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4-08-1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精选6篇)

篇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泉州开发区加强外来从业人员子女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泉州开发区党工委党务工作部

(2010年4月15日)

泉州开发区建区14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区现有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7家,幼儿在园生数1206人,中小学在校生745人。近年来,泉州开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市委文明办的正确指导下,结合开发区未成年人大多为外来从业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以实验学校为主阵地,紧贴实际,创新载体,初步探索了富有开发区特色的外来从员人员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新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2、加大投入,建好阵地。

3、整合资源,构建网络。

4、精心谋划,创新载体。

5、综合治理,净化环境。

(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广大外来工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是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开发区目前有各类网站100多个,IP地址总量700多个;电信宽带用户2000多户,光纤接入用户达145户,宽带互联网户均普及率达74.4%。近年来,开发区坚持抓好各类网站的建设完善工作,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将有益的、健康的信息资源充分上网,占领主阵地,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便民、文明的重要窗口。发挥非公党建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在繁荣网络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依托电信宽带网络IPTV电视系统传播,开通远程教育平台,播放政策宣传、企业文化宣传、专业技术培训等宣传片和教学课件,并链接播放《全国远教》、《福建远教》、《泉州远教》等平台节目,以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来熏陶教育未成年人。

二是规范网吧经营活动。成立了网络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开发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对17家正规网吧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对区内网吧进行日常巡检, 主要检查是否接纳未成年人和上网人员的核对、登记制度情况,确保区内网吧经营活动规范有序进行,提升网吧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对无证照网吧予以坚决取缔。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发区目前只有1所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即开发区实验学校。该学校于2008年建成并在秋季开始招生。目前,该学校周边没有网吧等娱乐场所。开发区有关部门严禁在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学校周边500米以内的书店、报刊实行专人负责,台帐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指使未成年人从事各种不良文化活动的不法行为,为让未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学校德育,打造良好的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一是美化育人环境。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投入5000多万元巨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实验学校校园环境,以省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设了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厅、美术室、书法室、生态教室、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和现代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室内体育馆、运动场、塑胶跑道,优化德育硬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臵宣传阵地,开通校园广播站、建设大型LED显示屏、设臵校园文化宣传长廊、墙报等校园文化阵地,以图文并茂、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学生,围绕泉州市班级文化建设“十个一”布臵班级,体现班级特点。定期组织各班个刊发消防知识我知道、防震减灾、教师节、创卫、国庆节、元旦、廉政文化专刊以及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等刊发班级黑板报,并开展班级板报设计评比活动,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二是深化德育活动。针对外来工子女对泉州本土文化陌生,在思想上没有归属感等实际情况,以“融入泉州,成为新泉州人”为主题的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成效。先后举办了“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等系列活动、“梦与爱的飞扬”为主题的元旦文娱晚会,成功举办两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举办了“爱泉州、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和安全教育主题月活动、开展“班班有歌声“的歌咏比赛,举办了“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以“家乡”为话题的现场作文竞赛和“励志杯”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设了学说闽南话、英语、古筝、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定时间、定地点,扎实开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参加市“庆六

一、颂祖国”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和市“万祥杯”美术作品展,“新泉州人书画作品展”、泉州市“颂改革、迎农运、爱名城、讲文明”读书演讲比赛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载体,帮助外来工子女了解泉州、熟悉泉州,融入泉州。

三是强化养成教育。开发区实验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背景,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认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办校之初,学校即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方位、多渠道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首先是抓好新生入学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组织七年级学生进行为期3天的军事训练,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其次是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组建了校园文明督导队,配合值日教师进行常规管理。通过以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通过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初中部学生到泉州国防教育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基地全封闭式培训,以培育外来工子女团结互助、攻坚克难的精神。

(三)强化家校互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外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一是加强家校联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引导实验学校及各幼儿园举办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委员会委员集体活动,印发了《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系笔记本,开通家校网上沟通平台,方便家长提意见建议,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大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促进家校联系,强化家校联系互动,共同教育好学生。

二是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依托片区党校、女职工周末夜校等载体,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定期编发家庭教育宣传专刊,邀请泉州师范院校的家庭教育专家举办家教专题辅导报告,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面向广大外来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外来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是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在发挥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开发区文明委要采取切实措施,搞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宣传、社会事业、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共青团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各负其责,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得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存在问题

泉州开发区是成立至今14年,前期为主在开发建设,开发区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对起步较晚,2008年秋季,党工委、管委会投入巨资建设开发区实验学校正式开学,成为了开发区开展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目前,在外来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也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队伍力量不足。泉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县(区、市)党委、政府一级的编制,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精简,工作人员少,教育、文化管理仅由社会事业局承担,没有未保办、关工委等一些相对固定的开展未成年人的工作机构。同时,由于开发区管委会不是县级人民政府,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不能享有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批权,难以承担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职责。因此,不管是具体抓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还是负责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队伍、力量均严重不足。二是家庭教育不当。未成年人的性格心理、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开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部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着租住条件差,没能提供较好的甚至是没有学习环境,外来工群体知识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1.不良言行熏染。许多学生家长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有的经常打牌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尊等,这些都给子女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2.教育方法不当。外来务工人员当中存在着的家教不当的情况,如保护过度的“溺爱型”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棍棒加身的“粗暴型”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报复心理;自生自灭的“放任型”教育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气,受到坏人引诱而误入歧途。3.教育意识不强。父母忙于工作,为生计奔波,无暇管教孩子,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所需就可,所以导致平时疏于管教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或者将教育的义务推给孩子的祖父母,而祖父母往往过于溺爱,不忍严格管教。三是育人网络不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还存在脱节现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协调发挥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和全社会齐抓共建、合力育人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正面引导力不足,对德育资源挖掘不足,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道德实践载体不足,对低俗文化的防范抵制还不够有效,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健康向上的校外活动场所供给不足,青少年开展活动和接受教育的阵地少、设施不足依然突出。四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仍然较严重。开发区周边与晋江的农村接壤,交界处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有的地方成为监管的死角。一些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经营者违法经营,以各种方式接纳未成年人,一些宣扬暴力、凶杀、迷信、色情的影视作品、刊物书籍在也这些地方向外来工子女兜售,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让一些未成年人外来工子女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歧途。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部分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断滋长,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也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成危害。

三、几点思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设伴随着开发区社会事业的发展而成为一项重要的新课题,有必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尽全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开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抓好家庭教育。针对外来工子女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和薄弱的具体情况,要大力提高家长素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抓培训。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品道修为为子女作出表率。二是强沟通。要强化家校联系,使双方更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快使家长步入与学校同步教育的轨道,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三是创载体。开展“学习型家庭”、“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等一些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同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以优化育人环境为依托,抓好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创设有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净化网吧、网站、网游为重点,深入持久地推进文化环保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稽查,严厉打击文化垃圾现象,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大力净化荧屏声频,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走上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大力组织开展文化产品生产,加大少儿文化作品创作力度,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宣传有关单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办好未成年人专题、专栏,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要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以增强德育实效为根本,抓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要不断增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来充分发挥这个主阵地的作用。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贯彻“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方针,牢固确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把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推动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与教学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师德教育和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职员工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表率作用。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推动学校形成清新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四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臵心理咨询室及心理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重视对“双差生”、贫困生、流动人口家庭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帮助,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市、县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针对实际情况分别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5年来我们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力,广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制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存在着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明显存在的问题

(一)、“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通

调研中发现,98%以上家长把孩子的“智育好”放在第一位。学习成绩好是家长普通对子女最高价值的唯一期望和要求。大多数家长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必须重视,“德育”是软任务,无关紧要。无论升学就业都是考试录取、德育是软的,于是把德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臵;有的学校也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捧为“红星”,“一好遮百丑”,滋生了部分的学生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二)、重物质享受轻劳动教育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社会上随之出现的不良风气使许多未成年人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攀比和消费现象严重。大多家长只管自己孩子埋头读书,不注重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被学校评为劳动积极分子,许多学生也不愿将劳动积极分子的奖状拿到家里。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劳动积极分子的奖项。过去说的“劳动光荣”现在成了“劳动倒霉”。学生上下学家长不接送甚至不用车接送就认为丢脸。是非颠倒。

(三)、重扩大知识面轻精神食粮供给

调研发现,许多家长不惜花钱为子女买大量的参考书、学习用品用具以至于电脑,但很少为子女买道德书籍用于思想教育。加之社会上诚信缺失,黄赌毒等现象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长,加上公益性精神食粮不足致使各种违法经营网吧、游戏厅、色情书刊、庸俗文艺作品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有的家长对电影、电视中出现的情节不加以干涉,不进行正确引导,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助长了青少年不正歪风。

(四)、重个人利益轻利他意识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相当一部分家庭中“小皇帝”、“小公主”被家长娇惯,“惟我独尊”观盛行,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普遍滋生,稍有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甚至离家出走,极少数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

别人交往,无从与社会沟通。此外,社会上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的极端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以权压人,倚强凌弱现象都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道德建设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道德教育方向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八荣八耻”作为主要内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二是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她是民族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历史的延续,是形成中华魂、中华根、中华形的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和不可缺少的德育教育方法。社会和家庭也要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带动作用,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成长环境。

(二)、加强劳动教育,造就社会发展新人

实践证明,劳动有助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培养孩子热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家庭和学校要多为孩子创建劳动机会,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劳动教育。多

组织公益活动,通过公益劳动培养未成年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体验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高贵”的观念,克服好逸恶劳,懒惰等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好风尚。

(三)、优化成长环境,以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篇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更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增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必须要以德育为目的, 强化课堂教学、重视家庭德育、抓好德育实践。多方面积极探索, 构建多元化的育人体系, 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增强课堂实效, 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

课堂是进行学生德育的主渠道, 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德育的质量。因此, 政治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最为直观的生活化情境, 把培养学生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以及行为目标作为落实德育目标的根本目的, 充分考虑德育目标的落实, 实实在在通过课堂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教学中应关注紧密联系生活, 尽可能在教学中还原生活的本质, 决不能把课堂与生活割裂, 以教学为教学, 以单纯的教育为教育, 要通过典型事列和鲜活的榜样形象, 给学生最透彻的教育。如在教学生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中,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些好父亲、好母亲、好孩子等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家庭的每位成员都在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和责任, 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又是如何扮演角色的, 自己又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所以在教学中, 要逐步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内容, 让学生明白,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学校规定,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生活规则, 以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为重点, 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二、强化家庭德育,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 虽然全社会把家庭教育摆在了显著的位置, 教育工作者们竭力呼吁所有家庭及父母应高度重视教育, 但是由于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两者在不同程度上的存在, 使得家庭教育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注重孩子智力开发, 注重知识能力提升, 却轻视德育, 使家庭教育偏离了方向, 失去了本质, 使得孩子能考高分, 却人格不健全、不完善。同时, 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 加之有许多常年在外务工, 根本就不懂或无暇关心孩子的家庭教育, 更谈不上德育, 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 再无它求。基于现状, 学校的德育工作, 要积极畅通家校交流平台, 定期通过举办家庭德育专题辅导班和利用家长会为家长们讲解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懂得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要通过典型案例, 让家长们感知家庭德育对孩子的影响, 成就一个孩子和毁灭一个孩子都是无声息的, 也许一件小事的教育不当, 就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就会使得孩子的价值观偏离正向。德育要为教师推荐一些好书籍, 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 一同成长, 譬如给家长推荐《特别狠心特别爱》《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青春期: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等书籍, 切实让所有家长关心关注孩子的家庭德育。

三、抓好德育实践,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篇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思想建设;资源

一、缙云县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山城

近几年来,在经济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具有一定区位优势,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缙云县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是从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始的。大体形成三个阶段:一是试点运行阶段。在2009年,实行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免票。这一期间先后有近6万名大中小学生免费参观了缙云县博物馆,学生在历史实物当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历史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免费活动中,还同时组织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征文活动,为下一步免费积累了经验。二是探索阶段。2009年5月,党中央发布《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了落实《纲要》精神,有效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奋发学习,振兴中华的激情和责任感。我馆公布了每周二、四、六日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五年来共免费接待青少年学生超过6万人次,并且开展了多样性的互动活动。三是深入发展阶段。201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下发后,我馆迅速领会精神,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到本馆“创优评差”工作之中,与其他工作同检查,同考核,促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落实。我馆又重申从2010年5月1日起对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实行免票,落实“三贴近”,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经常化。

二、在巩固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缙云县博物馆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文博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了解干部职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20字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知识竞赛,组织职工送温暖、献爱心,帮困扶贫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以优良的服务为宗旨,培养和维护良好的行业精神风貌。加强对接待员、讲解员的培训,努力使其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宣传员、未成年人校外辅导员。通过聘请教师、文史工作者,建立起了专职、兼职的宣教讲解队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宣讲小 分队深入偏远乡村、学校宣讲。受众人数多达5万人次。

2.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坚持以文物及其展览为独特的教育方式,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要求,不断挖掘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达到贴近和沟通。在内容设计时,注意把专业性、知识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并考虑吸引未成年人参与互动的内容,在形式设计上,从展柜的高低、文物摆放位置以及场景的设计等考虑未成年人的特点。从2001年起在增加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共举办临时展览近50个。科普全县巡回展览在社区、学校和幼儿园展出,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科普旋风”,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众多青少年参观。

3.创出和谐的人文环境。缙云县博物馆多渠道争取资金,对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在馆前区大面积种草,美化环境。这样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良好游览氛围,也为未成年提供了开展各类有益活动的场所。

4.努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目前缙云县博物馆已与10余所各类中小学校签订了教育基地协议书,有1名人员被聘为校外辅导员。去年为突出博物馆的示范作用,博物馆精心举办了全省首次“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通过博物馆对未成年实行免票以及各类活动,既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互动关系。

5.策划组织新颖的活动。为了深化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根据未成年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人教育和服务之中。去年全面组织一些富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举办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今年又举办面向未成年人讲解比赛,专门邀请学生评委和中小学生观摩团参加,使文物讲解更贴近青少年需要的实际,提高讲解员针对性的讲解水平。通过多样性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博物馆是他们的第二课堂。为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新思路,博物馆征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10多个,督促深入研究精心设计。吸引更多地青少年走近博物馆,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社会的实践要求博物馆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所以我们认为努力的方向应该是:

1.将使博物馆成为更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地扩大单位数晕。

2.切实、客观、准确地认识文物,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努力将博物馆变为研究基地,积极研究基地的建设思路和未成年人的教育特点,同时加强同社会相关教育部门的合作,探索教育的综合效应。

3.扩大对外宣传,争取县内所有的未成年人前来参观,从而使拥有悠久历史文明城市,在教育上显示出优势和潜力,总体来看,博物馆领域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突出问题是由于对未成年人不等社会群体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工作量、文物保护及设施维护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教育的持续深入发展,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应全国从宏观上统筹解决,及早明确和落实政策。比如:在对未成年人实行免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博物馆的支持力度;对因实行免票而减少门票收入的,应该列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之中予以补贴;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金;积极开展对博物馆的捐资活动。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博物馆的开放必须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为未成年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造出新鲜的经验,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当前,全县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口68治理发愣功人。在校学生26354 人,其中,男生14310人,女生12044人,单亲学生813人,残疾学生158人,贫困学生2373人,劣迹学生127人,流动学生921人。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是比较好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公民道德建设大环境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得到广泛认可,网吧治理等初见成效,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调查表明,我县未成年人的主流是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今天的未成年人非常关注个人的发展,他们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调查表明,有78.7%的未成年人自我评价较好,半数以上的未成年人敢于维护个人的权利。同时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以学历期望为例,有75.9%的未成年人希望获得大专以上的学历。

2、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今天的未成年人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他们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教师平等待人,要求与家长和平相处,要求和同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深入每个未成年人的心灵。同时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富有宽容精神。相当多的未成年人能够尽力给处境不利的同学以帮助,多数未成年人能对不同意见持容忍和接纳态度。

3、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今天的未成年人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比较关注,他们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投身于其中,身体力行,他们渴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4、喜欢具有探求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今天的未成年人热爱学习,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如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等。

5、乐于参加少先队或共青团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有92%的少年儿童希望加入少先队,78%的初中学生希望加入共青团;80%以上的少年儿童在少先队活动中感觉快乐,相当多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90%以上的少年儿童渴望做队干部,在少先队组织中找到锻炼自己的机会。

但是,综合多种情况,当前,我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小心眼、自私、任性、狂妄、霸道等性格问题和不善交际、自我封闭、紧张焦虑、忧郁消沉等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的未成年人普遍感到不快乐,关键是自由支配时间少,教育内容多,课业负担重,缺少安全、和谐、民主、多彩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独立自信的心理和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不够。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较大,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外界的要求、期待、规定或威胁让他们疲惫不堪。自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压力,如生理发育、心理发展、成就忧虑、同伴交往及其他源于自身而无法说清的矛盾,特别是在面临升学、就业、早恋等实际问题时,缺少适新应变的处理能力。

2、校园师生间出现隔阂现象。部分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抗挫能力差,师生间沟通交流障碍越来越大。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谈,怕老师说自己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批评自己,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家长来学校。对老师的批评和管理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敬而远之,不愿主动接近老师,自己有什么想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宁愿找同学、找朋友研究,也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请老师帮忙。

3、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中小学生厌学思想严重,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逃课。有的未成年人在行动上不计后果,喜欢闹事,推崇暴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有的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有学生在课余、节假日时间到网吧玩的现象。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疏于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念,唯我是从,同学或小朋友间稍有微词就大打出手。

4、思想道德与物质生活失衡。调查显示,当前我县未成年人的物质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大多数处于较好水平,手头不断零花钱的孩子占一半以上。然而,其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度与物质生活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在最基本的“拾金不昧”的行为取向中,认同私占、私分的被访者达到8%,另有10.5%的未成年人表示只有在别人知道的情况下才交出去,这种明显损人利己、违背基本公共伦理规范的比例居然高达18.5%。对诚实守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竟有

15%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只要能办成事都无所谓。

5、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部分未成年人特别是一些流入社会的未成年人,耳上钻孔,裤子挖洞,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外表古里古怪,脾气喜怒无常。调查中很多家长反映,在孩子们的业余爱好中,看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占了80%以上。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这些正处在长知识阶段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不感兴趣,如今孩子爱看的动画片大多颇具感官刺激和暴力色彩。

二、问题分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深刻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欠和不足。综合调查反馈的各种情况,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不良家庭教育是产生“问题未成年人”的“前奏”。当孩子出现品行上的偏差,甚至成为难以管教的“问题未成年人”时,77%的家长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61%的教师也认为产生“问题学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一是家庭管理不到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疏于管理。有的是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不屑一顾,也有的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或父母体弱多病,无力照顾孩子。当这些家庭的未成年人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伙伴相聚时,由于各种挫折带来的失落感能在这样的群体中得到慰藉,他们很容易混在一起,进而不良习性相互感染。二是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中由于“父母双亡”、“父母感情不好”、“父母离异”、“父母再婚”而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三是家长管教方法不当。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之后,有的家长并没有认真反省自身对孩子教育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孩子回家后依然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对待他,平时娇惯放纵,助长了孩子贪图享乐思想和为所欲为等行为方式的形成;犯错误时就对其棍棒相加,使孩子承受皮肉之苦之后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四是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有的父母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存有诸多的不放心,担心孩子与坏人交往,担心孩子寻衅滋事,不允许孩子与外界联系,严格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在父母的严密监视之下。这种“犯人式”的管理,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丝毫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五是向孩子排泄不良情绪。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怨天尤人,情绪低落。孩子回家后,依然不能摆脱自身的不良情绪,把孩子当做发泄的对象,唠叨、诅咒成了家常便饭。使孩子承受太多的不良刺激,而得不到积极帮助和鼓励,心灰意冷,“破罐破摔”。

2、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在调查中,56%的被访未成年人反映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打击。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经常出问题的未成年人,当他们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受到父母打骂常常不可避免。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带给孩子的是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中小学生“辍学”,有一半以上是和父母责备有关。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冲动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在社会上按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

3、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辍学”的基本原因。调查显示,有54%的闲散于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学时离开学校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散于社会,是多数孩子“辍学”的基本轨迹。在“辍学”后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中,上学期间曾经有旷课、逃学经历的高达62%。进一步分析发现,学习状况处于“中下等”和“根本跟不上的学生”,旷课逃学的频率也相当高。这些旷课、逃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在以分数或者以学习状况作为衡量好坏学生唯一的或为主要标准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赞许。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在上学期间学习“跟不上”的,有79.3%的人自述“没有”或“很少”受到过老师的表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受到同学歧视的高达40.9%,学习不好的孩子更缺少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被老师和同学所嫌弃,回到家里更少不了父母的责罚、打骂,进而加剧了旷课逃学的不良行为。这些学业失败的孩子,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寻找友谊,寻找心理支持。尤其是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许多人有着学业失败、心理压抑、家庭不幸福等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彼此相互依赖、相

互支撑的哥们义气便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的团伙中强烈的认同感给了他们畸形的自信和自尊,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未成年人抢劫、斗殴等往往都是结伙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4、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问题未成年人”的“温床”。社区中的文化娱乐场所,是家庭、学校之外未成年人闲暇活动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他们可以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可以学习一些在家庭、学校中学不到的社会知识。但是这些地方人员复杂,一些活动内容不健康,甚至成为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这里可以诱发违法犯罪动机。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之所以违反国家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目的是为了赚钱,他们不可能让未成年人无偿在这里玩。而未成年人没有可靠、稳定的经济来源,当他们没钱消费的时候,便通过偷、骗、抢等不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里是不良交往的主要场所。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容易藏污纳垢之地,来往此处的未成年人大部分是闲散少年,他们是有相似经历、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人,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交互感染,也难免在彼此交往中发生冲突,直接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这里是暴力、色情等有害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为了达到营利目的,不惜以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招徕顾客,有的甚至就是直接从事色情服务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看过黄色信息的城市闲散未成年人中,有55.7%的人是在网吧、录像厅看的。未成年人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活动,很容易接受不良因素刺激,形成扭曲的心灵,一不小心就会违法犯罪。

5、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是造成未成年人多种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当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普遍存在偏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主要看考分、看升学率。为了安全和怕出问题,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社会实践、传统教育、郊游、踏青等活动基本不开展。二是歧视差生。在分数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一些教师只围着“尖子生”打转,而学习上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帮助,使之成为学习和思想道德“双差”生。有的对“差生”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操之过急,效果不佳。三是校园治安较乱。有的学校不注意校园治安管理,教师只尽上课的义务,不注意学生动态。对学生无故旷课调查了解不够细致,导致学生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来往,社会上的不良分子随意进入校园骚扰事件时有发生。四是大量初中毕业生过早地流入社会。由于高中招生少的制约,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多数初中毕业生无法继续上学又无法就业,只好在社会上混。对社会、对学校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对策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思路。要在创新上着眼,在求实上着力。创新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新内容,努力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创新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党委政府《安排意见》、县委《实施方案》,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开辟专题栏目,跟踪宣传报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过典型宣传,扩大新闻效应,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同时,要广泛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集中做好对上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阅报栏、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2、抓重点环节,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学校教育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注重培育“四有”新人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育人准则。改变过去单纯以考分、升学率评估办学好坏的作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优化教师队伍。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关注“特困生”和“差生”,尊重学生的权力和人格,不歧视、不侮辱“差生”。要根据独生子女抗挫性不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的实际,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小发明、小制作、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远离恶习、远离网吧、远离“黄、赌、毒”。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尽量让更多的初中生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减少过早流入社会未成年人数量。在家庭教育方面,妇联在牵头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形成政府支持、妇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以“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深入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传播与实践活动。运用各种有效形式和活动载体,广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扩大家庭教育宣传阵地,把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到家庭、教育到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实现“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提高。社会教育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对特殊群体从生活、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与关怀,使之能健康成长。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文体休闲活动场所等阵地资源、人才资源,突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鼓励和支持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阵地资源,向社区的未成年人开放。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3、抓阵地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加强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水平,为未成年人参观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县展览馆、烈士陵园、抗联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加强对现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文体设施和校外教育设施,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节假日要全天开放。各中小学的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等,在节假日期间要全天开放。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艺术、书法、计算机培训及各种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未成年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要求。

4、抓载体活动,增强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实效。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六讲六做”活动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从一日常规和言行举止入手,抓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生活的实际做起,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加深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对道德规范的认同,使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真正融入到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中去。

5、抓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游戏厅、歌厅、舞厅、网吧和音像市场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认真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通过实施监控、上网实名制等措施,切实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对社会网吧实行总量控制,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或违法行为严重的非法网吧。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出售和传播黄赌毒制品的文化娱乐场所,要依法严厉查处。

篇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

——兼论未成年人工作中的创新与创造

刘 洋

导语:近年来,海淀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大区、教育大区、科技大区和经济大区,走出了一条具有海淀特色的,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创新,作为海淀区发展的一个核心元素,体现在各项建设工作上。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试从总结近几年海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性工作入手,思考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创造性开展未成年人工作的门径。

一、海淀区未成年人群体的基本情况

根据区统计局2008年数字,我区现有16岁以下未成年人21.6万人,而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体对象——在校中小学生有20万人。全区现有中学(含职高)85所,小学118所。有北京市示范高中11所,占全市六分之一。基础教育在全市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先后获得‚十五‛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妇女儿童纲要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优秀组织奖等几十个国家级奖项。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海淀获奖学生总数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全区共建成室内外面积500㎡至1000㎡的农村文化大院67个;建成39个现有面积达100㎡、藏书达10000册以上的‚百米万册‛图书室;建成面积2000㎡以上的特色文化广场28个;建成500㎡以上符合奖励标准的社区文化中心10个,最大的达到2000㎡以上。全区投入基层文化设施补助资金超过2000万元,建设面积超过100万平米。仅2008年就投入定向科普经费45万元,支持‚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竞赛‛、‚校园自动气象站网‛、‚小学智能机器人教学平台建设‛、‚地理学科专向实验室建设‛和‚八一中学技术与设计创新试验室‛等科普教育项目,为我区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二、近年来的工作进展与成效

2004年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积极行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可以说,目前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作,成为社会普遍赞誉的民心工程。

(一)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海淀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区长办公会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并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区领导任副组长,区29个职能部门成员单位组成的海淀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在区文明办增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导科,增加行政编制,协调区有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先后制定 2

下发了《2004-2008年海淀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工作行动方案》和《海淀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折子工程》,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到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督察考核范围和文明社区(村)、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的考评标准。区人大、区政协多次针对本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建议和提案。区文明委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区属各有关部门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街乡成立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

区政府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财力支持力度,2008年教育支出完成31亿多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2.6%,区文明办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区妇联、团区委、区文化委、区关工委等单位的专项经费合计也在百万元以上。

2008年底,根据首都文明委《关于转发〈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并开展测评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区迅速动员,及时召开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4个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参加的测评工作专门会议,全力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制定了《海淀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各主要单位文明委成员任副组长的测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测评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测评小组下设办公室,抽 3

调专人按照《测评体系》的指标要求,认真进行了测评各项准备工作和自测工作,受到了首都测评小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目前,海淀区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长效工作机制。

(二)创造性地开展重点工作

1.以‚奥运‛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以德育为根本的学校教育工作。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七年时间里,海淀区始终把奥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把奥运教育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奥运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从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和‚一个和谐的人‛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型活动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身心和谐教育、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使学生在追求‚和平、友谊、进步‛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理念的过程中,在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认知过程中,不断塑造自我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发挥未成年人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争当奥运文明小使者‛为目标,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热情奉献,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全区深入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新世纪我能行‛、‚11排队推动日‛、‚微笑使者 红领巾与奥运共成长——红领巾小导游‛主题实践活动等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同时,还以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为主要形式,通过‚微笑北京,4

志愿服务‛、‚福娃说奥运‛、‚福娃进社区‛、‚福娃进家庭‛、‚福娃进校园‛、阳光青少年健康风采大赛等主题教育实践,以‚小手拉大手‛,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自我教育中提高、成长。目前,海淀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已达20所,‚同心结‛交流活动学校达30所,其中已有28所学校与不同国家或地区建立联系,24所学校明确结对学校,双方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师生交流、体育比赛和文化交流与沟通,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为‚后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突出‚创意‛特色,不断加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提供力度和服务质量。在不断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扶持力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场所与学校的联系常态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文化创意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创意、完善网上、‚台上‛、电视上等多种工作平台,丰富未成年人文化生活,不断拓展思想道德建设触角。一是红领巾博客网、海淀终身教育网、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网络演讲,知识竞赛,心理家园等,深受学生喜爱,形成了永久性开放的学生教育‚基地‛,成为了引领网络文明之风的开路先锋。二是充分利用海淀少年宫这块舞台,一方面开展表演、合唱、诗歌朗诵、器乐合奏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展演比赛,另一方面。开展少年宫‚快乐实践之旅‛活动,投资百万建立科学探索广场及8个技能实践工艺室,免费供学生使用。每年均能吸引百万人次青少年参与其中,基本做到中小学生全覆盖。三是将海淀学生创意并制作的奥运知识普及电视短片集《福娃说 5

奥运》搬上荧屏,活泼可爱的奥运福娃,欢快激扬的动画画面,伴以灵动的童声解说,向孩子们介绍丰富的奥运知识。同时在教育台开播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栏目——《青春防线》,使法制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3.以‚净化‛为目标,不断强化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力度。始终坚持‚四个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相结合,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相结合,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相结合。教育、文化、公安等各有关部门应齐心协力,一手抓整治整改,一手抓建设落实,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一是按照校园周边清理整治计划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规范校园周边环境管理,劝转、强制关停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室。二是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制定对网吧经营场所的督导检查计划,每月抽查40家网吧,重点推动经营者自觉在计算机终端上安装过滤软件,封堵色情及不健康内容,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三是规范未成年人上网管理程序,实行凭身份证上网制度,由网吧从业者对上网人员进行登记管理。2006至2007年,共完成学校周边网吧检查1150家次,处罚违反网络安全规定网吧30家,责令整改75家,删除网吧机器终端有害信息3500余条。两年中,共出动执法人员6824人次、1283车次,检查各类场所共计4235家次,收缴非法图书100余万册、音像制品60余万张、软件和电子出版物43765张,收缴卫星接收设施1000余件。全区185家网吧经营 6

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

4.尝试社区、家庭教育新模式,‚三结合‛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一是加强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坚持以活动场所为依托,构建社区教育阵地:提倡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加强阵地管理,确保发挥作用。坚持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社区教育力量:积极引导教师下社区,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坚持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拓宽社区教育渠道:以健康快乐、生动有趣为前提,在社区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内涵。仅2007年暑期,全区就有15万中小学生,568个居委会,86个村委会参加了‚快乐假期——争当社区‘奥运文明小使者’‛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率达78%,居委会、村委会参与率达100%,全区共评选社区‚奥运文明小使者‛390名。坚持以健全制度为保证,完善社区教育机制:先后建立了居民家庭调查摸底制度、社区团队活动制度以及社区与学校、家庭工作协调制度,把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作为考评学生品德操行的重要内容,改变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方统一的评价体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二是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密切家校联系。严格执行《北京市家长学校教学大纲》及《家长学校评估标准》,从组织原则、实施步骤、办学内容上不断细化、量化,并建立了每的家教工作区级备案制度,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支持的全方位、多层次通力合作的教育网络。坚持开展‚家教宣传月活动‛和假期主题教育。农大附中、翠微中学、知春里中学等学校分别建立‚社区与学校联系会‛和德育委员会等学 7

校、家庭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在26所中学、8所小学安装了‚老师家长一线通‛系统,用高科技手段促进大德育网络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5.将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妥善安臵2万余名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起,通过举办‚流动的花朵‛打工子弟艺术节等形式,搭建学生和家长互动平台,提高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质量,优化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推动了全区德育工作的均衡发展。二是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承办了‚心灵互动 携手成长——探索建立社工队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试点工作,为探索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做了有益的尝试。三是关注孤残、流浪和边缘儿童特殊群体的教育和救扶。2007年与北京市盲人学校合作,编译了全国首部盲文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手册》,将法制宣传教育向残疾青少年推广普及。开展‚阳光下成长 与芭蕾共舞‛德美教育实践活动,为工读学校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塑造健康心理品质,展现个人艺术才能的机会与舞台。海淀检察院对拟不起诉的未成年嫌疑人开展社会调查、个别考察、不起诉帮教座谈会--‚三步曲‛帮教机制和家庭课堂,建立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回归社会长效帮教机制,唤回迷途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海淀法院少年法庭重视少年犯判后救助,设立了‚判后救助基金‛,救助流浪、残疾未成年犯,在全国尚属首例,社会各界反映强烈。2005年以来,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692件,接收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34名,其中22人已顺利解除矫正,无重新违法犯罪发生。目 8

前,我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逐年下降,犯罪率始终控制在6%以内。

三、新形势下未成年人工作存在的情况与问题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在这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碰撞、相互影响;我国由于社会转型这一特定的环境,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社会领域存在的道德沦丧、诚信缺失、腐化堕落等必然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把握关键,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新台阶。

根据海淀区文明办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合作的《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市民精神文明指数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在对海淀区未成年人文明的三个部分,即未成年人行为习惯、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和未成年人社会责任做出定量分析后,认为,我区未成年人文明总指数为71.24,情况基本满意。具体观察各分项情况,其中未成年人行为习惯指数为75.09,是三项指数中最高的,而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和未成年人社会责任两项指数均偏低,分别为68.17和64.29。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情况和问题。

(一)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够流畅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战略,绝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能够独立完成的。但在目前看来,工作中还存在着‚单打独斗‛的多,协同配合的少;轰轰烈烈的活动多,润物无声的工作少;‚水击三 9

千里‛的气魄和干劲多,‚积跬步、致千里‛的恒心和毅力少等等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现象。下一步,怎样加强对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在重大问题上及时沟通、相互配合;怎样建立激励和问责机制,把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落到实处;怎样用好《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社会各界智慧,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怎样抓住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未成年人工作成果和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下功夫。

(二)“三结合”教育体系中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各自的问题

1.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向性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部分学校挤占德育教学时间、场所的现象时有发生,海淀作为全国教改示范区也不能‚幸免‛。另外,在德育教育中,部分中小学校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情况,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发挥的还很不到位。

2.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目前,社区发展很不均衡。在海淀区584个社区中,高档社区、大院社区和老旧社区(包括少部分平房社区)并存。社区人员结构、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素质都存在很大差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发展的很不均衡。但最突出的矛盾集中在公益设施的缺乏、专门人才的缺失和社区活动针对性不强,难以抓住孩子的心等三个方面。

3.家庭教育缺乏引导。矛盾主要体现在大量家长不懂得怎 10

样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变成孩子的实际行为,家庭教育中简单粗暴、说教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另外,表面上看起来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各种辅导班也存在拔苗助长的情况。家长们一味把培养孩子作为实现上一代人理想的途径,希望孩子起点高、有竞争力,但这是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乐趣为代价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三)不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未成年人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的能力很强,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自我约束力差,极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事实上,当前社会上蔓延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已对未成年人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消极腐败和黄、赌、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经常诱导一些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而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严重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一方面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创造健康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服务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四、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未成年人为本,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机制,服务成长需求,体现引导人、服务人,造就人的根本要求,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认为,一 11

是要把握未成年人思想发展规律和身心成长特点,尊重未成年人的思想和性格特点,尊重未成年人个性的健康发挥,充分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要根据未成年人所需来开展工作。未成年人所需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只有找准切入点,抓住未成年人的‚兴奋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三是坚持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各项创新中最具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创新,要整合一切可能整合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化、信息化的运作模式,找到未成年人、社会与政府的契合点,搭建起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平台,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竭动力。

具体来说,我们从以往的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项工作是可以尝试的:

1.充分发挥海淀科技文化大区特色,打好科技牌、文化牌。结合新中国成立和海淀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我们尝试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教委、文明办三家联动机制,组建‚企业家进校园宣讲团‛,邀请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家带着自己‚成长、成才、成功‛,‚创新、创造、创业‛的故事走进校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助推未成年人的素质提升。

2.用好公共安全馆,在全国率先普及‚一站式‛未成年人自护教育。作为国内首家公共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的海淀公共安全馆建筑面积达 8000平方米,应用了包括鬼影技术、VR 互动技 12

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在馆内,形形色色影响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参观者都可一一体验,处处都可以学到自救、互救的宝贵知识。目前,我区已经将到安全馆参观学习列入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安全馆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力争面向全国推出这一集中优势资源、‚一站式‛自护教育的范例。

3.探索‚家教沙龙‛,积极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利用社区市民学校的现有资源,以‚家教沙龙‛等形式,组织青少年教育专家进社区,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期达到家长、孩子能沟通、沟通好的目的,同时探索在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和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这两个课题中,家庭如何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上一篇:建筑工程材料员岗位职责下一篇:《消费社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