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诗歌与小说的关系

2024-08-13

论述诗歌与小说的关系(共9篇)

篇1:论述诗歌与小说的关系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我国沿海地区的水平之间差距日益拉大。东部地区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投资环境等方面要比少数民族地区优越,资金大批向东部流动,导致东西差距的日益扩大。当少数民族面临生活困苦、社会就业的时候会面临极大的心里不平衡,从而导致民族间的冲突产生。少数民族地区对资源占有一大部分,但从开发利用上来看还远没有从中获得足以使经济飞速发展的作用。这也是经济上的不平衡之一。

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关系重大。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与进入社会主义之前的时期有了极大的好转。民族矛盾得以缓和,但是民族问题依然是我国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我公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在转型期间,就难免会涉及到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民族矛盾。民族矛盾一旦产生,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在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逐步解决的。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与社会发展总进程以及改造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问题是很多国家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各民族的人口、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是多样的。因此,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有长达2.2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约有1.9万公里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在沿线边境分布的135个县、旗、市辖区中,有107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在沿边境线居住的大约2200多万人口中,有近半数是少数民族。边疆少数民族与30多个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如果没有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的话,西方的反华势力与我国的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加以勾结,会对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造成巨大的威胁。第二,民族问题具有复杂性。民族问题经常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往往与宗教问题、城乡问题、地区问题交织在一起。例如我国的西藏问题。它是以十四**喇嘛为领导的,以宗教为指导的精神的一种分裂活动,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西藏流亡集团自1960年成立以来,已经有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来已基本适应了国际的环境,并集合西方现代政治体质及西藏过去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建立了所谓的“流亡政府”。这就涉及到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另一个特点——国际性。我国有30多个跨界的民族,占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一多半,与别国的民族语言相通、风俗相近,在思想感情与民族心理上有着许多共同点,民族间往来频繁。在我国西藏,极少数的分裂分子无视历史,扭曲事实,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勾结,在国内制造骚乱暴动,破坏西藏的安定团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们和国际社会,制造所谓的“西藏问题”,企图使之国际化,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所不能答应和容忍的。我国新时期的民族问题还具有长期性。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一部分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并且民族意识有时还在增强。民族利益的协调问题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民族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可以一下子发展起来的。因此就决定了民族问题还需要长期解决。民族问题还具有敏感性。民族间也许会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了解程度不深而造成不尊重对方的误会。“民族,宗教间无小事”说的正是民族问题的敏感性。民族问题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可以归结为这几个诱因。经济诱因是重要原因。政治诱因也是民族问题的诱因之一。在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是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压迫已被消灭。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一些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在,危害着我国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另外,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分子还在,国际反华势力还企图利用民族问题为突破口对我国进行颠覆、渗透、分裂活动。这些分裂活动有些以暴力事件的形式出现,暗杀、纵火、投毒、打砸抢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安定。文化思想诱因也是民族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生活环境等条件不同会导致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同甚至会冲突,所以,在处理文化思想方面也会有矛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因此对待我国的民族问题国家应该要做到一下几点才能使民族与国家关系更加稳定繁荣和昌盛。

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优先发展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产业,从而改善民族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最主要的是交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断地被贫困地区的发展所验 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倾向于民族地区,给予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的投入和税收的减免。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一词国家可以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等搞好旅游事业,也可以将东部发达地区好的发展思路引入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关系问题,使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受国家领导管理体制的绝对制约。但由于受到政治体制方面某些外部或内部条件的限制,民族自治常常难以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加强完善和调整。

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的重要手段。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目标是,使民族地区自治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尽量多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各重点高校可以适当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录取比例,重点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才,尽可能做到人才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工作,使其充分发挥才干。要多宣传对民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树立民族英雄形象。民族地区要有领导、有计划的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上级领导机关和综合部门挂职锻炼,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能。在少数民族中选拔培养高层干部,保证各民族在中央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发言人,切实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得以实行。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论文题目:论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班级: 嵌入式121 姓名: 姜鹏

学号: 124112010

评分标准:

1、论文中心思想明确。

2、结构完整,论据(论述)充分。

3、理论联系实际。

4、语言通顺、连贯、逻辑性强。

20分)得分: 50分)得分: 20分)得分: 10分)得分: 总分:

((((

篇2:论述诗歌与小说的关系

多数的企业只重视产品的建设,而忽视品牌建设,更可笑的是很多企业口口声声说重视品牌,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仍只把重心放在产品上。其实重视产品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通过产品来塑造品牌,这一点很多企业存在严重的失误,其原因就是它们根本不知道产品与品牌的关系。

产品与品牌二者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是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谁轻谁重的问题,就像枪和子弹个关系,你说枪重要还是子弹重要?再好的子弹没有枪也是废品,同样只有枪没有子弹,枪也是如此,所以说二者只有相互结合了才能发出威力,产品与品牌的关系正如枪和子弹的关系。

其实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消费者通过产品进行情感对接的过程。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认同,到习惯消费,再到与品牌产生情感,甚至最后到离不开这个品牌,这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产品与品牌建立关系过程,也是与消费者建立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品牌与消费者产生情感的过程,

因此,企业在品牌的运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品对品牌塑造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成长型的品牌,必须明白产品与品牌的关系。下面就此笔者就浅谈一下产品与品牌的关系。

1、产品是品牌的生存的基础,品牌是产品认知升华

篇3: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论述

一、雕塑与建筑环境的从属关系

在城市建筑环境的整体构造中, 雕塑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 它能够最直接的反映该城市人们的精神面貌, 充分体现出现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在现代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 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精神的需求。虽然都市人们的欣赏水平不尽相同, 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环境与雕塑艺术品高水平的要求也是大多数人们共同追求的。最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人们提高了对城市雕塑的重视程度, 城市雕塑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雕塑作为城市的环境语言, 和建筑环境和有效结合是展现人文意义的重要标准。

二、雕塑艺术有利于提升建筑环境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在现代城市建筑环境的修建过程中, 除了传统的具体形象雕塑作品, 抽象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抽象艺术主要是根据具象雕塑品进行概括、提炼、变形得来, 主要应用美学设计中点、线、面艺术语言。这些抽象的艺术品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设计理念,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 越来越多的雕塑作品更加贴近了人们现实生活, 但又具有非常浓厚的装饰性, 有利于赋予城市建筑生机与活力, 从而有效增强了城市建筑环境的人文内涵。

目前, 现代科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代城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也给城市雕塑的设计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现代雕塑的设计制作过程中, 除了应用石料、铸铜等传统材料, 还广泛的应用不锈钢、钢化玻璃、钛合金、塑料等复合型材料, 这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建筑环境的艺术语言。同时也促使雕塑家们创作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更具有吸引力。如我国首都北京亚运村的不锈钢雕塑《凤鸟》, 这份雕塑作品做工精细, 外型美观大气, 整个雕塑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日本箱根雕塑公园的《空相》, 同时运用了花岗石与不锈钢等两种材质。通过人工雕塑与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 让雕塑艺术品呈现出了美丽梦幻的景象。塑造雕塑的材料不是独立存在的, 内在材料和外在材料相互支持缺一不可的, 这充分表现出了现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文化思想。雕塑的造型与材料的运用都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雕塑在造型上面更加简便、清晰, 更加充分展示出现代雕塑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并不会认为具体的建筑环境与抽象雕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 线条与色彩在城市建筑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亮丽的风景线, 给人们精神上以较高的享受。比如香港的新世纪中心广场上, 用不锈钢制成的“合音叉”雕塑, 在上面部分便竖立了非常密集的铝箔片。微风吹来随风摆动, 风铃簌簌, 犹如一支支正在演唱的动人音符, 给人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三、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融合的形式性

在整个城市建筑环境中, 建筑艺术与城市雕塑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 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与城市雕塑两者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但是在这个大的范围内, 建筑艺术却只能通过抽象形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些建筑物其中有的呈现出幽静的风格, 有的呈现出严肃的风格, 但是这些建筑物却无法为人们展现出一种形象具体的思想内容。然而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相比, 城市雕塑则表现得更加具体, 更具有说明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一般城市雕塑都位于整个城市中心位置, 代表着这个城市的主要思想。但是我们在城市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适应整个城市的环境, 并且能够较好的融入到这座城市中。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 人文环境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导致城市建筑环境的构成因素城市雕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现代很多城市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其大型雕塑一般都包含了多种风格。不仅有传统的, 还有现代的。这样也正好应和了公共建筑环境的特点, 较为真实的反映了景观建筑的共生特点。换句话说, 现代城市建筑不仅外型美, 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其人文精神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能够充分展现出这座城市本身的精神面貌。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们将城市雕塑称为这座城市的眼睛。如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外滩中, 便设计了很多雕塑艺术品, 其中主要包括“浦江之光”、“帆”、“风”等钢铁雕塑建筑。“浦江之光”的组成元素主要包括竖向的水波和水珠, 这样的情境就像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 主要以快乐的旋律演奏出动人的上海乐曲。其中“帆”这个元素主要体现出上海浦江众多的船帆林立, 基本以弯曲的线条进行飘动, 逐渐增强了城市建筑的动态感。“风”这个元素, 主要是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现、褶皱和波动共同组成, 充分表现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欣欣向荣的态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现代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相互渗透, 相应成趣。

参考文献

[1]丁峰.城市雕塑与建筑环境的共融性[J].美术观察, 2010 (05) .

篇4:论述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 美学 艺术 哲学 黑格尔

1 科学与美学的概念

科学本意是知识,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应客观事实和规律。科学分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美学”是用来称呼美的哲学。美学具有艺术美,但美又区别于艺术和艺术品,因为美是无对应物的。“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的《美学》将美学集中为两个方面:一是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二是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

科学和美学在古希腊时期都从属于哲学范畴,都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尽管在哲学所属的全部分支中,美学可能是做没有影响力最缺乏生气的,人们也做了各种尝试,力图把美学转变为一门科学,但是美学至今仍旧属于思辨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是美学史高度抽象和概念性的学问。

2 科学与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最早的科学是由教会神学统治的,研究活动也往往同宗教迷信活动混杂在一起。宗教迷信在本质上是反科学的,但它却终究不能阻止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在古希腊时期达到了古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高峰,第一次科技革命,才独立成为近代科学。

美学思想的形成,诞生于近代鲍姆嘉通过美学规定为感性学,标志着美学这一学科的正式形成。西方近代美学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思想顶峰。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绝对精神,他的哲学体系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也不再局限于艺术美,而是多样美,对艺术的领域也逐渐有了丰富解释。笔者认为,美学并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人类的附加品,不同构成的人,对其美的见解和看法以及分析将各具不同,而最终有理论支撑的美学被遗留和成立了,没有依据的感性美学被遗忘和淘汰了,但并不能证明它没有足迹。

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批量产品生产的工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使了美学在科学的诞生。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其目的在于解决产品技术和艺术之间矛盾的美学运动,对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世纪装饰艺术运动的兴起,产品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大部分是服务于社会的上层阶级。因此,机械产品倾向自然、华贵。在颜色上强调原色和金属色,具有极强的装饰色彩。

21世纪科学与美学已经得到了良好的融合,科学的全球化,美学的国际化,科学与美学都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科学创造了真善美的评判标准,真是技术和艺术之真,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体现伦理道德的价值,美是既具有功利性又具有无功性和形式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科学和美学并行的发展使社会服务更加的人性化和生态化。

3 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研究美学的学者被赋予艺术家的称谓而精心于科学的学者则被称为科学家,二者兼具的将赋予哲学家的称谓,“哲学家”这一名词的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在科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学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在美学方面,他们主张美在于数的和谐关系,最美的图形是球形和圆形。数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著写的《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书名中的G代表数学家哥德尔,E代表画家埃舍尔,B代表音乐之父巴赫。将独立的各个领域数学、音乐和绘画编织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科学与美学的相容性和一致性。所以,仅有美学而没有科学是不能被沉淀下来的,美学与科学在许多学者以及学派的观点中都是相互依附而存在,科学和美学都是他们理论的支撑点。

科学具有理性美,美学具有艺术美,同时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其科学性也会不断的得到提高,从狭义上说,即从任何物质自然界是相互对立的意义上说,美学则和心理学及社会学一样是一门人文科学。从人类及其全部作品都是自然现象这一说法上来说,美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

恩斯特·海克尔在《宇宙之谜》一书中指出:“美学上自然欣赏的进步同时也是科学上自然认识的进步。”这句话反应了科学与美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科学是否与美学结合,取决于他是不是科学真理,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使科学的理论之美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海森堡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这句话的意义在于美学可以延续和发挥科学的光辉,启迪科学的创造性。科学创造美学,美学促进科学已经有了许多的精通美学的科学家,都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实质,他们从各自的科学审美创造实践中发现科学理论中存在着极大的美学价值,竭力提倡和促进科学与美学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郭晓霞.科学美——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J].河南科技,2005(09).

[2]高文武.以美启真 双向互动——简析杨振宁的科学美思想[J].哲学研究,2005(10).

篇5:论述地理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在地域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构成。

一、自然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一方面,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即必然是文明产生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任何一个国家、种族。它的文明的产生及特征,总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如地形、山川、水文、气候、植被、生态、风物、海陆分布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影响着不同文明、文化类型的产生和演进。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地理环境不仅是人类实践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在文化形成的初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大都出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这一地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的空间配置及组合最为优越,而在高寒和亚热带要出现早期的文明史很难的,在文化形成的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很难适应高寒的气候,地形条件与地理位置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作用盛大,几乎所有灿烂的文明和文化都是沿着海岸、顺着江河在富庶的平原地区发展和传播的,而贫瘠交通阻塞的内地山区则常常被文明遗忘在角落。早期人类的文明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与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文明明显地带着所在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烙印。人类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环境好的地方比如大河的下游都是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埃及,尼罗河谷底,古代印度,恒河谷底,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古代中国黄河中下游。而且人类的各种种族特征、民族性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情风俗等,必然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文化又能动地作用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塑造人类文化的同时,人类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塑造人化的自然,所谓人化的自然,就是经过人类实践改造过的自然或者受到人类文化洗礼的自然,使地理自然环境被赋予文化的寓意。

一、人类文明改变了自然界的性质,使现实的地理环境不再是原始的状态,而是沉淀人类千万年来的文化因子,二、人类文明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面貌,人类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使之满足自己需要的结果,三、人类文明影响地理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势,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总会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经历不同时代的变化。总之,文明越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离原始状态就越远,其沉积的文化因素也就越厚重。

二、经济环境与文明的关系、文明的产生必须建立在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的基础之上,不同地理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直接关系的产物,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民族,总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从而满足本民族需要的文化创造和发展。早期河谷平原地区早期的农耕文明、草原地区的游牧文明等文明的产生都依赖于对环境的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人的生活风俗、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从而对本地的民俗、民风和思想信仰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环境的不同决定着不同文明的内涵和气质。

三、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篇6:论述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礼仪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玩玩的体现。公共关系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礼节、礼貌。它是一种有直接、明确的目的,经过周密计划和科学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关系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一种宣传形式,在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公共关系形势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关系 礼仪

一、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联系

礼仪和公共关系相结合成为公共关系礼仪,就不是单纯的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了,而成了组织、团体在进行整个公共关系工作中,运用礼仪扩大、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其良好形象的行为准则。因此,公共关系人员重礼、学礼、用礼是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条件。

公共关系礼仪,简称公关礼仪。它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公关礼仪对于当今的公关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通行证”。众所周知,懂礼节的人进入社交场合,比不懂礼节的人显然要顺利得多,而且会受到欢迎,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中国不但重视礼仪的历史长,重视公关礼仪的历史之长也是世人皆知的。孔子利用齐鲁“夹谷之会”向天下人树立了鲁国信守礼仪,不畏强国的良好形象;诸葛亮联吴抗曹,对吴国君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了蜀国的诚意。这些都是说明了公共关系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公关人员需要广交朋友,沟通多种信息,融洽与协调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摩擦,化解各类矛盾与冲突,为组织创造一个“人和”的社会关系环境。在组织与外界的交往中,最应该讲究的是公共关系礼仪。它是组织风貌、员工精神状态、公关人员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各种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方法,处理大量联系事宜与外交事务所必须遵从的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礼仪有助于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每个公共关系人员都代表着社会组织的形象,要想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遵守公共关系礼仪,否则,很有可能是组织和个人想象受到损害。此外公共关系礼仪在规范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增进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等方面骑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公共关系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公共关系礼仪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对内,他发挥了利益的润滑和催化作用,协调人际关系,强化企业的道德要求,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对外,他展示了企业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和管理风格,不仅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与矛盾,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

二、公共关系与礼仪的区别

(1)、公共关系与礼仪的表现形式 礼仪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玩玩的体现。公共关系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礼节、礼貌。它是一种有直接、明确的目的,经过周密计划和科学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关系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一种宣传形式,在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他公共关系形势不可替代的作用。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体的行为举止,如握手、打招呼等。所谓的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利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所进行的一种双向沟通.(2)、公共关系不等于礼仪

有的人认为,只要在工作中注意了礼仪,就是做了公共关系工作。这种说法是错的。公共关系工作是社会组织处理内部和外部公众关系的工作。内部公众包括职工公众、股东公众、董事公众、贤内助公众等等,外部公众包括顾客公众,社区公众、经销商公众、政府公众、原料供应者公众、新闻媒介公众等等。处理如此众多的公众的关系,必须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而不是盲目而无目的的,那就是有利于社会组织一定目标的实现。它需要运用一系列公关技能,如社交艺术、口才艺术、写作艺术以及办公室自动化手段;开展一系列公关实务,如建立一定的工作程序、开展新闻活动、编印刊物、制作宣传资料和广告、进行谈判、举办各种专题活动、市场营销等,才能达到目的。而礼仪,在里面只是一种社交态度和方法,以协调与各公众的关系;当它作为剪彩仪式、签字仪式、典礼、宴请等专题活动时,也仅仅是公关工作的一部分,不能拿礼仪与公关工作相提并论。在工作中注意礼仪,是公关工作的需要,但公关工作绝不仅于此。如果把公关工作离不开礼仪,礼仪促进公关工作的关系,看作可以互相替代的关系,那就把公关工作简化了。

篇7:论述诗歌与小说的关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摘要】食品安全与认识健康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字】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卫生环境

引言: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工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我国食品安全也已得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消费者的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管,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我国食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善我国食品的安全状况,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提高我国食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消费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餐桌上的食品,都是经过一条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一直到市场流通的产业链,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引发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来,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难免让消费者失去信心,甚至发出“我们到底能吃什么”的感叹。

那么究竟什么是食品安全?如何正确的认识食品安全呢?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包含三个内容:一是食品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威胁,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三是滥用食品标识。

二、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2011年12月24日,蒙牛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责令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对特仑苏OMP牛奶可能致癌的质疑声再次响起。蒙牛的奶制品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上。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据介绍,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化工原料硫磺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这批“硫磺姜”已被查扣,此案正在进一步查处中。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蔬菜等食品时,不要只图“外表好看”,以免上当受骗。

2011年0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据新华社电 部分超市销售“染色”馒头引起上海市高度关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韩正表示,联合调查组要彻查此案,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

2011年4月7日,记者成功进入甜心客的面包制作车间,工人回收的面包“循环再用”。超过20名统一着装的工人共处数十平方米空间,在分列整齐的食品桌上制作面包。车间内侧,3名工人围在一张不锈钢方桌前,正用刀把不同种类的回收面包逐件切块,地上一个白色塑料框已经盛满了面包碎块,并用保鲜膜封盖,并非当作垃圾倒掉的架势。

2011年3月,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为查清“瘦肉精”的生产、销售源头,河南省公安厅迅速确定了“追上线、查网络、端窝点、打源头”的案件主攻方向。通过层层“倒追”,公安机关发现,湖北襄阳籍刘某为制造“瘦肉精”的最大嫌疑人。2012年1月,河南因“瘦肉精”“地沟油”案查处62名公职人员[13]。

2010年12月25日 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涉及的城北回龙观市场管理方以及昌平工商部门,对该市场上的葡萄酒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商户提供进货票据等。

三、我们该如何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总是希望能够买到一种“零风险”的食品。然而,我们要明白,食品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要求食品完全做到100%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正如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会永远发生。科学家和企业仅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食品安全的目标一是保护到不出现危害为止,二是对潜在的危害也要防止。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这与国家的国力、科技水平和社会供应的充足程度有关,不能因噎废食。”

其次,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不等于致癌食品,而且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危险的化学物质也不等于是致癌物。2006年的“红心鸭蛋”事件曝光后,一时间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其实,“红心鸭蛋”的危害远没有消费者想像的那么可怕,甚至吃了含有苏丹红的食品也还没有吸一支烟的危害大。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认为:“媒体上大量的„致癌‟事件,事实上混淆了„食品中含有害物质‟与„食品有害‟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不管是大闸蟹里的硝基呋喃,还是鸭蛋中的苏丹红,抑或八宝鱼体内的违禁药物,就暴露量而言,都与致癌的标准相差很远。食用了有害物质,人体便开始对它们进行代谢,食用了低剂量的“毒物”后,人体自身的代谢功能也能很快把它们„解决掉‟。”其实就如同咸菜等腌制的食品,它们一般都会产生亚硝酸盐,而这就是一种致癌物,但是只要吃的不要太多也就不会对身体不利。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平衡膳食、科学膳食,不要老盯着一种食品吃。如今,人们关心更多的不再是把肚子吃饱,而是吃好,吃出健康来。有专家提出,保证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投入。政府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规划,目标是促进安全和营养的食品,减少食品损失和保护消费者不受腐败变质食品的危害。食品企业的责任是确保应用合适的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食品加工者应接受良好食品卫生培训。教育消费者确保家庭食品贮存和烹饪过程的卫生,以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三方面力量构筑了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公共卫生策略的重要基础。而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而学会健康、安全的消费方式。

四、小结

有鉴于此,我们既需要提倡行业道德,净化市场环境,构筑隐形的防线;更需要有关部门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更加常态化地开展工作,变事后推责为事先履职,变“踢皮球”为“打组合拳”,变感叹空白为填补空白,构筑起坚实的监管防线,食品安全问题才会逐渐冰消瓦解,百姓才会真正放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笑声,为了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让食品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3308278.htm食品安全与健康

2.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07/***.shtml我们该如何对待该问题

篇8:论述动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动画艺术,传统文化,关系,发展

一、我国动画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影响

在我国的动画创作过程中,在很长的一个阶段内,其主要的创意来源和故事剧本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及相关因素有关。如我国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等都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解放后,随着国家支持和动画艺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和构思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如我国著名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故事剧本都是来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和民间传说。同时这种传统文化传说故事,不仅包括了汉族民间文化特点,也包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如我国著名的连续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等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形式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不仅包括了故事创作和构思的影响,还为我国动画艺术类型的发展提供了扩展空间。动画片在传入我国后,我国的动画创作研究者结合我国传统的美术艺术对其进行改革,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我国特有艺术因素的动画片形式。在这些动画艺术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水墨动画片。作为我国美术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水墨画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具有其特殊的代表意义,也是我国动画创作领域的重要代表。其主要代表作包括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在国际动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皮影动画片。我国的皮影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在用艺术造型和表现力形式上都有着极强的艺术特点。我国的动画创作,很好地借鉴了这一艺术形式,创作出了皮影动画片。其代表作包括了《张飞审瓜》、《金色的海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

3. 折纸和剪纸动画片。我国的动画艺术形式也受到了传统折纸和剪纸艺术的影响,出现了折纸片和剪纸片的动画艺术类型。这两种动画艺术类型的出现为我国动画艺术形式提供了发展空间。其主要的代表作包括了《猪八戒吃西瓜》、《三只狼》以及著名的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等。

(三)动画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我国的动画片制作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其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具有很好的传播作用。这种传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1. 传统文化的内部传播。在我国的动画发展过程中,因为大量传统素材的采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传播。不论是《神笔马良》这样的神话题材,还是《中国传统美德故事》这种历史题材,都在不经意间传播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美德。特别是在儿童和少年中,这种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具有极强的优势。

2. 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动画艺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以我国的水墨动画为例,我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因其特有的水墨画风格,得到了世界动画艺术研究者的一致赞扬,同时获得了1961年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重要的动画艺术奖项。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动画发展的未来影响研究

(一)继续为动画制作提供创作素材。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其可开发的艺术素材和创意是非常多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积极地开发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因素,为我国的动画发展提供创意素材。如我国传统英雄人物传记、神话传说故事、民间人物等故事可以为我国未来动画创作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和创意。如系列动画片《十二生肖系列》就很好地对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元素进行了再次的挖掘,促成了故事创意和剧本设计的完成。

(二)为动画形象和镜头设计提供灵感。在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中,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在其形象和镜头设计中,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因素可以为其提供很好的创作灵感。这种灵感的产生受到了水墨写意风格、剪纸风格、年画风格等不同传统美术风格影响,其应用的领域也不相同。如在大全景镜头中,中国的大写意风格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动画片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动画片的观赏性。

三、结语

篇9: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有机体的内驱力可以分为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生理的内驱力,是饥饿、口渴、困倦、劳累、性欲等造成的需求,这是第一级水平的内驱力;社会的内驱力,如对地位、权力、认可、荣誉、尊重、爱情、独立的追求等,这是第二级水平的内驱力。无论哪一种内驱力都与需要密切联系,都是引起有机体活动的激活状态。

二、什么是学习动机

人的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作为高明的老师,在没有开始教以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地却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动机,靠命令、靠体罚逼学生学。有的教师在放学后还把学生留下来,要他重新学,重新做,学生很不高兴。学生上了半天课,已经很疲倦了,这种情况下强迫他学,就造成了学生精神上、身体上的痛苦。这是教师没有积极性吗?有,但方法不对,越是这样对待学生,处分学生(如写错了罚写20遍),他就越不想学,不喜欢学。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你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困难了。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三、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高中化学中学习到酸雨,首先放一段录像,了解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学生通过观看后,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唤起学习的欲望

2、创设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金属铝的性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为什么不容易生锈呢?学生很难回答上来。但他们对铝的化学性质的特性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简而言之是学生做到“能学” “想学” “会学” “坚持学”。

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上一篇:初三六班班规班纪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