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2024-08-12

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共7篇)

篇1: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今年,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区委一届一次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法律服务等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人民调解工作: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12380件,成功调解12130件,成功率为97.9%,履行1177件,履行率为97%。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20件25人,防止民转刑36件50人,防止群体性械斗43人679人,防止群体性上访44件678人。

安置帮教工作:全区接收刑释解教人员316人,安置285人,安置率为90.2%;帮教310人,帮教率为98.1%,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法律服务工作:全年调处各类纠纷2210件,代理诉讼事务2700件,其中提供法律援助177件;代理非诉讼事务3720件,解答法律咨询27300人(次)。为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担任常年法律顾问3300家,为国家、集体和公民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500万元。

社区矫正工作:全区累积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54人,积累解除社区矫正480人;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74人,今年开展审前调查评估105份。

二、主要工作及做法

今年,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坚持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在着力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做文章,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和群众需要,改进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机制,使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实现由常规服务向创新服务、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一)开拓创新,推进人民调解纵深发展

1、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平台。今年,我区顺应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要求,开通了人民调解新浪官方认证微博,拓展了人民调解宣传渠道,延展了人民调解宣传平台,推进了我区人民调解文化的构建。截至目前,人民调解微博发布300余信息,拥有粉丝1000多人,无一例违纪违法投诉。

2、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年初,我局出台了《2013年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也开启了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登记备案工作。全区800多个调委会,7000余名调解员在区司法局进行了备案登记,有利于我区人民调解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强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力度。今年,我局对辖区内医调委和交调委,从工作作风到业务技能,从组织建设到工作运行等方面加强了指导,引导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规范运作,促进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深入各行各业化解矛盾,推行社会稳定。

3、提升人民调解队伍素质。今年,我局针对过去存在的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狠抓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队伍专业化建设,举办以调解方法与技巧、常用法律和法规教程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依法、以德调解的技巧。12月中旬,我局对全区调解员进行了分批培训,调解员参训率达100%。培训规模大,针对性强,更新了基层干部的服务理念和知识,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增强人民调解业务建设。一是强化矛盾纠纷月排查调处制度。今年,我局继续深化矛盾纠纷月排查调处制度,实行一月一报,并将月报制与“个案补贴”相联,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数据报送常态化。二是结合网络对人民调解的监督,进一步指导人民调解遵循依法调解、自愿平等等原则,进一步树立人民调解居间的第三方地位,进一步规范了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程序。三是进一步畅通调解信息报送渠道。加强基层工作管理平台运用,全面实行人民调解数据信息网络化。

(二)突出重点,推进安置帮教跨步发展

1、加快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力度。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于2007年立项,今年基地主体工程全面完成,相继完成了基地室内室外装饰,开通了水、电、气,完成了外部环境打造。目前,正在进行设施设备购置工作,预计明年可启动基地运作,提升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质量。

2、深化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制度。今年,我区总结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制度在执行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深化该制度的执行力度。先后到达州监狱、川东监狱接回重点帮教对象5人,监狱、劳教所送至我区的重点帮教对象为3人。我区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率达100%,并与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与其见面并落实管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或减少重点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

3、继续深化帮教工作进高墙活动。今年,我区在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上,继续开展帮教工作进高墙活动。摸清我区服刑在教人员数量及其家庭情况,并对困难者给予各种帮扶。我局与达州监狱联合开展了服刑人员子女助学活动,组织了部分达区籍服刑人员家属和子女参加了达州监狱举行的扬周新生慈善基金关注留守儿童暨服刑人员子女助学基金发放仪式。我局结合“亲情大走访”活动,走访了9名服刑人员的留守孩子,并对其进行帮扶。

(三)理顺关系,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发展

1、全面理顺管理关系。今年3月31日前,我局与区公安机关全面摸排、梳理社区矫正人员,并完成交接工作。至此,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告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司法行政机关监管,公安机关仅监管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理顺了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结束我区社区矫正执行主体不明的局面。

2、规范程序,健全制度。一是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监管、教育、帮扶、奖惩、解矫等工作以及各级各类社区矫正机构的职责。通过规范的流程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各环节无缝衔接,职能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二是规范了制度实施程序。我局对各项制度的执行程序加以明确规定,确保制度得到全面、正确实施,使整个矫正体系得到有效运转。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评估制度。今年,我局对社会调查评估制度的程序、调查内容、调查形式、文书格式等进行了规范,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增强了评估的有效性和专业性,降低了社区矫正工作执行风险。今年,我局共做出社会调查评估105件,其中,103件103人被评估为适宜纳入社区矫正,2件2人被评估为不适宜纳入社区矫正,70例评估建议被人民法院予以采纳,6例已明确未被采信,29例目前未收到采信反馈信息。据不完全统计,采信率达66.7%。

3、制定矫正措施,提升矫正质量。一是定期排查,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状况,社区矫正人员动态,发现管理漏洞,及时予以补救或纠错。二是督促报到。接收到法院、监狱、检察院关于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文件后,我局立即通知相应社区矫正人员前来报到,并告知其逾期报到的后果。今年,我局电话督促15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前来报到,无一人拒绝报到或无当理由迟延报到。三是严追力查。对于未按时报到,未定期汇报思想、行动,未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者,我局组织专人专线对其进行追查,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意见。

(四)强化管理,推进法律服务优化发展

1.规范法律执业纪律。一是严把“年检关”。在年初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所年检注册时,我局对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所执业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于不符合年检注册条件、无执业资格的个人和组织不予年检注册。从源头上控制不规范执业者或组织流入法律服务行业。二是加大执业监管和督查。开展了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案件的专项检查活动,检查督导其法律办案质量。对于违反《达区基层法律服务所及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给予相应的惩处,整顿法律服务市场,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办案,树立法律服务队伍良好形象。

2.强化法律服务机制。一是当好政府参谋助手。一年来,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基层政府组织(含村(居)委会)担任法律顾问220余家,为政府提出各类司法建议450余条,草拟各种法律文书,积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妥善调处了一大批出现在农村、企业和城市的土地承包、生产建设、房屋拆迁、征地补偿以及邻里、家庭、婚姻等矛盾纠纷,为当地党委政府解除后顾之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造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当好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保护者。今年,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代理诉讼和非诉讼共640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2210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3.打造法律惠民工程。一是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用好法律惠民联系卡、法律援助服务金卡,发挥好“两卡”在困难群众表达法律诉求途径中的“直通车”作用。今年,全区基层法律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17件。二是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力度。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巧借外出务工人员重大节假日返乡的契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今年,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法制宣传资料20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5450人(次)。三是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监督。为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确保党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局对全区法律援助案件采用随机抽查卷宗材料,回访当事人等形式,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监督检查,切实贯彻党的惠民政策,努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年以来,在各方的努力和配合下,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着眼于和谐,致力于和谐,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衡量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篇2: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2015年,在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加快推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特殊人群管控“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以争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为引领,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平安、法治、和谐通州做出了积极贡献。回顾今年的工作,我局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主要表现在: ——法制宣传教育再创新佳绩。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一主线,全面迎接六五普法终期考核验收,积极争创“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区,加快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协助金沙街道建成普法小游园,目前已建成区级法治公园(广场)5个。以案释法制度全面落实,在平安法治通州开辟以案释法法律讲坛,制作播出以案释法节目八期。开展普法环区行、法制文艺下基层、“宪法进万家”等主题宣传活动。今年已累计出车118次。全区各地组织法制文艺下基层活动160场,专场宪法宣传活动22场,印制发放“宪法宣传单”10万份。开展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参与群众108人。9月11日,迎接XX市“六五”普法终期考核组检查,通州普法工作得到考核组好评。

——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再得新提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健全矛盾纠纷分色预警、分级处置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快报、直报和零报告制度,不断增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完善重大矛盾纠纷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做好防范工作。调整充实专职调解员队伍,组织开展基层调解员培训,探索专职调解员初级职称评定,进一步提升专职调解员综合业务素质,调动调解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预警,执行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全力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今年1-12月份,全区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9116起,调处成功8617起,其中三级调解组织受理调处3317起,调处成功3266起,调处成功率98.46%。全区劝阻群体性上访431批次2601人次,防止矛盾激化275起,防止民转刑案11件次16人。区调处中心受理调处124起,全部调处成功,涉赔金额1716.3万元,其中死亡纠纷20起,涉赔金额907.6万元。

篇3: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围绕社会发展新形势, 创新基层维稳工作机制

为适应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服务好镇“三区建设”, 司法所把基层司法行政职能融入到中塘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积极参与中塘镇综治、司法、信访“三位一体”的维稳机制建设。

一是打造三级网络平台。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 在24个村及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综治信访服务站, 搭建起镇中心、村、企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台, 二是巩固三个对接机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与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工作对接, 镇与村、企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接, 镇与上级部门协调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对接。三是创立三个示范点。加强村级调委会示范性辐射机制建设, 以大安村、薛卫台村、刘塘庄村三个村调委会为试点, 按照“六有四落实”的标准, 完善调解制度、健全调解组织、规范调解程序, 做到调解文书规范、统计台账等档案资料完整, 在辖区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围绕人民群众新要求, 提升人民调解服务内涵

由于各领域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发生新的调整, 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 变被动受理简易纠纷为主动化解各类矛盾, 由调解简易的婚姻家庭、邻里、赡养抚养、继承、债权债务等矛盾纠纷增容到生产经营、土地承包、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补偿、拖欠工资等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

如在参与处理正兴里13号楼火灾善后工作中, 司法所按照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 一方面主动深入受灾群众, 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 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律师免费代理51户居民的室内物品赔偿, 既维护了群众利益, 又稳定了群众情绪, 保障了善后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如, 在司法所参与拆除葛万公路违章建设商业门脸过程中, 面对种种复杂环境, 艰难接触被拆物的商户, 采取多跑腿、勤动嘴、不气馁的工作方法, 法理并用、刚柔并济、情理并举、耐心疏导。在司法所干警的辛勤努力下, 司法所干警工作的对象最终没有一例上访上诉案件发生, 为保持中塘镇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截止目前镇村两级调委会共化解各类矛盾357起, 司法所直接参与调解各类纠纷81件, 其中集体访案件29件, 办结347件, 办结率达97.2%。

围绕“特殊人群”新期待, 落实社矫安帮帮扶举措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社会服刑人员一直存在着难接触、难管理的问题, 这一特殊群体管得住、教育得了、改得好才能融入社会, 相反可能重新违法犯罪, 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社会管理创新活动中, 司法所深入调研, 大胆创新, 科学谋划, 积极开展安置教育并举, 安身安心并举等阳光工程。

一是开展延伸墙内帮教活动。在司法局的领导下, 与梨园监狱、滨海监狱等监所建立无缝衔接的无重新违法犯罪监管改造一体化机制, 有效提高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率。2011年赴沧州监狱、滨海监狱等监所开展“家访送温暖, 亲情促改造”等墙内延伸帮教活动4次。二是落实首站救助, 助困施情感化。认真落实《大港户籍刑释解教人员首站救助管理办法》, 为1名矫正对象和4名刑释解教人员办理了首站救助, 发放救助款5300元。三是加强低保救助, 使其见到阳光。积极协调村委会和民政部门为植物人帮教对象史某一家四口办理低保手续, 并为其报销1万元医药费, 史某全家对政府的关怀非常感动。四是配合人民法院积极开展审前社会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审前风险评估, 使社会服刑人员从入刑源头接受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为今后做好个案矫正、及衔接管理打基础, 对提高社区矫正效果, 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也有积极的意义。

围绕“法治中塘”大建设, 增强法律服务新实效

普法工作结合中塘镇实际, 从针对性入手, 以实效性为追求, 以虚作实、以实生辉。一是认真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镇政府聘请知名律师担任政府常年法律顾问, 各级行政村依托村兼职法制副主任, 为示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二是为政府依法决策献计献策。司法所与综治办共同承担对镇党委政府制定文件、出台政策以及各类合同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的重任。三是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塘镇党委政府从和谐稳定大局出发, 规定对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依法进行风险评估, 司法所积极协助, 全力配合风险评估工作。四是认真做好各村法务工作。与综治办一起牵头, 联合村兼职法制副主任, 对村委会的合同、重大决策进行审核, 有效杜绝因村务决策不民主、不公开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篇4: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关键词:农村基层行政;情理法;依法行政

我国宪法规定了依法治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新时期我党提出了“依法执政”的全新理念,对于依法治国而言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百姓生活与政府行政行为联系非常密切,广大农民对于法的认识和理解也多由政府行政行为获得。

一、农村强化依法行政建设的实际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新时期我党适时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任务之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治理水平方面城乡政府存在差异是城乡间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断提升我国农村地区政府依法执政水平有利于加速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农村基层就要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视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作用。

2.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加速发展

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依法行政可以更好的消除市场主体间不平等以及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小农经济已经逐步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农村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村地区市场环境并未形成真正的公平,依法行政是农村基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3.积极推进村民依法实现自治

在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实践中农村村民依法实现自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实际工作中村民依法自治受到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约。公民意识的形成是依法自治以及依法行政的共同内核,农民初步形成公民意识,有助于村民加深对自身权利的理解,珍视自身权利,监督基层农村政府实现依法办事,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政府依法行政。

二、情理法在我国农村畸形存在的现实危害

1.造成农村基层行政人员更多权利寻租的机会

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历史等原因,“人治”氛围较重,很多农民遇到问题时首先是要找人、找关系办事,更多的造成农村基层官员权利寻租的机会。对于职责管理范围内的相关事务,农村基层政府的一些行政人员通常会拖延或者是缓办,使广大农民感到办起事来很困难。一些农村基层行政人员利用手中权利给百姓办事设置门槛,原本是很简单的事情群众也要托关系才有可能顺利办完事,致使权利寻租行为在农村基层大量存在,不仅降低了农村基层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2.不正常的人情行政使局部干群关系扭曲

通常而言干群关系好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但现实工作中一些人利用不正当手段搞小范围或者是局部不正常的干群关系,危害极大。本质上这种干群关系所谓的好就是一些人的不正当利益关系,钱权交易等大量存在于这种关系。不仅危害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也使农村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类似于这种小范围、局部不正当的干群关系,只会对更为广泛的干群关系造成危害,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切身利益。

3.农村基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情行政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较为严重,危及在广大农村依法行政的根基。①不利于农村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言人情行政环境导致法制观念低下,一些农村基层行政人员背弃法律,有法不依,胡作非为。建立一支法制观念强的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实现依法行政的基础。②不利于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培养。广大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认识来自于农村基层的行政行为,人情行政直接扰乱了正常的行政秩序,造成了广大农民对于依法行政工作的错误理解,妨碍了他们对于法的认可。必须在农村基层各个方面树立法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才能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真正拥护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③不利于村民更好的依法实现民主自治。村民依法实现民主自治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国民主法治进程,实现广大农民当家作主。现实生活中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基本达到了准政府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政府烙印。体现了村民在自治水平以及自治意识方面的局限,也体现了政府的干预,此种情况会对村民依法自治产生直接影响,适当约束这些准政府行为是农村基层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基层依法行政

笔者认为依法行政建设在农村基层合理推行的主要措施有:

1.结合实际推进依法行政

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农村基层具体行政环境,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法律基本精神积极强化地方性规章的制定,提升实际操作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行政工作有利于村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可以更好的提升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政府良好的治理功能。

2.以“理”导法

中华民族传统的行政文化中“理”的地位至高无上,“理”在我国市民文化中以及行政文化中可以被更好的接受以及认可。尽管法的地位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之势,但理的崇高地位在社会生活中始终没有动摇。自利与理性是西方近代法的基础,人伦天道是中国传统“理”的基础。“法”与“理”是基于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根基产生的不同理念,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相关矛盾。“法”在实际行政行为中施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舶来品”与本土文化的良好融合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水土不符”问题的产生。农村基层具体行政工作中,切忌法律的生搬硬套,依法行政客觀要求对法律法规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将法律与世理有机融合,才会最大限度的减小依法行政所遇阻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效率。

3.提升依法行政工作的集中度和规范化

对于农村基层行政工作而言具有行政事务相关办理工作比较分散的特点,不利于行政工作实现规范化操作。“合村并乡”行政改革工作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一些地方在基层农村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农村基层提升行政事务实际办理的效率,广大农民可以更好的监督行政服务质量,积极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元善,祝天智.服务型乡镇政府—缘起及其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09,(12):86~89.

[2]孟大川.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实践现状与制度创新—以成都县乡两级政府依法行政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1):44~46.

篇5: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以来,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努力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工作,依法调整和规范基层法律服务,采取多项措施,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老城,促进老城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现将有关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现状及成绩

2011年以来,司法行政机关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及办事处的关心支持下,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9个司法所只有1个落实了办公用房120平方米,其他司法所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桌、椅、柜等办公设施,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干警的“两个素质”明显提高;全面实施了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两个规划”,全区各类普法对象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广大干部和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各行各业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六五”普法开启至今,治区办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

普法宣传。共悬挂条幅95条,制作宣传版面150余块,接待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辅导资料700余册,宣传单51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法制氛围;建立健全了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011年以来,共调处各种矛盾纠纷647件,调成619起,调解率96%,其中婚姻纠纷83起,邻里纠纷305起,房屋纠纷88起,疑难纠纷75起,其他纠纷96起,防止民转刑5起,防止群体性上访11起,涉及当事人1935人。落实了专职调解员补贴和办案补助。积极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共帮教回归人员55人,各司法所按照“三帮一”全部建立了帮教小组,签订承诺书,建立帮教档案。定期回访谈话,积极解决帮教对象的工作上的困难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已做好移交前的准备工作,计划7月12日举行移交接收仪式,基层司法行政为全区的平安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五五”普法先进集体。

二、司法局组织建设及队伍基本情况

2011年至今,老城区司法局设立局党总支1个,下有2个党支部,即:局机关党支部、律师所党支部。局机关共有干警16人,其中局长1名,局总支书记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司法局机关编制14名,局行政编制共有6名,事业编制8名。局里内设职能科室4个,即:办公室、基层股、宣传教育股、公证律师管理股,局机关下设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2个二级机构;另外,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管辖9个基层司法所,2个律师事务所,2个法律服务所。

三、司法所组织及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我区共有司法所9个,实有人员29人,司法专项编制13人,其中邙山司法所3人,洛浦、西关司法所各2人,其他司法所各1人。另外,除邙山司法所外,其他司法所还有2名事业专项编制。2011年以来,我区把加强司法所建设作为事关司法行政工作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改革、开拓、创新、发展”为理念,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坚持建设、管理、工作与服务并重,着力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所务管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司法所长从过去的由各办事处综治副主任兼任,到目前全部配备为专职所长,全部享受副科级待遇,全区司法所建设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老城区司法局暂无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资金和任务。由于区办公大楼尚未建成,区司法局租用办公用房6间,共有130平方米,总面积与办公需要还有很大差距,2011年5月

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的要求,上报了老城区司法行政业务用房,核定面积为532平方米;各办事处(镇)司法所业务用房,每所面积为120平方米,9个司法所共1080平方米。

老城区司法局积极加强装备建设,购置司法局及司法所的办公设备和装备,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省、市要求,2011年上报装备计划侧重于为司法所配齐装备,为司法所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数据处理设备、影碟机及强光手电等;局里按照市局统一要求配备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现都已进入财政部门政府采购阶段,力争早日配备到位。2011年已配备的装备:司法局9台电脑,司法所9台电视机。

五、经费保障情况

2011年以来,中央转移支付经费共34万元,2011年已使用14万元,严格按规定的支付范围支付到位,全部达到专款专用。局里公用经费严格按人头人均拨付经费2500元。普法经费1.5万元;人民调解经费13.36万元,安置帮教经费列入财政预算3.5万元,社区矫正经费1万元,法律援助经费2011年10万元,2012年增加0.5万元,共20.5万元全部列入财政预算。经费缺口主要是司法所经费不足。

六、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情况

按照“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建到那里;哪里需要调解,调解组织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基

层调解组织建设。全区形成了以办事处调委会为主导,社区(村)调委会为基础,企业、行业性调解委和纠纷信息员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新时期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法庭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的通知》和《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各级调委会,抓好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74个,其中办事处9个,社区(村)45个,企业14个,行业性6个。逐步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区共有调解员212名,其中专职调解员54名。为提高队伍素质,按照“明确分工,按级培训”的原则,各级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2011年以来,区司法局与区法院联合集中培训民调员300多人次。组织司法所所长、司法助理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人民调解工作培训班;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典型引路等不同形式,先后到伊川县彭婆乡、新安县铁门镇参观学习,请市司法局领导讲课,在西南隅社会法庭召开现场会,提高了培训效果,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2个调委会、2名调解员受到省级表彰,4个调委会和5名调解员受到市级表彰。

七、社区矫正工作专职及志愿者建设情况及建议 2012年1月10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今年刚刚启动,现无社区矫正工作专职人员,有司法所人员兼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老城区委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将按照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规范操作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严格移交接收程序,积极做好移交接收准备工作。社区矫正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其中,机构不规范,队伍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等基层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是一项法律性、专业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应配备专门的刑事执法人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协助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根据基层的实践,当前,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就是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管控社区服刑人群重要性的认识;就是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打造实战平台,全力构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网络,着力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安全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切实预防重新犯罪,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组织队伍。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单位,是此项工作的具体日常管理组

织。司法所组织队伍的好坏关系到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实,直接影响矫正质量。而我区基层司法所的组织队伍还非常薄弱,普遍存在编制落实不到位,司法所工作兼职较多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重视基层司法所组织队伍,加强对司法所的规范化。要确保政法专项编制落到实处,每个基层司法所实有数不少于3名配备。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工作要专用,不得兼职。

(二)积极发展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是矫正工作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社会志愿者参与。司法局对志愿者要统一造册、分类登记,并对志愿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年终评比表彰等管理;基层司法所对志愿者进行具体的日常管理、组织志愿活动等。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基层司法所的安排,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帮助、教育等志愿活动。

(三)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培训。社区矫正工作是一种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活动,服刑主要在社区内接受教育矫正,因此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专门工作队伍对于保证刑罚的有效执行,促进服刑顺利回归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看,我区工作队伍的数量、素质、装备设施等状况,都难以满足刑罚的执行要求。要采取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观摩会以组织考察学习等形式,定期对专业工作和志愿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对新参与的专业工作者和志愿

者,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要以基本理论、政策、法律、犯罪心理学、基本制度、流程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逐步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四)抽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协指导开展工作。在当前基层司法所工作不足,开展经验缺乏的下,市司法局可以从分管的监狱劳教所临时抽调部分有管教经验的劳教人民警察到基层司法所指导开展工作,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五)、提供可靠的经费,建立健全财政保障体系。要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制定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的要求,妥善解决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问题。财政要按指定标准,核拨专项经费,并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逐年增加。

八、明确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定位,提高基层法制宣传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发展机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路,找准科学发展与工作创新发展的结合点,准确把握工作定位,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要在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持续创新发展,离不开完善机制保障。充分发挥法律讲师团、行业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按照条形实施、块形管理的方式,确定牵头单位,实现目标联动,整合社会职能,建立形成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格局。创新和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检查、考核、评估、保障和监督等各项机制,将其纳入每年各单位的考核目标。从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的实际出发,在总结新经验中制定新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对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贯彻执行;对不完善和有缺陷的制度,要进行补充和完善,力求实现制度的完整性、统一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要在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内容、形式上有新突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根据社会快速发展的法治需求变化,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结合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施性,及时调整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与内容,不断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手段的创新,发挥强势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强化网络宣传的互动作用,发挥数字多媒体的快捷作用,探索法律文化阵地的渗透作用。加强信息化服务,不断探索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法制

宣传与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创造条件。

三是要在法治城区建设上有新突破。将法治城区创建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规范法治城区建设内容,从规章制度建设、依法行政、优化经济环境、基层建设、法律监督等方面明确法治城区建设任务,找准法治城区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规范法治城区建设标准,分类制定创建标准,实行量化管理。规范法治城区建设过程,实行“层层推进”法,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自上而下开展工作。

四是要在法制宣传教育组织保障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办事机构和人员的调整,注重人才培养,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培训机制,提高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法律专业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九、扎实推进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

扎实推进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必

须坚持将民主法治创建工作作为建设法治城区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广泛宣传发动,努力形成创建工作氛围。在创建工作中,各级从抓认识入手,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抓好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举办办事处、社区干部普法培训、专题法制讲座,开展“法律进社区”等形式,把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向社区干部和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区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形成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区情实际,制定周密计划,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布署和要求,区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司法局要深入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开展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法治创建意见》,明确创建目标、任务、要求和标准。同时,选定办事处、社区作为创建的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辐射影响作用,积极推广试点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组织领导,纳入考核目标,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为确保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要重视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共同组织、区司法局牵头实施的工作机制,各街道(社区)建立相应的创建工作组织网络,形成了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组织协调机制。同时将开展创建工作纳入法治创建、政府工作目标、普法检查考核和司法行政年度工作目标等考核内容,坚持做到“有计划、有布署、有检查、有考核”,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四)健全培养机制,完善动态管理,确保创建工作质量。一是为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制定《申报“民主法治社区”、“民主法治单位”方案》,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扎实做好申报前的培养工作。二是认真做好省、市、区三级“民主法治社区”推荐、申报和命名工作。以省、市级标准作为全区“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统一规范全区所有社区创建工作台帐,台帐共分组织机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等六大类。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对申报的社区进行审核,发现有“一票否决”情形的,一律不得申报,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三是加强对创建单位的动态管理。强化对各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定期对创建的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督促社区按创建标准不断地规范、完善和提高,对存在问题的社区,采取限期整改的措施,整改不力的撤销其荣誉称号,确保创建工作质量,巩固创建工作的成果。

十、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在现阶段,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弘扬法治文化,重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指针,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要通过教育活动,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把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在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

二是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法制宣传教育应以切实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为中

心目标,将法治“口号”内化为公民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渗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结合。加强机关法治文化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为普法教育的龙头,着力建设以“法治、民本、廉政、阳光”为核心的机关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深化校园普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校园普法载体,增强校园普法效果。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企业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普法效果一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法治理念与法人理念同步增强,从而提升企业诚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加强法治理论实践和法治文艺创作,着力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把握法治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注重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加强法治文化的培育,要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

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重视发挥执法机关和专业文化团体、业余文艺团体、各级文化馆站的作用,贴近法治实践,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法制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让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以丰富生动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文化修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

十一、公证处规范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老城区公证处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创新、创优、创一流上狠下功夫,全面加强公证行业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证工作公信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和公证业务。坚持学习制度,并结合本部门实际,组织全体公证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行业规范及法律法规,剖析公证个案,进行业务研讨,不断提高公证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公证人员学习《公证员执业道德基本准则》、《公证员惩戒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在全处开展了“树公证形象、创服务品牌”活动,不断强化公证人员的服务意识。三是强化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公证人员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观念,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勇于担当责任,主动介入,积极提供有效、便捷、全方位的公证服务,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尽最大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

(二)、购置设备,完善设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重新粉刷墙壁,规整办公物品,新购置了一台电脑,一台组合打印、复印、传真机及两张办公桌,在公证处醒目位置公示了公证员姓名、相片、咨询电话及办理公证的相关内容,引导当事人提供真实有效证件、资料,方便群众前来咨询和办理业务。在公证场所设置了专门的服务接待区,放置申办公证须知等资料,并设置沙发、饮水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五项要求全部完成。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例会、学习、请销假、上下班签到、接待来访、卫生等制度,严格了工作秩序,并将个人考勤和日常表现情况与本人评先树优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确保公证人员能够依法、认真、细心、负责地办理好每个公证事项。二是建立健全公证程序、公证质量、公证收费、公证档案、保密、接待受理、公正审批和重大疑难公证事项会商等业务管理制度,把有关内容上墙公布,明确公证人员职责范围,规范受理、审查、调查、审批、出证、归档等程序环节,严禁随意简化办证程序,杜绝错假证和不按标准收费现象的发生。三是推行了公证回访制度。通过回访办证当事人,了解办证情况,加强对公证人员和公证质量的监管,有效督促公证人员严格履行办证程序,在提高公证质量的同时,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好评。

(四)、争先创优,典型引领。为引导公证机构抓管理、重规范、树形象,公证人员强素质、重质量、比服务。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以提高公证人员的政治素质、端正执业思想、转变执业观念、强化职业责任为宗旨的“规范公证行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公证做起”、“双优创建”等专题教育大讨论以及、“质量先进单位”等评选争创活动,树立了我区公证行业的先进典型和模范标兵,形成了行业内创文明争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公证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诚信执业意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五)、加强监督,树立形象。区司法局注重强化对公证工作的监督,制定了公证承诺书和公证监督评议表,向当事人做出承诺,主动要求当事人监督和评议,公开了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避免拖拉、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等现象,把社会监督变成促进工作的有效动力,实现了工作作风与工作质量的良性循环。多年来,无一假证错证,在上级公证质量检查中受到好评。2011年—2012年6月共办理继承权、委托书、赠予合同声明书、借款合同、民事协议等公正1480件。

十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基层司法所建设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从各所建设与发展来看,显得不够平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较为突出的是:

1、司法所尚未收编。按照省司法厅《河南

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豫司文„2010‟190号)和《河南省司法厅关于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的通知》(豫司文„2011‟62号)的规定:“司法所有3名以上全供在编(正式)人员,其中至少一名为公务员,所长是县(市、区)司法局派出人员,实行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街道)政府双重管理,以县(市、区)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规定。目前,全区司法所长全部占用司法专项编制,都没有收编,且司法所工作人员也没有按规定落实。

2、司法所办公用房。办公装备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按省厅要求每个司法所办公用房要达到120平方米以上,除邙山司法所外,其余均达不到标准。洛浦司法所需拆迁。办公装备没有交通工具,办公设备也十分落后。

3、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除区财政每年拨付给局调解经费6.68万元外,司法所几乎没有经费,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0.8元的司法所经费没有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4、开展业务工作和兼顾其他工作的矛盾突出。司法所本身人员缺乏,却都兼顾了综治、信访、城建等中心工作,而中心工作也相当繁重,个别司法所长不分管司法所工作,必然造成本职工作时间受到挤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十三、司法行政基层建设方面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有些问题是我们自

身难以解决的,需要党委、政府、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协调才能加以逐步解决的。为此,特提出几点建议:

1、区司法局编制少、人员不足。局机关只有6个编制,除领导班子外,几乎没有兵,内设科室1人兼多职。建议上级机关协调编制部门增加区级司法专项编制。

2、基层办公业务用房紧张,与履行职能很不适应。区司法局目前租房办公,90%的司法所办公用房达不到标准。虽然向发改委上报了业务用房计划,但无法解决土地问题。建议上级部门要象建设公安派出所那样的力度,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司法所的办公业务用房问题。

3、社区矫正人员要下编制,配备司法警察。

篇6:区司法局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重庆市南川区XX乡人民政府

各部门、各村居委员会:

现将《2012年XX乡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司法行政 基层工作 通知 抄送:重庆市南川区司法局

重庆市南川区XX乡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8日印

关于印发《2012年XX乡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2年XX乡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区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打造民生幸福高地关键之年。全乡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争创“刘玉美式所队”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创新,进一步提升全乡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1.进一步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继续加强与卫生、公安、司法、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和各项制度,提高建设质量和工作实效,推动人民调解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2.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信访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完善运用人民调解机制化解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因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纠纷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深化诉调、检调、公调、访调等衔接机制建设,大力推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3.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积极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处、促平安、促和谐”人民调解专项攻坚活动。一是深入排

务工作,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深入学习刘玉美“热情贴近群众,柔情化解纠纷,衷情转化危顽,真情解决困难,倾情创新思路”的五情工作方法,深刻领会刘玉美“办好群众每一件事”的精神内涵,并将其贯穿到每个工作岗位和全部工作环节,努力提高基础建设、业务管理和为民服务的“三个水平”,创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亲民爱民型、崇尚实干型、敬业奉献型的优秀团队。

7.深入开展“创建刘玉美式司法所”活动。乡级各部门配合共创“刘玉美式司法所”,推进司法所业务工作活跃开展,为服务平安南川建设,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等系列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便民利民的目的。二是完善设施建设,营造舒适环境。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硬件设施,做到工作环境整洁,设施设备配置科学、合理、人性化,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进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公正执法,公平服务,公开办事,做到让群众信服。

篇7:区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0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提出2008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08年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区三届二次党代会、人代会、三级干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坚持“围绕中心,履职尽责,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找准突破口,建设新平台,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是: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打造司法行政品牌。具体任务是:紧扣一条主线,深化二大机制,突出三大重点,提高四种能力。紧扣一条主线,即紧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条主线。深化二大机制,即深化“三级中心五级网络”源头维稳机制和“双百”普法教育活动这两大长效机制。突出三大重点,即突出基层基础工作、法律服务工作、组织队伍建设这三大重点。提高四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进程,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1、继续抓好重点对象普法,促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一是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四是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以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民工为重点,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2、狠抓“法律七进”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到基层

一是继续推动“法律七进”机制完善。要综合运用用“三级中心五级网络”平台作用,继续抓好“法律七进”活动的贯彻落实,指导、督促各乡镇(街办)、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法律七进”活动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法律七进”活动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乡村、街道、单位、家庭,覆盖全区,形成浓厚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重点推进法律进单位、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加强法律进学校“五个一”建设即(每所学校配有一名法制副校长、有一块法制宣传专栏、每个班级有一本青少年法制宣传读本、每学期有一堂法制宣传课、一年有一次法律知识考试),适时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学校开展送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制宣传资料等活动,提高教师、学生学法用法意识。

3、深化依法治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进程。一是继续推进依法治区、依法治乡镇(村、社区)、依法治单位的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各项工作的法治化管理。二是着力深化行业依法治理。以“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活动为载体,开展“依法办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着力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紧密结合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活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面要达到90%以上。“民主法治社区”创建面要达到100%。四是积极开展专项依法治理。

4、加强指导,实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一是要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理论调研。二是要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继续推行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述职评议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工作激励等制度。三是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指导。指导试点单位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全面推开提供经验。四是抓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协调。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参加全省法律法规知识统一考试活动;参加全市“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双百”创优评先活动。五是强化指导、协调、督办和考核。继续实行区委目标考核制,继续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述职评议制度。

(二)发挥“三级中心、五级网络”源头维稳作用,提高第一道防线的整体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三级中心五级网络”源头维稳机制作用,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要充分发挥司法所在“三级中心五级网络”源头维稳机制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涉及民生问题纠纷的调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广泛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涉及民生问题之类纠纷的调解,着力化解群体性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继续抓好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在进一步抓好乡村社区调委会建设的同时,加强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力争企业调解组织覆盖面达到应建调委会的50%。三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各乡镇的调解员培训面要达到80%。四是高标准规范人民调解各项基础工作。要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分析、评估、预警、排查、调处报告制度,实现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调解阵地、队伍建设、调解程序、调解文书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发挥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中的积极作用。

1、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衔接工作机制,强化帮教对象的个人档案建设,建立健全报到登记、建档立卡、签订帮教协议、重点对象管控、信息报告和帮教等制度,使全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二是要全面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计算机台站,逐步实现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帮教措施,切实加强日常帮教工作。会同民政、税务、劳动部门解决好回归人员临时性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四是要加强对安置帮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促进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2、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党和政府的领导管理与社区群众自治有机结合的矫正工作机制。全区要在2008年3月底上半年全面完成矫正对象的交接工作,重点做好矫正对象个人档案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健全社区矫正融入社区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尤其是司法所内部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机关与社区管理部门相互街接的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壮大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矫正业务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社区矫正试点检查考核工作,积极争取建立必要的社区矫正物质技术硬件设施,要加强提高监管和教育矫正的科学性、针对性。

3、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一是做好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加快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加强对国债项目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办。要继续抓好2007年乐天溪司法所、樟村坪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的刹尾工作,在2008年3月底完成维修改造和办证工作,力争在2008年10月底全面完成黄花司法所、龙泉司法所的国债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抓好以业务工作、所务管理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逐步改善司法所办公设施装备,提升司法所整体运作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司法所的管理和司法所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要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年”为契机,探索完善调动司法助理员积极性和发挥司法所作用的制度,要以强化人、财、物保障为重点,从组织领导、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物质待遇、经费装备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努力提高司法所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力求做到区司法局、乡镇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司法所“四满意”。

(四)创新法律服务机制,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认真做好以法律援助为重点的法律服务工作。

1、扎实抓好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以落实“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契机,扎实做好全区法律援助工作。一是在纵向上加强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强化业务指导。在横向上加强工、青、妇、残等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推行设立法律援助信息点或信息员制度,方便困难群众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各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完成2件以上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重点是抓好农民工和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二是整合司法行政内部资源,构建大法律援助格局。要从更加广义的角落度理解法律援助工作,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纳入法律援助服务范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整合各项职能,形成大法律援助的工作态势。“12348”要成为法律援助接待咨询的专线电话和服务窗口。三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律援助工作氛围。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密配合,向社会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意义、援助对象、内容、方式等,把法律援助工作继续推向深入,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健全完善援助机构内部工作机制、业务指导机制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可持续发展。

2、继续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本地政治经济等重要事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其法律咨询、决策建议和论证等作用,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二是要增强工作主动性。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机关对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要增强政府法律顾问团自身建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3、健全完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区重大影响法律事务办理规则》,依法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和群体性案件的处理工作,更多地采用调解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对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集团性、敏感性法律事务要及时向区局报审,同时要依法做好教育引导和纠纷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4、巩固规范法律服务各项工作。综合运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多种法律服务途径,积极协助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经济关系、管理社会事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贸易、投资、融资等民商事活动,服务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服务团”,主动介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城镇化建设等环节,和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领域。二是围绕推进企业依法经营,推行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积极参与劳动争议案件,企业兼并、重组、破产、产权转让等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案件,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涉法案件,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收费低廉的法律服务,促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法律服务业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人员办理重大影响案件的指导制度、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主任负责制,加强对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执业经历、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核和管理,保持正确的执业方向。四是加强公证执业监督,严把公证质量关,不断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五是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监管,及时受理鉴定投诉,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维护司法鉴定正常秩序。

(五)以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机关”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1、加强党组织建设。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继续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把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狠抓落实。要用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和理论研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领导干部始终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依法行政,增强领导班子合力。三是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重点加强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党组织建设,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律师等法律服务队伍中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各项执法执业和服务活动中。四是深化“五好”创建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要充实基层组织工作力量,改善队伍结构。要加强对党建工作考核。

2、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一是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密结合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积极探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新举措,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二是认真做好干部队伍学习培训工作。通过“一月一课”学习计划和“两学一比”活动,加强干部职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普通话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三是按照区委组织部门文件,积极争取区委组织部门支持,加大对司法所长政治待遇的落实力度。三是切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宣传和文明创建工作会议精神,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规划,提出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积极争创各级文明单位。

3、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机关”活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以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机关”活动为契机,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创新优化工作机制,提高机关效能。要将作风建设与完成全年工作有机结合,把抓落实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建设、评选满意机关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改进自身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把更多精力集中到调查研究、科学决策上来,集中到抓大事、谋全局、促落实上来,努力成为建设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狠抓政务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五比五看”活动,通过“五比五看”活动,促进政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干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

4、加强信息调研,扩大对外宣传。以对外宣传为突破口,找准有利于树立司法行政队伍形象和适合新闻媒体需要的结合点,确定2-3个宣传专题,深入基层挖掘一批新闻素材,充分运用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区司法行政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人物,展现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和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

(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全会和省、市、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增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努力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市**区司法局

二oo八年元月十八日

上一篇:维修部调薪申请下一篇:党员知法守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