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2024-08-09

《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精选10篇)

篇1:《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综合实践活动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施中要坚持三项原则.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2.面向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3.注重学生实践与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指导、咨询、培训、评价和经验反馈等。辅导教师负责工作实施,负责与家长、共建单位、社区及相关的单位的协调,指导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内容规划、组织实施和技术辅导。

初期,为学生提供一些个案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会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学会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协作,学会收集、整理、积累有关资料,学会表达与交流,记录活动成果。注意形成活动报告,优秀的报告给予展览表彰并形成汇编、交流学习。

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为大同安区认定的学校办学特色,多篇论文在各级汇编发表,在历届厦门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四、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专业成长。

2.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成果的社会影响

1999年春历史学科首次开展了“爱我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访问、交流、报告成果展等取得良好效果,引近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年来,学校科技节活动、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实践活动、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送环境保护教育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2001年社会实践活动被确认为同安区办学特色。2002年以来,在厦门市历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五次获得二、三等奖。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设想

综合实践活动缺少应有的关注,课程支持严重不足。它的实施与地方课程改革需求和支持、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师的特点、政府和相应机构的协助都有密切关系,要主动取得他们的支持。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采取“任务取向”的方式来实施,即当学生的活动主题涉及某些知识和技术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讲座。

篇2:《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唐宗”是指()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谏臣是()A、黄道婆B、武则天C、孟姜女D、神农氏

17、写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名句的杰出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18、下面作品内容描写了“六月飞雪”“感天动地”的是()A、《资治通鉴》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声声慢·寻寻觅觅》D、《窦娥冤》

19、下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 A、马周B、长孙皇后C、常何D、魏征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汉朝B、南北朝C、隋朝D、唐朝

4、唐朝科举考试最受人们推重的科目是()

A、明经科B、算术科C、进士科D、诗赋科

5、唐末,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交易凭据的印刷品()A、交子B、“印纸”C、发票D、会子

6、“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赵州桥的设计者是()A、鲁班B、李春C、李冰D、僧一行

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的“李杜”是指()

A、李杜B、李白、杜甫C、李商隐、杜牧D、李白、杜牧

8、白居易有首诗写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舞”是谁创作的()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9、“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个流域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粮仓()A、长江流域B、太湖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10、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者”描写的是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的是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旦B、清明节C、寒食节D、冬至

12、北宋东京城内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是()A、市B、坊C、瓦舍D、剧场

13、元朝在行政建制上的创新是()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度C、行省制度D、郡县制

14、《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材料中“刺桐”指的是元朝时期我国哪一对外贸易港口()A、广州B、泉州C、漳州D、扬州

15、中国航海最早用上指南针的朝代是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6、被称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的人物是()

篇3:《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对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达成, 包括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与展示水平、培养评价、反思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教师应着力关注并落实以下三点。

一、展示:展示什么

在这个阶段, 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展示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参与活动的总结与认可。它能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成就感,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展示中得到对自己和自己所处团队的认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 在展示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展示方式。

1. 展示活动作品

设计制作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侧重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在展示作品实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设计的理念、意义等作品本身的内涵。展示的形式以“作品展览会”等直观呈现并辅以简介的方式为主。例如“我爱乒乓”主题活动中学生衍生出制作类的小主题———“废弃乒乓球大变身”。在总结交流阶段, 选择该小主题的小组以“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为形式, 向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成果, 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 现场参观者可以直接点评、交流, 营造了展示者与参观者现场互动的良好展示交流的氛围。

2. 展示活动结论

探究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调查活动的结论。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饮食与健康”主题活动成果交流汇报课上,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调查报告, 以文字的形式交流活动成果;可以是宣传画册, 以图片的形式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是小品、快板等形式,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愉悦的笑声中获得健康饮食的知识等。

3. 展示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指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 展示活动的体验。呈现的方式同样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小小大厨师美食我能行”主题活动成果交流课上, 受场地等因素影响, 学生无法展示所有美食制作过程和成品, 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交流:有的小组采用DV拍摄的方式, 用视频记录制作过程;有的小组采用习作的方式回顾制作过程;有的则以多张照片组合成“照片墙”的形式来展示活动过程……各个小组的展示交流方式各不相同, 但都辅以现场解说或文字解说, 同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交流。

二、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 顾名思义, 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身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反思活动中所“长”

“长”指的是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习得的方法等。反思取得的成绩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 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注入动力;反思获得的经验, 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反思习得的方法则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以致用, 提高学习效率。

2. 反思活动中所“短”

“短”指的是在活动时发现的不足、应吸取的教训。反思不足, 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 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教训, 能让学生避免下次出现错误, 迎来成功。

3. 反思扬“长”避“短”

反思扬“长”避“短”, 就是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或者少犯错误, 同时发挥自己或者是团队的特长。扬“长”避“短”能让学生在一次活动后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 同时发现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多样, 一般有下列几种。

(1) 化整为零:贯穿于展示活动过程。如上文提到的“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 小组成员向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 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 在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中融入对本次活动过程的反思, 把获得的经验或发现的不足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

(2) 独立成形:单独开展一次专题交流。如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活动后的反思, 举行一次相关的习作赏析会;也可以就某个活动涉及的方法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 展示各自的经验或者不足。

三、延伸:延伸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反思以外, 更应引导学生持续关注部分活动主题的后续发展, 让学生从一次活动走向更有意义的、更有深度的下一次活动中去。哪些活动主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 去延伸呢?

1. 延伸意犹未尽的

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 只要学生感兴趣, 他们就愿意继续深入进去, 把活动做得更实, 把研究做得更细。这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 也是课程理念所鼓励的, 更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活动感到意犹未尽时, 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 引导他们深入进去, 延伸出新的主题活动。

2. 延伸遗憾缺失的

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或不足。教师应有宽容之心, 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错误, 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应该把这些错误、不足视为真实而又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 这些犯错、不足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次历练。这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来, 再次尝试。在二次开展活动中, 学生能改正错误、克服不足, 获得新学习机会, 得到能力的提升。

3. 延伸深度挖掘的

同样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 学生自主确定的主题活动可能仅限于“蜻蜓点水”, 还不能很好地触及问题的本质。这时, 教师应该适当点拨, 并加以鼓励, 给学生指示方向, 让学生在现有的活动成果上继续加深研究力度, 从而让整个主题活动更具深度。

篇4:《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一、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

提交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是以主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常见的成果展示形式。一般是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调查、访问、考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之后,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将各种资料和信息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之后,形成一定层次的结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然后指定一人负责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成果展示阶段,指定专人在全班宣读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并由组员提供相关资料加以佐证。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一般由课题的提出、组员分工情况、调查研究的过程、研究(调查)结果的阐述、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等内容构成,其研究过程和结论是主要部分。研究(调查)报告宣读后,其他组可进行质疑,由组内成员负责答疑,在互相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后,再在拓展延伸阶段进行后续研究。例如《关于青少年近视眼预防的研究》、《我们的早餐》等活动就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有关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早餐方式及营养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为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为此,同学们就近视眼预防问题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学生早餐问题还提出了铲除校门口摊点、增加课中餐的很好建议。

二、小论文答辩

小论文答辩也是主题探究活动中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其过程一般是由研究小组宣读小论文,再由指导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小论文的观点提出质疑,由论文作者或协助成员回答问题,在相互切磋中了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就相关问题提出,从而引起所有学生的思考。例如《我们的交通》、《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等主题活动都可以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后撰写成小论文,在成果展示课上宣读小论文。针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我们请学校校长参与答辩,担当主问角色,而《小城镇交通管理的办法》则请市交警大队的副队长担当主问角色。研究者和主问之间还真的就校园环境、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有些想法只是“孩子式”的,但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可以引起成人的一些思考。

三、辩论赛

辩论赛是在主题研究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辩论不仅可以使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朗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事先要确定主持人一名,辩题要准确,正反两方的主辩、副辩可由学生推荐,并聘请几位指导教师担任裁判;其余学生则旁听。例如针对小学生上网好与不好这个问题,全班学生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后,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本来就是一个争论中的问题),双方意见争执不下,这样就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展示。正方辩题是:小学生上网好;反方辩论题是:小学生上网不好。在辩论中虽然仍然僵持不下,但至少在上网的时间、上网的地点、上网的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四、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已根据结论设计制作了作品,而后举行的展示活动。例如学生在进行了《住宅小区的布局与设计》、《校园平面设计图》、《陆城公厕的布局》、《公交车的线路改造》等调查研究后,汇制了大量的设计图、布局图、线路图,有的还将住宅小区的布局、校园平面设计制作成模型,因而教师适时地将成果交流活动改成成果展示活动,由设计者和制作者担任讲解员,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进行解答,参观者也向设计者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而后分别将平面设计图和模型递交校办室、市建设局和交管站以供这些部门参考。

五、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是成果交流阶段最活跃的形式。表演的内容可根据学生调查研究的主题而定。例如:《我是谁》主题活动可以搞“特长展示会”;《服装你我他》可以搞一次“服装表演赛”;《广告与生活》可以来一次广告设计加表演;《手工作品的整理与加工》可以举办一次“手工作品的推介与义卖”活动等等。现场表演十分符合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和好动的个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因而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成果交流阶段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篇5: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

一、展示过程:强调真情体验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获的探究成果, 源于学生的真情实感, 是对生命、生活的感悟, 是一种原生态的体验。因此,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应注重过程体验, 力求真情流露, 回归学生的真性情。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 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 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 这就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以及成果展示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有否发现问题, 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是否表达了内心的声音, 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展示有何感悟和体验?等等, 都是值得教师关注的。

【案例一】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校在一次“今天, 你吃三无产品了吗?”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 一组珍贵照片的展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实践成果后, 也听取了这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学校门口的一些流动摊位上经常会出售一些“三无”产品, 为了对产品的种类、成分、害处等方面有更好的了解, 我们去暗访学校外的这些小老板。不料却被他们发现, 遭到了他们的阻挠甚至还遭到了严厉的呵斥。为了我们的健康, 为了能让我们的同学更好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劣质食品有更深层的认识我们绞尽脑汁, 终于在多人的“掩护”下, 在匆忙之中, 取得了这些珍贵的照片。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按下快门那一刹那间的兴奋与激动, 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大家拥抱在一起的情景……

学生的娓娓叙述, 把我们带入了当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这里展示的不单单是一组照片, 更多的是这组照片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和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所收获的东西——它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了失败的原因, 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正因为学生点点滴滴真性情的流露, 表达了满满的生活意味和浓浓的生命体验, 才使得成果展示环节不再虚浮, 不再物化, 才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变得魅力无限。

二、展示形式:注重凸显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因活动主题的不同而多姿多彩。在选择展示形式时, 应基于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尽可能选择能合理真切反映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不同的过程、体验、发现、收获的形式, 从而使得成果展示别有意味。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 我们总结了动静结合的相关形式。如:静态展示——体验日记、研究小论文、创造的产品 (小模型、小制作、小发明) 等;动态展示——比赛、主题演讲、口头报告、节目表演、谈心得体会等。

当然, 成果展示的形式不仅要根据主题特点, 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采取他们乐意的方式来表达活动结果, 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二】“感恩的心”伴我成长

三月, 我校开展了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成果展示过程中, 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奏响了爱的旋律。有的小组充分发挥墙壁和橱窗的作用, 如把历史上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张贴出来, 把亲情卡片放在橱窗里展示出来, 用手抄报、体验日记等形式展示活动资料;有的小组办摄影展, 他们把开展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拍了照片进行展示汇报。

其中有一则学生日记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洗脚,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为妈妈洗脚, 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接触妈妈的双脚。当我的手触摸到妈妈的脚时, 我哽咽了。原来妈妈的脚是那么的大, 那么的粗糙, 长满了茧, 厚厚的老皮, 已没有一点皮肤的弹性。这是我的妈妈吗?每天在我耳边唠叨的妈妈吗?总是整天学习学习, 让我成为天下最苦的孩子……妈妈, 从今天起, 我要每天为你洗脚。”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通过活动, 学生潜在的那颗感恩的心被唤醒了, 而通过成果展示, 这样的情绪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散发开去, 种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在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性前提下进行的成果展示, 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一种真实反映, 更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因这样不拘一格而彰显魅力。

三、展示目的:指向多向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应该指向多向交流, 它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平等竞争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的反馈过程。

成果展示过程不能满足于展示和表演, 更应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 关注学生在总结交流阶段的尝试体验, 使得成果展示不再是把一个问号变成句号, 而是由一个问号生发出新的、更多的问号。实行展示小组与观看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 有助于打破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观众”的尴尬局面, 促使台上台下的学生充分进行双边活动。通过思维的碰撞,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而大大提高展示小组和观看学生的积极性, 丰富展示形式, 烘托现场气氛。

与此同时, 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生生交流, 用心关注小组汇报, 并从交流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给予及时有效引导, 从而更好地推动成果展示。

【案例三】龙游石窟我探秘

在开展“我为石窟来解密”活动的成果展示过程中, 教师没有沿用一贯机械介绍的方式, 而是采取自由提问的形式。如在“飞翔小组”展示时, 其他组员就结合自己对石窟还存在的疑问纷纷提问——“龙游石窟到底是谁挖掘的?”“挖掘石窟的目的是什么?屯兵?屯粮?”“石窟中的水抽完后真的发现下面有鱼从别的地方逃到衢江了吗?”……此时的“飞翔小组”的组员们, 俨然成了一个个小专家。面对其他组员的提问, 不慌不忙一一作答。在整个成果展示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思维碰撞, 令他们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并乐有所得。当然, 其中还有很多未知问题真实地摆在他们面前, 学生还不能完全解答, 此时, 教师适时引出新的课题——关于龙游石窟, 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秘, 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相关地质和考古的知识, 将成果展示变成了新实践活动的起点。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人景互动, 如此多向互动, 才能碰撞出思维火花, 才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充分发挥群体智慧, 使学生之间能互通有无、共享智慧, 而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目的所在。另外, 在成果展示过程中, 往往孕育着新的问题。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 这样学生的研究就会不断地深入, 体验就会更加丰富。一个活动的结束, 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综合实践活动中, 生成性的问题有时往往比预设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地探索。

篇6:《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開展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其过程分为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过程,既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总结,又是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还是下一阶段拓展延伸的铺垫。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一、展示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任务量大,时间长,适合团体合作。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会把全班同学分成为3~8个小组,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商量组内分工和进度,确定小组组名和口号等,可以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过程中进行展示。

二、展示过程性资料

1.及时积累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定了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资料收集,制定观察记录表,采访计划和调查问卷等作业。此外,学生应该懂得收集整理这些原始材料,很多过程性资料是即时生成的、动态变化的、稍纵即逝的,需要培养学生做好积累记录材料的习惯。

2.学会整理材料

因为综合实践成果的展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就涉及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综合实践的课堂展示只能展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光在综合实践活动派上用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过程性资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暴露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指导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其他小组成员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研究的过程更加清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小组在研究过程的收获,或者理清研究对象在研究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3.重视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显性的材料很容易呈现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是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体验隐藏很深,很容易被忽略。

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交流心得、讲讲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写观察日记等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出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做到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发挥所长,有所体会。

三、展示实践成果

1.选择恰当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文字成果、图片成果、视频成果和作品成果四大类。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呢?首先,从主题的选择方面出发,实践调查类的多用到观察记录、调查报告、视频录像、倡议书等等;人文调查类倾向于资料集、手抄报、主题小品等。

其次,材料的特点也制约了展示方式的选择。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心得体会、一件模型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次访谈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最后,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可以做演讲,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可以绘制手抄报,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小制作……分工合作后,让每个同学都能一展所长,每个小组都能有更多具有创意的形式。

2.掌握相应的技巧

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口头展示方面,应该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对于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问要客观真实作答;在书面展示方面要注意条理,详略得当,可借助一些图表、思维导图等让自己的文字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能更好激发阅读兴趣;在实物制作展示方面,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媒体技术使他们能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电脑网络展示出来。

3.引导学生的评价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在综合实践展示过程对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导修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自我、对小组、对活动的评价。这既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也能是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思,这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引导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找对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们应该关注整个过程,为下一次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倪以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有效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15(Z1).

[2]杨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2015(4).

篇7:《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一.“读”和“写”能力的提升

第一, 学生“读”的能力提升。如果学生连“读”都不会, 那就谈不上“写”。学生编好课本剧的前提是“读”好文本。首先必须要对所改编的课文反复阅读后, 还要查找相关背景, 才能领略作者的创作想法, 这是读懂文本的前提。其次学生要熟悉故事情节, 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戏剧结构, 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把握人物个性, 只有对文本熟悉到一定的程度, 才能创作出富有个性化的剧本。比如, 学生编写完《荷花淀》课本剧谈体会时, 他们是这样说的, “水生嫂”是勤劳、善良, 体贴、温柔的贤妻良母, 又是深明大义的忠贞、勇敢的女子。《荷花淀》对水生嫂的语言、行动都有细致描写, 但是她的衣着、神态还要借助我们的想象, 就是这种想象激发了我们创作剧本的冲动。学生们为了写好剧本, 再次精读小说全文, 特别是水生嫂和水生的形象方面, 增加学生们的想象内容, 最后, 编写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修改、整合, 最终创作出一部情节完整, 人物鲜明的课本剧。

第二, 学生“写”的能力提升。学生编写剧本必须会运用戏剧知识、写作知识。学生根据小说《荷花淀》的故事情节, 结合所学的戏剧知识, 将小说《荷花淀》改写为剧本, 最后设计出《荷花淀》戏剧结构:别夫、探夫、遇夫、学夫四幕剧。根据小说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具体场景等全都变换成剧本的形式, 比如,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变换为人物台词, 小说中人物的动作描写转化为人物表演的动作, 在编写过程中, 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 借助写作知识, 创作剧本, 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例如课本剧《荷花淀》中“别夫”这一幕, 学生是这样写的:

(画外音) 女人继续编着苇席。不一会儿, 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有时她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白色的世界, 水面笼起薄薄的雾。风吹过来, 带着清新的荷叶荷花香。

这时大门还没有关, 丈夫还没有回来, 她焦急地望着一直通向前村的大路。

很晚丈夫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 头戴一顶大草帽, 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 黑单裤卷过了膝盖, 光着脚, 他叫水生, 是小苇庄游击队长, 党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才回来。

从学生创作出的剧本可以看出:学生仔细研读小说《荷花淀》之后, 对小说的诗意美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这样在改写创作中才能保留出诗体小说的画面美, 特别这个画外音更是展示出水生嫂劳动的诗意美, 显示出学生写作的创造力。

二.“听”和“说”能力的提升

为了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作为一种戏剧形式, 课本剧要“听”还要“说”, 这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绝好途径。这里的“听”, 是指演员之间的互相倾听还有观众的倾听。学生在观看表演时仔细倾听其中是否有不符合人物个性特点的语言, 归纳判断学生表演的优劣。特别是课本剧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生只有通过仔细倾听、细细领悟才能“听”出来, 因此学生表演、欣赏课本剧, 学生的理解力、注意力、表达力能得到更高的发展, 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得到更快的提高。例如, 在观看了课本剧《荷花淀》之后, 有学生在进行评价时说:“我认为水生嫂的表演还不够好, 特别是她非常强硬地对水生埋怨说:‘你走, 我不拦你, 可家里怎么办?。’这一句话说得口气过于强硬, 不符合水生嫂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的性格, 如果水生嫂的性格这么暴躁易怒, 怎么还会支持丈夫英勇杀敌呢?如果没有出色的“听”的能力, 学生何来如此精彩到位的讲评?课本剧对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更是显而易见的。课本剧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 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表演中, 演员既要揣摩人物角色的性格、心理、行动, 又要了解人物说话时语速、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内在涵义, 学会用一定的言语表达技巧、恰当的体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篇8:《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自主探究

一个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成果展示汇报既是对自己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产品和收获的集中展示与体现,也是师生、生生开展学习、交流的重要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认为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近几年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自己的实践探索,总结了此类型的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流程:回顾活动主题→汇报小课题,说说选择的原因→组内交流,确定展示形式→分组汇报,多向互动→总结提高,生成主题。

我们觉得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深层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活动主题的课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来谈谈我们的践行。

一、前期指导要细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控。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做好相关的指导,毕竟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困难重重。如果不及时地了解与帮助,活动很可能中途夭折。教师要俯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应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合作者,观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参与、合作和鼓励。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让学生在磨练中成长。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在大主题分解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适合的小课题,并分组进行了探究。小主题分别是:(1)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2)塑料袋的危害(分成两个小组);(3)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4)关于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5)塑料袋与环保袋的较量。应该说第一小组“有毒、无毒塑料袋如何区分”这一问题,查找资料十分容易。学生也很快找到了资料。

资料找到了,如何进行汇报呢?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那就失去了研究探索的意义了,也毫无趣味。于是,我们试图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指导回放〗

师:你们小组真不错,这么快就找到了资料。(学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么你们准备如何把资料呈现给其他同学呢?

生1:我们可以把资料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沉默了)我们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可以增强一些趣味性,互动性。你们看区分塑料袋有这么多方法,比如说沉浮法,我们可以动手演示啊!

生2:是啊,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器具,里面装上水,采用演示的方法。

师:那其他区分塑料袋是否有毒的方法可以怎么样呢?

生3:观察法,我们可以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塑料袋,然后一边说一边演示,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

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这一小组的学生很快找到了适合的展示方式,他们小组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进行汇报,他们还让其他的小组的同学准备好塑料袋,还说课堂上还有互动的环节。老师的点拨指导显得极为重要,在学生的关键处、困难点进行稍加指点,学生的潜力会开发出来的。教师前期的指导是上好成果展示交流课的基础。

(二)展示形式要多样

活动的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环。成果展示主要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现场展示,让别人了解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知识和碰到的困惑。成功的展示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循环。多样化的展示是学生所期待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活动的魅力。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如一些观察日记、一幅漫画、一张自编的小报等;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如边说边演示、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在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展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主题的类型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材料的特点,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回放〗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小组在汇报时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与观看,收获不小。学生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塑料袋,细心摆弄一番。“塑料袋的危害”这一主题有12人喜欢探究,于是又把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着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研究,一组着重从危害健康的角度研究。根据主题不同类型的特点,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小组不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还从实地拍了不少的照片进行展示;而塑料袋对健康的影响小组除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外,还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视频资料,在成果展示时还播放了代表性的视频,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这一小组则采用了PPT演示的方式。“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小组则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

学生汇报的形式多样,有解说,有演示,有表演,有视频。应该说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特别是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采用小品的方式进行汇报,学生非常喜欢。小品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班同学不仅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喝彩,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及该小组的同学通过资料收集后,进行再创造,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真是一举多得。其实,汇报也有一个小插曲。在六(3)班试教时,每个小组在汇报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一读的方式,没有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想问题出现在第一课时上。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没有对学生提出如何汇报的要求。于是在六(1)班执教第一课时时设计了成果预期形式,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而且对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能够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汇报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增加了趣味性,提升了参与深度。

(三)展示交流要互动

我们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这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分享的过程,我们要强调多向互动,使学生的交流是深层次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缺乏趣味性的展示,往往是上台展示的同学兴高采烈,台下的同学无精打采。那这样的展示就失去了意义。

1.充分交流

我们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不仅要交流成功的喜悦,交流结论,还要交流面临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说说失败之处。这样的交流可以启发其他小组的同学,下次我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可以怎么解决,引发别人思考。如:“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小组本来是打算以录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他们小组里有一位同学的邻居刚好在西区菜场卖菜。(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本来已经联系好了,那位阿姨已经答应采访了。但是当听说要拍录象时,又拒绝了。他们就来求助于我,我告诉他们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汇报的,可以采访时记录下来,变成访谈录,还可以拍一些照片。

〖展示回放〗

师:接下来有请第五组的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这是我们拍的一些照片。我们发现很多人没有挎篮子买菜的习惯。我们在一个小摊前做了统计,短短三分钟就有五位顾客前来购买,没有一个人使用篮子。卖菜的人还是免费提供塑料袋。买一个洋葱也用塑料袋……

师:你们在预期的展示方式提到录象展示。

生:本来是拍录象的,但是那位阿姨听说要拍录象时拒绝了。后来我们就换了别的方式了。我们做了一份访谈录。

……

展示成功的一面固然重要,但是展示遇到的困难,并且把这个困难解决更能打动别人。在总结交流过程中,活动成果的展示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真实反映”。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表演,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包括在活动中的困难、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各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示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和收获等。

2.细细倾听

有了倾听,才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在学生小组汇报前,我总是会提出要求。在别人汇报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做个倾听者。互动交流时,你才有发言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汇报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当一组汇报完毕时,我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进行互动。如: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中,第三小组的同学研究的是关于塑料袋对身体的危害。他们采用解说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在视频播放完毕时,我就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正是因为认真倾听和观看了,谈得都很到位。有时候,我也鼓励展示的同学可以穿插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助于交流不仅增强趣味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关键之处要挖掘

展示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趣味性。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趣味性。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孩子深度的交流。有时候,学生看问题或许比较片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挖掘、点拨。

〖引导回放〗

在第五组“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汇报完毕时,学生认为限塑令没有很好地执行,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师: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的行为还是有变化的。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有哪些变化?

生:(沉默)

师: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

生1:我到世纪联华超市买东西,那里购物,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

生2:我和妈妈去超市,我们带上了环保袋。

生3:现在去超市购物,自备袋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

师:(出示图片和资料)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限塑令”实施3年,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10多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万吨,尤其是商场、超市三年使用塑料袋减少2/3。

师: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补充一些资料,引导孩子更深层的交流。

体会:关注学生的深度体验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转变真不小。原来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而采用懒惰的办法——直接将资料堆砌。在一个个活动专题的开展后,学生对于如何展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静态展示的,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动态展示的,通过小组的交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展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了解活动进程,适时地进行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实践学习、互相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拓宽。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就会强化这种愉快的情绪,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艳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课程研究,2007(7):19-20

[2]刘锋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05(1):33

[3]应汉良,章利江.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2016(1):253-254

[4]朱海月.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教学实践研究,2015(30):178-179

篇9:《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护理系2009级、2010级两个年级所有参加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成员180名, 年龄19~23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 调查内容见表1、表2、表3、表4, 采用无记名方式, 发出问卷调查180份, 回收180份, 回收率100%, 问卷合格率99.4%。

2结果

2.1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专业思想和明确专业目标的情况

见表1。

由表中可以得知, 86.7%的护生反映社区护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或比较能提高对专业目标的认识, 88.6%的护生认为能或比较能巩固专业思想。

2.2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况

见表2。

由表可见有85.0%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93.9%的同学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 81.7%的护生认为能够很好或较好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有85%的护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

2.3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况

见表3。由表可见, 83.9%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96.1%的护生认为该活动有助于使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94.4%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培养团队精神, 98.3%的护生认为该活动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4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进行个性化发展教育的情况

见表4。

由表可见, 84.5%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建立自信, 83.9%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挖掘自身潜力, 75.6%的护生认为该活动有利于展现个人才华, 82.2%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够加深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 83.8%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培养自己的辩证分析能力。

3讨论

3.1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专业思想和明确专业目标

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虽已近20年, 但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学科建设不成熟, 在生源、师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方面存在师资缺乏、方法僵硬、针对性不强等缺陷。再加之社会偏见,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护理人才流失的问题在目前仍然很严重。所以, 为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和稳定护理专业队伍, 必须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摆在高等护理教育的首位[2]。定期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利于使护理系本科生们逐步认清自身的专业趋向, 通过表1的情况并与每个年级的同学交流和探讨, 了解到高年级的同学对专业的认识普遍比较乐观。这一结果说明,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稳定本科护生的专业思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渐进性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逐步形成对专业思想的认识, 加深理解, 拓宽职业接触面, 这样一来, 护生们开阔了眼界, 专业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形成和巩固, 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服务意识。

3.2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证的过程, 社区护理服务实践活动就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转变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的现状, 自我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和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3.3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 让她们早期接触社会, 在实践中, 使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 有效地提高自身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3]。从表3的结果来看, 护生们对护理工作有了良好的认识,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使同学们早期了解临床工作内容, 认识培养自身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在实践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语言艺术修养训练, 人际关系修养, 高尚的审美观念的修养, 传统文化修养等的重要性、迫切性, 使她们时时刻刻能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修养[4]。

3.4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进行个性化发展教育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在本科护生个性化发展上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 较早地开展相关社区服务活动, 使护生们了解专业内容和指向性, 提早做出发展计划和发展方向, 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大大提高了她们的自信, 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社区护理活动满足了护生的发展需要, 突出了她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增加了对知识的掌握, 帮助同学们挖掘自身潜力, 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社区护理相关实践活动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 并突出了护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有效地发挥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有助于培养护生专业思想, 确立专业目标, 为本科护生营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使护生得到实践的锻炼, 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建芬.对中专护生护理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 :51-52.

[2]卢慧兰.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 (J)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9 (2) :94-95.

[3]蔡舒.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建设刍议 (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6 (7) :619-621.

篇10:《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成果报告的撰写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对此心存畏惧,感觉无从下手。作为教师该怎么指导学生“学写”呢?我们不妨从“写”来展开思考。

一、关于“写”的思考

(一)“写”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成果报告是学生在完成了某个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后,为了形成文字和深化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所撰写的反映研究目标、过程、结果及收获的书面报告。从格式上看,它一般包括标题、作者姓名、研究时间及分工、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收获和体会等部分。从特点上看,应具有科学性、具体性和创造性。

(二)怎么“写”?

成果报告是一篇带有研究性质、概括反映活动全过程、表达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需要学生在“写”的时候不断地回顾、讨论和提升。标题要简单明了富有童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研究目的着重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达出问题的发现及课题的由来;研究过程是指课题探究的步骤、分项及具体措施;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是整篇报告中的重点。还可以用文字、数据、统计图、照片等表现对问题的思考及研究的实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解决。

(三)何时“写”?

按照一贯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小课题成果报告必须在所有的研究活动完成后再开始总结和撰写。其实,根据学生年龄小、经验不足等特殊性,我们可以把撰写工作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之中。“写”在研究前,着重思考研究的目的,确定研究时间和分工;“写”在研究中,及时记录研究的过程,分析采集的数据;“写”在研究后,全面回顾整个活动开展情况,反思得失,提出有效的建议。这样分段式的撰写方法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四)由谁“写”?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学生完整生活、注重学生亲身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只有让学生亲力亲为,才能帮助他们拥有更深的体验,才能促使他们发展更多的能力。因此,在成果报告的撰写上,即使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只能在报告结构确定上加以引导,在修改、汇报中稍作点拨,始终用陪伴者的姿态参与整个过程。

二、关于“学”的探讨

思考了“写”,再来探讨“学”。从小课题研究的开题、实施、分析到最后的总结,学生是整个过程绝对的主角。面对研究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主观能动、自然积极地投入到研究报告的撰写活动中去呢?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四个策略。

(一)自主探“学”

自主探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唤醒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学,需要着力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储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对课题成果报告的认识也是如此,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的储备,才能在动笔时有把握、有方向。教师可以预先收集一些优秀的成果报告案例作为资源库提供给学生,也可以教给他们搜索的方法,协助有效信息的采集。

2.发现。即看到或找到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或规律,由学生自主发现成果报告的组织结构非常重要。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已有的成果报告时不能漫无目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其关注报告的组成部分、表述方法和侧重点,帮助他们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

3.尝试。经过前期充分的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研究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获记录下来,初步形成小课题成果报告。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操之过急,不用追求完美,只要学生能按照报告基本的格式完成即可,同时给予肯定与赞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分享互“学”

分享互学,就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在分组讨论中进一步掌握成果报告的撰写方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提高撰写能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协助者。

1.要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分享互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整个过程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实施前,要在学生自主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分组,注重能力差异的搭配;实施中,要指导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探讨,可以建议按照成果报告的结构逐步进行;实施后,要及时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引导他们正确的分享方法,并鼓励他们投入到分享的过程中。

2.要会交流。分享互学的优势便是互帮互助、互学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指导他们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吸取同伴的有效建议并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分享可以先从小组内开始,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修改,然后再把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特别好的样例在班级讨论时呈现,请大家帮助出出主意或者学习借鉴。其中,教师不但要关注交流过程中“说”的学生,更要关注 “听”的那部分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往往存在喜欢说不喜欢听的现象,而且从实际能力上说,要通过“听”提出修改建议确实也比较难,因此,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此进行专门指导,例如可以通过 “我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我能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吗?” 之类的温馨提示,暗示学生重视交流的有效性。

(三)优化练“学”

优化练学,就是针对综合实践小课题成果报告撰写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项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克服障碍,较为熟练地掌握撰写方法。实践表明,学生对以下两部分困惑最大。

1.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要开展本次活动,即问题的提出,是研究的意义和理由。一般要求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入手,清楚地表达出吸引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原因是什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成果报告的第一部分,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落笔,教师在指导中要提醒学生两个标准,一是清晰,二是有趣。小学生的成果报告一般控制在一千字左右,研究目的占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为宜,虽然篇幅较短,但也要条理清楚、表达清晰,使人对活动的由来一目了然,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了解的兴趣。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用儿童独有的角度看问题,用特有的方式进行研究,也一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在指导时要提醒学生就用自己本真的语言进行描述,不要学着大人说话的样子,泯灭了其中的童趣。

2.研究结果和分析。这是整篇小课题成果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学生用文字、数据、图片等方式表达自己研究的全过程和收获。由于选题的角度、使用的方法、研究的进程和结果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指导时绝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有的放矢。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集体指导,例如研究结果必须实事求是,收集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成果报告要层次分明、表达准确,数据的统计与呈现要正确清晰等,但对于个性需求就要个别指导,如研究分析,教师则要根据每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实际研究情况,帮助他们从活动中提炼感受,客观地分析研究对象,并梳理成文。

(四)多元评“学”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不但要关注活动的结果,还要着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想态度、活动表现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我们一般设定为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调查对象评等。在成果报告的撰写阶段,多元评价是调动积极情绪、激发进取心的重要手段。

1.注重激励。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把握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每一个时机,不但自己要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扬学生,还要指导学生以激励为准则开展相互间的评价。特别在分享阶段,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在交流中的表现,这时教会他们正确评价同伴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让两名学生上台示范,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评价,还可以谈谈得到同学肯定后的感受,以此让全班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明确评价的作用。

2.注重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不但要看成果报告的完成情况,更要看整个撰写的过程,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成文过程,例如怎么确定报告的结构、怎么选择数据呈现的方法、听取了建议后怎么修改等方面,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对成果报告的撰写方法更加清晰,促使其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注重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的结合。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方法,因而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时,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个体转向群体,当整个小组表现优异时个体才能获得肯定。这就要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间必须合作互助,发挥集体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攻克“成果报告撰写”这个难题的巨大推动力。

三、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成果报告的“学”和“写”是相辅相成、同生共构的。通过“学”,学生开阔了眼界;经历“写”,学生掌握了技能。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快乐地、有效地“学”,那么面对成果报告的“写”时,又有何惧呢?

上一篇:友情作文范文下一篇:省委书记袁纯清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