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条例

2024-08-06

学位授予条例(精选9篇)

篇1:学位授予条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办法。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二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20名左右委员组成,任期二年。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秘书长一人。委员会成员在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中遴选,由校长提名,校党委讨论决定,报上级备案。

第三条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审议并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2.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3.研究和处理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即为有效。

第四条 各院系成立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5-9人组成,任期2-3年,分委员会主席由院系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第五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分委员会受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协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

2.负责所属各专业学士学位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审议学士学位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课程成绩和学术水平,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学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3.负责制订所属各专业学士学位课程考试要求;审议学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4.审议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学士学位申请人名单;

5.提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建议。

第三章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六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

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身体健康;达到“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学士学位。但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另外一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对本校本科毕业生申请授予学士学位,由院系、学工部、教务部分别审查相关毕业生的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对符合本办法第四章第八条第(一)项规定的,由教务部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名。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结业者;

2.学位课程加权平均绩点低于1.5者。

第四章学位学术水平的要求

第八条学位申请人通过学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方可授予学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完成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

3.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第十条学士学位获得者由学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证书填发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之日为准。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可予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在校期间受记过及以上处分者,必须在其毕业前2个月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院系初审后报教务部,由教务部提交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授予学士学位。

第十二条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应予复议,可以撤销原决定。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2008级学生开始执行。

篇2:学位授予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我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北京工商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例。

第一条我校学士学位按照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等相应学科门类授予。

第二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行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学士学位管理部门(教务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三级管理。工作程序为: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逐个审核本科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将初审名单提交教务处复审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并颁发证书。

第三条学位授予工作应坚持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考核的原则,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

2.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有正式学籍,在允许的修业年限内,学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且平均学分绩点≥2;对于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或在校学习期间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学科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励者(若为集体获奖项目,应为主要成员),平均学分绩点最低要求可以降低到1.5;

4.通过大学外语四级考试(艺术类部分专业另行规定);

5.毕业设计(论文)达到合格及以上要求。

第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未取得毕业资格者;

2.在校学习期间因考试作弊或严重违反考纪而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者;

3.在校学习期间因其他原因(非考试作弊、违纪原因)而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者;

4.在校学习期间受记过处分者。

第五条仅因出现第四条第3、4项情况而无法取得学位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并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

1.毕业前最终学习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10%者;

2.经学校认定有重大立功表现,并受到校级及以上表彰者(以证书为凭)。

篇3:学位授予条例

一、探索与规范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我国经历了“十年动乱”, 高等教育遭受到严重破坏。7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生, 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尽管我国在解放前后也招过研究生, 但那时规模很小, 管理分散, 即使有些有关规定也是零零散散, 各学校执行的也不一致。应当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第一部完整的法律。因此在最初的十年里是探索与完善由学位条例规范的学位制度。这个十年的基本特征是稳定规模, 建全制度, 规范管理, 提高质量。在这一个阶段里各个学校基本上不要求扩大规模, 而是把重点放在制度、管理与培养质量上。规范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出版研究生教学的系列教材, 建立研究生实验基地, 制定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标准。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为了贯彻学位条例, 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制订了学位课程设置原则, 即从二级学科的需要发展, 开设硕士生基础课与指定的专业选修课, 并要求有一定深度和覆盖面, 这样就避免了按研究方向设置学位课程, 并大大压缩了学位课程总体数量, 保证了所开设学位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应于这些学位课程的教材与实验室就应运而生, 用不到三年时间资助出版了60多种教材, 建立了8个研究生基础课程实验室。又如根据学位条例, 衡量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但是如何理解创造性, 各个人看法不同, 我校在调研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八条标准, 同时也根据已发生的现象指出了八种不符合博士学位论文的情况, 这样对于实施学位条例中如何理解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的成果”, 从学校到导师都有了一个一致的看法。同时对于硕士学位论文的“新见解”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应当说学位条例实施的第一个十年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学位类型,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要求高层次人才的规格也越来越多。这就迫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类型的研究生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也促进政府主动下放办学自主权以增加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活力。在90年代初期有两件大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一是设置专业学位, 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招收培养与任职资格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早开始的是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二是由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自行审定博士生导师, 淡化博士生导师作为教师的一个层次, 而使其成为一个任职资格。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中招收研究生。培养务实型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在80年代已在进行。85年清华大学等院校就利用统招生中的在职人员的招生指标招收工程类型硕士, 按照工程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但是由于80年代的重点是在学位条例的实施规范上, 再加上这类学生规模又小, 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90年代正式设置专业学位以后, 才逐步开始建立专业学位的管理规范。专业学位管理来自两个方面的阻力, 一是受到学术型研究生标准的约束, 由于在80年代学校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 学校专家仍然用学术型标准培养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二是这些研究生来源于工作单位, 工作任务忙, 学习压力大, 有些学生还把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东西带到了学校。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在90年代基本上处于规范管理阶段, 专业学位类型增加很慢, 规模也未能得到迅速的发展。90年代初的另外一项改革是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 首先开始的是由博士授权单位自行审定博士生导师。原来博士生导师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 使博士生导师成为教师系列的一个层次, 也约束和限制了培养单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自行审定博士生导师的机制使各个高等院校加大了博士生教育发展的步伐, 并使90年代博士生教育规模得到了稳步增长。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实行了许多奖励与制约措施促进各个培养单位的自律办学, 以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 比如每年进行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等。由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 要求高层次人才培养素质的全面性与多样性, 因此在重视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的同时, 还必须重视拓宽博士生培养的专业面。在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在按照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基础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一步推行了学位授权制度的改革, 即采用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并行的授权制度, 这是政府在下放博士生导师审批权后的又一重大改革, 为学校自主办学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构建有效的发展调节机制, 适应国家需要

21世纪头十年是我国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观战略目标, 实现第三步战略关键的十年, “科教兴国”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 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设, 研究生教育正一步步走向现代化, 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学与实验手段, 实现了快捷的网络信息传递, 加强了学科基地的规模投入, 扩大了学校的办学空间, 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密切了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交流, 为学科与人才培养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调节机制, 使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讲,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努力实践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下, 进一步下放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进行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的确定;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和控制办学质量;自主进行工程领域的设置与建设;自主评估与监督培养质量;自主进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与资金审计;自主确定招生方式与录取办法。同时建立自评为主, 以评促建, 专家咨询, 社会评价与政府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障机制。这样做的结果使各个高等院校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优势, 办出了特色, 增强了竞争意识与自律意识, 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改革真正体现了以质量为目标, 以主动服务于企业为特色, 校企联合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最近两年国家又出台了在应届生中招收专业学位的的政策, 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 使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21世纪头10年,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 培养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 学位授权制度进一步深化, 专业学位的类型得到了迅速增加,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已逐步落实,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加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不断完善发展中的问题, 向世界强国迈进

30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已使我国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大国, 无论博士生招生还是硕士生招生规模已居世界之首, 但必须看到我们还并未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强国, 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问题。比如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尚未形成, 还未能形成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优势来确定招收规模和规格的自主自律的办学模式;教授专家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中尚未起到主导作用, 不适当的行政化干预和各种不合理的管理办法仍在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有指导经验的导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规模迅速发展的需求;国家虽然加大了整体的研究经费和研究基金项目, 但仍然有不少导师缺乏研究课题;尚未能结合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 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推动和组织实施企业工程技术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培养单位的管理办法和培养过程尚需进一步完善, 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才能不断完善。学位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 学位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是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 促进各门学科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必须遵守科学发展的规律, 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守教育发展的规律, 不能推行实用主义;必须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 不能脱离实际;必须遵守人才成长的规律, 不能墨守成规。回顾我国三十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纠正那些错误的做法和规定;完善那些有价值而又不成熟的改革措施;发扬光大那些成功的政策和办法, 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任重而道远, 我们尚需要进一步努力, 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中, 张文修, 叶取源, 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1) .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缩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 (2002-2010) , (征求意见稿) [R].

篇4:学位授予条例

学位证书是学位获得者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证明。自1981年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学位授予单位颁发给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均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格式和统一印制(1985年至1992年期间,实行过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合一制发,证书由高等学校自行设计印制)。学位证书统一格式和印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我国学位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起到了规范学位证书使用、防止滥授学位和伪造学位证书等作用。随着学位工作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统一制发学位证书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学位授予单位也提出了改革要求。

调整学位证书制发方式,由学位授予单位设计、印制学位证书,既符合我国学位工作实际,又体现了国际通行做法,便于人才交流。学位证书制发方式调整后,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证书的信息表达上具有较大空间,可根据培养或学位授予实际,做出本单位的规定。为加强学位授予工作和学位证书制发监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管理办法》中对学位授予信息收集、审核、报送等相关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做出了规定。

北京小学初中更换“新课表” 每节课不再为45分钟

《北京晨报》消息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于7月31日起实施。该计划从课时、课程、作业、考试、教材等五大方面做出改变,包括打破45分钟一课时规定、九年级增加历史生物、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等。

多年来,中小学规定课时长为45分钟。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对课时长度进行硬性规定。北京市教委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安排课时。据了解,北京市教委规定学校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每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把原有的上课时间拉长或者缩短,符合学生注意力大约集中在20至30分钟的特点,有些课没有必要一定要上45分钟。同时,还要兼顾学科教学的特点,比如语文课,或者探究、研究性的课程,比较适合安排长课时,而和校外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可以短一些。程方平建议,实施长短课,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要教得灵活,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最好安排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新《课程计划》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在九年级增加历史、生物两门学科。北京市教委表示,这样调整主要从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上考虑,解决小升初、初升高的学科衔接问题。

《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需要在课内完成,要求教师在分配教学时间时,要预留作业时间。同时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适合的、个性化的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作业“一周布置一次”。这种一周一次的书面作业应该是体现综合性、研究性、创造性的“大作业”,教师应全批全改。

教育部:考级证书不直接作为艺术素质测评依据

《光明日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三个通知,决定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要求如实记录每一名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明确规定,考级证书不直接作为测评依据。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该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篇5:学位授予条例

授予条例》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学位办、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

结合学校近年来学位授予工作的实际情况,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将2009年修订的《九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给予修改,经过2012年6月26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至各二级学院及相关部门,望遵照执行并组织相关人员及学生进行学习。

特此通知。

九江学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学士学位 授予条例 通知

九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

(2012年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我校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备案,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三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九至二十五人组成,任期两至三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至二人。成员应当包括校长、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长、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教学和科研人员。参加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主要应从学校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或相当职务)人员中遴选,由学校各二级学院按照《九江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条例》提名,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报省政府学位办批准,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根据工作需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各二级学院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由七至十五人组成,设正、副主席各一人。各分会主席应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分会其他成员应从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干部和正、副教授中遴选,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并报省政府学位办备案。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公室),正处级建制,负责处理学校授予学士学位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审查和批准学校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通过的申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名单。

2、审查和批准外单位申请学士学位人员名单。

3、作出撤消或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4、听取和审查学校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的工作汇报。

5、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6、修改《九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

7、审定各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成员名单,作出设立或撤销分会的决定。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般每年六月召开一次会议。闭会期间,如有特殊事项,主席有权作出决定,交由学位办公室处理。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必须有2/3以上的成员出席方可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以无记名投票形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分会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分会召开会议必须有2/3以上的成员出席方可召开。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的主要职责有:

1、贯彻执行本条例所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和程序,严格审核所属专业申请授予学士学位者的资格和条件,拟定应授予学士学位者名单,对应授予学位者上报有关材料,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统一审批。

2、负责处理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并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初步意见,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3、负责受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交办的有关事宜。

4、协助校学位办公室做好学士学位证书的颁发工作。

第六条 学校学位办公室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1、为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和其他有关工作准备材料,做好相关会议的组织工作。

2、负责审核学校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推荐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资格和条件,将审核情况和有关材料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3、负责受理校内外已取得本科学历人员学士学位的申请,根据有关规定对申请者的资格、条件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分发给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关分会对申请者进行复审,将复审情况和有关材料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4、负责向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学士学位获得者颁发学位证书。

5、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本校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的情况。

6、做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7、协调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分会之间的工作。

第三章 授予学位的条件和要求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进步、品德端正、作风正派。

2、已完成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学业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合格后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或其它教学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且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育实习成绩均在及格以上,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八条 符合第七条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考试舞弊者。

2、在校期间曾因违纪,受到过留校察看以上(含留校察看)处分者。

3、必修课程考试不及格且正常补考未能通过的课程门次累计达到或超过6门次者。

4、未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位课程考试者。

5、未取得全国高校计算机联考(江西考区)一级及以上或未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者(不在本校报名参加的考试成绩视为无效)。

第九条 已获得学士学位者,毕业离校前在纪律或行为方面造成严重后果的,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可撤消其学士学位资格。

第十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名单,报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发。

第四章 审核程序

第十一条 毕业生本人申请。在本科生入学时即应进行学位教育,树立其争取优良成绩、积极创造条件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思想和意识。符合条件者,毕业前一个月向校学位 5

评定委员会正式申请,申请书交学校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

第十二条 学校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推荐。学校各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根据本条例,填报推荐名册,并向学校学位办公室提供下列材料:

1、教学质量情况考核综述。

2、毕业生成绩总册。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分析一览表。

4、学籍档案。

第十三条 学校学位办公室对被推荐者逐一审核,经确认可以受理汇总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十四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学士学位申请者名单。学位评定委员会休会期间,可由主席召开专题会议审核,也可由主席逐一审定,其后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确认。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学位课程考试分为英语和语文,每年学生毕业前举行一次。相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要求者(英语和日语考试须在学校报名参加,否则成绩视为无效),其作为学位课程的考试被视为通过。艺术体育类专业和小语种的学生可以在英语与语文之间进行选择。

1.英语专业学生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5分(百分制)及以上者。

2.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355分(总分710)及以上者。

3.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260分(总分710)及以上者。

4.小语种学生通过日语三级、俄语二级、德语二级、法语二级及以上级别考试成绩合格者。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一)因本条例第八条第1、2款的规定,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行为发生后,表现良好,且其他方面均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时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1.获得校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2.考上硕士研究生,并获得录取通知书。

3.在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4.以第一作者身份(九江学院为第一单位)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或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的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等。

5.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二)因本条例第八条第4、5款的规定,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原则上在其毕业后一年内可回校报名参加学校学位课程考试和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在本校报名参加的考试成绩视为无效),成绩合格者可申请补授学士学位。

(三)在毕业前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或综合技能考试不合格(医学类专业)而按结业处理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内通过努力,申请再次答辩或参加综合技能考试(医学类)并通过者,可申请补授学士学位。

第十七条 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自颁发之日起生效。学位证书遗失不得补办。

第十八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发现有违反学位条例时,应予复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通过,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九条 学生如果对学位授予有异议,可通过下列程序进行申诉:

1、本人写出书面申请,交所在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

2、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审查,根据情况向校学位办公室提交书面意见。

3、校学位办公室根据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的意见,提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

第二十条 本条例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由校学位办公室负责解释,其它未尽事宜,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解决。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第二条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公民,都可以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三条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第四条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五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六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学位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学位授予工作。学位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由国务院任免。

第八条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

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九条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并组织有关学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有外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其组成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遴选决定。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学位授予单位提出,报主管部门批准。主管部门应将批准的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十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组织答辩,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查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负责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报请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决议,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决定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第十二条非学位授予单位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由原单位推荐,可以就近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经学位授予单位审查同意,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本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相应的学位。

第十三条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

第十四条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

第十五条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外国学者,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对于具有本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相应的学位。

第十六条非学位授予单位和学术团体对于授予学位的决议和决定持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异议。学位授予单位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当对提出的异议进行研究和处理。

第十七条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

第十八条国务院对于已经批准授予学位的单位,在确认其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时,可以停止或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

第十九条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篇7: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4号)

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8月13日通过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9年11月2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月15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的决定

(2009年11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授予,鼓励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可以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在本市投资兴办企业,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为发展本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为本市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四)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建议,经采纳后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五)在促进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合作、融合发展,增强本市的区域竞争力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六)在促进本市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促进本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提升广州国际形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为本市引进资金、人才、重大科技成果,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九)为本市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三条符合本条例第二条规定条件的人士,可以由本市有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也可以由本人自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

本市有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荐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的,应当经被推荐人同意。

第四条推荐和自荐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分别由下列部门受理:

(一)被推荐人或者自荐人是华侨、港澳同胞的,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受理;

(二)被推荐人或者自荐人是台湾同胞的,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部门受理;

(三)被推荐人或者自荐人是外籍人士的,由市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受理。

第五条推荐和自荐广州市荣誉市民人选的,应当向受理部门提交《广州市荣誉市民推荐表》、《广州市荣誉市民自荐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广州市荣誉市民推荐表》和《广州市荣誉市民自荐表》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统一印

制。

第六条受理部门在收到推荐和自荐材料后,应当征询有关单位的意见,提出初审意见,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核。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审核确定的荣誉市民人选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七日。公示后有异议的,受理部门应当自公示期满三十日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建议,由市人民政府侨务部门汇总后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三十日前,将有关荣誉市民称号授予的议案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负责办理荣誉市民称号授予议案的具体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体会议上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议案的说明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报告,由分组会议对议案进行审议。分组会议审议后,市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提出关于议案的决定草案,由主任会议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决定草案中的荣誉市民人选逐一表决,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条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举行荣誉市民称号授予仪式,向荣誉市民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荣誉市民证书由市长签署。

第十一条本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授予一般三年举行一次。

第十二条荣誉市民在本市可以享受下列礼遇:

(一)应邀列席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的会议;

(二)应邀参加本市举行的重大活动,享受贵宾礼遇;

(三)应邀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专题调研、决策咨询等活动;

(四)进出广州有关客运口岸时,由有关部门协调查验单位提供专门通道或者通关便利;

(五)获赠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荣誉市民的沟通和联系,通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荣誉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宣传荣誉市民事迹。

第十四条荣誉市民称号授予活动的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荣誉市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提出荣誉市民称号撤销的议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一)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荣誉市民称号的;

(二)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三)有其他与荣誉市民称号严重不相称的行为的。

撤销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篇8:学位授予条例

通知指出, 学位证书是学位获得者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证明, 由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 (简称“学位授予单位”) 制作并颁发给学位获得者。通知就学位证书应包括的内容作出要求, 一要包括学位获得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近期免冠正面彩色照片 (骑缝加盖学位授予单位钢印) ;二要包括攻读学位的学科、专业名称 (名称符合国家学科专业目录及相关设置的规定) ;三要包括所授学位的学科门类或专业学位类别 (按国家法定门类或专业学位类别全称填写) ;四要包括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校 (院、所) 长签名, 以及证书编号和发证日期 (填写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学位的日期) 。

其中, 证书编号统一采取十六位阿拉伯数字的编号方法。十六位数字编号的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学位授予的级别, 博士为2, 硕士为3, 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为授予学位的年份 (如2016年授予的学位, 填2016) ;后六位数为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编排的号码。

通知明确, 对于撤销的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应予以公告, 宣布学位证书作废。学位证书遗失或损坏的, 经本人申请, 学位授予单位核实后可出具相应的“学位证明书”。学位证明书应注明原学位证书编号等内容。学位证明书与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通知强调, 学位授予信息主要包括学位获得者个人基本信息、学业信息、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等。信息报送内容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确需更改的学位授予信息, 由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经省级学位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 由省级学位主管部门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进行更改。

篇9:学位授予条例

桂师院教字〔2010〕9 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经国务院批准我校硕士学位按文学、理学、法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工学八个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 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且具有相应学校所要求的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条例规定向我校申请硕士学位。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四条 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二级学院领导等十五至二十五人组成。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由校长担任。委员任期二至三年。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由校长提名,校长办公会议通过,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按学科成立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由七至十五人组成,成员包括二级学院主要领导、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人数为单数,任期三年。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并设兼职秘书一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成,由各分委员会涉及的行政单位负责人共同协商提名,报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审查接受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名单。

(二)审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

(三)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四)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五)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

(六)审查通过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及其导师名单,审查通过上报国务院学位办的申请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的有关材料。

(七)审定本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硕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职责

(一)组织制定、审查硕士学位课程和培养方案。

(二)负责审查通过毕业研究生和拟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报送相关材料。

(三)聘任相关学科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硕士论文评审专家库名单。

(四)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反映有关授予学位问题的各种争议,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审议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的增列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报送有关材料。

(六)审定本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

第三章 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第七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按培养计划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和通过论文答辩,达到下述要求者,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翻译专业文献。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在校期间,原则上要求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正刊上发表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排前2名);或有1项专利证明或经地厅级以上(含地厅级)部门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排前5名);或参加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的编写,字数不少于五万字。

(五)考核成绩要求: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不低于70分。

(六)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不少于两门),成绩及格。

第四章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及评阅

第八条 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硕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 学位论文的评阅

(一)硕士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提交评阅。

(二)硕士学位论文采取双盲送审制度,即送审的论文中不能出现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及一切可能表明研究生身份的文字。

(三)在研究生论文答辩日的前20天,由研究生处从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

位论文评阅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所要聘请的评阅人名单,由研究生所在二级学院统一将论文送出评阅。每篇学位论文送2位专家盲审。

(四)论文评审的2位专家要明确认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可以参加答辩”,送审论文才能进行答辩。如2名评阅人均不同意答辩的,则该篇学位论文应作延期答辩处理;如2名论文评阅人中有1人认为论文没有达到答辩要求的,则需送第三位专家盲审。仍未达到要求者,论文将作延期答辩处理。延期答辩时间一般为半年,最长不应超过1年。修改后的论文重新送审仍不通过者,学校将不再受理其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五)论文评阅人可以与答辩委员相一致。答辩前,评阅人的姓名和评阅意见应对研究生保密,并密封传递。

第五章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条 各学科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需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位同行专家组成,成员一般要求具有高级称职和硕士生导师以上资格,其中校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2位。

导师本人不能作为自己研究生答辩委员会成员。

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学术地位较高的校外硕士生导师以上的正高职称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由本专业讲师或讲师以上人员担任,协助组织答辩事宜。

第十一条 答辩除有保密要求外,应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委员会对是否通过论文答辩、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若申请人对答辩委员会的决议持有异议,可在10天内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书面意见,并将副本送校学位办公室。

第六章 硕士学位评定

第十二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及学位评定

(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分委员会审议评定学位应当通过会议进行。会议应当有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出席方可召开。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应有超过全体成员的半数以上同意授予学位,方为有效。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完成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并作出建议授予学

位的决议,连同相关材料,报送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般每年召开2次,时间为每年6月、12月,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主持或主席指定的副主席主持,依照学位条例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四)凡答辩委员会建议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一般不进行审核。个别有争议的,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重新审核,认为已达到硕士学位的条件,可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对答辩委员会已通过的个别论文,如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为仍需要修改的,可作出一年以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后再申请学位的决议。

第七章 其 他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硕士学位申请不予受理:

(一)在校期间受过“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者。

(二)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者。

(三)学位论文有抄袭剽窃或他人代写等舞弊行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核实,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审定为情节严重者。

第十四条 对已经授予的学位,如确定错授或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作出撤销所授学位的决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实行,原《广西师范学院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修订)》(桂师院发〔2007〕11号附件7)同时废止。

第十六条 本条例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广西师范学院

上一篇:LNG加气站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试题下一篇:2022年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第六部分重点内容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