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参观“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展

2024-08-09

我校师生参观“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展(精选3篇)

篇1:我校师生参观“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展

我校师生参观“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

2012年03月14日 作者: 来源:校团委 大 中 小

3月11日上午,我校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共赴河南省博物院参观学习“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图片展。

此次展览为缅怀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发表49周年举办,由省委宣传部、省直文明委、省委省直工委、省文明办、省博物院联合主办,共分为“平凡而伟大的战士”、“永恒的精神”以及“当代雷锋”三个部分。两百余幅雷锋生前的事迹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雷锋从普通青年成长为伟大革命战士的光辉历程;数十篇日记,详细记录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50余幅当代学雷锋楷模事迹的照片,真实反映了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扬。

篇2: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不了解雷锋本人和雷锋事迹,怎么学习领会雷锋精神呢?

雷锋,是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而又伟大的战士,是感动中国50年的平民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道德楷模,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象征。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1956年,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参加工作后,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获得“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60年雷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表现突出,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

雷锋,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人类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召唤着人们的心灵。

雷锋,是一个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缺点,并非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曾经有一段时间把雷锋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完人。去神化是必要的,走上否定是极其错误的。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下去,这就如同用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些朴素的话语是雷锋人生的真实写照。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雷锋精神是高尚的,永远不会过时,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深埋在人们心底,彰显在人类的行为中。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我们时代的社会风尚,本身就证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成为人类追求道德完善的最佳范例。

1975年,邓小平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借老百姓的话“雷锋叔叔不在了”,表达了雷锋精神对于加强军队思想作风建设乃至改善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1997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仅北京的观众就达128万多人次,说明广大群众无比渴望雷锋精神的复兴。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感召力,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

有人认为雷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雷锋精神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雷锋精神过时了”。但这种论调忽视了中国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实充分证明了雷锋精神对市场经济弊端的矫正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从来就不是一种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标杆。

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人们也在追求道德完善。雷锋精神也是许多国家学习的资源,是应对人类道德困境的有效良方。雷锋精神已经传遍世界几十个国家,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美国《时代周刊》称赞“雷锋精神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学习雷锋从来没有停止过

学习雷锋是新中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来没有停止过,既表现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也表现为个体的默默践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年3月6日,邓小平同志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1990年10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接见“雷锋团”干部战士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雷锋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1993年,在纪念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汇总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的时代意义。”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号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50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绵延不断地蓬勃开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学雷锋活动成为新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得以一代代传承,并且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步,发挥着滋润心灵、涵养道德、激励人民、烛照社会、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时代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继续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理念单一到价值多元,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在变动的时代,如何坚决遏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如何过上精神充实的生活,如何重新定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创造人生价值、体现生命意义,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更为严峻的时代课题。

从改革开放之初,“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引发全国范围的集体反思,到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传递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再到今天的“小悦悦事件”唤起全体国民的痛切思考,在建设富裕物质世界的同时,中国人一直在探寻充实精神世界的新道路。

篇3: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1月31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政协委员、作家黄亚洲一份《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建议函》上批示说:“雷锋事迹感人至深,雷锋精神影响深远。今年是雷锋同志殉职50周年,亚洲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雷锋》很有意义,对此要给以重视和支持。”

近日,笔者采访了刚由外地出席“学雷锋论坛”回到杭州的黄亚洲,从中了解到一段他满怀深情写《雷锋》的故事。

与“雷锋”面对面

2008年,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文艺创作队伍也陆续前往灾区采访创作。此时,黄亚洲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之约,签署合同,创作电视连续剧《雷锋》。

第二天,黄亚洲作为中国作家采访团的成员,匆匆飞赴灾区,投身到了触目惊心的废墟和众志成城的呼号之中。他在都江堰、绵阳、绵竹、北川、什邡、汉望的瓦砾间穿梭的那10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不知遇到了多少穿消防红的、穿橄榄绿的、穿天使白的和穿公安蓝的活雷锋……在黄亚洲当时创作的散文和诗歌里面出现的“雷锋”,仅仅是他们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黄亚洲亲眼目睹的或是他事后采访的,都是这样的一些“雷锋”:在废墟中十指磨破露出骨头的消防勇士、奋不顾身冲进摇摇欲坠的危楼或者从高空“盲降”的部队官兵、组织“敢死队 ”抢救伤残者的满眼血丝的基层干部、家人遇难仍维护着社会秩序的公安干警、自掏腰包奔往灾区的青年志愿者、怀里紧紧搂着学生自己却已经停止呼吸的老师。面对这些新时代的雷锋,黄亚洲等采访团成员经常是热泪盈眶。在写作《对不起,张米亚,我们要锯你》这首诗时,他甚至数度哽咽。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并在汶川大地震尚没有满一个月的时候,就出版了个人诗集《中国如此震动》。

在鲜艳的五星红旗胜利飘扬了六十年之后,黄亚洲觉得:当代社会在面临各种困难、灾害和大是大非面前,“雷锋”就会大量涌现,主流价值观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在推进着,中国公民思想的基本面始终是阳光的、健康的、坦诚的。黄亚洲强调说:“这种爱心和人道关怀,当然也包括不息的批评、探索、建议、提案和呼吁,人民强大的声音与强大的祖国同在,雷锋精神与时代同步前进,新时代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这是铁的事实。 ”

黄亚洲一回到西子湖畔,就打电话向制片方再次承诺:“雷锋题材,我认了!我一定会全力写好这个剧本的。 ”

熟悉黄亚洲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有激情的作家。

探寻雷锋的踪迹

在结束灾区紧张采访任务的第三天,黄亚洲又飞赴东北各地,探寻雷锋当年留在那里的踪迹,多次与雷锋的老战友座谈。黄亚洲激动地对笔者说:“当你面对那些老人脸上纯朴的皱纹的时候,你就像是在触摸一段真切的岁月的年轮。”

雷锋战友乔安山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黄作家,现在的青年人、孩子们,不是不提雷锋,而是都在念叨着雷锋呢。你看,这么多的单位接连不断地邀请我去宣讲雷锋精神,我喉咙都讲哑了! ”.

雷锋在新兵连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时任技术连连长的杜玉琛说:“我至今回忆起雷锋来,还是历历在目。雷锋当兵共两年零八个月,在营口生活近一年,雷锋入伍后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在营口。”

雷锋老战友张时扬回忆说:“是我把雷锋和其他新兵从营口火车站接到营房的。一天上午,我接到团部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新兵,星期天到营口火车站候车室做好事不留名,车站的工作人员和旅客深受感动,团部要求一定要查找到。我后来在新兵连把这个小战士‘挖’了出来,他就是雷锋。 ”

使黄亚洲特别感动的是,一位雷锋所在部队的教导员在座谈会上突然站起来,双手举着一张自制的“雷锋卡”,坚持要授予黄亚洲,说:“您肯写雷锋,您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您有功劳,我们就要把‘雷锋卡’授予您! ”

黄亚洲对他们说:“你们想想,我能不写雷锋吗?你们再想想,我能不写好《雷锋》吗? ”

从东北回来后,黄亚洲没过几天又马不停蹄赶往湖南,在雷锋的家乡采访。

当黄亚洲踏入雷锋故居的那间黑乎乎的泥墙茅屋,管理员告诉说,这佃户屋是根据老辈人回忆按当年模样翻造的。确实也是这样,一座破茅屋不可能维持七八十年的寿命。原先叫“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的雷锋家乡,早已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雷锋当年的小学同学、同村人当中,黄亚洲细细地探究雷锋真实的足迹。他提一些古怪的问题:“那个压迫雷家的唐家老地主,真的被开了斗争会吗?被枪毙了吗? ”“雷锋有绰号吗?”“解放以后,翻了身的雷锋还有受委屈的地方吗?”许多真实的答案,与曾经出版的林林总总的雷锋故事、雷锋纪实文学中的描绘,是不完全一样的,有许多素材是黄亚洲第一手“挖”到的。

黄亚洲对笔者说:“长篇小说的文体,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物的安排需要‘杂取’,需要典型化,但是,从本质上说,也许更逼近一个真实的雷锋。 ”

倾情倾力写《雷锋》

在“雷锋精神”不会消逝这样的信念激励下,黄亚洲开始挥笔创作《雷锋》电视剧本,以及同名长篇小说。

黄亚洲擅长写诗和小说,当然影视文学也是强项。他曾因创作电影《开天辟地》、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长篇小说《建党伟业》等许多文学、影视作品,而荣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金鸡奖、金鹰奖、华表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

黄亚洲充满激情地在他的《雷锋》剧本和小说里,以文学的清新笔调,向读者捧出了一个生动的雷锋和一大批活跃在雷锋身边的人物。雷锋自不用说,雷锋周围的首长领导、同事战友、乡邻群众的描绘,也是十分饱满鲜活。无论是雷锋年幼时的母亲、哥哥、彭乡长和六叔公一家,在团山湖农场认的“姐姐”,在北上火车中认的“妹妹”,乃至到部队后的吴政委、关指导员、虞连长、战友乔安山、同乡向秋生等人,包括雷锋做好人好事时遇见的无数普通老百姓,个个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与雷锋的成长交相辉映,真是不简单。

2010年下半年,黄亚洲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雷锋》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后,立即引起很大反响。辽宁营口市委外宣办的一位副主任、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一位副团长,都说在阅读中连流了三次眼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连续广播这部长篇小说,听众互动踊跃,直至将黄亚洲专门请去北京作了一小时的访谈直播。

黄亚洲应邀出席全国许多地方的“学雷锋论坛”。有一次,一位来自美国的“洋雷锋”罗杰斯听了他的介绍后,用生硬的汉语说:“我要看您的书,还要与您合个影。 ”雷锋的第二故乡营口市的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等六部门联合下达文件,向广大市民、青少年学生推荐这部优秀长篇小说,并发动读书征文、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奥运冠军、雷锋扮演者田亮还买了价值20万元的书,捐献给四川灾区的孩子们阅读。四川省委宣传部还将《雷锋》一书向社会推荐,并准备配送到全省“农村书屋”。

随后,黄亚洲编写的电视连续剧《雷锋》摄制完成,在荧屏上与观众见面,受到好评。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和榜样,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曾经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人。雷锋精神在今天并没有消亡,并且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黄亚洲所塑造的雷锋真实形象,又一次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很感动。

让我们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上一篇:争创党员示范岗口号下一篇:毛邓三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