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探索

2024-08-08

观察物体教学探索(共14篇)

篇1:观察物体教学探索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篇2:观察物体教学探索

在观察照片时,我问到:“我的朋友是站在我的哪一边帮我拍的?想一想,他帮我拍照片时,他是站在同一个位置的吗?”结果有一位同学说:“拍照片的人没动,是老师在移动”。由于我的答案是“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是不一样的”。所以千方百计的往老师没动,拍照的人在转动这方面引导。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想到了我预设的问题,在准备课件照片的时,却忽略了选用不同的背景拍设。是我自己拍设照片时考虑不周。而我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索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发展,出现的教学情景就会更自然、生动。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开放、发展,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层次、水平。

篇3:“观察物体”教学实录与反思

1. 通过教学,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教学, 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教学过程】

1.直观导入, 激起兴趣

(1) 谈话揭题, 检验旧知。

师: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 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很多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块内容。 (出示课题:观察物体并连接)

师:请一个同学回答, 其他同学判断, 说说为何这样连?

(2) 反思说理, 确定方向。

师:把《数学》课本放在书桌正中位置, 如果要看到最大的面, 应该从哪个角度观察?不能移动课本的位置。

生:如果要看到最大的面, 要站起来观察。

师:如果要看到最小的面, 应该在什么位置观察?如果要看到第二大的面呢?

生:分别从正面和左面看。

师:同学们刚才是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数学》课本, 现在一起来看看老师带来的物体 (师出示一个大长方体) 。要观察到最大和最小的面, 应该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如果正面是最小的面, 要观察到最大的面需从上 (下) 面观察。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师:观察物体, 我们一般会从哪些位置进行观察?

生:可以从3个方向看。

生: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生:还可以从下面、右面、反面看。

师:是这样的吗?

生:从下面看有限制, 除非有透视眼;从后面看, 要绕过去, 不方便。

师:要观察物体, 需要先确定观察的位置, 那样就能清楚地观察到物体的特征了。

2. 展开观察, 构建新知

(1) 自主观察, 思辩结论。

师:今天跟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的还有另外3 位小朋友, 他们的观察与我们是否一样呢?

师:如果他们邀请你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成为第4位观察的同学, 根据你学到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你会怎么说?

生:我只看到了一个面。

师:说说他是在什么位置观察的?请验证。

生: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我看到了3个面。

师:他们说的都正确吗?

生:都正确! (齐声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方向看, 结果是不一样的。

生:最多能看到3个面, 最少看到一个面。

师:这些面与面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看到的面与面是相邻的, 不可能看到对面。

师:如果要下一个结论, 该怎么下呢?

生:一次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最多能看到3个面。

生:不同方向看到不同的面, 面的大小不相同。

师:观察这个图形 (出示一个魔方, 外面用纸包住) , 请从上面、左面、正面看, 看到了什么?

生:在长方体中, 不同方向看到不同的面, 面的大小不相同。

生:对于正方体来说,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观察到的面大小是相同的。

(2) 引导抽象, 质疑提炼。

师:请把观察到的面画下来, 你能行吗?

(出示一个圆柱, 直放, 要求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学生觉得很容易)

师: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从左面看呢? (投影演示)

师 (出示第二个圆柱, 高与底面直径相等) :你看到的面会是什么图形? (投影演示)

师 (出示第三件物体纸杯) :你看到的面是什么图形?

(投影演示, 再出示一个与它一样大小的梯形, 进行重合)

师 (出示第四件物体圆锥) :你从上面会看到什么图形? (投影演示, 反转一下再演示)

师:真是不可思议啊!我们明明出示纸杯, 却看到一个梯形的面;明明是一个圆柱, 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或正方形) 的面, 可见“观察”里面的奥秘真多啊!

(3) 梳理小结, 总结引领。

师:“观察”需要有多个位置, “观察”它的多个“面”, 才能准确地确定它到底是什么物体, 认识才会更全面。

(4) 实战体验, 练习应用。

师:刚才我们从观察一个物体入手, 进行了学习, 如果现在有两个或几个物体组合在一起, 我们观察它们, 又该如何进行呢? (出示圆形, 学生观察)

3. 深化提高, 提升水平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观察组合图形, 同样也明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现在你能从下面的平面图形猜出它们是什么物体吗? (点击出示)

生:可能会是圆柱。

生:可能是圆锥、球等。

生:两个组合起来会有圆柱和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多种情况。

师:把想到的答案写一下, 看看谁写得多。

生:如将第一个圆确定为球, 第二个圆可定为球、圆柱或圆锥;第一个圆确定为圆柱, 第二个可以定为球、圆柱、圆锥;第一个圆确定为圆锥, 第二个可定为球、圆柱、圆锥。

师:如果把其中一个圆换成长方形呢?又会是些什么物体呢?先独立思考, 再同桌交流, 要求说完整。

4. 拓展延伸, 感受数学

师:“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也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 并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读它吗?

5. 总结回顾, 盘点心得

篇4:“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四、教学难点

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初次与上课学生见面,从实际切入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九江小学的邓老师。想和邓老师交朋友的请举手!哇,全班同学都愿意和我交朋友,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们能像我这样大声地介绍自己吗?(指名介绍)

2.师:如果有哪位小朋友们的介绍得比他们还好,我们就请他当我们二( )班的形象大使,好吗?谁愿意?大家觉得谁介绍的最好?好,你就是咱们班的形象大使,来,请到前面来,摆个POS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教师分别从正面→侧面→后面给班级形象大使拍照)

小结: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礼物,想看吗?请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来,看,是什么呀?(各种玩具)喜欢吗?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同学的小组学习中。

1.观察玩具

(1)本位观察

师:现在,咱们面对着玩具坐好,仔细观察,头不要偏,手不要动,谁愿意介绍从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熊的嘴巴,还有鼻子、眼睛。(师板书)

师:大家听了他的介绍,能判断出他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面吗?

生2:是正面。(师板书)

师:你的反应真快!接着请你这组的同学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师:仔细看看,侧面有什么?

生4:侧面有手,还有耳朵。(师板书)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非常仔细地看了小熊,仔细看一个物体,我们就说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他们都是观察小熊,看到的不一样呢?(生回答)

师: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板书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2)与对面同学交换位置观察

师:老师想知道大家都填对了吗?现在请同桌交换位置,互相检查,如果填对了,就把它取下来。开始!

小结:同学们,我们每个组同学观察的是同一物体,为什么所填的观察卡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是在不同位置上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观察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现在要想看到物体的玩具的前后左右,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交流不同方法)请小组长选择一种你们组最喜欢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开始!大家从不同位置观察后,有什么想说的?

2.模拟拍照

师:如果我们能把观察到的拍下来,那才过瘾呢!你们想当优秀的照相师吗?

我们一起进入“照相师岗前培训”学习照相四步曲:(1)听指令:照相师起立,听老师发出的指令;(2)定位:快速到达照相地点。(3)取景:用两手架起相机,锁定要拍摄的画面。(4)拍照,按下快门,拍下画面。

师:听明白步骤了吗?我们准备进入“模拟拍照”

第一次听指令:请给男同学拍玩具的后面,女同学拍玩具的正面;

第二次听指令:请男同学拍玩具的左侧面,女同学拍它的右侧面)。

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法?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谁愿意做真正的照相师了?老师把照相机给你,你想给谁拍照?邀请你的好朋友到前面来,你听老师的指令给他们的拍照,其他同学看看他拍照的位置对不对?请拍他们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

(四)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开心吗?为什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课后请同学继续在生活中去观察各种物体,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 形状不一样

正面 眼睛

侧面 耳朵

后面 尾巴

篇5: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导入《盲人摸象》的小故事,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近本课主题,比较好,但我没有利用好,过早地揭示了本课的主旨――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课后经过反思,其实可以这样处理: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播放到国王和大臣们捧腹大笑停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周围的人都笑了?戛然而止!进行新课教学;处理好例1后,再回到《盲人摸象》的故事,说说他们笑的原因,以及盲人为什么会弄出笑话。或者先揭示道理,这样引导一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和盲人摸象有关系,如果你们不想像盲人一样弄出笑话,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想,想清楚了再回答我们碰到的问题,好吗?

第二,学生讨论交流的次数过多,目的性不强

学生讨论的次数过多,过于范范,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认真想哪些问题值得学生间讨论交流。不需要讨论的也讨论,就会让人觉得在走形式,违背了最初的教学初衷。

第三,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个人客观地讲,这节课我的整体设计、环节间的过渡、重难点的突破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针对容易混淆的两个面――左面和右面,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反复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对比观察,并利用标记物(小熊猫的蝴蝶结)的不同进行区分,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从而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实物形成清晰的表象。

第四,习题设计,加强改进。

我个人认为本课习题的设计,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改进:

1、多样化。我设计的3道练习题型重复,过于单一。

2、有梯度。习题要从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信心。

篇6:《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0月30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镇的数学评优课。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我是到其他学校调班上课。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对一些位置单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上课前我和他们一起玩一个方位游戏由我发出指令学生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在游戏中我复习了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位,为新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根据教材让孩子观察恐龙。恐龙玩具是喜闻乐见的素材,学生看着这个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的素材,学习的兴趣高涨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在自己的角度观察恐龙,并且把自己看的图片找出来。学生好强好奇,我及时提出你能轻轻告诉同学你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在和恐龙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活动中得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在学生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我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请同学们顺时针换一个位置,现在你观察到的恐龙和刚才的一样吗?

你现在又在恐龙的什么位置,看到了恐龙的什么?你轻轻地在告诉你的同桌。这样做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展示评析让孩子真正的从活动中学到知识。这样的知识才生动牢固完整真实实在。新授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看图片的一部分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判断题说说下面的判断说的对吗?学生知道用什么方位词了判断物体的不同角度。学生在学习只是后我让学生欣赏天安门的照片,你们想当摄影师,我设计了一个拍照的游戏。让学生同桌一起合作。一人当模特一人当摄影师,摄影师要确定自己是想拍同学的那面,拍了可以告诉同桌你拍的是那面,让同学判断。还可以让同桌要求想拍什么面的相片摄影师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孩子在这个活动中摆着各种各样的poss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这个游戏让孩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课堂知识真正的和生活联系。数学来源生活,也回归生活。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很好。

篇7: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郭秀芳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

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篇8:“观察物体”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一个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正方形。

评析:通过课前交流,利用教师的照片,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再说一说小组观察物体的方法,为新授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对观察一个正方体的复习,既能为新授提供知识铺垫,又能显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观察得很好,两个正方体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先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在学习单上,再小组学习。(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三、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生:我们组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侧面看到的是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呢?

生:我看到的上面是。

师:你们认为从上面看,会看到哪种形状?为什么?错在哪里?

生:第一个同学观察的是对的,第二个同学从物体右面的上方俯视。

师:(追问)观察物体的上面应该站在哪里俯视?

生:我觉得应该站在物体的正面俯视。

师:真好。我们观察物体的上面时,特别要注意什么?

生:(齐)从物体的正面俯视。

师:说得好,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观察物体的基础。给你三个相同的正方体10秒钟时间,由4号同学像这样摆好,速度最快的加1分。如图。

评析:新授活动从易到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质疑对观察方法的总结概括成为学生的自我生成。小组合作学习安排运用学习单的方式使要求明确,具体落实。不但强化正面的观察技能要求,而且集体讨论对错误观察的纠正,进一步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巩固内化,应用拓展

出示课件:三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如下图,有几种不同摆法?

师:一组物体难不倒你,如果几组物体同时观察,你还敢挑战吗?

1. 从哪个位置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 从哪个位置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是不相同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3. 课件:你能数出这个物体由几个正方体组成?有窍门吗?

评析:巩固练习阶段,教学突出重点,不断拓展,高潮迭起。立方体组合从三个到多个,从一组到多组,观察视角从正视到侧视、俯视,从形象观察到组合块数的感知,从先观察再画图到先想象画图再观察验证,其中儿童化的语言适合学生口味,又不失表意准确。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做到了尊重主体,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观察物体的学习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学生自由观察、摆弄学具,让学生摆出或画出观察到的图形,操作示范,让学生前行,观察方法,让学生总结,错误观察,学生纠正;课上教师引导得体,点拨有度,促使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形成观察技能。

篇9:“观察物体”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在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考。

3.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在丰富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并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

教学准备:小汽车、玩具等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主要以“活动教学”的理念编排了这个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情景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操作、感知、思考、想像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维是不够系统、全面的。为此,教学时教师应增强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活动体验,如实物观察小汽车、玩具等活动,以此来拓宽儿童体验的渠道,让儿童自由充分地参与活动,形成正确、强烈的认知表象,促进推理的形成、数学观念的养成、思辨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拿出玩具小汽车,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自主观察探究

1 本位观察。

(教师走到教室的中间,让各个方向的孩子都能看到小汽车。)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看到了小汽车的什么部分,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生:我看到的是车牌号码。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师: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哪个面,(师有顺序地变换方向来提问学生。)

生:我看到汽车的后面。

生:我看到了小汽车的前面,我从前面还看到了有车灯、车牌。

生:我看到了小汽车的左面。

生:我看到了小汽车的右面。

师:我们把左面和右面统称为侧面。(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换位观察。

(老师不动,两组同学互换位置。)

师:你现在看到了小汽车的哪个面?

生:前面、后面、侧面。

生:跟我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呀!

师:问得很好,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位置交换了。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能看到不一样的形状。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玩具熊。

师:请分成4个小组,分别观察它的4个面,并试着把它们画下来!(生分小组进行绘画。)

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画是相反的。

生:我们组和第三组站的位置是对面,所以是相反的。

3.自主建构知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观察汽车买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用实物观察。)

师:那你一眼最多能看到汽车的几个面,

生:两个面,你看我可以看到前面和侧面。

生:不对,可以看到三个面的。

生:四个面。

生:不可能的,你看到上面的时候,看不到下面的。

师:一眼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4.小结观察的方法。

教师利用教室中已有的物品,如讲桌、茶壶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小结:同一物体,位置不同,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观察小组内同学的玩具。

2.找到不同的人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粉笔盒,用笔画出各个面的形状。

3课后练习巩固。

4.布置作业。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看一件物品,说出你们分别在物品的什么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反思:

数学课堂是一种生活,应该洋溢着文化气息。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可以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整个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1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这一课中,为了联系儿重的日常生唐经验,我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性的生唐背景,设计了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小汽车、毛绒玩具等,有效激活儿童的活动经验。让学生通过想像、判断、推理,作出合情合理的思考,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2 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汽车,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坐位,自由地观察小汽车,并且把看到的画下来。这一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学生要考虑从什么方向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等。我认为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3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对话性的平台。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的“对话”关系。本节课中,学生和老师之间都在交换意见,交流观点,没有“权威”和“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我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只是一个倾听者;而当我有意见交厩时,学生是一个倾听者;当学生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我是合作者。这样学生的思维创新的火花才不断地闪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断得以生成,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4 回归生活,应用实践。

“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应用于生活。例如我给孩子们留的作业,就是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带到生活中去,养成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也有许多的问题,比如“如何让孩子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判断事物”、“有什么好办法来积累孩子的数学经验”、“怎样在有限的课堂中展开更加丰富的数学活动”等,希望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

篇10:《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洪水镇教育管理中心 曹虎

为了让学生理解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视图可能是不一样的,我首先让孩子们做左和右的拍手游戏(学生两两相对),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同学的左边和右边为什么不一样,对本节课预热,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让他们小组合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小动物的前后左右面给小动物“拍照”,说一说拍到了什么,这大大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小组的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这样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解决,改变了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到讲台上观察,另一部分孩子没事干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时效。

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孩子们对从不同位置观察小动物的图形得到的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通过合作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大家的想法。孩子们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给了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学生实物观察后,紧接着一起处理书上的练习,及时的练习对学生掌握新知是很有必要的,在做练习时重点强调了从物体的左右两面看到的样子一样吗?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正确的答案。

因学生在小组了观察的小动物,而且从前、后、左、右面观察到的视图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又出示一个从前、后、左、右面观察到的视图都是一样的瓶子,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视图可能是不一样的。

篇11: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启文小学 屈红丽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的一个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在教学本课时,我安排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的玩具汽车、玩具小熊、玩具娃娃、茶壶等许多的实物作为教学教具,以此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上课开始,我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从故事中学生明白了盲人错在没有看到全面就下定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我正面站在讲台上,提问,你们能看到我的哪几个面?学生纷纷举手,都说能看到我的3个面,我及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教具,(物动,人不动)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坐在同一位置观察总结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能同时看到物体的3个面。展示学生带的茶壶、玩具汽车、玩具小熊、玩具小兔等等请4为同学上讲台配合老师完成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人动,物不动),并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这一面进行描述,然后站成一排,请下面同学判断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学生被老师手中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吸引,积极回答问题,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让我欣喜不已。有了1班课堂失败的教训,2班授课时,我请每组选4名代表上台观察,孩子们的课堂纪律较好,基本都能认真的听讲,从课堂练习情况看,学习效果理想。

课后,我反复思索着课上发生的一切,1班学生为什么会在后半段注意力不集中呢?最后我总结出了两点原因导致本课出现如此局面:第一,课堂形式设计过于单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逐渐瓦解;第二,疲劳,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坚持不下40分钟,导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第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针对以上三点,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合理,不易过多;2.课堂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学龄段;3.形式与内容合理搭配;4,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小游戏,以转移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

篇12:观察物体教学体会

XX年11月7日 星期一 雨

教学体会

第二节是数学课,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三节这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2、通过学生的活动,正确辨认从下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我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我出示的茶杯。当我叫几位同学在讲台上选位置站定彭振森(正面)、田伟(侧面)、包香豫(后面)之后,就指名学生认真观察和想象他们三人是在什么位置观察茶杯的?他们每人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又会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开火车形式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回答。只有张家辉同学开始回答错误,别的同学都根据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正确地说出了他们三人所在的位置和各自看到的图形形状。我再拿起茶杯换位置鼓励张家辉同学仔细观察,这时候他灵活地说出了在什么位置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形状了。

篇13:观察物体教学探索

《观察物体》 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到91页的内容, 主要教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并能判断出看到的形状。 听过几次公开课, 教师都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每组一个小动物, 观察时学生在自己位置看, 再到小组中其余三个位置去看, 然后回到座位, 最后师生交流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 乍一看, 学生是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呀! 但细细一想, 学生在一个位置观察的时间是很短的, 快的学生甚至几秒钟就到下一位置了, 走马观花就完成了观察任务! 老师问学生看到了吗? 学生就说看到了。 老师问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就说不一样。 教师的初衷很好, 可学生真的在观察吗?他们真正看到了小动物的样子吗? 我觉得没有, 就凭学生的“惊鸿几瞥”是不能仔细、全面地看到小动物的样子和特征的。

思考:如何让学生“真”观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真”观察, 我是这样思考的:

1.提供丰富的观察活动素材

我想给全班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小动物, 一部分学生观察小狗, 另一部分学生观察小熊, 而不是全班一样的观察素材。我觉得这样观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观察结果, 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而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规律。我还给每组准备四张位置卡片, 让学生先确定自己在小动物的前面、后面、左面还是右面。每组还有四张从四个不同位置拍到的小动物照片, 为什么要准备照片? 我觉得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看到的样子表述不太方便, 仅仅观察一下印象又不深, 让学生观察后找到相应的照片, 可以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实物抽象到平面的图形, 学生印象深刻, 而观察活动又不流于形式。

2.设计核心问题引领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这节课很难, 因为其中的干扰因素太多。小动物自身有前后左右等方向, 学生自己也有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一旦观察者或是观察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 相应的位置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学生表述观察的结果非常困难。这节课的教材设计了很多问题, 如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 哪一张在后面拍的? 哪一张在学校外面拍的? 这张照片是谁拍的? ……这样教学, 课堂中会有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 这是我们理想的课堂吗? 思考良久, 我找到了整节课观察的核心都是观察者在观察对象的哪面可以看到哪面的照片, 据此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我在物体的 () 面可以看到 () 面的照片。 ”我想让整节课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 排除干扰因素, 把握观察的本质。

课堂实践

活动一: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1.师:在第二实验小学活跃着一支小记者队伍, 瞧他们取景、拍照、制作电视节目真是有模有样! 小记者给教室拍了两张照片, 仔细看, 小记者站在教室的 () 面可以拍到 () 面。

生: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汇报、补充完善发言。

师:同样是拍教室,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同?

生:因为小记者所处位置不同。有的在教室后面拍, 有的在前面拍, 所以拍到的两张照片不同呀!

2.师:学校的校门口也拍了两张照片, 是小记者在学校的 () 面拍的。

生:汇报并且补充。

3.师:刚才我们看到在学校外面和里面拍的照片, 在教室的前面可以拍到后面的照片, 在教室的后面可以拍到前面的照片, 那讲台上这只小熊, 你们在小熊后面可以拍到前面吗?

生:不能。

师:那要站在小熊的哪面可以拍到前面呢?

生:要在小熊前面才能拍到它前面呀!

活动二:从前、后、左、右观察

1.师:四人小组面向小动物坐好 (有些小组观察小熊, 其余小组观察小狗) , 你在小动物的哪面观察?让学生摆卡片确定观察位置。

生操作, 在小动物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摆上相应的位置卡片。

生说一说:我在小动物的 () 面观察。

师:请仔细看一看面前小动物的样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 然后找一找看到的那张照片, 最后把小动物的样子和照片对照。

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学生走到下一位置观察。

师:这次看到的小动物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仔细看一看, 闭上眼睛想一想, 重新找一找看到的照片。

生继续走到其余两个座位观察, 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看到的照片。

师:从4个不同位置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2.师依次出示小熊的4张照片和小狗的4张照片。

师:观察在小狗左面拍的和在小熊左面拍的这两张照片, 有什么相同?

生1:都是只拍到它们的一半!

生2:小狗和小熊的鼻子都朝左面。

生3:它们的脸都是朝左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在小动物左面拍的照片脸就朝左!再看看在小动物右面拍到的照片, 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 (急切) :我发现了, 在小动物右面拍到的照片脸就是朝右的!

师:再看小狗的4张照片, 在哪两面拍到的照片是相反的?

生:在小狗前面拍的和在它后面拍的照片是相反的, 在小狗左面拍的和右面拍的也是相反的!

师: 这是小记者给自己拍的4张照片, 任选一张说一说在小记者的 () 面拍的。

生汇报, 重点区分在小记者左面和右面拍的两张照片。

3. 师: 你们换位置观察, 小动物也想换位置了 (第一次观察小动物脸朝黑板, 第二次观察小动物脸朝门的方向) , 学生按要求给小动物换位置再次观察。

师:现在你能重新找到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呢?

学生摆好照片。

师:从你的位置猜一猜, 小组里其他三名同学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呢?

学生猜一猜, 小组同学举照片验证。

活动三:想象观察

1. 师: 书上第90 页的四位小朋友也在观察小猴, 他们分别在小猴的 () 面拍到 () 面的照片呢?

生独立看书观察, 连一连, 重点汇报小明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进行辩论说理由, 最后明确小明在小猴的右面拍到的是右面的照片。

师:你在连一连时有什么好办法?

生1:我先连容易观察的小朋友, 如先连小梅。

生2:我先连小梅, 再连小明, 他们是面对面的位置看到的照片是相反的。

生3:我把身体像小猴一样坐, 就能想到小梅在小猴左边, 小明在右边, 那小梅看到的就是脸朝左的, 小明看到的就是脸朝右的。

师生情不自禁鼓掌。

课后再思考

1.突出课堂本质———抓核心问题

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我在物体的 () 面可以拍到 () 面的照片。”我觉得这就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 能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和重点要理解的。整节课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指向准确、思考到位、思维活跃, 课堂摒除了诸多干扰因素, 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这一个问题, 会有更多的体会和发现;师生的交流更顺畅, 以前上课学生忙着回答老师的各个问题, 而这节课只要关注一个问题, 并且针对二年级学生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学生们在课堂上底气十足, 交流顺畅, 生生之间经常碰撞出智慧的“小火花”;整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很高, 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细化观察环节 ———经历 “ 真”观察

第一次实物观察是改变学生的位置从4个不同位置观察小动物, 我细化成三个环节:看一看小动物的样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 找一找照片, 特别是找到相应照片的环节实际上是学生观察结果的显现, 不认真观察的学生就会找不到或找错照片, 这样安排让学生的观察不走过场, 是“真观察”。结合观察的结果, 先比较在两种小动物左面拍的照片发现脸都是朝左, 再比较两张在小动物右面拍的照片发现脸都是朝右, 再比较4张照片的不同。两次比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区分在左面、右面拍的照片。第二次实物观察改变小动物位置, 学生在固定位置观察, 重新找到看到的照片, 并猜一猜其他3名同学看的照片, 这样设计提高了观察要求, 重视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的感受是“真观察”有“真发现”“真收获”!

3.经历抽象过程 ———想象观察

篇14:“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键词]观察物体 几何体 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6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学重难点】

1.注意结合观察与操作,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经历活动后能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有根据地作出判断,能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简单的直观推理,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件所出示的校园风景图。

师:你们看到的景色美吗?(生:美。)课件中出示的几幅校园风景图是我们在学校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视角所拍摄的。看,我们的校园多么的美丽!你们平时对这些美丽的景色留心观察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评析:以校园的风景图片入题,学生感到熟悉而又亲切,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之中,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环境”。通过设问,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地揭示了课题,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动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丰富多彩、各式各样,而从不同角度去看这些物体时,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形状。这节课我们就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长方体。(板书:观察物体)

引导思考: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物体呢?(正面、侧面、上面)

1.观察有明显特征的物体

活动A:认知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①师展示教具——图书柜:你们说一说它的正面、侧面还有上面,然后用手指一指、摸一摸,好不好?(生指认)

师:他所指认的面对吗?他说出了几个侧面?(生:两个)真棒!通常物体有门的那个面是正面……

②教师随意指一指书柜不同的面,请学生判断所指的面是书柜的正面、侧面,还是上面。

③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等着我们去观察它、去认识它。(课件展示:洗衣机)说说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样子。

④师(课件展示:电冰箱):你们一定知道它的正面、侧面、上面了吧,请画出来。(分小组画)

小组交流后展示作品,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

【评析:通过观察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使之明白,何为正面、上面和侧面。再通过学生的说、画、交流、评价等具体活动,加强实践、巩固认知,使得学生学在其中,动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物体时,所处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观察没有明显特征的物体

活动B: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

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观察):你能说出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吗?

教师随意转动长方体,再引导学生说出它正面的颜色。

师(设疑):为什么正面的颜色不一样了呢?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加以小结):观察没有明显标志的物体时,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

【评析:先通过观察静态长方体,认识其正面、侧面和上面,再通过转动长方体教具,让学生从各个面颜色的变化中,感知到正对自己的面的变化情况,从而使之在操作中感受到只有当那个面正对自己时,这个面才是正面,有机地渗透了辩证思想。数学的概念、命题力求准确、完整和精辟,因此让学生跟着课件学习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3.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面不一样

活动C: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面可能是不一样的。

(1)小测试。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谁的反应最快,谁的眼力最好。

测试1:这个图书柜是老师从哪个班借来的?

测试2:这个图书柜里面有多少册图书?

测试3:这个图书柜是由哪位同学来保管的?

分别让坐在教室左右两面的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

坐在教室中间的一组学生因为正对图书柜所以看不到两个侧面。

探究观察结果: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

(2)实践感知,合作探究。

教师拿出相机,准备给图书柜拍照。

提出要求:(1)只能拍到图书柜的正面;(2)只能拍到图书柜的正面和左侧面;(3)图书柜的正面、右侧面和上面都要拍到。

请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拍照。主要让学生说说如何拍到第三张。

师(小结):再一次说明了观察物体时,随着观察的方向、角度不同,看到的面也可能不同。

【评析:利用图书柜这一现成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借测试(巧妙设问,产生疑惑)和拍照(瞬间定格)等实践活动,从不定格的想象到一看了之,再到定格的“永恒”图片,清晰地阐释了“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面不一样”这一知识点,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这一多彩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起来,所呈现的知识也变得浅显起来。】

三、观察思考,运用新知

师(设疑):刚才我们都是正对一个物体的某一个面来观察这一物体的,如果随意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一次最多能看见几个面呢?现在就以观察一个长方体为例,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明确观察活动要求:坐在座位上不动,让学生说说看到长方体几个面。

师(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有时也能看到两个面,但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评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有效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学生观察得很充分,体会和感受也很深刻,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看到3个面。】

四、拓展练习,内化新知

1.找一找

师: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送给每个小组一个礼物(两个正方体),藏在抽屉里,请大家找一找。

(1)先看一个正方体,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2)如果把两个正方体横着拼在一起,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3)如果把两个正方体叠起来拼,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图形?和第(2)问有什么区别呢?

2.猜一猜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猜猜看。

(1)从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去观察;(笔记本电脑)

(2)换个角度去观察;(马头)

(3)考眼力。(两个老人头像、一个杯子、一个持琴人、一个顶物者)

师(小结):看来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我们才能了解得更加全面、更加具体。

【评析:本环节教学活动,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找一找、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六、总结升华,梳理新知

师:通过今天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呢?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多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的奥秘。

【评析:“谈收获”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谈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更是关注了学生探索的过程。这样做有意识地把学生当成了知识构建的主体,从而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为整节课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二年级观察实物为基础,这也是学生进一步观察多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前提。教学这一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图书柜开始观察,抽象到一般的长方体,认识了正面、侧面和上面。从具有明显特征的物体到没有明显特征的物体,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认识的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坡度。

2.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教师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十分必要的。

3.围绕几何体与其他视图相互转化而设计练习。要求学生先观察1个正方体,明白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再增加到2个,横着与竖着都摆成了长方体,注重比较从这两个长方体的侧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会这些相同与不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

总之,整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课件与自制教具的教学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上一篇:中原文化资料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