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024-08-18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共6篇)

篇1: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 雷志元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以及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能够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3、认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别有何历史纪念意义?待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习近平主席参加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图片。以此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题”抗日战争“及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新知】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日本侵华

1、日本的侵华步骤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主归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活动。

(2)课件播放《卢沟桥事变》的视频(约3分钟)。

(3)教师强调”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日本扩大侵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课件出示四个相关的历史材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日本扩大侵略中国的原因。

材料一: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必修1)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必修2)

材料三: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材料四: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1)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2)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6)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2)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日本扩大侵华的原因

从日本方面看: ①灭亡中国、称霸亚太是既定国策;②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从国际方面看:英、美等国家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推行“绥靖”政策。从中国方面看:国共对峙(内战)局面,提供可乘之机。

3、日军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日军侵华过程中所犯滔天罪行的表现。

(2)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视频(电影《南京!南京!》片段)以及潘家峪惨案、日军细菌战、湖南厂窖惨案的相关图片,以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1)设问:国共两党为何能放弃前嫌,携手抗日呢?让学生思考回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也让学生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全国军民的抗战才真正开始。

(2)教师在此基础上概括指出,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开辟了三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和国外战场,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即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主要抗战活动。

(2)思考探究:如何评价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通过思考探究和教师引导,既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战场,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抗战,不仅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计划,而且有力的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又让学生理解,正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造成了正面战场的丧师失地。

3、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阅读归纳教材有关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第二、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第三、主要抗战史实(战役)

(2)播放视频剪辑《百团大战》,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3)要求学生根据两段材料归纳两个战场的关系,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认识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课件出示)

材料1:(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材料2: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关系:在抗战前期,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后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4、国外战场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远征军在国外战场作战的情况。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过程与方法】

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并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主要原因

(1)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

(3)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叙述,并谈谈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理解。

课堂小结

【过程与方法】

出示知识提纲,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日本侵华

1、日本的侵华步骤

2、日本扩大侵华的原因

3、日本的滔天罪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4、开辟国外战场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标志

2、胜利原因

3、胜利意义

同步练习

1.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2.“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此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3.2007年7日7日,某中学全体学生发起了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②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功绩永载史册

③国民政府全面领导了抗日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5.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6.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作业】课堂延伸

收集常德会战的有关资料,了解家乡的抗日战争史实。

篇2: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结合时事思考讨论“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再现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探究,对照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史料推导历史结论;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卓绝斗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用具

1.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民族危机加深、日本投降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讨论教材中的思考题。

②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搜集整理日军侵华暴行的资料以及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事实,以备课堂交流讨论。

(二)导入设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早在唐朝时,两国就交流频繁,中国僧人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在唐朝做官40多年,并与李白、王维、魏万等中国诗人学者交往,结下深厚友谊。ppt展示:

图1,鉴真东渡图 图2,阿倍仲麻吕

图3,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然而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一波三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成为笼罩着中日关系的阴影。我国政府为什么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提出强烈的抗议?日本的历史教科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ppt展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和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政府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对其曾经的侵略行为不能进行深刻的反思,深深伤害了那些曾遭其侵略和奴役的国家人民的感情,影响了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正常交往。中国近代以来曾多次遭受日本的侵略。我们已经学过的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

(三)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ppt展示:

(板书)日本侵略危机加深 视频播放:

1.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2.1932年,一•二八事变。3.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

4.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急。5.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内战爆发

日本的铁蹄踏碎了千万爱国同胞的心,蒋介石政府仍在顽固的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路线,对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任凭日本侵略者掠夺我们的土地,蹂躏我们的同胞。而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率领红军成功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板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视频播放: 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3.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以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板书)敌后战场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ppt展示:

1.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他们是谁领导的队伍? 2.抗战初期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等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的会战?失败的原因有那些? 4.如何看待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视频播放终止

师: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他们是谁领导的队伍? ppt展示:

1.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2.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生: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国共合作抗日后,经过双方谈判,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成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上仍称“八路军”。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师:抗战初期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等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ppt展示:

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板书)正面战场

师: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的会战?失败的原因有那些?

生: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击日军,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师:除了短片中提到的原因,你认为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失利的原因还有哪些?大家可以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完毕

组甲:日军武器精良,行动迅速。国民党军队武器陈旧。

组乙:日军准备充分,在兵力上占优势,国民党军队在围剿红军中损失惨重,并且国民党军队中杂牌军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组丙:国民党指挥不当。战术落后。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的很正确。请大家看大屏幕。ppt展示:

1937年,日本陆军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其中:驱逐机432架,侦察机216架,轻轰炸机180架,重轰炸机128架,预备机200架。日本海军航空兵拥有舰载飞机278架,陆上飞机567架,各型预备机 200架,共计1045架飞机。抗战初期,中国仅有能作战的飞机305架。抗战初期中日师级编制对比 中国日本

人数10923人21945人 马匹数不详5849匹

步骑手枪3831支9476支

掷弹筒掷弹筒243具掷弹筒576具 轻机枪轻机枪274挺轻机枪541挺 重机枪重机枪54挺重机枪104挺 野山炮12门或9门64门

步兵炮步兵炮30门步兵炮44门

主要差距是师级单位的定员和枪械、重炮数量。中国两个师还不一定达到日本1个师团的实力。

师:如何看待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生: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尽管几次大会战失败了,丢失了大片国土,但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日军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并且,正面战场的抗战吸引了日军的主力,为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敌后战场的创建,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的表现如何?请看下面一组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ppt展示:

图1 八路军回民支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令日军闻风丧胆。图2 八路军敌后武工队痛击日军 图3 民兵用自制地雷伏击鬼子。

图4 四通八达的地道,让小鬼子吃尽了苦头。图5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图6.国民党军队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问题展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那一个战场是主战场?为什么?

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抗击着大部分的日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不思抗战,却不断发动反共摩擦,意图削弱八路军的力量。皖南事变就是明证。

师:这位同学对图片内容的把握很到位。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我们还有一个战场,国外战场,中国的抗战不是孤立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众多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大力支持。请看大屏幕。(板书)国外战场 ppt展示: 滇缅公里图

解说词: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它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由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

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

师:为了保护滇缅公里这条重要的国际生命线,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ppt展示:

图1 中国远征军照片

图2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宣传海报。该剧背景就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

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这头凶恶的野兽被征服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请看视频。视频: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师:历史将铭记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驯服的放下屠刀,这一天,坚持达八年之久的抗日军民高唱凯歌。这一天,普通的中国百姓沸腾了。因为他们扬眉吐气了。他们看到了曾经的侵略者那哀求的目光。

师:我们苦盼的胜利终于来了,胜利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看大屏幕。ppt展示:

图1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情景,图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情景 图3 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图4 开罗会议三巨头,自左至右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图5 东京审判电影海报。

师:从这组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甲: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生乙: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丙: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束了中国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那么中国能否由此就一片光明了呢?中国人民的苦难真的就结束了吗?这将是下节课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师:本节课的第二个小问题是日军的滔天罪行。(板书)日军的滔天罪行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这方面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具体过程略

师:刚才大家都表现的不错,看得出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课后我们把同学们的成果汇总起来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展板,介绍给全校同学。

日本侵略者的兽行令我们发指,我们在痛恨敌人的同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ppt展示:课本学思之窗

大家可以结合这两副图片讨论一下。ppt展示: 图1 武士道

图2 鬼子掠夺的财物 讨论完毕

师:哪个小组陈述以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组甲:我们认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武士很轻视自己的生命,想必也不会看重别人的生命。

组乙:我们认为鬼子是为了掠夺财物,日本是个小国,发动这样大的战争,物资补充足。组丙:我们认为是为了吓住抵抗的中国同胞,日本人从九一八之后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而淞沪会战中日激战三个月,尽管日军打赢了,但也损失惨重,他们恐惧中国人团结起来后的反抗力量,想用屠杀的方式警告中国人,谁在抵抗就是这个结果。

师:大家都说的不错。日本侵略者泯灭人性,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时至今日,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ppt展示: 材料一: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义士约翰•拉贝有句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材料二:“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如此说道,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遗言,她所展示的人性光辉令人动容,她道出了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材料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有这样8句话——“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生:我们应当反思历史,以史为鉴,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四)小结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胞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原谅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敌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时过境迁,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撒播仇恨的种子,不是为了宣泄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有句古话说的好,“冤冤相报何时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汲取的历史营养。

当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时,不要忘了那些为挺直民族脊梁而倒下的同胞。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让民族的脊梁更直更硬。

(五)课堂诊断

一、选择题

1.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3.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制造的最大的惨案是()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是()5.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畅通,入缅甸作战的军队是()6.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战斗是()

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b.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8.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a.中国战场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9.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是抗战的正面战场 b.是否争取国际援助 10.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是为了()a.粉碎日军的“扫荡” b.克服投降危险,争取形势好转

11.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指()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二、非选择题

12.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了全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美国总统罗斯福l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俄国等。”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1945年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请你谈谈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12.(1)变化: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感到中国抗战是对日本的有力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中国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太平洋战场:日军南进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2)片面,只看表面,没有看到本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战争,必败;国际援助,反法西斯战争力量配合;根本原因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六)学习延伸(见教材77页)

(七)教学反思

篇3: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及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理解

(1)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

(2) 理解人民解放军选择战略反攻的原因。

(3)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3.运用

(1) 思考抗战后中国面临的绝好民族复兴机会, 为何中国不能抓住这一机会?

(2)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情景再现、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对照比较、划分阶段、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所作的争取和平避免内战的努力, 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2.三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是其政治、经济、军事全面破产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

(1)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 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五、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六、所需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向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1945年9月2日, 密苏里号战舰上的授降仪式”和“日本代表签字, 然后是麦克阿瑟将军、米尼兹将军、徐永昌将军, 接着各国代表签字”等。

提问:“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 指出:中国在抗战中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巨大贡献, 为中国在二战后期赢得了四大国的地位, 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面临民族复兴的极好机遇。然而接踵而来的内战又使中国与这次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17课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爆发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解放战争时期与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1945年8月到1949年10月。在此期间, 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 由争取民主和平走向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行了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激烈斗争。)

(一)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1.背景

(1)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

(2) 美蒋既定国策:内战、独裁

(3) 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

蒋介石为何先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拖延时间, 为内战作准备;假和平、真内战)

2.两手策略

一面积极准备内战, 一面策划“和谈”, 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4、20、23日三次电邀) “共商国是”。

3.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多媒体出示:“美军飞机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等图片资料”。

(二)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讨论:“假如你是毛泽东, 你会去重庆谈判吗?”

学生1:抗战胜利后, 百废待兴, 人心思和, 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学生2:利用谈判的机会, 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参加谈判有利于教育和团结人民, 争取中间势力。

学生3:国内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统一;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学生4:不仅展现了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气概, 而且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

1.时间:1945年8月底至10月10日

多媒体展示图片:“1945年8月,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延安接蒋介石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挥手之间”等。

2.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

(多媒体展示“《双十协定》”文本图片)

3.意义

(三)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政协决议被国民党撕毁 (国民党陷入空前孤立)

(四) 全面内战爆发

1.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1) 标志:1946年6月26日, 国民党30万军队进攻李先念的中原解放区。此后, 对华东、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全面进攻。

(2) 粉碎全面进攻:解放军以毛泽东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集中优势兵力, 消灭敌人72万。

2.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1) 时间、目标:1947年3月到6月;山东、陕北

(2) 粉碎重点进攻: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出延安, 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 粉碎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经过孟良崮战役, 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多媒体播放:“孟良崮战役”片段)

3.意义

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结束, 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学思之窗]

土地改革运动, 着重指出土改意义: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支援前线, 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华民国拉壮丁的告示”、“土改人员宣传”、“农民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斗争”、“获得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努力生产支前”、“解放区的农民父母送子上战场, 妻子送郎打老蒋”、“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等。)

二、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一) 战略反攻

1.条件

经过一年作战, 歼敌112万, 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民党军队战线长, 机动兵力少;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中原统治力量薄弱暴露;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国民党的后方不稳。

[资料回放]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 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2.目标

国民党统治薄弱的中原。

思考:战略反攻为何首选中原?

3.概况

三军配合两冀牵制。 (多媒体展示图片:“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夜渡黄河”、“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等。)

(1) 三军配合:1947年6月30日,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 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7年8月22日, 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 南渡黄河, 挺进豫陕鄂边区;1947年9月5日, 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 进军豫皖苏地区。

(2) 两冀牵制:1947年9月至12月, 华东解放军许世友、谭震林进行胶东战役, 吸收国民党军队入海边;1947年8月, 西北解放军彭德怀、贺龙进攻榆林, 吸引国民党军队北上。

(3) 其他战场反攻。 (多媒体展示图片:“华北解放军于1947年11月12日解放石家庄”、“1947年9月起, 东北解放军先后发动秋、冬季攻势, 迅速占领东北广大地区”、“1948年4月22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等。)

4.意义

(多媒体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毛泽东)

(二) 战略决战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对比表”和“三大地区工业比重对比表”。)

2.三大战役

思考:“战略决战的首战选在什么地方进行好呢?”再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

(1) 辽沈战役 (播放《辽沈战役》影片片段和投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总攻”图片, 然后思考:“辽沈战役开始, 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哪座城市, 截断敌军向关内的退路?”)

(2) 淮海战役 (播放《淮海战役》影片片段, 然后思考:“淮海战役的首战突破口选择在何处?”)

(3) 平津战役 (播放《平津战役》影片片段, 然后思考:“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是哪座城市?为什么能和平解放该城市?”)

3.三大战役的结果及意义

(投影:《三大战役简况》表和“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片段)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投影:《三大战役广大人民的支持情况表》以及人民群众支持的图片)

(学生回答后) 总结得出: (1)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 领导正确; (2)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 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4) 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 北平和谈 (1949年4月1日至20日)

1.背景

(1) 战场上的大溃败, 国民党内部逼蒋下野, 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2) 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3) 为迅速结束战争, 减少人民痛苦, 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国民政府在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2.结果

1949年4月, 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

(二) 渡江战役和国民政府统治覆亡

[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3日) ”、“在南京总统府升起人民解放军军旗”、“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教学小结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胜利?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篇4:第16课 一波三折与设置悬念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作为文章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设计好恰当完美的结构,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略)

本题话题对象是英雄人物,其中有古代人物岳飞、林则徐和邓世昌,还有现代英雄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和邓稼先,可供选择的人物足够多,考生写作时当然可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考生可能苦于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了解不够详细,感觉下笔无话可说。但如果仔细审题的话,就会发现此题并不难写,因为标题里面包含“假如”二字,就是说文章内容不是对英雄事迹的陈述或评述,写作者只要对英雄人物所处的大背景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下手了,内容主要是基于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展开想象,而且要融进一些作者个人的言语和行为。

审题的重点是“写一篇记叙文”,已经有了明显的文体限制,适合对历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较了解的考生。据了解,很多考生在长时期学习议论文之后,写作风格出现了定式,对记叙文相当陌生,所以就弃之不顾。

今年北京试卷采用二选一形式,如果选择此题,遇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因为标题中含有“假如”,写作内容大多为想象成分,写起来可能会空洞无物;第二,因为标题中有“一天”字样,要求在这“一天”中,通过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但缺少想象力的考生写出来文章可能是从早到晚的生活,没有波瀾,像流水账。

此外,文中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高分捷径】

1. 一波三折。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改变常规思考,激化矛盾,本该“是”的地方偏偏“非”,总是在人的意料之外,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著名的“三笑一哭”,我们不能不对情节的一波三折拍案叫绝,赤壁之战魏兵大败,曹操率领着残部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华容道。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第一次大笑刚停止,就走出来个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第二次大笑之后,笑出个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第三次笑非同小可,笑声未落,走出了个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疲惫不堪,无奈,吓得魂飞魄散的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高潮迭起。

再如前文样题,就是写和英雄相处的一天,应该回避英雄从早到晚日常行为的叙述,可以设置两三个误会,如言语上的误会、行为上的误会以及心理上的误会,形成连环套,最后真相大白,写作就走出了流水账的窠臼。

2. 倒叙。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序的方法。倒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必须注意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如鲁迅在《祝福》中的一个情节: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种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到此,读者就会有诸多疑问: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惨的经历。同时,读者又会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老爷要骂她“谬种”?这段写作,既为后文张本,给读者造成悬念,又制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堪称典范。

再如前文样题,考生写作时也可以使用倒序的方法展开文章,如开头设计一个英雄面对着“我”微笑的情景,这时的“我”非常惭愧,无地自容,再引出之前“我”和英雄之间的误会;或者设计一个英雄就义的壮烈场面,引出英雄就义前相处一天的生活;或者写“我”在林则徐被贬往伊犁的途中与之相见的场面,林则徐仰天长叹,引出之前林则徐看到的官场腐败时的痛心疾首和我的规劝,等等。

附:2015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一例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旧历的年底确实最像年底。临安城漆黑的天幕上,不时炸裂一团烟花,照亮了牢房的角落,今天就是除夕了,岳帅说大概我们今天都可以回家过年。我手抓住冰凉的铁窗揪心地向外看看,北风呜呜,夹着雪花扫过我的手指,寒冷入骨。而一墙之隔的风波亭上,一班人在和岳帅说着什么,听不清。据说朝廷派了一个什么大官来和岳帅交涉。

等待,焦急地等待。烟花渐稀。

忽然传来洪钟般声音,“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岳帅的声音!一种带着血腥的预感使我浑身发抖。

“咣当”,牢門打开,一个模糊了嘴脸的狱卒大声说:“王二,无罪事实查清,你可以回家了。”

“什么?我可以回家了?那岳帅呢?”

“哪个岳帅?你说是岳飞吧,畏罪自杀了。”

啊,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刚才出去之前他还说要回家呢。

就在被传唤之前,岳帅说:“年底了,他们实在找不到什么问题来,我们都可以回家了。”

“岳帅,我跟您这么多年,您这怎么就忽然变成了一个戴罪之身啊?”

“你不懂,你不懂。你这么小,都是受了我的连累。今天回家好好和亲人们团圆一下。”

“岳帅,这兵荒马乱的,我到哪去和亲人团聚呢?”我的家在千里之外的开封府陈留镇上,不知他们是来临安了,还是逃难到别处。想到此我不禁潸然泪下。

只听岳帅“唉”了一声,缓缓地唱起了一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唉。我空有文韬武略,眼见故土遭人践踏,愧见中原父老啊!”随即转身向我,“你今天出去就到我家过年,以后慢慢寻找你的父母不迟。”

“岳帅,我们能出去吗?”

“应该能出去,我早上不是给万俟大人写信了吗?他相信我是清白的,抗金有什么错误吗?”

是的,这年底的最后一天,平平静静的,应该把我们放出去了。谁都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们收复失地有错吗?

“岳帅,我只劝您一句话,以后别再唱这个《满江红》了,人家的面子挂不住啊!”

“哈哈哈,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文臣不贪财,武将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

“怎么,你还准备在这过年啊,磨磨蹭蹭的,老子也急着回家呢。”狱卒大声呵斥。

我慌忙走到街上,看到家家红灯高挂,一股酒肉和烟花混合的香味飘过来,顿感饥肠辘辘,我到哪里去啊?

本文使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岳飞在风波亭被害的历史事实,制造悬念。中间又有矛盾激化,如写岳飞给万俟大人写信,申明自己的无罪,还有高唱《满江红》,都展示了英雄光明磊落的性格,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写作误区】

高考试卷上,往往是议论文一统天下,如果能写好记叙文,则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毕竟是读故事比读哲理要轻松愉悦得多。但记叙文有诸多忌讳。

1. 最忌讳平铺直叙。

多数高考生在写作时都回避记叙文,就是因为感觉自己写不好叙述性的文章,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安排上。有时候手中有一个成熟的故事材料,却没有真正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老老实实的按时间顺序叙述,不会拐弯抹角,把一个好端端故事叙述得平常稀松。如果叙事时打破常规、因果倒置就会造成悬念,使文章显示出奇崛之势。

2. 最忌叙事干燥枯涩。

大部分考生作文缺少想象力,只有故事梗概,不善于虚构,现实生活到了他们笔下总是平淡无奇。在该突出重点的地方,细细打磨,添油加醋,平铺直叙就会变成一波三折。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都有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不期而遇,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不期而遇,也可能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一次机遇……

请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篇5: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⑵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⑶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内容:

本节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抗战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本子目介绍了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定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在教学中,要利用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教学准备

教师:①搜集与抗战相关图片、资料、影视信息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题目是

1、你对抗日战争了解多少?你最想了解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知识。

2、你希望老师如何讲述抗日战争这一课。

③总结、分类学生的答案,作为教师备课的依据。学生:①课前预习《抗日战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

②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与抗战相关的材料 ③感兴趣的同学可撰写历史小论文。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国人普遍的心态是又爱又恨,“爱”这个国家生产出来的电子产品、化妆品、汽车等,在我们尽情挥霍我们的人民币支持日本经济的同时,却又难以割舍上百年来的民族仇恨,谈到“中日关系”,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课就是要了解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从中去体会我们祖**亲曾经饱尝辛酸,去体会我们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去感受我们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近代前期日本侵华历史”(幻灯片展示),简单的表格只是截取了一小段历史片断。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地图,“日本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略图”(幻灯片展示),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被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野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这一切都有一套详细的计划——“大陆政策”,日本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它的侵略计划,特别是1929年,当时世界上爆发了一场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的经济危机,在这次大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幻灯片展示三段材料“倭寇的帝国梦”: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华北事变,平津危矣、华北危矣、全中国危矣;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第一篇

全民族的抗战 抗战时期有这样一首小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刺刀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呐,这是奴隶!”不愿做亡国奴的东方雄狮发出了一声怒吼(幻灯片展示一段《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段歌词是我们心中熟悉又神圣的旋律,今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一不同的心情哼唱这首歌,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当年,亿万中国人唱着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几天后,蒋介石也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两大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但都是炎黄子孙,在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两党捐弃前嫌,抛弃阶级利益,与1937年9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抗日战争,但无所要说明的是这次两党合作是军事上的合作,因此,抗日战争出现了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特殊局面。(幻灯片展示)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

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国共军事合作的典范就是抗战初期的太原会战。

2、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作战。

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是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导致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平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日寇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并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负责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宣告失败,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与日寇周旋,在抗战后期,敌后战场成为对日作战的主站场。

从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整个抗战形势是,中国方面虽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仍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而日本的侵略计划推行的也不顺利,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抗战前期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中日两国国情。

(幻灯片展示)毛泽东《论持久战》引文

正是由于敌强我弱,所以我们不能“速胜”,但由于我们地大、人多、物多,加之得道多助,所以我们也不会“亡国”,那么该采取怎样的战略赢得最后的胜利?那就是依靠广大的民众,进行“持久战”,因为毛泽东说过“战争伟力之根源在于广大民众之中”,中日双方的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第二篇

日军的滔天罪行

有人说中日两国的关系是一衣带水,其实我更想说中日两国关系是一衣带血。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罪行数不胜数,罄竹难书,限于教材篇幅,我们只列举了其中三件: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的14年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至今,日本遗留的生化武器仍然在伤害我国人民,我们列举的三件事只是侵华日军的暴行的缩影,这不仅仅是战争的罪行,从令人发指的犯罪手段来看是灭绝人性的反人类的罪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应该记住这段侵华日军罪恶的历史,这具有现实意义。

但是,“当无耻遭遇真相”总有些不和谐之处在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比方说:教科书问题、东史郎事件、靖国神社问题等等。特别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次次的参拜靖国神社,今年竟然在8月15日这天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给世界人民,尤其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惨绝人寰的深重灾难的日本,在对战争责任和赔偿等问题的认识上,其态度却与人类的要求背道而驰。它一次次猖狂地否定侵略历史,一次次地在它曾经伤害过的国家的伤口上撒盐,这反映出日本右翼势力掩盖日军战争罪行的企图,不能不让亚洲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与小泉拜“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沙之跪。“华沙之跪”是划时代的,这成为德国回到欧洲大家庭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华沙之跪”成为德国政府面对历史,承担责任的象征。

学习这段历史,我们不是要血债血还。请大家思考,今天的爱国主义应该是何种方式表现?

(幻灯片展示)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内进!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最低消费8亿港元。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第三篇

抗战的胜利

如果说通过学习“全民族的抗战”看到一片片国土的沦丧让我们悲愤;如果说通过学习“日军滔天罪行”看到一幕幕侵华日军的暴行让我们气愤,那么这一目的学习,我们去体会我们祖国的强大,让我们为这种强大而自豪。

(幻灯片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历经千载薪火相传,百炼成钢,我们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

胡锦涛主席的这段话,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目内容的现实意义。

1940年夏秋之季,抗日战场的形势极为艰辛,国民政府内部的投降危险日益增长,而日本妄想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在这种形势下,八路军总部决定向华北的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

(幻灯片展示)百团大战

我们中国军队不光本土作战,还开辟国外战场,更加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幻灯片展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中国远征军出国与盟国共同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决心,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此次远征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中具有突出的贡献。

战争是残酷的,抗战是艰辛的,终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让我们通过几幅图片再现那段历史并追忆我们的抗战英烈。

让我们思考:(幻灯片展示)“抗战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不仅是我们的民族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也是为此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二战中的风云人物,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

(幻灯片展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评价。

由此,我们要评价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小结:

抗日战争结束六十年了,“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那段历史,决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记住教训,让当今的时代更加和平与和谐。60年过去了,亲身经历过当年战争与伤痛的人正越来越少。今天,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显得更为必要。

五、练习巩固:

1、某校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百团大战的资料,他们应该去哪进行调查

A华南

B华中

C华东

D华北

2、中国人民能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D战略战术的正确

3、下面对全面抗战路线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抗战

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C在国民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战

D在国际力量支持下的抗战

4、以下战役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是

A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

B中国远征军的远征缅甸

C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5、“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B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

6、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与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的‘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战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请回答:

①材料中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我们的爱国主义”是什么?

②材料中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的“失败主义”与“我们国内的失败主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③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1、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叙述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语言注意精练、科学、准确、同时由于本课重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语言也要生动、富于感情,让学生受到感染。

2、对于学生相对较熟悉的侵华日军暴行内容,选择先由学生来讲述,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来补充,学生讲完后,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对日军的暴行有何感受。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情感被调动起来后,再由教师强调,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不是要“血债血还”,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局面。

篇6: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日斗争、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3)新疆虽然不是抗战的前线,但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各族人民积极参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明新疆各族人民一直把新疆当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本教案专门针对双语班学生而设计,不需要挖掘过深,重点是通过结合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新疆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老照片,直观面对日本的暴行。提问:这是那次战争?你对这场战争了解多少?(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日本侵华的原因、时间、过程。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二、日本侵华的过程: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侵占台湾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 1932年“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三、全民族的抗战

1.两个政党的领导:“七七事变”之前通过“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介石已经同意“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抗日战争,是一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全民族抗战。2.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3.两条路线:国民党领导的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和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4全民族的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共赴国难,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最广泛动员与参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5.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面对日本的侵略新疆虽然远离战场,但新疆各族人民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积极参与爱国救亡的活动,将新疆变成了支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变成了沟通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渠道。《新疆日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日发表电文:“我们新疆虽然因为地方处得偏远一点。但这里十四个民族的四百万同胞,是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你们,而亦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于后方的抗战建国工作,新疆同胞都懂得,中国只有抗战胜利了,才能有个人的胜利。因此他们正在准备着一切贡献抗战。”

(1)新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

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地为内地捐款捐物。新疆政府用民众所捐巨额款项购买飞机,新疆用这种方法先后为抗战捐献国防飞机一百五十四架。(2)为抗日前线运送军用物资

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新疆将苏联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战场。这是抗战交通线中开放时间长,运送物资最大的一条血液线。抗战以来,这条线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约6000多吨,985架飞机, 82辆坦克, 1300门大炮, 14000多挺机枪以及弹药、设备和装备,其他各种配件更是不计其数。后来所新开通的印新驿运线,条件更为艰苦,途中需经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新疆少数民族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确保物资的安全运送,所作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3)中国共产党培养特种兵的军事基地。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当做战时培养特种兵的后方基地,培养的这些军人回到战场上,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疆的这段历史完全说明,自古以来新疆并不是隔绝于内地的独立国家。尤其是近代新疆各族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更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是奔腾着爱国主义的因子的,只要条件成熟,这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毫不逊色于内地民族的。这些历史都说明,极端暴力恐怖分子企图将新疆与内地割裂,企图歪曲历史的宣传都是纯属欺骗。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上一篇:部编二上期末复习资料下一篇:送教下乡总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