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标准作业流程

2024-08-09

非煤矿山标准作业流程(精选6篇)

篇1:非煤矿山标准作业流程

非煤矿山自查内容及标准

(一)自查内容

1、查证照资质:生产企业检查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在用危险较大设备检测检验报告;基建企业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复、外包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

2、查管理制度: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地下矿山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火工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作业安全规程和工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

3、查作业现场:地下矿山重点检查矿井安全出口、开拓系统、采准工程、回采作业、矿井提升运输系统、通风系统、顶板管理、火工品和放炮管理、防灭火、防排水系统及防汛物资、通讯系统、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各种技术图纸等。露天矿山重点检查安全距离、开采顺序、边坡稳定、火工品与爆破管理、机械装运、防洪设施及防汛物资、排土场、各种技术图纸,防治职业危害措施落实情况等。

(二)自查标准

1、相关证照资质:必须齐全且在有效期内,按规定进行复

审或年检;基建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各项制度,制度文本健全,每项制度与企业实际相符,有相应落实记录,各种运行、检查、检测记录要有记录人员本人签字;领导带班井下交接班要有记录。

3、作业现场检查:各非煤矿山建设、生产、运行均严格按批准的设计进行;作业现场及技术图纸符合相应的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要求。

3、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中毒窒息专项整治的通知》等近期重点工作部署在企业得到落实。

篇2:非煤矿山标准作业流程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山西**工程**有限公司

根据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委托乙方对 进行**施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安全、质量为前提,经双方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工程范围、内容和要求

工程范围:甲方提供的采石场地形图规定的范围内;

工程内容:**方案的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向乙方出示矿山开采证等相关批文、证件,并提供所需的图纸地质环境资料及地面下的管道线路数据,以便乙方设计**施工方案;

2、甲方负责向乙方免费提供**作业现场安全、充足的动力及照明用电;

3、甲方负责施工现场的统一指挥,负责协调、疏通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周围驻地单位及住户关系,并认真做好安全警戒工作,确保**的安全顺利进行;

4、甲方负责购买民爆器材的全部费用(包含运费),并负责把民爆器材从民爆专用车搬运到**施工现场;

5、甲方根据乙方的工程设计,按深孔**技术要求进行钻孔,并负责验孔和护孔。

乙方权利和义务

1、负责提供**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指导书、技术安全措施;

2、负责组建项目部,派出项目经理、副经理,办理公安机关的**审批手续,并承担审批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3、乙方需按照国家《**安全规程》进行作业,乙方因违规作业出现失误,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损害,其损失由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及乙方承担;

4、乙方负责协同甲方指导施爆过程的安全和警戒工作

三、**施工作业方式

露天中深孔**

四、工程费用和结算方式

1、工程费用

中深孔**炸药用量:按设计方案确定孔数和装药量,按实际施工的双方确认的用药量,结算单价(按实际炸药用量): 元/吨,不足一吨按一吨收取(大写 元/吨)。

2、结算方式

本合同甲乙双方一经签字生效,**施工前,甲乙双方根据现场钻孔情况核实**器材使用量。乙方据此办理审批手续,手续完毕后,甲方一次性支付**费用。下一期项目可循环,以此类推执行。

五、其他

1、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共同遵守执行,有效期为1年;

2、本合同一式叁份,有关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商定。

甲方: 乙方:山西**工程**

有限公司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篇3:非煤矿山标准作业流程

我国将矿山分为煤矿和非煤矿山两类。近年来,煤矿和非煤矿山始终是我国安全生产风险较高的行业,也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各类重大、特大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以2007年为例,上半年煤矿企业发生事故1066起、死亡1799人,分别占我国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22.9%和31.3%;到12月23日,我国煤矿与非煤矿山共发生重大事故28起、死亡440人,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重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68.3%和71.1%。

我国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缺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国家全面加强了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2006年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该委员会设立了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1)和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2)。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和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煤矿安全标准和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总体规划、设计、研究、宣贯、技术评审等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标准的审批和发布。但是,由于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前,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总体规划、设计、研究,以及组织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审查、宣贯、复审等分别由不同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各有关行业部门负责审批、发布本部门相关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因此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分散、管理体系不完善。

本文检索了文献[1],[2],[3],根据检索资料,对1986~2006年间发布的151项煤矿安全标准和1981~2007年间发布的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进行了分析,从标准的审核与管理机构、审批与发布部门、制修订年限、类别等方面进行了比对。

2 管理情况比对分析

分析比对151项煤矿安全标准和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可以看出,近年来煤矿安全标准一直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管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负责审批和发布,制修订的煤矿安全标准统一归到MT系列;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则由多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由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联合会)审批和发布,制修订的标准也有多个标准代码,包括有色金属、黑色冶金、建筑材料、核材料、化工材料、轻工材料、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领域,标准代码有AQ、DZ、EJ、HG、SH 、JB 、JC 、LD 、QB 、QC 、YB 、YS等,如表1所示。矿山安全标准包括矿山生产和管理中的采掘、通风、排水、运输、应急救援、检测、监测、管理的安全标准以及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由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涉及的领域很广,遇到的技术问题复杂,以前制修订和批准、发布部门多,因此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批准发布、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管理后,应做好整理和规划工作。

3 制修订年限比对分析

煤矿安全标准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年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制修订年限在6年以内的煤矿安全标准占85.4%、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占30.3%,在10年以内(含10年)的煤矿安全标准已达90.0%,而在10年以内(含10年)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仅占54.8%。可以用下式计算一类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年限:

undefined (1)

式中:YP—一类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年限,年;

N—该类标准的数量,项;

Yi—标准i的制修订年限,年。

注:统计截至时间为2007年12月31日。

经计算,煤矿安全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年限为3.5年,其中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年限相同。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年限为9.3年,其中推荐性标准的制修订年限为8.0年,强制性标准的制修订年限为11.0年。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年限比煤矿安全标准长5.9年。一般标准的标龄为5年,煤矿安全标准制修订年限比一般标准标龄短1.5年,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年限比一般标准标龄长4.3年。

因此,无论是强制性煤矿安全标准,还是推荐性煤矿安全标准,制修订周期都比较短,煤矿安全标准较新。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特别是强制性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年限是一般标准标零的2倍以上,标准老化问题突出。

4 类别比对分析

4.1 强制性比对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151项煤矿安全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为87项, 推荐性标准为64项,分别占统计分析标准总数的57.6%和42.4%,强制性标准比推荐性标准多23项,强制性标准所占比例高于推荐性标准所占比例15.2%。在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为96项,推荐性标准为112项,分别占统计分析标准总数的46.2%和53.9%,强制性标准比推荐性标准少16项,所占比例低于推荐性标准所占比例7.7%。说明,煤矿安全标准中强制性比例高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强制性比例11.4%。

4.2 基础性比对分析

将矿山安全标准分为数据、术语、试验与试验方法、基础、过程、服务、方法、产品等8类,比对煤矿安全标准和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情况,初步的分析统计如表3所示。

注:统计截至时间为2007年12月31日。

初步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煤矿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4.9%,其次是试验与试验方法标准、服务标准、过程标准、基础标准;在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6%,其次是过程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试验与试验方法标准、数据标准、术语标准、服务标准。比对可以看出:

(1)煤矿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所占比例低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所占比例。在151项煤矿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仅有3项,占2.0%。在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有74项,占35.6%。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所占比例比煤矿安全标准中基础标准所占比例高33.6%。

(2)煤矿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所占比例高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所占比例。在151项煤矿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有98项,占64.9%。在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有34项,占16.4%。煤矿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所占比例比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产品标准所占比例高48.5%。

(3)煤矿安全标准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构成有较大差异。煤矿安全标准以产品标准、试验与试验方法标准、服务标准为主,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以基础标准、过程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试验与试验方法标准为主。

4.3 技术性比对分析

将矿山安全标准分为综合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4类,初步的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煤矿安全标准中综合标准、管理标准分别占6.6%和4.0%,而技术标准占62.9%;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工作标准所占比例最高为33.7%,其次是管理标准占26.9%。

从图1可以看出:

(1)煤矿安全标准中技术标准比例是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技术标准比例的3.2倍,说明煤矿比非煤矿山技术安全标准体系完善。

(2)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综合标准、管理标准比例高于煤矿安全标准中综合标准、管理标准比例。因为煤矿安全标准仅针对煤炭一个行业,而非煤矿山安全标准针对有色金属、黑色冶金、建筑材料、核材料、化工材料、轻工材料、石油天然气等多个行业领域,每个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有针对性的综合标准和工作标准。

(3)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的工作标准虽然比例不同,但差异小于10%。说明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各相关管理机构、审批发布部门都将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制修订作为了工作重点。

5 结论

根据对151项煤矿安全标准和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分析比对可知,我国煤矿安全标准管理、审批和发布机构和部门单一,2006年以前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管理、审批和发布有多个机构和部门,煤矿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较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管理体系完善;煤矿安全标准制修订周期短,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特别是强制性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年限是一般标准标龄的2倍以上,非煤矿山安全标准老化问题突出;煤矿安全标准的强制性水平高于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强制性水平;从标准的基础性、技术性等方面比对分析,煤矿安全标准体系较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因此,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管理体系统一后,应尽快制定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制修订计划,研究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摘要:对208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和151项煤矿安全标准的初步比对分析表明,我国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平均制修订年限达9.3年,标准老化问题比较突出;煤矿安全标准制修订年限为3.5年,标准制修订比较及时;非煤矿山、煤矿安全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比例分别为53.8%和42.4%;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比例低于煤矿安全标准;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中综合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比例分别为19.7%、16.4%、19.7%和26.9%,煤矿安全标准中相应标准的比例分别为6.6%、64.9%、62.9%和4.0%,煤矿安全标准的技术性标准、产品标准所占比例高,说明煤矿安全标准体系较非煤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完善。

关键词:非煤矿山,煤矿,安全标准,比对分析

参考文献

[1]http://www.sac.gov.cn,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

[2]http://www.cnis.gov.cn,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

[3]http://www.bzcbs.com,中国标准出版社网站(图书分类)

[4]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标准汇编(第二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6

篇4:非煤矿山标准作业流程

关键词 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 存在问题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是矿山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长效性。早在80年代初期,全国地方煤炭系统在本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推行了煤矿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国范围内地方煤炭企业事故率明显下降,这说明标准化建设对保障煤炭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今煤炭行业标准建设工作为省级以上煤炭安全监督检查部门准入企业从事生产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开展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非煤矿山上的迅速发展,相对的矿山安全事故也在不断上升,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控制治理措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随着非煤矿山的快速发展,非标准生产和无序开采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出不断。直到2006年11月国家出台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从而非煤矿山企业进入安全标准管理轨道上来。但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各级安监部门监督体制仍然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国务院在2010年出台23号文件,指出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实现达标,没有达标的暂扣两证和整改,整改后仍然未达标的建议地方政府关闭。2011年国家安监总局出台104号文件,提出标准化建设思路和目标,到2013年底前所有非煤矿山达到三级标准化水平,2015年底前大中型非煤矿山达到二级标准化水平。由此可见国家把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提高到重要程度来抓。笔者参加本地区多家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验收工作,现就矿山标准化建设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标准化建设软件方面

软件资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纸质版东西,是标准化建设活动一系列内容的记载,又是安全生产活动指导、反馈和保障性资料,包含企业相关规章制度、规程、各类表单等。

1.1存在的问题

(1)内容文题不符,未进行深度分解。主要体现在内容脱离实际,缺少手段和措施。如第一元素安全生方针执行“是否有由最高管理者签发的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对这一问题缺乏必要的理解,首先最“高管理者签发”“文件化”,很多矿山最高管理者签发了但没有形成文件,有的形成文件但最高管理者没有签发。再比如安全目标,有的矿山比较单一,只规定无重伤、零死亡目标,缺少培训、设备实施、隐患整改、职业健康等目标。还有的矿山目标不明确,没有量化。

(2)缺乏系统资料管理。文件资料未进行分类、无编号、无日期、无保存归档单位、无定期更新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陈旧,与实际已经不相符,缺乏收回报废更新。

(3)资质单位评审报告提交后,未进行问题的持续改进。有的矿山进行完标准化评审就算告一段落,对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没有进一步制定措施。

1.2解决措施

标准化14个元素分为若干子元素,每个子元素又有很多问题,软件应当从每个问题中逆行对应进行建立。同时深刻理解每个问题所涵盖的内容意义,根据内容意义建立健全与其相对应的管理资料。如第五个元员工教育培训,要建立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学时保障一整套文件。同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三级培训,对法律法规、应急逃生、风险识别、事故报告也进行培训。

建立标准化持续改进制度并予以跟踪。

2标准化建设硬件方面

矿山硬件是对设计、规程的具体体现,是设计与规程的有机结合。标准化硬件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其验收标准主要依据安全规程,是对安全规程条款的详细分解。对具体实际而言主要体现在作业现场、设备实施、生产工艺、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投入、检查等方面。

2.1存在的问题

(1)作业现场方面,主要体现标志、标识、警示不清楚,未注明应对各类灾害的逃生办法和路线,作业现场距安全出口距离没标出。

(2)设备实施方面,保护不全、缺少防护、隔离等设施,淘汰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设备在使用时没有风险管理。尤其地下矿山缺少有效的通风设施,通风系统段短路,多数靠自然通风,局部积存污浊空气。

(3)生产工艺落后,与规程及设计存在差异,应急变化、处理突发事件管理未及时更新,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作业规程不符合实际。

(4)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本矿山在用关键设备和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对周边环境和已经采过的空区存在危险否不清楚,缺乏检测评价。

(5)应急管理面窄,没有全面展开,很多矿山注重于火灾、水灾的演练,缺乏诸如竖井坠罐、井下窒息、地压灾害等演练。有的矿山进行桌面演练,员工理解不深,缺乏实际能力。有的演练没有专职救护队和社会政府结构参加,实效不能印证。

(6)安全投入不足,财务未建立投入台账,安全费没有使用记录。

(7)检查内容不明确,检查周期和线路不清,例行检查与巡回检查没有分开,专项检查、综合检查层次混淆。

(8)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现场缺乏足够的卫生应急箱和应急措施,员工在上岗、离岗、换岗没有进行体检或体检人数不足,对体检资料缺乏分析。

2.2解决措施

矿山标准化硬件管理是一个动态性,但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矿山与矿山之间存在差异。同一个矿山在不同时间阶段又存在差异,而且随着矿山的开采,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要想解决标准化硬件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入手:

(1)提高对安全标准化的认识,是解决矿山标准化硬件途径之一,只有认识到位,思想才能到位,思想到位,行动才能到位。

(2)注重标准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只有足额资金投入及时到位,才能解决标准化建设中的一些硬件设施。

(3)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标准化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提高整体素质,标准化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4)不断寻求创新提高标准化水平。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

3结论

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是矿山企业推动安全发展,提高安全保障,创造社会和谐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矿山企业加强技术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正确认识和分析矿山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找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到持续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为社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AQ2007.1-2006[S].

篇5: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深化合规达标创建,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大标准实施指导检查与监督,促进非煤矿山科学开采、高效利用、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矿地和谐,着力提升非煤矿山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为非煤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全市非煤矿山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下列6个方面18项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矿山生产建设依法合规。证照齐全,程序完善,遵纪守法;

2、矿山生产经营高效有序。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安全环保。

(二)开发利用。

3、矿产资源开发按照核准(备案)内容和批准的开采设计实施;

4、矿石开采和选矿加工工艺、设备先进适用,能耗达标,资源开发利用“三率”符合设计指标要求;

5、采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采选加工方式,开发与保护并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6、保护和充分利用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各类废弃资源。

(三)生态环境保护。

7、废气、噪声、作业扬尘防治措施合规达标;

8、固废、废水等废弃物放置、处置、排放合规达标;

9、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措施,开采与生态修复同步进行;

10、落实露天采场、排土场、废石场、塌陷区、采空区的覆盖、绿化、充填等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发生;

11、积极创建绿色矿山。

(四)安全生产。

1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常态化;

13、安全生产系统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

14、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巩固提升;

15、按矿山设计规范组织建设生产,无边建设边生产、不验收合格投入生产、超能力生产行为;

16、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

(五)科技创新。

17、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现代化、开采机械化、选矿加工自动化、关键流程数控化、生产与安全管理信息化;

鼓励有条件矿山提升采选智能化水平。

(六)矿地和谐。

18、企业诚实守信,加强职工人文关怀,矿地共建共享。

三、重点任务

重点从提升企业基础能力、深化对标达标、组织开展标准化活动等方面,扎实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

(一)提升企业基础能力。

1、严格依法合规办矿。全市非煤矿山行业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严格遵守矿产资源、规划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升非煤矿山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2、不断提升矿山硬件条件。新建和改扩建非煤矿山必须符合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现有矿山要加大升级改造,提升矿山技术装备及标准化水平。及时淘汰非煤矿山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和工艺。不具备改造升级条件,达不到相关强制性政策标准要求的,依法通过资源整合、关闭等市场或行政方式有序退出。

3、夯实矿山标准化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按要求配备采矿、机电、通风、地质、测量、爆破作业等专业技术力量,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强化作业现场管理,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参照《非煤矿山企业标准框架体系参考目录》(附件2),建立健全并实施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标准体系所构成的矿山企业标准体系。

(1)加强技术标准化:突出技术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各种类、各层次技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方式和正确思维指导下,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内部统一协调的技术管理系统,促进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全面贯彻、实施,实现管理目标。

(2)加强管理标准化:重视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考核,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矿山自身实际、切实可行、便于考核的管理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

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管理标准化的绩效进行考核,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及时纠偏;

克服以往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忽视管理标准化的倾向,保证矿山技术标准化管理得以持久和有效,杜绝管理中的非规范化行为的出现。

(3)加强工作标准化:结合矿山实际,研究规定各岗位、各个具体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权限,对各岗位工作的量、质、期以及考核要求做出规定,科学制定工作标准;

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标准;

对工作标准的完整性、贯彻情况、取得的成效进行严格考核。

(二)深化对标达标。

1、深化非煤矿山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关于非煤矿山建设工程管理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认真贯彻落实《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按照《省铁矿等十四个矿种采选行业准入标准》、《省非煤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定》、《省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设计编写大纲》等要求,进一步提升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2、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非煤矿山企业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安监总办〔2014〕49号)和相关要求,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

3、强化非煤矿山作业扬尘防治。按照《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和相关标准,深化矿山开采区、矿石加工区、矿区专用运输道路、成品料堆场、排土场等重点区域和剥离、穿孔、爆破、铲装、破碎、筛分、堆存、运输等重点作业环节的综合防尘措施,实行全过程有效防治管控,从源头上减少扬尘污染。生产矿山防尘措施覆盖率达到100%,矿山主要运输道路,矿石加工区道路及作业场地基本实现全面硬化。

4、推进非煤矿山绿色发展。按照《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市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对照国家、省、市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标准和要求,以绿色矿山创建为抓手,推进非煤矿山的绿色发展。新建非煤矿山要100%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要求。

(三)开展标准化活动。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非煤矿山企业应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标准化知识普及宣传和重要标准的宣讲、培训;

开展标准化绩效评价、问题研讨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职工标准化知识的积累和自觉践行标准化的意识,使企业标准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方法步骤

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总体时间安排为2年,至2021年底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4月底前)。各非煤矿山企业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现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活动的目标、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要精心组织进行动员部署,向企业职工宣讲行动方案,使其明白行动内容、标准和时间节点要求,从而自觉的做好自身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5月—2021年10月)。各非煤矿山企业对照《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重点对标目录》(附件1),认真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和具体改进计划,以提升企业基础能力为出发点,深化对标达标,开展标准化活动,有计划、按步骤的加以推进。要聘请并充分发挥非煤矿山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确保提升行动扎实有效开展。各非煤矿山企业自查填写《省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表》(附件3),并于2020年10月底前报我局,以便汇总上报。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10月—11月)。各企业认真总结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的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总结材料于2021年11月底前上报我局,我局汇总并认真总结后上报。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各非煤矿山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行动自觉,积极宣传国家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规,把组织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全过程抓紧抓细抓实,确保标准化建设提升行动扎实开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过程管理。各非煤矿山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全面查找标准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专项行动的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进度安排等要素,制定问题清单,建立整改提升台账,保障矿山标准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认真组织实施。

(三)坚持效果导向,注重标本兼治。非煤矿山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标准化方针、政策、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坚持效果导向,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完善自身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使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标准化建设的效果。要注重标本兼治,把务求阶段性提升成果与构建长效机制有机统一起来,建章立制,强化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职工感受到专项行动带来的成效和变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篇6: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保证非煤矿矿山的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评价报告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及有关文件规定,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非煤矿矿山的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尾矿库各项目组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工作。

2.职责

2.1评价项目组负责现场勘察、收集资料、安全评价报告编制等工作。2.2评价项目负责人负责评价各个环节的工作组织和报告质量。2.3评价项目组成员由负责人安排开展评价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2.4报告编制人负责评价报告的统稿和编制工作。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关于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续换发工作的通知》、《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安全评价通则》、《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等。

4.安全评价内容 4.1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明确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取得评价任务通知书;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收集所评价矿山的基础资料。

4.2辨识分析所评矿山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存在的部位。4.3划分评价单元

地下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矿床开采 露天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矿床开采

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防洪能力,坝体稳定,尾矿库整体安全性 4.4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管理:应对企业证照、人员资质、管理机构、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工伤保险等进行评价。

地下开采:应对开拓、采掘作业、充填、爆破、运输和提升、通风、防排水与防灭火、电气、废石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进行查验。

露天开采:应对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电气安全、防排水、防灭火等进行评价。

尾矿库:应对坝体稳定、防洪能力、尾矿库整体安全性进行评价。4.5对策措施及建议 4.6评价结论

5.安全评价程序

5.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范围;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2辨识分析所评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除分析矿山、尾矿库共性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所评价项目的个性。5.3划分评价单元

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一般按生产工艺(系统)划分。5.4定性、定量评价

评价矿山(尾矿库)现状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判定其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条件。

5.5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

地下矿山重点:防片帮、冒顶,防爆破事故,防提升事故,防水灾,防火灾,防中毒、窒息等。

露天矿山重点:防滑破、坍塌、滚石,防爆破事故,防车辆伤害等。尾矿库重点:防溃坝、漫顶、滑坡等。5.6做出评价结论 5.7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6.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6.1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与程序

6.1.1目的一般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矿山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矿山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矿山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矿山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向非煤矿山企业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据之一。

6.1.2见3编制依据 6.1.2.1法律法规

列出矿山生产企业的安全现状评价应遵循的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并标注其文号及施行日期。

每个层次内按发布时间顺序列出,列出的法律法规应为最新版本,并标注其文号及实施日期,要有针对性和完整性,要有序排列。

6.1.2.2标准规范

列出矿山生产企业的安全现状评价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规范。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顺序排列,每个层次内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列出。列出的标准规范应为最新版本,并为现行有效。

所列的标准应与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在报告中没有引用到的标准规范不列入。

6.1.2.2.3企业合法证明文件

列出安全现状评价所依据的合法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文件及重大设计变更批复文件。

所列的文件包括发文单位、日期和文件号等相关内容。6.1.2.2.4企业技术资料

列出安全现状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1)企业《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原《安全专篇》);(2)企业生产图纸资料和设计变更;

(3)企业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4)相关专题研究(试验)报告。6.1.2.2.5其他评价依据

列出企业安全设施验收评价所依据的其他有关资料,如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任务书、合同书)等。

6.1.3安全现状评价的范围

一般包括地下(露天)开采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的安全设施及安全生产管理;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防洪能力,坝体稳定,回水设施,尾矿库整体安全性。

注:矿山现状评价应明确采矿证上的矿区范围、设计开采范围、安全评价范围,给出平面及空间范围。明确哪些范围不在评价范围之内(一般不评价的内容包括选矿厂、破碎站、地表爆破器材库、尾矿库输运管道和回水管道、职业卫生)。

6.1.4见5安全评价程序 6.2企业概况及项目基本情况 6.2.1企业概况

简要介绍企业历史沿革、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生产状态等基本情况。简要介绍矿山企业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及交通、周边环境等。6.2.2自然环境概况

简要介绍区域地形地貌、气候(包括降雨量、风向、主导风向、气温、冻土深度、最高洪水位或山洪特征)、地震烈度等。

6.2.3地质概况

包括矿区地质概况、矿床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6.2.4设计概况

地下矿山应包括设计开采对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总平面布置(含或废石场)、开拓、提升与运输、通风、防排水与防灭火、电气、供风、供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及设计变更情况。

露天矿山应包括设计开采对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总平面布置(含排土场)、开拓与运输、开采工艺(含穿爆、采装、运输、排土)、防排水与防灭火、电气、供风、供水以及设计变更情况。

尾矿库应包括库址、库容、等别、尾矿坝、防排洪、安全监测、干式尾矿运输、库内船只、辅助设施、安全标志以及设计变更情况等。

6.2.5项目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矿山实际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地下矿山应包括实际开采对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总平面布置(含或废石场)、开拓、采矿工艺(含充填系统)、提升与运输、通风、防排水与防灭火、供配电设施、供风、供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及设计变更情况、安全管理。

露天矿山应包括开采对象、生产能力、工作制度、总平面布置(含排土场)、开拓与运输、开采工艺(含穿爆、采装、运输、排土)、防排水与防灭火、供配电设施、供风、供水以及设计变更情况、安全管理。尾矿库应包括库址、库容、等别、尾矿坝、尾矿输送及排放、防排洪、安全监测、干式尾矿运输、库内船只、辅助设施(回水、照明等)、安全标志以及设计变更情况、安全管理。

注:必须增加现场照片,露天矿山3张以上,地下矿山8张以上,尾矿库5张以上。

6.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及分析 6.3.1主要危险因素辨识及分析

公共部分:爆破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火灾、水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与雷击、泥石流、压力容器爆炸。

地下开采:矿山地压、中毒窒息、淹溺、高温。露天开采:滑坡与坍塌、滚石、泥石流。

尾矿库:溃坝、漫顶、滑坡、坝体溃决、坝坡失稳、洪水漫顶、渗流破坏、结构破坏、自然客观因素。

注:所有分析必须结合现场进行分析和辨识,有针对性。

6.3.2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依据GB18218进行辨识分析。6.4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地下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矿床开采。其中,矿床开采单元再划分为以下子单元,即开拓、采掘作业、充填、爆破、运输和提升、通风、防排水与防灭火、电气、废石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露天开采:安全生产管理、矿床开采。其中,矿床开采再划分为以下子单元,即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电气安全、防排水、防灭火。

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防洪能力,坝体稳定,尾矿库整体安全性。非煤矿山现状安全评价一般选用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经验分析法、LEC等评价方法。

6.5定性、定量评价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规定的内容,制定安全检查表,对安全生产管理、矿床开采进行逐项的检查。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所评价矿山可能出现的重、特大事故进行分析,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以便采取对策措施。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对所评矿山的重点作业环节进行评价,依据事故发生可能性、暴露频率及事故后果,判定其危险等级。

采用经验分析法对所评价项目与设计不符之处进行校核、对存在的安全影响范围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其影响程度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6.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依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程、标准的要求,安全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安全措施措施及建议。

6.7安全评价结论

6.7.1明确各评价单元评价结果

6.7.2依据各评价单元评价结果,确定总体评价结论,判定所评矿山现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附件及附图

按省局换证要求列出相关附件及附图,并加盖企业公章,所列附件及图纸必须清晰、在有效期内,图纸日期应为最新实测图。

7.附录

(1)委托方需提供资料清单

(2)现场勘察记录应必备的主要内容,应特别注意重点记录以下内容: 周边环境,生产规模,废石场、井下爆破器材硐室、提升机房、避险硐室、通风机房、空压机房、变电所等地表设施的具体位置。

地下开采:矿床开拓、采矿方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供风、供水。

露天开采:矿床开拓、开采工艺(含穿爆、采装、运输、排土)、防排水、供电、供水。

尾矿库:坝体高度(初期坝、堆积坝)、坝顶宽、内外坡比、马道、排水沟、截水沟、放矿方式、干滩、渗流情况、排洪型式、排洪构筑物规格、回水情况、观测设施、监测设施等。

(3)常用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经验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故树等。

8.现场确认

上一篇:师德演讲致辞下一篇:社区党委三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