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4-08-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0篇)

篇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二、本期教学要求: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期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实践活动 五、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去体验获取知识。 六、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多媒体、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小黑板、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钟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各种实物图片。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材料;   2. 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3. 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认真做好差生的辅导和转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 做好家访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教育管理好学生。 八、课时安排:  共72课时,其中准备课2课时,新授课66课时,复习课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 1. 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 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左、右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 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主题图(10页、11页) (1)能从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理解减法的两个基本含义,并能利用此含义列出减法算式。 2.  12页例1 (1)能依据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运算)。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交流优化算法的过程。 (3)能恰当选择算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3.  15页例2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 (2)经历进一步优化算法的过程,并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 19页例3 (1)能准确的搜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能依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整理与复习(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 (2)正确掌握“一图四式”的内容。 (3)涉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优生能求“5根手指的中间一共有多少个缝隙”类型的数学思考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1. 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特征。 2. 通过“拼、组、剪”等活动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动手的“搭、组、卷”等活动,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说明:练习六3题:能正确数出拼组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4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形状,能连线。 5题:能正确数出缺少的墙砖和地砖的块数。 6题:能给打乱的平面图案重新拼组。 7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对面的含义,并能判断最简 单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中的每一组对面。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能正确的数出、写出、读出100以内的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组成,进一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含义。 3. 了解“十进制”,能估计100以内的数量,能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并能完成相关的模糊表述(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最接近、更接近),逐步发展数感。 4. 知道三个数位的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数位顺序表中各个数位的意义,能看计数器写数、读数,并能根据给出的数在计数器上拨(或画)珠。 5. 能熟练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渗透加法交换率)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与价值,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并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 正确掌握人民币基本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完成相关的清点与互换。 3. 能认识“小数记法”的商品单价,学会简单的购物,并能利用给出的信息完成简单的计算。 4. 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 能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熟练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2.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包括“多几”、“少几”的应用),能利用给出的信息尝试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 能熟练计算相关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 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并知道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即:1时=60分。 2. 能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能写出已知时刻“过几分”或“过几时”后的时刻。 3.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八单元:找规律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组图形中所包含的“11”、“111”、“1和几”、“几和1”、“几和几”的排列规律,并能完成下一组的选择或填空。 2.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组数列中所包含的递增或递减规律,并能完成下一组的选择或填空。 3.能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设计有规律的一列图形或一列数,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 第九单元:统计 1.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授课计划表 周  次 课  题 课  时 1 准备 2 1―3 位置 7 3―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1 6―7 图形的拼组 6 8―9 100以内数的认识 9 10―11 认识人民币 6 11―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 14―15 认识时间 6 15―16 找规律 6 17 统计 5 18 总复习4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 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

篇2: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爷爷的年龄比55大,比60小,而且是一个单数,爷爷的年龄可能是()岁或()岁。

3、86里面有()个一和()个十,它在()的后面。

4、79比()大1,比()小1。

5、和80相邻的整十数有()和()。

6、50+46的得数是()十多。

7、>95> <75< +50=58 8、可以拼成的图形有()、()和()。

9、55、()、59、61、()、65、67 10、写三个十位上是9的数,把它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11、7+()=47 66-()=()12、在○里填上“>”、“<”或“=”。

○ 45 81 ○ 80 75 ○ 77 63+30 ○ 63+3 87-70 ○ 87-7 二、口算:(20分)81+5= 17+10= 68-5= 14-6+11= 12-8= 63+30= 5+43= 8+61-40= 14-9= 77-70= 15-7= 57-6+5= 21+5= 40+30= 30+45= 11-9+3= 三、数一数:(5分)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四、看图写算式:(6分)26颗 ?颗 1.吃了10颗 □○□=□(颗)?块 17块 2.□○□=□(块)五、填表:(6分)电冰箱 洗衣机 电视机 原有 56台()台 46台 卖出 30台 20台()台 还剩()台 18台 5台 六、猜一猜(6分)30 80 90 我出的数比 你小得多 1.女鞋比男鞋贵一些 98元 54元 48元 2.50元 七、解决问题:(24分)1.还有多少本书? 借走30本书 原来有34本书 2.我跳了40下。

我跳的和你同样多。

小兔和小猪一共跳了多少下? 3.4.=()共94个 5.大班有45人,中班有50人。

①大班和中班一共有多少人? =()②给大班和中班每人发一个,够不够?请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画“√”。

篇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从宏观层面看教材的变化

1. 教材外观与字数的变化

像《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样,《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开本也由实验教材的32开本统一变成了审定教材的16开本。封面左上角的标志也由“教育部审定2012”替代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初审通过”,实验教材封面上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行字在审定教材的封面上并没有出现。书变大了许多,但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页数并没有减少,与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样都是106页。再仔细一看字数,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73 000,而审定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总字数为140 000,多了将近一倍,可以宏观地判定它的具体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 教材中“编者的话”的变化

《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编者的话”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的变化是提出了“数学就在你身旁,数学伴随你成长”,暗喻了数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其二,数学的文化观,即数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的变化就是所介绍的内容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而做出了调整。

3. 教材中目录的变化

目录中列出的单元也有一些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删减,删减掉了实验教材中的第1单元“位置”和第7单元“认识时间”,其中“位置”单元的“减”只是把它前移到了一年级上册中;第二个方面的变化是增加与整合,审定教材中新增了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其实质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第5单元“分类”的后移并且进一步与一年级下册中第9单元“统计”的整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也整合为审定教材中的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其他单元在次序略作调整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名称。

4. 教材各个单元结尾的变化

审定教材各个单元结尾都新增了“成长小档案”,向学生提出了“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也是体现审定教材教育价值得到提升的一个方面,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因为不良习惯的矫正是很困难的事情,而认识与理解方面的问题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增强而得到改善。

二、教材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1. 第一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由实验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后半部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与实验教材下册的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整合而成,其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保留了原有风格。即使这样,也有其积极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做的调整,虽然只是延后了半年,也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后半部分“图形的拼组”的编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把侧重点放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上,保留了拼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的内容,舍去了拼组圆的内容和一些过度生活化的内容,补充了利用七巧板拼组平面图形的内容,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配合这一内容,还在这一单元后面增添了一个介绍拓展性知识的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而在实验教材中二年级才开始编入数学小园地“你知道吗?”这就把借助于这类拓展性知识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整整提前了一个学期。

2. 第二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各部分内容的变化是一些细节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导入情境图”的变化,但还能看到实验教材中“导入情境图”的影子。第二个变化是有几个部分增加了小标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他们进行复习整理。第三个变化是例题进行了简单的数字替换,但保留了原有风格。第四个变化是增加了第四部分“十几减5、4、3、2”及第六部分“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这个数”。这一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复习与整理”中“20以内退位减法表”由“给予式”变成了“探究式”,意义更为积极。

3. 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三单元由原来实验教材的“图形的拼组”变成了“分类与整理”。在2001年之前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是没有专门介绍“分类”内容的,2001年出版的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次专门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但是,“分类”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在许多汉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因此很多人说不清楚“分类”的含义。如果把“分类”看作一个数学专有名词,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所做的一个调查,有49.1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分类”是一个数学概念,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不能具体说出“分类”的数学定义。因此,“分类”内容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讲,分类能力也是体现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分类”的教学有难度,但对于儿童的心智发展很重要。这些因素促使审定教材将“分类”内容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中,并增加了与分类相对应的整理过程和对分类结果的思考,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教学目标更高了,教育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 第四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排作了微调,将实验教材中单列的“读数、写数”部分合并到了“数数、数的组成”题目之下。同时保留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两个标题。具体内容也作了作了许多细微的调整。

第一部分“数数、数的组成”中,情境图有一个小小变化,图中参与对话的人物形象与位置发生了改变。“数数”由实验教材的“三种方式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三种方式从一数到一百”“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等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两个,删除了第三个环节,而在“做一做”中又出现了“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对于这样改编的目的有点不太好理解,或许编者认为在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从几十几数到几十几”的问题学生已经可以自主探究了。这一部分还强调了“二十九再添一是三十、九十九再添一是一百”,渗透了自然数序数理论中“后继数”的概念,也为“凑整”作了一定的铺垫。实验教材中“数的组成”只有“几十几的认识”一个环节,审定教材则增加了“几十的认识”作为铺垫,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在“读数、写数”环节新增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数纽扣”活动,一方面复习了“从一数到几十或几十几”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和“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的计数器也由原来的都是“个、十、百”三个数位改变为由“个、十”到“个、十、百”的一个变化过程,更加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增加了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3的写与读,弥补了实验教材的一个不足。

第二部分中的“数的顺序”环节,增加了一个“做一做”,有助于丰富小学生对于数的各种顺序的感知。在“比较大小”中,与实验教材所不同的是,审定教材借书中小学生之口对“十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的方法作了提示,并增加了借助媒介进行间接比较的内容。另外还增加了一个串珠子的问题,似乎与“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关联度不高,却是对所学“数数、数的组成”知识的巩固和对第三部分“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做的铺垫。

5. 第六单元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审定教材与实验教材的第五单元内容相同,都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直接来研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编排上,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但把直接给出10+20的计算结果改成了借助于学具小棒、计数器探究算理。

第二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编排也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内容有三个改变,一个改变就是同样增加了反映计算过程的示意图,另一个改变是学具由单独的小棒换成了小棒和计数器,更易于彰显数位的重要性,第三个改变是将原来的单纯复习巩固内容变成了“连减”的不同算法,提升了思维的强度。

6.“找规律”内容的变化及其教育价值的提升

经过调整,“找规律”成为审定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与实验教材没有实质的改变。而第四部分的“找规律填数”问题是新增的,有利于对“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的巩固。第五部分是新增的“串珠子”问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

一、你看,已经抢先飞上了“算一算”趣味小擂台。她要和小蜜蜂们比一比,看谁的舞姿更美。

二、“我来啦!”瞧, 也爬上了“找一找”趣味小擂台。他知道自己的长处:找位置特别准确。

1.小狗的后面是(),梨在小狗的()面,小兔在小狗的()面。

2.从我们的角度看,足球的()边是西瓜,()边是小猫。

3.苹果在飞机的()面;飞机的下面是(),右面是()和()。

4.小猫在第1行第3列,飞机在第( )行第( )列,小狗在第( )行第( )列。

5.我喜欢的水果是(),在第( )行第( )列。

三、小朋友,我们也不能落后呀!快去“买一买”趣味小擂台,当个文具店的“小老板”吧!

1.乐乐带了5元钱,可以买什么?

(1)可以买:。算式是,找回 元。

(2)也可以买:。算式是 ,找回 元。

2.聪聪花了18元钱,他可能买了 。算式是。

3.玲玲花了10元钱,她可能买了 。算式是。

4.我有 元钱,可以买 ,应找回 元。

四、的动作真快,一转眼就跳上了“猜一猜”趣味小擂台,仔细地做了起来。

1.的年龄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它( )岁。

2.要找到82前面第4个数,这个数是( )。

3.用做成一个,的对面是( )。

4.右图缺了( )块砖。

5. 的只数等于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这个数是( )。

6.只数的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6, 有( )只。

7.新鲜的水果后面藏着什么数?

五、 姐姐已经登上了“画一画”趣味小擂台。她准备画出最好的图画,让大家瞧一瞧,请你也来画一画。

六、小朋友,“做一做”趣味小擂台最适合学了知识能灵活运用的你了,还等什么呢,快快动手吧!祝你成功!

育才小学一年级同学做好事件数如下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自测题》参考答案:一、1.略2.(最后一格) 92二、1.苹果前下2.左右3.上西瓜小兔伞4. 21325.略 三、略 四、1. 572. 783.☆4. 85. 896. 697.(1) 38404142(2) 101619(3) 407090100 五、1. 3:103:404:104:402.略 六、1.略2. 一(2)一(4)123. 2件4. 9件5. 42件6. 略

篇5: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划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人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今天还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

(3)揭示课题。

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新|课|标|第|一|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这我们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拿出1号图形

(等边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

(请学生陈述)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

生答

(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

(4)请拿出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正方形)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

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

(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

请一名学生上来剪一剪、比一比。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

(学生拼图)

(2)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3)展示学生作品。

请你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4)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5)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表蛙)的。

(6)请同不们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7)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一下。

四、自由创作

(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

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补评: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篇6: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重点:

第四课时:七巧板

(3)拼指定图形。

板书: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四课时:十几减8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篇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

课题

组织比赛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组织什么活动啊?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出示: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探究

1、怎样才能选择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活动呢?

2、让我们来统计一下

出示统计图

踢毽子 跳绳 拍球 套圈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学生。

(2)喜欢 ( )活动的人最多,喜欢( )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 )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讨论

在书上填空

15

巩固与拓展

1、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2、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 )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 )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 )人?

学生练习

15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3

板书设计

组 织 比 赛

踢毽子 跳绳 拍球 套圈

教后反思

篇8: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深度解读教材, 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我们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 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知识的结构体系。《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里笔者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为例。它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 但一方面要有认识100以内数的经验为铺垫, 另一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要唤醒学生零碎的生活经验, 通过数学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的发展水平并不是零。学生的起点在哪儿?通过学情前测这个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学生现有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想学生所想, 教学生所需。

学情前测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学情。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预案, 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常用的学情前测方法有谈话法、调查法、习题检测法等等。

前测试题是授课前利用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总学情前测后,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预设。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析前测情况, 把准教学起点

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人民币, 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 但是78%的学生对人民币认识不全面,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大致了解有元、角, 对分很陌生, 对于元和角的进率, 76%的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而角到分之间的进率只有50%的学生知道, 对于几元几角换算成几角学生困难较多, 需在教学中加强巩固换算的练习。100%的学生有过购物的经验, 但是经验并不多, 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且对购物兴趣浓厚, 跃跃欲试。对于10元以内的人民币用得比较多, 知道要找零, 但对于计算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找零有点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教学预设中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可通过卡通小熊去商店购物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开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上面的数字、单位等, 让学生在自己的视角下观察介绍, 进一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 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索梳理知识, 学习兴趣浓厚。

三、指向有效教学, 创造性地学习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 这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观察、思考、探究习得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技能, 发展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 巧妙预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 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 也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情前测的情况, 在预设中笔者大胆地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

谈话:小朋友们想亲自去买吗?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啊, 我们带上1元钱出发啦!

1元钱你想买什么呢? (2人回答) 谁愿意来当营业员来告诉她呢?

提问营业员:你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活动, 组长当营业员。

小组汇报:说说你买了什么东西, 用了多少钱, 找了多少钱。

从演示到放手再到汇报, 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使用, 学会换算、找零。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一开始的“扶”是引导学生如何操作, “放”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进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发挥创造潜能, 最后在汇报反馈学习情况时, 如果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教师要加以调控。学生在购物体验的过程中, 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知识的学习也做了开放性的总结。在这个个性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 感悟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预设仅仅只是课前的设计而已, 它与真实的课堂场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要走进学生的思维, 我们所做的学情前测必须尽可能地预设学生想法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 指向有效教学, 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 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摘要: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 我们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学情前测与分析, 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 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 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参考文献

[1]魏芳.充分预设,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2]许瑜.教学设计:为创造性学习奠基[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

篇9: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1. 8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0个十是()。

2. 5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4. 99是( )位数,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至少要( )个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6.在12、9、39、41、36、80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比39大得多的数是(),比39小一些的数是()。

7.

8. 5元=( )角7角9分=( )分

9.80元=( )元( )角

1元-6角=( )角=()分

1元2角+8角=()角=()元

二、计算园(15+8=23分)

1.

2.赛一赛。

三、百花园(25分)

1.送回家。(8分)

3538-85880+5 66-659

13-69733+70 1元99分

2元9角2.90元 1元3角-4角1元

2.填填画画。(12分)

(1)蜻蜓在桃子的( )面,蚂蚁在桃子的( )面。

(2)小草在蚂蚁的( )面,花在蚂蚁的( )面。

(3)把 左边的圈起来,给桃子右边的 画个“√”。

3.修补墙壁。(5分)

四、生活园(28分)

1.看图列式计算。(8分)

2.啄木鸟今天可能捉了几条虫?(在正确答案的下面画“√”。3分)

3.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5分)

举重队获得了几枚金牌?

4.

(1)买一盆比买一便宜多少元?

(2)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智慧园(做对加10分)

篇10: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

单元教学内容: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

2、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综合运用

1、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上下关系。

2、说说家里物品放着时的上下关系。

3、猜一猜。红、黄、蓝、白4块积木,它们放的位置是:红的在蓝的上面,黄的在蓝的下面,白的在蓝和黄的中间。四块积木怎么放?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在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

引导学生说:“()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谁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师: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名,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答)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答)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2)向家长说说,做早操时,排在前面和后面的分别是谁?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 右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从右数橡皮是第--------个,从左数橡皮是第--------个。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说一说

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 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显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教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1)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3)全班汇报.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游戏,“听反话”

上一篇:尊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副局长在2021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重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