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电化教育论文

2024-08-10

高中语文电化教育论文(共9篇)

篇1:高中语文电化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 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我的探索,最初是从九三年启动的《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开始的,九五年十一月成功地通过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验收;九六年七月又经受了高考的严峻考验,升学率达90%以上。去年,在省教育学院的直接指导下,我校在高一学年开办了两个实验班,由我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教改任务。这次实验借鉴了上一轮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它作为更为深入的一轮探索,纳入“面向21世纪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这一“九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的运作轨道,业已整整一年。现将其初步成果汇报如下。

一、以《东方时空》突破封闭的教学机制

我们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开设《东方时空》课。每周二到周五早晨7点钟,我便与学生一起端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阅读中央电视台精制的这本电视新闻杂志。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各位主持人、记者、播音 员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导师,而我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助教;每天组织学生收视,每周批阅91篇观后感。尽管开课仅仅一个半学期,但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情操、文化等诸多素质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收看《早间新闻》,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曾使弟子们义愤填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去留,曾使弟子们牵肠挂肚;阿以争端,非洲难民,震撼着弟子们善感的心弦;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获得成功、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连连告捷,更振奋了弟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至于《时空报道》更是震聋发聩;无论写真与打假,都是社会瞩目的焦点;无论扬善与惩恶,都是大众关注的热线;无论颂美与批丑,都是时代交响的强音。日熏月陶,耳濡目染,国家的兴衰正在逐步取代个人的鸡毛蒜皮;改革的大潮正在日益压倒追星的时髦;人民的冷暖正在重新调整爱的天平。总之,这一切正在潜移默化地纠正着过去死背时事却不懂政治的误区,使学生心系华夏冷暖,胸怀五洲风云。《生活空间》领着我的弟子们,从繁华的都市走进“生命的禁区”,从老外欣赏川剧的茶馆走进沙漠地质队员的帐篷,从“最后的七月”里悲欢离合的字庭走进中国音乐神童在德国的花园式寄宿学校„„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皆有味;感悟千端、悲欢哀乐总关情。弟子们在感悟他人百味生活的同时,也在编织着自己多彩的梦。

《东方时空》课的最大作用,在于开拓了学生的心胸和视野,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其作用是任何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二、以文化讲座突破狭窄的应试课程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内涵,实验班开设了周六专家讲座。在讲座课上,学 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 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一年来,我们请《吉林教育》副编审奚少庚主讲《旧体诗词鉴赏与创作》;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杨 佐义、东北师大博土生李立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请吉林大学教授陈方竞、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许消友 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史》;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刘菊香主讲《台湾文学》;请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扬春 兴主讲《古代汉语》;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鹏伟主讲《余秋雨。文化苦旅》;请吉林师范学院讲师陆 峰主讲《严肃音乐欣赏》;请吉林大学教援薛纯华主讲《美学》。一共举办了8个种类27次讲座。

其中《文化苦旅》讲座之后,曾辅之以写读后感来巩固听讲效果。《旧体诗词鉴赏与创作》讲座之后,则在部分文学爱好者中间开展了不定期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最近吉林市“雪柳诗社”出版的一本以“庆回 归,颂金瓯”为主题的诗集,就收录实验班学生的几首旧体诗习作。还有一些同学已开始养成在日常学习和 生活中以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虽然实验刚刚迈出一步但细察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品味,业已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其前景是十分乐观的,三、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 :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

96年入学前的暑假和去年寒假,我们都留了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2部,《古文观止》12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3篇。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我们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每期《中学生阅读》都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的,大 体分自读篇和教读篇。自读篇凭兴趣读,靠悟性品,课外独立完成。教读篇,按要求读,靠毅力啃,在老师 帮助下完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能力训练,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例如,我们曾删掉了《崇高的理 想》一文,补充了周国平的《救世与自救》;配合学习《琐忆》,补充了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的《大哲与 大洁》。

选读名句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 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 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四、以调动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

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敢死队”,课党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力,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发表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第1周评比,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评比,已高达80次之多。

“课堂发言敢死队”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突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应试观念的束缚,从“举手发言”这一看起来小做起来难的环节出发,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

1.既求应试分数高,又求品学素质好。

2.志如高山百丈松,行似以平原一寸草。

3.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

4.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

这种学习观念,目标是求全的,原则是务实的,态度是主动的,心理是强健的。只有树立这种新观念,养成这种新学风,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

篇2:高中语文电化教育论文

我们处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局部动荡不安、和平仍占主流的国际背景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这需要全体国民前赴后继的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良好的氛围中创造出高效的社会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其中语文教学的责任重大。所以我们要运用现代的手段努力打造出一套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一、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背景

1.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

2.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要求。

我国确定了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就必须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就要顺承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3.改变高中语文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

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了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但长期以来注重“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成为注入知识的“容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单调枯燥。加之教师的教案设计存在误区,教学模式的老化,另外,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泰山北斗”可望而不可即。一方面老师怕失去自己的威严,另一方面学生也怕老师的呵斥,师生之间存在隔膜。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这些种种状况。

二、针对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几个设想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成人文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以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

(四)教师教案的设计要改变思路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五)建立一种复合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模式追求上的.丰富多样化,表现为一种复合开放式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语文教学所需要的。

(六)建立探究互动式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在笔者看来,这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过程,就是一个师生间探究互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在新课程标准那里,有一个理论前提那就是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动向那就是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变革。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原有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考目标取向、模式单一、封闭式教学以及单向化的教师主导现象必将被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以及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所取代,教师教案的设计也将作出很大程度上的调整,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可以乘着改革的春风,大胆地走出去,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拥抱历史,去激扬文字,去感悟生活的美,语文的美。愿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来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高中生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帼眉.高中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李洪森.语文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张建人.语文教育改革.山东教育,2000,9

[5]林筱泓.浅谈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育评论,2002,1

篇3: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特色观念简单化。教学方法简单, 固有的惰性思维, 陈旧的观念让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高中语文就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积累, 不需要有多么强的特色性。在这一观念之下, 高中的语文课无形的变成了简单的“填鸭式”教学, 让人感觉不到任何语言文学的美感。

唯实用论, 过分强调工具性。在语文教学单纯强调工具性的大环境中, 现代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追求升学率和应试的教学评估。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高中的语文教学缺乏了对其应有的深度。

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还是承袭旧法, 教学形式死板单一, 用的还是应试教育的僵硬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仅停留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之内, 即使一些语文活动也在窄狭的师生范围内进行。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放手, 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行为, 对一些教学活动不敢革新。也许新课改带来的改革会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的需要。建国至今, 我国的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按照文理两条线同时进行的。从高中二年级开始, 学生根据高考的需要文理分家, 考文的主攻政、史、地, 考理的主攻数、理、化。进入大学后, 随着专业定向, 学生的文理知识进一步分离, 逐渐形成单一性的知识结构, 学文的不懂自然科学知识, 学理的不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种状况, 在高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知识状况的评价统计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师生之间的感情存在着不易察觉的鸿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配合是搞好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存在着沟通的障碍。

二.如何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准确提示作品美的主题, 指的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 是作者主要写作意图的体现。而美的主题是作者用美的情感和巧妙的方法感受提炼生活的结果。

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 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 可以陶冶思想情感, 进行审美教育。文章美的语言主要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 这种语言也是感染力强的语言。

认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 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这眼前景物的传神写照, 即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意”, 这“情”与“景”天衣无缝般的融合就构成作品的艺术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各自独特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 认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 产生情感共鸣。

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一篇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和能力各方面水平的综合运用和集中反映。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其实也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写文章精熟的技巧固然重要, 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情操。也就是说, 一篇好的文章, 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 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篇4:高中语文心理品质教育

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对他们及时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有许多这样可供利用的因素。将其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勤奋向上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渴望了解未知的东西。在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勤奋是必不可少的。荀子的《劝学》一文就是劝勉大家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以量变求质变的。

二、谦虚谨慎的教育

谦虚使人进步,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胸怀,才会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取得进步。《伶官传》中指出"满招损,谦受益",提倡谦虚的精神。

三、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如何面对新事物呢?是像《断魂抢》中的沙子龙不肯传艺,只在回忆中生活呢?还是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怕出乱子,顽固地维护旧事物呢?还是像《宽容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对新事物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呢?

四、增强意志力的教育

只有决心而没有毅力,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勤奋+决心+意志力=成功。古人登山“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们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终于领略雪中泰山之趣味。这些都启示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心,就有可能收获到更多更好的麦穗。

五、心理承受力的教育

要教育青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正视失败。在困难面前,不能丧失信心,而应该勇敢地在失败中崛起。这时,一颗能够承受挫折,坚强的心灵就极为重要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数次被陷害,罢官,放逐,但他仍旧不改初衷,提倡“美政”;《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十八次面临危险境遇,仍矢志不移:这些都是直面惨淡人生的范例。

六、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高中学生已经在思考人生目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大有裨益。《项链》中玛提尔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努力。

篇5:高中语文教育叙事

(一)语文是什么

一旦进入具体的学习任务,两个班级的差距便显现出来。三班的学生,无论是书面任务的完成、口语的表达,还是走上讲台时的动作神态,都优于七班。这样的状态,不是我所喜欢的。一个群体,考试成绩可以不如另一个群体,如果精气神也都输了,那就完蛋了。这一学年,我得努力改变之。

两个班级,均安排了八位学生上台发言。

其他学生的发言,也都很有代表性。其中,三班的李伟轩就明确表示,语文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语文课没有趣味,很多时候只想利用语文课睡觉,老师也不管。

我接着李伟轩的观点,谈了我的看法,我说,当语文成为极为枯燥的学科时,应该悲伤的不是学生,而是语文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发现不了语文中的美,不能带领着学生乐此不疲地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则这样的语文教师,基本也就是范美忠所说的白痴。语文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就是要引领着一群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去感受千百年来无数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的自由吟唱。

为了进一步感染学生,让学生们对高中语文学习形成最初的美好印象。我给学生们朗诵了一篇旧作的总论部分:

这是一条永不枯竭的长河,从“断竹,续竹,飞土,逐 宍 ”的古老《弹歌》处发源,汇聚着子曰诗云中的风骚,融合着铁马金戈的豪壮,裹胁着诗词歌赋的庞杂,一路飞奔,一路高歌,注入无止无休的生活海洋。

它曾倾听过雎鸠的“关关”鸣叫,见证过铁肩道义的激昂。在秦风汉月的抚慰中,吟咏过唐宗宋祖的功业,讴歌过忠臣孝子的执着。它的堤岸上,思想的苇草,年复一年繁茂地生长着。它用每一滴晶莹的水珠,浇灌出五千年的锦绣文化,哺育出万千优秀儿女。

这就是语文,就是凭借了或富庶或贫瘠的财富,滋养着生生不息的整个人类社会的语文。她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不但来自于钟灵毓秀的山川、浩瀚苍茫的大漠、辽阔雄壮的海洋,来自于五千年岁月的淘洗与漂染,更来自于天地之间那无数个栉风沐雨艰难跋涉的高尚灵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人类社会的艰辛陶冶,锻炼出语文得天独厚的尊贵与圣洁。面对这兼容了知识与智慧、情感与意志、道德与文明、历史与现实等众多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圣殿,我们该怀揣着一份什么样的神圣朝觐它、亲近它、接纳它、拥有它?或者说,当语文敞开它的阔大、宽厚的胸怀,任我们如不肖子孙一样随意挥霍它的财富时,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些曾经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出过耀眼光芒的经典、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承载过生命的厚重的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这,就是语文交给我们的一副重担。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是愧对这份瑰宝的。众多的师生,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早已习惯了知识点的分解与剖析,习惯了将一个个文质兼美的文本,宰割成与一道道试题、一个个分值对等的选择题、简答题。在他们的眼中、心中,语文,就是获取分数的一个手段,是攀爬中高考这两座大山的一道台阶。

丰姿绰约的语文,就这样被屠戮了。屠戮语文的,是语文的子孙,是自家人。与语文一起香销玉殒的,是与语文生死与共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惨遭屠戮的语文,尽管只剩余下一堆的零碎,堆放在曾经有血有肉顾盼生姿的学科座位上,但相当多的同行,却指着这堆零碎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语文。

语文课堂上逝去的思想、精神,我们还有可能在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中找寻回来一部分;逝去的智慧,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知识学科中重新弥补少许。可是,我们该从何处找回这份消失了的语文的激情呢?

随后,又请语文课代表代为朗诵了《语文只是一粒种子》。我希望,这节课也能成为一粒种子,一粒语文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中。我将用一年或三年的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这粒种子生长、开花、结果。

高中语文教育叙事

(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实话,教育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且百年才能树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正因为如此,教师有时也会杀人于无形。一顿粗暴的训斥,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句嘲讽的话语,甚至一个蔑视的眼神,都会像一把利剑,将一颗透明的心击得粉碎。我亲爱的同行,请宽容一点吧!宽容的老师,才能培养宽容的学生,将来才会形成宽容的社会。如何做到宽容?

首先要容人

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老师勃然大怒,叫学生站起来。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然后坦然坐下。老师气极了,把学生叫到我这儿来。我一听,笑了。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我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我表扬三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我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其次要容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久而久之,老师自己也犯了迷糊,以为自己就是真理,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托尔斯泰老年时说自己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端正心态,是察纳雅言的前提。一次早读,我走进教室,拿起学生的书,安排早读课的内容。翻到《过秦论》一文,《我看徐秀丽》赫然在目,下面列了我的三大罪状:

一、自命不凡,喜欢自吹自擂;

二、好为人师,患人之不己知;

三、教学经验寡陋,有误人子弟之嫌。

初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再次要容事

窗外飞来一只罕见的小鸟,教室群情哗然,一位学生一边喊“老师,我给你逮回来”,一边扑出教室。好端端的一节物理课泡汤了,逮鸟的学生付出了停课三天、警告处分的代价,因为老师气得发誓再也不进班上课了。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老天阴沉了半天,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如天女散花。这可是今冬的第一场雪!学生很惊喜,但他们学了一次乖,只是伸长脖子向外望,而不敢轻举妄动。我一看,《赤壁赋》也暂时失去了魅力,便大手一挥:“到教室外去看。”学生一阵欢呼,恨不得想把我举起来扔到空中。三五分钟,学生的新鲜感也就过去了,便自觉地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我并不开讲,而引导学生围绕雪展开联想,几分钟后,拿出练笔本——写。这次作文出奇的好,学生不仅写出自己的欢乐,更多的学生写出了由雪而产生的联想。

魏书生说:“每件事情,至少有100种处理方法。”我选择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赤壁赋》今天上不成了可以明天上,雪却可遇不可求。宽容,真是一种智慧,使自己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篇6:高中语文老师教育故事

二年级上册班上来了一名新同学,叫小铭,还没安排班级时,就已经听介绍的谢老师说,这是一个刺头,在公立学校总是不学好,成绩也是老大难,才二年级就已经跟不上班级成绩了,当时心头老打鼓了,一想:为什么又安在我们3班呀!真是运气不好,来了这么一个学生。另一想:没事,既来之,则安之,只要用心教,相信会有进步的。

孩子来了以后,一看,长得还是很精神的,是一个小帅哥,当时我就安排了班上一名成绩很优秀,又很热心的孩子—姚标,和他做同桌,私底下我和姚标说,你是班上非常优秀的孩子,我让你和他坐,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你优秀,你负责任,所以让你去帮助他,小铭刚来,很多东西都不太懂,成绩也不是很好,他有困难,你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小铭刚来时看着还是挺听话,也不像是一个爱惹事的孩子!不过成绩确实不好,字也写得歪歪斜斜的,上课提问题时,基本没举过手,问他,他也是非常不自信的,声音小小的。和家长沟通,家长是卖服装的,根本没时间管他,在家里也很不听话,总是和父母顶嘴,所以他才会越来越差,现在来了我们学校,晚上就在学校吃晚餐,上晚修,下晚修了才接回家。学习上基本不管,可以说是甩手掌柜,只关注到成绩有没有进步,想着花了钱就要有进步。每次和家长说平时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和孩子沟通,家长总说忙,忙,忙---经过两周的学习观察,发现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不是笨孩子,他只要用心,一定能有进步的,当下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尽快让他熟悉新环境,让班上良好的学风影响他,让他愿意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首先在课堂上多提问,多表扬,多鼓励;做题时,由于刚上二年级,他的识字量还比较少,很多题都不会读,我就让同桌姚标去帮他,并要求姚标一定要有耐心,我发现在同桌的带动下,他真的认真了很多,虽然字还是写得很不好,但是可以看出,做题时是用心的,做对的题也越来越多

课下,让班上活泼的孩子找他玩,和他说话聊天。有时还利用中午和晚修后的二十分钟对他进行辅导学生个别教育案例:孩子你慢慢来教学反思。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发现他的改变真的很大,成绩由刚来时的不及格到现在已经能上90分了,真是可喜的成绩,孩子学习也自觉了很多,周末回家知道要完成作业了,孩子父母也非常开心。但是我对孩子父母说,这孩子不笨,只是他学习不够自觉,很多时候需要人去推一把,你如果不管他,放任自流,那绝对是不行的,他的进步虽然很明显,但是要想保持,必需有人监督,我们在学校用心教,努力让他学好,你们在家里也不能不管,孩子妈妈当即表示,一定会抽时间管孩子,检查孩子的作业,不会再让孩子回到原来的样子了。现在升上三年级了,孩子的成绩还是比较稳定的,都保持在90分以上,作业写的也工整了很多,我终于放下心了,只要一直有这个学习状态,成绩不会差。

篇7:高中语文教育如何做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备课工作不是十分的重视,认为语文教学反正都是针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全都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要知道,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不管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层面,语文教材都不会将教学目标完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和学生只能从教材的内容中挖掘和思考。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不能敷衍了事,应认真对待备课这一环节,这也是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

2 在对象上做好准备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兼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生和学困生层面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和练习考核方面都需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注意高低、难易、多少的分配,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进步。

3 在见解上做好准备

备课的原理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教师更应注重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需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所以,教师不应急于查看教学参考书,应先仔细钻研教材,在备课时反复地研读,自行分析和研究课文,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再借鉴教学参考书,对自己的备课工作进行丰富和补充。

4 在流程上做好准备

高中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科学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新课导入开始,一环接一环地往下教。例如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科学的设计:①从“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代背景导入新课;②通读全文,理清刘和珍烈士事迹;③利用多媒体再现“三?一八”惨案,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④分组讨论造成这一事件的成因是什么;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看到整个教学思路的严谨和有序,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思维层次也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3如何教高中语文

1、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就是自己首先作为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要受学生的欢迎

2、文史不分家,将语文的讲解融化在历史中,而语文中的历史不要求孩子记人物事件时间,对他们而言就跟故事是一样的,所以一个语文老师最好要通历史,还能把历史想说事一样讲出来,而不是只有人物时间之类的,《明朝那些事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以文言文为主,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古文

4、不要总是让他们写一些考试中的作文。作文,以段落描写为主,用最短的话表达最准确就是高分,至于需要什么把那些段落串起来,这个可以放着以后慢慢教

5、现代教学中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没有给哪些第一次没学扎实的学生以成长的机会。具体来说就是以考试代替了学习,学生在考试上花的时间精力远比学习上的多,占很多时间的考试挤压了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造成已经学好掌握的孩子成绩会有较大的提升,而没学扎实的学生跟在后边不停地考试而不是静下心来把基础概念搞清楚,也不是把知识点串起来。所以他们一遍遍地参加考试,一次次的在原地踏步,所谓的提高也就是熟悉了考试,而不是知识增加了

4如何教好高中语文

一.首先做到有效备文:备文本、备体系。

课程教育专家方智范教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不能放弃作为教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文本内容烂熟于心,做到了解文本内容,但是不能止于文本的解读和结论性的传授,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贩子”。

(一)立足文本,超越教参。

看到视频中徐老师谈道当年北京地区的教师走入的误区,把教参中结论性知识原封不动的“搬”给学生,导致了各大书店教参脱销的尴尬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就会产生倦怠现象,兴味索然。

(二)高屋建瓴,构建体系。

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课本由原来的按文本编排变成按主题体系编排,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在一个体系中的高屋建瓴,新课程下课本都是按照主题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统一的主题。

二.其次做到认真备人

做到有效备课,不但要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人与文的交集,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整堂课成功的关键。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备课不仅是教师的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所以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很多老师上课时课堂预设比较充分,但这样往往走入一个极端,学习视频时候,看到方智范教授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一位特级教师为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讲学。课堂设计精准,行云流水,甚至到课结束时这位老师正好讲完最后一句话。看着非常漂亮。但是美国人对这堂课的评价是:学生无任何问题干扰因素,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是一堂没有必要上的课!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在的很多观摩课,优质课不就是这样上的吗?设计太精细,步步为营,起承转合都准备好,大有“请君入瓮”,这样的课堂是不是预设有点过?

另外,已经批判很多年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讲授式模式,作为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机,高二学习《史记》时,课文太多,有都是文言文,怎么办?如果只是串讲,学生一定会晕头转向,所以备课时设计了许多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活动,比如讲《李将军列传》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为每一个李广的事迹,起一个小标题,力争能够反映李广的人物性格,学生比较有热情,而且完成较好。每一个事迹文段的字词都交给他们自己解决,不会的写到黑板上,最后大家共同解决,取得和很好的教学效果;《鸿门宴》挑选几个片段让学生表演,体味人物性格。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才会有生命力。

(二)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篇8: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语文是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它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这么说从牙牙学语的幼童到满腹经纶的博士,他们学习的最基础的学科就是语文,因此语文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语文这一学科是特别可以渗透情感的,它不单单只是一门学科这么简单,它可以结合当今热门的实时热点,将其中的道理和情感传达给学生们,这就是语文的情感渗透。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文载道”,它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人生在世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而高中生心智已经基本成熟,也已经过了叛逆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心里成长阶段,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因此语文情感探究在高中开展我认为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2. 为什么要进行高中语文情感探究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时代的目标,而加强情感建设就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这一标准下,各个学校应该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开始转型,在给学生传播学科学识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里教育和情感的渗透,关系学生的心里健康和成长。我认为不注重学生情感教育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如早年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学生的心里情感教育,我觉得这就是开展高中语文情感探究的原因。

在我上课的时候我常会发现,在我提出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的眼神中是带有闪躲的。例如:今天的学习的课文是中国现代诗《赞美》,当我提出让学生读课文时,还有几个同学举手回答。当我提出让同学有情感的朗诵时,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沉默,并不作答。而当我让大家说说体会这首诗的情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把头地下,仿佛是在躲避一样。课下我也问过几名学生,他们的回答让我深深地觉得进行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探究是尤为必要的。

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开展其实并不困难,因为语文本身就带有传播情感的职能,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新课程标准,首先我们在教学时就要以情感为基础,一定要坚持学生老师的民主平等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上是师生传道授业,课下为朋友关心生活,真正做到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的关系。

因为太过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心里情感变化,这导致学生大致都养成了被动的习惯,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好的,而我认为语文教育情感探究可以启发学生的天性,可以帮助他们以积极主动地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进行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探究的原因。

3. 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进行语文情感教育探究不仅仅是普通的教授语文课程这么简单,它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就是关注学生心里的变化与成长,在情感生活中去帮助引导他们。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严于律己,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情感教育探究铺好道路。其次,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我们应该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素质,积极进行学习和深造,在语文情感教育探究中多研究,多讨论,要因材施教,不可单一呆板。而且还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教育教学计划上进行改变,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情感教育探究活动中应该做的。

4. 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语文情感教育探究

在进行语文情感探究的活动中不仅要求教师的配合,学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情感慢慢地带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体会情感,学会为他人着想。学生要在课堂中充分的和老师互动,不要产生抵触情绪,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和老师商量,要相信老师,要努力打破以前上课的常规模式,这样会让探究取得充分的成功。

5. 成果

在开展语文情感探究活动之后,我为我的学生制定了计划,将一些互动讨论环节加入到了课堂中,在背课文时不在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我会给他们奖一些延伸的小故事提高趣味性,也会研究一些有趣的口诀,使他们更有兴趣,更好记一些。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我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比以前要积极,课堂的氛围特别活跃,将那些对学习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都带动了起来,学生的整体语文成绩也都有所提高。

高中语文情感探究是配合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充分发扬真,善,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优秀人才为目的的一个情感探究。就目前的成果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我认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我们应该首要关心的,因为他们刚刚经过了初中的叛逆期,在面对当今社会这么多的诱惑下,要坚守本心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高中语文情感探究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守住本心,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为国家培养更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高智商高情商的新型人才。

6. 结语

我认为高中语文情感探究,它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来实施教学,全方面的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素质整体的提高,并且我认为高中语文情感探究应以学生自助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并要求学生和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以前的语文教育是课程和教师是不变得,而如今的情感教育探究是要让三者共同发展,这样语文发展才会进步,高中语文情感探究才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季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3(35)

篇9:高中语文与逻辑教育

在中学阶段,学校可将传统的逻辑基本知识开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让学生初步掌握逻辑知识。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定义、划分),也可将现在大学里开设的普通逻辑课程放在中学进行。据有关人士调查,98%的中学生认为在高中应该开设逻辑课,62%的学生认为中学的逻辑知识太分散、太零乱、不完整、不系统(曾经有一段时期,高中语文教材中分散有逻辑知识)。因此,逻辑教育即使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设,也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而语文学科自当挑起重担。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逻辑知识和语法知识是并重的,这些年的教学大纲以及现在的课程标准对于逻辑知识都不再做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此也有所忽视。可能是因为逻辑比较枯燥、繁琐,下了很大功夫去学,结果却收效甚微。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学点逻辑,是很有用处的。就语文学习而言,写作时许多病句的产生就是因为逻辑思维不严密的结果,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可以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的。因此学习一点基本的逻辑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有助于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一、渗透逻辑教育的不利因素

从历史角度看,以儒道释为主体的古代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着高中语文教育中逻辑教育的渗透。传统思维方式惯于形象、直觉思维,视抽象逻辑思辨为雕虫小技,重经验、重整体综合,鄙视理论上的推理分析,从而形成了抵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教育的习惯心态。从现实角度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加强,变相的实用哲学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逻辑教育渗透淡化

教育思想分为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示,反映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1963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规定: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要以训练为主,要同讲读教学、作文教学密切配合,避免孤立讲授。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力求简明扼要,切合实用。逻辑知识编写成短文,在教学中,着重使学生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的适用,初步理解逻辑的同一性、矛盾性、排中性和充足理由性。这份大纲符合教学规律,颁布后受到师生的好评。198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删去逻辑知识。纵观大纲不难发现,教育思想越来越淡化语文教育中渗透逻辑教育。

2.教材内容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语文课本编入逻辑知识有两次:一是1961年起用的课本,编有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规律等常识性短文;二是1979年秋起用的课本,扼要介绍了逻辑知识,编排了适当的习题,1983年秋对此做了修订。

1986年,根据《大纲》精神,抽掉逻辑知识短文。从此,语文教材再也没有出现逻辑知识短文。逻辑知识短文的删除,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缺乏依据。虽然现行教材课文内容、练习与注释有少量逻辑基础知识的隐性渗透,但并非每个教师都能于教学中将其有效发掘,因为教师本身的逻辑素养千差万别。

3.教师素质限制

教师素质是教师能胜任教育工作所具备的品质、知识、能力与身心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成效。虽然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高校读书时学过逻辑,但由于逻辑教材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相联系,故部分人学习逻辑基本上不积极,甚至认为逻辑无用,这类学生成长为语文教师,其逻辑素养相对就差,直接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逻辑教育。

4.教育评价体系阻碍

一是过分强调分数与升学率在评价中的作用;二是过多强调量化评价,忽视定性评价;三是缺乏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四是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不一致,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在这种评价环境下,语文教师无不围绕高考指挥棒,强化升学考试中相关内容的教学,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知识的传授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渗透逻辑教育失去了原动力,致使学生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缺少必要的逻辑理论支撑。

二、逻辑教育渗透策略

1.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依据。《课程标准》有以下方面需要修订:一是重新界定、认识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应包括逻辑知识。二是“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得不够具体,应明确指出“与逻辑学沟通渗透”。三是在“阅读与鉴赏”中增加“初步掌握逻辑基础知识”,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依据。四是在课程评价中,将课文涉及的逻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作为考试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运用逻辑基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改革教材内容

改革教材内容,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素材。明确教材中逻辑教育素材的内容与形式,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素材。内容应当精要、好懂、有用,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假说、证明、反驳、谬误等。形式要多样,可以集中编排或分散编排,可以渗透于课文内容或注释、练习中。

3.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造就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人才。加强对中学各科在职教师逻辑理论素养的培训与考核,彻底改变许多中学教师不懂逻辑的现状,使学生及时接受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其逻辑素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要面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改革逻辑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逻辑学在今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进而认真学习与钻研逻辑学,努力提高逻辑素养,在未来高中语文教育中高效地渗透逻辑教育。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逻辑知识等,因为系统学过逻辑的在岗语文教师目前并不多见。

4.改革教学评价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案下一篇:清澈的湖水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