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

2024-08-17

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精选8篇)

篇1: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

去劳动基地的事已经被班里的“小灵通”传的众人皆知了。迎着我们的期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那天虽然是雨天,可不是我们玩的这个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最高兴的莫过于两件事了。

胜利的翻越

在所有项目中,无疑最好玩刺激的就是要数胜利翻越了。可在玩中可是经历了一翻波折。在第一关我就沉不住气了,快速的跑,可万万没想到那根柱子会转动,让我掉了下去。第二关,从一个斜坡很大的木板上走上去,走不上去怎么办?很简单,头顶和身体旁各有网和栏杆,只要抓住这些,想上去就是在也简单不过的事了。第一回上去头被绳子勒住,手被自己脚踩到,现在想起来都疼。后来得到了一个要领,头不用抬起来就不要抬起来,手也微微张开。慢慢玩的速度快了起来了。现在只要玩完就会拼命跑到起点“奋力”的玩。在次玩的大汗淋漓,但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

吃中饭

终于到中饭时间来,对于已经累了一个上午时间的小孩,中午可是得多吃点啊。这里的食堂饭菜也算不错。四菜一汤,一桌6个人吃饭。菜有:红烧狮子头,红烧鸡腿,炒包心菜和西红柿炒蛋,还有一碗紫菜汤。水果有橘子。我和华佳杰要打扫桌面卫生。因为最后俩个吃完饭的人要收拾,所以其他人都早早的吃完了午饭就走到楼上去休息了。我和华佳杰不急不慢,等肚子填满了,另外都好说。最后我和华佳杰各盛一碗汤,边喝边收拾桌子就去休息了。

这次去劳动基地真是收获满满,既锻炼身体,玩得开心,又知道了初中里去军训的地方是个什么样。

作者:黄刘沅

公众号:我与孩子说说话

篇2: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

第一天,我们这些第一次离开父母远离家门的“小皇帝”、“小公主”难免都会想家。这不,有些同学鼻子一酸,忍不住哭了。女同学不断地用手去擦眼泪,小声地哭泣着。男同学则是想尽办法不让同学发现。虽然忍住了哭声,可是晶莹的泪水还是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儿。许多同学嘴上虽说:“不就五天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心里却不停地问自已:“这五天对我来说不是很漫长吗?我为什么不装病请假呢?为什么?”

在这一周里,最开心的莫过于包饺子了。可一开始,老师却叽哩呱啦地讲什么中国菜要分成XX类和XX类,还顺便推荐各地的风味小吃!直搞得我们“天旋地转”差点晕倒。同学们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坐不住了,巴不得老师快点结束讲课,早点让我们动手包饺子。在同学们苦苦等待中,终于转入了正题,开始包饺子了。顿时,整个食堂沸腾起来,每组同学都热情高涨地动起手来。我们组也说干就干,二十几个饺子经过我们的一番折腾,结果还是成了四不像。再看看张明,他包的那个包子让我们哈哈大笑。我们四个嘀咕了一阵,又包了两个饺子,至于包什么,呵呵!天机不可泄露。我们看到尤子宁他们那组,把辣酱放进包子里,成了辣包。这时振飞过去尝了尤子宁他们的包子,吃到了辣包。看到振飞的那副模样,我们一个个捧腹大笑。扫视完其他组的情况,我们把饺子下锅了,不到十分钟,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尝了一下,真好吃。郑老师过来尝到了我们的杰作??白萝卜馅饺子。我们看到了,都笑了起来。

“唉!”讲到苦就不得不联系上军训,军训可把我们害惨了。最苦的是立正,我们都想:“我从1岁时就会站了,现在还要训练,真没趣!”可一站下去,我们两腿发软,这不,紫泽一不小心稍微动了一下,就被教官看到了,教官用皮带抽了下去,又让他做五个俯卧撑,累得他气喘吁吁。解散了,我们大喊了一声“革命大解放”,就像脱缰的野马,飞奔到操场上,一哄而散了。

最辣的要数钉钮扣,我们非常非常想参加,可又怕被针扎到手,只能呆呆地“望针兴叹”。可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很认真地缝起来。我要缝一棵圣诞树,我一针一针小心翼翼地缝,一不留神扎到了手,哇噻,真疼啊,冒出了血珠儿。我擦掉血珠,往伤口吹吹气,又继续缝下去。可不一会儿,钮扣用完了,我费尽周折,几趟在班里搜寻,终于找到了我所需要的不同颜色的钮扣。终于缝好了,看着自己的大作,我高兴极了。

篇3: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实践基地创办于1983年,是以广州市高中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初中学生的人民防空教育为主,兼有消防安全、国防教育等项目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教育的核心应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后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变方面。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效的关键。

一、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实施背景、基本定位、特征、价值取向、主题设计、教学结构与模式、课程管理、师资、评价等方面[2]。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目前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研究不多,利用基地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在不断探索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践基地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基地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开展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二是专业教师匮乏。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实践基地的人员只忙于应付日常的管理工作,许多基地还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的教师,难以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三是课堂教学方式呆板、不灵活。没有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比较差。新课程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想方设法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注重课程的开发,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

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按照课程资源的来源分为生活资源、学科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专门供青少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有专业的教师,有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专用场室等。结合实践基地的课程资源可分为基地项目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师资资源、场馆资源等。学校组织课题小组,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应该是以基地项目和场馆为中心,以活动领域、活动主题、探究问题为核心,以基地教师为主导,突出实践、体验特色来进行课程开发。

1.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课程开发

外部的支持和内在的改变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力,而发展组织内部自我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广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基地营造氛围,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广州市有关部门合力打造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使广大中小学生受益。在创建综合性、示范性基地的过程中,先后与广州市人防办、司法局、市公安消防分局、公安交警支队、禁毒委、环境宣教中心等在我校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消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6个基地,创造了“合力联动、综合育人”的成功经验,并被全国各地推广。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加强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学校建设“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两大基地,并利用基地资源,不断开发校本课程,采取实践与体验式教育方式,使每年约8万名学生得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在普通学校无法实施的实践课程可以在我校基地得到有效开展。

2.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组织课程开发

实践基地有30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依山傍水,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与生存环境,有独特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学校自然环境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开发环境教育、农业科普等实践课程,包括环境小使者、树林生态考察、作物识别、药用植物识别、生态瓶制作、水质调查、环境因子调查、野生花卉考察等。学校已经有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等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内容丰富,并且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基地要结合项目实际,研究项目的课程内涵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开发多个专题的课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例如劳动技术教育已有的体验性课程包括:生产劳动实践、野炊实践、花卉嫁接、作物栽培实践等。

3.加强活动主题研究,组织课程开发

毋庸置疑,许多实践基地比较注重项目、内容的科学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认知水平都在明显提高。单纯地让学生“走马观花”参观科普展品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相反会让学生产生散漫、逆反的心理。为了增强实践基地的育人效果,加强活动内容、主题和目标设计,并加强德育实践和德育渗透,尤为关键。例如,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现代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活动为中心,通过确定主题、主题探究、参观实践、分享交流等让全体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发展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探究性的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的课程有现代农业调查、树林生态考察、花卉栽培、土壤考察、植物压花等。研究性学习则与农业、环境、科技紧密结合,并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开发有机农业探究、基地周边水质调查探究、基地鸟类调查等十个课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课程结构

综合实践基地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究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并使其常态有效地实施,加强基地与学校互动[3]。学校要保持教育的生命力,必须坚持定期组织开发实践课程,才能够满足青少年学习的需要。我校主要以组织课题研究方式促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以“四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为主线来开发主题活动[4]。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面向生活、注重实践、特色引领、培养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体系

实践基地的活动主要围绕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教育性、创新性的特点。学校课程结构由三大领域(基地德育实践课程、基地基础性实践课程及基地拓展性实践课程)组成。课题组成员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家长的资源开发课程,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表1)。

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成效

多年来,实践基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坚持劳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法,有效组织了课程资源开发,探索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专题教育等活动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基地课程体系。

1.形成基地特色的教育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凡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灵活加工转化,使之应用到综合实践基地课程中。参与基地学习的学生是不同的,而实践基地资源是丰富的,所以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组织开展的模式为“政府为主导、基地为载体、公益性为原则、活动主题为引领”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性很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育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等活动,达到了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2.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

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发课程,比如在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了“三大”领域、模块教育,努力将科普教育与农业劳动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环境科普教育、农业科普教育有效融合,设计了七十多种科普实践类课程,构建了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专门安排教导室负责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教师课程意识显著增强。教师从过去只关注教材、依靠教材,到后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能够站在课程的高度,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材,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教学模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尤其在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习领域整合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教师熟练应用。三是教师的指导效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的指导策略由过去偏重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到加强了活动方法、教师指导(适时、适度、适当)、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指导。

总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基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实践基地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在实践基地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吸收、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相关理论,整合学校、基地、社区各方面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建设示范性实践基地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刘根华.试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篇4: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

槟榔小学一直以“体验教育”为办学特色。上学期,该校举办的七大体验场活动获得各界一致好评,特别是“稻草人体验场”,让许多同学体验了种植的艰辛和乐趣。

去年9月开始,该校利用校园荒地设立了“梦想·田园”校园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为了保护劳动成果,孩子们还亲手制作了形态各异的稻草人对菜地进行保护。收割下来的菜,孩子们亲手送到社区的孤寡老人家中,送到生病的同学家中。

走进“梦想·田园”,你看到的是学生亲手栽种的各种果蔬。当天的活动中,六年级的林同学把收获的香葱和生菜种子,赠送給四年级的学弟学妹,她说:“希望你们继续种植更多更好的蔬菜,送给需要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学校还请来专业人士为同学们介绍无土栽培的科技知识。

来自思明区各个学校的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们,也现场观摩了同学们的种植成果。他们表示,利用校园荒地开发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给予学生体验劳动的平台和空间,值得其它学校借鉴和在全区推广。

相关新闻

槟榔小学成立“梦想·田园”小学生当“菜农”

槟榔小学教学楼后的荒地成了一片丰收的果园,空心菜、地瓜叶、玉米……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各种农作物在这里“欢快”地成长。22日,思明区槟榔小学被授予“梦想·田园”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示范点,全区50余所中小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前来“取经”。

“梦想·田园”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是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

如何让孩子们从书本中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如何让孩子们在实践和学习中走向未来?这是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槟榔小学的“稻草人体验场”成了一次生动的实践。

在这个体验场里,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的艰辛、收获的乐趣。看似简单的劳动,却实实在在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做人”:参加种植的孩子与家长一同品尝劳动成果,带着蔬菜看望生病的老师和同学,参加思明区组织的“小义工”活动,定期将蔬菜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

五年级的沈欣语拿着刚刚摘下的空心菜说:“每天我们都要到地里看一看,隔三天浇一次水,有杂草就赶紧拔掉,前几天下大雨,每天早上来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把积水舀干净。看着空心菜一天天长大,特别有成就感。”

这几天,菜地边搭起了一个个小架子,架子上长满了蔬菜。原来槟榔小学又引进了科学种植——无土栽培技术,让这片田园融进科技创新的元素。校方说,力求在这里,让孩子们了解传统农耕和现代农耕的不同特点。

前来观摩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利用校园荒地开发“梦想·田园”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给予学生体验劳动的平台和空间,效果良好,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值得在全区推广。

篇5:劳动基地实践活动作文

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既难忘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我也不例外。

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锻炼我们的劳动自理,让我们懂得应该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更要尊敬劳动成果,学校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太好了,终于该我们去食堂帮厨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怎么样,羡慕我们吧!我们整个上午都会在食堂帮厨。当我们穿上了帮厨的衣服、围裙和帽子,我们学生的容貌就完全消失了。真像一个个小厨师。看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帮一年级的小朋友端饭菜洗碗罢了。

到了食堂,我们首先参观了食堂,看到食堂叔叔阿姨为了给我们做饭,忙的不可开交,那么辛苦而我们有时还抱怨他们,我还真有点内疚!接着,我们到了面包房参观,听到了我们的课间餐真是来之不易啊!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人类发明了火的时候就有了面包,它是起源于埃及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到我们手上,所以又叫“千人包”想起我们平时还乱扔课间餐,真有点对不起他们。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为他们打好饭菜,分好水果,就像服务员一样站在饭桌两旁,得待祖国未来的栋梁的到来,顿时,我觉得他们好幸福啊!可我们以前也不一样吗?想到这里,我便知道了,当位妈妈好难当位好妈妈更难!

小可爱们终于来了,可令人头疼的是,他们在座位上晃来晃去,就是不肯吃饭,这时,我听老师说得管管他们,于是,我又使出浑身解数来劝说他们,告诉他们,不吃饭肚子会饿的,到时候就没力气和别人玩了、、、、、、可是,我觉得自己好象在对牛弹琴,他们还是在桌上手舞足蹈的玩着,好象忘了吃饭,对他们我可不敢大呼小叫,恐吓他们,否则你会遭殃的,可对他们轻言轻语的讲道理吧!他们又不理不采,好象让他们吃饭是为我们好害他们一样,真让我无可奈何。看到我身旁的两个小男孩老是吃不下饭,我可真心急,叫他俩好好吃。他们又不听。我恨不得骂他俩一顿,可看他们那么小,我又不忍心,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只有喂他俩吃饭,做到这一步,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当妈妈有多难。

妈妈把我们抚养到这么大,可真不容易,以前我们还体会不到,通过这次活动,我一定会听妈妈的话,让妈妈高兴!这次活动真有意义,我会永远记住的。

劳动基地的辣

劳动基地的辣

我从小就仰慕电视上解放军那英勇的气概,也梦想过自己将来成为一位解放军。而这次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军训也让我大饱“口福”,我第一次尝到了当一名军人的滋味。

“辣”是我在这次军训中体验得最深的一种滋味,下面,就听我一一道来: 这是个天气十分明朗的日子,身着迷彩服、眼睛炯炯有神的教官领着我们这些“小公主”、小皇帝“们来到了后院的操场上进行障碍训练,一进门,我就傻了眼——地上放着木桩、铁链……甚至还有我连见都没见过的铁索、障碍墙,我能战胜这一只只”拦路虎“吗?平时我的体育本来就不好,望着”拦路虎“发出的那冷笑的目光,我不知所措的呆在那里,直到后面的同学推了我一下,我才缓过神来。

“嘟”的一声哨响,轮到我了,我跳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木桩,穿过了大轮胎,跑过了平横木,来到了由铁条织成的梯子前,我咬了咬牙,一个箭步跃了上去爬到上面,可刚爬到上面,我却来了个“人仰马翻”,从上面翻了下来,差点摔了个“半死不活”,可我还是爬了起来,跑到铁索前,“哗”终于可以感受一下当“泰山”(动画中的人物)的感觉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住绳子,一晃,就落在了沙地上,当我穿过“铁索桥”来到短墙前一跳却一屁股坐在地上。看来要我翻过这堵高墙,简直比哥布伦发现新大陆还难。望着同学们一个个翻了过去,我真着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蹦呀跳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爬不上去,最后,我还是在同学们左推右拉的出力下才翻了过去……

“解散”在教官严厉的喊声中,这次障碍训练总算告一段落。看来,当一名军人并不简单,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毅力与不服输的品质。

——广铁四中慰问孤寡老人

3月5日,是第42个学雷锋日。许多地方都相续开展了植树、清理垃圾、慰问老人等“学雷锋”活动。我校也紧跟先进队伍,3月7日下午,在团委书记和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48中附近的一位老奶奶家里,向她致以“三八”妇女节的慰问。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老人常年独自一人居住在窄小的屋

子里,身边没有亲人,她丈夫原是黄浦军校的第一批学员,但已经去世多年,也没有子女,伴随她度过几十年艰苦岁月的只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厨房、一张长椅、几件破旧的衣裳和一床被子。老人已83岁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腿不太好使。她一直以捡破烂,卖垃圾来维持几十年的孤独生活,直到居委会得知老人的情况后,老人才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关心。许多学校都派代表来慰问,许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来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买买菜、订报纸,虽然这些只是些零碎小事,但足以表现当代青少年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社会的奉献和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现在的年轻人都懂事啊,都懂得尊老爱幼,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得以发扬啦,我真是高兴!”这是我们在慰问老人时老人的感慨。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足以表达老人心中的欣慰与满足。短短的一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小时中,老人好像把我们当成亲人一样,给我们讲述她的经历,她的过去。时而回想起以前孤单的生活而低头叹息;时而望着我们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而笑容满面,她的笑,像孩儿般甜蜜,融化了积在心底多年的寂寞。从她的话语中,我们体会到一个孤寡老人的痛苦,一个孤寡老人的孤单,她需要大家的关心,大家的呵护。孤寡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我们会用那颗热挚的心来温暖老人心底的那块“寒冰”。

篇6: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总结

2016年度劳动实践活动总结

劳动技术教育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逸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与社会实践要求距离甚远,对劳动光荣缺少切身体会。教育与生产结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容,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可靠途径。与此,我校就今年特重视构建社会实践劳动场所办学模式,强化共识,全面贯彻“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探索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我校将今年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总结如下:

一、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综合功能,狠抓德育工作

培养一个拥有热爱社会,注重建设和谐发展社会人才,是我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有爱心才会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爱心只有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种不同教育形式才能教育出完美的爱心。

美化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卫生是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美化社会、陶冶美好情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利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苗木基地,对学生进行蔬菜、苗木栽培管理等活动,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突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是培养学生以科学对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依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科研基地。而且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理想场所。我校每年充分利用学农基地劳动实践场所,给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团队活动、小组活动、校传统活动等不同方式把科学种植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动手实践式、参观采访式、娱乐竞赛式、师生对话式等各具特色。

总之,我校在劳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劳动实践场所真正成为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篇7:劳动课实践活动记录本

阙庄小学

时间:2009/09/14

参加人员:五六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比赛钉扣子 主持人:张亚丽

获奖者:郑亚杰

阙宁宁

阙宁宇

时间:2009/9/28 地点:操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比赛穿衣服 主持人:张亚丽

获奖者:阙心圆

于通通

时间:2009/10/16

地点:操场

参加人员:三四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比赛擀饺子皮主持人:许欣

获奖者:王甜甜

张春阳

李梦娇

时间:2009/11/05

地点:操场

参加人员:五六年级学生活动内容:比赛包饺子 主持人:高敏

篇8:劳动实践基地活动记录

春日的蔬香乐园阳光和煦, 清风拂面。师生们徜徉其中, 有的在饭后闲庭信步, 交谈学习心语;有的在课余辛勤浇灌, 耕耘班级的自留地;还有的带着纸笔欣赏景色, 写写画画。漫步在这里, 能够享受到班级园地的春意盎然, 感受到师生的热情与自信。蔬香乐园里一片和谐, 生机无限。然而, 回首两年前, 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尝试:把荒地变资源

2012年初, 随着校安工程的顺利竣工, 校园内多了一块两亩的空地, 放眼望去, 那里一片荒芜, 杂草丛生, 坑洼不平。是将这两亩地变成绿地, 还是为学生开辟实验场所, 打造成种植基地, 使其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载体呢?我们在选择中思考着。机缘巧合, 此时我校成为县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 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训班, 学习归来, 我们决定把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作为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然而, 当宣布把这块空地作为实验基地来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时, 却听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土地与校本课程建设有何联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劳动教育教材吗?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思想上的引导才是更重要的。”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娃, 让他们劳动岂不是画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个别辅导更迫切。”

“学生的成绩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 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成绩有何益处?”

还有更多的教师言辞犀利:“课程建设对教师而言不切实际, 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好书, 课程建设既高不可攀又徒劳无功。”

面对教师的质疑, 我们在内心挣扎着:放弃还是继续。终于, 我们决定直面挑战, 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聘请当地农民, 铲除荒草, 平整土地, 统一播种向日葵, 然后像划分卫生包干区一样划拨给高年级学生, 让他们负责浇水、除草。于是, 校园内开辟出了第一块种植园区。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处于生长期的向日葵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校园里, 学生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与朝气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衬,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 渐渐地, 我们发现学生的热情并没有教师高涨, 新鲜感过去之后, 不是亲手播种的东西, 那么对他们缺乏天然的吸引力, 他们也缺少成就感, 走过时很少停下来驻足观看, 关注度渐渐降了下来。更尴尬的是, 我们期待的“明艳的花盘对着太阳微笑”的情景并没有出现, 因为向日葵的盛开期是七八月份, 正值暑假, 校园里空无一人, 金灿灿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师的相机里。强扭的瓜不甜, 怎么办?

三、调整:尝到了“有机蔬菜”的甜头

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扰, 2012年秋, 我们决定吸取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方案, 如何调整呢?由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学生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 那么就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在精心准备之后, 我们对三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劳动教育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 单一的课堂形式枯燥无趣, 虽然生长在农村, 但并没有接触过种植方面的劳动教育, 他们普遍认为种植实践课程是锻炼自己、熟悉种植和开阔视野的机会, 非常期待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随后, 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基本思路, 即以劳动教育为校本课程, 由此辐射到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中, 形成有特色的学生喜爱的课程。

在确定方案以后, 学校首先向全校师生发起了“为基地取名”的活动, 师生们积极参与, 最终确定了“蔬香乐园”这个名字, 寓意“蔬果飘香、快乐成长、收获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 学校倡议让基地绿起来, 即按照季节和时令种植瓜果蔬菜, 师生们投入到了劳动当中, 两个月后, 学校食堂以高于市场价两倍的价钱收购了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 收获的喜悦令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就这样, “蔬香乐园”课程顺利启航。

四、学习:“风”从上海来

如何让更多教师利用“蔬香乐园”中的资源, 进一步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呢?正当思索时, 我们又迎来了发展契机, 2013年, 学校被推荐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 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之后, 教师们受益匪浅, 在随后的半个月, 我们走访了虹口区的多所名校, 实地感受了区域内绿色生态课程建设带来的精彩。最吸引我们的是上海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趣乐园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他们所建立的劳动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 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 同时, 学校还编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关教材, 引导学生种植养护、观察记录、探究实验、采摘收获。此外, 学校还把对种植的热爱渗透到其他课程领域, 如花卉折纸、花朵面塑、蔬果国画、植物图案藏书票、植物角、野外观察等, 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洗礼和实地考察是一场“课程头脑风暴”, 教师们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 这股风暴从上海滩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园。

五、前行:“蔬香乐园”成果初显

2013年秋, 学校申报了“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 计划用三年时间, 将蔬香乐园实践基地打造成五块不同功能的实践区域, 即劳动实践区、学生探究区、大棚实验区、地膜种植区和绿化园艺区。同时, 我们在各功能区就种植内容进行了整体安排, 如在劳动实践区种植蔬果, 在学生探究区种植学生感兴趣的蔬果及乡镇特色作物, 在绿化园艺区种植本地区的瓜果树木。同时, 从管理、组织、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 成立了以科学组教师为主的种植指导小组, 明确了种植方案, 鼓励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在学校的动员和支持下, 多名教师展开了尝试与探索, 教授高段科学的杨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积极开发研究项目, 把“蔬香乐园”劳动基地和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 她的科学课已不再是单一的课本陈述和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了。在章老师的劳技课上, 他带领学生进行栽秧苗、盖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劳动,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填写研究记录表。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逐渐养成了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六、反思:“摸着石头过河”与“课程规划”

与课程建设接触已有两载春秋,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师生们对蔬香乐园项目的认同, 我们为师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而感动, 同时也收获着绿色教学的生机与成果。我们憧憬在新的一年, 教师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展课程延伸活动, 为课堂寻找一片绿色, 让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为此, 学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 科学教师成立编写组, 编写以时令节气、现代农业、种植要求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种植教材。

第二, 语文学科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成立绿色写作小组, 拓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感受蔬香乐园带来的生机, 增添校园的文化内涵。

第三, 艺术组开展蔬果写生、瓜果国画、班牌设计、农民画等活动, 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上一篇: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及金融业反洗钱考试题及答案下一篇:中医护理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