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2024-08-07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共9篇)

篇1: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家界以她的美丽绝伦深深震撼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一篇题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章第一次向世人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从此,她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开启了从“养在深闺”到“蜚声海外”的新征程。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家界时,欣然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为张家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今,年轻的张家界市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二十年来,勤劳智慧的张家界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加快家乡建设和发展,不仅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而且开始了从“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到“世界旅游精品”的第二次跨越征程。

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张家界发展态势良好,已建设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客源市场比较健全,2008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1800万,其中黄金周每天接待人数近20万,旅游收入突破74亿;各景区得到空前发展,拥有国家4A景区5个,成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然而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制约着张家界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开发缺乏整体性,精品路线单调。目前,各个景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各自为政,联系十分松散,依然处于简单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旅游这个整体版块之中,没有形成整体开发、整体发展的共识,既存在开发缺少统一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的现象,如江垭温泉与万福温泉,九天洞、龙王洞与黄龙洞等景点十分雷同;也存在景观单调、资源整合远远不够、胡乱拼奏的现象:张家界有许多精华景区,却没有形成一系列的精品线路,除去与凤凰、长沙线路比较成熟外,其他的区域整体发展还很落后。

(二)挖掘深度不够,景观缺乏人文性。

旅游的主体是人,灵魂是人文性,旅游者的目的是追求视野和心灵的愉悦,寻求一种自然与文化的体验和享受。基于此,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而张家界旅游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远远不够,可以说景观的人文性严重匮乏,其实张家界也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但没有象桂林山歌那样引人注目;张家界的宗教文化源缘流长,五雷山有“南武当”之称,但没能象衡山那样吸引游客:张家界也有红色旅游资源,却没有韶山开发的好。究其根本,是资源的挖掘深度不够,人文底蕴的利用不够。

(三)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

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张家界虽有武陵源这一世界自然遗产,但从整体上看,将张家界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张家界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四)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

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张家界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漫步街头,商店里的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但能反映张家界本地特色的不多。张家界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基础设施滞后,服务缺乏流畅性。由于资金短缺,张家界部分景点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不完善,服务功能不流畅。张家界的高星级旅游宾馆很少,五星级只有武陵源国际大酒店一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游客日益增长的需要。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资源保护为基础,确保自然遗产生态安全。作为张家界市核心旅游景区,我们要始终把保护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大保护工作科技投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树立 “运用科学理念,培育健康森林”的保护思路,贯彻强化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措施;积极策划森林生态优化(优材更替)培育项目,对老化的人工林进行林相改造;建立完善森林火灾预警、火灾报告和扑救制度,实现了防火公路、生物防火隔离带、电子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等防火设施全方位覆盖;严厉打击捕猎野生动物及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对动植物资源、石英砂岩峰林、大气和水体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积极开展名木古树普查。

(二)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营造和谐旅游经济环境。为树立一流景区、一流管理的新形象,要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中各个环节的行为;严肃行业规矩,经常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整顿工作,全面净化旅游市场;严格执法,依法严肃查处违规违章的人和事,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力争把张家界建成安全最有保障、服务最有档次的旅游胜地。同时,针对追、拉、赶、缠和贩卖假冒商品的不良现象,设立义务咨询台、抽调执法人员加强巡逻,并对扰乱正常旅游秩序并屡教不改的人员予以治安拘留等措施,有效遏制追、拉、赶、缠客和贩卖较慢商品的现象,使旅游环境秩序更加优化。

(三)是以拓展市场为动力,加大了市场营销力度。一是精心制作和维护网页,通过互联网将张家界旅游信息向外发布;二是尽快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特别是有关旅游方面的版块进行强势宣传,不断提高张家界旅游的知名度。如在湖南卫视《天气预报》栏目播出公园风光图片,与中国旅游报、深圳旅游消费杂志、北方传媒、潇湘新八景网站开展合作进行宣传促销。投放张家界形象广告,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巩固珠三角客源市场;三是积极开展或承办各种富有创意、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文体活动,尤其是利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以及张家界国际森保节做文章,全力造势,扩大影响。如承办了乡村音乐周的老磨湾现场演出活动;在公园举行了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四是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的旅游交易活动,加强与韩、日、港、澳、台等主要客源地的联谊。如今年年初,森林公园联合黄石寨、天子山索道公司组成旅游促销分队,赴珠江三角洲客源市场开展“生态张家界 情系珠三角”旅游宣传促销“春风行动”。

(四)整合旅游资源,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等文化旅游资源。张家界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土家“傩戏”、“板板灯”等民俗文化艺术,可以大力发展。此外饮食文化也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人们不再只立足于吃饱喝足,而是追求吃精品、吃环保,而张家界有不少土特产或小饮食(如岩泊渡的鱼、高峰的酸和渣)令外地路过的人或游客大为赞叹,我们可以赋予这些特产、饮食人文的包装、文化的品位,使之更加诱人、更加令人回味,让游客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享受到我们饮食文化的乐趣,并将这种饮食文化推介给他们的朋友或亲人,从而形成“后旅游经济”。目前张家界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旅游文艺活动,如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周等,这些大型的综艺活动有效的扩大了张家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多开办此类大型活动,突出本地特色,结合土家的民风民俗,如天门狐仙项目的成功策划就是如此,既有现代的舞台灯光技术,又结合土家文化及桑植民歌等。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流后勤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开发的基本前提,是旅游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应竭尽所能高标准建设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开通旅游专线客运,同时,要继续完善各主要景区景点的水、电、通讯、电视信号传输、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各旅游线路每一个环节上的饮食、住宿、出行、购物、如厕、医疗、邮政等相关设施,力争为每一个过往游客提供一流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后勤保障服务,要让游客感觉到家一样的温暖、恋人般的温馨,要使他们今后还想来张家界旅游观光,并进而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城市。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张家界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主。所以,张家界未来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只有这样,张家界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开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发至今,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了许多的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者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甚至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情况,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被限令整改,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也使得自然资源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根据以上建议,避免并改善已存在问题。

姓名:贺炜炜

学号:20074141050 班级:07旅管本二班

篇2: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美国的企业,尤其是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其人事管理已发展成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事部门已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战略性角色。但在我国企业中人事部门及其管理仍存在很不适应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四点:

一、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从开发利用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一个人的潜质有赖开发,大量潜在人才有待开发。人只有开发好,讲管理才容易出效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实现由重管理轻开发走向开发导向,不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短期效益,而更多的是以长期目标为导向,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发挥人的潜能当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成为育才型领导,培育下属成为领导者的第一职责。这就意味着管理者主要通过授权、指导等管理手段给与员工充分的成长空间,使其通过学习、创新和变革,不断超越自我,提高工作绩效,也就相应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绩效。许多跨国公司的老板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他们相信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能产生成倍的经济效益,投入越多回报越大。然而,我们许多的企业却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结果许多工作没法进行,最后导致效益低下。

二、轻视后备人才储蓄

在人才培养观念方面,企业比较重视开发使用现有人才,对后备人才的储蓄不够重视。据有关人力资源网站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企业缺乏人才储备。过去,企业作为人才的主要买方市场,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并形成了一定的人才队伍。但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外资企业侵入、民营企业崛起,相对自主培养人才而言,他们的目光更多地盯在有经验的实用人才身上,企业人才开发往往是引进为主,自主培养为辅。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前我国企业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成为阻挡大学毕业生的最大门槛。企业缺乏战略性人才储备,必然导致人才不能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企业发展缺乏发展后劲,失去竞争优势。

三、只强调对员工的开发而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约翰科特曾在《变革的力量一―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家应是集现代技术、现代管理、有国内外的经营经验、善于运用归纳思维和统计方法进行现实观察、分析和研究发展战略的能力的人才。“将帅无能,殃及三军”,一个好的企业肯定有一个好的领导。大量事实也证明,那些能使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的人都是高素质和高管理水平的。培养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国外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强调开发管理者,其次才是开发员工,我们现在的企业只强调开发员工而忽视管理者自身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一般的,管理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10%,而他们的作用却远远超过过90%的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所以,管理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官者”做的好,员工也会跟着去做,如果做的不好,很难去要求员工,据权威统计:1997年中国企业家创新的综合素质水平列世界46个主要国家的41位,能胜任高级管理人员及开发市场的素质能力列46位(最末一位)。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家的素质状况是较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作人员综合工作能力的差距较为突出

我国企业人事部门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约束功能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没有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职工的责任感成了一句空话。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不易形成一致。这种情况下,必然使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经营理意难以达成全员共识。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凝聚力明显不足。同时,我国企业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综合工作能力。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企业竞争的最主要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管理方面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人力资源部门也上升为战略部门。新时代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能,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带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我国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这将给企业的各类人才尽情地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21世纪,技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来自外部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继而转变观念、突破体制、营造机制,增强中国企业的忧患意识,更加激发起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作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使管理者拥有以“权”为本的思维方式,反映在企业组织活动中就是争权夺利。而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则与之完全不同,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人力资源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个员工充分的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绩效。中国有句俗语:士为知已者死。如果当领导的对自己的下属和同事能平等相待,以诚相见,感情相通,心心相印,从思想和理解他们,从工作上信任他们,那么他们在心理上与精神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焕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这就是当下所提倡的“柔性管理”,它注重的是内在驱动力,领导所做的就是组织的目标转变为员工主动、自发的行为,让内驱力发生作用,众志成城,达成目标。

二、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搞好全员培训

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时代里,能不能从容地走向世界,越来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人的素质的较量,我们要尽快培养一批“外战内行”的外向型人才,未来的员工不仅知识面要宽,而且知识的融合度一定要高,掌握多种技能,既要提高人的智商,也就是做事的本领;又要提高人的情商,也就是做人的道德。努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搞好全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在创新中求发展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力求避免进入误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才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努力形成企业全员创新意识。“企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一个企业即使有先进设备,而掌握它们的人缺乏先进技术,墨守成规,企业终将步入死亡。所以企业必须努力培养创新意识,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二是建立以市场为最终导向的创新体制。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用户与市场是创新成功实现的最终落脚点。企业应积极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创新。三是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首先是企业制度更新,包括企业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保证创新顺利进行。四是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企业经济实力直接决定着技术创新的规模强度。要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一方面企业应依靠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外界融资能力。五是加强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实行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合。

四、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经营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是由一些特定的与企业有关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带到企业里去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结果。企业文化是亚社会文化,企业的员工走进企业时他不是一个抽象的自然人,而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具有一定意识、信仰、价值观念的人。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企业文化赖以形成的这两个方面更好的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有效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华为老总任正非就是一个以文化制胜的领导者。

任正非行武出身,却有着一般人难以匹敌的宣教领导力。他的宣教既不像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也不像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而是在朴实无华中闪烁着智慧、生动和乐趣。而且,他的宣教并非漫无目的的“才艺展示”,而是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战略思路进行解释,对公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的矫正。

如果我们把华为比作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那《华为基本法》就可以视为任正非为这趟列车精心铺设的轨道。通过这个轨道,任正非巧妙地将一己之谋、一己之力,转化成了全公司八万多名员工共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服务或品牌的竞争,而是整条供应链的竞争。特别是对像华为这样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流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就足以决定外部竞争能力的高下。

华为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任正非不希望是低效率的外延式的扩张,而是希望“人员的增长要低于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希望是通过内部挖潜、提高效率来实现效益的增长,同时又“不能让雷锋吃亏”,那怎么办呢?“减人、增效、涨工资”三个精炼的词汇,就说明了任正非想要追求的一切。在前所未遇的困难面前,在重大变革推进的关键环节,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表现出畏惧、逃避甚至是抵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任正非总是会在恰当的时机“跳”将出来,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以美好的前景给大家打气。“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便是一例,它被用来肯定一位在“内部集体大辞职”后被“发配”到山东,然后又忍辱负重、积极开拓并最终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市场部经理的感人事迹。多年来,任正非所提出的口号往往都很实在,因此常有人说是“灰色的”。但是,华为的员工们都觉得很亲切、很现实,于是就跟着做了起来。这些宣教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与叠加,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员工的精神面貌,确保了华为的健康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华为的企业文化,而这正是任正非所想要的。

篇3: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资源开发,问题,对策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但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地提升, 当期于与通信技术、管理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时候, 真正的互联网时代也就开始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当前的网络建设发展速度很快, 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力的状况, 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很有限, 因为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就显得迫在眉睫。

1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开发理念落后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这些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利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的机构对于这些资源大多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等策略。这样简单的开发, 创造的价值非常少, 基本起到的就是搬运工的作用, 在资源的整合、提炼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缺。

1.2 产业基础薄弱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很大的价值, 这就到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流入到这个行业。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时间尚浅, 相关的基础不完善。同我国的其他信息产业相比, 其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 这不但包括硬件方面, 诸如办公机构、办公设备等, 也存在着软件方面的缺陷, 诸如管理方法、绩效考核、平台维护等。这条产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只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1.3 市场变化快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有一个信息资源的基础, 面对着繁多的网络信息资源, 如何选择目标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网络资源开发是为了给予人们服务, 但是服务的对象难以把握, 可能开发出来的产品无用或是达不到目标的要求。市场规律难以把握, 这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一旦进行投入无法获得相应地汇报, 就难免产生相应的问题。

1.4 数据库质量差

数据库建设是网络资源开发重要的基础, 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 数据库的总体情况却非常不乐观。由于我国的数据库行业发展比较晚, 服务市场的周期还比较短, 又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很多数据库的运营都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其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 产出的效率很低, 难以保证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2 对策

2.1 提高重视程度

现在的经济发展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信息资源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现有的开发方式也比较低端。为了促进我国的网络资源更好地发展, 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 或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 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使人们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认识逐步加深。

2.2 严格信息筛选标准

网络信息资源是针对一定的客户而开发的, 其本身是为了实现其有用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 首先就要进行信息资源的选择。开发哪些信息资源对于整个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来说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信息资源的筛选的时候, 要根据信息的质量、来源、持续性、可用性等标准对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筛选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网络资源难以真假、来源复杂、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 更好地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

2.3 把握市场脉搏

网络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其受众, 也就是其客户, 对于一般的信息提供网站来说, 只有保证一定流量的客户, 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存甚至盈利。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需要对市场走向和客户的需要进行充分的把握。现在的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建立相应的渠道来获取潜在客户的需求, 才能将网络信息产品及时提供给客户, 谋求自身的发展。

2.4 加强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比较落后, 数据库的相关的数据的处理能力还比较悠闲。现在的网络信息的增长量非常巨大, 如果不能相应地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就很难提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网络存在着大量的竞争, 只有来数据来源、处理硬件、数据库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提升, 才能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3 总结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只有认识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才能促进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蒋引娣.中国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前沿, 2006 (11) .

[2]朱德富.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03) .

篇4: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关键词]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问题与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资源,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笔者这里主要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当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5.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业、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江西的红色旅游市场一定要在全国叫响“红色摇篮”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近年来,江西各红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节事开发,提升旅游品位。如井冈山完成了“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和“红色歌曲——唱响井冈山”大型红歌会。同时,江西正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红色旅游新亮点。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4.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各地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强对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相对于山水风光游,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

6.稳定红色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燕萍:《“泛珠”背景下的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载《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2]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载《旅游学刊》2005年第4期

篇5: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张家界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家界的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是一种民俗旅游,以开发有关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为主,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民族风情,了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了解和融合.大力发展张家界的旅游业,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增添文化旅游含量,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突破目前张家界旅游文化消费太少这一制约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而促进张家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徐华锋 杨文华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大学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46(2)分类号:F590.3关键词:张家界 民族文化旅游 旅游产品

篇6: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有别于城市旅游的一种旅游活动,它是将乡村的生活习俗、农业生产等活动与旅游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

一、开发管理状况 ⒈开发状况

雷山县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7°58′—108°05′,北纬26°24′—26°31′之间,海拔在735米至1447米之间。北

连凯里市的三棵树镇,东接本县西江镇,东南相连丹江镇,西面与望丰乡接壤。镇政府驻地距雷山县城13公里,距自治州府凯里市29公里,炉榕省级公路穿过镇政府驻地,有乡村公路通到本镇的报德、乌流等村寨。

镇原为报德乡,1998年8月27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16号文件撤销报德乡设立镇而建制,并把镇政府驻地搬到下寨来办公。现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底全镇总户数2391户,总人口9739人,其中农业人口9487人;全镇耕地面积6046亩,农民人均耕地分,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4%。农民人均经济收入达1328元,人均占有粮食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是一个贫困的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

苗寨位于苗岭主峰雷公山脚下丹江河畔,位于雷山县与凯里市的交界处,全寨有128户,530人,其中男293人,女

237人。全村总面积8260亩,其中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5286亩,世居全为苗族。上村依山傍水,[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环境清怡宜人,四周群山环绕,竹木郁郁葱葱,村前望丰河水环流,风雨桥横于河上;村南“护寨山”古树参天,巍峨幽深;村东山岗险要,有杨大陆修堡设防遗址;村西一壁约50丈高的悬崖笔直耸立;村寨对面上的唐房坡顶为昔日杨大陆的练兵场,方圆约1平方公里,常年云吞雾锁,雄伟异常。寨内小道四通八达,全铺以鹅卵石并设有排水沟,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及时排水,所以平时道路十分整洁。寨脚有乡村公路连通省道,距省级炉熔公路1公里,现已建成省级四级油路,公路还延伸到5公里外的报德、乌流片,距省城贵阳221公里,距自治州府凯里29公里,县府雷山14公里,离凯麻高速公路18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苗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到清“改土归

流”后的清雍正7年,设丹江理苗府,始有建制管辖,苗寨属隶的镇原为报德乡,1998年8月27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函216号文件撤销报德乡设立镇而建制,并把镇政府所在地从报德搬迁到苗寨来办公。其目的就是以在苗族文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为中心,依托西部大开发和雷山县开发“两寨一山”的开发机遇,将本镇建成贵州省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民族风情旅游重镇。1976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投工投劳修通了连接省道公路的进寨公路,并把路延伸到原来的报德乡政府。并投资在寨前进行河道改造,造出70多亩良田,解决了广大村民的吃饭问题,由于这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苗居木质吊脚楼,纯朴的民风民俗,引起了省里有关文化文物部门的青睐和重视,在经过1983年至1985年几年多方进行调研后,决定把苗寨作为文物村寨立体地保护起来,并按有关规定对原有的寨容寨貌进行修整。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2万

元资助村民按规定整理村容寨貌,当年年底完工;1987年省文化厅资助3万元,村民投工投劳,改建了寨里的接待室、陈列室和博物馆,1987年11月完工;1990年州旅游局资助万元修复杨大陆风雨桥,村民投工投劳,到年底完工;1992年由振华公路资助3万元,修建寨内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水池2个,管道5400米,1993年1月,村民饮上了卫生自来水;1995年交通部门资助18万元,拓宽了下镇至上的进寨公路,公路长1500米,宽8米,1995年7月完工;1996年由财政部门资助2万元,村民自筹万元,修建了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997年1月村民们看上了电视;1997年由邮电部门投资6万元,村民集资万元,接通了程控电话;1995年由教育部门资助6万元,群众集资万元,在路口修建了小学,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省州有关部门投资162万元对“杨大陆风雨桥”、寨内“二线”下埋、进寨公路四级油路进行改造建设。经过10多年来的修整,新修的建筑与

原有建筑和谐统一,自然景观未受到人为的破坏,环境更加优美,建成了一个也是全国每座苗族露天博物馆。1982年被列为黔东南州7个开放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之一,1987年被列为首批重点保护村寨,对外开放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其独树一帜的苗寨建筑,民风民俗和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历史文化享誉中外,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到观光考察。近20年来,已接待国内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6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不少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我国党政领导及有关省部委负责同志胡锦涛、贾庆林、乔石、贺国强、胡启立、许嘉璐、布赫、彭珮云、司马义·艾买提、王朝文等同志,同时苗寨还成为许多高等院校学习考察的的实习基地。苗寨通过文物保护,开展民族文化旅游,通过接待旅游团队,过去只能在节日才能演唱的苗族歌舞成了接待客人的节目,同时挖掘和抢救了许多面临消失的民族文化,并造就了一大批接待队伍,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村民思想意识得到了开化,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走出山门闯世界”许多青年男女外出大中城市表演打工,10多年来,朗德苗寨来自旅游的年均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民来自旅游的年纯收入达1600元以上,现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人均占有粮达385公斤,全村人民正向小康生活迈进。汽车、冰箱、电视机、摩托车、缝纫机、照相机、音响、电扇、电话等以前城市才有的高档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个苗寨还出阵10多名大中专学生到外面参加了工作。

成功的民族文化保护与经常模式,被授予了很多殊荣和称号,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第一座露天苗族风情博物馆,1995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苗族歌舞之乡”,1997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199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一,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许多电视台、电影制片厂还经常到这

里拍摄电视专题片、电影等。为更好地提高苗寨的历史文化保护,村民们成立了历史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保护该寨的“榔规”和《保护公约》规定:在寨内所有的建筑物不能随意乱搭乱建,新建的民居必须与原有的建筑风格一致,不准乱刻乱画,乱丢烟头和随地吐痰及大小便,更不准滥砍寨子周围的“保寨树”,违者除罚款外,还要拿出一定数量的肉、米、酒喂全寨人吃饱一天。不过村民个个自觉守约,到目前还没有一个被罚的。⒉管理模式

自1987年对外开放开办旅游业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管理模式——“工分制”。“工分制”这个早已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的历史名词,在的旅游活动中却运用得十分鲜活。在1987年最初开办旅游时以工分计报酬,当时只能是为补偿广大村民因接待游客所造成的误工,当初大家在制定“工分制”的管理模式只是为了“所有寨民都为村寨的建设出力,现在开

办旅游大家都应受益”的原则,经全体村民同意沿用至今。

“工分制”的具体内容是歌舞表演由村集体举办,全体村民均可参加旅游接待活动,并按贡献大小进行“计分”分配报酬。如一场表演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女演员可拿20分,新的技能一般的演员记18分,有熟练技能的男演员可拿22分,一般着盛装的迎接客人的群众按所穿服饰的档次记6至11分,读小学的少年儿童以1至6分,按读书年级来相应记工分,负责摆12道拦路酒及芦笙场边桌凳的各计1分,村干及管理人员每场一律记18分。每次表演即将结束由管理人员发工分票给参演的所有村民每家一个工分本,每月根据各家的工分多少结合当月收入情况结算一次,一些出工多的家庭每月可分配到500至600元,少的家庭每月可分到100元左右。

每场苗族歌舞表演定价500元,集体提成30%用于寨子里的各项建设等开支,余下的收入全部用于分配给全体参加表

演接待的村民,村里除了搞歌舞表演外,还经营一个集体食堂和招待所,部分收入也用于集体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开支。对于旅游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一个旅游接待组,现组成人员有21人,一般由村两委成员及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由村两委负责人组成三年一届的接待核心小组,其余的人员以每年一届选出的各小组长参与,接待组设有组长1人,出纳、会计各1人,芦笙队长1人等。

二、存在的问题

⒈现行的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工分制”的管理模式倾向于公平,全寨人民都在吃大锅饭,似乎形成了一种似于公平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由于吃大锅饭,各种旅游活动很难产生活力,广大参与旅游接待活动的村民都应付似的,一场表演活动下来,只要得到工分,接待出力多少也就无所谓了。虽然因按旅游接待活动中全体村民个个都得以参与,但其活动仅局限于原定有的几个节目内容,走出去进行宣传促销根本没有

做,游客大多都是因官方的宣传和互相介绍而慕名前来,“工分制”造成旅游活动效率十分低下。

篇7: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10-1班

尹涛

[摘 要] 20多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十分严重,已影响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云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云南旅游业

生态

环境

问题

措施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本文首先描述了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考察了旅游环境保护的种种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学者关于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以及旅游环境质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张的工业生产体系在给云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工业“三废”排放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云南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城市附近河流和湖泊的水污染呈加剧趋势,城市和部分城镇的大气污染逐渐加重。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随之而来的是云南省大面积的旅游资源也遭到了被污染的命运。云南省其它著名旅游区的不少名山胜水也处于伤痕累累的生态恶化困境。旅游活动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带来多种污染,其中包括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旅游者在住、食、行、游、娱、购等消费活动中,很容易打破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平衡和协调。

三、与桂林市相比较

1989年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公开出版,提出了强调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并不排除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合理开发风景资源,抓住游览主题,重视人文资源,扩大游览范围,丰富游览内容,建立大桂林风景游览体系等极富远见性的措施。在此景区开发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桂林旅游产品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兼有多种游览方式的游览格局基本形成。1999年以来,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为主的国内旅游规划专家,着手编制《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提高桂林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与升级,构建桂林山水为核心、以观光度假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空间体系。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项目,如乐满地、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两江四湖”等景区。

四、云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资源

1.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云南跨越7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全国从南到北的各种气候类型,独特的气候多样化孕育了植物的多样性。云南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密集、种类最多、时代最早的恐龙动物群化石的“恐龙之乡”(禄丰县);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软体动物化石群地(澄江县);以及世界闻名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化石地(元谋县)。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省先后建起了92个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区,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网络,占全省面积的38%,国家级、省级及地(州)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和保护范围居全国第一。

2.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云南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秀丽的边塞风光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在国内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云南是亚洲几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以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自立,兼容汉、藏、巴蜀、荆楚、南亚、东南亚文化的精华,形成异彩纷呈的多元民族文化。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云南共有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2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这也是云南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五、云南旅游业发展方向的设想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4.增加环保经费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5.加强科学研究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刘 瑞 苏维词 滕建珍: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构想[J].生态经济,2005(6)

篇8: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一、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有的监管部门疏于管理, 个别执法人员失职渎职。

调查发现, 朝阳市矿产开发监督管理相对薄弱, 有些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中不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职责, 疏于管理, 怠于监督, 没有严格依法行政, 致使一些资源县区矿山企业违法违规开采、生产和经营, 一些资源县区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破坏了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 严重危害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有的执法人员因为不尽职守, 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构成犯罪。全市检察机关自2006年以来, 集中力量深入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 依法维护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秩序, 立案查处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案件41件56人, 其中涉矿案件18件24人。

分析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涉矿渎职犯罪案件, 我们发现有以下特点:一是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徇私枉法犯罪案件占一定比例;二是县、乡镇乃至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上逐级失职、层层失控问题突出;三是诱发渎职犯罪案件的原因比较复杂。

2.违法违规生产经营, 极易引发刑事犯罪。

从调查情况看, 一些矿山企业受铁粉价格不断上扬的利益驱动, 不惜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一些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管无力, 执法不严, 以罚代管, 加上有些矿山企业所在地的县乡 (镇) 政府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为招商引资和纳税大户的矿山企业在法律关口大开“绿灯”, 导致矿山企业在开采、生产和经营中存在不少违法违规问题。

矿山企业违法违规开采、生产和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大量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被浪费, 大片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铁选企业对地下水的无序开发和污水的排放, 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河道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违反施工建设要求, 不按设计开采, 私自制售炸药, 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越界开采易导致矿山企业之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 影响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国土资源管理等行政执法部门采取诸多措施, 依法查处矿山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7年以来,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行政案件900多件, 对于保证矿山企业依法依规开采、生产和经营, 保护生态环境,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调查情况看, 行政处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于铁精粉价格不断上涨, 受经济利益的诱惑, 又出现了一些矿山企业在被处罚后仍敢铤而走险, 继续违法违规生产和经营的现象。

矿山企业违法违规开采、生产和经营, 极易引发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非法买卖爆炸物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寻衅滋事罪等刑事犯罪。全市检察机关自2006年以来, 共起诉涉矿刑事案件72件186人, 法院判决52件153人。

3. 法律法规不完善, 实际适用中界定难。

非法采矿罪、破坏矿产资源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新增加的规定, 其立法目的是依法规范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确保开采矿产资源有序进行, 有效地保护矿产资源。但是法律规定不完善, 存在不便把握和界定等问题, 影响了打击此类犯罪活动的力度, 难以有效地达到立法目的。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规定: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 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 擅自进入国家规划区, 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内采矿的, 擅自开采国家规定保护性的特定矿种, 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 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违反《矿产资源法》规定, 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

《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 未取得矿产许可证擅自采矿的, 擅自进入国家规划区, 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 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 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罚款;拒不停止开采, 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 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矿产资源法》等法均规定, 对于矿产资源是否遭到破坏及破坏程度和无证采出量大小的鉴定, 必须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根据规定, 非法采出量的价值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才能报到省国土资源部门, 由省国土资源部门委托地质队等相关部门组成专家鉴定小组到案发地进行现场鉴定。从目前情况看, 在鉴定上问题较多:一是无固定人员, 只能是需要时临时抽调人员。二是无固定办公机构, 也就是无专人管理。三是组成的专家鉴定小组必须是15人, 否则鉴定无效。四是鉴定费用过高, 少则上万元, 多则数万元。五是鉴定期限无法律规定, 与刑事侦查工作不相匹配。另外, 由谁给付过高的鉴定费用, 也是难题。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加之鉴定内容多、程序繁杂、无限期和费用高,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在适用上存在诸多不便, 以致出现了将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案件或作行政处罚或作其他犯罪处理的问题, 影响了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

二、解决矿产资源开发管理问题的对策

1. 坚持科学发展, 保证依法行政。

县乡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矿业经济, 全面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加强矿山资源管理,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此同时, 强化环保治理, 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建立矿业经济治理长效机制, 健全逐级管理责任制, 加强软环境建设, 规范执法行为, 促进严格执法, 保证依法行政, 推进和保障矿业经济依法健康持续发展。

2. 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培训教育, 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管理队伍, 落实执法责任制,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提高执法能力, 严格依法行政, 强化监督管理, 严查破坏浪费资源的行为,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要建立国土资源、公安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强化对矿山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 严格办矿审批条件,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民爆物品监管,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矿山企业和非法采矿行为, 建立健全对矿山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3. 增强法律意识, 依法生产经营。

矿山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增强法律意识, 保证依法生产经营。执法部门要加强普法教育, 坚持定期举办法律培训班, 对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 并实行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制。要选择典型案例, 深入矿山企业进行以案释法宣传教育, 并将普法教育纳入执法责任制, 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确保矿业经济在法制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4. 加大查处力度, 预防职务犯罪。

检察机关要深入查处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 认真排查线索, 突出重点, 集中力量查处大要案, 加强专项工作宣传, 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要与司法、行政执法部门相互配合, 形成打击合力, 坚持打防并举, 剖析职务犯罪原因, 及时提出预防建议,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 注重办案效果, 依法维护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秩序。

5. 完善相关法规, 增强执法的实效性。

篇9: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188-01

1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利用秩序混乱,违法开发利用行为屡禁。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省或地区,有许多矿产是“鸡窝矿”,适宜民采,加上人们“靠山吃山”的思想和追求富裕生活的愿望强烈,在过去几十年中,民采矿业十分繁荣,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使一批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极必反,在所有的大中型矿山,都有乡镇企业和地方的个体采矿组织与大型国有企业争矿的事件发生,极大地影响了矿业经济秩序的稳定,乱占、乱采、乱卖、乱批、乱收、乱管“六乱”现象蔓延,因私挖乱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越界盗采等非法活动使资源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国有企业矿区内有着大量的民营矿山,相互争抢资源,安全隐患突出。

2)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极易引发刑事犯罪。一些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管无力,执法不严,以罚代管,加上有些矿山企业所在地的县乡(镇)政府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为招商引资和纳税大户的矿山企业在法律关口大开“绿灯”,导致矿山企业在开采、生产和经营中存在不少违法违规问题。

矿山企业违法违规开采、生产和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大量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被浪费,大片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铁选企业对地下水的无序开发和污水的排放,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河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违反施工建设要求,不按设计开采,私自制售炸药,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越界开采易导致矿山企业之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影响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行政案件900多件,对于保证矿山企业依法依规开采、生产和经营,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调查情况看,行政处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又出现了一些矿山企业在被处罚后仍敢铤而走险,继续违法违规生产和经营的现象。

3)矿山企业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矿区生态破坏严重。在一些地区,开采过的矿山和使用过的弃渣堆、尾矿坝基本见不到有效的复垦,在造成大量国土浪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一方面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侵害,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另外,随着矿业的高速发展,“三废”排放也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靠粗放式经营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广泛的开发,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掠夺式开采和高消耗造成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串较低,浪费和破坏严重,矿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矿业效益较低,并且伴随大量污染产出,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4)矿权设置和处置存在漏洞一些业主和个人无偿取得或低价取得探矿权、采矿权,一些公职人员参股,助长了以矿谋私。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矿权设置不合理。一些地方的矿业开发秩序比较混乱,一些大中型矿区设置多个矿权,原来相对集中的成矿带被分割成各自为阵的小矿点,给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造成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矿区,在对矿产的开发中一些公职人员参股,助长了以矿谋私。

5)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根据矿产资源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由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属于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如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能体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如何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在管理矿产资源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或者授权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管理规范,既能推动矿业发展,又使矿产资源不致破坏和浪费,国有资产不致流失;又如针对矿业发展规律,从发现、勘探、开采直至枯竭,应当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经济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在其它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是如何严格执法、正确执法、依法行政的问题,有的是要建立新的法律法规的问题。

2解决矿产资源开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坚持科学发展,保证依法行政。县乡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矿业经济,全面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山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此同时,强化环保治理,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矿业经济治理长效机制,健全逐级管理责任制,加强软环境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严格执法,保证依法行政,推进和保障矿业经济依法健康持续发展。

2)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培训教育,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管理队伍,落实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提高执法能力,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严查破坏浪费资源的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要建立国土资源、公安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对矿山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严格办矿审批条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民爆物品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矿山企业和非法采矿行为,建立健全对矿山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3)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生产经营。矿山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增强法律意识,保证依法生产经营。执法部门要加强普法教育,坚持定期举办法律培训班,对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并实行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制。要选择典型案例,深入矿山企业进行以案释法宣传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矿业经济在法制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4)加大查处力度,预防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深入查处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认真排查线索,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查处大要案,加强专项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执法氛围,要与司法、行政执法部门相互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坚持打防并举,剖析职务犯罪原因,及时提出预防建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注重办案效果,依法维护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秩序。

5)完善相关法规,增强执法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尽快修订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之与《矿产资源法》同步适用,确保《矿产资源法》得到具体落实和实施。同时,应在国土资源部門设立固定的鉴定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简化鉴定程序,规定鉴定期限,合理收取费用,依法规范破坏矿产资源的鉴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长松.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J].西部金融,2009(4):65-6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张家界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相关文章:

张家界旅游攻略及费用05-19

张家界旅游的最佳时间05-19

张家界旅游08-07

张家界旅游资源分析09-11

张家界旅游介绍07-03

旅游攻略张家界范文06-13

张家界旅游哪家好07-28

怎么去张家界旅游07-28

张家界旅游最佳时间09-10

张家界旅游免费景点09-10

上一篇: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下一篇:初二上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