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24-08-12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精选8篇)

篇1: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与中国发展的关系

一、毛泽东与中国梦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中国梦”。他说:“再过45年,就是2001年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崭新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制度不仅使封建社会压抑之下的人性得到了解放,而且极大的激发了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指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爆发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超过了包括毛泽东本人的想象。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这样评价:“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这是毛泽东的后继者们对他评价不高的一个时期),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同时在科技、教育、农业、国防、文化等方面也到得了极大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取得了初步成就。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发生不仅有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国七十年代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以习近平为领导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把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摆在首要位置是十分英名的,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复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口号的提出非常及时,而且十分必要,毛泽东思想不仅不能丢,而且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指南。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指导意义是无法替代的。我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指导意义有以下几点:

“ 群众路线”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在深入的交流中了解群众,在排忧解难中满足群众,在贴近生活中引导群众,在积极作为中服务群众,在共同努力中富裕群众。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化解矛盾、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新载体,才能使社会更加民主、富裕和繁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政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带领广大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现在有的人严重背弃这项基本原则,严重脱离群众、侵犯群众利益。比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任期间,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宁肯牺牲一代铁路工人,也要发展中国的铁路。”如果发展中国铁路的目的是脱离群众的、脱离实际的、是以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那这种发展就是失败的发展,也是发展的失败!这种脱离群众的想法和做法是产生贪污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脱离了群众的监督必然要孳生腐败和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就会丧失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脱离群众的支持,利国利民的好事也要被这些腐化分子办成祸国殃民的坏事!“实事求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同时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超越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成就,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毛泽东能够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就是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实事求是就是其中的精华。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具体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首先,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为此,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也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也就是说要用全面性的观点看问题,了解事实的全面情况,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不能以个别代替整体,以片面代替全面,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入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实际,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事实有力地证明,缺乏调查研究做出的决定,就会走弯路,就会犯错误,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第二,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具体地来说,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本质性力量和自觉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基于实践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坚持了马列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终目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万古不灭的真理。毛泽东思想是他本人和他的战友们吸收了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融和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汇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斗争取得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不朽之作,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产,是高度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集中体现,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而且影响了世界的发展格局,“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与精华,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要被我们继承,而且要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并发扬光大。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世纪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也是抵御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腐蚀的有力武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长期理想,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和昌盛的新国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其他国家、民族、社会制度的优点,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上”赶英超美”,而是文化发展的超越以及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超越,但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最终目的是不能改变的,也可以说,只有围绕这个最终目的才能实现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超越,毛泽东思想就是指引中华民族复兴的最为有力、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胡耀邦同志说:“毛泽东思想不但是使中国革命转败为胜、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的精神武器,而且它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是指导我们继续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指南。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永垂不朽。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将与世长存。”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文化的复兴;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毛泽东思想在民族危亡的特殊时期应运而生,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著名爱国学者张宏良指出:中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复兴和东方文化复兴是同时交织进行的,其中社会主义复兴是核心内容,没有社会主义复兴其它复兴都是空谈。党和人民心心相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力量,就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一系列原则作指导。

古人说:“有道则兴”,认为道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最高准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民族崇高的理想,毛泽东思想指引着中国获得了新生,指导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毛泽东思想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中的最高准则,只要把握好这个最高准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胡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为此,理论界众说纷纭。那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1.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在就涉及到一个历史时间的划分问题,从1840年到今天,这段历史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即:近代中国(1840年—1949年)、现代中国(1949年—1978年)、当代中国(1978—现在)。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这个“当代”显然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而毛泽东思想显然不是在这个时间段形成的,所以不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虽然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但其理论成果却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但并未完成“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及以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肩上。换言之,毛泽东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为第二次飞跃作了铺垫;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区别。不能把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混为一谈。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其理论成果并不系统,未能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所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探索,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和准备,而不能成为其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以被继承和发展的形式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于毛”。毛泽东思想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都卓有成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端和初始形态。如果将其排除在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始于毛,成于邓”是针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这一理论是否包含毛泽东思想并无矛盾。把毛泽东思想单独拿出,似乎是在抬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由于它忽略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创始地位,同样会使其成为无根之草,从而架空这一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统一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共同基础,具有一体兼容的相互渗透关系。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发展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其创造性发展。是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与推进、“大跃进”后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这些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从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开始的,是从恢复中共八大路线开始的,是从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开始的。这种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中形成的,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的辩证关系,把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的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清晰地描绘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后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前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用前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后一个历史时期。总书记关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历史,正本清源、凝聚共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我们党我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特别是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也有过失误,走过弯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这段历史时期还是“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把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挫折与失误无限放大,对这一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视而不见,从历史观上讲是错误的,从政治上讲是十分有害的。

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也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改革开放以来这30多年,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成就举世瞩目、有目共睹。如果我们党当初没有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遇到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严重危机。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个论断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有着重大差别,但归根到底是一脉相承的,统一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确认识这两个历史时期,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祸根从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就埋下了。后来,发展到否定列宁进而全面否定苏共历史和苏联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把人们思想搞乱了,苏共执政和苏联存在也就失去了条件和理由。所以,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尊重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尊重前人而不能苛求前人,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篇2: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于2013年12月25日上午在校园内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板报宣传、诗歌朗诵、播放影片、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回顾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学习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鼓舞全校师生员工,同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美好民大梦而努力奋斗。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树立自信,进一步树立民族自信,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毛泽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认真制定了活动计划,积极筹备,以发放活动策划通知的形式引起全体师生对本次活动的重视,有效地组织其投入其中,并根据人数进行合理安排,明确分工,进行自上而下的动员。同时安排老师提前布置活动场地,做好绘制纪念活动宣传海报,制作横幅等一系列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具体内容:

(1)板报宣传。

学校板报开设专栏、专题,及时转载中省市的重要纪念文章,报道学校开展纪念活动的详细情况。通过有关毛泽东的事例,学习和了解毛泽东,加深学生们对毛泽东同志的理解,提高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学习优秀人物可贵品质的素养。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班进行黑板报比赛,活动以班级评比从报头、版面、内容、文字、插图等五个方面进行考量,由学校

科研处摄成相片统一进行评比。最终评出了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名。本次评比活动,各班均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准备,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展现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诗歌朗诵。

举办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阅读毛泽东诗词作品和诗词朗诵会活动,通过切身感受伟人诗词中的豪迈、哲理和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增强爱国热情,以诗歌艺术的熏陶,增强师生文化活动品味,增进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提高师生文化修养和底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广大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而开展的。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加深了当代小学生对毛主席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营造了高雅、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我校于12月19日,特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比赛,各班要求朗诵内容必须为毛泽东作品,也评出了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次诗歌朗诵比赛,对毛泽东的了解也更加深刻了。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播放影片。

播放纪念毛泽东同志生平伟大事迹和反映中国革命历程的影片。学校积极利用班会等时间,组织广大学生观看反映毛泽东同志生平伟大事迹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影片;各班主任利用本班的视听设备资源,组织广大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如《开天辟地》、《万水千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四渡赤水》、《秋收起义》等。通过影片让学生对毛泽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增强了作为当代学生的责任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思想中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观念。

(4)手抄报比赛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举办一期以“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手抄报的栏目可以为毛泽东生平简历,伟大迭事,伟人精神解读,毛泽东诗词节选,毛泽东语录,要求内容要与毛泽东有关,体现伟人精神。比赛结果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把获奖的作品在学校的大厅内进行展览。在校园里展示是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毛爷爷的丰功伟绩,同学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道理,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5)主题班会。

学校要求各班积极开展“向伟大领袖学习”主题班会活动。给同学们讲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并模拟一项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优秀品质的行为等。

篇3: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座谈会特别邀请了曾经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的老同志, 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相关领导和专家。大家围绕着毛泽东与秘书工作这个主题踊跃发言。

郑德源顾问在发言中说:我们举办“毛泽东与秘书工作座谈会”, 回顾毛泽东秘书思想的光辉实践, 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秘书思想, 而进一步学习、研究和运用毛泽东秘书思想, 是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我们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毛泽东秘书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 他对秘书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毛泽东秘书思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孟进鸿将军曾在中南海和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过30多年, 他在发言中深情地回忆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日, 缅怀了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繁忙, 而且生活十分俭朴, 对身边的同志要求十分严格的情景, 回顾了他随行毛主席的二三事, 并详细地叙述了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其决策起到重要作用的往事。

田真同志自17岁从西柏坡开始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 进京后一直在中央秘书处工作并直接为毛主席服务, 抄写简报, 承办文件, 深受毛主席的教诲, 他的发言回顾了这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和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 深情地缅怀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名誉会长范立荣在发言中着重讲到毛主席对身边秘书人员如何严格要求的问题, 他说, 毛主席对自己身边秘书人员的“约法三章”, 也是对我们所有秘书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要求。

在座谈中, 与会者一致认为, 毛泽东主席虽然没有秘书学专著, 也没有长篇大论地阐述秘书工作, 但并不影响其创立秘书思想的完整体系, 也不影响其秘书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秘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指导中国秘书工作的历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绩, 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秘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毛泽东秘书思想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秘书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对我们今天从事秘书科学理论研究、秘书专业教学以及秘书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4:纪念周其鉴诞辰120周年

周其鉴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领袖,1893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宁县一个教师家庭。在广州读书期间,他和阮啸仙、刘尔格、张善铭等发动同学行动起来组织学生会,并担任会长,在“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时当选为副会长。1921年他参加了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遵照党的指示,在广州、番禺、东莞等地发动油业工人举行罢工并取得胜利。

1924年春,周其鉴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广宁开展农民运动,同年10月成立广宁县农民协会,建立中共广宁支部。1925年5月,他被选为省农会执委委员。1926年1月,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江地方执行委员会,周其鉴任书记,兼任省农会驻西江办主任,领导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

1927年任中共西江地委书记的周其鉴,当选为中共“五大”代表,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五中会议。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参加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10月,他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参与“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周其鉴转移到清远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住在清远农民余锦华家中,后被当地反动地主告密被捕,1928年1月壮烈牺牲,时年35岁。

篇5: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活动形式:图片展,放映电影,征文比赛,文艺晚会,诗朗诵,书法展

1.图片展(11月中旬—1月中旬)

根据毛泽东生平,收集整理毛泽东的照片、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整理,配以文字解说。在学院宣传栏、广场等处进行为期一月的展览。

2.民族解放历程电影欣赏教育(12月——1月)

在活动月内,每周周末为同学们放一部相关电影。

第一、《1942》等反应民族解放前苦难的电影。

第二、《建党伟业》、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等反应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解放历程的电影。

2.征文比赛(12月——1月)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的征文比赛。征文主题可为电影观后感,伟人精神解读,追寻伟人足迹、感悟生命真谛等。届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选取优秀文章在校报刊登。

3.文艺晚会(12月——1月)

通知各系部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文艺汇演。节目形式要求多样,可以为舞蹈、情景剧、红歌等形式,要求内容与毛泽东相关,体现伟人精神。

4.4.书法展、诗朗诵(12月——1月)

篇6: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13年12月26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走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伟大人物。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

然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这个伟大历史胜利,是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和革命烈士,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勋。这一伟大奋斗历程和成果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志们、朋友们!

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也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

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全面评价。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同志们、朋友们!

35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解决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好、发展好。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同志们、朋友们!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同志们、朋友们!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的先辈们为实现这个梦想付出了巨大努力。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他们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朋友们!

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篇7: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杨胜群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原则,特别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并对三者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作了深刻阐述。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搞好党的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同志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者紧密联系,是一个用中国语言、中国风格表达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们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指导意义。它们的形成和确立,大致上是在同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尚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三次“左”倾错误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但其根源都是犯了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把共产国际指示教条化的教条主义和脱离群众的命令主义错误,给革命造成极大损失甚至严重危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党内“左”倾错误的斗争中,逐步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对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系统清算,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形成完备的理论形态,分别被确立为党的根本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党处理外部事务的重要原则。从此,中国共产党获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通过进一步夯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毛泽东思想得以系统地形成和确立,成为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指导思想。

后来的实践表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是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这一精髓。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根本的。只有真正坚持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毛泽东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生长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他就是从恢复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许多重要设计,都是遵循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先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和精髓。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仍然是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活的灵魂和精髓。

二、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把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越到这个时候,任务越艰巨,情况越复杂,困难越多。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搞好党的建设。1945年2月,当抗日战争胜利曙光开始展露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关注更多的是党的状况。他告诫全党,“我们要不要胜利,要不要在全国胜利?如果要的话,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现在历史又到了这样的时刻,到了一个需要全党有一个更好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的时刻。最根本的,还是要真正解决好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基本立足点的问题。全党只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才会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才会有敢作为、勇担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才会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自信和前进定力。

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症结大都还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上,在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或者独立自主原则的问题上。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在此之前,他在《论联合政府》中也指出:“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应,都是脱离群众的。”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党风问题,“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的是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

今天,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因此,我们要有效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要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教育与实践入手。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解决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党中央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三个“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鲜明态度和不变立场。

三、在新的形势下,把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牢记于心付之于行

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在坚持实事求是方面,讲话提出,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些要求,拓展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揭示出实事求是不只是实践环节的要求,而且是理论创新的要求;不只是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要求,而且是对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要求。

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讲话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这些要求,凸显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特别是提出真正让人民评判党的工作的新思想,为党的群众路线注入了新的内容。

在坚持独立自主方面,讲话提出,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讲话在阐述这些要求时,把独立自主提到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的高度,使独立自主的思想得到了新的升华。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品格和底蕴,充满了走自己的道路的信心和前进定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讲话的上述要求,是对党提出来的,也是对每个党员、干部提出来的。其中特别指出,我们要“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要求不难理解,难的是付诸于行,特别是时时处处付诸于行。时时处处付诸于行,需要一种持之以恒艰苦实践的精神。要时时处处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深入到实际中去了解事物本来面貌,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并且要勤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要时时处处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且要与他们同甘共苦。独立自主,对党员、干部来讲,主要是要对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保持一种政治自信和定力。要真正从书斋和书本里走出来,从别人的影子里走出来,到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寻找自信与定力。要做到这些,无疑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牺牲自己更多的生活享受。付诸于行,首先必须牢记于心。这就要求我们把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内化于心,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思想修养,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使全党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成为一种自在的状态,成为一种常态。

篇8: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13年12月22日至24日, 由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上海天艺书画院、山东齐鲁画报社、中国与海外画报社和亚太文化艺术协会上海分 会五家联手, 在上海天益宾馆隆重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东方红中国梦”全国书画邀请展”》, 同时出版发行入展作品集;旨在深切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 进一步弘扬其伟大思想、崇高精神和诗书艺术, 坚定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22日上午, 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书画艺术家、专家学者和入展书画作者, 以及主办单位的书画家共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亚太文化艺术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华书画协会名誉理事长顾延培主持。上海市文联副书记王依群出 席会议;著名军旅书法家, 济南军区空军原后勤部长、空军少将, 山东省书协副主席, 上海市书协主席团委员, 中国硬笔书协副主席王讯谟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活动共展出书画作品83件, 都是从征集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精品新作。作品内容多为毛泽东诗词以及根据毛泽东诗词意境创作的绘画作品, 充分体现了书画作者以及主办方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下一篇:幸福家庭和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