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2024-08-15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精选11篇)

篇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的预防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污染,有效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当出现以上适用范围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管理小组

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

署。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处理小组全体成员,应立即按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处理的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调查原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臵、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

6.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7.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中心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

1.综合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1.1 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1.2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1.3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病原微生物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2.现场控制措施

2.1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

2.2 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点。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调查。

2.3 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

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2.4 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2.5 保护易感人群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

2.6 卫生知识宣教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2.7 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立即上报医院相关部门,必要时进行人员疏散。

3.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上报与部门协调

及时上报,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病原微生物丢失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对于受到感染侵害的实验室人员,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应急处理程序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1.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 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1.2 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1.3 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用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2.实验室实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应急管理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2.1 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2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3 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2.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 2.5 进行现场消毒;

2.6 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应急管理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抗病毒药。

六、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2.人员培训: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定期自查。

4.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

篇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迅速、有序、有效地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预防、应对和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降低损失、保护社会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一级事件(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

(2)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可能进一步扩散;

(3)实验室保存的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二、二级事件(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与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

(2)实验室发生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泄露,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三、三级事件(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可能进一步扩散;

(2)实验室发生第三类、第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意外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向外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3)所在单位认定的其他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四、应急处置

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时,应根据事件组织及专家组建议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开展组织事件控制和疫情处理工作。

(一)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响应,并组织人员对该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发生实验室感染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应当立即报告,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止扩散。

(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实验室发生工作人员感染事故或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报告,或者发现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造成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应当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依法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1、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5、进行现场消毒;

6、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7、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重大及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特级、一级、二级)的现场调查与处置:

1、立即关闭事件发生的实验室;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封闭;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核实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名单;配合领导小组及辖区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恐怖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提供实验室布局、设施、设备、实验人员等情况。配合属地和上级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如消毒、隔离、调查等)。

2、事件结束(明确规定条件):受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生物安全事件造成的感染者已妥善治疗、安置;并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新的病人;明确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得到控制;经专家组评估确认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四)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三级)的现场调查与处置:

1、对被感染人员就地隔离,尽快送往定点医院;立即关闭事件发生实验室;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封闭;对在事件发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有相关疫苗的进行预防接种;配合属地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恐怖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2、事件结束:被感染人员得到有效治疗;受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感染者;经专家组评估确认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3、事件信息由属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沟通及对外发布。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同时派专人陪同及时就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将近期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告知诊治医疗机构。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救治;不具备相应救治条件的,应当依照规定将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转诊至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具备相应传染病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接诊治疗,不得拒绝救治。

附则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实验室在操作、运送、储存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等活动中,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和(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实验室外扩散的事件;以及在实验室发生的,以蓄意破坏实验室设施,或利用实验室菌(毒)种和设施等传播传染病病原体为手段,存在以达到引起社会恐慌、威胁社会安全与安定为目的的可能,对人员、财产、生态环境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造成危害的事件。

我院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对一类和二类致病微生物不具备检测资质。

篇3: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首先,对安全防护认识欠缺。因平时工作习惯原因,对生物安全防护没有足够了解,缺乏系统认识,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对相关的知识没有学习,在思想上存在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马马虎虎。规章制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如果在工作中发生意外暴露,接触到致病微生物,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实验室仪器设施不健全,工作区域划分不清晰医院多比较重视临床科室的需求,重视临床科室的建设和发展,而对检验科的关注度较低,也不会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检验科未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设施,仪器设备老化落后,由于实验室物品较多,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十分拥挤,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划分不明确。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实验室空气不流通、采光欠佳、通风不良,防护设施简陋,会增加生物危害的发生概率,影响防护效果。

再次,医院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完整的防护措施,但是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粗心马虎,不按照操作规范工作的现象。例如:未处理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装,有泼洒的检测标本图省事未按要求处理工作台面,检验单的消毒或是室内工作环境的消毒达不到要求等。这些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还有可能会引起医院感染。

2 强化基层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对策

2.1 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落实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应对生物安全防护有足够认知并掌握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加大生物安全教育力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习生物安全防护的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鼓励同事间互相交流学习,可以考虑专家讲课、定期考核等形式,力求每位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能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符合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2.2 严格划分工作区域,防止交差污染:

检验科空间布局应该严格划分,使用旧建筑的医院,严格对污染区、清洁区、实验区、操作区、休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保证每一个区域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所有的格局设计都应该以生物安全防护为出发点。尤其是PCR实验室应包含试剂储存区、标本制备区、扩增产物分析区。

2.3 配备符合要求的设施,合理布局检验室:

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实验室的个人防护,以及设施配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医学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设施标准进行设备完善,采用的高压灭菌容器、生物安全柜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的Ⅱ级标准。同时,检验科还需为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的防护装备除了工作服、鞋、帽一次性口罩手套、隔离衣之外,还需要配置呼吸器、急救箱、防护眼镜、N95口罩等以预防高致病性微生物标本的传染及紧急情况的发生。对老化的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仪器予以淘汰,确保实验室配备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完全符合要求。明确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配有醒目的标示。在半污染区设紧急撤离的安全门,各区之间应设缓冲间,并有传递窗,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4 注意个人监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所有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并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及时接种疫苗。在标本的采集、运输、实验检测、后期处理等环节由专人做出评估,对存在隐患的环节早发现、早预防。对设备的操作风险,可疑微生物的传播路径,废弃标本引起感染的后果有详细的了解,并能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处置。废弃物应有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并严格按照废弃物的处理原则杀菌、灭活,达到无害化,防止二次污染。

2.5 定期组织生物安全应急演练:

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让相关人员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更能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安全防护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医务工作人员更能起到教育作用,提高生物危害的认知,督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生物安全工作守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执行,避免操作失误,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6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生物危害的造成大多数都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不重视防范而引起,所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建立培训机制、定期考核,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控制实验室危害、安全防护知识、预防实验室感染措施、事故应急办法等,同时还要重点从业务操作规范进行培训,只有规范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才能从源头上预防生物危害。

2.7 重视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是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区域应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清洁区开窗通风,对桌面地面一般进行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半污染区在对桌面地面进行500 mg/L含氯消毒液的擦拭时,对空气进行每天2h的紫外线照射;污染区除了常规的空气消毒外,对实验室桌面台面地面用250~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仪器的保管、维护、消毒有专人负责,并详细记录。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危害不容小觑,是医院最大潜在生物污染源,医院必须要重视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全面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只有认识到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才能对安全危害的后果有正确评估,真正做到全方位严防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这就既是对患者和个人负责,也是医院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尚红光,王爱珉.基层实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4,11(6):1547-1549.

篇4: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关键词】高职 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室 生物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91-02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等专业知识的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呈现多元化,但主要去向是各级医院检验科。检验科是患者血液、体液等各类标本集中的场所,也是医院重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控制不好易发生医源性感染。作为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养、输出机构,高职医学院校应有效展开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基于此,本文探析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和人员素质及管理措施,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的一种综合行为。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

(一)专业特点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高职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进行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而在这些课程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实训课中,学生进行实验时必须接触血液、尿液、体液等未知标本,这些未知标本是重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可能携带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然而在上实训课时,有的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穿工作服,接触标本不带手套,书本、水杯随意放在实验桌上,甚至在实验室里喝饮料,吃零食,下课不洗手等。同时,对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无记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认知率低,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匮乏。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岗位的性质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各级医院的检验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场所,同时是患者各类标本(血液、体液、尿液等)的集中场所,这些标本可能携带有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所在,也是造成医技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艾滋病感染者也逐年增多,这些都给检验科医技人员造成了威胁。调查显示,实习生是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可能与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个人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降低感染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下转第96页)(上接第91页)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其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在校内教师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专业课和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选择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 并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之类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总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因其未来岗位的需要,应对其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全面、系统的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技能,并终身受益。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覃仕锋,徐红.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4)

[2]于声,段斯亮,闭雄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2)

[3]王鲜平,侯世科,高进,等.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

[4]杨永刚,陈松,童波,等.检验人员发生显性职业暴露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4)

[5]胡仕仕,徐晓明,赵卫,等.广州市医科大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热带医学杂志,2009(10)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2012B09)

篇5: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加强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健康,积极预防及有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市局、街道的领导下,以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为目标,形成反应快速、运转高速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提高我院预防和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损失,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二.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一)成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张云明

副组长:吴慧敏、李云龙、王冬来

成员:王德军 郑辉、叶斌、钟佩红、郑云飞、杜仙土、方卫飞、李立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王德军,副主任郑辉 职责:全面负责我院病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协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置、分布,负责本辖区内病原 1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相关生物安全事件防范工作。建立专门的应急处置队伍,组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配合上级部门应对事件调查、处置,负责收集、上报相关信息,检查、督导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保存、运输。

(二)建立生物安全应急处置组及应急小分队

组长:吴慧敏

副组长:王德军、郑辉

成员:杜仙土、罗雅平、胡敏丽、林刚、罗玲

职责: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演练,定期培训相关知识。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处置小组立刻关闭事件发生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对周周已经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封闭、隔离,核实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人员名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感染者救治、医学观察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三)生物安全信息报告组

组长:王德军

副组长:郑辉

成员:罗雅平、胡敏丽、林刚、罗玲

职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向院领导小组报告,在2小时向局职能部门科室报告突发事件,重大的或生物恐怖事件可直接向局分管领导、公安局报告。报告内容要详细,明确突发生物安全事件的级别。

(四)建立现场消毒组

组长:李云龙

副组长:叶斌

成员:包丽萍、鲍荣利、陈雪燕、陈颖

职责:对突发生物安全事件周周已经污染或可能污染环境的封闭、隔离区,进行消毒。

三.加强相关物资和装备的储备

储备必要的现场防护、洗消、排污和抢险救援器材物资,做好医务人员、床位、救治设备和应急药品、疫苗的准备,配齐必要的采样、取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储备足够的与风险相匹配的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体防护用品,配备高压蒸汽灭菌锅、一次性接种环、螺口瓶、微生物样本及废弃物运送容器、运输工具等安全设备。

篇6: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一、意外伤害的处理:如发生刺伤、切割伤或擦伤时,应立即停止工作,从伤口处向外挤血,并用消毒剂冲洗消毒,向医务科汇报,并去外科诊治,外科医生应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记录受伤的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

二、潜在的感染性物质的食入的处理:立即停止工作,摘下一次性防护用品并进行医学处理,向医务科汇报,并去相应科室给与必要的预防治疗,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

三、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溢出的处理: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帽子、口罩,用纸巾或布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部位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用1︰100的84消毒液由外向内消毒,作用30min,将布或纸巾及破碎物品清理掉,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容器内。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用簸箕清理完碎物时,应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液浸泡。

四、当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时的处理:如果在机器运行中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电源,让机器密闭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离心机停之后发生破裂,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30min;所有操作应戴手套,并对离心管、离心桶、十字架、转子消毒,离心机内壁用消毒液擦拭,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用的全部材料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并记录事件经过。

五、有腐蚀性、有毒、含微生物的样品进入眼睛、污染台面时的处理:①进入眼睛时,立即用护眼冲洗器冲洗,冲洗后去眼科就诊,同时报告医务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微生物,并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②污染台面时,用1:100的84消毒液或0.5﹪的过氧乙酸消毒。

篇7: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管理办法》及市卫计委、区卫计局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刘育才(院长)副组长:徐小燕(副院长)

成 员:李川江(检验科负责人)陈 怡(院办主任)任胜勇(医务科长)联系人:张 蕾(院办文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医疗救护专家组: 组 长:彭世民(副院长兼创伤科主任),成 员:李丹红 周 俊

(三)生物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 队 长:李川江

成 员:周 俊 唐亲江 唐昌华 刘重林 周雪梅 李明蓉

宋慧翔 廖雪梅 任国兴 白雅利 李智英 郑从禄

二、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在院长统一指挥下,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日常工作,一旦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立即启动预案,使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收集、汇总、分析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及时向主管局及各相关部门汇报,交流信息。

(三)领导与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临床救治,实验室管理,现场控制。

(四)负责组织发生实验室生物事故处理时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质准备。

(五)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医院实验室生物事故医疗救护的日常工作。专家组工作职责:

(一)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医疗救治、会诊和事故后续处理的技术指导。

(二)事故处置解释后,负责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制定防治措施,避免事故重现。应急救援队工作职责:

(一)负责医院实验室生物事故的现场处置,配合诊治全过程的技术保障。

(二)在领导小组指挥和专家组指导下,负责为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提供医疗救护、现场人员疏散,现场处置、现场保护等工作。必要时接受辖区卫计主管机关统一调遣。

三、现场处置

(一)院办在接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报告或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后,立即组派应急救护队伍,迅速到达事故现场,采取防护措施,开展现场急救。

(二)对现场救援伤病员实施有效的诊疗救治,并记录详细、完整的救治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三)现场急救以组为单位进行,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确保受伤者所在环境安全,作好救护人员及伤病人防护,防止发生次生损害。

(四)现场急救针对危险生物品种类和受害人伤害情况予以正确的对症对因处理。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人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五)现场急救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要将经治的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四、预案启动与工作小结

(一)当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医务科立即组织医疗救援和现场处置,启动该预案。医务科与相关科室主任共同调查事故情况,立即口头或书面报告院领导,必要时报告辖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

(二)事故处置完毕后,应召开工作总结会,分析评估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划分和整改措施,以及本次应急处置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应该引以为戒的教训,以利今后改进工作,提供全院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效率。

篇8: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实验室布局要合理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最好设在实验大楼的顶层或占一层, 形成独立的实验室。室内洗手池要设在靠门口处, 地面应铺防滑砖, 实验台要耐酸耐碱, 电源不能走明线, 应设有可移动紫外线灯。微生物实验室要设在远离楼道的顶角端, 门外设有生物危害标识, 室内要有洗眼装置, 外用常规处理的应急消毒药品, 设有二级生物安全柜, 手提式高压灭菌器及专用放置废弃物的容器。

二、要建立键全实验室的各项生物安全制度, 重在执行

医学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有关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学的较少, 对感染的途径及防护, 职业暴露处理等内容较缺乏。因此对学生做好自我防护教育,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存在高危险因素, 要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 应在学生进入实验课前, 由老师对其进行培训, 内容是实验室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实验室危险标识制度、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消毒制度、实验室应急处理制度、检验仪器污染消毒制度等。除给学生专门培训以外, 还应该在每堂实验课中, 根据实验内容不同, 利用5~10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制度的惯述重在落实, 因此要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执行, 谁带实验课, 谁负责的原则, 做好岗位明确, 分工明确, 责任到位。

三、实验材料准备要注意安全性

由于微生物和免疫实验课有其特殊性, 学生所接触的是活微生物以及免疫实验课用的阳性血清如病毒性肝炎, 梅毒等标本。为使学生见到阳性结果, 老师在上实验课时, 把临床实验室阳性的病人血清收集到一起, 拿到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用, 这种具有传染性标本在上实验课时, 要注意安全性, 避免自身和周围同学的污染。另外细菌实验课最好每人一份菌株 (标本) , 不能几人一份标本, 易造成学生拥挤, 走动菌株迸溅, 污染周围。上实验课要求同学必须戴一次性手套, 实验课结束后由老师将菌株及阳性血清统一收集, 经高压灭菌后, 装入专用垃圾袋处理。实验台面要用含氯浓度为500m g/L消毒剂处理, 然后用可移动式紫外线灯再进行照射消毒30分钟。

四、实验课要制订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课要根据内容不同, 要制订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及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尤其微生物和免疫实验课, 要强调课堂纪律, 不能在实验室内来回走动, 避免相互碰撞。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不准带进食品及水杯, 上实验课要着装整齐戴口罩, 无论什么原因不穿白服, 不准上实验课。操作时在老师的指导下,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去做, 在发生意外时要立即向老师报告, 要遵照生物安全防范规定进行应急处理。

总之, 医学高校实验室是学生集中的地方, 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尤其是微生物和免疫实验课, 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 否则极易发生意外。为此医学高校实验室必须建立键全行之有效的系列防范措施, 建立标准化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对老师加强生物安全意识的学习, 使其提高生物安全认识的重要性, 才能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 :81.

[2]李秀平, 桂芳, 等.专科学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初探[J].检验医学教育, 2009, 16 (4) :10-11.

篇9: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室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措施。[1]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实验室对生物安全防护十分重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预防和控制自身感染,但是医学高校仍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对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学生他们经常接触活的微生物及具有传染性的阳性病人标本,如果不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认识,很容易发生自身或他人的感染。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医学院校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课堂要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重点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一定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防止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根据我们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做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实验室布局要合理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最好设在实验大楼的顶层或占一层,形成独立的实验室。室内洗手池要设在靠门口处,地面应铺防滑砖,实验台要耐酸耐碱,电源不能走明线,应设有可移动紫外线灯。微生物实验室要设在远离楼道的顶角端,门外设有生物危害标识,室内要有洗眼装置,外用常规处理的应急消毒药品,设有二级生物安全柜,手提式高压灭菌器及专用放置废弃物的容器。

二、要建立键全实验室的各项生物安全制度,重在执行

医学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有关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学的较少,对感染的途径及防护,职业暴露处理等内容较缺乏。因此对学生做好自我防护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存在高危险因素,要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应在学生进入实验课前,由老师对其进行培训,内容是实验室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危险标识制度、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消毒制度、实验室应急处理制度、检验仪器污染消毒制度等。除给学生专门培训以外,还应该在每堂实验课中,根据实验内容不同,利用5~10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制度的惯述重在落实,因此要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执行,谁带实验课,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岗位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三、实验材料准备要注意安全性

由于微生物和免疫实验课有其特殊性,学生所接触的是活微生物以及免疫实验课用的阳性血清如病毒性肝炎,梅毒等标本。为使学生见到阳性结果,老师在上实验课时,把临床实验室阳性的病人血清收集到一起,拿到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用,这种具有传染性标本在上实验课时,要注意安全性,避免自身和周围同学的污染。另外细菌实验课最好每人一份菌株(标本),不能几人一份标本,易造成学生拥挤,走动菌株迸溅,污染周围。上实验课要求同学必须戴一次性手套,实验课结束后由老师将菌株及阳性血清统一收集,经高压灭菌后,装入专用垃圾袋处理。实验台面要用含氯浓度为500mg/L消毒剂处理,然后用可移动式紫外线灯再进行照射消毒30分钟。

四、实验课要制订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课要根据内容不同,要制订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及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尤其微生物和免疫实验课,要强调课堂纪律,不能在实验室内来回走动,避免相互碰撞。实验室内禁止吸烟,不准带进食品及水杯,上实验课要着装整齐戴口罩,无论什么原因不穿白服,不准上实验课。操作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去做,在发生意外时要立即向老师报告,要遵照生物安全防范规定进行应急处理。

总之,医学高校实验室是学生集中的地方,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微生物和免疫实验课,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否则极易发生意外。为此医学高校实验室必须建立键全行之有效的系列防范措施,建立标准化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对老师加强生物安全意识的学习,使其提高生物安全认识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2]李秀平,桂芳,等.专科学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初探[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4):10-11.

[3]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关资料[J].中国临床实验室,2003,2(3)21-22.

篇10: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发生在实验室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实验室人员造成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生物安全工作,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l.3 原则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为应急处置原则。l.4 适用范围

1.4.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1.4.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1.4.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1.4.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1.5启动条件

当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可启动该预案。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在本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本中心各行政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实验室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2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小组

实: 朱国栋、贾全玲、刘国民、赵琼、郭军 组长: 朱国栋(公司总经理)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副组长: 贾全玲(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协助组长处置实验室突发事件,包括报告、人员组织、人员疏导、撤离、物资抢救、事故原因调查等。其余人员分工: 刘国民: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报告等工作。赵琼: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疏导、安全等工作。郭军:主要负责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物资抢救、保卫等工作。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

3.1.1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操作管理,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3.1.2建立实验室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配置个人防护、消毒药品和医疗救援药品,定点存放和定人定期维护保养。

3.1.3 高致病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登记使用,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生物化学恐怖攻击。3.1.4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1.5加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业务培训和演练。3.2预警

3.2.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记录,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3.2.2、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立即报告。

3.2.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4.突发事件的报告及应急响应 4.1报告人

4.1.1实验室工作人员为法定报告人。

4.1.2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有实验室感染事故均可报告.4.1.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4.2报告程序和方式 4.2.1报告程序

发生上述突发事件或事故,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负责人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如实填写事故记录和事故处理记录。领导小组核实事故后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积极配合有关专业技术部门的调查和处置,抢救受伤人员,对受感染人员的健康状况作详细检验和随访,消除事故影响。处理后领导小组及时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4.2.2报告方式

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所在单位负责人应填报《实验室意外和事故登记表》,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3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4.3.1停止发生感染的实验室与发生感染有关的病源微生物的实验活动.4.3.2立即组织专家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4.3.3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4.3.4如为严重或重大实验室感染事故要封锁实验室并对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隔离检查。5.应急处理程序

5.1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5.1.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处理人员应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5%漂白剂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 分钟),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2)菌(毒)外溢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服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5.1.2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筒至少30min,使气溶胶沉积。(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30min。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5.1.3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力动物时操作不慎被锐器损伤或被动物咬伤或被昆虫叮咬等,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抗病毒药。5.1.4实验室实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3)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5)进行现场消毒;(6)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抢救等措施。(7)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5.2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5.2.1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

(1)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

(2)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3)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行实验室。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

(4)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5.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5.3.1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首先要考虑实验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及时疏散人员,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消防人员只有在专业人员陪同下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

5.3.2实验室一旦发生水灾。万一发生水灾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转移菌(毒)种和相关材料,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对仪器设备消毒转移和做有关防水处理。水灾过后对实验室应进行消毒清理维修和试运转、安全参数检测验证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5.3.3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6.调查总结

突发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防范工作。事故当事人应向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写详细的事件发生经过的书面报告。实验室负责任人应向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做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7.预案管理与更新

预案要定期评审,并根据各项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8.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沈阳艾迪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篇11: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应有意外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的报告程序。

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喷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序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三、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

四、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或严重差错,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详细如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五、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院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

六、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事故有了结果以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实事求是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

七、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医院领导、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审。

微生物组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一、潜在危害性物质的意外食入的紧急处理

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送到急救室。告诉医生食入的物质并按照其建议进行处理。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皮肤和眼睛的接触: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不应在实验室化妆;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的紧急处理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使气溶胶排出和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30分钟内严禁人员入内。在此期间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在消除污染工作中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防护用具。

三、意外注射、切割伤或擦伤的紧急处理

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洁手部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应的皮肤消毒剂,到急救室进行处理,并通知负责人员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注射时特别小心,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许多操作可用带有钝头导管的注射器替代;不要重新给用过的针头戴护套;应当用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四、培养物等感染性物质的破碎及溢出的紧急处理

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破碎物品及溢出的感染性物质(包括培养物)。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至少30分钟后将布、纸巾以及不破碎物品消毒掉,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感染污染性废物的容器内。所有这些操作要戴口罩及手套。

五、盛有潜在危害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的紧急处理

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至少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机器停止后发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并关闭至少30分钟。戴口罩及结实手套,用镊子取出碎片,用棉签清洁污物,再用无腐蚀性且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剂处理破碎的离心管、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

六、疑似感染的紧急处理

若操作者或其它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症状,应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就诊,如实主诉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

七、危险化学试剂溢出的紧急处理

1.酸和腐蚀性化学试剂用纯碱(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和。2.碱用干沙覆盖。

3.通知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并疏散现场的闲杂人员离开事故区域。4.密切关注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员。

5、如果溢出物是易燃的,则应熄灭所有明火,关闭该房间中以及相邻区域的煤气,并关闭那些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6.避免吸入溢出物品所产生的蒸气。7.如果安全允许,启动排风。

8.提供清理溢出物的必要物品(防护服、铲子、簸箕、镊子、桶、沙子、拖把、擦拭用的布和纸等)。

八、实验室火灾、水灾及自然灾害处理和用电安定管理

在每个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该有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通道标志。消防器材应放置在实验室房间的门边,以及走廊和过道的适当位置。

发生火灾、水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所潜在的危险向有关人员报告,让其熟悉实验室内的布局和设备及告知哪些房间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灭火器的类型和应用 种

类 可应用于 不能应用于 水 纸、木质纤维 电路和电器火灾、易燃液体、金属燃

CO2、粉末 易燃液体和气体、电路和电器火碱金属、纸

干粉 易燃液体和气体、碱金属电路和

电器火灾

泡沫 易燃液体 电路和电器火灾 用电安全管理

定期对所有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接地),并由有资质的电工来进行维护,实验室成员不应该尝试对任何电器进行维修;注意确保在电源与仪器设备之间安装使用了合适的保险丝;实验室的所有电器均应接地,最好是采用三相插头;避免电器接近潮湿物体表面、使用过长的软线、使用绝缘性能差及老化的电线、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接近易燃物质及蒸气、电器在无人看管时处于通电状态、电器着花时使用错误类型的灭火器(使用了水或泡沫型灭火器,而没有使用CO2型灭火器)。

九、剧毒试剂储存及使用管理

1.储藏保管:剧毒试剂须专人专柜储藏保管,并根据化学性质不同,不能共存的化学药品分开储藏。属氧化剂的要在阴凉处放置,易燃品应通风散热,阴凉干燥并有防热防温措施。剧毒试剂指定两人保管。储藏地点应合理、安全、牢固。

上一篇:2017届江西省上高二中、丰城中学高三3月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下一篇:书画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