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2024-08-11

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通用8篇)

篇1: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环保安防系统典型环保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环保安防系统涵盖了图像监控、用户管理、告警管理、录像管理等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可以独立工作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型系统而言,只有将上面的各个子系统实现有效的互联,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一旦通过实时更新的环保数据库获知发生了污染事件,系统迅速连动图像监控功能,控制摄像机自动进入预设的预置位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进行录像,同时根据可设定的预案对清污进行调配,可通过监控系统对现场人员进行远程指挥,实现高效的清污工作。

通过本系统的实施,促进了全数字化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特别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在环保行业的应用。在此类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外,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套适合环保行业特点的软件系统,该软件不仅仅实现视频监控功能,也具备环保数据联动和叠加等功能,在污染源监测时便于取证,促进了环保行业实现真正的可视化管理。

典型环保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高清智能网络化环境监测系统可以省厅为单位组建系统。通过统一联网,将全省各监测点的信息全部接入到省厅环境监测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平台为相关环保部门提供各自区域内环境监测点监管功能,同时为各受控单位提供自身环境数据监测功能。

1、环境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主要有大气监测和水污染监测。在大气监测中,主要指标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水污染监测主要监测COD(含氮量)值、流量、PH值进行采样。

各数据监测需要专业的数据采集设备(如污水集设备主要有明渠流量计及在线化学需氧量分析仪),采集的数据上传到平台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出曲线图,同时提供历史数据的定制查询、生成报表等功能。

2、排污点视频监控

通过在排污点部署高清网络摄像机,把监测点的图像信息实时采集并上传到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1080P、720P的高清图像效果,可让环境监管部门清晰的了解现场烟尘、水体颜色、水面漂浮物、水生物死亡情况、排污管道情况等信息,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受控单位对破坏数据采集设备的传感器进行偷排等行为。

3、环境数据与图像关联

数据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叠加到监测图像上,可以很方便地看到监测点图像和数据信息,实现数据与图像关联。看数据的时候能够看到图像,看图像的时候也能够看到数据,在后期可以通过数据调看录像。通过视频和数据的结合,可以有效的防止偷排和虚假数据的问题。

4、录像功能

对监测点的图像信息进行录像,为环境整治提供依据。录像方式可以灵活设置,如白天不录晚上录,监测夜晚偷排情况;告警录像,采集的数据达到规定数值时,触发录像,对违法违规情况进行记录。

5、联动告警

当排放参数超标时,系统产生报警,有多种联动的方式(如:图像切换到电视墙、告警读秒、发送短信、外接告警设备告警等),同时留下历史记录,方便管理人员了解一段时间内都有哪些企业的哪些项参数超标。

6、受控单位数据管理

对企业信息及监控监测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企业地点、排污点有哪些、负责人、有哪些采集设备、设备型号、隶属的单位、工作状态等都可以通过环保监控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7、WEB浏览

支持WEB浏览,可在任何地点方便地查看数据分析及监控图像。排污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及污染物处理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对外公开,供市民进行了解和监督,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透明的工程,让社会和民众监督并了解环境现状,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8、GIS地图联动显示

系统支持电子地图功能,可把全部监控点位分布制成静态图片或MAPINFO格式的矢量图,在地图上标示污染源监控点,当有告警发生时,系统可自动显示告警位置,在地图上点选该告警监控点,可查看现场监控图像,管理非常方便、直观。

9、可视指挥调度

基于科达高清监控管理平台的开放性,可与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无缝融合,打造可视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如有环保系统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可进行多方图像及数据调度,以及多方会谈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环保监控系统为各环保部门建立多种不同的应急预案,如废水排放、大气污染排放等应急预案,出现不同的突发事件,可启动不同的预案进行应急指挥。

(本文来源于楼宇对讲十大品牌珠海珠安科技:http:///)

篇2: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办法(试 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促进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保“三同时”管理是指建设项目自环评批复之日起至通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环保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

本办法适用于温州市环保局环评审批(包括浙江省环保局委托温州市环保局审批、温州市环保局直接审批和温州市环保局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

第三条 市环境监察支队具体负责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日常监察。受市局委托,负责建设项目试生产的审查、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三同时”环保验收的组织,“三同时”监管各类报表、台帐的汇总统计。市局开发处、市局污管处、环境监测单位等相关部门参加“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四条 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性质和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分A、B、C三类,市局开发处负责管理分类。

A类(重污染企业):电镀(金属表面处理)、印刷线路板、冶金冶炼、印染、水洗、医药、医院、化工、农药、造纸、制革(不包括后处理)、人造革(包括移膜革)、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报告书类)、饮料食品(报告书类)等行业为A类;

B类(轻污染企业):除A类和C类以外的其余项目为B类;B类项目中的金属铸件及压延加工、表面处理、食品加工、饮料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卫生、畜牧等行业,若处于环境敏感区域(与居民区邻近地处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则上升为A类;

C类(一般企业):房地产、学校、服装、电子、基础设施(不包括污水处理厂)等为C类。

第五条 根据项目的分类,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分别管理。

(一)对A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由市环保局负责监管,各地环保局配合监管。

(二)对B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监管,其违法行为的调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组织实施;

(三)对C类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监管,其违法行为的调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委托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开发管理科每月上旬将上月的建设项目审批材料(包括环评报告、审批意见、项目审批明细表)的备份交市环境监察大队,并按月将建设项目的审批目录在瑞安市环保局门户网站上公布。

第七条 建设单位必须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批复意见的要求,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设计;并将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和方案送交开发管理科备案。

第八条 市环境监察支队和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档案,并做好现场监察台帐和季报表。

第九条 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核实项目的建设地址,了解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预计投入试生产和正式生产的时间;

(二)核实项目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与原申报内容是否相符;

(三)检查施工期防治污染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环保“三同时”的其它内容。

第十条 对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的“隐蔽”工程(指工程需要在地下布设,竣工时将不能直接检查的部分,如地下排污管网等),要求建设单位在覆盖前,通知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隐蔽”工程进行现场监察,并做好现场勘查记录。

对环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求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须定期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监理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环保部门对监理报告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一条 对环评批复中需有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并确保处理设施同时投入试运行。

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试生产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单位对其“三同时”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是否同意试生产的决定。同意的,作出书面决定;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对试生产3个月仍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延期验收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单位对项目的试生产情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试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延期验收书面决定,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试生产期之日起3个月内或批准延期验收的期限内向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环保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实行环境工程监理的建设项目,应同时提交环境工程监理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环保验收监测或调查。

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项目具备验收监测(或补测)条件的,当场告知建设单位,并通报监测单位。

监测单位在收到建设单位验收监测委托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编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并告知业主监测日程的安排。

编制环境报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其环保验收监测方案由监测部门报开发管理科,开发管理科如有不同意见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逾期视为同意。

监测单位在实施验收监测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监测报告。

第十五条 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材料后对其进行审查,并当场做出是否收件的决定。予以收件的,当场出具书面回执;不予以收件的,一次性当场出具书面说明。

对验收申请材料内容需要进行现场检查核实的,开发管理科或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建设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单位至项目现场进行检查核实。

对验收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开发管理科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市局污管科、市环境监察大队、监测单位、环评单位、处理设施设计单位和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等进行现场验收,对于重大项目,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对验收不通过的建设项目,由市环境监察大队做出书面限期整改决定或由市环保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通过验收的建设项目,由市环保局出具验收意见。验收意见中有限期整改要求的必须明确负责监督落实的责任单位。

第十六条 省、温州市局委托审批的建设项目,委托市局验收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没有委托市局验收的按省、市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开发管理科在瑞安市环保局门户网站按月公示建设项目验收情况。

开发管理科、宣教中心、市环境监测站按各自分工,做好“三同时”监管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号起实施。

瑞安市环保局公众参与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保问题逐步从“隐性”走向“显性”,环境事件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事件”,公众意愿日趋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强大动力。为了使公众更充分地行使环保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环保工作必须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

二、开展形式

(一)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

公开政务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公开执法依据、环境政策、办事程序、环境标准、收费项目、标准等公务内容和监督制约、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公开突出环境问题污染整治、生态市建设、总量减排等环保阶段性工作重点,公开企业环境信用行为、限期治理、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接受公众监督。

由信息中心牵头,健全《绿色温州》网站和环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二)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制度

在《绿色温州》网站开设“环保在线交流”栏目、开展网络投诉受理和在“703804”论坛上试行“环保实名回复”制度,及时解答公众环保政策咨询、听取解决环境污染诉求、接受环境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增进与网络群体交流互动,畅通公众沟通渠道。

“环保在线交流”由信息中心牵头,各相关业务处室积极配合解答,及时汇报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涉及举报投诉的内容,转由“12369”网络投诉中心受理。

网络投诉受理和“703804”论坛“环保实名回复”工作由监察支队负责实施。

(三)健全公众参与环保管理制度

向社会公开招募成立市民环保督察团,并根据相关科室单位的安排,组织督察团成员代表参与或督察环保管理工作。

1、建设项目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公众参与 我们有选择性地对一些新建项目,特别是一些污染较大和环境敏感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环评、审批、验收阶段邀请群众代表参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逐步完善环保部门、企业、公众“三位一体”把关机制。

2、参与执法监督(1)飞行监测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飞行监测”行动,了解采样、现场笔录、环保设施检查等执法活动,切身感受“飞行监测”的迅捷性和科学性。由监察支队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2)执法检查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执法活动,感受执法过程,了解企业违法排污环节,体会违法排污行为的危害,积极发展公众监督力量。

由监察支队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3)法院强制执行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法院强制执行工作,了解环境执法的法律程序,理解当前环境执法存在的难处,增强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积极投身保护环境公益事业。

由法制处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

3、参加管理验收(1)污染整治项目验收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企业限期治理、整改措施实施和污染整治的验收工作,并对整治效果拥有建议权。

由污管处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2)生态创建验收

邀请市民环保督察团代表参与市级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验收,感受生态建设成果,并提出工作建议。

由生态处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

4、参与突出环境热点问题查处

邀请公众代表参与热点环境问题的调查和处理过程,调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

“热点环境问题”由有关处室单位提出,由相关处室牵头实施。

(四)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跟踪督查制度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本地区突出环境问题或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专题调研,帮助推进环保工作。

由办公室牵头,每年不少于1次。

(五)建立“圆桌会议”制度

对于环境纠纷、污染举报,提供平台让双方当事人直接对话和协调沟通,直接参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纠纷。

由监察支队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

(六)引导支持环保民间组织开展环境公益活动 进一步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参与、监督与创新作用,促进全社会对环保的支持与参与,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社区环保积极分子为骨干,引导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引导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由宣教中心牵头,每年不少于2次。

(七)实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鼓励公民、社会团体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提供环境法律政策咨询等支持,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支持机制。

由法制处牵头,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探索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环保公众参与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公众参与日常事务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宣教中心。

(二)制度保障

1、由宣教中心牵头,招募成立市民环保督察团,与成员保持日常联系,组织协调开展公众参与活动。

2、各有关处室根据责任分工,上报公众参与活动时间安排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总体平衡和合理调整,原则上保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公众参与活动,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局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可临时确定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各有关处室须按照职能密切配合。

3、为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聘任能够长期关注、参与环保,并提供可行性意见的督察员为荣誉督察员,扩大公众参与影响力,保持公众参与活动的长期性,进一步壮大公众参与力量。

(三)后勤保障

由局办公室负责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和资金支持,保证环保公众参与活动及时顺利开展。

篇3: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关键词:竣工验收,环境管理检查,环境保护

1 概述

建设项目竣工后, 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这是国家环保部对建设项目建成后的环保要求, 而环保部门在验收建设项目时, 主要依据为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和环境管理检查结果。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编制, 而环境监测站主要依靠监测仪器进行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得出结果, 其监测结果是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测试性依据。

而环境管理检查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在立项、环评、设计、建设、施工和投入试生产的各个阶段中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管理程序的非测试性工作的考核, 在实际工作中, 环境管理检查经常不被监测人员所重视, 存在检查内容不全面或有些环保措施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手段, 而使得个别环保措施无法核实等诸多问题。在此主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 就环境管理检查的具体内容作些浅谈。

2 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

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a) 建设项目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通过查看相关资料, 检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批复日期、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情况、试生产申请及其批复等;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要求建设的环保设施实际完成及运行情况。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建设项目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环保设施的要求, 可整理列表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环评要求与实际完成情况。对于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情况, 可通过实地查看废气处理设施的建设、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堆存场的建设、消音器或隔声房等减噪设施的建设等, 逐条落实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情况, 其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 目前, 多数企业采用暗管, 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基本看不到管网, 此时, 可通过查看建设单位建设污水管网的设计图纸落实该项环保措施;对于固体废物堆存场防渗等措施的落实, 一方面可通过查看设计图纸, 另一方面可查看工程监理报告等进行核实;对于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 通过查看环保设施运行记录、流量计量装置、在线监测仪器等进行核查;

c) 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环境保护监测机构、人员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通过查看相关资料检查建设单位制定的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检查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监测机构人员配置情况, 实地检查其拥有的监测仪器设备, 查看监测资质证书与监测人员的上岗证, 核实其监测资质与能力。通过查看监测报表, 检查建设单位对自身排污项目的分析频次与分析周期等;

d) 环境风险防范检查。检查建设单位建设地点或主要装置总平面布置与环评相比有无变化或调整, 卫生防护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通过GPS定位仪进行核查;检查各种污水装置的处理能力、初期雨水、事故污水和泄漏物料应急储存设施, 包括装置区和罐区地坪、围堰、边沟、各种事故池、调节池的实际容量 (是否满足环评及批复要求) 、接纳对象和后续处理去向, 检查方式为现场查看或查看设计图纸等。事故紧急截断措施, 包括雨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有切换阀, 初期雨水、事故污水是否能切换进污水处理设施, 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是否安装切断设施, 可通过现场查看核实;检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保障, 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检查环评报告书中列出的其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检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备案、演练、联动情况等;

e) 居民搬迁工程落实情况。按照环评要求的居民搬迁户数, 现场检查是否按要求搬迁, 对于未搬迁的居民,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就建设项目涉及的居民搬迁问题作出承诺, 承诺中明确搬迁范围、搬迁新址、搬迁经费概算、搬迁时限、搬迁保障措施, 确保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f) 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是否发生了扰民和污染事故。通过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周围居民调查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 该建设项目是否发生扰民和污染事故, 如果发生过扰民和污染事故, 首先应了解建设单位解决问题和落实整改措施的情况, 同时向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收集有关监测资料以及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了解建设单位解决问题方法和整改措施的合理性和实际效果, 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 应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在现场监测落实合理的整改措施并及时向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如果未发生过扰民和污染事故, 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未发生扰民和污染事故证明;

g) 对周边公众的环境影响舆论调查。本着从公众利益出发的原则, 通过向公众发放调查表的形式, 了解建设项目对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调查对象主要是建设项目公司职工及周边村庄的居民, 周边村庄主要指距离厂区200 m范围内的居民。调查人数原则上为100人;

h) 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处置场 (或矸石场) 建设情况。调查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处理量、处置量、排放量, 处理量、处置量要有相关证明材料。按照环评对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的要求, 实地查看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建设情况以及查看处置场建设的相关设计图纸等资料;

i) 监测期间废水利用或排放情况。说明监测期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或清净排水产生情况、废水处理情况、废水回用或排放情况, 作出水平衡图。通过调查企业用水量, 核算其废水产生量, 废水排放量可统计企业的日排放量 (月均值) 或监测期间的排放量, 有在线流量计的, 应按在线流量计数据进行统计;

j) 煤气综合利用情况调查 (适用于焦化、钢铁等项目) 。向建设单位调查煤气产生量, 以及用气部门 (对于焦化项目, 理论上炼制每吨焦炭煤气产生量约400 m3, 其主要回用于焦炉燃烧, 其余用于管式炉、锅炉等;对于炼铁项目, 理论上炼制每吨铁煤气产生量约2 000 m3, 其主要回用于热风炉燃烧, 其余用于锅炉等) , 作出煤气平衡表, 通过调查煤气利用情况, 考核建设单位是否将煤气全部利用而未放散。

3 环境管理检查的意义

环境管理检查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提供非测试性的依据, 反映了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是对建设单位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的评判, 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建设项目验收提供依据。

4 结语

环境管理检查内容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所总结, 旨在供同行环境监测人员验收监测时参考。

注释

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 2001) ;

篇4: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关键词:环保竣工验收 风险防范 管理检查 应急预案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检查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要求一切具有环境风险的建设单位环评必须加入环境风险评价的章节,在验收时,须检查环评指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真实落实,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周生贤部长指出:我国已经步入环境事件高发期,并呈现复杂性、突发性、难以预见性的特性。据统计,2004~2011年我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占42.2%;2013年全国突发环境事件多达712起,因此,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验收时,必须要求企业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与排查,做好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污染事故有充分和正确应对准备。然而,由于可操作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验收过程中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防范作用。本人一直从事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并负责了多项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本文探讨了如何切实开展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

1 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现状分析

1.1 重视程度低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环境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罗列在“环境管理检查”一节。实际验收中侧重于环保设施是否可行、污染物是否达标、总量是否达标等,而对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一笔带过,很多是照搬环评,环保管理部门侧重于是否存在应急预案,对细节把关不严,导致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应用的作用。鉴于近年来突发的环境事件,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须把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作为独立的篇章,对存在的风险源及防范措施逐项落实。

1.2 缺少标准或技术规范、可操作性低

目前验收过程中对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主要是依据环评,依照环评提出的风险源及防范措施去核查,然而因为缺少标准和技术规范,实际工作中只能凭主观经验去判断,无法进行量化评估。例如检查中只是简单确认应急池、事故池、围堰等存在,忽略其大小、管道等,还有企业已制定应急预案,而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可行性并无相关的评价依据与标准。建议尽快制定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检查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和难执行的问题。

2 开展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检查

2.1 明确风险企业

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号)的规定,对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应增加环境分析防范分析与检查内容。我国GB18218-2009中把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化学品定为危险品,一切使用危险品为原材料、辅料从事生产,加工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中间体中有危险品的都归属于风险企业。按2011年12月1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列为危险化学品。凡是在生产中使用或产品中含具有这些性质的企业都应列为风险企业。

在对风险企业环保验收时,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对环评指出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真实落实,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2.2 环境风险检查

环境风险检查是环境风险及其管理要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及相关要求开展检查工作,以期达到了解建设单位在风险防范工作方面是否达到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的要求,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首先明确风险源,以陶瓷厂为例,风险源有煤气发生站、焦油及含酚废水的贮存池等。根据风险源的位置、规模及环境风险物质,检查水、大气和其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应急物资、设备、材料的设置及准备情况;检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保障,相关规则制定、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对没有落实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的要明确要求建设单位整改,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2.3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建立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就能迅速调取污染事故的预案材料,指导应急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品的企业事业单位,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验收过程中,首先检查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实际工作中,部分建设单位自行编制应急预案,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应急预案多是照抄照搬别的公司的应急预案,甚至在预案中出现别的公司名字。应急预案必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编制,通过专家评审并在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备案。第二,核实应急预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部分:

(一)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二)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等;

(三)本单位的环境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者现场指挥机构、环境应急专家组等;

(五)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准备措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预警相应措施等;

(六)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七)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

(八)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

(九)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等;

(十)附件,包括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标准化格式文本、工作流程图、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

第三,检查预案中的应急物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按照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而对应急预案中提到的应急物资没有落实,应急预案成了摆设。验收时要根据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责任人等仔细检查,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应急物资可用。第四,检查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部分应急预案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可操作性差。

2.4 开展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检查工作的思路

首先明确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环评及其批复的有关要求,然后根据具体企业,检查风险源是什么,风险防范措施是什么,如何保证风险防范措施能够落实,谁负责,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可行。按照这个思路进行逐项检查,对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报告中详细说明。

3 结语

篇5: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为贯彻国家《环保生产法》和市(区)学校基础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环保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严格执行“环保第一、预防为主”的基建施工方针,确保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使师生教育教学环保活动得到环保保障,特制定《学校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环保、后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人为成员的学校基础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

2.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含义,即学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职业环保与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三同时”审查的原则:以国家、省政府有关环保生产政策、法规为准绳;以有关职业环保与卫生技术标准、规定、规范、规则为依据,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审查。

4.同时设计,要求工程设计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初步文件文件、图纸时,同时设计其中的环保设施部分,保证环保设施设计按照相关规定得到落实。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时,应由环保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其中的环保设施设计内容,审查通过后,才能形成环保设施设计文件。环保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施工。

5.同时施工,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时,必须同时建设环保设施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不得先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后建设环保设施工程,或者有意减掉环保设施工程,只完成主体工程,留在以后补充完成环保设施工程。

6.同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要求主体工程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环保设施必须同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保设施没有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保设施工程一经投入生产或使用,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确有必要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

7.基建施工单位必须是有资质的单位,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

8.基建施工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环保放在第一位,原则上应在学生不在校的情况下施工,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防范措施,不得让学生进入施工区域。

9.基建施工过程中,对民工的管理及施工环保由施工单位负责,不得随意进出教学区,学校要做好防盗工作。

10.学校环保部门、后勤部门要经常检查督促建设项目与环保设施施工质量,确保项目建设环保与质量。

11.建设项目未进行“三同时”或“三同时”未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的,基建项目不得擅自投入使用。

篇6:建设环保网格化管理体系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加快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网格化环境监管是加强环境监管的有效的手段。郑州市城区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城区环保网格化管理建设各项任务。安监环保局以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地方环境监管职责,狠抓“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责任落实,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在网格建立方面,郑州城区发布了《郑州市城区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以全区行政区为一级网格,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总网格长,以各镇(办)为主体,设立8个二级网络,以各镇(办)下属146个村(社区)为主体,设立146个三级网格,由各村(社区)根据区域大小、村容村貌、驻区单位、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设立777个四级网格,四级网格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独立小区、集贸市场以及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施工工地等独立区域为五级网格点。并于9月召开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动员部署暨网格化监管工作培训会,对各二、三级网格网格长、副网格长进行了动员培训,明确了各级网格的区域、人员、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随后,各二级网格迅速组织下级网格召开了动员会、培训会。各三、四、五级网格长通过召开见面会和上门见面的方式,与辖区内各类单位、本区住户实行“双见面”。

二、在指挥平台方面,建立全区多级微信指挥平台,一级覆盖一级,形成了沟通顺畅、反馈迅速的指挥体系。同时挂牌成立了郑州市城区环境保护网格化指挥中心。

三、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善了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各项相关制度,包括《指挥中心工作制度》、《责任清单》、《应急响应制度》、《举报奖励办法》等,从各个方面保障了网格体系、监督平台和指挥中心的有效运行,并根据制度建立了几项台账,严格落实痕迹化管理,保证事事留痕、件件可查,从制度上促进工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四、把握形势,进一步理顺网格化管理体系。2018年,对全区环境网格化管理人员配置、网格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整和完善,目前全区总网格1个,一级网格7个,二级网格134个,三级网格847个,工作组2个,街道巡查队伍6组,巡查人员49名。

五、优化模式,进一步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通过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力争摸清区域环境底数并动态掌握区域环境现状,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环境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突出两级政府责任主体,部门各司其职实施环境监管,建立网格长负责制,积极形成网格内环境管理与环境执法相统一的区域环境管理局面。

六、高效运转,进一步提高环境问题协调效率。2018年全区6个街道和高新区开展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试运行,三级网格开展摸底排查和日常巡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网格长定期研究解决重点疑难信访、突出环境问题,协调重大案件等。区级执法部门对相关问题及时查处和协调。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增强对环境违法和突出环境问题识别和应急处置协调配合能力。

七、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区财政部门为环境网格化管理建立配套保障资金,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顺畅和高效。同时,形成激励机制,将基础考核资金发放与考核结果挂钩。

八、强化考核,进一步巩固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每半年、对相关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上级网格长网格员对下一级网格长网格员进行督查,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部门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及时跟踪,开展“回头看”,严肃核查整改情况,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力促区域环境安全保障有力、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篇7: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系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公司加强建设项目的环保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简称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是指公司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一切新建、扩建、改建等项目。

第四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

(三)《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环发[2009]150号。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印发。

(五)《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规定》大唐集团制„2012‟62号。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公司工程管理部是公司改、扩、新建工程项目中环境保护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环保“三同时”整个阶段的协调,参加设计审查,检查施工过程环保措施落实,配合办理项目各阶段的环保审批手续和组织环保设施的专项验收。

第六条 规划发展部负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前各阶段的设计管理。

第七条 设计单位负责建设项目立项后的设计管理;要求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第八条 监理单位受公司的委托进行工程监理时,必须同时按国家规定的监理程序和要求,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理(包括设计、施工、试运行、竣工等),并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监理资格证书,监理人员必须具有国家颁发的监理资格证和上岗证,并熟悉电力环境保护专业。

第九条 施工承包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单独编制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竣工后,应及时修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负责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第三章 设计阶段的管理

第十条 建设项目鼓励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达到国家、行业规定的相应标准。

第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司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委托熟悉电力工程有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应有环境保护篇(章)。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等级和设计必须遵循的标准。

(三)各污染源控制方案。

(四)环境保护分类投资和环境保护全部投资估算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五)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评价工作情况与衔接等。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在主体工程设计阶段委托具有环境保护设施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其中污染较严重的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设计方案须附专家评审意见。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一)设计依据。

(二)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三)工程设施、工艺流程和预期效果。

(四)设计文件、废气排放点位图和雨水、废水排放管网布置图。

(五)操作管理人员设置。

(六)投资概算及运行成本。

公司和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文件,确需变更的,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的要求。

第十四条 设计单位要根据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内容、审查和批复意见,认真开展有关环保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满足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施工条件。

第十五条 环保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规定的内容有较大的变更时,设计单位要征得批准初步设计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环保部门的同意。

第四章 施工阶段的管理

第十六条 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等审批手续,不得擅自施工。在安排主体工程的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步安排环保设施的施工计划,并在施工中同步进行。

第十七条 公司执行电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各参建单位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对施工场地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条 施工承包单位的施工技术部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气体、污水、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单独编制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各参建单位工程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应采取

绿化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现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废料、垃圾筒和水冲式厕所,并有专人清扫,保持现场施工环境的卫生。

第二十条 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应修整和恢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并采取绿化措施。

第二十一条 公司工程管理部对违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措施,以致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处理,追究事故责任。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验收运行

第二十二条 公司在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竣工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前,公司应书面向地方环保局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检查及试运行,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环评报告书(表)及批准文件。

(二)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说明书和有关图纸。

(三)环境保护设施已竣工可投入试运行的相关证明材料和技术总结。

(四)日常监督管理自查总结。

(五)安全措施及风险防范对策。

第二十四条 地方环保局根据公司提交的申请材料,结合定期跟踪检查情况,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试运行前现场检查,对试运行检查合格的项目,发给“试运行通知书”,并确定试运行期限。在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期间,公司应做好环境保护设施试运行情况记录。

第二十五条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原则,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对主要因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公司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编制。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公司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或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第二十七条 公司接受、配合环境监测单位按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实行监测工作。

第二十八条 在验收监测采样时,公司应保证试生产工况必须稳定,生产负荷达75%以上(国家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有规定的按标准执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

第二十九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公司应向地方环保局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应自开始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向地方环保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保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应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地方环保局书面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并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公司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套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二)环评报告书(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实行分类管理。公司申请Ⅰ类、Ⅱ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公司向地方环保局提交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建设项目,地方环保局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纸件2份。

(二)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纸件2份,电子件1份。

(三)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纸件1份,电子件1份。

(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纸件1份。

第三十二条 地方环保局收到验收申请材料后,5日内组织现场检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二)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评报告书(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调试运行检测合格,其污染防治能力适应主体工程需要。

(三)污染物排放符合环评报告书(表)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四)环境保护设施能确保正常运转,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

(五)经培训并具有操作资格的环境保护设施操作人员到位,已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六)有完备的调试运行记录。

(七)符合环保审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其它要求。

第三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验收不合格的,由地方环保部门责令整改,对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危害的,责令停产整改。经整改完

善后,重新申请验收。

第三十四条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制度规定,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第三十五条 建设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告制度。

第三十六条 在建设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已经审批的环评报告的情况,应及时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环保局备案。

第三十七条 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规定,依据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篇8:安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系统浅析

1 总体架构

项目库系统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软件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内外网分布式部署。外网系统使用人员为评审专家以及全省各市、县 (区) 级环保部门, 既实现了市、县 (区) 环保部门随时随地可申报项目的功能, 规避了因地域发展差异造成的网络建设水平各异的问题, 克服了采取C/S (客户端/浏览器) 软件体系结构带来的安装繁琐和运行维护难等问题。内网系统使用人员为环保厅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 主要实现系统内发文、短信平台、项目审批、专家评分、资金分配、统计分析和内网备份等动态管理功能, 保障了系统数据安全。项目库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部署和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建设总体需求和安全考虑, 项目库系统分为内外网两个系统, 外网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入库、项目申报、项目后期管理 (项目后期管理模块包括进度维护、申请验收、验收维护、绩效评估等功能项) , 维护用户信息及相关材料和通知的下载和查看等需要市县环保局操作的功能模块。

内网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入库筛选、入库项目管理、申报项目管理、项目审核、项目筛选、专家评审、资金分配、项目进度、项目验收、绩效评估、统计分析、短信平台、项目文件下达、基础信息设置和系统管理等需要项目管理员操作的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

3 系统技术概要

3.1 工作流 (workflow) 引擎

为满足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的需求特点, 项目库系统采用了D2SSoft流程引擎工具实现流程节点管理。通过可视化流程引擎工具新增业务流程, 快速实现任意复杂业务流程节点、流转方向、操作、权限自定义;并根据需要添加或修改业务流程, 实现业务工作流程的自定义流转。D2SSoft流程引擎工具定制资金申报流程, 如图3所示。

3.2 数据文档只读

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所涉及的材料, 一经上传即做技术处理, 把word文档转换成flash (swf格式) 技术, 把上传上来的word文档转换成flash文件, 外网页面以阅读方式查看该文件。针对已提交的项目数据和附件, 各市县区用户以及评审专家, 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以只读的形式查阅项目相关资料。控制外网访问时不可下载, 文件内容不可复制。外网查阅时如图4所示。

3.3 使用.NET MSChart控件实现图表统计

系统引用了.Net MSChart控件来统计并展示数据。MSChart控件, 可以同时支持Web和Win Form两种应用方式。MSChart控件与一个数据网格 (Data Grid对象) 关联, 该数据网格中存放了要显示的数据, 数据网格也可以包含用于图表中标识系列或类别的标签。可以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梯形图等来展示数据, 柱状图显示效果如图5所示。

3.4 数据备份管理

没有数据的备份, 就没有数据的恢复, 系统开发之初就把数据备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落实, 涉及到安徽省全省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数据, 为其选择可靠经济的备份技术和设备, 以防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现象发生, 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在数据备份功能中, 主要采用自动备份和手工备份两种策略。自动备份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是将写好的完整备份脚本加入到任务计划中, 设置每周六24:00运行, 此时使用者少, 产生的数据更新量几乎为零;第二种是在项目批次申报期间每天24:00进行差异数据备份, 以保证申报数据及时有效备份, 以防丢失。手工备份是当每个批次、季度、年度申报工作结束后, 超级管理员可利用系统导出功能直接导出并备份系统数据到移动设备, 手工备份可以实现按需备份。

4 小结

项目库系统经过一期二期逐步建设, 总共完成近20个批次的2000多个项目的入库管理, 涉及22亿元环保专项资金的分配, 达到了预期的无纸化项目申报和管理需要, 从开始的项目申报储备、入库筛选、专家评审, 到资金分配, 到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到统计分析和打印报表, 实现了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 从源头规范了项目管理, 为全省各级环保部门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了应有的技术支持, 对类似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有借鉴意义。

摘要:随着政府加大对环保专项的资金投入, 各类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与复杂, 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安徽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系统建设的浅析, 对提升全国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结论对促进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提供管理流程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库

参考文献

[1]杨选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孙建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12年生态学考研真题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经典总结下一篇:深圳市宝安区处理历史遗留生产经营性违法建筑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