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4-08-13

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11-2015年绿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简介

面对快速发展并日益变化的市场,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了《2011-2015年绿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本研究报告将从以下几方面帮助业界券商、投资机构、绿茶生产企业等企业和机构更精确地了解中国绿茶市场的发展现状,更深入地把握中国绿茶市场发展趋势。

通过更加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抓住最新变化,从下游及消费者对市场进行剖析,总结全球及中国绿茶市场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客户全面了解中国绿茶市场的发展状况。更加全面、深刻的趋势分析与预测。从政策、经济、技术、社会等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判断绿茶市场趋势及未来规模,使客户提前把握市场需求与发展方向。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第一章 绿茶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绿茶行业基本概念

一、绿茶行业定义分析

二、绿茶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绿茶行业特性分析

一、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分析

二、行业现阶段发展SWOT分析

三、行业周期性分析

四、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第二章 绿茶行业主要国外市场分析

第一节 国外市场整体概述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三节 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第四节 北美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三章 绿茶行业国内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绿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第三节 绿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四章 绿茶行业产业链分析及对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 上游原料产业链发展状况分析

第二节 下游需求产业链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上下游行业对绿茶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绿茶行业技术制造工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绿茶行业技术研发现状

第二节 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第三节 工艺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 绿茶行业国内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绿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第二节 2006-2010年产品产量分析

第三节 2006-2010年市场需求分析

第七章 绿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绿茶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绿茶行业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八章 绿茶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六节 企业六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九章 2011-2015年绿茶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绿茶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绿茶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二、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三、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供给预测

三、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需求预测

第十章 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政策和体制风险

第二节 技术发展风险

第三节 市场竞争风险

第四节 原材料压力风险

第五节 经营管理风险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国绿茶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绿茶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第二节 绿茶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绿茶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一、项目投资环境考察

二、项目投资产品方向建议

三、项目投资其他注意事项

通过《2011-2015年绿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出品单位: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篇2: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它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在初制茶六大茶类里产量最高,年产40万吨左右,绿茶产区最广,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陕西等各个茶区。绿茶和乌龙茶、花茶一样是西安茶叶市场上常见的品种,但是目前它被人们所接受的程度究竟如何呢?有没有进一步市场拓展的空间?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将了解经销商对绿茶的经营意愿,包括对绿茶的包装、价格的接受程度和意见,并据此预测绿茶的市场前景及判定好目标经销商群体、核心渠道,了解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以便能结合自身企业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避强击弱。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组合,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寻求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二、调查贡献

本次调查共走访经销商31家,也现场调查了众多正在购买的消费者,对经销商的经营品种、渠道、销售旺季、主流产品价位段、主流产品类别、主流产品包装、团购下限及折让比例等一系列问题有了直观认识,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购买习惯、购买场合、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绿茶产品的知名度、质量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取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绿茶大规模进军市场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l、产品知名度的调查。茶叶在西北地区的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仅我省每年由外地进入的茶叶就在8000吨左右。而西北地区原就是陕南茶叶的传统销售市场。陕南茶叶种茶历史悠久,“巴山峡川”是陆羽在其《茶经》中认定的茶叶发源地,陕西茶叶历史上比较早的品牌是“紫阳毛尖”茶和大众化的“陕青”茶,在计划经济时期具有相当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陕南绿茶直至今天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体验人群,在调查问题“了解陕南绿茶的渠道”时,高达68%的消费者选择“喝过”,13%的消费者选择“亲朋介绍”,这是陕南绿茶巨大的营销潜在优势。

2、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调查。质量和口感是人们普遍最为关心的问题。经过消费者调查,消费者购买首选考虑“质量”的占29%,选择“口感”的占27%,而第三才是选择选择“价格”,比例占20%,也体现出目前消费提升的潮流,即传统喝茶的地区和喝茶的人群,在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喝茶的习惯不变,而喝茶的档次一定会越来越高,而喝茶的品种可能会因为所在文化、社交圈变化而变化。新兴的喝茶人群正在稳步增加,不单是因为收入因素,而是因为其他社会性饮料生命周期有衰退迹象,也是因为茶叶是根深蒂固的农产品,而非美欧盛行的工业饮料,根本的分歧在农业和工业在人类健康上理念的分野。第四选择“品牌”的占12%,反映出在茶叶购买上多为随意购买,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并不突出。

以上结论和经销商调查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经销商在回答“影响顾客购买主要因素”时,选择第一位为“质量”,比例高达47%;“价格”列次位,比例为37%。在“消费者购买茶叶主因素排名”时,依次为:质量-价格-包装-产地-品种-产季,也反映出类似偏好。

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调查。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消费者消费习惯对企业的营销方案及渠道操作侧重点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渠道相当集中,分别为茶叶市场(29%)、超市(29%)、专卖店(26%)、百货商场(13%),选择其他的仅占3%。

4、消费场合的调查。一般为家中,办公室,茶馆,茶楼,宾馆餐厅,户外等场合。喝茶习惯从个人走向社会化,人们喝茶已经更多注重文化的区分,区分的办法就是给喝茶打上更多的社会符号,因此很多人是在特定场合中消费茶的,回到家里未必有那么的讲究,即喝茶的人群化。

5、消费者消费依据的调查。把“生活习惯”作为选择依据的占有40%;选“解渴”的占20%;把绿茶的“提神醒脑”功能作为选择依据的占14%;选“清热解毒”的占11%;“休闲娱乐”占9%,“去油腻保健”占6%。整体来看,选择考虑茶叶健康作用的只占20%,绿茶的健康因素还需要大力强化。

6、绿茶产品本身的调查。我们在对部分经销商进行了访谈,对绿茶的质量、外观、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虽然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是无须讳言,由于种种原因,陕南绿茶在西安茶叶市场的美誉度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共收集到以下意见:a、加工工艺粗、高端少b、质量欠佳、口感不好,销售较好时出现断货c、包装差d、品牌不突出、消费者自点率低。肯定意见有:a、性价比高b、茶形好。由此可见早期的知名度为陕南绿茶的进一步市场开拓带来的正面影响有限,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低端茶叶居多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产品的美誉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茶外观的好坏对产品的销售有着直接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产品的外观造型还不尽人意。

绿茶投放市场,适宜的价格有助于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作为茶叶产品,又属敏感价格产品,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对销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对照市场上其它品牌茶叶的价格,消费者对绿茶的价格的理解还是比较合理、公正的。

7、消费者基本情况调查(略)

三、调查问题的解答

2、茶叶市场存在的问题

部分消费者对茶叶市场的问题包括包装、质量、价格等方面提出他们的意见。

首要问题是市场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32%;价格过高27%;生产日期、保质期没有保证8%;而以下问题均为6%:品种不能满足需要;包装呆板、无新意;包装内搭售其他物品。稍加留意就会惊讶的发现,反映质量为主的问题占40%(生产日期、保质期没有保证8%也属质量问题);而比照经销商调查中“同业竞争主要因素”一项,依次为

1、价格37%;

2、质量23%;

3、品牌20%;

4、其他10%;

5、渠道7%;

6、客户3%。看来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不足,而市场对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关注度显然没有深度了解体会,值得所有经营者在经营中考虑。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优质才有优价。作为食品行业,并且是即开即饮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茶叶来说,质量更为重要,从市场上的样品来看,多数现销绿茶的质量还急待提高。

由于绿茶是即开即饮且能多次冲泡的产品,因此,在调查中,许多人提到了防伪标志,对此茶叶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对消费者消费茶叶的依据的调查中,40%的人选择的是“生活习惯”,20%的人选择的是“解渴”,可见,生活方式和实惠是消费者消费饮料的根本依据,在这方面,消费者对绿茶的高性价比给予肯定,但真正好质量且价格适中的的产品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完全认同。

2、市场前景的分析

茶叶被称为21世纪的“世界饮料之王”,它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而绿茶更是其中佼佼者。

①消费者消费习惯和产品本身的分析

消费依据:40%的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茶叶是生活习惯,可见生活方式是人们对饮料消费的购买依据。

消费场合:一般为家中,办公室,茶馆,茶楼,宾馆餐厅,户外等场合。,可见,外出场合是消费者消费茶叶的主要场所。

消费习惯:调查中以口味、价格选择购买的消费者合计比例为47%,选品牌的仅占12%,可见人们购买茶叶有很大的随意性。

消费心理:有17%的消费者购买茶叶时关注其保健功能,这是绿茶的一个

优势。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从心理上占领消费市场。

消费趋势: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消费越来越趋向多功能,特别是保健功能,备受人们的喜爱,而这又恰恰是绿茶目前为止在茶叶界所独有的。

经营趋势:在调查中,经营专营绿茶的经销商在3年以上的经销商数量中占50%;绿茶专营经销商占经销商总数量比例为36.67%,反应出绿茶顽强的生命力和近年来的抬头趋势,经销商经营(包括兼营及只为配齐品种系列)绿茶比例为70%,兼营绿茶的经销商中,反映绿茶销售较好的约占60%,茶叶品牌的可塑性: 目前,商品茶质量良莠不齐,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品牌是商品质量、价格的信誉保证,消费者正逐渐对品牌茶叶表示认同和信赖,市场期待着更多茶叶品牌的涌现。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成长中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对茶叶品牌培育而言,既是市场需求又是发展契机,我国茶叶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入WTO之后的我国茶叶经济,愈加体现出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茶叶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策略和计划,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包装茶的盈利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是茶叶品牌塑造的主要载体之一。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茶叶包装应的选材、款式、规格、图文、标注等内容须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文化特点及消费习惯,以促进中国茶叶获取更高的国际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绿茶具有其它茶叶所具有解渴等功能,同时又具有其它茶叶所没有的保健等功能,适合茶叶消费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比较广阔。

②从市场需求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

市场总需求是各种条件结合起来的一个变量,任何有用产品,在不支出任何刺激需求的费用时,仍会有一个基本市场需求量,即市场下限,但在现代广告社会中推出一种新产品,不支出营销费用是不可能的。随着市场营销费用支出额的增加,市场需求水平也相应提高,提高的速度最初为递增,后降为递减,最后达到某—点,在这—点上,无论怎样增加营销投入,需求量也不会再增加,即市场上限。在消费者问卷中,约51%的选择2斤以上,不包含30%答“不确定,用完再买”的,看来市场潜力是可观的。

由于本品牌绿茶为新产品,产品的市场下限量是很低的。但人们对新事物的承认有一种认知的过程,在投入期营销投入额大,但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公司在投入营销支出后的短期内不会收到很明显的效果。真正好的产品营销支出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其有了足够的认识后,在这个时期,只要再增加小部分的营销支出,市场需求就会大幅度增加。从市场需求预测可以得知,绿茶的市场潜量是巨大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3、目标消费者的定位

①产品的档次定位

绿茶属保健功能较强的产品,因此,档次绝不应定得太低,鉴于市场形象及利润空间及市场空间及调查结果等多因素考虑,50元/斤以下的约38%的消费群目前应果断放弃,等适当时机以品牌买断方式运作,以利培养基础客户群及扩大产品知名度。

可以进行市场操作的产品初步设想应分为两大类:自用消费型及礼品型,自用型分为习惯消费型及功能消费型。礼品型分为旅游、亲情礼品型和商务礼品型两类,自用型里习惯消费型突出实惠及保健因素,功能消费型突出保健及认同感。礼品型不同程度突出亲情、保健及价值传递功能。

大部分绿茶本身也属于大众消费品,这部分绿茶又属敏感价格类产品,因此,档次又不宜定得太高。结合调查中经销商及消费者问卷、访谈,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自用型绿茶的档次定位为“中档”或“中档偏上”类实惠、保健型茶叶为好,包装上应艺术性的体现有美容健康降脂内容;亲情礼品型突出降压降脂、增强免疫力、益寿内容。而商务礼品型则定位于“高档特产保健礼品”,不光贵,且不好买到,而且以保健功能显示对收礼者健康的情感关心。

②目标消费者层次

在判定目标消费者时,应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消费场所:定位应为:办公场所,家中,茶馆,茶楼,宾馆餐厅,户外等场合消费年龄:中青年消费者。

消费者收入水平:主要应是具有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消费者。

自用型的轮廓应大致为:关注茶叶保健型因素的中青年人群(个人以为应该突出对女白领健康降脂抗辐射导向)

据此,可以判定目标消费者应是:有饮茶习惯、较关注健康且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中青年消费者。

四、可行性建议

l、产品开发建议

2、产品定价建议

3、营销建议

(l)营销策略

(2)营销渠道

已本次实地调查中绿茶的较大厂商午子绿茶来看,午子绿茶有固定的种植及加工基地,实行总经销制,即销售由唐名绿茶操作,唐名绿茶的操作方式是以连锁店(目前在小寨、西门、高新已有6家绿茶专营店)、大唐御品茶楼为主,以流通渠道为辅;优点是品牌突出,渠道扎实(均为自有渠道),缺点是专卖店只经营单一绿茶品种,忽视目前市场实际,影响人气及盈利能力,铺货方式较呆板(不允许连锁,进货有底限,经营保证金),严重影响铺市率。广告诉求不明显,在省电台两个月的广告中对保健功能明显诉求不够。

而从另一较小经销商神云绿茶的营销渠道来看,神云只经营包装茶,对旅游礼品渠道有一定渗透,但铺市率也较差。

从这两家绿茶经销商的经营现状来看,没有足够的扎实投入、没有耐心细致地在提高铺市率上下功夫,如同太白就没有普太白酒来提高消费群和知名度、美誉度,旺季销量提高乃至高端产品的开发还是缺乏基础的。

(3)营销促进

(4)营销地区选择

篇3: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是我国粮食行业出版的第一套发展报告,从2003年起,每年定期出版,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具有重要历史保存价值。《2011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为第九卷,作者队伍强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装帧精美,是2011年中国粮食经济界的重要学术成果。该报告可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油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重要参考用书。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评价此《报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放眼全球,聚焦中国,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阐述,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报告》从2003年诞生至今已出版至第九卷,每一卷《报告》都能围绕当年粮食市场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积极献言出力,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综合看来,9年时间里,《报告》已被打造成我国粮食行业有影响力的年度蓝皮书之一,成为广大‘粮食人’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权威读物。作为《报告》专家编辑委员会的高级顾问之一,我对《报告》所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也衷心希望《报告》能够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篇4: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11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总体上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步回落。通过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我们也感觉到,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纷繁复杂。本次《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第六次盘点外贸服务市场,与上年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增加了对外贸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及对展览主办公司和航空公司的评定。

调查方法

2011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于2011年5月1日开始,由《进出口经理人》夹寄问卷,发送电子邮件,通过官网(www.tradetree.cn)下载等方式展开。同时,此次调查还与华夏邓白氏中国联合,通过其专业渠道随机抽样调查企业对外贸服务商的信赖度。调查于2011年8月15日结束,共回收到来自中国,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几个出口企业集中地区的1617份有效问卷。

调查说明

《进出口经理人》每年都要进行“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活动,至今已经进行过6次年度调查。2010年的调查显示,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外贸经理人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外贸的恢复性增长让外贸服务市场也再趋活跃,同时我们也发现,外贸服务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而且外贸企业信赖的领先外贸服务品牌一直稳居其位。2011年正处于我国外贸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规模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的外贸服务企业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更能为外贸企业所信任,我们期待借此机会,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现状,当前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对外贸服务市场的依存度,以及最受他们信赖的外贸服务商,期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被调查企业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外贸服务需求方——外贸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民营股份制企业是绝对主力,占被调查企业的40%;其次是个体企业占17%;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比例相当,分别占13%、12%和10%,见图1。随着中国鼓励私营企业从事外贸政策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危机后外贸整体回暖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我国外贸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在调查中民营企业一直以来所占比例最高。从被调查企业的性质来看,制造商所占比重最大,占58%;贸易商占28%;两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6%,与前几年情况基本相同,见图2。这些企业也是“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的主体。

被调查企业中,100~500人和10~50人规模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26%和25%,见图3。将近96%的被调查企业年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其中近61%的企业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见图4。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制约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

调查显示,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是金融危机后,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其次为人民币升值及贷款利率上调等金融政策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因素,见图5。

目前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而计划开发的地区依次是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见图6。这显示今后非洲和欧洲市场将会被出口企业所更加关注。

八成企业对2012年出口预期呈乐观态度

在被调查企业中,55%的企业表示过去一年,公司的出口规模有所上升,但是仅有71%的企业利润率在上升;45%的企业虽然在过去一年的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仍有5%的企业表示其利润率没有降低,利润保持持平或上升,见图7。

虽然如此,80%的企业对下一年度的出口预期保持乐观态度,47%的企业预计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32.8%的企业预计持平,仅有19.4%的企业预计出口规模将会回落。在公司将通过哪些措施适应新变化的选项中,企业选择最多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其次为技术改造、加强管理、产业转型、裁员减薪和其他,见图8。在其他的选项中企业认为投资新项目、开拓新市场、引进新客户和进行海外融资等是适应新变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有所增加

企业当年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26%的企业在1万~10万(含)元人民币,46%的企业在10万~100万(含)元人民币,38%的企业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75%的企业当年用于外贸服务的支出计划占当年公司年出口额的5%以下,见图9。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外贸服务支出比上年有所增加,外贸服务支出占出口额5%以上的企业数量占25%,而上一年支出占5%以上的企业数量仅为20%,2011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见图10。

最需要的是买方资信调查服务

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最需要的外贸服务是买方资信调查,其次是金融、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展览、认证、物流、保险和法律,见图11。

近年来,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动荡,海外市场,甚至是发达国家也频繁传出企业和银行倒闭或申请破产的不利消息,加剧了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风险,对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企业对买方资信调查需求的增加,表明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外贸信用管理,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交易决策,控制转卖风险,减少经营损失。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融资和保险上,资金链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而2010年以来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之下,融资困难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正因为如此,调查中选择金融服务的企业首次超过电子商务。

主要关注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信誉和价格

被调查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的考虑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服务质量、信誉、价格、公司规模、服务商所在地、背景、运营时间,见图12。其中,前三项的重要程度超过了50%。从连续6次的调查来看,服务质量一直是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优先考虑的因素。而服务商的公司规模、所在地和背景并不会显著影响外贸企业的选择。

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

除了新增选项外,2011年外贸服务各个领域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排名第一名的企业与上年情况基本相同,包括:展览主办公司——励展博览集团,展览代理公司——中展海外,内资银行——中国银行,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检测认证机构——SGS,快递公司——DHL,航空公司——国航。

最受信赖的展览机构

展览主办公司 2000年以来,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展规模迅速扩大,虽然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上略有下降,但2010年又很快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世界主要的展览机构都在中国安营扎寨,开展对中国出展企业的服务。在2011年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企业的调查中,新增了针对境外展览主办机构的选项。调查显示,励展博览集团以18.9%的领先优势占据首位,见图13。

励展博览集团是世界著名的展览主办机构,在36个国家拥有460个展会,每年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展览。其展览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从航天航空、汽车、电子到医疗、能源等44个行业,因此也受到了各行业出口企业的高度关注。其中,美国五金展、巴黎国际建筑展览会、米兰卫浴展和美国安防展等一大批展览受到中国企业的热捧而成为热点展览。

由于中国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特殊地位,香港贸发局举办的展览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香港贸发局电子产品展、香港钟表展和香港时装节等一批展览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展览,深受出口企业的推崇。德国是展览王国,有诸多规模庞大的世界商展,因此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科隆展览公司、慕尼黑展览公司和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都位列前十。

展览代理公司参加境外展览选择代理服务机构很重要。抽样调查显示,中展海外、中贸展、机电商会、电子信息贸促会、机械贸促会、中展环球、纺织商会、中商展览公司、西麦克展览公司和恒立伟业展览公司是被调查企业最信赖的展览代理公司,见图14。

中展海外是中展集团的子公司,专业从事出国展览业务,1993年就开始组团参加境外展览会,与机电商会、电子信息贸促会和西麦克等诸多前十的组团单位一样,是老牌出展服务机构。中展海外所能提供境外展览的领域非常广泛,在消费品、礼品、玩具、办公用品、纺织服装等众多行业都占主流资源。由于其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得出口企业信赖,历年调查均位居商业出展机构的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来,一大批民营境外展览代理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迅速成长,中商展览公司和恒立伟业展览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着灵活的机制和艰苦的努力,逐步在汽配、安防等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服务质量,竖立自己的品牌,并因此赢得了出口企业的信赖。

最受信赖的金融机构

内资银行本年度外贸服务商品牌调查结果显示,银行是排名最稳定的外贸服务行业,其中尤其以中资银行为甚。相比上年调查结果,2011年最受外贸企业信赖的内资银行前五位依次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见图15。相比上一年度基本没有变化,即使在这五家银行本身的品牌信赖度百分比上,这两年间的变化也微乎其微,上下浮动平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唯一的变化是招商银行2011年凭借0.4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超越农业银行,在品牌信赖度上挤进前4,农业银行落至第5位(2010年度排名第4)。

在对内资银行调查中,国有4大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压倒性优势尽显无疑,对此被调查企业表示,内资银行的自主选择性不大,受国家政策影响太强。其他股份制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起步相对滞后,但伴随着近几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金融业务以其风险低、周转快的特点,逐渐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招商银行在本次调查中的排名上升或许就是一个体现。

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在本次调查中的结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竞争残酷。从榜单上看,年度排名表面上一片风平浪静,但仔细观察便能嗅出其中的血雨腥风。汇丰银行仍旧排名本年度榜单外资银行第1名,其庞大的环球网络和贴身的本地服务是受到出口企业信赖的首要因素,目前汇丰银行在中国已经拥有分布29个城市的109个网点,在外资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见图16。

当然,汇丰银行也许应该感到压力了。本次调查中,汇丰银行在外资银行中的品牌信赖度已经被瓜分至38.7%(2010年为44.8%),其与第2名的差距被缩减至17个百分点,而2010年则领先第2名高达26.6个百分点。在前3名中,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差距也只有3个百分点左右。同时,伴随其他各家外资银行在国内网点的增加,他们正在不断蚕食前三甲银行的市场份额。调查显示,在第二梯队中,包括德意志银行、恒生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在内的国内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外资银行,在2011年品牌信赖度均有所提升,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差距甚微,其竞争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最受信赖的检测认证机构

得益于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不减,检测认证行业市场前景仍然广阔,同时竞争也在加大。2011年的榜单出现了新面孔,也失去了些老面孔,期间更出现了机构分离、并购等情况。检测认证行业一直以来是外资机构的天下,2011年中国最受信赖外贸服务商调查结果仍然呈现这一态势,见图17。榜单中的14家检测认证机构中,外资机构占据10席,中资机构比2010年增加1席,增至4席。在品牌信赖度方面,检测认证机构之间的差距近一步拉大。

2011年魁首仍旧被瑞士的SGS摘得,这家老牌的集检测、鉴定、测试和认证于一体的外贸服务机构凭借其广泛的行业覆盖率、遍布国内50多家分支机构和几十间实验室、9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家,在2011年调查中把它们的品牌信赖度从上一年的27.8%提升至35.1%,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检测认证机构之间的差距。

第二梯队则被UL、BV、Intertek、TÜV SÜD China牢牢占据,其中值得称道的是UL的排名由2010年第4上升至2011年第2,品牌信赖度达11.9%。Intertek也发挥出色,不但品牌排名升至第4(2010年第6),其在品牌信赖度增幅上也是第二梯队中最大的,增加了4.4个百分点,几乎增长了1倍。TÜV SÜD China虽然排名没有变动,但品牌知名度也有相当增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土品牌CQC从2010年的第2位跌出前五,这其中有行业竞争环境激烈、外贸企业选择面增多的因素,但同时也反映本土检测认证机构网点多、人缘广优势逐渐消退,其在硬件设施及人才上的劣势开始慢慢显现。

标检集团作为中国香港的一家检测机构2011年第一次进入榜单就取得了第8名的佳绩,在国内知名度甚至开始领先于国际检测认证巨头DEKRA,以及20年前就进入中国市场的TÜV Rheinland Group,这中间除了地缘优势等因素外,相信与其近年来的潜心经营不无关系。

最受信赖的快递公司

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信赖的快递公司依次是DHL、UPS、FedEx、Ems和TNT。与上一年结果相同,被调查企业对DHL的信赖程度仍然最高,高出第2名近9个百分点,见图18。

DHL快递是全球快递行业的市场领导者,成为外贸企业最信赖的快递公司当之无愧。DHL的全球空中网络覆盖范围之广、密度之大,在快递行业无可比拟。在中国大陆,DHL是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最早、经验最为丰富的国际快递公司。DHL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速递网络之一,可以到达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个目的地。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文件、样品和关键件国际快递是最大的需求。正如DHL“上海签署的商业合同,次日上午十点半已抵达华尔街”的承诺,不论是文件还是包裹,DHL快递都能满足外贸企业安全和快捷的需求,这是其深受外贸企业信赖的首要原因。

最受信赖的航空公司

在出国旅行的机票和酒店的采购中,70%以上是贸易、投资人士,他们中每年有多次国际商务旅行的需求,因此我们首次增加了对外贸企业信赖的航空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国航以遥遥领先的优势,高居榜首,见图19。国航是中国唯一载国旗飞行的民用航空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成员,在航空客运、货运及相关服务诸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国航(含控股公司)共拥有以波音、空中客车为主的各型飞机393架,定期航班通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7个国际城市、91个国内城市和3个地区;通过与星空联盟成员等航空公司的合作,将服务进一步拓展到181个国家的1160个目的地。

在三甲中,汉莎航空是唯一的外资公司。汉莎是德国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质量和创新、安全和可靠是其特色。汉莎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试想乘坐着舒适的A380飞机,在前往欧洲的航班上能吃到地道的中华美食,观看到中国电影,接受讲中文的空乘人员的服务,谁又能不为之心动呢?这也正是汉莎创新理念和优良品质的体现。

小结

纵观连续几年的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外贸服务市场日渐成熟起来,外贸服务各个领域排名第一的企业,很多都是外资企业,他们极具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连续多年蝉联榜首,而第二批队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内资企业出现在榜单中,并且受外贸企业的信赖程度在不断上升。

2011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面临多事之秋,各国经济的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多国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全球通胀压力继续加大,复杂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外需不振、成本集中上升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这时候更需要外贸服务商提供优质和专业的服务和企业共度难关。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日益趋高,外贸企业对外贸服务市场的需求会日益增长,服务商应该致力于各类贸易服务手段及产品的创新,以应对企业需求的不断更新与扩张。

(执笔:李璐)

链接:

篇5:2011年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自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汽车专业学生开始,至今已招收届学生,已有届该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到汽车行业的前后市场,这些学生在行业中的适应性以及专业所学在行业中的应用性达到了预期的专业学习目标。那么汽车企业的岗位需求是什么?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什么?汽车企业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是什么?这些典型职业活动又有哪些可以融入汽车专业教学中?就此,本课题组对部分汽车企业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研目的掌握呼和浩特汽车行业市场对汽车专科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及典型职业活动,了解呼和浩特汽车行业市场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呼和浩特市汽车行业企业。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走访到的北京市汽车企业中随机填写的,并当场收回。

四、调研时间

20年月日――――20年月日

五、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汽车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录用专科生的主要要求、适合专科生的岗位,以及适合专科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

六、调研结果

汽车企业适合专科层次人才的岗位占前两位的是汽车销售人员、维修服务顾问,这说明在企业岗位需求中,专科学生更适合汽车销售人员和维修服务顾问这两个岗位,在调研中这两个岗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能够很好的和客户进行沟通,明白客户的意图和需求。其次是维修技师,这个岗位的需求量极大,是汽车行业比较紧缺的人才,及其需要汽车专科学生进入其中。在调查中发现,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学生,在进入该行业后锻炼几年后,都能成为该岗位的骨干力量。

汽车企业专科生在岗人员的比例大概占企业总人数的20%~25%,初中学历和高职学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0%以上,可见,专科生在汽车行业的专有率并不是很高,但调研发现,企业需要专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进入,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人员素质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这表明汽车专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需求率。

企业对所录用的专科生的主要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娴熟的技术更受到企业的欢迎,这说明企业都在注重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职业形象。

汽车企业对汽车专科学生专业知识涉及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课程包括基本的构造知识、专业英语、电控知识、电器知识和专业动手技能等等,在专业知识层面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企业需要录入进来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够创造出价值,不需要企业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再进行企业培训和培养,而且企业也需要录入的人员能够有后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都对专业英语知识提出了要求,因为目前很多文献资料和维修手册都是英文的,这就需要进入该行业的人员适应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知识。

七、调研体会

长期以来,人们担心中国汽车产业如此“幼稚”,以致一旦加入WTO,失去政府“呵护”的“民族汽车工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然而当我们审视加入

WTO五年多的历程时,却惊喜地看到:只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开放中寻求和发挥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并不悲观。相反,只要我们的体制和政策调整到位,汽车产业不仅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而且可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中国是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中国仍是汽车产业的弱国。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如此汽车产销量的大国家,却又如此之小的汽车进出口量,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如此规模的汽车产业,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又如此之弱小,这也是世界少见的。

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必须完成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为此,在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培育起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篇6: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2011年

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孩子的出生率也比以前有了一个大的提高。现有幼儿园的数量与质量已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于是,“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将建立一大批新的幼儿园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幼儿园的建立,将产生更多的学前教育岗位。这将使得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的学前教育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但同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比较滞后,落后于其他市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处于较落后的位置。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幼儿园、早教中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在社会的就业岗位群,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能力,以此来确定我们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查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采取了个人访谈(个人访谈和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企业、毕业生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本校毕业生现在的就业情况和在岗的工作状况,并对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提出意见,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一方面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获得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员工的要求以及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适用职业岗位群主要分布如下:

岗位(群)一: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的幼儿教师、保育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岗位(群)二:社区中的儿童工作者

关于调查的分析

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的整理,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学生比较容易就业。涉及到找工作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只要努力,有准备,总有机会的。由此可以表明:

1、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业前景十分广泛。

2、开始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毕业生,不要过分追求工资的高低,先给自己创造实践机会,获得经验比较重要。

3、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进

步。

4、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发现理论和实践很难有效衔接,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没有用武之地。

5、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交礼仪和办公自动化使用在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对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选择了即墨市几家比较有知名度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进行了解。这些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包括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红黄蓝早教中心等。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整理,这些用人单位的意见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公办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熟练幼儿园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运用理论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民办幼儿园对学生的要求较弱。

2、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每天都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一条重要参考标准。此外,普通话要求比较高。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具有向师性,老师的普通话发音直接影响儿童的普通话发音。

3、对于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幼儿教师来讲,掌握一门特长非常关键。

4、用人单位还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应用现代化通讯工具。

5、用人单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不足,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

(三)职位调查的分析

1、从搜索的岗位来看,用人单位对招聘职位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其中以中专为主,其次一些管理型的岗位,如园长或教学园长要求大专、本科以上学历。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老师时,都希望老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2、用人单位在写招聘要求时,很多都希望老师有一个特长,比如美术、音乐,或者舞蹈。这是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中职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从我国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我国幼儿在园人数2015年要达到3400万人,2020年要达到4000万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0%,学前两年毛入学率

达到8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70%;并且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即墨市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并扶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即墨市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会让提供非常多的就业岗位。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

1、高尚的道德

学前教育工作者都是为未成年人服务,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前教育专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扎实的专业知识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工作对象都是六岁一下的幼儿,这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成熟,生活常识不完全具备。和其他年龄段的老师相比,幼儿园或早教中心的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的生活。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非常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熟知学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具有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3、丰富多彩的技能

幼儿园每个班基本的师资配备是两教一保,即每个班都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两个老师平均分配幼儿园规定的五大领域的课程,包括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体能等。而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比较短。这些都要求幼儿教师能灵活的根据孩子的状态经常组织活动,变换活动的方式。所以学前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声乐、舞蹈、美术、语言表演、钢琴都要精通。学前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活动越容易开展。

4、一定的教研能力

篇7: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翻开2008年,已走过了一半有余,在这半年中,中国大地先后经历了12月23日起持续大半个月的百年不遇的雪灾,3月14日的藏独以及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山的里氏8.0大地震。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举国上下一片悲痛,成为我们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灾难并没有击垮英雄的中国儿女,奥运精神在全世界传播,2008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中国家电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进,也登上了高点,走进千家万户!新一轮的行业整合正在蓄势待发!国美通过收购大中、永乐等连锁门店已成寡头之势,已成霸主地位,苏宁电器紧随其后,全国范围内广开门店,加上五星和百思买的战略合作,一、二级市场的积聚效应已成型。由于物流、地方特色等客观因素,三、四市场虽然在2006年下半年之后全面爆发,但渠道仍以地方强龙为主,品牌也是层出不穷,杂牌当道,十分混乱。2008年的“家电下乡”的实施,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指引和推动着三、四级市场的发展,引导着广大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

①:国家的财政补贴让原本非常敏感的价格战逐步归于平静(杂牌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

②:良好的服务正成为消费者追逐和亲昧的焦点之一。

③:随着政府和企业对下乡产品、中标企业的宣传,品牌信息在三、四级市场得到广泛的传播,消费者由最初的被动购买逐渐趋于主动选择,由感性消费逐步有了一些理性的因素。

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伴随着一些攀比的心理,消费层次由最初的简单实用逐步有了一些对节能、保鲜、美观的观念。

任何一个时代的到来必将伴随着新的王朝的产生,家电行业也不例外,回首过去,家电行业已走过了接近29个春秋,在这29年中,引无数的企业落马,又有无数的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新的主人,以冰箱为例,比如:80年代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如中意、扬子、香雪海、万宝、双鹿等;而在90年代,竞争的焦点由单一的产品质量竞争开始转化为产品质量、经营规模和广告等多方面竞争,容声、海尔、美菱等品牌迅速壮大,成为行业的主导。但由于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老化和经营的不善,进入21世纪,科龙容声先后被格林科尔、海信收购,美菱也不甘落后,先后被格林科尔、长虹收购,新飞直接被外资全资收购,原四大家族中的三强相继落马成就了海尔的霸主地位,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并购浪潮。以黑电出生的长虹电器收购美菱进军冰箱市场,海信收购科龙容声壮大自己的白电市场,在小家电和空调板块做得比较成功的美的电器也通过收购荣事达、华凌等品牌,吹响了进军冰洗市场的号角,完成了自己的高起点战略。看起来中国家电市场的几极以初步形成,其实蕴含了诸多问题,整合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只是归大堆,多了一个兄弟成员而已。

①:被收购的企业大多失去了方向,市场地位急剧下滑(荣事达、华凌)。

②:两个企业由于地域的差异和操作思路的不同,企业文化尚未融合,资源尚未整合(长虹与美菱)。

③:并购后定位不明确,造成同质化竞争(海信与科龙)。

以上的收购除了美菱被收购之后受到影响比较小之外,其余的丰隆集团收购新飞,海信收购科龙容声,美的收购荣事达等效果都不好,自有品牌未成气候,被收购品牌表现不尽人意。让我们不经在想,当初作出收购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作好准备干脆就不要收购嘛!就向TCL国际化道路的失败告诉我们,没有作好国际化的资源配备和风险承担能力就不要国际化嘛!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随着CRT电视的萎缩和平板电视的兴起,国内几大

彩电厂商的CRT优势不复存在,相比平板来说,利润也十分微薄,而利润丰厚的平板市场,液晶显示屏的生产经营和板的关键技术却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国内几大品牌只起到组装的作用,赚取这部分的辛苦钱,而从2006年度各个彩电厂商的年报来看,在平板这块除了海信之外,其余几大厂商几乎都是没怎么赢利,甚至有的企业还亏损,海信的赢利归功于海信的自主研发,产生高附加值等。一个主业板块尚处在危机边缘,媒体甚至称中国彩电业将要崩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军利润稍微丰厚的冰洗市场,而且是自己并不熟悉的板块,收购意图可想而知,就是寻求新的利润点和市场,来平衡黑电板块的颓势,对于缺乏白电运营经验和技术的黑电厂商能如愿吗?

从海信整合科龙,历时两年多的效果来看,是不理想的,而海信在几个黑电品牌中还算好的,拥有了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以始终关注技术和生产经营的经营思路逐步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长虹收购美菱基本上只是归大堆,多了一个兄弟,还算不上整合,长虹投巨资建等离子生产线被认为是一次豪赌,毕竟目前液晶市场规模远大于等离子。而康佳和TCL不管是黑电和白电板块都不突出,苦苦的在挣扎。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海信系、长虹系、美的系等通过收购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已不是市场扩张所能够主宰的,不光规模要大,而且关键是企业要强,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同为手机制造商,全球前两强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从1998年以前的市场第一掉到第三,相继被诺基亚和三星赶超。作为财务报表的一部分,利润同样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1P理论,即单位利润=1P(price)-3P(product、place、promotion),减数可以看作是产品的单位收益,后面三项可以看作是产品的活动成本,要想单位利润高的话,一方面需要我们的产品的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在成本控制工程方面下功夫.从竞争的因素来看:①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② 市场规模:国家政府、消费力和消费形态来决定

③ 市场占有率: 由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消费选择来定

④ 成本:由企业自己决定

从上面的竞争因素可以看出,只有成本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其他的都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自己是不能掌控的,由净利润=单位利润*销量-固定成本,那么利润的高低从某个层面上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竞争力情况.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多元化并不是企业的最终追逐目标,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才是生存之本,纵观世界500强的前10位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经理人领导的通用电气是多元化之外,其余9强都是专业化,IBM砍掉了PC等硬件业务而专注于软件服务业.通用电气最近也传出欲卖掉家电业务,集中精力发展几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板块.从成功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出专业化、差异化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海尔以始终坚持对品牌与客户环节的注重而成为国内家电品牌的超级大颚,但其多元化的策略还是令我们多少有一些担心,除了家电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外还做地产、医药.做自己不内行的事情,不但影响品牌的声誉,同时也分散了资源,浪费了精力.事实证明海尔除了冰箱、洗

衣机强势之外,以前在行业前3位的空调和小家电也渐渐失去了优势,电视以及其他的板块已基本失去了竞争力.(除了资源之外,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用两到三个词来概括品牌,它潜在的营销问题就很明显)这也是诺基亚最终回归专业化和摩托罗拉多元化追逐之后,两个企业竞争力变化的最好诠释.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一定做得好,何不集中精力做好一到两个板块呢?

除了海尔之外,海信也搞地产、搞通讯等.听说康佳也开始进军房地产,主业都做不好,还去做自己不内行的事情,反倒是格力电器的冷静造就了其空调的霸主地位,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之一.社会的分工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把什么都做得好,而消费者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买一个品牌的产品,只会消费最拿手的一个或两个,试想如果国美电器反过来搞生产,我不相信他会做得很好,也不会成就它今天的地位.黄光欲搞地产也是用的鹏润品牌.人家通用电气多元化也是对自己未进入前三的业务进行剥离,只做自己有竞争力的行业.我不相信康佳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几年内能进入前三;何况国内企业本身资源就不丰富,抗风险能力也不强,TCL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在国内我们或许还不错,放之世界来竞争,我们还只不过是个孩童,经不起风浪.春兰和澳柯杩的现状告诉我们,多元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也是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8、9年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十年都有无数的企业落马的原因.重眼前,不重长远.就目前现状来看,冰箱行业除了海尔无论是市场地位和品牌都比较稳固之外,其余品牌都还没有很大的优势可言,而且稍前的美菱、容声、新飞都已下嫁他人,对其命运还很难看清,美的尚未形成气候,冷柜行业的老大星星近来在冰箱市场十分抢眼,成为行业的黑马,但优势还未凸显.冰箱行业正处于一超多强的混乱时期,新一轮的洗牌悄然来临.所以除了海尔目前地位还比较明显之外,其余各大品牌中谁能成为下个10年中最耀眼的明星,目前还很难定夺.二、经销商的出路在何方

作为我们的渠道商,面对如此多的品牌,我们应该和哪个品牌合作,怎样合作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生存需求---之利润分析:

1、经商之根本就是要赚取利润,失去利润,连生存都存在问题,又何谈为社会作出贡献呢.①看产品价格、质量、市场表现和市场保护.②产品链的结构要合理,对于三四级市场来说:最好是高中低的战略搭配.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差异化经营.二、安全需求---风险分析:

①售前、售中、售后问题

②诚信问题:厂商合作的诚信度以及在客户心目中的口碑.试想一个质量和售后都不好的品牌又何来好的口碑呢?

③危机意识: 学会两条腿走路,确定一个主销品牌的同时,还需要培养一个可替代的品牌。

海尔的张瑞敏说过,未来的市场属于物流,谁掌握了流通行业的血管,谁就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所以怎么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庞大的渠道网,成为当下我们的渠道商最为关注的问题:

1、人力:(现有人力的价值评估:实际人力、有效人力、最低人力;以及未来的人

力储备,比如我们要开辟南充市场,南充的经理是谁,)

2、物力:我们渠道怎么样?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我们还需要哪些品

牌来完成网络上的突破、掌控.3、财力:没有健康的发展,任何远大目标都只能是空谈,财务指标是最基本的指标,①:现金流分析(资金状况是否健康)

②:资产效率比较(应收帐款周转率和资产周转率)

③:获利能力比较(毛利率、净利率)

对偏离指标较大的业务进行整改、梳理,将确实不符合公司发展的业务剥离.4、品牌:品牌的识别、文化、信誉、员工和网点的共识,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满意度.5、人脉:(社会资源、市场环境、与渠道和供应商的关系、团队)

我们有什么是别人没有做到的,又有什么差异化是比较成功的,在竞争中还有什么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交换的.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让我们为了这份事业而奋斗吧!

三、09年市场环境

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对国际国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危机导致国际上大多数企业危机重重,如全球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许多百年老

号的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倒闭,而存活起的也是危机重重,导致众多企业融资困难,比如全球第一大保险公司AIG被政府接管,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集团也陷入危机,政府被迫出面相救,大多数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严重的问题,全球股市低靡不振,大多数散户的财富严重缩水-------大多数人考虑的是如何使财富增值、保值和下岗之后的经济来源,而不再关注于消费,全球消费力下降,流通环节的不景气等等,导致许多企业的出口下降。

2、国际环境的恶化,国内岂能偷身,随着危机的蔓延,国内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尤其

是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国内应现金流短缺倒闭的就有6.7万家,其中家电企业就有270家左右。杂牌小厂家还活着的寥寥无几。

3、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下滑,企业的库存产品和物资储备大幅度贬值,造成各企业对市

场行情估计不足,收缩生产和战线,预计在春节前后各企业的货源都不是很多。

4、随着股市的全面缩水以及企业的部分倒闭,全国下岗工人增多,消费信心和消费力

不断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减产过冬----裁人/减薪。

5、全球经济出现全面下滑,部分国家出现负增长。

6、中央提高出口退税和增加公共财政的扶持力度,如家电下乡等以扶持大企业和刺激

三四级市场的活力。

7、企业转出口为内销,全面推进三、四级市场的耕耘,以缓解库存和产能压力。

四、09年市场机遇

1、随着大多数家电下厂家的相继倒闭,必然会空出一部分市场的份额,尤其是三、四级市场的份额,而我们的根据地是三、四级市场,必然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市场机会。

2、随着大量的工人的下岗,失去经济来源,必然会寻找新的经济来源,做小生意以及开饭馆等等成为其一个比较好的出路,所以冷柜的需求有所增加,而我们是冰柜全国销售第一,有品牌优势。

篇8: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 2009年后, 出版发行板块扩容提速

2000年-2005年的6年间, 仅有博瑞传播, ST传媒及北青传媒3家出版传媒企业上市。到2006年,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也随之全面铺开, 使出版传媒企业的上市融资进入了由报业投资的广告、印刷、发行经营公司发展到出版发行企业上市和出版企业直接上市的突破阶段, 此阶段上市的企业共有华闻传媒, 时代传媒等六家地方性发行集团。2010年-2011年的两年间, 出现出版传媒企业上市的热潮, 先后有9家出版传媒企业上市, 是前两个阶段上市企业数量之和。这包括5家出版集团、1家报业集团、1家发行集团。性质均为地方性国有。此外, 这一期间首次有2家民营书刊发行企业当当网及湖南天舟文化成功完成了上市。

(二) 从14家分析样本看, 市场份额集中在四家公司

国家新闻总署统计资料显示, 截止到2011年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共有18家, 我们统计了其中可持续获得数据的14家 (除2011年四季度上市的浙报传媒、凤凰传媒、大地传媒和ST源发) , 并按照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项指标分析了行业的集中度, 发现市场份额集中在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华闻传媒和皖新传媒四家公司上。

一般认为, 如果行业集中度30%≤CR4, 则该行业为寡占型。

其中, 中南传媒独占鳌头, 三年市场份额均超20%, 其中2010年两项指标市场份额均达到了26%, 达到了最高, 排名第二的是中文传媒, 三年市场份额均超过13%, 华闻传媒也表现突出, 市场份额在12%-19%之间, 第四是皖新传媒, 市场份额在9%-15%之间。

对收入结构进行分析, 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和皖新传媒三家公司来源于传统图书出版发行收入均高于60% (皖新传媒这个比例高达90%左右) , 而传统图书出版发行收入中50%以上是教材教辅收入, 以中文传媒和中闻传媒为例, 中文传媒从2009至2011年中期出版发行收入占比分别为81%, 78%, 64%, 其中教材教辅收入占比分别为68%, 74%, 75%;中闻传媒在此期间的出版发行收入占比分别为100%, 100%, 61%, 其中教辅教材收入占比分别为82%, 80%, 68%。

不仅是上述四家龙头企业, 14家样本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也都来源于教辅教材的出版发行收入 (见表2) 。因此虽然从2008年开始, 新闻出版总署提出鼓励企业跨地域、跨媒介和跨所有制地进行兼并, 上市后的出版发行企业也是不约而同将此作为头等战略目标, 但受制于出版传媒行业的行政壁垒这只“看不见却强有力的手”, 整个行业各自为政, 同质化经营问题严重, 但依赖教材教辅的业务模式, 难以适应真正的市场化, 更奢谈国际化。

二、14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对比

根据公布的年报数据, 从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 通过重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 经营规模

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表现突出。中南传媒从2009年到2011年中, 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四项指标上均遥遥领先 (见表3) , 市值也近两百亿元, 而且中南传媒凭借“湘版”教材的优势, 扩大省外业务收入, 2011年上半年省外业务收入占比约17%, 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95%。中文传媒四项指标在观察期内也稳居14家样本公司的前四名 (见表4) , 市值也在百亿之上。值得注意的是, 毛利率较高的出版发行收入占比从2009和2010年的80以上在2011年中期降到了66%, 而毛利率较低的物资贸易收入占比则从2009年的12%, 2010年的15%升高到了2011年中期的25%。

(二) 盈利能力

博瑞传媒和时代传媒表现突出。在14家样本公司中, 博瑞传媒的市场化程度是很高的, 这体现在收入结构上, 博瑞传媒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块, 一是商报及户外广告、发行、印刷业务等传统项目, 该板块贡献大约85%的收入, 二是以梦工厂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类新媒体业务, 大约贡献8%的收入, 其他7%收入来源于以创意成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等为代表的其他文化产业项目, 三大块的综合毛利率接近50%, 因此博瑞传媒连续两年半的盈利指标都表现突出。时代传媒的利润贡献主要来自于教材教辅市场, 这部分的营业利润率也达到36.79%-37.55%。时代传媒一直注重强化主业资源建设, 公司代理的中小学教材在省内市场的占有率稳中有升,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90%。因此, 时代传媒的盈利表现近两年半来均在行业名列前茅。

(三) 资产运营能力

华闻传媒和博瑞传媒表现突出。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体现的是企业经营期间存货和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 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 这两个数值越高, 表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销售能力越强, 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收账速度快慢, 该比率高, 反映资产流动快, 偿债能力强。华闻传媒从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主要资产运营指标表现都很突出, 说明华闻传媒资产管理水平较高。而博瑞传媒的总资产周转率表现一般, 表明该公司资产管理效率仍待提高。

数据来源:出版公司公布的年报

(四) 成长能力

这项指标中, 作为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的天舟文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博瑞传媒表现突出。天舟文化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率在2010-2011年均排名前二, 每股净利润增长率也维持在前五名内, 当然也有基数低的原因在内。天舟文化于2010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目前发展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民营图书企业, 被中共长沙市委列为“长沙市十强文化企业”。博瑞传播在2009年发展较快, 但与2010年和2011年中期分别受毛利率较高的广告业务收入和占比较大的印刷相关业务收入增速放慢的影响, 在2010年和2011年中期成长指标表现处于中等水平。

说明:2010年增长率是2010全年与2009年进行比较, 2010年中期增长率是2011年上半年数与去年同期数进行比较

三、出版发行行业前景展望

虽然近几年来出版发行类公司的上市速度大大提升, 但总体市值还较低 (目前深沪两市上市的14家公司的市值为1345亿元, 占比仅为0.5%) , 而且整个行业还存在业务发展同质化, 利润增长空间较少, 跨地域发展的行政壁垒等三大发展困境。但整个行业的发展又刻不容缓, 一方面国家正在积极将原来是事业单位的出版发行企业推向市场, 另一方面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 数字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阅读的方式, 这两方面都将改变出版发行行业的格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011年绿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绿茶市场调查报告04-09

2023-2027年中国精制绿茶产业调研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07-11

绿茶教案05-12

绿茶影评05-13

绿茶加工09-16

绿茶与红酒07-28

绿茶与友情美文06-24

绿茶读后感07-05

绿茶提取物06-16

绿茶广告宣传标语06-28

上一篇:三星笔试---补充下一篇: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