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2024-08-15

就业部门工作流程(共9篇)

篇1: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帮助下,**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针对就业再就业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我局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

到企业调查走访,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稳定生产,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3月份,全县提供就业岗位495个,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44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1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0人。城镇失业人员755人,城镇新增长劳动力 4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劳务转移输出1432人(有序转移输出265人),培训失业人员2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35人。

二、经验和做法

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抓好促进就业工作,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就业稳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社会稳定,目前我县已在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采取了预防、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保企业就是保就业,通过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帮助企业的各项行政、金融、经济的政策和法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生产。积极采取各种优惠和扶助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根据实际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措施,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努力。

——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一文件,我们正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共同推进、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创业服务,用好创业资金,大力扶持和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当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就业压力最大,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实现就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扩大内需、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一对一”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

三、存在问题

一是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是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增多。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另一方面是就业困难群体增多。由于就业空间的挤压,就业供求趋紧,导致“4050”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有的企业开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别是部分资源型企业已经达到半停产状态,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都可能造成就业能力回落、缴纳社会保险费能力弱化等新问题。

三是由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少,职工待岗歇业现象的逐步增多,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四、下步打算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把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依靠县委、政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方便就业五个方面,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实现全县开发就业岗位2000个

(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0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00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

——发展促进就业。结合县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发挥重大项目的就业拉动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拉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创业人员解决启动资金、降低创业成本,实现成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重点扶持250名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其他有创业能力的个人自主创业,带动600人就业。

——政策稳定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50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他们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措施,稳定一批农民工就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支持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提供服务、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

——培训提升就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运用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

——服务方便就业。组织开展“春暖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规范劳动力市场,把就业服务延伸到乡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强化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失业登记和预警预报工作。

篇2: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6月前,组织实施面向基层就业等11项专项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4月15日,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当前全国就业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新进展情况,研究落实下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任务分解安排。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以及中组部、科技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等19个部门和单位有关同志参加,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相互配合,切实履行好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务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会议明确,在4月底前完成所有5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配套文件的制定出台工作。6月份之前,组织开展就业政策网上咨询周、加强离校前就业服务、推动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组织实施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组织入伍预征工作、开展基层就业岗位推荐、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就业网络联盟联合招聘周、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就业见习、开展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等11项专项工作和活动,并明确了各项活动的时间、方式、目标和负责部门。

★ 19部门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具体工作

★ 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

★ 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

★ 当代学校生源现状和诉求论文

★ 论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 价值观散论

★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合同记录

★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论文

★ 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实证研究-论文

篇3: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一、着力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高校应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上来,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方面, 要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湖南省已开始新一轮高校专业结构调整, 并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了分类调控, 主要是:优先发展与本省重点扶持和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以及社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的10类专业;大力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以及创新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8类专业等。高校要认真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 加强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自觉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积极稳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对一些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长线专业, 要坚决停止招生或减少招生;对新上专业要严格把关, 优先考虑急需专业的设置, 适当放宽工科类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条件, 避免低水平重复布点。同时, 要加大对新建专业的检查、指导和监控力度, 防止与社会需求脱节。

另一方面, 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情况, 及时调整学科专业教学课程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尽可能让学生掌握适合本专业就业领域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见习基地、实验室等各类实践场所, 开足开好实验实习课,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要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建立校企合作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高职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至少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 力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能在相应期限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着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前的有限时间, 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 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 组织开展就业求职实践活动, 指导与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 全面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高校要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确保本科院校开足38个课时, 高职专科院校开足30个课时。要精选就业指导课程教材, 不断充实课程内容, 把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求职技巧、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要更加重视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 努力形成以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局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等帮助和服务, 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 争取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践机会。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水平。要关心就业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 以此鼓励他们从事、热爱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专业教师不足问题, 可采取“选聘、调剂、邀请”等办法加以解决:如从社会各条战线中选聘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 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从学校其它院系、部门调剂一些人员, 加入到就业指导部门工作;邀请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同志和已干出一番成绩的高校毕业生等, 到学校宣讲企业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创业情况。

三是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引发不稳定因素。各地、各高校负责人和就业工作主管部门要把学校和学生的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把毕业生思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毕业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 增强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加强对招聘行为的规范与管理, 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 防止上当受骗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和文明离校教育, 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 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 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要想办法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思想压力, 切实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教育毕业生爱国爱校、尊师重教,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切实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 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安全离校。

三、着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近年来, 高校和省直相关部门举办了大量招聘活动, 帮助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单位,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尽了最大努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积极拓展校园就业市场, 尽力帮助毕业生掌握就业中的主动权, 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要充分发挥校园市场在就业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进一步改善条件, 全面配足相应办公设施和供需见面场所, 着力运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 加强与行业单位的合作交流, 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单位负责人来校推介就业岗位, 选聘毕业生。要积极拓展区域性就业市场, 高校也应充分利用现有区域性市场, 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 增加招聘活动举办场次, 广泛发动教职员工和校友帮助毕业生找单位, 尽力扩大区域性就业市场的覆盖面。要下大力气开发省外市场, 打通国际市场, 特别要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一带的经济发达省份联系, 建立比较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机制, 帮助更多的毕业生及时就业。

四、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千方百计收集用人单位岗位信息, 保证各高校收集的有效岗位信息数量不得少于当年毕业生的人数, 毕业前至少为每位毕业生推荐一个岗位。加强省市校三级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构建一个网络互通、方便快捷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岗位需求、招聘动态等各类就业信息, 促进大学生及时就业。

二要大力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包括零就业家庭和城镇低保、农村贫困、残疾人等困难家庭的子女, 他们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些弱势群体, 我们要给予特殊的关心, 采取特殊的措施, 帮助其择业就业。首先要建立帮扶制度, 从学校到院系、班级都要有人负责此项工作。其次要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 了解他们的家庭困难情况, 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第三要及时提供指导与服务, 帮助他们适应环境, 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排除求职、择业中的困惑, 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第四要实施岗位援助, 主动为就业困难学生联系企业, 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并发动爱心企业提供就业援助。第五要安排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 组织开展专项推荐活动, 实施“一对一”的就业帮扶,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三要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高校要对每位毕业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升学计划、就业愿望、求职心态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心理辅导与相关服务。对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 各高校应指导与帮助其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办理户籍迁出和档案传递等事项, 让学生按时离校、愉快走上工作岗位。对毕业离校时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各高校应按现行政策规定, 妥善受理好学生申请学校保存户档的相关工作。

五、着力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只有一把手高度重视才能卓有成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 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尽力帮助毕业生离校前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一要思想认识到位。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进行了相应调整, 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由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毕业生就业政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 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从表面上看, 职能调整后, 教育部门的责任似乎减轻了, 但离校时如果有多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势必加大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压力, 加重社会的负担,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部门的责任更加集中, 工作压力更大。各高校不能有任何懈怠的想法, 思想上要更加重视, 工作上要更加投入。

二要机构人员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应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文件要求, 建立健全相应领导、管理与服务机构。市州不仅要有毕业生就业管理机构, 也要有指导服务机构。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500, 对于未配足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高校, 应规定相应期限全部落实到位。在这方面, 学校主要领导应负起主要责任, 要高度重视、亲自把关。

三要工作经费到位。各地各高校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市州财政预算和学校年度经费预算, 并予以保证和落实。各市州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工作经费每年应有所增长, 各高校年度就业工作经费不能低于学校全年度全部学费的百分之一。

篇4: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对当前扶贫攻坚转移就业脱贫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一,从提高认识的角度来看,大量农民滞留在人均耕种面积不断减少的农村,农民收入很难大幅提高。只有逐步把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从土地的缚束中解放出来,他们才可能增收脱贫。

第二,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实现乡镇企业就地升级、二次创业,是转移就业脱贫的关键。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城市对农民就业容量相对处于饱和,助力乡镇企业就地升级、二次创业,依靠乡镇企业就地就业是贫困家庭转移就业脱贫的优先选择。

第三,从疏通城乡就业渠道的角度来看,城市工业的高智能化和高技能化,进军城市高新工业区就业前景不乐观,引导乡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附农民就地就业是理性的选择。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粗放低附加值企业逐步淘汰,高智能、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不断涌现,企业的用工呈现高、精、少特点,为此,依据对现代高新企业用工特点判断,短期内将大量贫困农民转移到第二产业就业不现实;相反,以城市为中心的第三产业方兴未艾,为转移就业脱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新乡市民生部门对转移就业脱贫工作的探索

第一,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转移就业脱贫途径。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深入村组,对辖区内农业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农业富余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等情况;建立健全农业富余劳动力资源台账,按照一县一策、一村一策的实施方案,制定技能培训计划和转移就业计划,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准确底数;依托122个乡镇和24个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形成辐射全市村居委会的转移就业服务信息网,切实促进全市贫困户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其家庭经济工资性收入,不断拓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渠道。

第二,增加投入,强化人才培养机制,用足用够脱贫扶持政策,深入开展技能扶贫攻坚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适当增加财政投入,给予政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对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农村乡土人才进行开发培养。通过政策上支持和经费投入扶持,加大对职业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适度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通过强化人才培养,精准实施技能扶贫,有效提升城乡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贫困乡村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适应当前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强力推进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技工院校和职业中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人社部门将加强与教育部门、乡镇和各级技工院校、职业学校的协调配合,组织力量深入全市各县区中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学校招生宣传工作,让更多城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吸引更多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逐步改变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困境。

第四,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使贫困县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普遍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创业等方式,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农村特困户实行不超过3年的就业援助,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综合措施,确保贫困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第五,建立对扶贫对象小额贷款扶持、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体系等机制。建立辐射贫困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机构和服务网络;积极帮助贫困县区和贫困村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年内劳务输出达到50%以上,劳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0%;对贫困县区“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实行免试入学,自2016年起每年对15万名以上贫困家庭“两后生”进行2年学历的职业技术教育,力争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保证每个贫困家庭青壮劳动力至少有1人掌握1门实用技术。

第六,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广泛深入发动城乡居民积极主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努力实现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力争因养老致贫和因病致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篇5: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介绍信三份

________派出所:

________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专业______届毕业生,同意落户。

篇6: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工 作 计 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上学期

时光如流光溢彩的飞天,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本中心将会始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每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本中心将提供给全院学生更好的服务,更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在此先做一个基本规划,具体将按招生就业处工作安排做实际调整。本学期工作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部门内部建设工作

1.举行本学期第一次中心会议,会议内容如下:

(1)宣布进行例会,并宣布例会的规章制度包括:①例会时间(一般选在每个月的开始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在每个月的结束进行总结)②例会纪律(开会不能迟到早退;开会实行实时签到制度;会议期间不得做与会议无关的,做好必要的工作笔记,)。

(2)由中心主任对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布置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与安排。(3)有成员代表谈谈上个学期在中心工作的心得体会与这个学期的打算。2.加强部门成员之间的联系。本部门将举行一次成员素质拓展活动,活动具体内容根据成员的意见而定,初步的选择有:岳麓之行、农家乐之旅、户外团体游戏等。

3.对本部门的成员进行更明确的分工:分为四名中心主任与副主任助理,负责协助其进行常规工作与中心各项资料收集、整理与发布;十人创业团队(主要针对要毕业的学生),负责大学生创业市场的调研与拓展。

4.对本部门成员的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其在部门中以学习带动工作。注重培养和锻炼部门会成员就业创业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部门相关工作。

二.致力于常规工作

1、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行日常管理及信息收集、统计、反馈、公布;推进见习、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主动与省市见习、实习、就业基地联系,建立起长期、稳固、互赢的伙伴关系。

2、通过创业与就业的系列讲座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措施有针对当前就业形势,邀请校内外著名企业家发表演讲和学术报告,分析就业与创业的发展前景,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商业名家交流会,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发表会等。3组织开展各种就业创业竞赛;本部门计划举办几个竞赛活动包括:

①校园模拟招聘会,邀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主管人员进行模拟招聘,参赛者进行现场面试,在面试中学习招聘知识和应聘技巧。时间初步订在三月。②“DIY-创意之星”选拔大赛。参赛者只需拿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对于可行的创业计划,我们将积极配合其方案的实施;为一年一度的“芙蓉学子创业大赛”挑选优秀的创业方案。时间初步订在四月。

③简历制作大赛。参赛选手根据自身情况,制作简历,递交给本中心,经专业人士点评,选出荣获一二三等奖的个人简历。时间初步订在五月。

4、努力与勤工部、外联部等部门合作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开辟就业途径,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多更好的勤工助学和实习的好机会,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计划从两方面着手:

①对于信息内容的选择,许多就业创业类信息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困难解答,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欠缺哪方面的人才,了解市场的需求。

②对于信息的发布,计划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超市”,中心 成员将收集的就业岗位进行资料的汇总整理成册,定于每周二、四下午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超市”进行咨询宣传与交流。搜集建立创业就业宣传展板,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成绩。

三、加强对外交流

1、加强本中心与其他部门(如外联部)的交流,可通过一起开展部门交流活动或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来促进相互的感情。有益于本部门的长远发展 2.深化与其他高校的联合,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学习与交流,共同开拓新的就业市场。主要通过各自的创业团队进行沟通与交流。

3.加强与校内外商家的联系,以获取一手的招聘信息,推荐就业机会。组织一部分同学进行走近企业,亲身感受大型企业的经营理念,生产流程,企业文化。

篇7:就业部 部门总结

——就业部 邱开霞

回首间,不觉已是学期之末了。自从进入大学这个神奇而美丽的校园后。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特别是有幸加入学生会,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不过一学期的学生会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是充满了苦涩和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对协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很多很多。也许是时间过得太快了,而自己想做而又来不及做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于是心中便多了几分遗憾,以致于每一次想提笔给自己这一期在学生会这块令人瞩目的平台上所做的工作好好来个细致的总结终归无言,心中隐匿的话语迟迟不能化为笔下的文字。然而,不管自己如何没有勇气面对,过去的不能改变,总结终究还是要写的,因为只有总结了过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才能以此为镜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并指导以后的工作。以下仅我代表就业部对本学期部门工作做出总结:

一、工作汇报

1.在学期初,就业部成功举办了信息管理系“第四届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大会”,并配合校区实践部促成校区暑期实践活动的进行;

2.协助校区就业部完成“GYB.创业培训班”活动的正式开展; 3.组织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证书”注册; 4.组织开展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的动员工作;

5.配合完成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根据学生会的工作部署,认真完成交给的日常任务,配合其他兄弟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

二、工作总结

在这个学期我们部门进行的各项工作中,意义最为重大的莫过于是“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大会”。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只是,还有一个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我们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在锻炼我们如何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我们能够尽早的接触社会生活,以至于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三、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本期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说在举办“暑期社会实践交流大会”时,由于该活动的举办时间是在学期初,当时部门招新工作才刚刚结束,而我们大一的新成员们正在军训,部门的学姐学长们为了不让我们太累,所以包揽了整个活动的大部分工作,以至于我们大一的新成员没有得到太多的锻炼。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部门没有将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及意义在广大同学当中宣传到位,使同学对于该活动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特别是对新生的宣传,以后还望多加对此类活动进行宣传。

总的来说,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感到的是充实和欣慰,因为跟着学长学姐们一起奋斗,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起享受活动成功的喜悦。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是那样的团结上进。他们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就业部见证了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为自己能在学生会这样一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篇8: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一、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本节首先探究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对高校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影响, 进而在现行社会经济背景下分析高校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以为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参考, 进而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进一步提升了对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要求。随着劳动力市场部门的分割, 社会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更加凸显, 生产技能直接决定了就业的基本层次及日后的发展道路。 其中, 对技术类工人、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人才及高技能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升最为明显, 而其就业的层次与发展的路径也往往最优。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 高校应及时根据学校的定位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职业教育类高校应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缩减学生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研究型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技能, 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而直接面向知识要素需求而设立的专业则要更加注重专业探究与实际应用的衔接, 如提升管理类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岗位, 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随时将管理技能应用于实际, 明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定位。

2.横向分割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受社会制度、产业结构以及地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部门往往又会形成横向分割, 人才的流动、行业的选择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而高校学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在这一背景下, 对于还没有社会经验的高校学生来说, 其对就业的定位往往会出现偏差。 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同时, 高校教育部门应结合就业指导中心, 设置专业的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自己短期与长期的就业定位, 进而在毕业之前帮助学生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劳动力市场部门的横向分割主要会对学生就业区域的选择、行业的选择等产生影响, 因此在应对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的过程中, 高校应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各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帮助学生突破眼前限制, 随时获得最优选择。

3.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精细化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方向。虽然现阶段劳动力市场部门的划分为高校学生就业与择业提出了更多挑战, 但总体来说, 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结构在不断优化, 就业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因此, 在高等教育培养下的高校毕业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能, 随时选择高层次就业岗位;也可以根据产业分布, 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进行就业;更可以结合社会经济环境及自己的专业背景进行创业, 突破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限制。由此可见, 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精细化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方向。

二、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不足

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择业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本节梳理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1.专业教育过于理论化, 毕业生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高校专业技能的教育偏重于理论, 这一教育方式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高校教师素质的差异以及对理论的过度追求, 高校毕业生往往缺乏理论应用能力, 高分低能的情况时常出现, 不少名校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其自身就业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专业教育模式僵化、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更新滞后以及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被动式惯性。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考核也非常单一, 很多学生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认可只注重证书考核的相关内容, 而忽略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而高校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更新也常常滞后于专业发展, 很多教师讲授的知识只适用于产业发展初期, 随着产业的升级以及劳动力需求结构的调整, 现有的专业课程明显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 在高校这一平台中, 学生可以进行知识探究、开展社会体验或者丰富自己的生活娱乐。但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果显示, 高校学生对真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并不强, 很多学生不具备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 所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也很难与实际应用相对接, 这些问题反映出高校育人综合素质的欠缺。毕业生能力的发挥不仅在于专业技能, 更在于其对技能的应用、对社会的适应等, 随着劳动力市场部门的分割与调整, 社会对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学生专业技能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也给予了更高期望, 因此, 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当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

3.高校与劳动力市场部门衔接不对称, 专业更新调整滞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丰富, 人才供给的种类也越来越充实。但由于高校与社会衔接不对称, 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滞后问题, 社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没有获得高校重视, 专业的更新没有融入更为实际的内容, 导致高校与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对接存在更为明显的滞后。以财政学专业的建设为例, 随着新预算法修订的完成, 财政学相关的知识与操作方式也应当及时调整改变, 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及时更新补充, 但现阶段高校财政学毕业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仍然是基于教材的一些通俗理论, 这充分体现了高校专业更新调整滞后的问题。

三、优化高校学生就业选择的相关举措

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对高校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也暴露了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本节探究优化高校学生就业选择的相关举措, 进而为高校毕业生应对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提供相关参考。

1.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对接, 积极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对接可以帮助高校直接了解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了解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的实际状况。进而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 高校专业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 及时进行专业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并运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 在这种方法下, 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滞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在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虽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但通过最新的专业技能的补充, 学生应对岗位要求的能力不断提升, 适应社会各个产业内相关岗位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进而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就有了更多保障。

2.高校与企业对接, 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应用技能。高校与企业的对接或者校企合作的深化往往可以在现有的人才培养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岗位, 进而将教学课堂与企业办公相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随时应用专业技能, 并根据实际问题及时调整,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应用水平。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对接, 在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背景下, 高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 高校毕业生不仅拥有扎实的技术, 更对技术应用熟练于心, 进而在技能划分劳动力层次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可以更好地选择就业层次, 毕业生整体的就业质量也获得了进一步保障。

3.学生与社团对接, 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在于日常磨练。现阶段高校社团为学生社会实践、社会体验提供了良好平台, 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要对学生社团进行有效指导, 提升学生社团的总体质量, 明确社团的主题, 进而通过指导学生与社团的对接, 帮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实践中去, 从社会公益岗位提升学生社会服务的能力、从社会调查工作入手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从社团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与拼搏的精神, 进而随时迎接社会挑战, 以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展现高校毕业生的优秀风采。

四、结语

本文以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为背景, 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通过本文的分析, 现阶段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生技能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生就业与择业的定位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社会劳动力需求结构的逐步优化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阶段, 随着社会劳动力需求的调整, 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毕业生技能应用水平低、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高校专业课程更新的滞后等问题使得高校人才的就业竞争力逐步的降低。因此, 在社会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背景下, 高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指导学生进行就业选择,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方面, 高校要积极促进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对接, 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另一方面, 要促进高校与企业对接, 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应用技能;最后再通过学生与社团对接, 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终以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障现有劳动力需求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阳, 周应恒, 严斌剑.劳动力市场分割、保留工资与“知识失业”[J].人口学刊, 2014 (5) :25-36.

[2]赵晓航, 田志鹏.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与高校学生就业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9) :101-110.

[3]马莉萍, 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3) :1-7.

篇9:就业部门工作流程

就业率统计价值何在

去年12月1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各地各高校要重点统计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等指标。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院系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

就业工作抓得紧,某“985”高校应届生王宇深有体会:“年前大家各忙各的,年后好多人都有了去处,辅导员开始找没着落的同学谈话,‘有工作不容易,能签要先保个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介绍,多年前,就业该不该学校来管也是有争议的。但后来发现,扩招后,学校也该为培养质量负责,就业率被视作衡量培养质量的指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看重就业率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对于教育管理部门,获知就业率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就业的情况调整专业设置的结构。“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报告,对就业率低的专业发出黄牌、红牌警告,另外新增、撤销一批专业来适应社会发展。各地各校上报的就业率是调整的重要依据。”

“被就业”背后:校方与主管部门的罗生门

如何看待“就业率”?李立国说:“就业率统计本身就是一件弹性很大的事,最早的时候有户口、有稳定的工作才算就业。后来只要有一份工作,无论流动性大还是小,都可以算就业了。”

“大四那年没考上研准备再考,但不签约院里就扣着毕业证,只好去学校门口的复印店盖了个章。”已经研二的杨嵩至今还觉得无奈。如今,除了找单位盖章,包括创业等形式的灵活就业也计入了高校的就业率统计。现在上海市某机关工作的陈海军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院里老师通知他办理灵活就业。“户籍和档案都回家了,挂靠在人才公司,每年交几百元管理费。还好没有影响考公务员。”

“每年八九月份的时候,各校都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应届生的就业率。学校的就业部门压力比较大,为了体现工作成绩,可能会存在拔高就业率的现象。”李立国说,“尤其是一些地区可能对就业率低的学校还有问责机制,追究培养质量。”

某校工作人员透露,就业率低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就业情况是省厅编制学校预算的凭证,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规模要下调,相关的生均补贴、经费也会受影响,甚至会面临停招。”

“目前的就业问题其实不光是培养质量的事,更常见的是结构性失业。一部分专业学得好也很难就业,这说明专业的设置有问题。”李立国说,“大中专院校对就业状况没有很好地掌握,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专业设置和培养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就业数据失真的同时,未来两到三年的招生计划也就没有了客观依据,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业率怎么考核更合适

“现在我们往往考核即期就业率、离校就业率,离校前一定要落实工作。这样会干扰到正常教学,无形中让学习时间短了半年,毕业论文也受到影响。更合理的方式是统计三个月或半年后的就业率。”马陆亭表示,“我的意见是,要考核,但不要刚性。政府部门应该以信息服务的态度对待上报的就业率。如果仅仅将就业率作为一种信息披露,不与考核相联系,学校的压力就会低一些,主观能动性反而会高。目前把签订就业协议作为统计依据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容易作假。”

虚报就业率的问题如何解决?李立国认为,可以引入新的评估方。“主管部门设置专人,利用大数据和统计手段在应届大学生中开展抽样调查,与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数据进行比对,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上一篇:防火知识主题班会下一篇:石油分公司财务部一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