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2024-08-11

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精选12篇)

篇1: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为了让我乡中医药走科技化发展道路,增强我乡卫生保障力度,根据《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通知》(安卫发[2012]70号)和《定西市安定区卫生局关于转发《甘肃省中医药先进和示范市(州)、县(市、区)建设标准》(安卫发[2012]71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区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的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计划

一、推广项目范围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紧贴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价廉的传统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我区卫生局局下发的中医药适宜新技术、新成果和继续教育学科项目中选择一批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有利于迅速提高我乡中医医疗质量得项目为推广对象,主要推广15项符合我院实际的中医适宜技术。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为更好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价廉质优的中医药服务,特成立-------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运用领导小组。

三、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单位负责人必须统一思想,高度认识开展适宜技术推广是实施科技兴医强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直接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把该项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对于所选择推广应用的项目必须经院务会研究讨论后报中医股审批。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建设周期至少引进和应用中医药先进技术项目2项以上。卫生院能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60%的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医生能操作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2、认真组织,抓好落实。每年把该项工作纳入年初规划,对已批准的推广应用项目,应从观念上充分转变,积极派出人员到上级医院参加培训学习中医药先进技术,并认真引进、吸收、推广应用。

3、明确目标,措施到位。做好卫生院人员、村医的培训,培训内容为:针灸、推拿、拔火罐、中药加工炮制等,培训形式为办培训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每年培训人员要平均达20%以上,2012年要基本完成所有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培训任务。要做好培训工作安排,引进及培训要做好统计登记。

-------卫生院

安定区-------卫生院中医药

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安定区-------卫生院

篇2: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计划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长期同疾病做斗争中不断产生和积累的,她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独特地健康文化,长期以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人们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地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逐渐走向世界,逐渐被世界人民所接受。中医药不但可以救治疑难杂症、急、危、重症,她的一些简、便、廉、验的适宜技术同样可以防病、治病,符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经济社会。为了促进中医药全面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对中医药的新需求,扩大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我院坚决贯彻国务院、卫生部的方针政策,按县卫生局的工作指示,成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了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实施措施,具体如下:

一、培训对象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中医人员。乡镇卫生院参训人员必须具备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村卫生所参训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主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

二、参训名额

每个乡镇卫生院2名,村卫生所1名。

三、加强理论培训,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第一

分册为主要内容,重点培训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学习和中医药基础知识的学习。针对以前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培训的,有一定基础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为主要内容,着重进行针灸、推拿、罐疗的学习。针对县城内中医院、人民医院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人员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为教材,推广平衡针、铍针、雷火灸等适宜技术。

四、培训安排1、6月29日—7月28日(培训时间30天),对各乡镇卫生院的40名中医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保证参训人员每人掌握至少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2、6月29日—7月18日(培训时间20天),对村卫生所419名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保证参训人员至少掌握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培训考核

制定学习考核制度,要求受培训对象认真学习掌握,培训结束后,由卫生局统一命题,对参训人员进行考试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统一印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对未合格者继续进行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合格率要达到100%。

六、总结提高

经过对进修、培训学习及开展工作等情况的考核,找出得失,理清思路,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好的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做到深入细致,不断地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使中医药在农

村卫生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牟县中医院

2012-04-01

附件:

1、中牟县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中牟县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指导小组名单。

篇3: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1 学习中医知识, 了解历史渊源

我们在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前, 首先开展中医理论的学习, 了解中医护理发展历史, 为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 在与疾病作斗争中, 在寻找食物的同时, 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 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 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 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 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 我们祖先就利用“矾石”、“矾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 出现了最初的“矾石疗法”。据《山海经》栽;“高氏之山, 有石如玉, 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矾, 以矾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 均有矾石发现, 此时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 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 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 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 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 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 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2 通过学习, 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中医传统护理技术有着较深的理论基础, 它与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脏腑学说;脏腑, 古代称为“藏象”。藏是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指征象或形象, 这里是指内脏的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的征象。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 沟通内外, 贯穿上下的通络。经络纵横交错, 遍布于全身, 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 但长期以来, 有关中医体质内容, 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 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2009年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 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 确定了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 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的, 同时我们又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 早在人类远古时代, 人们就会利用自然带来的阳光、温泉水、冷水治疗疾病, 强身健体。中医理疗是通过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 产生有利的反应, 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因素通过人体局部直接作用, 和对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 从而调整了血液循环, 加快了新陈代谢, 促进对细胞组织的修复, 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提高免疫功能, 消除致病因素, 改善病理过程, 达到治病目的。

3 临床实践中的体会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应用较为普及, 随着患者的增多及治疗技术的更新, 护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稍有闪失, 可能会造成纠纷, 因此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提高工作的细致程度, 才能防患于未然。下面将临床中常见的中医操作中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3.1 不安全因素

(1) 护理人员素质因素: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 个人素质包括护理人员的心理、生理、道德因素, 当自身素质出现偏差时, 容易形成不安全因素, 如工作责任心不强、观察不认真、违反护理操作的规程等。 (2) 技术及责任心因素:中医护理技术不熟练, 违反操作规程, 巡视不到位, 观察不及时, 如熏蒸后未及时巡视而造成烫伤;拔罐时吸附力强, 停留时间过久导致患者皮肤起泡、破溃;艾灸时未及时弹灰, 艾灰跌落在患者身上致皮肤灼伤。 (3) 中医基本知识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不到位, 对经络走向不熟悉, 取穴手法不正确。如高血压取穴神阙、涌泉等, 错误取穴使药效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对症型和方剂的应用不熟悉, 不能做到辨证施护等。 (4) 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a.操作前评估不充分, 未尽告知义务, 没有告知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艾灸是治疗中皮肤发红、发痒有烧灼感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如果没有事先告知患者, 局部出现水泡易造成纠纷。b.操作前评估不全面, 如针灸治疗前应对患者的接受程度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防止出现晕针等情况。未及时清楚交待注意事项, 存在安全隐患。 (5) 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而忽视记录, 中医治疗操作更多, 往往涉及穴位、皮肤的表现, 因此中医的操作记录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内容。 (6) 药物性因素:a.药物对皮肤刺激过大, 易致皮肤过敏, 受损。b.穴位贴敷药物刺激量的大小与药物的干湿程度、表面引药的多少、贴药时间长短以及人体自身因素有关。c.药量不足或者方剂比例失当也会影响疗效。 (7) 物质因素:护理物品准备不足、质量不好、不配套, 护理操作流程不完善, 都会影响护理质量, 形成安全隐患。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管理, 完善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灭菌, 以防止交叉感染。 (2) 制定并落实护理操作的告知程序, 做到操作前评估、告知、准备, 操作中观察、巡视、交流, 操作后交待注意事项, 减少不安全因素。 (3) 做好护理工作流程的评估, 及时发现及修正存在的问题。

3.2.2 加强学习培训, 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主要培训中医的症候辩证和各项中医操作疗程、注意事项, 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按科室每月计划进行考核, 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化。

3.2.3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真实、准确记录各项护理操作, 中医技术操作应记录患者症型、治疗项目、取穴、治疗效果、局部皮肤状况观察等。

3.2.4 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

加强护患沟通, 规范护士仪表、行为及语言标准, 提倡温馨操作, 加强与患者的言语沟通, 在进行治疗操作时讲解一些。通过加强跟患者的沟通, 给患者介绍中医养生、治未病、冬病夏治等预防保健知识,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及理解。综上所述, 在临床操作中, 只有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认真落实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不断完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才能确保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

4 讨论

4.1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 它以整体护理为观念, 以辨证施护为特色, 在医疗保健、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弘扬传统医学, 既能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4.2应通过“四诊”收集资料, 经过分析, 确定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在操作前、中、后给予解决, 提高治疗的效果, 促进疾病康复,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提高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及语言的运用能力, 对实施中医护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3护理人员中医知识薄弱, 技术水平低, 临床经验不足, 是中医护理的一大障碍, 形成中医护理的安全隐患。必须加强中医护理知识的学习及技术培训, 包括经络穴位学习、操作演示, 亦可通过观看教学录像, 加深对传统医学的了解, 保证技术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4.4祖国医学博大精深, 中医护理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不可缺的作用, 应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宣传, 普及健康宣教, 操作前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对传统技法有所了解, 增加依从性,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桐.浅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3) :111.

[2]刘燕平, 徐玉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9) :54.

[3]何诚琼.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5) :284.

篇4: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17-03

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尤其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低廉、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居民看病难,看中医更难的问题,使社区卫生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1-2]。因此,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如针灸、推拿等,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背景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医改的深入,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自1999年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示中医药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应积极全面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使更多相关人才进驻社区,以中医药服务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成熟的中醫药技术服务社区基层居民,达到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的作用。

1.1.2 社区资料 选取我院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于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调查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口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山小榄社区人口管理办公室),本社区至2014年共有5213户住户,总人口34728人。其中,常住2671户,户籍人口19678,其中男性11582人,女性8096人;暂住2542户,暂住人口15050人,其中男性8973人,女性6077人。中山小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985人,其中常住老年人572人:男性243人,女性329人,75岁以上46人;暂住及流动老年人413人:男性180人,女性233人,75岁以上36人。

1.2 方法

1.2.1 需求分析 根据中山小榄社区体检、全科诊疗资料显示,患有疾病的居民中,老年人患者占80%以上,其中7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存在广泛的康复理疗需求;中山小榄社区现有残疾人48人,其中肢体残疾21人,存在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的医疗需求,而这种医疗需求一直也是残联要求开展的工作。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公路网日趋密集,工伤和车祸也随之增多,且在全科诊疗工作中发现,创伤、损伤等意外所致的疾病在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中所占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其诊疗需求也日益增大。

1.2.2 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立 医院社康科根据中山小榄社区特点以及其服务中心自身优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中医药康复医师(1名)为组长,中医药康复技(1名)为副组长,护士(3名)为组员,由组长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计划和培训组员,副组长协助组长实施各项工作。

1.2.3 设备准备和技能培训 设备准备:准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如电子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全自动腰椎牵引床、负压吸引治疗仪、起立训练床、减重步态训练仪等;技能培训:所有人员均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灸、中频电疗、推拿按摩、颈腰椎牵引、中药敷贴、穴位注射、负压吸引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等。

1.2.4 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同时,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另外,运用中医药方法结合现代理疗手段,开展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及针对性给出康复建议,健康教育疾病范围主要包括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落枕、中风后遗症、腹泻、便秘、肢体及脊柱关节功能障碍等。

1.3 评价指标 统计接诊人数和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诊疗疗效、服务态度、诊疗费用、康复保健、其他建议等,各项内容可多选,每3个月进行一次调查。

2 结果

自2010年我院在中山小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活动以及健康教育以来,社区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诊疗、功能训练等适宜中医药技术的人数持续上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4年期间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均达到70%以上。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日益感受到中医药养生保健所带来的好处。有研究显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压力,解决社区居民“看中医难、贵、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分配医院医疗资源,减轻医院压力[3]。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有以下优点。

3.1.1 应用效果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达到70%以上,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便民、简化、低廉的特色,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优势。

3.1.2 群众反响好 每年的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意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符合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要求,可有效减少社区群众对日常医疗的投入,进而降低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有利于推动新医改的实施,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到基层居民中,可更为显著体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用价值,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3.1.3 开展环境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的开展,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易、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不需复杂大型的医疗设备即可实施和服务于社区群众,且群众实际获益良好,多数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使整体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开展中便捷、低廉、优质的特点。

3.1.4 开展工作好 在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社区群众进行沟通,可充分了解病患的实际情况,并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同时可通过沟通向社区群众灌输日常医疗知识,宣导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使社区群众更深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知识,有利于提升病患对疾病、保健、康复等方面的认识,并可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使社区群众更信赖中医适宜技术,为后续开展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

3.1.5 开展前景好 随着中医适宜技术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团队人员均参与了多次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与诊疗患者的经常性接触将理论知识逐步应用至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中医药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技能,使病患获得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循环,有利于深化改革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系统,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充分体现出中医适宜技术实施的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3.2 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群众反应、开展环境和前景,使多数社区群众受惠,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开展前期,所组建的团队成员中仅有带队医师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识和开展具有较深的认知,造成相关人才缺乏,且可投入资金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多方面开展的需求,使开展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开展进度也较为缓慢[4]。因此,总结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的重担问题,思考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提高社区群众医疗服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5],本研究通过对本次开展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3.2.1 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中医药适宜技术已有卫生部文件下达推广指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未对该技术推广起足够的关注,在社区医疗中保障制度较为缺乏,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且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培训等的相关支持政策较少,致使推广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

3.2.2 中医药人才匮乏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过程中,相关中医药人才较为紧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且由于社区群众病患中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其病情一般較为复杂多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要求高,因而前期实施难度较大,效果也相对不明显,不利于后续的推广。

3.2.3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缺乏系统管理 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尚未有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精细化分级、分类存在较大的难度,其相应的实施配套设施也未完善,服务病患的疾病类型较为单一,多以内科疾病为主,尚不可满足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进而限制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3.3 对策建议

3.3.1 政府加大支持 建议政府应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推广的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并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使社区群众深切享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实惠,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各个项目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价值。

3.3.2 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和标准,并实行相应的考核标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地位与待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等课程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6]。

3.3.3 宣传中医特色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便捷、简单、低廉的特色,在群众接受率不断提高的总体良好态势下,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鼓励社区群众走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人民真实感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进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往更深的层次发展[7]。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全符合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2]许永建,高启胜,郭清,等.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11,31(6):448-450.

[3]蔡祖祥,马灿泽,余道兵,等.适宜中医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 : 80 -81.

[4]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5]余信国,李静,杨桂琼.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需求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91-1592.

[6]陈容,孙雷.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34-35.

[7]汪珍秀,肖素娟,李玲,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的成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626-2627.

篇5: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现状问卷调查

性别: 年龄: 1.您是否了解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传统疗法)?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几乎不了解 D、完全不了解 2.您知道或了解的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针灸 C、拔火罐 D、推拿 E、敷贴 F、穴位注射 G、其他

3.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相关疗法的?

A、朋友介绍

B、书本、刊物、报纸 C、科普宣传

D、其他

4.您有了解或听过中医传统疗法的推广相关的政策和活动吗? A、较多 B、较少 C、很少 D、从来没有 5.您觉得本地区中医适宜技术宣传推广的工作做得怎样?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D、没有 6.您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看法是?[单选题] A、凡是存在就是合理

B、不相信,觉得不科学

C、不是很了解,但作为国粹应该继承发展

D、相信中医,大力支持

篇6: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

为了更好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百姓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发展祖国医学,特制定本计划。

1、在10月份成立推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2、选出我院适宜推广的技术,不少于15种。

3、在医院大厅设置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栏。

4、康复科运用挂图等形式,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5、康复科做好治疗登记及各种资料准备。

6、医院组织专题讲座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使我院医护人员对

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达到95%。

7、到医院下设门诊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

8、各科室开展应用一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如中药灌肠,中药外

敷等技术。

9、利用每月义诊时间向辖区百姓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

10、认真总结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我院健

康有序发展。

篇7: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38号)文件精神,我市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筛选适宜项目,严格目标考核,大力组织推广,以进一步提高镇村社区卫技人员运用中医药适宜

技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现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项目组织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由省,市名中医组成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各地推广项目进行技术审核,对培训推广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并组织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开展学术活动,协同县(市,区)推广培训项目专家组,统筹推广培训课件安排,规范项目推广培训内容,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业务指导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加强项目推广组织领导,安排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开展,推广培训,督查考核.各县(市,区)要遴选名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组,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详见附件1),《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详见附件2)和江苏省中医药局《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结合本地实际筛选制定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各县(市,区)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相对固定的技术推广项目培训专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附件3),制定技术推广活动计划,科学组织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活动.二,项目培训对象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对象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所有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安排1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安排参培).三,推广项目内容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坚持贴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防治实际需要,安全有效,切实可行,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以及《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30项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的基础上,再筛选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报市级审核后,列入推广培训内容.四,项目培训实施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要完成《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中15个项目,《江苏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及本地所确定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推广培训任务.4月底前,各县(市,区)确定本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目录,推广培训实施计划,镇村参培人员;6,7,8三个月内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及其它参培对象的项目培训;10月底前各地完成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相关卫技人员的培训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保证医疗技术安全,注意立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项目开展技术推广活动,促使基层卫技人员学得会,用得上.五,项目推广要求

1,严格项目工作目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要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乡,村医疗机构均须有符合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通过项目培训推广,促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达100%以上;促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4项.2,明确项目培训任务.各地要发挥县级医疗机构龙头作用,加强专家技术培训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培人员每人培训30天,培训推广市,县选定的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培人员每人培训20天,培训推广县(市,区)选定的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关技术项目培训活动须有计划,有步骤,有记录,有总结.3,强化技术推广考核.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集中辅导,分散自学,交叉考核等办法,解决好参培对象工学矛盾,科学组织培训实施;要因地制宜,分专业或分区域组织技术推广培训,不得缩短时间,减少培训内容;要加强培训时间,内容,师资和执行情况等方面的考核,切实保证培训质量;要统一规划,积极为镇村医疗机构配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设施设备,采取倾斜措施鼓励卫技人员运用,城乡社区居民选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技术项目在基层社区广泛运用,达到既定考核

指标和项目目标.市(县,区)卫生局要积极争取设立推广培训专项工作经费,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进行业绩考核,奖优罚劣;特别要加强对推广适宜技术的使用考核,将开展的项目数,病例数,疗效等列入乡,村医疗机构工作考核内容,不断提高适宜技术推广运用效果.附件:

1.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目录

2.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3.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

篇8: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是指那些适合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广大基层群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 能够为广大基层、预防、保健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掌握和应用的技术, 费用较为低廉、乡村群众在经济上一般能够承受的技术。

卫生适宜技术具有下列特点。①技术特性:必须是经过实践的、有科学根据的、可靠的卫生技术。②需求性:必须适合当地开展初级卫生保建的需要, 特别是满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迫切需要, 能促进和改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③通用性:在常见病、多发病上都能应用, 且容易为广大医药卫生人员掌握, 又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欢迎。④有效性:能够为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提供切实的普遍的效果。任何适宜技术都必须以一定效果为前提川。⑤经济性:费用较为低廉, 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能为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所应用和负担得起的, 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简而言之, 卫生适宜技术是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有效的初级卫生保健技术。

2 国外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经验

国外卫生适宜技术研究起步较早, 一般都针对发展中国家。健康政策希望工程协会曾在美国弗吉尼亚举办过一次关于将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会议, 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供应商都提出了一些建议[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必须积极地组织人员培训, 提高国家的工业基础, 熟悉仪器的使用和维修, 并要最终学会生产;对供应商来说, 必须建立一个服务机构, 提供产品的信息, 供应配套设施, 保证维修, 训练买家使用和维修仪器等。

国外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国际性的组织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农村贫穷地区进行适宜技术的培训和输出, 对技术的适宜性、培训的质量、仪器的运输和维护等进行严格的规定, 其范围和规模往往较大。

美国卫生适宜技术组织 (Program for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 Health, PATH) 简称“帕斯”, 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 侧重于提高生殖健康服务质量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且在社会健康教育、预防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毒感染、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创新和项目建设上久负盛名。PATH通过技术开发、应用调查、培训、行为改变、交流及宣传等途径来实现上述目标[2]。

3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研究现状

3.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

卫生部从1991年开始实施“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 2004年初, 国家科技部、卫生部、计生委、中管局联合组织开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开创了战略性的举措和新的思路。到2007年已累计推广适宜技术190多项, 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40多万人次,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据初步估算每年减轻农民疾病负担数亿元[3]。刘卫平等通过对重庆市两个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县使用适宜技术的医务人员和接受技术服务的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79.84%的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显著有效;适宜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越好、中医技术越多、医务人员年龄越大、培训时间越长, 应用率越高;西医技术的应用效果好于中医技术[4]。上海市卫生局自1992年起就利用行政管理渠道有组织、有计划开展5项先进适宜技术成果的推广进行探索, 效果满意[5]。刘凤英等报道在实施包含有推广适宜技术的云南省世界银行贷款卫生Vl项目后, 与实施前比较, 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妇女健康教育率等五项主要指标大幅上升,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取得了较好的项目效果[6]。杨土保等结合适宜技术的提供方和需求方对在湖南省的示范县推广的30个卫生与计划生育适宜技术, 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 描述各适宜技术的培训情况、技术使用情况、平均培训费用以及满意度等, 然后采用TOPSIS方法对30个适宜技术的应用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计算出应用绩效前5位和后5位的适宜技术[7]。

3.2 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机制或模式

多年来, 卫生部在组织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出面 (政策、组织协调) 、专家出力 (评价、咨询、培训等) 、社会参与 (推广与接受单位共同出资) 的推广机制。但还远远不能适应防病治病对新技术的需要, 因而需要营造一个大力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的环境并建立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薛塞峰等在选择国家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的适宜技术, 通过举办培训班、操作示范、技术指导以及结合群众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等, 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示范性推广, 建立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的运行模式。结果显示, 县、乡、村三级医生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 形成了适合宁夏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模式[8]。曾智通过开展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四川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工作, 结合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有效模式与机制, 即“政府主导、高校牵头、校地联动”的模式[9]。王润华等研究认为,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最佳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综合模式;适合的机制是以协调联动、社会动员、适当经济补偿、约束与激励并用四项为主的多项机制协同作用[10]。蒋健敏等在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基层推广研究工作基础上, 从决策管理、技术项目、推广主体和受体等多个角度, 对现阶段影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11]。

3.3 卫生适宜技术筛选或评估指标

在卫生适宜技术的遴选方面, 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各部门目前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适宜技术, 其中许多适合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如“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杏林计划”、“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工程”、“百项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的推广计划”等项目提出的数百项技术。其中许多技术解决了我国农村和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12]。但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规范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选指标体系, 国家技术项目库总量不足, 部分技术发展更新滞后, 从而影响适宜技术扩散。刘山亘等通过专家论证确立了一系列的农村适宜诊疗技术筛选指标。指标体系主要从3个方面来筛选和评估农村中医适宜诊疗技术, 分别是一级指标:有效性, 安全性和经济性;二级指标:技术成熟度, 可操作性, 辅助设备和技术规范程度;三级指标:普适性和可接受性[13,14]。朱小凤查阅文献确定技术评估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 选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技术得分。该研究认为, 为示范地筛选适宜技术时, 既要根据技术得分的排序, 又要结合各个地方可利用的卫生资源、卫生技术需求、居民疾病经济负担和经济发展等情况[15]。尹爱田等将累计适宜技术列出, 运用德尔菲技术对适宜技术项目进行筛选, 最终认定50项技术为农村中医可推广的适宜技术, 并入户调查3 127名农村居民对这50项技术的评价, 结果67.94%的农村居民认为效果较好[16]。成刚等利用专家研讨会、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卫生技术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其中六个一级指标为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特性、可接受性和成熟度, 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评价、筛选适宜技术提供了方法学基础[17]。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投入不足, 设备条件差

虽然新医改后政府会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投入, 但由于农村卫生医疗机构整体底子薄, 需要的经费缺口较大, 短期内对适宜技术的投入势必会很有限, 无法及时更新陈旧的设备和添置必要的设施。

4.2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匾乏, 整体素质不高, 技术服务水平有限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乡村医生是实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主体, 他们承担着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的重任, 而目前大部分地区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有限, 无法吸引高质量的人才, 现有的乡村医生整体学历水平偏低, 以中专为主, 大专、本科学历较少。乡镇卫生人员中, 有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 远远不能适应培训和推广应用的需求, 导致在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上参差不齐, 提供的技术服务水平质量无法达标。

4.3 卫生适宜技术不“适宜”

卫生适宜技术的特点是安全、有效、成熟、经济、可接受、方便易行和可持续应用。但目前的情况是部分卫生适宜技术过于陈旧, 无法跟上科技日新月异的步伐, 不“有效”;部分开展条件要求苛刻, 不“方便易行”;部分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药品、试剂等, 不“经济”;部分技术含量高无法被乡村医生接受进而影响其推广应用, 不“可接受”。

4.4 医药费上涨过快, 导致老百姓看病贵, 抑制了对卫生适宜技术的需求

虽然新医改针对此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突出的医药费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70%的农村人口收入有限, 他们难以支付动辄天价的医药费, 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害怕生病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三大怕。“小病扛大病拖”局面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卫生适宜技术的需求, 阻碍了其发展。

4.5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无统一推广教材, 培训效果不好

目前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展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研究, 但缺乏统一的教材, 乡村医生不能得到统一、标准、高质量的指导, 培训效果不容乐观。

5 对策

5.1 强化政府责任, 加大政府投入, 改善设备条件

建议政府给予足够的经费投入并合理安排, 健全适宜技术推广配套的器械、设备和药品, 以保证适宜技术的顺利推广。

5.2 积极引进高素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待遇, 如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乡镇医院摆脱“人才荒”的尴尬, 吸引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员进驻乡镇医院, 建立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医疗队伍, 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5.3 有关部门机构对适宜技术进行规范和更新, 统一培训

发挥上级医疗机构在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中的带头作用, 统一规范农村适宜技术, 淘汰陈旧技术, 引入新型有效的技术, 编写全国推广教材, 统一培训, 强化基层医务人员的中、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

5.4 彻底落实新医改政策, 严格控制医药费用

将新医改的各项政策如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落到实处, 从源头上阻断高价药物, 控制各项检查费用, 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医药费的自付支出, 使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5.5 加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站建设

充分利用和发挥当今网络技术的优点, 创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 创造良好的服务和信息平台, 使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极大地方便基层卫生组织查询相关信息, 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通过网站的宣传作用将更多的卫生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6 考核评估,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篇9: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我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镇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以开展中医药新技术为主的中医特色专科的建设。

2、全镇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

3、提高乡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推广周期

推广周期为1年,2011年元月—2011年12月。

三、推广内容

2011年拟推广项目(10项)

1、针灸推拿治疗小儿食积

2、针灸推拿治疗小儿遗尿

3、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

4、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

5、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

6、针灸推拿治疗腰肌劳损

7、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8、针灸推拿治疗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

9、针灸推拿治疗面瘫

10、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

四、推广步骤

1、选派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2、组织举办全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推介中医药适宜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小组对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英萃中心卫生院

篇10: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一. 组织领导(总分29分,得分23)

1.我县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制定了《绥江县卫生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领导小组,确定了本项目的实施细则。(应得6分,实得6分)

2.卫生局已经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列入工作目标之一,有经费支持。(应得4分,实得4分)

3.2007年我县建立了以县中医院为主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确定了8名县级师资人员。(应得8分,实得8分)

4.我局采取了包括经济补偿、口头表扬等措施保证各级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应得2分,实际得1分,扣分原因:没有具体措施相关的文件。)

5.新农合制定了提高中医药服务补偿,增加了中医药门诊报销项目等鼓励政策。(应得4分,实际得2分,扣分原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没有鼓励中医

药的政策。)

6.卫生局卫辖区内所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设备:针灸针、TDP神灯、火罐等。(应得5分,实际得4分,扣分原因:设备配置率不足)

二. 项目执行(总分43分,得分39)

1.2007年、2009年2年,我局分别组织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应得28分,实得24分,扣分原因:培训时间不够)

2.参加培训的人员学习积极,没有无故缺勤,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应得5分,实得5分)

3.每次培训结束后都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率均为100%。(应得5分,实得5分)

4.参加培训人员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发放。

三. 推广绩效(总分28分,得分28分)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药物治疗、针刺、灸法、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穴位注射、热熨等适宜技术。村卫生所能开展药物治疗、推拿、针刺、灸法等适宜技术。(应得6分,实得6分)

2.全县各卫生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量显著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药处方比开展培训工作前均增加了10%以

上。(应得6分,实得6分)

3.各村卫生所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中药处方和中医非药物处方合计比开展培训工作前增长了10%以上。(应得6分,实得6分)

4.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均知晓中医药适宜技术,知晓率100%。(应得5分,实得5分)

5.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应得5分,实得5分)

篇11: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推广讲课教师及授课内容计划表

(一)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教师及授课内容:

1.韦国雨 副主任医师主讲《中医学理论基础》

2.程运扬 主管中药师主讲《中药的炮制及临床应用》

3.李可文 副主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感冒、咳嗽》

4.黎小琳 副主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风湿痹证》

5.杨锡芬 副主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中暑》

6.覃小虹 主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腹泻》

7.李家健 主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胃痛、泄泻》

8.郑勇文 主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眩晕、头痛》

9.杨权英 主治医师主讲《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师及授课内容:

1.黎小琳 副主任医师主讲《骨折的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2.覃丽贞 副主任医师主讲《拔罐疗法》

3.古宏钊 主治医师主讲《穴位贴敷疗法》《艾灸疗法》

4.张连芬 主治医师主讲《中医推拿疗法》《毫针刺法》

篇12:卫生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计划及措施

1 推广项目及推广方式

推广项目为甘肃省专家通过筛选推荐的疗效确切、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项目, 如“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技术、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技术、脏腑背俞排罐治疗腰肌劳损技术”等20项适宜技术, 整个项目主要为针灸推拿, 涉及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神经系统检查、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知识。项目培训要求乡镇卫生院学员掌握20项, 街道社区、村卫生室学员掌握10项。学员全脱产学习, 食宿免费, 上午理论课, 下午实践技能操作, 适当以讲座形式穿插现代医学相关知识。学习结束后, 分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2部分进行考核。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酒泉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村卫生室从医人员, 拟培训450人, 实际在册398人, 共4期, 每期培训末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398份, 收回有效问卷345份, 有效回收率87% (见表1) 。

2.2 调查问卷

问卷涉及民族、学历、职称、专业、岗位、进修经历及对振兴中医事业的看法等15项内容。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 应用t检验, 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在345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268人、女性77人, 男∶女=3.5∶1;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 (39.55±9.49) 岁。其中无学历28人, 占8% (主要在村卫生室) ;中专220人, 占64%;大专83人, 占24%;本科14人, 占4%。中医专业52人, 占15%;中西医结合专业14人, 占4%;西医专业272人, 占79%;其他7人, 占2%。

3.2 统计方法与结果

本文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为了量化和比较, 将职称、重选专业等比较项目用1、2、3等数字表示。结果见表2。

3.3 分析

(1) 学员职称 (无1、初级2、中级3) , 总体 (1.80±0.66) , 即学员的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以内, 有一部分乡村医生还没有医师证和职称。

(2) 学员年龄平均 (39.55±9.49) 岁, 从第1期 (主要为各乡镇卫生院) 到第4期 (主要为村卫生室) 平均年龄越来越大, 平均年龄最大相差5岁。在村卫生室, 年龄在45~63岁之间的学员多数单独采用传统中医方法防治疾病, 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解剖学、现代诊断方法等知识。

(3) 希望从事专业 (中医1、中西医结合2、西医3、辅助科室4) 调查中, 均数为 (1.93±0.50) , 说明基层医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事实上基层医生主要从事全科医师工作。

(4) 基层学员希望培训项目 (中医1、西医2) 调查结果显示, 学员希望多培训些“简、便、廉”的中医项目。

(5) 学员重选专业 (中医1、中西医结合2、西医3) 调查, 得到的均值是 (1.91±0.56) , 说明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基层学员的首选。

(6) 在基层学员有无进修经历 (有1、无2) 的调查中, 中医院的进修经历均值为 (1.66±0.49) , 西医院的进修经历均值为 (1.45±0.52) 。说明基层学员在西医院的进修人次远多于在中医院进修人次。

(7) 对本次培训前后的收获 (好1、一般2) 调查中, 学员培训前的感受均值为 (1.58±0.50) , 培训后均值为 (1.15±0.36) , 说明学员对实用、易于操作的培训项目比较满意。经过对部分乡镇卫生院第1期学员的回访, 发现部分项目已经在基层开展, 而且疗效好、收费低廉, 老百姓易于接受。

4 对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开展情况的思考

4.1 效益与评价体系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其他传统中医药诊疗疾病一样, 主要特点是简和廉, 例如, 此次培训项目中的按摩气海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只需要医生的耐心和一根中指;气海配天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只需要一根艾柱和一点姜蒜等。而对医院来说,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重要, 年终时医院对科室的评价、科室对医生本人评价或社会对医院评价都主要依据经济效益, 特别在基层, 经济效益更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2]。

4.2 人员素质与培训

此次调查的学员有一部分是村卫生室的医生, 他们无学历证或执业证, 乡镇卫生院多数学员是初级职称或中专学历, 他们普遍缺乏中医药知识, 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培训, 而且年长学员知识老化, 年轻学员没兴趣学中医, 因此, 基层从业人员的中医理论与技能有待提高。在中医药人才培训方面, 从2009年开始, 甘肃省卫生厅提出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 要求各市州、各单位在医护人员自学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 组织集中辅导。这种活动对西医学中医, 尤其是提高西医内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很大帮助, 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4.3 中医学文化与临床

中国古代文化孕育出传统医学, 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医人文精神和确切疗效。为倡导医院人文精神, 最近各中医院在艰难生存的同时, 在医院门厅、走廊等处通过名人字画、塑像等营造中医文化氛围。与中医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医院费尽心思宣传医院各个科室的诊疗项目、大型诊疗设备及其用途。2008年甘肃省开始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这无疑给中医学院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 同时也给基层中医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4.4 环境与政策

中医的发展取决于医学环境及政策, 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如在某医学院一名药理学教授一边在中医的招牌下申请从植物中提取瘦素, 以解决肥胖人群的科研课题;一边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中医缺乏科学依据。个别省份中医学院毕业生从事外科治疗存在资质问题或考外科研究生时不予录取。按照现行的环境和政策, 中医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任建萍, 吴林荣, 蒋建敏.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6 (26) :54~55.

上一篇:国庆庆祝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我发现了无花果的秘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