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2024-08-12

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精选10篇)

篇1: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自2001年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田径课程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方式依然陈旧。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没有突破以技术为主线的竞技体系。导致田径课程教学处于冷落和尴尬的地位。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分类和改造策略。为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初中体育 田径课程 教学改革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老师感到中  ;论文关键词:初中体育 田径课程 教学改革 策略学田径课不好上了。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技术技能的教学陷入了误区。使得田径课程教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冷落。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跨越式跳高、原地推铅球等逐渐淡出了课堂。众所周知。田径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竞技体育领域里。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它包含了健身、竞技、基础和教育的功能。因此。田径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其改革的前景值得探究。

二、传统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从历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现。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力求要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可终究未能实现。笔者认为。只要不是把学校体育变成竞技运动场。而是把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也未尝不可。只要运用得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以竞技运动的技术标准去教学生。最后出现“教不好。也不像”的尴尬局面。

2.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实用价值令人怀疑。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始终是围绕这三类项目学习。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频繁重复。使得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此类技术的实用价值。如蹲踞式起跑。在生活中有谁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用蹲踞式起跑呢?又如铅球、跳远等诸多项目。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3.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呆板。目前。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田径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特征;重视和强调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掌握技术中的作用。对发展学生应用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仍是“一刀切”、“填鸭式”的方式。这种纯粹为技术服务的教学必然促使教师围绕某项技术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此类教学可称为“系统教学法”。其主要特征就是正规、正规、再正规。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又怎么能学好技术动作呢?

4.对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难以把握。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渴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主要有“淡化”与“强化”两种分歧。不少人误认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就是不需要技术教学。因为受以往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的影响。要教授技术必须要系统和完整。并且注重技术细节的教学来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否则就难以完成技术教学。众多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茫然。造成了传统技术教学思维下田径课程教学的无所适从。田径课程几乎成了一块“是非”之地。许多教师都不愿涉足。

三、初中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1.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2.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南京的王萍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发展投掷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要彻底打破田径教学内容的旧格局。就必须对现有的田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田径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因此。把中学田径课程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进行分类较为合理。然后再根据各类不同的运动特征拓展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竞技运动的项目。而竞技项目则是其中典型的运动技术。以跳为例。分成了水平和垂直两种的跳跃的形式。在新课程下的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学生跳跃技能。例如。发展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水平方向的跳跃能力可以从原地、行进间等各种形式进行选择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化的教学。突出了健身性。使得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

四、结论

新课标下的田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竞技体系。而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指导。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走竞技和健身相结合之路。此外。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仅在于田径课程的本身。更在于课程的实施者。即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变革和创新。让田径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黄小平.“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田径教材的处理与转化策略[J].田径。2005。(2).[4]邵力平。冯晓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

篇2: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得出对田径课程有效性的可靠意见。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90%以上)的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是很满意的,仅仅有3.5%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非常不满意,这就说明大部分学生可以收获到知识与技能,说明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的教学还是比较不错的。[1]但是,有四成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田径教学课程根本就达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有效性很差。这说明,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田径课程基本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2 田径课程学习前后的成绩比较

评价课程有效性,学生是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才有更好的认识。课程的教学有效程度与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成正比。学生进步越大,对课程的评价就越高。经调查,大约九成的学生对所学的田径课程很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了进步,课程是有价值的,具有其实际有效性。

1.3 田径课程学习后独立完成该项目教学的效能感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能否运用到其教学中,反映着这个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程度。当前,我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田径课程以后,有92%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进行教学,完全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的学生仅仅占了总数的7.5%。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的学生比例不大,反映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的教学还是很有成效的。根据调查数据反映,84%的学生认为田径课程掌控的能力还稍有欠缺,这反映出田径课程大有改进之处,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填补。

2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本科期间田径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看法

2.1 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整体评价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很满意的,这就说明田径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多数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满意是由于工作后要重新学习或训练。仅有2位教师表示不满意。

2.2 田径课程内容能直接用于实践教学的比例

当前,我国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不成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从毕业的教师来看,如果说田径课程中的内容无法应用到实践教学,那这个课就没有教学有效性。有 95%的教师反映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践应用并不大,也说明了田径课程的有效性不高。[2]

3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获得了很多学生与教师的认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在校学生、体育教师分别以自己的角度,结合田径教学的实际特点,提出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3.1 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性因素

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教法与教学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学生、教师的认同率出入不大,都比较认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教师对该影响因素体会较深刻。体育专业的培养计划的内容相对较多,田径课程运动项目较多,不够系统和深入,无法面面俱到,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田径课程教师都表示,学习的内容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教学的课时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田径课程的有效性,学生没有时间对每个项目去系统地学习和训练,教师只能授其以大概。从统计结果来看,若要改变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需要各个高校的高层更多的关注。[3]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在中小学对田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学校和学生对田径课程的重视力度有所下降。

3.2 教师因素及分析

教师是影响田径课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因素对田径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要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与修养。较高的个人魅力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享受学习,使课堂更加有效。个人魅力明显的教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并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所以说,田径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有效增强田径课程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影响着高校田径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是做到全面理解教育方针,并将其贯彻到教学行为当中,就可以获得有效的田径教学,反之,要是在田径课程中以教代学,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就会严重影响田径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田径专业理论知识是田径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田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体育教师要掌握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明显。田径课程大多为实践技能的教学,田径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要有高度,有较多的运动训练经验,才能更加有利于教学过程中使有效性最大。此外,教师的责任感也大大地影响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责任感、教学严格的教师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田径知识到实践教学工作中,从而直接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3.3 学生因素及分析

篇3: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 不少老师感到中学田径课不好上了, 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 技术技能的教学陷入了误区, 使得田径课程教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冷落。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传统体育项目, 如跨越式跳高、原地推铅球等逐渐淡出了课堂。众所周知, 田径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竞技体育领域里, 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 它包含了健身、竞技、基础和教育的功能。因此, 田径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其改革的前景值得探究。

二、传统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 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

从历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现,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 力求要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 可终究未能实现。笔者认为, 只要不是把学校体育变成竞技运动场, 而是把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 也未尝不可, 只要运用得当, 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 以竞技运动的技术标准去教学生, 最后出现“教不好, 也不像”的尴尬局面。

2. 教学内容陈旧枯燥, 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实用价值令人怀疑。

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跑、跳、投三大类项目, 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始终是围绕这三类项目学习, 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频繁重复, 使得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者, 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此类技术的实用价值。如蹲踞式起跑, 在生活中有谁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用蹲踞式起跑呢?又如铅球、跳远等诸多项目, 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3. 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 教学组织形式呆板。

目前, 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 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田径技术、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特征;重视和强调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掌握技术中的作用, 对发展学生应用能力方面重视不够, 仍是“一刀切”、“填鸭式”的方式。这种纯粹为技术服务的教学必然促使教师围绕某项技术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 此类教学可称为“系统教学法”, 其主要特征就是正规、正规、再正规。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强调整齐划一, 学生失去了主体性, 又怎么能学好技术动作呢?

4. 对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难以把握。

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 不渴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 主要有“淡化”与“强化”两种分歧。不少人误认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就是不需要技术教学, 因为受以往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的影响, 要教授技术必须要系统和完整, 并且注重技术细节的教学来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 否则就难以完成技术教学。众多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茫然, 造成了传统技术教学思维下田径课程教学的无所适从。田径课程几乎成了一块“是非”之地, 许多教师都不愿涉足。

三、初中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1. 解放思想, 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 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 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 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 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 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 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 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 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 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 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 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 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 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 因此, 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 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 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 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 在技能教学中, 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 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 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 发展基本技能。

2. 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

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 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 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 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 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 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 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 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 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 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 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 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 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 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 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 发展运动技能, 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 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 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 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 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 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 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 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 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 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 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 南京的王萍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 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 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 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 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 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 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 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 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 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 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 发展投掷的能力,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 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 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 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 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

要彻底打破田径教学内容的旧格局, 就必须对现有的田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突出田径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因此, 把中学田径课程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进行分类较为合理, 然后再根据各类不同的运动特征拓展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竞技运动的项目, 而竞技项目则是其中典型的运动技术。以跳为例, 分成了水平和垂直两种的跳跃的形式。在新课程下的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学生跳跃技能。例如, 发展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 就可以通过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的方式,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水平方向的跳跃能力可以从原地、行进间等各种形式进行选择内容, 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化的教学, 突出了健身性, 使得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 且形式多样。

四、结论

新课标下的田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竞技体系, 而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指导, 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 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走竞技和健身相结合之路。此外, 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仅在于田径课程的本身, 更在于课程的实施者, 即教师。因此, 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 勇于变革和创新, 让田径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季浏, 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黄小平.“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田径教材的处理与转化策略[J].田径, 2005, (2) .

篇4: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新课程标准 田径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讲,田径课程教学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在未来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情况下,中学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1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现状

1.1师生对田径课程的态度

教师对田径课程内容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持非常赞成、赞成、比较赞成、不赞成和完全不赞成态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36%、29%、21%和0%。由此可以看出,多数体育教师对田径类课程内容设置持赞成的态度。

学生田径课程内容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持非常认可、认可、比较认可、不认可和完全不认可态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16%、26%、54%和14%。为了使调查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对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和新课程标准下田径类课程方案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内容的认可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1.2师生对田径课程标准的认知情况

田径运动课程属性主要包括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休闲性和娱乐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田径课程内容属性也从传统的竞技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转向了健身性、竞技性和实用性。对5所高校教师和学生对田径课程属性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田径运动课程属性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健身性、竞技性和休闲性,所占比重分别为85.7%、71.4%、64.3%;学生则主要认为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和健身性占据主导地位,分别为80.6%、51.9%。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田径课程属性的认知依然把竞技性作为田径运动的主要功能,同时,也暴露出实用性和娱乐性认知的不足。

1.3 教学目标现状

新课程标准下目标设置对高校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必然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居于首要位置的是引进新的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所占的比重为78.6%,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田径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课程功能的开发、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1.4%、62.3%和50.0%。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目标的设置依然强调传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的“三基”目标则强调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这也暴露出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目标设置的缺失。

1.4教学方法手段情况

田径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采用常规教学,并适当安排学生参与教学,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87.1%和85.7%,但是,田径教师对常规教学的认同度却为0%,而对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选择频数为14.3%,认同却高达78.6%,这也说明了在中学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现象,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改革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情况的调查中,统计结果显示: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纠错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1.5田径课程考核评价情况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要求在评价方法、理念和评价内容几个维度上都要有所变化,涉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达标成绩、技能评定、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素质、交往与合作精神、自练能力、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出勤情况、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锻炼10个因子。教师和学生对以上10项内容重要程度认知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把达标成绩、技能评定、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出勤情况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照指标。但是,在实际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学田径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中,没有把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评定指标,另外,通过教师的选择情况来看,也可以适当增加交流与合作精神、自练能力在评价考核中的比重。

2 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2.1确立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动精神,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某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把学生掌握田径专业知识,田径技术、技能为根本,并为学生创造自主练习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2淡化田径的竞技色彩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田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的标准是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思想、理论、方法、科学指导田径运动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适度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色彩,进而使整个课程结构在系统联系中发挥整体功能效应。田径运动竞技色彩的淡化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并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根据中学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不断充实教学内容,适量增加健身、娱乐和新兴的田径类项目,彰显田径类课程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

2.3保障田径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随着新一轮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引起体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视与探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中学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必须纳入中学田径课程改革的计划,并成为田径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z]教体艺[2005]4号.2005,4.

篇5:新课标下的中学田径教学策略论文

田径运动的跑、跳、投是人们从事各类体育活动的技术基础,其项目多、开展广,不受场地、器材、气候、年龄、季节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并能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改善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能较好地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应当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首选。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不喜欢上田径课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其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而更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到创新的学习过程,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取长补短,与学生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学习的快乐,使师生在交往和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和提高。新课标下的田径不是为了运动的强度和密度,不是衡量学生有多少人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有多少人掌握了技术动作,而应该以学生有多少人主动参与了运动为目的。所以,教学方式和手段,必须从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中脱离,转变为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练习、质疑、调查、探究到创新,促使学生从被动式模仿学习到主动式探究创新学习。这样才能使田径教学走上一条阳光大道,才能改变过去单一灌输式的无趣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和运动兴趣,使田径教学不再受到困惑。课堂教学改变了讲解——示范——纠错——再练习的旧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从被动式模仿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创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成功体验。

2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要简单趣味化

田径运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古人类的谋生手段。上田径课时,老师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跳出技术论,体质论的框框,注重运动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要知道,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去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进健康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传统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对于田径运动中的某些项目,如:铅球、蹲踞式起跑、背越式跳高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进行适当改造,通过简化规划,简化技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组合出新的课内容,以游戏、比赛的形式来组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做到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另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结合有趣的活动以游戏、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玩”的过程讲解一些动作要领,提出一些动作要求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动作方法,又“玩”得开心,使田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如短跑——追赶猎物,投掷——打野鸭,跳高、跳远——猴子采桃、跨越黄河等等。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手段变得丰富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在水平四学习阶段《耐久跑》内容的教学:过去耐力跑教学采用反复跑练习方法的单调形式,枯燥无味,影响耐久跑教学效果。这节课老师在教学中采取3分钟变换跑,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改变单调无味的反复跑练习方法,改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活泼,加大耐久跑教学的娱乐成份。3分钟变换跑方法就是让学生绕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采用慢跑,变速跑,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前踢腿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等;同时做开口螺旋、闭口螺旋,“8”字形跑等其他队形的练习。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收效很大,从而能使学生认真、高效地耐久跑的练习任务,提高耐久跑的能力。

3结合其他项目进行侧重于田径方面的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策略学习的先导,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在学生自觉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今的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兴趣很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的球类项目,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为田径课教学开辟出新的教改路径。如:实心球换成足球,投掷课的兴趣就上来,虽然练的还是投掷,但是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兴趣都变高了,自然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同;长跑变成足球的运球、盘球、绕田径场练习,就没有一个人偷懒了。因此,田径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其它项目内容进行,为田径教学开创新的课程内容资源,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在学中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田径教学虽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重大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能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积极探索,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田径教学将会在新课标的孕育下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篇6: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 田径运动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训练在中学的广泛开展是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科学培养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发现,中学生田径教学训练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

关键字:中学体育;田径教学;运动

田径运动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占的比例最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他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有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教育的需要。但其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在技术教学,以竞技技术为主的反复跑、跳和投,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爱上田径课。培养学生健身性、娱乐性,可以让人充满兴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田径教学改革基本对策是转变田径教学指导思想,最重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田径课教学体系。从学生身体需要出发,科学选择锻炼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和检验自身身体状况和锻炼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田径运动的健身练习,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1]。

1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1.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田径课教学培养的模式是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而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田径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

1.2田径课教学内容单调、呆板

田径运动在体育素质教育中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但田径运动与其它球类相比也有其弱点,主要表现在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传统的田径技术教学,以竞技田径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反复的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使大部分中学生不爱上田径课,更不用说课外进行田径锻炼。事实证明传统的田径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变教材枯燥乏味为有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是当前田径教学工作的紧迫任务。

2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

2.1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是新课标的制定者与实行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在丰富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中学田径教学训练的目的在于宣传、普及田径运动,也是为国家培养运动员的后备基地。使广大中学生热爱田径运动,参加田径训练,达到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的目的。

2.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目前的田径评价体系依然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田径课的考评办法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不相符,忽视学生体质体能上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阶段性进步幅度,评定方式仅以教师评定为主,不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得成绩体现不出全面性与真实性,再加上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现行的田径教学考核方法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根据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新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应把一些非竞技性田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改变田径教学内容狭窄化的现状。例如,跳步垫步等非滑步形式助跑推铅球、原地跳起投实心球、跳起推实心球、跪姿投推实心球、仰卧投推实心球、后抛实心球、单手原地投、行进间推实心球、双手前后侧抛实心球等投掷动作,这些投掷动作不但简单易学,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投掷速度和力量,也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投掷能力,可以作为田径投掷基本内容。再如,把属于竞技运动类别的跑如短跑等,可改为游戏跑,如“穿过火力网”、“长江黄河”、“撒渔网”、“运球跑”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形式,使之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田径活动内容[3]。

2.3加大科学化训练的投入

科学化训练包括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效果评价、科学化训练必须用科学仪器和方法来测量数据和指标,并用其来检查技术质量、训练效果和控制负荷,使青少年身体、心理、技术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并通过各项指标变化的监控,合理地控制心理变化过程,解决好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训练周期的划分问题以及训练恢复等重大训练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程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秒表、皮尺,已很难解决训练工作表面观察不到的深层次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训练效果、因此必须逐步加大训练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帮助解决训练中不出现的疑难问题。

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学田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要全面,包括健身锻炼、学习田径技术及运动原理、学习健康知识(社会行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达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在创新中开展初中体育田径类教学策略

江苏 海门 ●吴仲晶

摘 要:虽然教育部从起即大力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类教学因为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所占据的比重逐渐降低,同时学生参与田径类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教师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加以总结,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初中体育田径类教学质量与其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径类教学;初中体育教学;传统教学;竞技;健身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提出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后,很多教师感觉到体育课中田径课变得很不好上,简单的教学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不仅让田径课程一度受到学生的冷落,同时也让教师失去信心,而且一些技术性要求相对较高的体育项目如掷铅球慢慢地淡出了课堂练习。因此,对于田径课程改革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对田径运动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论的探讨,对中学时期的田径类课程教学的内容改革提出了构建设想,并且就田径类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二、传统田径课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教学方法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田径课所面临的困境长期存在,人们把田径运动看成是竞技体育中的一部分,使这种既有健身价值又有发展运动潜力的运动受到极度的限制,使原本让人们充满兴趣的项目变得枯燥。田径运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和力量、耐力和灵敏度。然而传统田径类教学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往往采用竞技运动传统模式,在教学与学习中容易遇到诸多问题,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田径类课程内容未及时更新,严重缺乏实用性。传统田径课多以跳、跑与投等项目锻炼为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频繁性,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不能正确地理解田径教学,只想敷衍了事,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在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的训练中去,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在教学中还依然存在教师充当主要位置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间达到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将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放在一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能让他们失去了主体性,应该让他们学好技术动作,让他们学会自主创新。

三、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策略

第一,要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有氧耐力。《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解放思想,要突破完整性、技术性、系统性的约束,试着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方式。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技术性的运用。要知道学生并没有运动员那样的运动方法和能力,所以不能要求学生对技术细节的精确掌握。对于准确传授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不能用非常专业的技术要求教学生,不能过度要求技术的细节,要学会发展基本技能。

第二,对竞技内容进行生活化、趣味化的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方式,竞技运动是人类运动文化的结晶,竞技内容的生活化要求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把竞技内容改变成学生喜欢并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强化教育观念并且提高对学生田径课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对田径课的认识。

第三,将健身与竞技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田径类教学内容,合理整合田径教学新资源。在田径类教学中,应将健身与竞技予以合理结合,实现田径类教学对学生健康与生活所具有的双层教育目的。对传统田径类教学内容加以改善,可对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予以有效激发,并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整合田径教学新资源,实现全民健身理念,从而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形式,并促使田径类教学更为系统化,真正实现健身与竞技有效结合。

篇8: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1 目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田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目前在中学田径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快跑”和“实心球”的方式来开展体育田径教学工作,这两个项目是最容易开展的,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效果比较好,所以教师在田径教学中非常喜爱这两项,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两项过于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没有趣味性。一般学生喜爱的项目是铅球、障碍跑、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等趣味性技术性较高的项目,但是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中学体育田径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强的,多数把体育田径课当成了课余休息时间和聊天的时间[1]。

1.2 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在体育田径的课堂上,教师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注重的是体育田径课堂上能否让自己轻松快乐并且有新的项目可以学习。但是中学田径教师在课堂上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而且多数是进行速度性和有氧性的项目教学,没有真正的对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除了考试之外的体育课,我们普遍多见的是学生扎堆聊天的现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见怪不怪了。

1.3 体育田径的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总是会有体育特长生,他们依托体育来弥补文化课的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或者大学。所以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选择着重关注体育生,帮助他们能够在开始的过程中加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体育课跟自己的成绩无关,跟升学无关,体育课便成为了娱乐课,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实际上只是对部分学生有意义,并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1.4 体育田径教学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服务

中学体育田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受到学生的青睐,对学生身心素质的锻炼也非常的少,对于学生而言,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体育田径教学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所以目前的中学体育教育不能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服务。

2 对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设想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满足学生兴趣,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对学生能够有积极的影响,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要求,对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设想。

2.1 对初中阶段体育田径教学的设想

对于初中生而言,无论是年纪还是心智都还在不成熟的阶段,身体素质还处在一个可以调整的阶段,所以对于初中体育田径课程来说就应该在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后,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发展学生基本运动的技能,用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全面发展身心素质,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竞技类的运动项目,提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展现他们运动天赋的平台。

2.2 对高中阶段体育田径教学的设想

对于高中生来说,年纪以及心智的逐渐成熟,也开始拥有自主的思想,所以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应该是在发展体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类教学,将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兴趣的同学分为一组,每一组可以自主选择几项所学的项目,积极的开展运动,培养学生的日常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做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技能,这样针对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实践的能力还提高了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

3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传统的体育田径教学虽然考虑到了教学内容的的完整,跟教学大纲的吻合性,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目前的田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成为最大的问题[2]。换句话说,在新的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中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去避免这样的问题,淡化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增强趣味性,把教学内容由之前的难以接受改变成为有趣味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教学内容的重心始终在学生身上,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乐趣,真正的发挥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体育田径教学对学生的生活影响并不大,更注重的是对教学大纲的满足,更不用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没有作用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脱离了生活实际所设立的教学内容不仅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还会让学生陌生厌烦,因为学生潜意识里面就明白,这样的体育项目学了也不会有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只需要在结束考试的时候能够过关就算是完成了体育课程的学习。所以在新的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把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充分发掘田径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将体育田径教学跟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真正做到体育田径教学生活化,为学生的未来做出贡献。

3.3 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对于很多中学来说,体育田径教学的硬件设施是非常简陋的,学校并没有在这个方面投入财力,简陋的设施不仅学生对课堂没兴趣,就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学没有较高的激情。所以学校应该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强体育硬件的设施,并且在后勤管理方面要做好保障工作,学校的体育器材因为长期被使用并且不爱惜以及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破旧,所以学校加大对基础设施构建的过程中还要完善器材的管理制度,这样购置了新的器材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器材,能够长期使用。

3.4 建立完善的体育田径课程的考核标准

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考核结果的公平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在新的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中,努力营造一种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氛围,学校要注重学生健康的短期效益,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素养,所以在新的体育田径教学中,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做出考核的标准。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同时给学生的考核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要充分考虑每一类学生,不能光看最后的成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与否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考核内容[3]。这样的考核不仅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不断的接受表扬和认可,学生就会继续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课程的学习。还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来充分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这样的考核制度科学全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能增加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5 师资队伍的建设

众所周知,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并且不可缺少的主体,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前提。现在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要求都很高,在中学体育教师中,教师每天都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一个体育代表健康的形象和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课,并且为人师表还应该具有人格的魅力,要拥有专业的体育素养和教学专业能力[4]。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开拓自己的视野,能够不断的为新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力量,提高体育田径课的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该定时定量的为教师安排相关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总体而言,中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育教学看似简单单但是在新的要求下就面临更高的挑战在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的问题,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所以教师在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应恰当的安排、梳理,合理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革新的体育田径教学方法,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真真切切的把体育教学推向全体学生,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摘要:我国现在所使用的体育类教材注重发展人体的机能、注重养生以及防疾病等,是根据人体的解剖部位,以全面锻炼身体为核心内容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的内容忽略了体育田径教育的健身价值而过分的突出技能上的教学内容,模糊了田径运动和田径教学的界限。

关键词:中学体育,田径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炳坤,姚爽林.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月娥,江建玲.学生兴趣的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周红林,文剑新.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J].湖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

篇9:分析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田径教学;乐趣性;生活性;可迁移性

一、加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乐趣性

传统的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往往忽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过多地注重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以致无法实现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因此,新型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应该避免上述问题。使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作为课程的组织者、领导者的教师,要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课程服务。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田径运动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创设田径运动项目,目的就是使其简易化、游戏化以及乐趣化。

二、加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过程也出现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课程也得不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重视和认可。体育教师更是只重视教学大纲内容,将体育教学课程和中学生的生活完全脱轨,不考虑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健康以及身体健康的影响。只顾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就算完成任务。初中生在这样没有生活气息,只顾完成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上,是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的,教师也不会过多地注意到学生的态度。由此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更加的不重视,使学生存在只要在期末的体育考试中过关就可以的意识。所以,将新型的田径运动教学内容运用在体育课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将体育运动与生活之间建立起桥梁,逐渐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可以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无处不在,使学生慢慢爱上体育课程。

三、加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可迁移以及运动负荷科学性

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生活情景,使教

学内容顺利地让学生接受。如,在跳高教学内容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大富翁的游戏与跳高结合,几人一组,类似冒险任务的形式展开对跳高的练习。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篇10: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

1前言

随着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的职业中学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与之相适应的职业中学体育课程评价标准相继推出,摆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师面前的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如何上好每堂让学生既能增加体,技能,又能增加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课程是关键所在。毕竟,在职业中学实施的体育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尚待进一步完善,新的模式必然存在着各种弊端,总结两年的得失成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摸索,通过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市部分学校职业中学学生及体育老师。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0份,问卷回收率为99%。

数理统计法:调查得来的数据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

访谈:与部分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交流,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到了对本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通过体育分项教学发现学生体育能力的薄弱,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经过与教师和部分学生访谈表明:学生在体育分项教学过程中,有28%的学生对体育分项教学不能很好的适应,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区的各个初中,每个初中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模式不尽相同,加之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导致在一开始分项选修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能力不尽相同,城区好于乡镇。由于学生刚迈进职业中学的大门,对职业中学体育的教学模式肯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分项选修让学生一进入职业中学就学习单一的有难度技术的动作,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无从下手,很不适应,跟不上上课的节奏。学生没有打好基础,这一步跨得有点过大。

3.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选项比教广泛,师资有限,导致课程冲撞的现状。调查表明:在课程设置当中,由于学生的选项比较广泛,所以在设置的项目中,有两个项目甚至要在同一课中完成,就是有一半的学生活动,一半在上课,轮流交换,不仅教学课时不足,对课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教学本身又增加难度,同一个班级要备两个内容的教案。跟学生访谈,有得学生甚至一个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课,自己偷偷到别处活动,没有在上课的学生称自己是“游荡军团”,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学秩序比较混乱,学生不容易管理。

3.3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每个班人数差异较大,每个老师的上课难易程度不一。根据按项目分班现状表明:由于学生的喜好项目较多,选项广度较大,因此在教学分班过程中,出现了上课学生人数差异较大,有的项目报名学生有20名,有的是40名,相差近一半,这样不仅增加上课难度,另外在教师之间或多或少出现不和谐的因素。

3.4分项选修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学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项目,只培养了学生的一两个特长,这与体育课为达到学生体育与健康全面发展的思想相违背。

经调查表明:有75%的学生在分项选修过程中只会选择自己喜好的一个或者两个项目。不意尝试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宁愿在自己喜好的项目上多锻炼。所以学生在多次的选项过程中,会多次选择同一个项目进行学习,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的形成,让学生在职业中学的两年学习中只学习一两个内容,跟体育课程全面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目标相违背。

3。5在分项教学过程中,两年或者整个职业中学段都上同一个内容,时间跨度太长,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捉襟见肘。在整个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分项选修学生只会选择

一、两个内容,时间的跨度太大。经学生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认为设置的时间太长,到后来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学习,在跟部分老师的交谈中,部分教师认为单一的一个内容设置的时间太长,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到一定时候会觉得枯燥,学生失去了上课的新鲜感,教师失去了上课的激情!建议

综合以上的现状分析: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重新认识体育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新学期开始之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分年级教学。

一年级按原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职业中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为二年级的选修做准备,内容的安排上侧重点在田径和体操技巧项目的教学。

二年级教学采用固定项目的分项普修,按照学校的条件设施、师资力量,针对学生普遍感兴趣,且容易开展项目的进行课程设置,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女生开设健美操、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每个内容学习时间为半学期,每个内容为14—16课时,一个学期学习两个内容,四个内容在一学年里面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考虑每学期设2—3节选修,为二年级分项选修打基础。

二年级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的分项选修,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让学生自主报名,经统计后根据报名人数和项目,结合学校的师资及场地进行有机动的改变,要有利于学生的爱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教学秩序的良好开展的原则。

二年级进行自主选修的项目设置上,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对于学生比较喜欢、当今流行的休闲体育项目,教师应在学生选课前将该项目需考核的内容、标准提供给学生。小结

每一个新教学模式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取得成果,分年级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样,我们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将分年级教学模式跟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相接轨,让学生在职业中学阶段有一个很好的体育准备,希望经过几年的尝试,能形成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梯维保合同合同下一篇:明溪口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