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

2024-08-09

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精选8篇)

篇1: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

新闻标题的写法

新闻的标题应当简明扼要的把一篇新闻的主旨写出来,是新闻导语的浓缩,能够让人一看到标题就知道这篇新闻在讲什么,你想表达什么。比如:

每个新闻的标题都至少包含了主体、事件两个部分。通常写校园新闻的标题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结果,比如:

这四个都是我以前写过的新闻标题,可以看看参考一下,新闻标题最基础的就是至少要包括主体、事件和结果几个要素。

篇2: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

新闻报道标题写法

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标题大小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编辑来说是必需的基本功,对报纸来说是关键的“重头戏”。那么,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标题究竟应当标出什么?

一、标出事实。标出事实,也就是消息标题要标明此篇消息要报道的是什么事,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这是消息中最常见的标题,因为消息直接报道新闻事实的居多。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看了标题就知道文中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进而对要不要阅读这篇消息、对文中内容感不感兴趣,做到心中有数。报纸多做这样的消息标题,也符合“让标题醒目突出、让篇幅短小精悍”2002至2003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选作品中,有9题中直接标明新闻事实的就有8篇。可见,“写实新闻”是消息标题的主流。

二、标出主题。标出主题,诉读者什么观点。消息。要实现对党的中心工作的舆论引导和配合服务,指导性和启发性的反映中心工作的消息,新鲜深刻的思想观点就是新闻性,就是可读性和指导性。如4日军报消息《战斗精神培养融入经常性教育训练》

三、标出导向。我们说新闻是有其阶级性的,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体现一定政治集团利益的报也要明确告诉读者自己的用意和导向。消息标题的导向性多表现为对工作指导的思想要求上,如:2005年420,4月13日消息《对单项冒尖者亮红灯》纸好新闻奖的刊2002年11月报消息《把分队战术训练推向临战层次》,训练一定要贴近实战。获得年4月10日《火箭兵报》消息《28万元重奖72名科技兴工士官》

四、就是在标题上标明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核心。这个核心可能是4月25日四版《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西藏问题”总统报告》,回答了当时国内外人士关心的问题。在军队2005年4月19日军报消息《杜绝训“》和《叫停考核中的“假把式”》就属于此类标题,点出了当前部队作风建设

五、标出状态。新闻的发生总有其时间状态和空间状态,消息标题应当尽量标出这种状态,给人一种立体感。如,2005年4月24日《参考消息》上的《五名日本人登钓鱼岛未遂》,就告诉人们,这是一个过去式的消息,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目的没有得逞。再如,《人民前线》报2005年4月23日消息《8名专业技术能手资格被取消》、《人民海军》报2005年4月12日一版消息《大连舰院百名研究生奔赴海疆》等,都不同程度地标明了新闻事件的时态,告诉读者“已经怎么样了”。而2005年4月10日军报消息《千里行军一路静悄悄》则告诉读者:新闻事件正在“怎么样”。

六、标出形象。作为新闻消息的标题,在准确简练基础上,应当尽量做得生动形象。如2005年4月14日军报消息《民兵专业分队随处找仗打》和《兵役宣传工作常年有戏唱》,创美优品分享

使抽象的工作报道形象化。

七、标出结果。有的消息只要标明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就可以了,而有的消息需要标明所报道新闻事件的发展结果,才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比如,你对某单位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只说明“是什么”是不够的,读者需要知道“怎么样了”、“为什么”。2005年4月8日军报消息《从严治官有了“铁尺子”》,2003年3月13日《人民海军》报消息《最后一个荣誉灶拆了》,就在标题上标明了一个结果:“铁尺子”有了,荣誉灶没了。

八、标出数字。一些消息标题是以数字显示其新闻性和可以量化的成果及成效的。如:《北京晚报》4月24日《平价药店两天招来6万人》,《中国青年报》4月25日一版《吉林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69名矿工被困井下》,《人民海军》报4月23日一版《车载导弹打靶7发7中》等,都是以数字说明问题。

如2005年4月20日军报消息《改造食堂为何不受欢迎》,2005年4月23报消息《士官学校缘何变成“香饽饽”》、2005年4月21日《人民海军》100%

“比较”与“否定”中激荡脑力做好标题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汪庆成好题目有时候似乎可以脱口而出,形式上是“脱口而出”多次否定才做出来的。

曾写过一篇反映自学考试中考生作弊情况的通讯,拟了一个又一个,如:“自考学生作弊揭秘”、“己觉得都不满意,同事也觉得不够满意,想来想去,最后,终于从“成人”也就是“大人”“作弊者”也就是“小人”这一点上突发灵感,写出这样一个题目:大人’‘小人’”。该题目中巧妙地将“大人”与“小人”奖中均获奖项。

先后起了一堆题目,但“400藏獒闹新春”一题觉得“闹新春”不够准确,也缺乏气势;对‘壮元’”,觉得“考壮元”用词太轻,缺乏气势,也缺乏新意;对“、“‘’新春考‘壮元’”也觉得不够好。题目一个接一个地想出来,后来作出了“400藏獒新春争雄”这一题目,觉得词句简洁,“灵光一闪”,一下子跳出来:“400藏獒争‘獒头’”,感“獒头”与“藏獒”相关照应,而“獒头”又与“鳌头”谐音相关,这样一来,在做题目的实际过程中,自己深刻体会到了“反复比较”和“多次否定”确实是做出一个好题目的重要途径。对同一篇文章做出若干不同的题目来进行比较,自然能发现孰高孰低。有时候,不一定是写出几个题目来,而是着重对一个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反复考虑和比较,这也是一种比较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比较就离不开肯定和否定。如果离开了对标题一次次全体或部分的否定,比较也将无法进行。

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出一个好题目来就必须多动脑。自觉多拟出几个题目来进行比较,这往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特别是要勇于对拟出的题目进行否定,否定的过程其实正是激荡脑力、有所创新的过程。没有否定的过程,脑力激荡不起来,“灵感”不出现,好题目往往做不出来。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别人的否定意见,从别人的否定意见中脑力往往更容易

创美优品分享

受到激发和震荡,进而拟出一个更好的题目来。在拟题这个问题上,切忌思想懒惰和听不进不同意见。只有广纳博采,反复比较、多次否定,才能做出好题目来。

如何寻觅“新闻点”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曾文英

面对市场,参与竞争,新闻媒体也要讲究 “卖点”。新闻的“卖点”就是“看(听)点”,说白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新闻点”。“新闻点”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在一个新闻单位,它成了人们每天“挂在嘴边上”、“录在带子上”的热点话题,似乎无须赘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点”又是一大难题,并不好把握。从记者到编辑,天天都在思索:有没有“新闻点”?怎样寻觅“新闻点”?“新闻点”能否做大?如何做好?根据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寻觅和挖掘“新闻点”:

一、从宏观上审视,找出当前最有指导性或最具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动态,熟悉和掌握当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大家清楚,辑,他们在平时的繁忙工作和紧张生活之中,均无不时刻关注社会、业的缘故吧?由此可知,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并研究地方的实际,了解当前社会中的新事物、新观念和新问题。比如,城市市广大居民十分注重“三农”年初,笔者在潮州市政府有关“”的会议上了解到,2005时把公共卫生体系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笔者认”、“看不起病”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开展“健康直通车”义医义诊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解决“看病难”出来。

二、从“大视野”的““个性”或“特性”的事例

而必须把经筛选的、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在多个信息源或多个信息点的“面”“面”可能是相同的,而“点”往往不同。诸如,“一帮一”,其他地方有的建设人才培训基地,有的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有的总之,这些“点”的提炼,不能单靠字面上的总结或某个部门单位的介绍,“慧眼”和“思辩”,从“面”上的情况中提炼和加以深化。《我市将提供一万多个中小学优质学位》这则消息,就是笔者在潮州市教育部门了解两所新校区、一所新学校建设情况采编的。当时,随省有关领导前去三所学校采访,领导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学校建设步伐的加快、校园环境的改善,这都一一地呈现在笔者面前,但省领导对三所学校当时的建设和今后如何办学“各有所异”,各校的建设进展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两方面如果要报道可能需要不少笔墨或篇幅;其次,如果报道照此报道也仅对其业界人士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大多受众没能收效。大多受众关注的还是三所学校建成之后能起什么作用,有何意义。因此,笔者抓住“提供中小学优质学位”这一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作文章。

三、变换角色,从普通受众的眼光,捕捉人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话题或典型

记者和编辑心中要有受众,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因此,采编新闻时,最重要的一点,就

创美优品分享

是要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选择能广泛引起受众兴趣的题材。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特定的受众群,或者说最主要的受众群。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记者、编辑很看中自己的感觉,把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看得特别重。这一偏见导致了采编的新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受众的倾向。俗话说得好:“要钓鱼先得想鱼爱吃什么。”笔者想,如果我们的记者包括编辑能经常与受众交流,了解其心理与需求,从他们的利益出发采编新闻,这样的新闻一定会受欢迎的,新闻收视(听)率也会相应地提高。所以,要增强新闻媒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新闻队伍要与受众建立信任和互相依赖的关系,而且要把追求独具特色的内容和目标当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媒体作广告要讲究“卖的”,我们搞新闻也要考虑“卖的”,这样的“卖的”,“买的”就是受众。笔者近期采访的《20位市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开始履职》、《加大治超执法力度,整治“大吨小标”车辆》、《潮州卫校:八成毕业生有了“婆家”》、《潮州电台:连线送特产,点歌传祝福》等几则新闻,均系笔者在相关部门采访时,面对方方面面的内容,众的工作和生活较为密切的“点”:辆工作的重点;有澄清受众对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就业存在模糊认识的;众传递参与祝福的信息,激发其情趣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闻点”应该有一定的陌生感。因为“陌生”,所以才激起“求知”。

篇3: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

开头要新颖别致, 夺人眼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位大作家也说:“文章的第一句是最难的, 好比音乐里的定调一样, 常常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就很重视作品的开头。《战争与和平》的开头, 他先后经过十多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他的另一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 也曾经用了多种不同的写法, 最后才确定下来。

文章的开头, 肯定有多种的写法。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 最基本的就是要达到让文章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 先声夺人的目的。

我认为初中生的作文开头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门见山法, 直截了当

好的开头, 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文章的一开头就紧扣题目, 尤其是考场作文字数有限, 一下点明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 开篇点题,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入题快, 既符合读者或阅卷者心理, 又节省篇幅, 何乐而不为?作者交代清楚, 读者看得明白, 双方沟通渠道畅通, 一点就灵。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名篇朱自清的《背影》, 开篇就直截了当地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干脆、清楚、清通、明白, 不失为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其实这种写作文开头的方法是最简单、最实用而又最好学的。不要觉得这种方法档次低, 因为很多大家名家的经典文章也都在使用。

魏巍《我的老师》开头是这样写的:“最使我难忘的, 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既点了题“我的老师”, 又使下文的叙事与描写有了重点, 紧扣“难忘”。一代文豪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的开头也这样写道:“但有一件小事, 却于我有意义, 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 使我至今忘记不得。”通过与国家大事的对比, 一下子就引出了留给人印象深刻的一件小事, 简洁、顺达、明畅。实际上这种写法也符合一般读者的心理习惯与欣赏胃口。

我们学生的习作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篇优秀作文叫《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它的开头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们的语文课, 老师每一课的教法不尽相同。顾老师教的视听课更是别具一格。其中, 我最喜欢的是《三个和尚》这一课。”

二、环境描写法, 衬托铺垫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失败了或者遭到打击痛苦不堪时, 就会一下子冲进雨中, 让瓢泼大雨浇个痛快, 让泪水与雨水尽情流淌、宣泄, 而且走路跌跌撞撞, 嘴里不停地喊着“为什么”, 而这时老天也会很配合, 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从观赏的角度看这很自然、很正常、很人性化、很好理解;从写作的角度看, 这就是环境描写在起作用。环境描写能很好地衬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的性格, 从而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 我们都能理解,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用得很少, 更别说在初中生的作文里了。我再提一个问题可能我们的学生就更好理解了:鬼片、恐怖片为什么吸引人?答案就是因为它一上来就展示或阴森恐怖或凄厉血腥的场景, 摄人心魄, 先声夺人———这就是环境描写起作用。这方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三、设置悬念法, 吸引读者

文章开头就提出一个能引起读者关心的问题, 设置悬念, 用来吸引他们读下去。对于初中生来说, 这是一种永不落伍的写作技巧。请看下面三个作文的开头:

1.“面对着温馨的家, 她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2.“我们的班主任最近脾气大变, 好得让我们吃惊不小, 我们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3.“橘黄的灯光, 红色的玫瑰, 紫色的咖啡……他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那, 似乎在等待着谁……”

文章一开头就把不寻常的结果告诉读者, 让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而阅读下去, 想要问个“为什么”, 也是一种很好的开头方式。不少作家常常运用爆炸新闻开头法、精彩场面开头法、异常情节开头法等依靠情节先吸引住读者。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 要特别留意一下, 它们的开头是怎么样的;学生在读完一篇佳作以后, 要再去看看, 它们的开头又是怎么样的。之后再翻翻自己写的文章, 看看自己的开头同他们的相比有什么缺点、有多少距离。只要能一开始就把读者吸引住, 这样的开头就是好的。

四、感情蓄势法, 奠定基调

初中生作文, 最大的、最多的弊端就是缺乏感情。在现实生活中, 感情的缺失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师生缺少沟通、家庭环境特殊、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心理行为等, 凡此种种, 或多或少都体现在自己的作文里。我们在此不讨论人生成长, 只讲作文开头写法。

先举名家经典范例:“在朝鲜的每一天, 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 在放纵奔流着……”大家一看上面的内容就知道这是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部分, 耳熟能详。这篇通讯的主旨就是要歌颂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歌颂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因此文章一开头就铺排蓄势, 作者倾注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来打动读者, 从而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就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开了一个好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谁是最可爱的人》能够唱响至今天。

感情蓄势也可以是反向的。例如杨朔的《荔枝蜜》, 为了最后达到赞美蜜蜂、歌颂农民的目的, 文章开头反其道而行之———先写小时候被蜜蜂蜇, 讨厌蜜蜂, 来个唱反调。许多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 实际上已经在不自觉地运用这种写法:为了表现母爱的深厚, 开头先写母亲对我很凶、给人感觉好像是不爱我的。有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 因为我发现她不怎么爱我。”由不爱到深爱, 写出了我心理的变化过程, 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

篇4:例析同分异构体的几种写法

一、主链减碳法

主链减碳法是指将主链上的碳原子逐一拿掉作为支链,再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写出各种同分异构体,该法适应于烃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其他几种写法的前提和基础。

例1 写出C7H16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书写方便,只写碳干)

解析 主链是7个碳原子:

从C7H16这种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中,可以看出,它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对邻间。而烯烃或炔烃的同分异构体就是在烷烃各种同分异构体的基础上添加双键或叁键,如C5H10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二、烃基转化法

烃基转化法是先找出组成有机物的烃基种类,然后再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这种方法适合于烃的衍生物,如根据丙基有2种结构,丁基有4种结构,戊基有8种结构,就可快速判断短链烃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种类。

例2 分子式为C10H20O2的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则A的可能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 此题看似复杂,实质上就是根据C和D之间能相互转化,判断出C和D具有对称性,水解后生成的酸的分子式应是C5H10O2, 即C4H9-COOH,它的同分异构体种类就是丁基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三、插入酯基法

对于含有苯环和酯基结构的有机物,可以先写出除酯基之外的其他结构,再将酯基插入不同位置,这样的方法叫插入酯基法。

例3 结构为OC2H5CHO的有机物有很多种同分异构体,而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6个,其中两个的结构简式是:

请写出另外四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解析 要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6种同分异构体,只需在CH2CH3

结构中插入酯基,COO可以插入-CH3中的碳氢之间,其结构为

四、结构对称法

结构对称法是根据某些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找出等效的位置,进而找出它的取代产物的同分异构体。

例4 如图1所示,C8H8分子呈正六面体结构,因而称为“立方烷”,它的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解析 立方烷的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与它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所以只需找到它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如图2所示,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的相对位置有棱上的两顶点,面对角线上的两顶点和体对角线上的两顶点。

答案:A。

篇5:作文开头的几种写法

我自己:有一个小女孩,小小的嘴巴,樱桃般的眼睛,细又长的眉毛,猜猜那是谁?没错,就是我---王晓丽,一个优秀的小女孩。

我的朋友:我们班有个热心肠的人,你知道是谁吗?我偷偷告诉你,那就是我的“邻居”——张钰佳。她平时不仅学习还可以,还很乐于帮助同学。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烦恼):如果有人问我:“人生是什么?”我答:“生活就是多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了。”如果你不信,就请您听我说几个小故事。

童年趣事: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都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打小对这个世界上所有新鲜的事物好奇,不但好奇,还要亲自试一试、碰一碰,我常常弄得伤痕累累。

成功的感觉真好:我曾经在书上读到这样一段话:成功是一杯甜美的酒,成功是一首奇丽的诗,成功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成功记载着我最美好的感觉,令我回味无穷。我也曾体验过这样的美好感觉。

小眼睛的男子汉

我的爸爸的眼睛是双眼皮小眼睛,我的妈妈呢,单眼皮大眼睛,我的姐姐呀,双眼皮大眼睛,别提多漂亮了。可轮到我,只落了个单眼皮小眼睛,一笑起来,眼睛就只剩下一条缝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小时候,我曾委屈地向妈妈“投诉”,没想到妈妈听了“扑哧”一笑,抚摸着我的头说:“男孩子眼睛长得小,更精神。”哎,真没办法。

大力士=小蚂蚁

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画等号,你说不是怪事吗?

带有鸟名的:带有山名的: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带有花名的: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带有江河名的: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带有地名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描写欢乐场面的:鞭炮齐鸣人山人海欢声笑语载歌载舞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描写人物外貌的:英俊潇洒身材矮小面容慈祥炯炯有神眉清目秀浓眉大眼亭亭玉立

描写愉快心情的:笑容满面喜笑颜开喜出望外眉开眼笑人颜欢笑心花怒放

篇6:高中作文开头的几种写法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因诚信酿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相信。(《我的选择,我喜欢》)

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开头用“月光”—“柔和”、“红叶”—“艳丽”、“星辰”—“明亮”构成铺排,色彩鲜明,有先“色”夺人之妙,兼具音韵之美。

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

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雾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软。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看到了当年妈妈做出选择的那一刹那。(《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中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创新,则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5、警句突现,启迪入题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命是什么》)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

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以舌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

7、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生死之间》)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山伯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

8、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高超的语言技巧。

9、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篇7:谈广播新闻的几种表现形式

谈也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广播自身的特点, 让其在新媒体时代还能广人思考和探吸引住受众, 索的问题成了当前。笔者广播播认为广播新闻应通过以下几的受种众表群现体形。式来拥有自己新广稿件。广播新闻诞生之初播新闻中的纯文字, 闻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字稿件的形式出现。, 只不过多以文的□黄由新短于闻小广在精播写传悍, 作播上更的要容特求易性口让, 语人广化理播、几锦虹共解。存的年代在只有报, 广播的传播速纸杂志和广播种在战争和动乱年代广度之快是不可比拟的, 播担因此表重任负着, 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要的宣传和号召的, 现早出现于20世吸引了录音不新少闻受。纪30年代的众录。音新闻最形种特有的录音报道, 新闻报道形式是广播传媒中, 由一式于的欢声迎有。音录现, 场很音音快新响受闻和到作新了为闻人人广播们的新物

闻的一种重要形式, 具有感染力强、真实感强的特点, 它用简洁的语言和现场音响反映新闻事件, 多用于报

道重要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和事件性新闻。

录音新闻, 说得明白点就是运用新闻事件的实况录音或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所做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实况录音, 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现场的自然界音响和人的社会活动音响。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是指采访对象直接对记者发表的讲话录音。要做好录音新闻, 对现场音响的采集和运用有较高的要求。首先, 现场音响要真实可靠, 实地采录, 不能弄虚作假, 搞后期制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当然这也是选用音响的最基本要求。有的记者由于缺少现场采集音响的技术, 采集回来的音响嘈杂无章, 就萌生了后期再制作的念头, 这在新闻报道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技术手段, 进行去杂处理, 但是绝对不能重新录制, 搞模拟音响。也不能根据所谓需要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录到的音响硬说成是同一时空发生的事件。

其次, 要采集、运用最能突出新闻事件特点的典型音响。所谓典型音响, 就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中能够确实反映新闻事物特征的音响。采集、运用音响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 不是随便采录一段声音就可以的。录音新闻中的音响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 精心选择出的典型音响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应该是文字无法替代的。苏联广播专家马宾科在谈到录音报道时就曾说过:“每一篇录音报道, 都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明确的目的和教育意义。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 初步考虑到在这个录音报道中选用几个什么样的录音场面, 能够帮助这个录音报道充分表达出它的主题思想。”

录音新闻中现场音响与稿件文字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音响 (包括被采访者讲话录音、背景音响) 相互之间不可取代而又相互补充, 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篇成功的录音新闻。

现场报道。现场报道其实是录音报道的一种, 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要求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看、边听、边说、边录, 融采、录、播于一体。现场报道相对于录音新闻来说更有难度, 它要求记者事先对新闻事件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 现场口述内容、现场音响采集项目选择、与被采访对象沟通都要有所准备, 还对记者的现场应对、归纳能力和心理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场观察、现场解说、现场录音同步进行, 正是现场报道区别于其他报道的根本点, 也是这种报道形式的特点。离开了这三个“现场”中的任何一个, 采录出的报道就不能叫现场报道。

一些从事了多年广播工作的同志有时候也分不清楚录音新闻与现场报道的区别, 认为二者都是在现场采集的录音、都有典型音响, 都有记者的现场解说。其实两种报道形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场报道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完成的。虽然有时候由于播出时间的不同步性, 有些现场报道是通过录播的方式报道出去的, 而有些正好是节目的直播时间就同步报道出去了, 然而不管是录播还是直播, 现场报道的所有内容都是在新闻事件的发生地完成的, 而不能有后期加进去的内容。而录音新闻中记者简短的现场描述、现场录音、现场音响是在现场完成的, 但整个新闻报道在后期还会有播音员播出的内容。

连线报道。连线报道是现场报道的一种。现场报道有两种播出方式, 一种是录播、一种是直播。现场报道如果正好在节目直播中播出, 就成了近两年兴起的连线报道。直播连线相对于现场报道和录音新闻来说, 要求记者时刻注意新闻现场的变化, 而主持人也要做好配合才能做好连线报道。在多媒体时代, 人们要求新闻报道能够实现“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又可以提供更真实的信息, 连线报道恰恰迎合了受众的这种收听心理。连线直播让听众感到、听到事件就在现在、就在身边, 这就是它震撼人、吸引人的力量所在。

多媒体时代, 各种媒体发挥自身优势, 并且相互配合, 一定会给广大受众一个更全面、更理性的新闻舆论氛围, 广播新闻的表现形式也将不局限于以上几种, 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篇8:人之常情的几种主要非常规写法

用反常行为写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与人之行为相通相融,行为者的情指使着行为者的行,而行为者的行又往往感染、打动读者的心,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从写作的角度说,常规行为会使读者司空见惯、不以为然,而非常规行为就可以感动读者、震动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难以忘怀。如1988年高考满分作文《习惯》中王老师的非常规行为就令人难忘。一般说来,教师退休就意味着离开学校,而年纪很大的王老师还恋着也许饱含苦涩的三尺讲台,蹑手蹑脚地躲到教室的窗户后听课。正是从这非常规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著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对他的这种反常行为,读者一股敬意便油然而生。同年,北京考生的《习惯》也是以人物反常行为写人之常情的典型。作者以反常的手法写“体味在雨中独行的快乐”。“是的,我的习惯便是这样独特。”“毛毛细雨的时候,我喜欢。”“倾盆大雨的时候,我喜欢。”“阵雨的时候,我更喜欢。”不同的雨情表达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与众不同的“习惯”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刻痕。如果作者不是写“雨中行”而是写“我”遇雨就躲或用雨具遮雨,那就是人之常行,虽说也是人之常情,但定然会给人平平的感觉。正是“我”这独特的习惯形成了文章“这一个”的独到之处,扣住阅卷老师的眼球。2011年重庆考生的《痴人,智者也》也是值得借鉴的范文。看似矛盾的文题吸引人,与众不同的内容感动人,说“痴人,智者也”尽显写作机智。在为数众多的人沉醉于人生路途中的灯红酒绿,埋葬自己心中唯一的今天,作者讴歌“无畏于人生路途中的喧嚣与浮躁,始终钟情于自己心中的唯一”的人们,概述“马卡姆是痴人”、“沈从文是痴人”和“白芳礼是痴人”,明眼人不会误读,文中的“痴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如写白芳礼的一段:

白芳礼老人是痴人。因为他情有独钟,帮助他人,让几百个家庭贫寒的孩子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即使自己再苦、再累、再穷,也要坚持帮助别人。这是怎样的一个痴人,即使平凡,却受到无数人的敬仰和尊重。情有独钟,在平凡中也能铸就伟大。

“痴人”一般指无知、精神失常者,也指极度迷恋者,而在文中则如同有人说学雷锋标兵郭明义是“傻子”一样,作者说白芳礼是“痴人”,而其人举动却非痴人所为,他弘扬了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彰显着当今社会善行义举的主流趋势。白芳礼的反常行为正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白芳礼的敬仰和尊重之情。文章以非常规手法写人之常情,与利欲熏心者两相对照,孰美孰丑,判然分明。如真写痴人而非智者,文章就毫无意义了。

用反常语言写人之常情

在一般人说来,“我爱你”,是人之感情的自然流露,每每让人心潮起伏,而在情人口中,“恨死你”、“讨厌你”却那么撩人心扉。前者直抒胸臆显真挚,后者则温婉含蓄更深沉,效果更好。有时,常语不如反语使人印象更深。如2011年河北考生《信立天下——诚信是一种美德》一文,作者用反语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去观看电视中宣传的人物事迹,却不知道究竟是该喜还是该悲?一件普普通通的诚信小事被媒体大肆宣扬,只因为,那诚信小事早已变得不普通了,只因为,这种小事我们都做不到了。”“是该喜还是该悲”属无疑而问,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再如2011年江苏一考生的《拒绝平庸》:

“你怎么这般输不起,你说话啊。你女儿我考试失败的时候也没跟你一样,你哪配做我的父亲啊!”我拿出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几乎是拽他的衣领,恶狠狠的,对着那张似乎在酒坛中泡发了的令人憎恶的脸大喊。此时,我从内心鄙视他。“你怎么了?你吱声啊!”我哭喊着,歇斯底里的。

文段在生动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中,以一番愤激之词与听了妈妈的话之后的惊愕和理解形成对比,凸显了爸爸积极参加单位歌唱比赛,努力改变在女儿心中平庸形象的精神状态,充满感情,形象真实。此番愤激之词,是故事的高潮,如果此处写女儿同情、理解父亲歌唱比赛的成绩仍然平庸,虽也是写人之常情,但难免落入平庸之作的泥淖,既无波澜,也不拿人。用反常语言写人之常情必须合情入理,能够自圆其说。

用反常景物写人之常情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景物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诉诸文字,形成景语;二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景与情相因相成,相融相洽,不可分离。可以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也可以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前二者是正衬,后两个属反衬,就表达效果而言,笔者主张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即用非常规景物写人之常情。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的景是美好的春景,可是后两句的情又是伤感的怀乡之情。前面的美景就是为反衬后面的伤感之情服务的。全诗的中心恰恰在后两句。再如2012年广西一考生的《杜鹃花开》:

那时是满天挥洒着纷纷扬扬春雨的清明时节,那时是湖岸边杨柳絮絮飘舞的青葱时节,那时是小山头朵朵杜鹃花盛开的动人时节。我怀念那时,是因为那时的山花在我的心头深深植下,并盛开不衰照亮我的心田。

语段中的“春雨”、“柳絮”、“杜鹃花”都是美好的事物,是溢满喜气的,而后文却写了“我”不愿接受没有母亲的生活,思念和忧伤“沉沉地压在心头”,“内心从那天起就打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以乐景反衬忧伤,既是人之常情,又形成反差,感情真挚,动人心旌。

以“哀”景写“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如果全篇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就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全然不见悲哀,而是用来反衬酣战、壮烈的豪放之情的。再如一个作文片段:

早晨,天空不再有春夏秋天那种清亮亮的湛蓝,天边不再是金灿灿的阳光了。整个天空惨白惨白的,有点像被白纸遮盖了本来的面目,失去了天空原本的颜色。太阳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路边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秃老头,受不住风的袭击,树杈在冷风里摇晃,像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指向天空。大街上,卖小吃的小贩守在热腾腾的面包炉旁抑扬顿挫地吆喝着,不同韵调的声音在大街上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支迎接美好春天的交响曲。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挺直腰,昂着头,顶着风急匆匆地往前赶路。

语段中景与情反差明显,冷色调的景物描写反衬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乐景写哀情使人物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到作者在诗文中的难言之哀、难传之痛,为其伤心,替其感叹。哀景写乐情则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得以充分展现,产生理解、敬重之心以及共识、共鸣之情。

用反常事理写人之常情

生活中人同此心、事同此理的现象很多,而从写作效果的角度来说,如果用反常事理写人之常情,就可以使读者有“亏你想得出”的感受。2007年“春晚”赵本山、宋丹丹、牛群合演的小品《公鸡下蛋》就以反常事理的手法,极幽默夸张之能事,辛辣地讽刺了多种社会现象,一些台词还成为时尚的流行语。倘若是《母鸡下蛋》,正常事理自不待言,其效果就难说了。2012年河南一考生的《父亲,真爱“找”事》,题目就道出反常事理,文章内容描述了父亲冒雨牵回二宝家的羊、骑着破三轮去村外工厂里拉废砖为村里铺路、背着生病的王奶奶去医院、帮邻居装麦等几件小事,表现了父亲乐意帮助他人、爱“找”事的奉献品质。也许这些小事多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属人之常情,表达效果不言自明。再如2012年辽宁一考生的《低调是另一种张扬》很得用反常事理写人之常情的真髓,“低调”与“张扬”看似矛盾,却显文章逆向思维、新颖别致的构思。论述中以苏轼兄弟的名字、救人女孩丁娜作为正面典型论据,以动车豪华卫生间、国人购买奢侈品作为反面材料,正反结合,有力地突出了主题。看文中一段:

在北方零下几度的天气里,她的纵身一跃托起了生的希望。她那稚嫩的笑脸和坚定的神情谱写了一曲爱的乐章!十六岁女孩儿丁娜让我们看到了灰暗的背景下也会有闪光!永远也无法忘记,她在救出落水儿童之后的瑟瑟发抖;永远也无法忘记当记者问她姓名时,她挥挥手后悄然离开的背影。仅仅十六岁的小女孩能做到如此内敛,如此低调,让我们不禁为之震撼,她有力地诠释了一个道理:低调是另一种张扬!

语段中饱含情感,讴歌了丁娜见义勇为后的低调,张扬的是隐于名利背后的高度的人格魅力,把对丁娜义举的直白歌颂写成对她人格的褒扬,足见作者写作的机智和能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闻标题的几种写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新闻标题写法04-14

优秀新闻标题主题标题07-04

课件:新闻标题05-14

新闻标题练习05-14

新闻标题区别05-16

写新闻标题07-11

新闻标题功能06-24

新闻标题的特点04-22

新闻如何拟标题05-08

如何写新闻标题05-15

上一篇:环卫工人辞职申请范文下一篇:低压配电箱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