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教案教案

2024-08-09

《路径》教案教案(共8篇)

篇1:《路径》教案教案

《路径》教案

【教学目标】

1、路径概念

2、路径操作 【教学重点】路径操作

【教学难点】钢笔工具绘制路径

【教学对象】初三学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路径的概念及绘制方法:路径由一个或多个直线段或曲线段组成,每一段都有多个锚点标记,通过编辑路径的锚点,可以方便地改变路径的形状。

(1)钢笔工具:提供了最佳的绘图控制和最高的绘图准确度,可以创建或编辑直线、曲线或自由线条及形状,形状的轮廓就是路径。

(2)转换点工具:可以将直线段变成曲线段,也可以将曲线段变成直线段。(3)选择工具:路径选择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

路径选择工具:在图像窗口中的路径上单击就可以选定整个路径,此时可以移动整个路径,或者进行删除操作。

直接选择工具:在图像窗口中的路径上单击鼠标就可以出现说有锚点,此时单击任意一个锚点,都可以进行移动、变形等操作。

二、路径的操作:绘制可爱的卡通海豚——背景 第1步:打开课本素材中的“卡通海豚.psd”文件。

第2步:在“色板”调板中,将前景色设置为“蜡笔青”,背景色为“白色”。第3步:单击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选项栏设置“线性渐变”。

第4步: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像窗口上部,从上往下按住左键垂直拖动鼠标到底部,完成渐变填充。

第5步:新建一个图层,将其命名为“波浪”。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像窗口的右下角处,按下鼠标左键将窗口拉开,出现灰色底色,为下面绘制路径时肯能超出画布以外作准备。

第6步:选择工具箱中的“钢笔工具”,绘制一个波浪的路径,绘制完封闭路径后,再使用“转换点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进行局部调整。

第7步:单击“编辑→定义自定形状”命令,在打开的“形状名称”对话框中将形状命名为“波浪”,单击“好”,完成存储,然后按Ctrl+H,隐藏刚才新建的路径。

第8步:使用“色板”调板,将前景色设置为“浅青”。选择工具箱中的“自定形状工具”,在选项栏中选择“填充像素”,然后打开“自定形状”拾色器,选择刚才自定义的形状。

第9步: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像窗口左下方边缘处,按住左键拖动鼠标,绘制出第一层波浪,再将前景色设置为“暗青”,绘制第二层波浪;再将前景色设置为“深黑青”,绘制第三层波浪。

第10步:打开“图层”调板,新建一个图层,将其命名为“白云”,将前景色设置为“白色”。第11步:打开“自定形状”拾色器,选择“云彩1”形状,设置不透明度为“50%”。第12步:在图像窗口中绘制两多白云。第13步:存储文件。

篇2:《路径》教案教案

教材分析:

《最佳路径》讲述的是世界建筑大师既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者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遇到一个难题: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最佳路径的,并从它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最好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1个会认字“滨”。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这件事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最好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总课时:

上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

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的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三、随机板书:

启发: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 有什么问题?

1、这位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的建筑大师,怎么会从一位老太太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结果怎样?

四、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进行思考:

1、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找一个“最佳途径”呢?这个“最佳途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从文中寻找答案——“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3、由此我们又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回是这个结果?

4、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你看到这些不同的兜售方式,你回选择哪种?为什么? 老太太的: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也就是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吧!

6、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启发而产生了路径设计方案,再读课文,看看格罗培斯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与老太太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7、道路铺设好了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评委们是怎么想的呢?大家能以模拟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讨论过程吗?小组讨论。

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是:宽,走的人多;窄:走的人少;没人走的地方,不用设计。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的优雅。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年迈老人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7、各位评委不仅完全理解了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想,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而且从这件事上,从设计师身上,获得了很大的启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顺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就了“最佳”。这个“最佳设计”的产生,来自一个建筑设计大师的敬业精神,来自于一个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智者的思考,来自于善于联系,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家的设计。真是受益匪浅啊!

8、在文燕的原著中,结尾是这样的,很富有哲理,推荐给大家。出示文字,指名读: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五、小练笔:请代表评委给格罗培斯写颁奖词。附:板书:25*最佳路径 启发

篇3:《路径》教案教案

针对这种情况,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们决定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改革, 实行“动态教案”。

“动态教案”的提出, 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教案”而来的。传统的教案, 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 每一个细节都要工工整整、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写好后, 不论发现什么新情况、再有什么新设想, 都不能改动。因为改动就要在教案本上“乱添、乱画”, 就会影响教案的整洁与美观, 检查时就有可能影响得分。所以, 教案一旦完成, 就成为一种“静态固定的工艺品”, 姑且称其为“静态教案”。

所谓“动态教案”就是改变传统教案“一次成形、万事大吉”的做法。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钻研教参、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设计一个教学基本思路, 制定出上课的基本框架, 框架内的每一个环节都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预设, 二是课堂生成。上课前, 教师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 填写到相应位置, 如果需要, 可以随时改动;而生成部分则是空白, 这一部分填写的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成情况, 是要在课堂之上甚至是上课之后才能完成的。这样, 教案不再只是课前由教师独立完成的“静态固定的工艺品”, 而是一个包含了课前教师预设、课中教学生成、课后教师反思的“动态过程实录”。

与传统的“静态教案”相比, 教师使用“动态教案”上课, 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改变了教案与课堂脱节的现象, 让教案回归引领课堂的本来要义

没有教案的引领, 随心所欲是上不出好课来的。但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 课前撰写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教案。只要课还没有进行, 就随时可能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教师就会不断有新的课堂设想, 这些新设想在传统的“静态教案”中是无法再添加的。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上课时不得不更改甚至背弃事先写好的教案, 于是上课不依案而行就成为很正常的事了, 再加之业务检查的需要, 久而久之, 就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

“动态教案”则不然, 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教师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新思路、新设想写进教案, 教案可修、可补、可改, 甚至是在课堂的行进间。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在教案的引领下依序而行, 让教案和课堂教学保持高度的一致。学校检查教案的标准也不再只看表面上的整洁、美观, 重视的是教案的实用、使用情况, 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备课、上课的情况, 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态教案”体现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既避免了教师“独霸课堂”, 也避免了学生“无政府状态”的出现

教案就是上课的方案, 如果严格按照传统的“静态教案”上课, 所有的程序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 教师有新的设想也不能及时实施, 学生的新思想也要无情地被掐断, 唯有此才能使课堂按原有的设计进行, 这就剥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得教师独霸课堂, “照案宣科”, 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僵化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反过来, 如果不照教案上课, “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 则往往会迷失教学方向, 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绝对化, 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和“无政府状态”, 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动态教案”每个环节都分为预设和生成两个部分, 教师课前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 上课时按预设顺序进行, 课堂的生成如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引导、挖掘、拓展, 并实时记录到教案 (来不及记录的可在课后补写) ;如果课堂生成偏离教学目标, 教师就要及时地引领、疏导、纠正, 让课堂始终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行。所有这些, 都是教案需要记录的内容。如是, “动态教案”能够让教师稳步地实现课堂的预设并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生成,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打造出动态的创新课堂。

三、使用“动态教案”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静态教案”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个课堂预设过程, 不要说很多教师不照此上课, 即便是使用教案上课, 教案与上课的实际过程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 对以后的教学并无多少实际的参考价值。因此, 学期终了, 检查过后, 很多教师就把旧教案束之高阁甚至弃之纸篓。

“动态教案”实际上是一节课从设计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实录。它实时记录了教师课前备课、课中师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的所有情况。教学预设的正确与偏差 (甚至是错误) , 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与阻滞, 课堂生成的创新火花,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体会等, 在“动态教案”中都一目了然, 这就为教师研究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最坚实的依据, 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改进教法, 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从“教书匠”升华到“教育家”创设了条件, 铺就了道路。

篇4:用个性化教案解决教师教案之惑

关键词:新课程;教案;个性化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迷惑。很多不成问题的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师要不要写教案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我想没有人会提出来上课不需要备课,但却有人提出上课可以不写教案,这是对备课和写教案的关系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把备课和写教案隔离开了。其实备课和写教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备课,就是上课之前进行教学构思(或称之教学设计)及做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一节课的必备工作。写教案就是将“课之前进行教学构思(或称之教学设计)及要做的相关准备工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程序。

反对写教案的教师认为,我们可以在心中备课,提出了“心案”的概念。我个人比较羡慕这些老师,也许他们有着超人的记忆能力,我只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教案不仅可以在教学时给我们思路的提示,也可以及时地把自己的智慧成果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回忆、总结。而且没有教案这一“工作历程”的物质化形式,谁能知道你是否真有“备”这一“工作历程”呢?也许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能认真备课的。为什么又有这么多教师质疑写教案呢?

其实,大部分教师反对的不是写教案,而是旧的教案管理模式。教案是对备课这一工作历程的记录,照理说是如何思就如何写。但旧的教案管理模式不仅对教案的格式有规范化的要求,还要用各种要求来评判教师的工作:书写是否认真、是否提前几天完成等等。当写教案已经不是备课的需要,而变成了应付检查的无奈时,教师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管理,我们无法不写教案,但是写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了,于是,胡写教案、抄写教案、教案翻新等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笔者认为,教案还是要写的,但大可不必拘泥于规范格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思路写出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通过写个性化教案的形式来提高教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主管部门也大可不必非要对教案制定出个“子、丑、寅、卯”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不是更好?至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可以通过听课、调查、说课等方式实现。只有做到没有强制的规定,没有规范化的要求,写最适合自己的教案个性化教案,才是每个教师的心愿。那么何为个性化教案?

个性化教案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通过研究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参考编者的编排意图,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创设出能体现学生个性、文本个性、教师个性的教案,并且依据课堂动态情境弹性灵活地进行教学;概言之,个性化教案是教师整合教材、学生、教学情境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因素而形成教学活动的蓝本,其本身就是一种课程,一种基于人(学生和教师)、情境(教学过程)对学科课程进行二次加工的课程。个性化教案融入了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分析,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追求,使得教案不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鸡肋”,而是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成果,并通过课堂教学体会到教学的尊严与快乐,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个性化教案的好处不用多说,关键是如何写好个性化教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个性化教案要体现学生学习个性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前提,我们必须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个性化教案设计应以“分析学习需要”为起点,而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分析”和“学习内容的分析”,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科学进行教案设计的基础。了解学生,可分为了解共性和了解个性两类。了解共性指对学生一般心理特征的了解,是对学生共同的、规律性特点的认识;了解个性则是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个性化了解。个性化教案就应该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依据,重点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二、个性化教案要體现文本个性

文本是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文本是固定不变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文本也是活的,是一个多面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教师对文本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处理。现实中教师写教案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但每个教师对文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处理,真正的上课依据也是来源于这种处理。但不管如何处理,都应抓住该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也就是文章所独有的价值。华东师大郑桂华老师认为,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主要从“具有语文特点、具有明显特征、具有统领性、具有类概念”等方面考虑。只有掌握了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才能使我们的教案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当然,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且结合编者的编排意图,考虑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这样设计的教案才能体现文本的个性,否则很容易出现“把诗歌教成了散文、把散文教成了小说”的笑话。

三、个性化教案要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即课程”,教师的个人修养、性格特点、知识底蕴等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参与并影响着教学。因此才有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会设计出不同的教案;同一篇教案不同的教师上出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创设教案在遵循学情、文本等重要因素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擅长思辨的设疑,擅长朗读的范读,擅长写作的多下水;在这一方面,很多有名的教师可以给我们启示:谈到于漪,我们会想到她的激情;谈到李吉林,我们会想到他的巧妙的情境设计;谈到朱震国,我们会想到他的天籁之音;谈到余映潮,我们会想到板块教学……总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

四、个性化教案要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即时学习状况,机械执行教案,必然会使课堂僵化呆板,效率低下。那些通过多次排练而成的“示范课”是一种“表演课”,是上给听课者看的,而不是为学生的成长而上。因此,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应依据课堂情境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教学。但是生成型的课堂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是一定的不可控性,要想处理好,需要极大的教师智慧,难度很大。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用个性化教案来满足动态生成的需要?我们可以在教案设计时进行弹性预设,有了弹性预设,自然更有利于弹性地进行教学。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满足教学生成的需要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保留足够的余地。

参考文献:

杨啸云.教师教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最佳路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阅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相关资料,阅读同题文章,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最新评论覃莉霞发表于XX-03-12 教材简析: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的过程。故事给人以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吆喝(he)、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读、思、议、写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吆喝(he)、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担(dān)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幻灯出示图片)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

(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

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意是道路。

(3)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那些问题?

(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

(2)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

(3)“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

【设计说明: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正音:滨(bīn)、窄(zhǎi)、踩(cǎi)、催促(cuī cù)

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当(dāng)地

【设计说明:达成目标1】

3、理解词语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方案:工作的计划。

吆喝:大声叫喊(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喊等)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遇到难题——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设计说明: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学生应具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的能力。】【达成目标3】

四、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

2、提出新的问题。

作业设计:

【课内】

1、选择正确读音:

当(dāng dàng)地 奔驰(chí cí)吆喝(he hē)

喝(hè hē)彩 海滨(bīn bīng)窄小(zhǎi zǎi)

2、同音字组词:

gǎo 草()()笑

zào 创()()音 干()急()肥()

zé 选()否()()备 毛()东

cǎi()踏 理()色()兴高()烈

【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迪斯尼乐园、沃尔特·迪斯尼、格罗培斯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他的设计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紧扣“大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部分词语,指名读。

格罗培斯 微不足道 焦躁 任其 选择 启发 最佳路径

2、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过渡: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呀,也仔细读了课文,发现这一篇文章中有三处提到格罗培斯是大师,老师不免有个疑问: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来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设计应该颁发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

【设计说明: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

二、学习课文,走近“大师”

(一)学习第2自然段,初识“大师”

1、自由读,思考:你认为他是一个大师吗?(教给读书习惯:读书做记号)

2、交流(扣词扣句)

(从“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3、积累词语: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

4、带着敬意读课文。

【设计说明: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位大师?请同学们默渎课文3-6节,用笔圈圈画画。

(二)学习3—6自然段,感悟“大师”

1、交流。(刚刚同学们说到他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儿得到启示,老太太是怎么卖的,其他园主呢?)

2、同样都是卖葡萄的,可你们发现其他人卖的与那位老太太卖的有什么不同呢?完成表格:

人物

采用方法

结果

老太太

其他园主

A、学生朗读,对比分析,自己按表格思考。

B、师生交流,完成这个表格。

3、能否用词概括一下不同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无人问津

生意兴隆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冷清

红火

4、如果是你,你愿意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1、“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2、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3、“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由此总结延伸:

原来的商场现在几乎都改成超市了,你们知道为什么超市会比原来的商场更吸引人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一切为了客户的方便,给客户自由选择的机会。)

老太太卖的葡萄,超市购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一面,那就是充分尊重消费者,一切的设计都为消费者考虑。给人充分的自由,让客户有自己的选择。

【板书: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6、善于观察的格罗培斯从中得到了启示,因此,引读:

7、想象说话,理解联系

出示:格罗培斯……对司机说:“快,调转车头,返回巴黎!”

哎呀,这下司机有点糊涂了,他不明白怎么回事?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大家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方案,从对话中让司机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司

-------------问

:“------------------------------?” 格

---------说

:“-----。”

……(假如我是司机,会问:两者有何联系?)【达成目标1、2】

8、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这么善于观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格罗培斯怎么不是一个建筑大师呢?

9、回到住地后,引读:(第五节)

10、电报按字收费,内容简单,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的意图,聪明的同学们能给他们解释一下吗?

11、你们说得真具体。让我们一起来读,体会此方案的高明。

为什么会出现“有宽有窄”呢?

篇6:《引导路径动画》教案

1.了解引导路径动画的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

2.学会创建引导层,能辨认引导层与被引导层的图层图标。

3.知道引导层中的内容主要为一些线条。被引导层中的对象为元件,最常见的动画形式为动作补间动画。

4.创建引导路径动画时,在起始和结束的帧上能将元件的中心点分别吸附在引导线的两个端点上。

5.掌握创建引导路径动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会创建引导层,能辨认引导层与被引导层的层图标。

(2)创建引导路径动画时,在起始和结束的帧上能将元件的中心点分别吸附在引导线的两个端点上。

(3)掌握创建引导路径动画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创建引导路径动画时,在起始和结束的帧上能将元件的中心点分别吸附在引导线的两个端点上。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多媒体转播控制系统。

软件环境:WindowsXP操作系统、F1ash软件。

2.教学资源:

车轮上下坡.swf,月球绕着地球转.swf,蝴蝶飞呀飞.swf,蝴蝶飞呀飞1.swf,月球绕着地球转.f1a。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请一位同学展示上节课创新活动环节制作的作品“车轮.swf“,转播其画面。

2.请该同学用F1ash软件打开“车轮.f1a”,引导其回顾制作该动画的关键步骤。

3.置疑:如果我要大家用制作运动补间动画的方法制作一个模拟车轮L下坡(坡顶是平滑的)效果的动画,能实现么?如果不能实现,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4.引导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点评。

5.演示模拟车轮上下坡(坡顶是平滑的)效果的动画“车轮上下坡.swf“.

篇7:掌握求职路径(教案)

李华

【教学内容】

1、就业信息的搜集与运用

2、就业信息处理途径

3、求职主要途径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运用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就业信息的处理、求职途径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就业信息的搜集与运用

(一)常见的就业信息搜集渠道1、2、3、4、学校就业指导机构 人才中介机构

各种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计算机网络

专业求职网站 用人单位网站 门户网站的求职频道 A、B、C、国内部分主要求职网站:

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

大洋网求职频道

job.dayoo.com5、6、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实践与教学实习

▲ 毕业生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或实习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得用人单位对你的关注 ②

与上司搞好关系 ③

讲究文明礼貌

(二)运用就业信息的原则1、2、3、4、5、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灵活运用信息 把握胜任和难度原则 参照信息完善自己 共享信息资源

二、就业信息处理途径

(一)信息的真伪辨识

1、常见的骗术有以下几种:

虚假广告 变相利用 坐收渔利 色迷心窍 剽窃智力 A、B、C、D、E、F、G、2、瞒天过海 拐卖人口

辨别真伪的方法:

多选

多看

多问

多听

多告

(二)信息的积累与联系

(三)信息的比较与筛选

信息的筛选方法:删除法、时序法、类比法、评估法

(四)信息的利用价值分析

A、B、C、用人单位的要求与自身的条件是否相符 注意实际招聘人数的多少

考虑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招聘信息

三、求职的主要途径

(一)求职的校内途径

1、校园招聘会

某用人单位在高校单独举办的专场招聘会-高校自行举办的小型招聘会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举办的系列校园招聘会 A、B、C、2、学校推荐

(二)求职的社会途径

A、B、综合性人才招聘会 人际关系网络

▲ 人际关系网络由以下五种人际关系联结而成: 一是血缘关系:亲戚关系 二是地缘关系:同乡关系

三是业缘关系:临时打工、经商时建立的关系 四是学缘关系:同学关系 五是情缘关系:友伴关系 做到: ① 建立稳固的核心关系网 ② 做个受欢迎的青年 C、D、E、电话求职 直接登门自荐 中介机构代理

(三)求职的综合途径

1、网上求职

篇8:《路径》教案教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学安排随意化, 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 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 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 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 (2)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 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 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 学生通过感知全文, 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 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 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 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 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 进行比较, 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 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 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 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设计进来, 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 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 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 可以通过情境设置, 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 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 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 启发学生阅读。

2. 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 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 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 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 把课文分成三段, 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 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 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 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 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 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在教学中进行提问, 引起学生重视。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 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 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 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 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 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 带领学生分析之后, 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 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 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 除抓住特点, 比较异同外, 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 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 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 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 教师在教案设计中, 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 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 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 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 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3) 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 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 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 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 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 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 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 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 (4) 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 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 在教案设计中, 导入部分非常重要, 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 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 (5) 要建立文章的结构, 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 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 安排了让学生分层, 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 但是落实到教案上, 有时会忽略, 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 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 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 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 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 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 明确阅读任务, 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 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 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 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 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 (6)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 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 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 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 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 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 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段落层次的划分, 内容的推断, 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 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 2011 (19)

[2]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 2012 (2)

[3][5]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9)

[4]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18

[6]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会计工作要做的事情下一篇:庆元旦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