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4-08-16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篇1: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凤凰县廖家桥小学张旭

“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了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有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

在课堂引入过程中,我只是让孩子单纯用嘴巴说了说观察到的图形,没有让孩子指一指或说出观察到的图形在哪个位置,所以缺少了一种数学味。

在四边形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在我的预设中要求学生把学具袋里的每个四边形的边或角都用尺子去验证了才去分类的,但在课堂中却出现了很多学生只是直观地对图形进行分类,由于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中没有去指导学生把每个图形验证,所以,学生在说分类标准时说不清楚。另外,我忘了准备一个大的学具袋,导致我没办法请孩子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方法,所以教学起来不够形象、直观,影响了教学效果。

总之,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篇2: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原来的教学设想中,我是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在对四边形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对四边形的学习是由教师的告知 “象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边形” 引入的。而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可见,后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对四边形特征认识的深刻性方面优于前一教学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则源于课前调查,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科学预设教案的基础。从这一节课的前后不同设计中,我感受到把握学生起点应该包括把握两个起点:

一、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这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前面的课前调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

1、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看似准确“四边形有四条边”,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在问卷所画的四边形中有画四条曲边的、也有画成四条边的不封闭图形可看出。

2、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中29%的错误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学生对四边形一无所知或无所不知都是不科学的,当然这样的认识必将导致预设教学程序的不科学与教学实施的必然失败。本节课中,学生是在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中不断修正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改变了第一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心理指向?是处于“悱愤”状态还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在前面所描述的师生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所以他们对这节课的反应是“那简单……”,觉得自己会了,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如果我还是按照原先预设的“告知”方法上这节课,学生对这节课一定毫无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原有认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篇3:“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 即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二册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第三册认识了“角与直角”, 第四册认识了“钝角、锐角”。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看似熟悉又并不深刻理解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概念的归类整理。同时, 教材其他地方没有单独安排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教学, 应当在本课中安排教学。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看, 本课应该能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因为跨年度上课, 所以三上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的班级进行试教。课前对杭州市长青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 (32位学生) 进行了学前调查与测试, 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四边形, 有31人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其中有13人还知道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 (4人画出了梯形, 12人画出了菱形) ;在回答“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时, 有23人只知道有4条边, 4人写了4个角, 只有1人知道有4条边和4个角。

调查结果分析:

(1) 96.9%的学生对四边形的认知起点只停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

(2) 71.9%的学生认为四边形只有4条边, 12.5%的学生认为只有4个角。96.9%的学生不能综合两个角度来描述四边形的特征。

(3) 对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与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比较模糊, 如何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比较、归纳, 得出四边形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条边和四个角) , 然后又从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演绎得出特殊四边形的4个角和4条边的特殊性, 成为本节课知识教学上的难点。

(4) 能从两个维度 (边和角) 来把握四边形的特征, 从而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方式,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是作为几何图形课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 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经历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 能区分、辨认四边形, 掌握它们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知道它们的特征;

(2) 通过选一选、分一分、辨一辨、找一找等活动, 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 通过多种活动, 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类属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了解起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四边形。 (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2.在你的头脑中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预设:有4条边, 有4个角, 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

看来小朋友对四边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但是不是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 到底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步分类, 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1.学生独立尝试辨认四边形。

在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下面打上“√”。

2.反馈交流。

(1) 找出了几个四边形?其他的为什么不是?

(2) 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为什么?看上去它们的形状都不相同, 为什么都可以叫四边形呢?

(3) 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你会了吗?怎么辨认?

3.归纳提升。

(1) 这8个图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

(2) 这些四边形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纸片: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其实在这么多的四边形中, 像这些“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都有自己另外的名称, 都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 而像6号这样的四边形称为一般的四边形。

(3) 那这7个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

反馈: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有直角、钝角、锐角等等。

尽管这些都是四边形, 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但是它们的边和角都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它们的形状也就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在初步分类过程中, 通过对不是四边形的图形的分析, 得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4条直的边和4个角, 完善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又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研究, 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演绎的推理过程, 并且在此过程中, 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 对图形进行刻画和描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平面图形。同时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形变而本质不变, 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

三、再次分类, 归纳特殊四边形的特征

1.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四边形,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打算怎么分?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具袋:8个四边形)

3.反馈。

按角分:按边分: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不一定不一定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分法:对边相等、四边相等、四边都不相等。

(对学生不同的分类进行肯定和鼓励, 重点突出两种分法:一是按对边相等与否来分, 二是按四个角都是直角与否来分)

4.通过分类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四边形的特点:

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分类, 让学生深入观察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 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 体会到特殊四边形就在于角和边的特殊性, 也凸显了综合两个维度来描述四边形特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都是四边形。 ()

(2) 正方形的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

(3) 有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4)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

(5) 四边形的四条边不一定相等, 四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

2.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请你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跟几号四边形比较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四边形的生活原型,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另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原型与抽象的图形之间建立联系, 让学生在具象与图形之间回返, 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拓展。

(1) 刚才我们按边的长短来给四边形分类, 以后还可以根据边的位置关系来分类。

(2) 我们刚才把这些四边形按角分, 发现四边形中有1个直角、2个直角、4个直角, 那么四边形里会不会出现3个直角呢?会不会四个角都是锐角呢?或者都是钝角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尽管今天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但都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分类,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多, 对四边形的分类也有所不同, 不给学生一种思维的定势。还有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引发思考和探究:为什么不会有3个直角?会不会出现都是锐角或都是钝角?借助问题进行想象和思考,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渗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 你对四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要经历四个阶段:操作——过程——对象——概型。这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真实的思维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过程是对活动进行思考, 经历思维内化、压缩的过程, 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比较;对象——概型 (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 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作为一节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概念课, 既要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一般规律, 也要注重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思维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从课前的调查分析到几次课堂实践的不同感受到课后的反思, 从课时目标定位的基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追问艺术到如何有效应对学生的回答等等, 针对如何把握空间与图形的概念课,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基于“共性”凸显“个性”, 注重概念外延的拓展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之前先给学生们建立一种知识体系和方法上的提示, 即通过这节课的认识, 学生不但要懂得判断哪些是四边形, 还要知道四边形一共有哪些, 研究四边形的方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所有的四边形都可以从边和角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把握特征) 。

因此, 这节课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网状的知识, 而不是零散和孤立的。所有的个性 (特殊性) 都要基于一个“共性” (四条边和四个角) , 只是四条边和四个角的特殊性决定了四边形形状的特殊性。本节课应该以认识四边形的一般性为主, 而不是一味强调不同四边形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以“联”显“异”, 基于“共性”的背景下研究“个性”, 进一步拓宽“四边形”这一概念的外延。

2.基于“起点”正视“问题”, 注重经验的引导和提升

在第一次分类之后, 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辨别, 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多数学生不能综合两个维度去判别四边形, 教师课前能够充分预设, 教学中正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辨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提炼,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 为什么?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不同却都可以叫四边形呢?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你会了吗?怎么辨认?”最终提炼出辨别四边形的依据 (即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 ,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并加以引导和提升, 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观察”促进“思考”, 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当分出四边形之后, 再让学生从一般的四边形入手, 观察到四边形的形状跟边和角有关, 从而引导学生从边和角来观察和描述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 发现了特殊四边形的特性, 如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等等。基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哪几个?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几个? (正方形、菱形) 基于观察和思考, 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四边形类属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形象而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基于“数量”刻画“图形”, 注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篇4:“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杭州市长青小学学习期间,要完成一堂关于“四边形认识”的公开课。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上好这个内容并不是难事,但行进的过程往往出人意料,几次尝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教什么”与“怎么教”在看似简单的课堂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面记录的是教学中的所行所思。

[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从教材编排体系看,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一些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学习,即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二册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第三册认识了“角与直角”,第四册认识了“钝角、锐角”。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看似熟悉又并不深刻理解的平面图形中四边形概念的归类整理。同时,教材其他地方没有单独安排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教学,应当在本课中安排教学。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看,本课应该能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因为跨年度上课,所以三上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的班级进行试教。课前对杭州市长青小学二年级的一个班(32位学生)进行了学前调查与测试,100%的学生都听说过四边形,有31人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其中有13人还知道除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4人画出了梯形,12人画出了菱形);在回答“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有23人只知道有4条边,4人写了4个角,只有1人知道有4条边和4个角。

调查结果分析:

(1)96.9%的学生对四边形的认知起点只停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

(2)71.9%的学生认为四边形只有4条边,12.5%的学生认为只有4个角。96.9%的学生不能综合两个角度来描述四边形的特征。

(3)对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与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比较模糊,如何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比较、归纳,得出四边形概念的本质属性(四条边和四个角),然后又从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演绎得出特殊四边形的4个角和4条边的特殊性,成为本节课知识教学上的难点。

(4)能从两个维度(边和角)来把握四边形的特征,从而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是作为几何图形课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综合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能区分、辨认四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选一选、分一分、辨一辨、找一找等活动,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类属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了解起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2.在你的头脑中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

预设:有4条边,有 4个角,长方形、正方形是四边形……

看来小朋友对四边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不是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到底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步分类,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1.学生独立尝试辨认四边形。

在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下面打上“√”。

2.反馈交流。

(1)找出了几个四边形? 其他的为什么不是?

(2)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为什么?看上去它们的形状都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叫四边形呢?

(3)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你会了吗?怎么辨认?

3.归纳提升。

(1)这8个图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

(2)这些四边形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纸片: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其实在这么多的四边形中,像这些“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都有自己另外的名称,都是一些特殊的四边形,而像6号这样的四边形称为一般的四边形。

(3)那这7个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

反馈:对边相等,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有直角、钝角、锐角等等。

尽管这些都是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但是它们的边和角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形状也就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在初步分类过程中,通过对不是四边形的图形的分析,得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4条直的边和4个角,完善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又通过对不同形状的四边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研究,让学生经历了归纳、演绎的推理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对图形进行刻画和描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平面图形。同时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形变而本质不变,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概念的理解。]

三、再次分类,归纳特殊四边形的特征

1.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四边形,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打算怎么分?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具袋:8个四边形)

3.反馈。

按角分:按边分:

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不一定 不一定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分法:对边相等、四边相等、 四边都不相等。

(对学生不同的分类进行肯定和鼓励,重点突出两种分法:一是按对边相等与否来分,二是按四个角都是直角与否来分)

4. 通过分类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四边形的特点:

长方形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分类,让学生深入观察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体会到特殊四边形就在于角和边的特殊性,也凸显了综合两个维度来描述四边形特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都是四边形。()

(2)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3)有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4)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5)四边形的四条边不一定相等,四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2.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请你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跟几号四边形比较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四边形的生活原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原型与抽象的图形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具象与图形之间回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拓展。

(1)刚才我们按边的长短来给四边形分类,以后还可以根据边的位置关系来分类。

(2)我们刚才把这些四边形按角分, 发现四边形中有1个直角、2个直角、4个直角,那么四边形里会不会出现3个直角呢?会不会四个角都是锐角呢?或者都是钝角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尽管今天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但都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分类,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多,对四边形的分类也有所不同,不给学生一种思维的定势。还有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引发思考和探究:为什么不会有3个直角?会不会出现都是锐角或都是钝角?借助问题进行想象和思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你对四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要经历四个阶段:操作—— 过程—— 对象—— 概型。这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真实的思维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过程是对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内化、压缩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比较;对象——概型(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他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作为一节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概念课,既要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一般规律,也要注重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思维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从课前的调查分析到几次课堂实践的不同感受到课后的反思,从课时目标定位的基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追问艺术到如何有效应对学生的回答等等,针对如何把握空间与图形的概念课,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基于“共性”凸显“个性”,注重概念外延的拓展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之前先给学生们建立一种知识体系和方法上的提示,即通过这节课的认识,学生不但要懂得判断哪些是四边形,还要知道四边形一共有哪些,研究四边形的方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所有的四边形都可以从边和角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把握特征)。

因此,这节课教给学生的应该是网状的知识,而不是零散和孤立的。所有的个性(特殊性)都要基于一个“共性”(四条边和四个角),只是四条边和四个角的特殊性决定了四边形形状的特殊性。本节课应该以认识四边形的一般性为主,而不是一味强调不同四边形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以“联”显“异”,基于“共性”的背景下研究“个性”,进一步拓宽“四边形”这一概念的外延。

2.基于“起点”正视“问题”,注重经验的引导和提升

在第一次分类之后,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辨别,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多数学生不能综合两个维度去判别四边形,教师课前能够充分预设,教学中正视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辨析与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提炼,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少选了哪几个?现在你认为这几个是四边形了吗,为什么?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不同却都可以叫四边形呢?现在再让你去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你会了吗?怎么辨认?”最终提炼出辨别四边形的依据(即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并加以引导和提升,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3.基于“观察”促进“思考”, 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当分出四边形之后,再让学生从一般的四边形入手,观察到四边形的形状跟边和角有关,从而引导学生从边和角来观察和描述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了特殊四边形的特性,如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等等。基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哪几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有几个?(正方形、菱形)基于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四边形类属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形象而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基于“数量”刻画“图形”,注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数与形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当学生从数的角度刻画形时,会使形更加精确,更加数量化;当学生从形的角度刻画数时,会使数更加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头脑中不断地进行数与形的转化、数与形的相互描述与刻画,这样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有益的。本节课在让学生对各种特殊四边形进行观察并加以描述时,就是抓住平面图形的两个维度(即边和角)的特点进行量的刻画,如有四个直角、有四条相等的边等等,使学生对图形的把握更加准确,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313100

篇5: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和四个角。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关注生活经验,提供感性材料。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教学素材,目的就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四边形。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小组讨论,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有根据是否是对称图形分的、还有根据对边是否相等来分的。尤其是有根据是否是对称图形分的情况,学生能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这虽然是一位同学的想法,却给了更多同学一启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我觉得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需要自己不断努力:

1、在这次教学中,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但是在分类这一环节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过多地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有几种不错的分类方法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

2、面对学生的生成,课堂的应对能力还不强。整节课学生的交流、发言都比较积极,可是在分类这一环节中,出现了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局面。当学生的分类方法正是我所期望时,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听懂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篇6: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一、从已有经验开始,直接引入,尝试判断。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看看课件中的课题,让学生说说对四边形的认识,了解学生脑海中对四边形已有的认识。之后出示书本P35的四边形图形,让每位学生逐个动手判断,并说出不是四边形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从而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归纳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升。这里,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提升,以学生的基础为起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习,逐步提高。

二、在多次活动中辨析,积极参与,深入了解。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 ,要使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中斩获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判断、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有的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标准分,有的学生按照是不是直角分,有的学生按照直角的多少分,有的学生按照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有的按照边相等的多少分等等,在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对四边形的认识。当然,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纪律维持。课堂上我重点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给四人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做了具体分工。负责纪律的,负责汇报的,负责记录的,各有所职,有条不序。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更扎实的开展。

三、在开放题中提高,巩固所学,开阔思维。

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的其中两道习题:

1、学具袋里有两长两短四根小棒,拿出一长一短两根小棒。提出了三个问题:

(1)、要拼成一个长方形,怎么拼?还需要怎样的两根小棒?

(2)、还能拼成什么四边形?需要怎样的小棒?

(3)、一定不能拼成什么四边形?为什么?通过三个问题使学生在开阔的思维空间里更清楚的认识到四边形自有的特点,对相互之间的区别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给两个图形填一笔,变成两个四边形,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学想象能力有非常大帮助以及促进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然,想是这么想,设计是这么设计,反思整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存在的不少,主要有三:

首先是学具制作不够精细,由于是自己剪裁制作,部分学具不够精致,甚至比较粗糙,对于学生学习、分类,以及知识的形成、建构会有一定阻碍甚至是障碍,应引起重视。同时没有考虑到特殊四边形的情况,如凹四边形的特例。没有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更全面。

其次,在四边形分类之后的总结环节中处理得不到位,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不够深入、深刻,导致习题中两根小棒拼四边形这一题没有出现应有的亮点,需要反思。

再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人的职责尚需很大的提高,应在今后教学中更多的练习、培养,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更高效。

篇7: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一、重视动手操作。

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四边形,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学生通过创造四边形,按要求画四边形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环节中,我安排是四人小组讨论出一种分类标准,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还有根据形状等来分的。分类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篇8: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利用图片展示组织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不发达, 对一些枯燥的文字和没有色彩的图示产生不了兴趣, 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复杂变得形象简单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对图片的合理运用, 无疑是一种吸引学生目光的好方法。对于这一节课, 教师在上课伊始, 可以采取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的方法, 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笔者给学生观看的是我校的一张校园简略图, 当然也可以给学生观看游乐场所或者公园、广场等地的简略图。但是, 教师要注意, 这些图形要尽可能的清晰和简单, 并且颜色鲜艳多彩,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寻找这幅图示里面都包括哪些图形。由于生活经验和之前的学习或者预习, 学生们都会得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特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发现,这几个图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这些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开展动手实践组织教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方法。认识四边形这个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无疑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对四边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的基础上,就需要让学生对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让学生从中找出四边形的图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图形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要求学生把属于四边形的图形涂成红色。

学生通过这道题目,可以明确地分辨四边形和其他图形,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涂颜色,激发了学习四边形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画出四边形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画图的时候要用铅笔画,同时画的时候要利用直尺或者三角板,这样画出的图形才更加美观和标准。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才能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问题。

教师让学生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时候,可以采取让学生绘画和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把这些图形绘制出来,让学生跟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在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强调这些图形绘画时候的特点,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所有边的长度都是相同的,梯形上下两条边平行并且长度不相同,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平行且长度相同等。教师在让学生绘画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将绘制好的图形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总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融入生活情境组织教学

篇9: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认真思考教材的编写意图,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图形的特征。我做了如下设想: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在发展,思维也在由具体形象状态向抽象逻辑状态过渡,初步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本节课,通过猜、找、量、分、剪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精神,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四边形贴图。

学具:平行四边形、梯形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猜图游戏,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游戏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系统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点:对边平行

(2)动手操作验证

(3)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验证,归纳总结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教学梯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验证,归纳总结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5)教师小结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对比得出梯形的概念。做到触类旁通,运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给下面的四边形分类

平行四边形有( )梯形有( )

Ⅰ.独立思考,寻找方法答案并说说方法。

Ⅱ.预设:图①和⑥不是平行四边形时,引导展开讨论,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Ⅲ.师:我们把这三组图形统称叫做什么?(四边形)

设计说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导入对几者关系的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

(1)运用集合图表示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结合图说说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结合大屏展示:教师总结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说明教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作形象的说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者间的关系。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猜一猜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抓住概念的实

质,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

升华。

3.画一画

小组合作完成。

(1)在平行四边形纸画一条线,可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2)在梯形纸上画一条线,可把梯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3、5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篇10: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一节可视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本节课我通过图形王国主题图创设情景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做准备。图形初步认识中关于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因此在感知四边形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导孩子寻找教室里四边形和观察生活中的四边形,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观认识四边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选择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学生认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先大胆猜测它们会有什么特征,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长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过程,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自主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人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堂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设计多么精心,但孩子们是灵动的,课堂更是流动的。上完课我自己也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例如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与把握方面比较欠缺,在认识四边形特征环节太繁琐,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画长方形与正方形没有完成。课堂氛围不活跃,太沉闷,对学生的评价语太单一,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篇11:《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观察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最初对图形的认识就是由观察开始的,所以在四边形的认识过程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因为已经有认识常见的简单平面图形的经验,有一定的空间与几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学生接受新知相对来说较快。

本节课在以前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有一定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对图形的认识更全面。所以,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在观察平面图形的时候注意图形构成的几大要素,发现同类图形的基本特征。

课堂初,我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猜测的四边形的样子,展示介绍自己画出的四边形,我将他们画出的一些四边形贴在黑板上,相互观察判断,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很快判断出给出的图形哪些是四边形,哪些不是,但是发现有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表述不清楚甚至混淆,于是,我在课堂上临时加入了四边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的讲解环节。这一点,尽管教材上有显示,但自己课前没有预设到,备课还不够细致。找四边形的普遍特征这一环节,教材中没有给出四边形的定义,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个角。此时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表象认识是不全面的,接下来通过反例,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上一篇:会议活动准备工作下一篇:高中语文古诗填空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