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2024-08-14

核算会计岗位职责(共14篇)

篇1: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1、负责生产中心的工程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

2、负责日常报销费用的核算规范和管理;

3、所负责区域的工程进度、发票、收付款台账管理;

4、协助月度关账,年度结算等事宜;

5、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6、积极配合各类审计及检查,提供所需资料;

7、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篇2: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2、跟进和核对分部的提交的数据报表,完成数据的汇总;

3、负责应收、其他应收(付)款、备用金等业务及时催收和清算,并上报异常 ;

4、做好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篇3: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1 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我校学生大部分是由中考而进入学校, 共有6个班, 每班平均45人。相对来讲, 选择会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当然, 也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生活目标模糊, 学习态度不认真、形成不良习惯、学习方法不对等。受生源条件不同的因素制约, 教学中会出现学生个体发展不平衡, 如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 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学生《国家税收》与《税务会计》两门课程期末考试情况来看:a.班级短腿学生比较突出。每次考试中班级的成绩最差的几位学生的每门课程基本上都是在最后几位徘徊, 尤其是专业课与其他学科不同, 但是这些学生还是把它当做文化基础课一样对待, 一样不学。当面对语文, 数学等科目时这些学生还能凭借原来的基础稍微得点分数, 但是当专业课考试时因为平时一点都不学, 导致最后有不少个位数的分数甚至零分的情况出现。b.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不完全同步。平时学习“真”、“实”的含量不高, 抄袭作业, 应付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时连抄袭都懒得进行, 而经常性的以请假的方式逃避作业。

2 我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情况的现状分析

《税务会计》课是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也是学生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多年来《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理论———实训”教学模式, 即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采取模拟或者仿真进行的实践教学, 应该说是我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成功探索, 实现了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但这种模拟与真实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 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没有体现出专业优势和特色, 要真正实现社会实践和税法课程教学之间、具体工作与税法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 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进一步让学生走出校门前, 提前预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掌握纳税申报以及纳税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真正从理论走向社会实践, 成为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模式上应将“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改革为“理论———实训———实践”的教学模式, 才能达到《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突破,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构建《涉税会计岗位核算》新思路

涉税会计岗位核算与操作是一门独立开设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增强对纳税业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提高会计综合处理能力, 系统地掌握涉税会计业务核算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会计综合实践能力。

涉税会计岗位核算与操作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品德目标如下:a.知识目标:加深理解税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及税收基础知识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掌握涉税会计岗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b.能力目标:熟悉掌握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 包括账簿的设置、凭证的审核与填制, 涉税会计的核算。c.品德目标:加强涉税会计岗位操作模拟实训, 树立诚信思想;培养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4 创新教改, 确定《涉税会计岗位核算》分层教学目标

目前的《税务会计》教学虽然注重了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但教学方法仍旧呆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一言堂式”的教学, 即教师讲、学生听, 以教材为中心, 理论知识传授偏多, 实践环节很少, 案例教学重视不足。在教学手段上, 教学设备简陋, 主要教学手段仍是“黑板+粉笔”, 这种教学手段弱化了上课的效果和老师的热情, 枯燥的公式和单调的文字无法吸引学生,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 在我校《涉税会计岗位核算》课程的教学上, 对《涉税会计岗位核算》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例如我校对财会专业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实行分层教学, 根据各会计专业班专业基础及学生特点, 确定不同的专业教学目标要求。A类 (审计方向) 会计专业班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各会计事务所助理审计实务方向, 要求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系统, 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比较熟悉。B类 (会计实务方向) 班, 学生的专业基础及文化水平较低, 专业培养目标即是可以胜任会计工作某岗位要求为目的。因此, 针对分层的会计 (会计实务方向) 班大部分学生底子薄或性格内向, 在分层教学的会计班上《税务会计》这门专业课时, 对他们降低学习标准, 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举一反三,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气氛。通过本学期《税务会计》分层教学实践证明, 分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境况下学习, 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质的飞跃。

5 创新课改, 组织编写《涉税会计岗位核算》分层教学校本教材

传统的《税务会计》在内容体系和理论方法上都是按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编写, 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理论和理财方法。为适应市场对中职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在组织编写《涉税会计岗位核算》教材中, 从实际出发, 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指导, 从专业分层教改出发, 大胆摒弃以往税务会计教材内容偏多、偏全、偏深、偏难的痼疾, 删繁就简。降低理论教学的比例, 加大会计岗位涉税会计核算必需的技能操作内容;熟悉中国税制的构成要素和税法相关内容, 能进行各税种的应纳税额计算、核算和纳税申报, 能进行相关票据管理, 能办理免退税事项, 能初步进行税收筹划和税务代理业务。

涉税会计岗位核算与操作课程特色:a.实现岗位课程综合化:将会计、税法、税务会计三门课程进行整合, 在每个税种计算、纳税申报学习后, 补充了相关涉税业务会计处理内容, 通过以上整合实现了企业涉税业务税款计算、纳税申报、会计账务的有机结合, 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岗位工作业务内容。b.改税法课程以法律条文记忆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为以培养涉税业务处理能力为主的操作技能培养教学模式。c.以任务驱动设计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以案例教学展开, 以学生模拟操作来实现岗位技能的提高。d.结合实际中企业涉税实际业务, 编制实训方案与资料, 并结合网上报税业务进行模拟实训, 解决了税法教学中难以实践的难题, 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即完成了会计岗前培训的一部分内容。

6 建立模拟纳税申报实验室

一方面, 要采用纳税申报软件和手工填制等方法完成一般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申报实验。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聘请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人员、税务部门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共同指导模拟纳税申报,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 要加强辅导教师的配备, 将一部分理论基础好、懂操作、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充实进去, 增强教学的指导性和实验的可操作性, 提高实验质量。通过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计税、算税、报税和纳税等环节业务处理能力, 明确哪些经营环节需要纳税, 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保护企业合法权利。

7 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充分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应改革现有的“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制度, 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小组税法知识竞赛或者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手段;最后成绩的构成应多元化, 由期末考试、实践教学、平时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竞赛成绩、论文情况综合衡量, 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 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出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考后烧笔记”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另外期末考试题目、税法竞赛、平时作业等应尽量借鉴注册税务师或会计证考试题目, 以利于学生通过参加注册税务师或会计证资格考试, 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为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基于中职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 如何科学地组织实践环节教学, 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分析财会专业学生学习税务知识情况入手, 提出改革传统《税务会计》教学模式, 按照实际财会工作中的岗位设置进行分岗位教学, 构建《涉税会计岗位核算》新模式。涉税会计岗位核算与操作是一门独立开设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增强对纳税业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提高会计综合处理能力, 系统地掌握涉税会计业务核算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会计,涉税岗位核算,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娟.丰富教学内涵增强探究体验[J].实践新课程, 2009, 3.

[2]胡海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刍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9.

篇4:浅析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关键词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 关系 协调发展

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核算,而会计核算,三是统计核算。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成为现在企业面临的重要项目,也给企业的会计工作者与统计工作者带来巨大地挑战。

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概念

(一)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也叫会计反映,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记录、计算和分析,做到对经济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并定期的编制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表,向所需部门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所需的相关资料,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

(二)统计核算的概念

统计核算是指以货币、实物和劳动为计量单位,采用大量的观察法、推论法,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形成企业所需要的统计资料。

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联系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运用各种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者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料。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紧密联系在一起。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资料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转化,会计核算为统计核算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料,并以统计核算的核算方法为基础,在统计核算中也借鉴了许多的会计方法,比如账户的设置就用了会计等式的辅助。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都要运用各种经济指标来计算、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会计和统计的核算指标相互交叉,如统计核算中的基本指标——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会计核算中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都是反映了时点指标,本期发生额则反映了时期指标。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统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两者缺一不可,始终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

(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区别

1、核算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并以实物和劳动为辅助的计量单位,比如企业在进行原材料的核算时,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核算材料的采购价款及需缴纳的进项税,同时以实物和劳动作为辅助形式。统计核算的计量单位则没有硬性的要求,而是根据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还是采用实物或劳动。

2、核算的内容不同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内容上有不同之处:会计核算主要是进行设置账户,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成本的计算、财产的清查、审核凭证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统计核算主要是通过数量关系的核算来提供相关数据。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中的综合指标法,通过对一些指标的计算,最后根据推论和分析来反映企业经营的情况和规律。

3、核算的对象不同

在核算对象上,会计和统计也是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和财务状况进行登记、计算和分析,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资料,所以说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和财务状况。统计核算的计量单位是不确定,它既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或劳动,所以可资金核算,或实物核算。它的对象也区别于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营的程度、规模大小、指标的平均数等数量关系的计算反映其经营状况。

4、核算的目标不同

在核算的目标上,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对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管理者、企业的决策部门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统计核算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统计指标的计算来反映出企业的各项指标在数量上的关系,根据其作出决策分析。

5、核算的原则不同

在核算的原则上,会计核算的核算原则是按权责发生制来计算,凡是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无论其款项是否在本期到账或支付,都应该计入本期的发生额中。统计核算主要是从数量上来分析,所以统计以产品的生产和权责发生制为核算的原则,凡是在本期发生的产品数量,都应该计入发生数额。

6、核算的方法不同

在核算的方法上,两者的基本核算的过程差不多,所以基本的核算方法一样,但会计核算的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逐笔的登记,而统计核算的方法则是经过大量的观察,数据的搜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论,来了解企业经营的规律及发展动态。

三、根据两者间的关系,分析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一)两者协调发展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进入准则的不断地完善和严格,使企业进入的难度增强,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加强了企业自身及市场的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所以要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是向企业提供相关资料的有效渠道,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两者间虽然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密切联系,但在两者的核算内容、方法、原则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差异的,而这个差异使得我们提供的财务资料的准确性不高,且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各自内部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矛盾,所以要协调两者间的关系,使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发展。

(二)两者协调发展的措施

1、改进核算的方法,利用国内外两个渠道,引进国外的优势资源,借鉴人家核算方法好的方面,但要避免盲目的照搬人家的核算方法,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吸收他们的,最后是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核算方法,每个企业的核算方法也是不同的,也可以企业之间相互借鉴。也要加强会计与统计核算方法上的联系,在会计中融入统计的核算方法,统计核算方法为会计的核算做基础,使两者联系更加密切。

2、促进两者优势的互补,会计核算更加的严谨,规范,而统计在分析上有优势力量,可以利用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来促进统计核算在工作时规范程度的提升,发挥统计综合分析的优势,对会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使提供的信息更加的准确和完整。

3、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准则,在企业的统计核算中,许多的统计指标都是来源于会计中的,要有科学的会计理论知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可以促进我们统计工作的开展,能使会计工作有序的进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4、协调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指标,对指标进行汇总、归纳和分类,对相同内容的指标进行统计汇总,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且使用方便快捷,有利于财务的分析和预测。

总之,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区别,所以我们在把握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关系时,要从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两方面来掌握。正确的了解两者间的关系,并处理好两者的协调关系,使其协调发展,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及时的、准确的、完整的信息资料,有利于企业经营项目的决策,实现两者的协调性,可以保证提供信息资料的质量,使其更加的科学,在面对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也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国潮.试述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187-188.

[2]张丽宏.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与协调探究.中等职业教育.2007(26):21-22.

[3]李羽.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概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22):165-166.

[4]于晶雪.浅析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商场现代化.2011(15):141-141.

篇5: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2、负责了解前端项目的共享业务需求并推动解决;

3、负责核算相关规范和流程的落地、财务风险防范;

篇6:会计核算岗位职责

2.落实分公司资产管理工作,包括资产信息新增、变更等录入及盘点工作,确保资产信息准确性、完备性;

3.严格执行分公司税务相关工作,包括发票领购、纳税申报、退税等工作,联系税务部门,了解税收政策,识别税务风险;

4.统筹分公司工会会计工作,包括工会预算、决算及日常账务处理;

篇7:会计核算岗位职责

2、配合做好集团财务信息化上线工作

3、负责做好集团税务相关工作

4、负责做好集团系统往来账管理工作

篇8: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一、严格把关, 加强药品管理

药品是医院为了开展医疗活动而储存的各类药品, 药品管理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价格政策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 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 努力把好药品的质量关, 并制定相应的药品管理制度。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成立了招标采购办公室和物流中心, 招标采购办公室负责医院卫材、药品及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 规范了药品的采购流程, 减少了中间环节, 减少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 节约了成本。物流中心的一部分职责是负责全院的药品及公用药如酒精、碘酊等公用药的存贮、发出、药品的质量控制及特殊药品的管理工作,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供应等等。搞好医院药品的存贮, 是有效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用最低成本、最优方法来存贮最优品质、最佳数额的药品, 来满足医院各科室良好的运行需要, 为了减少药品的积压, 避免药品过期失效, 加快流动资金周转, 药品“零库存”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必须加强管理。药品消耗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最大, 药品的储备和周转是医院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通过药品资金的周转给医院带来的药品加成收入是医院主要业务收入的来源之一。

二、规范药品的核算管理流程

规范药品的核算管理流程, 首先应该加强认识, 这不仅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事情, 还涉及招标办、物流中心及临床科室等多个部门, 药库、药房、财务、临床科室之间相互监督, 各负其责。对药品的采购、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消耗等要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必要时需报请院领导签字, 会计方可准确进行会计核算。药品会计应每月编制药房药品进销存明细表, 结合自身医院实际分为西药和中药 (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 , 并按期与财务部门的有关收入账进行核对,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我院为例, 药品按性质分为西药、中成药、中草药3类, 药房也按分工的不同分为住院西药房、中药房、门诊西药房和中药房, 以及社区卫生所药房 (随着“大病进医院, 小病进社区”号召的提出, 社区卫生所应运而生) 。住院病人在住院药房领取药品 (中、西药) , 主要形式为记账;门诊病人在门诊药房领取药品 (中、西药) , 主要形式为支付现金或使用医保卡。每个月月末, 地段药房负责人根据药房实际收支, 上报财务数据, 药品会计进行审核, 并与财务部门药品收入账进行核对, 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财务核算。对住院药房和门诊药房, 药品会计则根据药品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形成在药库、药房、财务、临床科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确保药品管理业务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

医院对药品的核算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我院的工作比较特殊, 为了保证临床和门诊病人用药的供应, 对液体和麻醉药品以及常用药品实行当月结账, 对不常用或用量极少的药品实行3个月一结账, 减少资金占用。建立健全药品出入库制度, 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抓住药品采购、入库、保管、出库、领用等环节, 同时, 通过信息化系统加强管理, 设置每个岗位的人员经过授权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进行操作, 对每一个功能模块都设置操作权限和密码, 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 以确保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可靠与可验证性。

1、药品采购。

药品采购首先要查询供货单位的质量状况, 是否具备三证, 即“合格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工商管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 然后从多种渠道了解该企业信誉状况。药品采购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 紧密配合临床用药, 有计划地采购药品, 我院根据自身需要, 成立了招标采购办公室, 加强了药品采购的透明度, 减少了中间环节, 节约了采购成本。

2、入库管理。

药品的购入必须建立健全入库手续, 药品入库时, 药库保管员应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供应商、厂商、生产批号等与采购计划和发票逐一进行核对, 药品会计现场监督, 对不符合规定的和临近有效期的药品拒绝验收入库, 并及时进行退换处理。验收合格后, 由药品会计输入微机, 如有调价事宜, 据有关文件进行调价, 并负责通知各药房相关负责人, 并负责药品转换量的计算: (因我单位实行的是药品入药库是按盒为剂量, 调拨出库到药房是按最小转换量发放) , 按照发票或随货同行入账, 并打印药品入库单, 月末由药品会计和库房保管员共同签字后连同发票或随货同行交领导核准盖章后, 由药品会计将核对无误的发票、入库单汇总、加盖药品会计审核章后交财务科, 财务科据以入账。

3、出库管理。

药品的领用必须建立健全药品出库领用手续, 各药房及各科室应当提前填写药品请领单交由负责药品采购的人员。领用药品时, 药品会计应根据各个药房领用药品的数量和规格打印药品出库单, 并由仓库保管人现场清点无误后与药品领用人共同签字后方可领药。药品会计通过微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出库管理, 原则上采用“先进先出法”, 并遵循有效期在前的先发出, 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药库药品的核算管理。

4、调价、报损管理。

如遇药品价格调整, 药品保管员应及时清点调价药品的数量, 而药品会计应当根据国家物价部门的通知, 结合本院经营情况, 确定应调价的品种进行调价, 并及时通知各个药房进行核对。如果药品报损, 药品保管员也应及时填写药品报损单, 交由分管院长签字后, 由药品会计现场监督, 方可进行报损处理。

5、药品“零库存”管理。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 所需采购的品种和数量都相应减少, 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资金的现象。提高了药品库存管理水平, 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财务管理中的ABC分类法正是药品“零库存”管理的最佳方法。这个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分清主次, 分类管理。ABC分析法用于库存管理, 是库存物资按品种多少和资金占用额的大小进行分类。医院药品种类繁多, 有的药品尽管品种数量很少, 但金额巨大, 如果管理不善, 将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损失。相反, 有的药品虽然品种数量繁多, 但金额微小。因此, 医院很有必要对药品分成ABC类进行严加管理。A类药品的特点是金额巨大, 但品种数量较少, 应当严格管理、重点管理、严格控制;B类药品金额一般, 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药品品种数量繁多, 但价值金额却很小, 对于这类药品应当一般管理、一般控制。三类药品的金额比重大致为70%、20%和10%。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10%、20%和70%。通过对药品进行ABC分类, 可以使医院分清主次, 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6、盘存管理。

药品盘点是药品核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定期进行, 我院药库每月月末对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药品会计根据打印的库存价目表与药库药品管理人员全面核对实物, 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如实填写药品盘盈盘亏表, 并对盘盈盘亏的原因做出书面说明, 由药库领导签字报请分管院长审核核准后, 财务科据以入账。药品的盘点工作量大, 药品会计要不定期地根据药品库存价目表和药品进销存表抽查核对药品的库存量, 以加强药品盘点工作的准确率。按规定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物资清查中的作用, 真正起到药品会计核算监督的作用, 保证医院药品财产的完整。

每月月末, 药品会计要进行会计报表工作:根据药库、药房药品账账、账实核对无误后, 药品会计要编制药品进销存月报表, (药品期初余额+本月购入药品增加发生额+药品调价发生额-药品出库发生额=药品本期期末库存金额) , 与财务科主管人员对账。

药品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药品会计的作用日益凸现。因此, 确保药品质量, 严格控制药品消耗, 切实管理好药品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药品采购、领用、库存等环节的管理及财务会计核算, 有效地规范药品管理核算流程对于确实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医院应增强卫生体制改革的紧迫感, 重视药品收支核算管理, 准确计算药品收支结余, 力求医疗收支差额与药品收支结余保持大体平衡, 使医院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 药品会计的重要性日益突现,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我院为例, 药品是医院重要的流动资产, 约占流动资产的40%~50%, 药品收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医院来说, 是资金的大部分占用, 为了规范药品收入、发出, 发票票据整理审核、监督等相应环节, 药品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执行药品会计职责, 规范药品核算管理流程,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药品核算管理,流程,药品会计

参考文献

[1]吴方全.强化药房药品管理提高医院两个效益.财会通讯, 1998.9.

[2]周勋, 张秀荣, 侯敬慧.加强药品管理, 促进医院经济发展.中国卫生经济, 1995.12.

[3]魏清, 王燕燕, 宋华勇, 陈馨.浅谈医院药库库存的管理.医药导报, 2006.12.

篇9: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与良好的机遇,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概述

1.关于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手段,通过把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相应的对象进行分配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先对各项耗费进行准确的审核,避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产品耗用混淆;其次根据各种耗费的用途来对费用进行分配与归集,最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并将资料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2.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的经营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成本核算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成本核算理念不合理:为了迎合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方式应该逐步走向全面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时间也会得到进一步缩短且核算成本也逐渐降低,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如此一来,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也无法反映在账面上,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品种法和分批法,但是分批法使用较少。部分企业盲目的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放眼于自身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核算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各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且有些核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

成本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企业的原始记录必须附有相关会计凭证,发生的会计业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所有的会计核算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合法的企业支出与收入不能计入到成本核算,核算人员在进行相关记录的核算时要注意将资料进行妥善的归档处理。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的支出要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耗费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相关步骤,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联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的计算中。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出现核算的误差,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3.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看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数据必须是否真实可查,同时核算所参考的成本信息需要符合市场的经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核算,对于多余的成本核算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4.分期原则

分期核算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获取各期间的各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对各阶段进行时期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时期要注意应该与会计的分期一致,以便于计算企业产品利润。

5.可利用性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让领导者更好的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发展制定计划,所以要求成本核算的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能废话连篇,要让人能够对企业的重点一目了然。

三、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该对成本核算有着充分具体的认识,并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者和相关核算人员的纳税意识,让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成本核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办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办法,提高核算的效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还应不断创新核算方法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强化企业基本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让核算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提升核算人员素质

作为成本核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算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频发问题来对自身的会计机构进行完善和补充,相关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核算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来调整人员的分配,保证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在聘用核算人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求,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应聘者具有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等到核算人员正式上岗后再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核算队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2-32.

篇10:会计核算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按时记账、结账、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2、复核会计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

3、负责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的按期编制和报出。

4、按月进行公司银行存款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正确计算各项税款,按规定填制纳税申报表。

6、按月整理装订记账凭证和电子会计账簿,做好会计资料的妥善保管和保密工作;对于按规定移交档案室保管的会计资料,办理相关移交登记手续;对于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及外单位查阅、复印的财务资料进行登记管理。

7、参与公司财务预算,按时向有关考核部门提供数据资料。

8、负责财务软件的维护保养,保证财务软件正常运行,按规定及时备份财务资料,保证财务资料的安全完整。

9、配合公司的内部审计、中介机构对公司的审计及有关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检查工作。

篇11:会计核算人员岗位职责

2、审核费用单据;

3、每月出具各业务单位及汇总费用报表;

篇12:会计核算部岗位职责

2、审核总公司,子公司会计凭证并按会计制度要求编制单体公司、集团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和合并明细;

3、负责公司的销售核算、采购核算、税务会计、费用管理等工作;

4、监督并指导各职能会计同公司所有往来单位及个人进行对帐工作;

5、根据国家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统一筹划公司总部及下属机构纳税工作,优化税务策略;

6、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建立并优化会计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考核对下属员工的绩效;

7、负责对外数据的出具,对接外部审计提供审计资料等;

8、协助财务总监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完成整体税务筹划;协助建立健全集团子公司,分公司财务核算体系。

9、维护和管理公司财务信息系统,以保证正常运转;管理重要会计档案和资料;优化会计核算系统和IT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篇13: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一、探索清算会计核算(上)

有人批评:“传统会计学原理教材,完全忽略了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由此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以致许多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实践中往往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操作能力很差。尽管他们知道会计科目和编制会计分录,却不知道在记账凭证上如何处理,做出来的凭证等也不合要求;尽管他们在作业上和考试中知道登记“T”字账,却不知道如何登记真正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⑥。”读过三四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居然如此无能,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我们不应当惊醒吗?

《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资金筹集、第三章流动资产、第四章固定资产、第五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第六章对外投资、第七章成本和费用、第八章营业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第九章外币业务、第十章企业清算、第十一章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第十二章附则。基本上是总结企业经济活动规律而成,可以划分为企业筹建、生产经营、企业清算三阶段,具有规范财务管理的作用,符合经济活动规律,起指导会计学教材撰写程序的作用。企业筹建的资产和负债从0开始,企业清算完毕以0告终,这就是企业经济活动规律,这就是自然的会计核算程序。

传统会计学教材编者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没有依据《通则》撰写,是一个重要原因。《基础会计》的优点是相对完整地论述了生产经营阶段会计核算,缺点是排除企业筹建和企业清算两阶段,表现为斩头去尾,没有交代资本是从哪里来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产生于何时,排除企业清算会计核算;《财会》根据会计报表项目或会计要素撰写,不符合经济活动规律,不符合《通则》规定,同样排斥企业清算会计核算,搅乱了自然会计核算程序;《破产会计》提出:“将行业会计的共性部分集中起来,形成《企业会计通论》……此外,将《破产会计》包括在内,使丛书的内容更加丰富(见“前言”)”。缺点是会计科目不适用,迫使抛弃老账户,建立新账;清算账户中不包括“清算收入”和“清算成本”很难核算清算损益。三本书各唱各的调,例题互不联系,都不采用仿真记账凭证确认会计分录,不用仿真会计账簿登记,所以“不知道在记账凭证上如何处理”,“不知道如何登记真正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新论》的目录:第一章会计任务是会计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经济凭证、第三章既定标准、第四章企业筹建阶段、第五章存货储备与应付购货款、第六章商品生产直接成本、第七章期间费用与其它收支、第八章收入与应付购货款、第九章损益及其利润分配、第十章企业清算阶段、第十一章会计报表。其中,第4、5、6、7、8、9、10计七章是会计核算程序。做到“企业筹建、生产经营、企业清算三阶段”,符合《通则》规定。

(一)企业筹建阶段。根据合同规定成立企业筹备组,其出纳人员接受投资者的出资,由筹备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工商管理局根据《验资报告》注册,取得生产经营的法人资格。企业凭资本向市场融资,取得长期借款等;用资金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生产资料),招聘、培训员工(活劳动)并支付费用和工资,联动试生产经营成功一—企业完成筹建阶段;

(二)生产经营阶段。企业购进材料(劳动对象,加上生产资料和活劳动,构成生产力三要素),领料投入生产,验收产品入库,销售商品,支付费用,计算利润及其分配—是为企业生产经营阶段;

(三)企业合资经营到期或破产清算。企业以销售财产、支付安置职工费、偿付债务、发还资本金等并缴回营业执照为标志——企业消亡。

特点是采用仿真记账凭证确认会计分录,登记仿真会计账簿,配合企业筹建、生产经营、企业清算三阶段,很容易理解“在记账凭证上如何处理”,“知道如何登记真正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企业清算结束,账,余额栏全部划“0”,仅需撰写企业清算报告文字说明书,其中包括偿债清单,不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结论:《通则》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定,又是撰写会计学教材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二、探索清算会计核算(中)

笔者信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认为实践也是检验会计学理论的唯一标准。企业清算会计核算是会计学教材必须论述的内容。但是,基础会计或专业会计教材均没有论述,大约是受“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是一个不小的缺陷。

企业清算与生产经营会计核算,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清算生产经营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账簿除需要增加“清算收入、清算成本、清算费用、清算损益”4个清算账户外,还需要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清算完毕,企业既无资产,也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以划“0”告终。清算完毕,只需要撰写清算报告和债务清偿表,不需要编制其它报表。

(一)企业有筹建和生产经营,就有可能发生合资到期或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很正常。企业筹建阶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0开始,企业清算完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0告终,这就是会计核算规律。

(二)记账可以仍旧使用原会计账簿,但需要在账簿最后一笔账的余额栏加盖“清算”戳记(称为“老账户”);会计账户需要增加四个清算类账户(称为“新账户”),下面简介科目使用说明:

A.“清算收入”科目。本科目核算清算收入。例如①销售清算财产如商品,按双方商定价值确认会计分录,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和本账户;用于抵债,借记“应付购货款——某公司”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账户和本账户。清算终止,借记本账户,贷记“损益”账户。

例:销售一批清算商品,账面价值51600元,商定价值43589.74元和销项税额7410.26元,收到支票51000元。确认第一则会计分录:

R“清算成本”账户。本账户核算清算财产的历史成本。例如制作①会计分录的同时,制作②分录确认借记本账户,贷记“商品—明细分类账”账户。清算终止,借记“损益”账户,贷记本账户。

C.“清算费用”账户。本账户核算清算期间发生的费用。支付清算费用,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对于盘盈盘亏、应收应付的坏账,一律结转“清算费用”。清算终止,借记“损益”账户,贷记本账户。

D.“清算损益”账户。期末,将“清算收入”、“清算成本”、“清算费用”的账户余额结转本账户。

(三)清算的事务准备。清算事务包括:清算组根据企业提供的资产和债务盘点表,核实资产与负债,核实担保、抵债财产等。例如“核实债权和债务”,必须对账并取得证据;对于已经破产的债务人和债权人,需要取得当地财政机关证明,用以核销人欠或欠人账项。此外需要制作“清算”、“担保”、“抵债”三枚戳记。

三、探索清算会计核算(下)

例如报销差旅费。制证会计人员应当审查已经批准的差旅费报销单及其经济凭证;以经济凭证作为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据以填制记账凭证,借记“清算费用”账户,贷记“其他应收款一借款人姓名”或“现金”账户;经负责人在“审核”栏签章后,记账会计人员据以登记会计账簿,同时在经济凭证上加盖“清算”戳记。所谓“经济凭证”,是指财务凭证,俗称原始凭证如发票、火车票、工资表等。

担保、抵债的财产,应当在相关账页上加盖“担保”、“抵债”戳记。财产盘盈,借记“财产名称”账户,贷记“清算费用”账户;财产盘亏,借记“清算费用”账户,贷记“财产名称”账户。债务企业已经破产,应收销售款作坏账处理,借记“清算费用”账户,贷记“应收销货款”账户;应付款不能偿付,借记“应付购货款”账户,贷记“清算费用”账户。清算收入一清算成本=清算毛损益,清算毛损益一清算费用=清算损益。

设账面反映:“实收资本”账户300万元,应交税金11万元,应付工资和安置费用90万元,应付账款180万元,清算收入280万元(含担保和抵债);清算成本320万元(含担保和抵债),清算费用30万元,生广经营期间亏损221万元,银行存款290万元。

按照顺序偿付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交纳税金、偿还债务、发还资本金等。假设,偿付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以及缴纳税金后,不足偿付债务。可以用“结存现金÷债务总额=偿债%”,按百分比计算应付债务。结余的现金用于发还资本金,同时将实收资本结转损益。演绎如下:

制作“T”字账户。见图1:

清算结果,账户余额栏一律划“0”,只能撰写“企业清算报告”以及“偿债清单”,而不需要编制会计报表。《××企业清算报告》可以叙述:一、清算结果二、相关说明,三、货币资金回笼情况,四、货币偿还债务并返还资本金。例如对四作如下说明:1、年月日×××号记账凭证,付职工工资和安置费用90万;2、年月日×××号记账凭证,支付应交税金11万元;3、年月日×××号记账凭证,偿还债务180万元(明细);4、发还资本金9万元。也就是抄录“银行存款”账户贷方清算支出数额。

四、对《破产会计》、《暂行规定》和《完善》的不同意见

笔者对《破产会计》、《暂行规定》和《完善》持不同看法。

(一)《破产会计》的作者缺乏企业破产会计业务操作经验,设置的15个会计科目和多种会计报表,是象牙之塔里的研究成果,不适用。要求排除老账,建立新账缺乏理论根据。所谓“接管破产企业后,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应该重新配备财会人员,主要包括会计、出纳和财务主管。这样一方面可以克服原财会人员核实水平低下,财务手续、核算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核算的公正性。”显然是把企业破产清算的责任强加在前会计人员头上,没有事实根据。须知,会计人员是职业工作者,也可以执行清算会计核算,没有必要重新设置会计员。

(二)1997年7月制定的《暂行规定》是新事物,缺少经验,制定会计制度时,发生一些误差是可能的。15年后似乎需要“完善”了。

1.11个资产类账户,9个负债类账户,是否可以删去,仍旧采用老账户?对于“清算费用、土地转让收益、清算损益”三个账户,是否可以增加“清算收入”和“清算成本”两个账户,以便做到顺畅核算清算损益?多次规定“按其账面价值和变卖收入的差额”,毫无疑问其中包括清算收入和清算成本。但是,每一笔交易都要计算一次清算收入和清算成本,核算清算损益并制作一张说明书,是不是过于繁琐?怎样核算“销售一批清算商品,账面价值51600元,商定价值43589.74元和销项税额7410.26元,收到支票51000元”?笔者认为,仅仅依靠23个账户,不容易制作会计分录。既然存在“清算损益”账户,就需要“清算收入”和“清算成本”两个账户配合清算会计核算。规定核销“老账户”转入“新账户”,徒然增加工作量。对于事实上存在的“老账户”,是不是可以“废物利用”?根据个人体会,建议使用老账户,充其量不过需要作一些技术处理而已。

2.清算终结时,规定编制清算损益表、债务清偿表。笔者认为,清算完毕,全部账户余额栏划“0”,应当编制清算说明书,其中包括“偿债清单”,不可能也不需要编制其它报表。

(三)据说,《完善》一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有企业破产清算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研究”(10YJA630106)阶段性研究成果。”然而,《完善》并不“完善”,而是化相对简略的《暂行规定》为繁琐。既然是“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有必要作深入研究、批评。

1.《完善》在《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增加16个会计科目、4种会计报表、9个项目,脱离实际。

①要求增加资产类如“担保财产、抵销财产、取回财产、取得财产、破产财产、应追回财产”6个科目;增加负债类如“担保债务、抵销财产、取回债务、共益债务、优先债务、破产债务”6个科目;增加损益类如“破产费用、共益费用、变现损益、清算损益”4个科目,合计16个会计科目。加上《暂行规定》的23个账户,合计39个账户,没有使用价值,仿佛是叠床架屋。

②认为《暂行规定》“适用范围过窄”,需要“拓宽”。要求增加货币收支表、破产费用及共益费用表、变现清算表、债务清偿表四种报表,有什么用途?据说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编报”的需要,要求“有关报表中的财产类别”增加资产类“担保财产、抵销财产、取回财产、破产财产;增加债务类的担保债务、抵销债务、取回债务、优先债务、破产债务”计9个项目。这种化简为繁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2.评“破产费用、共益费用、变现损益”三个科目使用说明

①“共益费用”科目。“核算被清算企业在清算期间为了债权人共同利益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债务,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等。”

②“变现损益”科目。核算清算财产的变现损失和变现收益情况。

须知,“费用”与“债务”不可混为一谈,《完善》却在6处把“费用”说成是“债务”,显然不妥。即使发生上述费用,计入“清算费用”账户即可;如果是债务就按债务清偿,不需要“共益费用”科目从中作梗。试问,“破产费用”账户不“核算清算财产的变现损失和变现收益情况”?“破产费用”账户可以涵盖“共益费用”、“变现损益”科目,则“共益费用”、“变现损益”科目可以废除。

会计核算需要尽可能简约,不需要叠床架屋,不需要繁琐。《完善》一文过度“拓宽”《暂行规定》,远离会计核算业务的操作经验,距离可操作的清算会计核算理论越去越远。除《暂行规定》的清算会计核算目标外,要求增加16个无用会计科目,增加4种无用的报表、要求会计报表增加9个无用项目,这种无原则的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项目,不过是纸上谈兵,徒然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企业清算完毕,新、老账户余额栏一律划“0”,不需要编制会计报表。企业清算需要增加“清算收入”和“清算成本”账户,《完善》却只字不提,这种“完善”不利于清算会计核算的理论发展,是标准的空头理论。

个人的经验很有限,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发生错误。欢迎批评!

参考文献

[1]栾甫贵.2012.破产清算会计核算的完善.财会学习.3

[2]孟凡金.1993.基础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钱嘉福.1989.资本主义财务会计.企业出版社.第1版.17-21

[4]钟传家.1996.破产会计.中国审计出版社

[5]刘中文.2001.会计学原理(新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篇14:浅析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

关键词:会计审计;会计财务核算

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现代企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加强对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效规避风险,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基本理论

会计审计是企业通过会计工作对会计岗位记录、财务事项、财务报表等进行监督和审查,明确其科学合法性,并且针对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综合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企业通过进行会计审计,可以更好地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有效杜绝企业内出现违规操作和损害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法行为,给企业营造了一个健康的环境,保证了企业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会计财务核算是指依法对企业所有资产、经营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避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保证真实性,并对相关的会计报表信息在合法的前提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的原则主要包括,相关性、客观性、及时性、明确性。加强会计财务核算工作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有效的反映。

二、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对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会计体制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成熟,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1.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会计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核心,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会计审计人员是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这就使得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权力的制约和各种利益关系的约束,影响了会计审计的公平性。在无法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会计审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发挥,会计审计工作也就形同虚设。

(2)会计审计侧重点差异。企业进行会计审计目的在于确保被审计的对象能够自觉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保证遵守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国家要求会计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企业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侧重点在于监督。而企业则要求会计审计的主要关注点在决策作用的发挥上,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侧重点在于决策上。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和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对于审计工作关注的侧重点的不同,必然会引起冲突,从而影响会计审计工作职能的正常发挥。

2.会计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定位。大多数的企业对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并没有将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作,而是将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与其它的审计工作融合到一起,没有明确划清二者的界线。加之部分财务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专业胜任水平不足,使得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和消极的状态。

(2)会计财务核算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管理层过多地干预会计财务核算,影响其发挥监督职能,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受到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出现腐败现象。

(3)会计财务核算缺乏统一的工作制度安排。在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财务核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是依附于企业因企业的需求而展开的,会计财务核算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一种人为操控的管理,导致企业的会计财务核算严重失真,无法真是反映企业的状况。

三、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解决方法

1.会计审计的解决方法

(1)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赋予会计审计部门更高的权利职能,使之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一定独立的地位。减少企业领导层对会计审计部门的干预,使会计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会计审计的职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应。

(2)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企业要不断的借鉴学习企业的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化的监督管理策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会计审计监督环境。

(3)加大企业对会计审计投入力度。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现代化会计审计监督,从而提升会计审计的质量。

2.会计财务核算的解决方法

(1)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要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对会计核算各个阶段作出明确区分,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及职能的充分发挥。

(2)完善会计财务核算规范管理机制。在会计财务核算中,对会计分析、财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从而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体系化。

(3)加强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加強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制后续教育。

上一篇:钢琴考级作文500字下一篇:如何写人事任命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