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市场分析

2024-08-12

手机银行市场分析(共8篇)

篇1:手机银行市场分析

手机银行面临的挑战是整个银行业

银行,一个古老到堪比人类文明的行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商场如何变幻,银行都以其独特的定位,傲立于所有行业的巅峰。无论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生产力的提高和商业模式的变化,都没有对银行服务的对象——也就是用户,产生影响。但是当银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固有的业务逻辑就随着用户重要性的提高,而遭到了彻底的颠覆。一方面,银行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降维竞争,使许多原本只能由银行完成的业务,分流到银行体系之外;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强大压力,使得银行对用户钱包的主导权越来越弱。为了促使银行加快发力移动金融,各家银行不仅对转账汇款免费,手机银行也不断完善,使用体验不断优化,客户对手机银行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不断提高。

从行业上看手机银行日均活跃用户规模,从2015年1月的1471.64万人,2015年12月上涨到1635.87万人。而相对比较优秀的手机银行日均活跃用户普遍在30万人以上。

不过这种用户层面的辉煌,可以轻而易举的掩盖了产品质量的差异,而中国的银行业又是极容易陶醉在规模优势的幻觉中的。随着科技和智能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出“越来越懒”的特性,加上本身中国居民对金融概念的陌生,导致他们更容易用一些平民的概念,来理解高深的金融业务。比如:赚钱、赔钱和交钱。这就使得本身银行的产品要做到足够通俗、简单和较少打扰,甚至在某些层面上,需要银行主动帮助用户完成某些业务。进而达到“在用户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已经帮助用户完成了他所需的业务”。

在这种设计理念的转变下,用户手机银行的单次有效使用时间也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全行业手机银行的人均单次有效使用时间从2015年1月的2.09分钟,下降到2015年12月的1.95分钟。不过鉴于手机银行内涵的丰富性,很难在这个维度上给优秀的手机银行产品限定一个标准。只能说在没有新功能上线的情况下,用户单次有效使用时间的合理降低是行业趋势。

银行生态体系的变革

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没有撼动银行所服务的对象(也就是用户),所以银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会产生一种商业逻辑上的惯性,认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幻,作为商业基础设施的银行,只需要做好分内的事就可以继续傲立行业之巅。这种处理方式只能说一半正确,因为的确资金如何流动,都会停留在银行体系内,但是如果依然只做好分内的事,那么银行就会沦为互联网时代的资金仓库,其价值大大降低。这种固有思维在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具杀伤力的一点就是用户服务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在银行体系内,或者说在绝大部分传统企业内,一个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的部门很难受到企业的重视,尤其这个部门还对旧有的银行利益分配秩序形成挑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可是在互联网的竞争环境里,产生价值的核心与公司本身发生了偏移,这种现象在大型企业中更是如此。价值吸引用户,用户产生市场,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哪种业务拥有用户,哪种业务就拥有市场。而且在业务线极其丰富银行体系内,用户在不同业务中的转化能力要远强于新获得的用户。因此,在手机银行业务线上所掌控的用户,可以通过其他银行服务的介入,而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和利润。

这种商业逻辑的重塑,对于银行固有的体系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这要求银行摆脱现行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制,采用更加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并且摒弃传统的KPI指标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联,采取更综合、更宏观的视角进行利益分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围绕用户的需求,搭建银行业务,其核心意图就是增强用户黏性,使用户明白银行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金融服务最直接、成本最小的提供者。部分手机银行使用感不佳 在使用体验方面银行的表现还有待提升。在应用商店的评价中,有不少用户反映一些银行的手机银行存在版本更新慢、界面不美观、容易出现技术故障等问题,还曾出现过手机银行更新之后要求客户去柜台解除原手机号码绑定后重新绑定,否则无法登录的情况。

由于银行重视风控,手机银行往往需要在柜台授权开通才能使用更为全面的功能,容易给客户带来不便。例如,一些较早开卡却忘记是否开通过手机银行的客户,直接下载客户端往往无法顺利使用,只能拨打客服电话或去网点确认是否开设了手机银行。个别手机银行在登录时需客户主动发送一条特定代码的短信到银行指定号码,接到银行的短信授权码再跳转至手机银行登录页面输入,造成不便。也有银行规定只能修改登录密码,交易密码需到银行网点修改。这些步骤虽然加强了安全保证,但却给客户体验打了折扣。因此,银行还需在手机银行体验方面加强优化。手机银行与支付宝和微信的比较

在移动互联极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仅要用手机完成转账汇款,对投资理财、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同样强烈。功能是否丰富,是各家银行及互联网企业角逐移动金融的关键。

在功能方面,“金融场景化”思路的支付宝最为强大,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余额宝、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红包和生活缴费等功能外,还嵌入了线下商业频道“口碑”。例如,将美食、丽人、外卖、超市、水果生鲜和休闲娱乐等店铺及相应优惠集合起来;社交频道具备可晒图点赞的生活圈,在朋友对话框还可实现AA收款、借条、卡券赠送等功能;城市服务平台则可提供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充值缴费、查询社保及公积金等众多业务。手机银行则是传统的金融服务,转账汇款、基金、理财产品、黄金和网点查询排号、无卡取现、贷款申请及查询等金融服务是最基础的,也有银行嵌入了与百姓日常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例如,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生活圈嵌入了话费流量、火车票、机票、酒店预订、网点门票、医疗、签证、游戏点卡、油卡代充和违章罚款等功能。招行信用卡APP“掌上生活”除了积分、额度、查账和客服等金融功能外,还有“饭票”(即餐饮代金券)、影票、积分抽奖换礼、掌上商城、旅游海购和高端专享等内容,在信用卡类APP中较为突出。工行的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工银融e联”配备工银信使、客户服务功能;还能添加好友、晒朋友圈;还有“财富吧”论坛,与其他网友探讨金融投资、理财等方面的话题。

另一方面,随着银行对移动端的重视,已有多家银行打破了账户壁垒,不仅自家银行客户可登录使用手机银行,其他银行的持卡人也能注册,包括招行、工银融e行和中信银行等。

微信在用户黏性上更具优势,微信支付目前是众多社交软件中用户黏性最高、活跃度最强的,大部分人都会和朋友、家人、客户保持实时沟通,并保持着较高的使用频率。微信功能例如:生活缴费、城市服务、AA收款、理财通、信用卡还款和手机充值等功能均具备,第三方服务中也嵌入了火车票机票、京东精选、电影票、大众点评吃喝玩乐、滴滴出行和美丽说,但微信转账仅限于向微信好友转账,不能向银行卡转账。

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的手机银行在产品类型、服务水平、市场氛围、销售推广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各个商业银行,包含移动运营商等都在争取市场份额、获取市场地位,新一轮的手机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现阶段手机银行仅支持线上流程,微信、支付宝已开始向线下支付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手机银行支付环节也将是一个重要的竞争领域。

篇2:手机银行市场分析

一、手机银行的发展

手机银行的发展跟手机终端、移动网络息息相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Wap手机银行时代

在智能手机和3G网络普及之前,受限于手机终端设备和网络环境,这个阶段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方案主要是通过Wap技术实现,Wap是一项对网络带宽要求较低的无线通讯协议。

(二)Web手机银行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手机终端和上网带宽逐渐不再是制约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为解决Wap技术展示效果不佳的问题,手机银行开始采用HTML5 Web技术实现。

(三)App手机银行时代

无论是Wap还是Web手机银行,由于不需要客户安装客户端,因此都没有采用密码控件对客户密码进行加密处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不足;且由于部分功能BS方式是很难实现的(比如:二维码扫描)。因此,在这个阶段,手机银行主流解决方案是CS加BS方式(即:客户端加Web方式)。

二、我行手机银行技术框架建设建议方案

从总体技术架构设计上,建议采用CS加BS方案。由于目前手机终端操作系统还未统一,三大主流系统(iOS、Android、Windows Phone)瓜分市场。因此,CS部分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进行单独开发,开发、升级、维护成本较高;且每次功能增加、升级,客户往往需要同步升级、下载客户端。而BS部分,则由于采用网页访问服务器端方式,由服务器端统一提供展示页面,开发、升级、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采用CS加BS 方案,将能在开发成本、实现效果方面达到平衡。

三、手机银行技术展望

HTML5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web页面展示效果将逐渐逼近客户端。因此,对于能够通过BS实现的功能,建议尽量采用BS方式实现,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

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迅速,而由于终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手机银行新业务也不断增加(比如:最近火热的二维码扫描等),而这块主要体现在CS技术方面。

BS部分已基本成熟;而CS部分则刚刚兴起,且将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环境的不断丰富涌现出新业务、新功能。

篇3: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比较分析

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做出了5年开放国内银行业的承诺,根据相关协议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范围和经营区域的限制。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过渡期宣告结束,政府停止5年过渡期内对中资银行的保护,取消对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从此,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平等条件下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未来也将会有更多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二、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现况

(一)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营业性机构扩张较快

截至2007年5月末,共有42个国家在华设立了75家外国银行,在25个城市开展业务,已批准改制的外资法人银行12家,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186家,其中,改制后的法人银行分行79家,外国银行分行95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外商独资银行7家,财务公司2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86家,法人银行12家,16家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截至今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家数比2001年12月末减少了4家,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构家数增加了67家。

(二)各项业务发展较快

自2006年12月份底以来,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效应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迅速增长,人民币资产增长迅猛。截至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896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62倍。其中,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077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7.43倍;外汇资产总额为5819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0.77倍。

统计数据显示,东亚银行法人银行存、贷款业务快速扩张。截至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各项存款余额为3050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4.27倍;各项贷款余额为5143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2.39倍。

外资银行的盈利稳步增长,人民币业务的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2007年前5个月外资银行累计实现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42.72%,2006年的累计利润比2001年增长了2.52倍。其中,人民币业务累计实现利润13.39亿元,同比增长120.96%。

(三)各项业务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略有提高

截至2007年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2.1%,比2001年末仅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各项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0.9%,比2001年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2%,比2001年末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3.0%,比上年末下降了0.4个百分点。

2007年前5个月,外资银行的累计利润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1.23%,比上年末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三、中资银行(大陆地区)发展现况

2006年度,中资银行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由2005年的19家上升到25家。按一级资本排序,2006年度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前20名的中资银行有3家,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356亿美元),排第11位;中国工商银行(317亿美元),排第16位;中国银行(304亿美元),排第17位。

2006年度,14家中资银行名次调升,其中以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调升幅度最大,建设银行由2005年的第25名上升到第11名,居亚洲(日本除外)银行榜首,交通银行由2005年的第105名上升到第65名。

2006年度,6家中资银行首次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分别是天津市商业银行(第672名)、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第683名)、杭州市商业银行(第821名)、大连市商业银行(第896名)、深圳市农村商业银行(第927名)、南京市商业银行(第1000名)。

《银行家》杂志特别分析了中国主要银行的一级资本变化情况。该杂志认为,由于中国主要银行的几起上市行动,直接提升了中资银行在亚洲(日本除外)前25家大银行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四、外资银行的优势分析

(一)规模优势

我国对于在华开设分行的外资银行,要求其一年前的资产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对于港澳地区的外资银行要求有100亿美元的资产。因此,凡在中国设立营业性机构的外资银行通常都是世界著名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其中,美国花旗集团的资产就达7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和。这些大规模的跨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筹资能力很强,筹资成本较低,这是中资银行难以匹敌的。

(二)业务优势

外资银行技术设备先进、信息网络健全、创新能力强。在金融业务和产品方面显现出了全球化、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趋势,并且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他们能在我国经营部分中资银行尚未开展的新金融业务,如金融租赁、投资组合、商业代理、保险中介及消费信贷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外资银行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的优势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争夺风险小、成木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这方而中资银行竞争能力明显较弱。

(三)管理优势

外资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培训条件良好、工作环境优越、工资待遇优厚,对我国银行业的各类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结果将会使我国银行业新一轮优秀业务骨干及一批优质客户流失。以1999年为例,外资银行人均年薪14.5万元,而四大国有银行人均工资及相关费用仅2.4万元,导致在外资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中中国公民有169人,其中原中国各银行的职员就有32人。

(四)监管优势

外资银行在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监管方式手段、信息披露、组织体系、市场约束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均处于良好状况。我国银行业监管仍主要停留在文件监管的单一行政方式上。缺乏法律法规或操作性差,尚未真正实现持续性和审慎性监管,缺乏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约束。

五、中资银行的优势分析

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资银行的许多优势国内银行通过一定的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的,而中资银行的优势如网点和人民币业务方面,而且还有主权信用、民族认同和社会基础等方面是外资银行无法匹敌的。可以说中资银行在国内竞争中占有相当的天时、地利、人和。

(一)本土优势

中资银行根植于本国,具有本土经营优势。中资银行立足国内经营,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只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完全可以吸引客户并继续保持业务关系。而外资银行对我国情况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并且缺乏国内的客户基础,也存在着因贷款失误可能导致的资金损失。例如日本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银行是较早进人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在1998年4月关闭了在中国的分行。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在中国未必都能取胜。

(二)市场优势

目前,外资银行在内地都是“一市一行”,基本上没有分支机构及同城营业网点。而中资银行有厚实的客户基础和庞大的经营网,其中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有13.9万家营业性机构,这是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如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有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法人客户,全行拥有2.2万多个营业网点和40余万名员工。此外,中资银行类机构的存款约占99.4%的市场份额,其中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存款占有82.3%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仅占有0.6%的市场份额,并且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只占跨国内地金融资产的2%。

(三)金融实力

英国《银行家》杂志指出,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后,筹得92亿美元,使其以356亿美元一级资本跃居亚洲银行榜首,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的排名也由去年的第25位上升为第11位。中国银行2005年度居亚洲银行之首。通过今年6月份香港首次公开上市,筹得97亿美元,成为过去六年来世界上最大的一起上市交易,这足以使该行恢复第一名。另外,该行7月份已在境内成功上市,又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四)政府支持

在一段时期内,政府仍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和保护中资银行,尤其是占行业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还有国家信誉的支持和保障,凭借这一优势,中资银行的业务尤其是本币业务经营要比外资银行广泛得多,可经营许多外资银行不可能经营的业务,如行政事业单位、国防单位的金融业务等。客户对国家信用担保的银行有安全感,有利于中资银行增强存款吸收能力,并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

六、中资银行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建立战略联盟

中资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同外资银行的战略联盟。中外资银行进行战略联盟。

(二)推动金融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竞争是知识获取、占有和利用的竞争,而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谁先获取领导金融潮流的新技术,谁先创新金融产品,谁就可能占据市场的主动权。中资银行必须正视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的现实,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的业务思路,大力推动金融部门的业务创新,积极增加业务品种,开展代理业务,开拓中间业务。同时,应及时作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应用和监管工作。

(三)优化人事机制

开放后的金融市场的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中资银行应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投资。为迎接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挑战,中资银行在抓紧培训提高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需求的金融高级管理专业人才的同时,还应当改革现有的人事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实现收入与贡献真正挂钩,稳定优秀员工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并以此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的加盟。

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本土的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经营体制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中资银行既有本土经营的优势,也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严重缺陷。面对银行业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中资银行应同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推动金融创新,优化人事机制,克己之短,扬己之长,缩小与外资银行存在的差距。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比较优势,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生柳荣.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优劣势比较[J].西部论丛,2006,(8).

[2]朱慧彬.外资银行的优势及借鉴意义[J].中外企业家,2007,(3).

[3]余利民.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06,(9).

篇4:手机银行市场分析

二季度,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7万款,募集资金规模10.07万亿元。2014年二季度,189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7万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0.07万亿元人民币,产品数量环比微幅增长0.4%,资金规模下降7%,相比去年同期,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69.80%和74.1%,参见图1。过去的2014银行年中大考并未出现像去年一样的“钱荒”现象,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较为稳定,并未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平稳的度过了年中考核。二季度产品总量较一季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就二季度各单月表现来看,6月份产品发售数量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较5月出现了6个百分点的小幅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横空出世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飙升,共同导致了去年年中银行理财产品量价的非理性飙涨。今年银行对于流动性的管理更加合理和严格,产品期限错配较为合理。二、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增加了部分银行的流动性。三、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基本方向未变,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总体表现平稳。

从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的发行机构分布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售动力强劲,发售数量较上季度分别增长1.7%和3.1%,二次降准使得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受益。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量占据各类银行之首,比重达34%,但规模占比仅为15%,规模占比虽然较上季度有2.6个百分点的提高,款均规模仍旧较小。相较之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发售数量有所萎缩,数量占比较上季度分别下降0.9%和0.1%。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数量占比基本持平。从产品规模来看,国有控股银行产品规模比重较上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占比43%,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规模占比36%,二者占据了整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近8成的规模。

收益率曲线走势平稳,收益率水平总体回落。纵观二季度收益率曲线,总体回落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水平上。鉴于央行“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取向,今年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总体表现平稳。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走势较一季度整体下移,各个关键期限点收益率水平应声回落。参见图2(a)。可见,其中14天和2年期产品收益率环比降幅相对较大,分别为50个和74个BP(基点)。其余各期限降幅在50个BP以内,平均降幅为40个BP。

从今年上半年几个关键期限点的产品收益率的月度表现来看,进入1月份以后,随着年末揽储银行间资金争夺的告一段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掉头回调。相对于3个月和6个月产品的表现,1个月期产品的收益率回落幅度较小,除了5月出现了小幅跳水外,相对来说本季度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维持在5%的水平,而3个月和6个月期产品收益率变化则是呈现了稳步的阶梯式回落,月均回落幅度均在10个BP左右。参见图2(b)。

从产品存续期限区间统计数据来看,二季度产品存续期在1个月以内和3个月以内的产品数量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侧面反映出银行在产品期限配置上的变化,临近年中考核点市场对资金面充裕程度的预测相对来说更宽松,因此,在以往承担着冲节点重任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相对减少,也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冲时点特征在微调的货币政策下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影响正在弱化。在产品的存续期的设置上,银行也更加理性。同时,产品存续期在3到6个月(含)、6到9个月(含)和9到12个月(含)这三个期限区间的产品数量则较上季度有不同程度的上扬,银行在中长期锁定资金的意图明显。

2014年6月份到期收益:民生银行拔得头筹。2014年6月,共统计到98家商业银行1461款产品到期,未出现零负收益产品,其中人民币产品有1184款,平均到期收益为5.33%,较上月上升6个BP。

本月到期收益排名前十的产品到期收益率在6.8%-10.5%之间,其中5款由上市股份制银行发售,有4款均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售,1款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售。录得最高收益的产品是民生银行的“非凡资产管理远望谷股权收益权理财产品(T963)(B类)”,该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为10.5%,产品成立于2011年6月10日,存续期为3年,具体资金投向不明。

本月到期的产品中,平安银行的1款股票类产品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产品名称为“平安银行‘聚财宝’结构类(挂钩股票)2013年2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2%。

篇5:手机行业市场分析

20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756.6万部,同比增长0.4%;上市新 机型 121 款,同比增长 45.8%。1-8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3.52 亿部,上 市新机型1021款,同比分别增长7.0%和下降2.6%。

图 1:8月至年8月国内手机出货量情况

二、4G手机发展情况

2016年8月,4G手机出货量4437.2万部,上市新机型106款,同比分 别增长 9.0%和 60.6%,占比分别为 93.3%和 87.6%。1-8 月,4G 手机出货 量3.26亿部,上市新机型876款,同比分别增长18.7%和14.8%,占比分别 为92.5%和85.8%。 8月份出货的4G手机中,全网通手机占比70.8%。从 4G手机支持的网络 制式来看,FDD、TD-SCDMA、WCDMA、cdma2000网络制式的占比分别为 77.9%、97.6%、76.9%、71.9%。

图 2:2016年8月国内外品牌手机出货量构成

三、国内外品牌构成

2016 年 8 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 4471.2 万部,同比增长 6.2%,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4.0%;上市新机型114款,同比增长44.3%,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析机型数量的94.2%。1-8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18亿部,同比增长16.7%,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0.3%;上市新机型974款,同比下降2.2%,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数量的95.4%。

四、智能手机发展情况

2016 年 8 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47.5万部,同比增长7.0%,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3.5%,其中Android手机出货量3806.1万部。1-8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27亿部,同比增长13.2%,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3.0%,其中Android手机出货量2.76亿部。

篇6:南京银行与北京银行对比分析

一、背景及文化

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一家由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外资股份及众多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南京银行历经两次更名,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参股,在全国城商行中最先启动上市辅导程序并于2007年成为首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城商行。在全国率先尝试了城商行异地参股其他城商行的发展模式,于2006年成为日照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了宜兴阳羡、昆山鹿城两家村镇银行,入股江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芜湖津盛农村合作银行,在探索综合化经营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南京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29.69亿元,下辖8家分行,80余家营业网点,拥有员工约3000人。自2007年设立第一家异地分行以来,跨区域经营不断推进,先后设立了泰州、上海、无锡、北京、南通、杭州、扬州、苏州8家分行,区域性布局已经初步形成,机构战略布局持续深化。

南京银行秉承“为社会铸诚信品质;为客户创卓越服务;为股东谋持久回报”的理念,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突出特色、做出品牌为目标,准确把握定位,积极推进创新,朝着业务转型和战略转型的方向不断迈进。在传统优势资金业务方面,不断巩固优势,保持在银行间市场和金融同业中享有的较高知名度,努力做成中小银行中的一流品牌。将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作为战略业务重点推进,丰富业务产品体系,满足中小企业与个人融资需求,业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由于对外抢抓市场机遇,对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全行业务规模 1

迅速壮大,内部管理逐步规范,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1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位居第273位,在其2011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南京银行品牌价值为2.1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12位。2010年,中国《金融时报》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将南京银行评为“最佳中小银行”。

二、优劣势比较分析

(一)资产规模比较

北京银行,在2004年的总资产规模还只有2000亿元,到2009年中期已经接近4800亿元,4年时间扩大了1倍多;初始规模相对较小的南京银行成长速度更快,其2004年的总规模为380亿元,到2009年中期已经接近1300亿元,4年扩大了近2.5倍。2010年南京银行资产增速仍快过于北京银行。

(二)盈利能力比较

总资产净利率反映银行运用手中全部资产而产生的获利能力。半年报数据显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半年贷款增速分别为13.5%、13.7%,而两家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39亿元、11.97亿元,同比增长33.5%、49.53%,远高于贷款增速。总资产净利率前五名:南京银行以0.69%高居第二,北京银行以0.66%位列第五。一大原因是南京将目光投向了同业业务,此举保持资产规模的高增速,亦能提高净息收入。二大原因是贷款主要投向小企业贷款。截至报告期末,小企业贷款余额141.33亿元,较年初增加48.62亿元,增幅52.44%;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对公贷款余额的22.44%,较年初的16.32%上升了6.12个百分点;小企业新增贷款额占同期全行对公贷款新增额的78.85%。

(三)资本充足率比较

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将在未来实现更为快速的总资产与信贷扩张,而充裕的存款或者说低的贷存比也是信贷规模快速扩大的保证。

201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排名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宁波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南京银行 工商银行 北京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银行 农业银行 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 光大银行 民生银行 深发展

002142 600015 601988 601939 601009 601398 601169 601328 601398 601288 600000 601166 600036 601818 600016 000001

14.62% 13.32% 12.95% 12.51% 12.43% 12.33% 12.27% 12.20% 12.04% 11.91% 11.50% 11.22% 11.05% 10.82% 10.73% 10.58%

11.46% 9.80% 10.01% 10.42% 11.63% 9.82% 9.68% 9.41% 10.45% 9.36% 9.16% 8.24% 7.81% 8.06% 7.75% 7.01%

(四)不良贷款比较

据南京银行2011年半业绩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8.02亿元,比年初下降0.09亿元,不良贷款率0.85%,比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实现“双降”。报告期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21.98 亿元,不良贷款率 0.59%,比年初下降 0.10 个百分点。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贸易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汽车消费贷款上。其中贸易业的不良贷款余额最高,其次为房地产。

三、风险存在

(一)由于缺乏覆盖全国的网络,北京银行在部分领域将较难与全国性银行匹敌。公司缺乏特色成为风险之一。

(二)作为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风险也是北京银行的重要风险之一。特别是房地产业占比较高的贷款结构,可能会使北京银行在经济出现问题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

(三)高不良贷款率的贸易业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历史遗留问题可能会令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恶化的风险。此外,北京银行近年来曾发生多起非法放贷、挪用公款、票据诈骗等案件,内部控制和操作方面的风险也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

篇7: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之一,截至20xx年,全国手机用户数约达5.47亿户,普及率达41.6%,并仍呈上升趋势。

20xx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影响,整体手机市场不容乐观。在中国手机市场上,一线厂商为了冲刺销量,纷纷祭出了价格利器,价格战风起云涌。促使价格战此起彼伏的还有新品的上市,如谷歌Android联盟首款手机T-Mobile G1出现、魅族M8也即将走向终端。多功能手机、触摸屏手机、3G手机、电视手机及集合多种功能的产品推出市场,原本的中高端手机大幅度下调价格应对市场挑战。

在这种大环境下,20xx年手机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消费,因而足够吸引力的竞争如价格战将不可避免。伴随着价格战,厂商为了保存利润空间,也会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所以20xx年手机产品功能的升级也将成为手机市场的一大看点。

一、调查目的针对中国手机市场目前的规模和发展趋势,结合手机市场受区域结构和品牌结构的影响,分析预测20xx年手机市场消费价格变化和功能研发情况,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与消费行为做参考,同时为技术研发机构和经销商销售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

分工合作,重点调查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环境调查: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手机市场现今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

2、科技环境调查:手机是高科技产品,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手机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3、消费者调查:消费者范围大,我们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做部分的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的手机消费需求及购买行为倾向。

4、市场需求调查:受区域的分布影响,了解不同地区手机市场需求。

5、市场竞争调查:了解竞争对手,获得竞争优势。以主要手机品牌为例。

6、产品调查:包括产品品牌、产品功能的调查和分析。

7、价格调查:了解手机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针对08年手机市场大打价格战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手机销售商所带来的影响。

8、分销渠道调查:手机的销售渠道简单,研制出来后直接到市场销售,同时也有二手市场的存在。

三、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文案调查法。合理分配人员分别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搜索相关资料,了解近年来中国手机市场的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品牌及其手机销售情况、手机功能变动情况等。

此外,辅助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类消费者对手机品牌、手机功能、手机外观及价格等方面的不同喜好,助于手机厂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研发不同特色产品。

四、调查结果分析

1、经济环境调查

金融海啸已经席卷全球,金融形势恶化不仅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更是影响实体产业的发展,手机板块也难以独善其身。20xx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的冲击,整个市场表现不乐观,用户消费,尤其中高端消费萎缩,不少消费者对购买新产品持币观望,消费需求趋于保守,使20xx年中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

手机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1月,GSM手机销量微涨2.1%,CDMA手机销量大幅上升27.2%。虽然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低迷,但在元旦、春节双节日促销和年末及年初厂商大力清货等因素的影响下,GSM手机销量持续两个月出现小幅回升。

2、科技环境调查

随着手机市场成熟度增强,同质化程度明显,手机利润率逐渐降低。高像素、多媒体化、支持GPS、智能化,已经成为增强产品差异化、为厂商提供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向。国际主流厂商凭借在品牌、研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些领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发展趋势方面,产品细分化不断加强,如诺基亚推出针对零售消费者的电邮服务,希冀将电邮业务向大众消费者推广,与定位在企业电邮服务的RIM形成差异化竞争;在产品功能方面逐步功能精专化,如三星等厂商已经推出800万像素手机,并配备动作感应器、微笑拍摄、眨眼识别、白平衡以及对比度、饱和度、锐化等专业拍照功能。

未来的手机技术发展将主要集中在终端硬件上的不断升级和软件服务上的推陈出新。硬件方面,未来的手机将具备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千万像素级别的摄像头,更高运行频率的处理器等等;软件方面,未来的手机会有更接近人类自然生活体验的操作方式,更多集成化的新服务和新应用等。

3、消费者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增长迅速,手机日渐普及。中低年龄层手机普及率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中年层的居民,而且,手机潜在消费群有低龄化的趋势,可以说青少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校园的学生群体当中,大学生、准大学生群体是目前学生消费群体的主力军。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在50万部左右,约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随着近几年来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目前全国每年新增大学生超过了250万,高校在校生人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今年在校生人数将接近900万,而这些年龄段在18-25岁的年轻人正是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大、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 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可见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很多学生购买手机只是打算暂时用一下,有7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等有钱了或毕业工作了再买个好的、时尚的,这种情况将会很容易形成手机的再次消费。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4、市场需求调查 区域结构分析

据收集资料显示,手机市场区域关注度分布不均衡,并且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特征,华南地区位居第一,关注比例达到34.0%。随着内陆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及北方市场用户关注度不断提高。

在各个地区,各大品牌竞争也相对激烈,诺基亚手机关注度位居榜首,华南区域品牌关注度集中程度最高,索尼爱立信在华南竞争力超过其他区域市场;华东区域三星竞争力提升,华北市场诺基亚关注度跌至50%以内。目前国内市场上欧美手机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日韩手机也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也逐渐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会出现缓解。随着经济向内陆地区的推进,区域市场战略的继续深入,中西部城市将会成为带动区域关注上升的重要因素,华南、华东与华北市场关注会出现下滑。

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二)一、摘要

手机市场发展迅速,为了满足人们对手机功能,款式等方面的不断需求,我们对手机市场做了较全面的调查。

现如今手机更新快,通过我们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可以向经销和手机市场提供重要信息。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手机的更新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次调查我进行了文案调查,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

最后建议经销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厂家应提高产品质量!

二.调查概况

1.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现代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之间的交流多种多样,而手机是最方便、灵巧,便于携带,使用面积最广,范围最大的一种方式。手机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之一,而手机的使用人群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分职业性别,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市场开发潜力更是不可估量。但手机产品样式多,产品更新速度快、功能不均、品牌杂多、价位高低悬殊,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为了更好的了解消费市场预先进行石家庄手机市场非常有必要目的:

1.了解手机市场,为消费者购买手机提供可靠依据

2、为以后进军手机市场做铺垫

2.研究内容

(1)了石家庄手机市场状况

(2)了解石家庄消费者对手机的偏好习惯等,预测市场容量及潜力(3)了解各种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4)了解厂商的销售形势

(5)了解各种品牌手机的性能、价格、价位、售后服务等

3、调查对象

经销商:太和手机商家 红旗大街商家 消费者:红旗大街消费者 火车站消费者

三、研究方法及方式:

文案调查法、实地调查法 调查地点:太和电子城、火车站附近、红旗大街

四、消费者调查结果

篇8: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竞争格局分析

关键词:竞争格局,银行,分析

截止2011年6月,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经占到37家,在我国商业银行占比16.5%。虽然外资银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随着外资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先进的风险防范技术和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金融创新能力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将给我国内资银行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一、竞争状况分析

大多认为,外资银行的竞争会造成国内银行业市场份额减少、客户流失、人才流失等。但从近几年数据结果显示,就下面三方面来说,由外资银行竞争造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一)市场占有率状况

中资银行市场份额变动不大。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分析,在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492.29亿元,同比增长0.33%,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而内资银行金融资产总额78.8万亿元。目前,内资银行中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5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其中,5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50.9%、15.0%,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比上一年,5大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份额分别下降0.13、0.48个百分点。

(二)外资银行客户结构状况

外资银行的客户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其客户仍主要集中在三资企业,以及与外资银行常年保持业务关系的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这些客户占有客户总数的50-60%,而中资客户只占到10-20%。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的贷款也比较少,有资料显示,2010年底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5.7%。

(三)中外银行展开对人才的争夺

随着中资银行薪酬及福利的提高,改革用人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提拔,并未出现高级人才大量流入外资银行,甚至还出现人才回流的现象。中外资银行都在人才引进上投入了较大成本,人才出现了双向流动。资料显示,有较多人才从国有行中流出,主要流向中资股份商业银行。

二、中外资银行业务竞争点分析

(一)网上银行

中国银行拥有广泛的营业网点及固定的客户资源,利于其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对于外资银行来说,通过网上银行开展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外资银行较为容易地进入国内市场,避免了对国内市场不了解所带来的麻烦。而且网上银行的客户群体都是年轻一代,是未来很有潜力的客户群,因此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早在2002年底就推出针对中国客户的网上银行业务,是首批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截止2010年,获准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共有23家。

(二)信用卡

外资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涉足中国零售市场。根据国外经验,人均收入达到2000—5000美元的时期,是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时期,在国内一些社会群体,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因此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际上,在国内人民币零售业务完全开放前,外资银行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国内市场,通过与国内银行合资形式发行信用卡。比如,汇丰银行通过与交行合资建立信用卡中心,从而获得了发行信用卡的便利;花旗银行也与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发行了印有两国银行标记的双币信用卡。

(三)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由于中国的加工贸易繁荣,带来了许多贸易融资及国际结算业务。外资银行拥有遍及全球的发达的网络,并且与许多跨国公司长期保持业务联系,因此外资银行在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业务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而这部分业务有很大的利润,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在国际结算方面占有国内市场40%的份额。

(四)股权投资业务

外资银行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既迅速地推广了其在中国市场业务范围,又获得了超额的回报。以2007年9月数据的保守估计,外资银行仅在参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四家银行中,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亿港元的利润。因此中国银行业在获取业务的许可后,为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将是争夺焦点之一。

(五)金融衍生品服务

在资本市场操作方面,外资银行有着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金融衍生品的核心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及品种多样性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我国银行业也必须加快争夺这个市场。截止2010年,已经有70家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获取了经营衍生品业务的许可。我国银行业已经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产品设计投入,推动国内衍生品业务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布局、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应该为中外资银行营造良好的竞争合作环境,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亚, 杨大强, 张曙东.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 2009 (08) .

上一篇: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区物业管理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