿, 爱吃鸡腿的小朋友就可以吃到更多鲜美的鸡腿了。其实是这样的, 大家看仔细我画了两只小鸡呢, 后面的小鸡身体被挡住了, 有趣吗?

后记:大班后期有一部分幼儿已经能用遮挡方式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 在形象的主次上, 能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 并形成主题和背景。在这些作品里我发现了幼儿绘画作品奇怪的视角, 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并不是错误的, 他们有趣的想法, 画面中的独特表现, 是幼儿积极情感的表达。这里出现的遮挡关系, 并不是老师生硬地教出来的, 而是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小鸡获得的细致感受, 并用笔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再现, 这就是生态式艺术理念的体现。看到孩子淋漓的绘画, 我又一次感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

协作组长:请老师们针对翟老师的案例进行评论。

优点汇总: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书写案例, 很生动, 能够直接反应作者在创作过中的心理变化;在解读作品中突出了同伴间的相互解读, 充分利用同伴资源;能够运用相关理论, 支撑自己解读作品, 支持幼儿创作的想法和做法;案例突出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

建议汇总:最好能结合幼儿教育学、心理学, 针对此作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找出推进幼儿再创作的突破口, 这样会使案例价值更大。

协作组长进行话题小结:老师们的案例中都突出了以下几点:赏识幼儿的创作过程;耐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倾听幼儿的一言一行,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能把握与幼儿互动的机会, 创设让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空间;能够结合外显和内隐两方面来分析幼儿的创作过程及作品。

建议:以后记录时要完整, 如作者、时间、地点、指导教师等都要齐全;分析要更加透彻, 有理有据;要把行为背后的原因表述清楚;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应把教师的行为与幼儿的行为相对应, 找出教师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 找准下一步活动的突破口, 促进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学习解读幼儿作品的方法, 是教师转变观念和行为的基础, 因此进行下一话题的讨论。

子话题三: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解读幼儿作品 (略)

子话题四:你认为解读幼儿作品的途径有哪些

翟爱华:倾听“童语”。其一, 绘画前充分想一想;其二, 绘画时允许说一说;其三, 绘画后大胆讲一讲;其四, 绘画后如实记录。

解春荣:我认为解读幼儿的作品需要关注创作作品的全过程, 比如, 教师关注幼儿绘画前的谈话内容, 这能为过程中的理解奠定基础;在创作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幼儿奇特的语言和表现, 倾听幼儿对作品的表述, 尤其是细节和特色地方的说明, 这为交流作品又奠定了基础;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幼儿有个性的作品, 为其展现个性提供平台。所以我认为在创作过程的前中后都需要关注。

吴连柱:可引用中医理论, 运用“望、闻、问、切”综合手段实现对幼儿作品的解读。我先来说说“望”。望情绪:看幼儿的创作表情和作品完成后的情绪;观察孩子与同伴交流时的态度和表情;关注情绪情感变化。望作品表现手法, 选择哪些材料?哪些颜色?哪些技巧?再来说说“闻”, 注意事项有四:其一, 倾听设想构思。绘画开始时, 孩子都会有一个构思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想法是不成熟的, 但老师要有意识倾听, 为下一步指导做准备。其二, 倾听绘画过程中的思路调整, 也就是孩子在表达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 这就需要教师来听一听孩子思路转变的情况。其三, 倾听孩子与同伴的作品分享, 教师有意识加以记录。其四, 倾听同伴评价过程中孩子的“辩解”, 这也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张俊燕:倾听孩子是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孩子的心思我们是很难猜透的, 看似简单的画面总是蕴含着不同的内容, 多听听孩子的言语, 是帮助我们解读孩子的有效途径。

解春荣:我期待着老师们也来解读幼儿作品时的“问”。

张俊燕:我来谈谈“问”吧。问, 即询问。通过问, 可以了解幼儿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很多时候, “问”又是同“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语言形式的“问”和“闻”, 深入了解孩子, 对孩子进行最直接的教育。但要注意, 问要符合对象的年龄、性别等生理特点, 要问得有法, 问得有度, 问得有艺术。比如, 解读幼儿绘画作品的时候, 我们可以重点问一问作品中的细节之处、独特之处, 以及与众不同、违背常理的地方, 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解读作品。

赵娜:我是一名新教师, 在工作中我也会问一问幼儿作品中的故事, 但是孩子说得很简单, 表达时很积极的就那么几个孩子, 是不是我问得有问题, 缺少所谓的“艺术”呢?

吴连柱:“教师在引导孩子表达时是不是需要一定的提问艺术呢?”赵娜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我想, 回答是肯定的, 但需要哪些能力?哪些方法?哪些高招儿呢?

解春荣:如何向大班幼儿提出绘画中的问题?如何使幼儿想说?这需要了解大班幼儿的特点, 我认为我们可以选择绘画中的细节进行开放式提问, 比如, “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懂, 你能给我讲一讲吗?”“我来猜一猜你的意思, 你看对不对, 好吗?”等等, 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 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张俊燕:我来接着谈谈“切”。“切”不是给孩子的作品把脉, 而是教师在“望”、“闻”、“问”之后的思考和分析, 这应是教师处理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环。特别是在处理孩子作品中的问题时, “切”就是给幼儿开“药方”。因此, “切”应有标准, 有尺度, 还要有区别。这个“切”运用得好, 也就能更有效地促进下一阶段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协作组长对话题进行小结:吴老师的“望、闻、问、切”, 打开了我们的思路。这“望、闻、问、切”表明了解读幼儿作品的途径与方法, 方法与途径有了, 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实施与操作。

子话题五:如何根据解读幼儿作品获取的信息支持幼儿再创造 (略)

协作组长对总话题“解读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小结:

观点一:每幅作品都有解读的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所隐含的一些信息, 有的需要情感上的关注, 有的需要生活上的帮助, 有的需要能力上的支持。

观点二:解读作品的侧重点要因人而异。我们可以结合作品的两方面进行解读, 一是显性的, 包括技能技巧方面, 如用色、线条、布局、内容的丰富性、背景、表达等等;二是隐性的, 包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表达、生活经验的了解, 等等。虽然看似有的点跟绘画作品关系不大, 但是它们是解读作品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针对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个性需求、能力差异等进行解读, 制定相应的支持策略。

观点三:解读作品的方法灵活多样。这个问题老师们在讨论的时候很热烈, 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尤其提出了“望、闻、问、切”。我要说的是:方法有了,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境选择简便易行的方法, 既能有序带好班, 又能够清楚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 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支持幼儿。我们还要把握“望、闻、问、切”的内容, 做到“望”有目的、“闻”有选择、“问”有技巧、“切”有策略, 这样就会避免盲目性。

篇4:瑞安教师研修网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篇5:教师研修网学习总结

甘肃张掖四期临泽小学数学二班班主任:李天平

我参加了甘肃省第四期义务教育学科教学网络教研,此次活动是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政策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促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回顾网络研修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平台为教师的研修学习创设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活动、完善的交流环境、民主的互动氛围。在网络研修学习过程中,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名师的辅导,学习了解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未来发展方向,有效完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接触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网络研修学习过程中,教师与专家、名师、学友展开非面对面的、民主的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和疑问,借助于专家的指导、学友的帮助,使困扰自己的问题得以求解;针对他人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的症结,真诚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共享集体的智慧,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网络研修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梳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凝炼收获、总结教训,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探究如何设计和改进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在网络研修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学习信息汇总反馈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活动进程,根据研修活动的要求,及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教师学习的指导性、积极性。

篇6:我的研修总结 - 江西教师网

初中语文网络研修总结 通过研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促使不断反思自己: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研修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有这么一个平台,使我们得以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这一方面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的教师,认识到还有一些做法不够科学。通过交流,有些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研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促使不断反思自己: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在这次研修过程中,大家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这次研修,教会了教师怎样去面对困难,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研修,并且要肯下苦工夫,勤于砖研,才能有所收获。这次远程研修,教会大家敢于面对困难并和困难进行斗争的不屈精神。让大家认识到,其实教学过程也是一样,要想在教育领域里有所砖研有所贡献,你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并进行不屈的努力,你才会有所成就。

三、这次研修,教师们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学员在的作业的留言里的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教师更加的明白:其实,友谊是需要鼓励的,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赏识的。我们总是被这些鼓励的发自内心真实的声音所感动着.

篇7:瑞安教师研修网

今年是本人第四个参加远程教师培训;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工作室”也是三次聚会;通过YY平台进行学习应该第二次。老师们讲课精彩,丰富多彩学习资源,多渠道的相互学习沟通,一以贯之的历史积淀,个人得以不断进步。如果把工作室的学员比成荷花的花话,他们不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是“荷花待放将当时”。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培训学习,收益颇丰。

一、齐聚一室互帮学,一以贯之修专题。

学习专题相对集中,同行聚集一室取长补短。有组织的在选定的专题研修工作室学习,充分地尊重了学员的个人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员注意业务兴趣的集中专一,有利于兴趣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历史积淀。

同一研修室内,都是真正的同行,大家有着共同的教学、研修任务与目标、相同和类似的教学业务背景与经历,话题集中、关注一致。但地域、年龄、教龄、性别、学历、水平、见解、才情、素养等各异,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正好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各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突破现实生活条件下时空障碍,扩大了同行交流的范围、拓宽了视野、易于在比较中审视自己的不足,发现人家的长处。

二、与时俱进新器厉,QQ、YY齐上阵。

这次培顺的另个体会是,教学手段与方式多样化,对学员的掌握相应网络交流技术提出多方面的较高要求。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不是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而是说,教师本人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特别是条件和环境不尽如人意的农村中小学老师。譬如,起初总觉得QQ、微信、微博这些网络应用是年轻人的时尚专利,我的QQ是家人帮我注册的,使用不多也不熟练、Q龄不长。现在经过多轮先后接触、运用,已逐渐适应并能较熟练使用。虽说不能得心应手,但此前那种冷漠甚至抗拒早就烟消云散,每次参加网络学习以及考核完之后的自主学习,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充满热情。

不同媒介渠道各有长短,能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学习方式灵活的研修手段与便利。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博客、论坛互动、文件照片上传、在线与下载后线下学习。整个研修过程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教学案例、便利的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同行间坦诚交流,使我觉充满愉快、充实。

三、精益求精不懈怠,好上加好提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其实,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的培训自我感触真是有必要的,通过多伦研修的积累,作为一个老教师,走出了固步自封、自我满足的藩篱,在更大的范围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通过观摩、交流,反观自照,在比较中暴露自己的不足,在借鉴中逐渐开明和提高。常言道学无止境,相对应的就是“教”亦无止境。尤其是语文课,即便在课标和基本模板中,无论从过程、内容、到形式(手段)等都有一系列程式化、结构化的规定。但我觉得那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是底线,而其下位的更为具体的教学内容、过程等精细的细节的创新与演绎,才能体现出那些基本规范的真正要义,才能不断地丰富与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水平。

篇8:网格化规划在瑞安配电网中的实践

配电网“网格化”的规划思路是将供电分区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以配网现状评估分析和地区控制性规划为基础,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配网规划新机制。相比以110 kV及以上电网为主、配网规划主要依据上级电网的安排的传统规划方法,“网格化”的规划思路具有避免重复交叉供电、运行方式灵活、便于管理等优点。

现阶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比如,姚刚等人以“网格化”为基础,提出了网格之间以变电站定向联络为主干、网格内部以线路分段之间联络为依托的“联络组合”理念;周湶等人从负荷密度与其影响因素存在着某种非线性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安建强等人将北京全市建设用地细分为44 016个网格,并依据大样本实测数据建立了各类负荷指标模型,结合地块开发程度,进行了差异化区域用电负荷预测;张植华等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配电网网格的建设需求和重要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实现了城市目标网格的有序过渡,合理安排了网格的整体建设时序;卫泽晨等人提出了网格化中低压智能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李冬、余建平等人介绍了各地网格化规划的实施情况。

1配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瑞安市地处浙江南部,属温州代管县级市,域内配电网存在下述问题:中心城区变电站趋于饱和、设备负载水平偏高。瑞安市区域经济特色比较明显,形成了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近年来,瑞安产业正逐步升级,大中型企业不断涌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档住宅小区、大型购物中心的数目明显增多。原有供电计划难以满足用电需求,中心城区变电站趋于饱和,设备负载水平偏高。此外,还存在线路转供能力不足、接线复杂的问题。为了满足负荷急速增长的需求,在变电站检修和夏季用电高峰情况下能可靠供电,配电网建设时多采用天线路联络,导致网架混乱、运行调度困难、设备运维效率降低。

瑞安部分地区控规修编,负荷增长较大。因城市发展的需要,瑞安市调整了城市规划,开始构建“一核四区四市镇”,江南新区、滨江新区等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导致电力负荷增长较大。因此,电网规划时需超前考虑上述新增负荷,合理安排配网建设项目。

2配网规划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配电网规划方案。

2.1基于谷歌地图“网格化”规划新思路

参考各片区远景变电站布点和空间负荷的预测结果,将瑞安市划分为99个供电单元,B类区域共90个单元,C类区域共9个单元。针对每一个供电单元,利用GIS系统等对中压配电网展开摸底排查,采用结合统计数据和员工反馈信息的策略评估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合理制订过渡年网架和目标年网架;以谷歌地图为底图,绘制规划区域中压配电网现状年、过渡年、远景年地理接线图;以网格为单元分析配网存在的问题,制订网架过渡方案,综合评价配电网网格的建设需求和重要程度,统筹安排建设时序,逐步解决无序建设的问题,形成网络清晰、联络有序的网架。

2.2基于网格化思路空间负荷的预测方法

依据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划分单元网格,结合区域内发展定位及客户用电需求,通过分析实测历史最大负荷时期的电量数据,推算空间负荷预测模型指标,并将上述指标与标准中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等经验数据进行对比,合理确定空间负荷预测指标。此外,综合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模型分析法和空间负荷预测法,负荷预测结果可相互校准,从而保证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2.3线路联络评估及分级管理方法

以联络转供能力作为依据,以现有联络分级,负荷转供能力强的作为主路径,负荷转供能力差的作为备用路径。在电网建设的不同阶段,应分析备用路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拆除和改造,以简化网架结构。线路联络评估及分级管理方法可以在电源点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逐步解决中压配电网接线复杂的问题,且不影响用户的可靠供电。

2.4大用户接入的网架构建方法

新增高档住宅小区、大型购物中心和工业区等的用电负荷较大。基于此,构建过渡年及远景年目标网架时,应结合供电所掌握的负荷申报数据,将大用户接入电网考虑在内。网架构建时,应考虑大用户存在的问题,可以将电网规划与区域城市规划结合起来,从而使配网规划更合理。

3效果分析

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思路负荷符合主动配电网、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效接纳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潜力巨大,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以网格为单位,对配网现状进行摸底排查,针对网格存在的问题,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制订过渡网架和目标网架,合理安排配网架设时序,可以逐渐形成一个“网络清晰、联络有序、负荷均衡、安全可靠”的网架,保证过渡年网架和目标年网架的合理衔接;以网格为单位,综合采用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模型分析法和空间负荷预测法等负荷预测方法,可保证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便于确定网架改造方案;以网格为单位,对现有联络分级,可在电源点建设相对滞后情况下,逐步解决中压配电网接线复杂的问题,且不影响用户可靠供电。

参考文献

[1]孔涛,程浩忠,李钢,等.配电网规划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19).

[2]海鹏洲.县域电网规划建设中网格化的应用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1).

[3]姚刚.仲立军.张代红.复杂城市配电网网格化供电组网方式优化研究及实践[J].电网技术,2014,38(05).

[4]李冬,田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J].电工电气,2014(07).

[5]张峰,张建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城市中心区智能配电网规划研究[J].科技风,2013(23).

[6]周湶,孙威.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负荷密度指标法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J].电网技术,2011,35(01).

[7]安建强,马林峰.北京电网网格化空间负荷预测方法[J].供用电,2015(04).

[8]张植华,李健.网格化城市配电网目标网架动态构建方法[J].电网技术,2015,43(02).

[9]卫泽晨,赵凤展.网格化中低压智能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电网技术,2016,40(01).

篇9:瑞安侨乡的洋教师

“洋教师”以前只能在大城市的大学的校园里遇见,如今在偏远山区、在著名侨乡的枫岭学校也能每天看到。

“LA PENNA。”戴着眼镜的埃马努埃拉指着黑板上的意大利语词汇,在教一、二年级的山村孩子们。讲台下的孩子们个个认真专心地跟着埃马努埃拉一字一句读了起来。他们说:“我们的父母都在意大利,学意大利语,感觉真好。”

萨布丽娜教四、五年级的意大利语,在课堂上,萨布丽娜还到每一个学生前,听、教学生意大利语的发音和拼写,进行个对个、面对面的互动,极具亲和力。

埃马努埃拉和萨布丽娜今年都是25岁,来自佛罗伦萨大学,学的是西班牙语和汉语。她们是意大利Cospe协会(即意大利协助发展中国家协会,主要从事教育文化交流等)专门派遣到这里交流教学、进行志愿支教活动的,同时,也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

上午第四节课,是埃马努埃拉和萨布丽娜教授意大利语的时间。她们上课前就到教室内准备,在黑板上写好要教的内容,上课了,在讲台上认真讲课,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萨布丽娜对笔者说,她手腕上的中国结编织装饰品,是一位学生送的。萨布丽娜表示,自己很喜欢瑞安山区,以后会经常来中国。埃马努埃拉是学习中国历史和语言的,她第一次来中国,和山区的学生们相处后,更能感受到中国的农村特色。

在宿舍里,笔者见到了这两位80后洋老师,两人的生活简单有序,不大的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生活用品,床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书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是两人用来备课和查资料的,当然也是平常和意大利的家人、朋友交流、联络的工具。

谈到生活,两人高兴地说,这里环境太好了,周围都是大山和树林,水也很清澈;在这里不但生活得好,接触到的人也是最纯朴的。现在,两人不但能熟练地使用让外国人最头痛的筷子,也爱喝中国的茶;不过,最喜欢的还是正宗的意大利咖啡。

枫岭是瑞安市三大侨乡之一,拒不完全统计,早在1921年就有31人出国,现有7000多海外华侨。

枫岭学校校长戴晓佳介绍,枫岭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在意大利的侨胞和侨眷的子女,不少学生都是读几年就要跟着父母出国的,初步学会意大利语对他们用处很大,对融入当地生活、进一步学习都有好处,因此,学校很需要意大利语老师。

戴晓佳说,枫岭学校从2010年起与意大利Copse协会合作,每年暑假由该协会派出老师到枫岭学校义务教孩子们意大利语。

今年,枫岭学校决定在正常学期内开设意大利语课,将意大利语编入校本课程,请意大利老师长期义务教授,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埃马努埃拉和萨布丽娜就这样成为长期“驻扎”该校任课的第一批正式洋教师。

埃马努埃拉和萨布丽娜在山区侨乡教学,对学生们来说,意义远不止带领他们学习一门语言,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洋教师通过游戏互动、自由讨论、交流对话等轻松、活泼的授课方式,也为学生们开启了思维和学习的新方法。

愿中国与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常在。

(本文摄影:庄颖昶)

Italian Teachers in Rui’an

By Zhuang Yingchang

On Teachers’ Day this year, which falls on September 10 in China, Emanuela and Sabrina, both 25, were very pleased to receive greeting cards and paper flowers from their students. The two Italian young women are now teaching the Italian language in Fengling School, Rui’an City in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ards and flowers were the first special gifts they received after coming to this homeland of many Rui’an natives who are now in Italy and some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Foreign teachers are now quite common in big cities across China, but Emanuela and Sabrina are a little bit unusual here in Rui’an.

Rui’an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seeing its local residents migrate to foreign countries since a long time ago. An incomplete survey indicates that 31 local residents in Fengling moved overseas in 1921 and that nowadays more than 7,000 local residents are living in foreign lands. Fengling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sources of Rui’an residents who have moved overseas.

Most children at Fengling School have parents or other relatives living as Italian citizens or overseas Chinese in Italy. They will soon join their parents or relatives in Italy and the language course they take will certainly help them adapt to a new life.

The two young women teaching in Fengling School is part of a program jointly conducted by the Rui’an government and Cospe, an Italian organization engaged in Italy and worldwid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s designed to help emerging countries. Emanuela and Sabrina are from Cospe and they are in Fengling teaching children to speak Italian. A scholar of Chinese history and language, Sabrina is in Rui’an to learn about China. Her teaching assignment in Rui’an is her first experience of the oriental nation. She gets to know more about rural areas in China after getting mixed with children from mountains of Rui’an.

Emanuela teaches childre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 while Sabrina is responsible for children in the fourth and fifth grades. The last class in the morning every school day is especially assigned for Italian language learning.

They like Rui’an: the school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forests and water is limpid. Life is simple and the people here are simple. The two young Italians have learned to use chopsticks and sip Chinese tea. However, Italian coffee is still their favorite.

上一篇:热爱大自然小学作文下一篇:物业管理业务外包之优劣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