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户养猪心得与经验总结

2024-08-08

养猪户养猪心得与经验总结(通用8篇)

篇1:养猪户养猪心得与经验总结

我是一名小散,养了20多年猪,期间赚过也赔过,最贱时卖过2元一斤。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的心得。如果你想长远养猪,应该注意几点:

一是圈舍要冬暖夏凉,结实耐用,千万别图省钱瞎糊弄。二是要有好的品种,品种好不但猪长得快而且能卖好价钱。

三是管理,圈舍要保持清洁,防疫到位。自繁自养户都知道最难养的的是母猪,耗费精力大,至于咋能养好母猪大家各有各的方法、条件。反正我这平均每头只能保住8-9猪崽。最后想说猪价不可控,养好猪才是硬道理,不管涨与落,毕竟是挣钱的时候多。小散相对大规模猪场是有劣势,但优势更多。望猪友们坚定信心,大发猪财。

篇2:养猪户养猪心得与经验总结

2、一个明智的养猪生产者,不要把精力放在怎样把病猪治好上,而应放在怎样让猪不得病上。

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4、种猪是效益的基础,环境是疾病的根源,防疫是利润的砝码,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5、通过加强管理可以解决猪场的所有问题,没有灵丹妙药。

6、在生猪销售价格上注意季节变化和养猪业的波浪式发展规律。

7、养猪要有四心:精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8、猪病防制要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

9、猪场的传染源,若要按照我们控制非典(SARS)的方法,切断传染源,截断传染途径,控制流动密度,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性疾病。

10、一旦有猪发病,往往会先在是什么细菌,是什么病毒感染上找原因,其实营养、环境条件、霉菌毒素或应激才是这次发病的真正原因。

11、保育是变压器,它会把产房的失误放大也会缩小。有经验的养猪人会在保育阶段安排精兵强将。

12、小猪怕冷,肥猪怕热,所有猪都怕潮湿。猪还要求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营养全面、环境安静,只要满足这些要求,养好猪并不困难。

13、一只发病,整窝用药。一栏发病,全群预防。群防群治,群体保健。

14、只有把猪当成宠物养,才能真正养好猪。

15、最好的治疗是在温暖、干净、干燥的环境下养猪。

16、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一名最好的神医,是一剂最神的良药。

17、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猪病流行情况,过去在养鸡场发生过,但养鸡场通过强化种鸡免疫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把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18、养猪场应该向养鸡场学习。

19、全方位地推进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方针。

20、过去兽医的职责是治疗病猪,现在是淘汰病猪并查找发病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阻止下次再发病。21世纪的兽医职责将不是治疗病猪而是关注养猪生产的过程管理。

21、要由治疗兽医向预防兽医—保健兽医方向发展,兽医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提高生产效率、预防疾病将比控制疾病更加重要。

22、要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成功是“养重于防”。养=营养+环境+管理。

23、我国当前猪病流行病学出现了新特点,疫病的发生不再是单一病原,多为多重感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临床上呈现病原体多元化、病情复杂化,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发生。如猪的“高热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等,均为多重感染而引发的典型疫病。

24、免疫抑制性疫病,如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等,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致使猪体免疫力低下,导致了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危害猪群健康的主要根源之一。

25、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制”的防病理念。

26、养猪成败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传染病要吃掉老本,寄生虫会吃掉利润。

27、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饲料。

28、规模化猪场总成本的高低在品种及种猪管理上,决不在饲料上。

29、种庄稼时要对土地进行深耕,要精耕细作,养猪也不能粗放管理,也要精细管理。

30、细节决定成败。

31、育肥猪长的快与慢,在产房及保育猪上,决不在生长猪上。

32、欧美许多猪场限制怀孕母猪使用定位栏。将来对养猪产业的要求是改善动物福利的同时,提高动物健康状况。

33、出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出生多一两,断奶多一斤,出栏出十斤。

34、农谚、格言精选:

(1)后备母猪是猪场生存的命根子;

(2)谁把握猪舍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

(3)防病的秘决是“干燥、干燥、再干燥”;

(4)夏天细菌多,冬天病毒旺;

(5)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6)养猪无巧,窝干食饱;

(7)腹泻一天,三天不长;

(8)宁缺一天料,不缺一口水;

(9)夜并昼不并,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

(10)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怕湿;

篇3:台湾养猪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1台湾养猪业发展特点

1.1“外向型”是台湾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进口饲料是台湾养猪业生存的重要前提, 畜产品出口是其发展的外在动力。台湾畜牧业所需饲料的95%依赖进口, 主要从美国进口, 每年大宗谷物进口数量约为1 000万吨, 约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24%。台湾猪肉出口占畜产品的50%, 占整个农产品的28%, 是畜牧业出口创汇的支柱, 主要出口到日本。据调查, 台湾猪肉市场已趋于饱和, 养猪业对外销市场依赖度越来越高, 外销猪肉的数量和价格直接影响到台湾猪肉的产量和价格, 外销市场对猪肉品质要求的提高, 促使台湾不断改善养猪技术, 提高养猪水平。

1.2规模化经营是台湾养猪业的重要表现台湾养猪业规模化经营率较高, 实现了从传统“储蓄式”养猪副业向现代化养猪企业的转变, 养猪数量不断增加, 养猪户数不断减少,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 养猪头数增加了约600万头, 增长率为120%, 养猪户数却减少了10万户, 下降率约80%。目前,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户占总户数的80%, 饲养2 000头以上的养猪户占42.1%, 规模养殖对降低饲养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

1.3产业品牌是台湾养猪业的鲜明特色台湾养猪业缺乏资源和市场, 但选择了正确的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其产业品牌效益已经显现, 养猪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自上世纪50年代起, 台湾多次从美国、日本、加拿大、丹麦引进原种猪, 采用国际先进养猪技术, 经多年精心培育, 台湾种猪适应了高温多湿的环境, 生长性能良好, “台湾猪肉”这一品牌已深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

1.4重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台湾早期生猪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出口日本。由于日本很重视瘦肉率, 所以台湾养猪业很早就把瘦肉产量作为种猪选育的重要指标。笔者走访的几个猪场每年都要从国外引入种猪, 肉猪、种猪出售采用拍卖制度, 拍卖除了要看猪的系谱之外, 重要的是看猪的瘦肉生产性能, 因此体形是重要的性能指标。长相好、品种优、瘦肉率高的生猪在拍卖市场底价很高, 容易出手, 这要求养猪场必须加强种猪瘦肉性能的选育。配种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每个猪场都会配1~2名兽医, 负责猪病诊疗、猪群生产周转和配种等工作。

1.5采用外购预混料、自配全价饲粮饲料配制模式台湾养猪业集约化程度高, 养殖规模在100头母猪以上的养猪户较常见, 自繁自养, 既养母猪又养肥育猪。由于受饲养环境限制, 台湾新建猪场很少, 目前的养猪场基本上都是从父辈手里继承下来的。由于长期积累, 养猪场的资本都较雄厚, 加上较早实现集约化养殖, 猪场都采用自配全价料的饲料生产模式。一般配合料配方由预混料生产商提供, 配方一旦使用, 少有改动。饲料原料除预混料外, 饲养户购买玉米、豆粕、油脂、麦麸、鱼粉等自配, 很少使用棉粕、菜籽粕、花生粕等杂粕饲料。饲养户十分重视供货商的信誉, 预混料生产商往往承担配合饲料所有的责任。

1.6设施设备规范自动化程度高猪场基本上都配有完备的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 从饲料加工场所到猪舍靠管道自动输送。猪舍中也都采用自动饲喂体系, 保育猪和肥育猪采用自动饲喂桶, 饲料通过运输管道直接送入桶内。怀孕母猪采用装备有自动同步饲喂系统的个体限位栏, 但是由于台湾湿度大, 饲料管道容易发生饲料积存和霉变, 因此养殖户都采用控制器下料口与接料管道分离的办法。

1.7粪便处理系统完善主要采用水冲式清洗猪舍, 一般采用先固液分离, 之后进行厌氧发酵, 最后进行需氧发酵三步法。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 排放物中COD (化学需氧量) 、BOD (生物需氧量) 和SS (固体悬浮物) 大都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1.8生猪销售采用拍卖制度生猪产业从生产、销售到加工全由“行政院农委”统一管理, 销售实行拍卖制度, 市场体系十分完善。如高雄市冈山区肉品市场集毛猪拍卖、屠宰、加工、配送为一体, 设施完善, 设置科学, 操作方便, 交易灵活, 每天拍卖生猪800多头。拍卖制度有效避免了猪贩压级压价或哄抬价格等现象, 实现了以销定产、产销平衡。

1.9生猪加工业先进发达生猪加工技术先进, 台湾地区有大型加工厂12家, 集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加工企业积极遵守各项提升猪肉品质的规章制度, 屠宰厂环境优雅洁净, 重视动物福利, 送宰生猪必须静养24小时。屠宰设施先进, 质量监管完善, 检疫程序严谨。加工产品丰富精细, 每个加工企业产品都有企业的品牌。

2台湾养猪业发展经验

2.1注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台湾农会法、合作社法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台湾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养猪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 推动了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把企业、农户和市场连接在一起, 较好地把握市场需求, 并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2.2注重特色畜禽品种开发台湾消费者非常讲究产品的“风味和养生”, 因此台湾养猪业非常重视特色畜禽产品开发,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2.2.1“特色风味”开发了专门用香草与中草药饲养的“自然猪”、“香草猪”, 虽然价格较普通猪肉高四到五成, 但市场需求旺盛。

2.2.2地方良种选育台湾地方猪种有桃园猪、顶双溪猪、美浓猪、南屿猪, 其优良特性不断得以提高。

2.2.3新品种培育50年前台湾种猪完全依赖进口, 经过多年繁育, 目前台湾种猪出口量超过进口量, 成为菲律宾、泰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的猪种供应商。

2.2.4畜产品认证建立了“台湾珍猪”、“台湾土鸡”等特色畜产品标志, 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3健全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台湾非常重视畜产品安全, 保障消费者权益, 建立了从源头投入品安全、生产管理到产品等各环节监管体系, 及食品卫生安全逆向跟踪机制, 台湾对猪肉残留物质检验十分严格, 凡上市或出口猪肉全部要先行检测, 同时要追踪饲养管理污染过程, 一查到底。由于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台湾养猪企业对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十分谨慎。

3存在问题

台湾生猪产业在猪种、设备、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是总体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圆环病毒无法根除, 继续制约着台湾养猪业的发展;生猪降温系统有待改善, 猪采食量普遍较低;劳动力紧张、投入不足导致生产管理不够精细;饲养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等。

4对四川的启示

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是增总量、抑物价、保供应、促增收的产业。当前应立足解困现状、着眼长远发展, 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综合有效措施, 努力提升四川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

4.1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生猪良种场、原种场、扩繁场建设。建设省级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及区域性测定中心, 强化对种猪场种猪质量检测, 提高种猪质量水平。建设农村生猪人工授精配种站, 逐步推广良种生猪进村入户, 良种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应达90%。

4.2扩大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投入, 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改扩建, 改善养殖基础设施, 提升设施装备水平, 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 转变饲养方式, 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4.3推广科学饲养管理大力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 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集中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养殖效益。

篇4:养猪增收经验谈

2.利用鸡粪喂猪效果好 为降低养猪成本,饲养蛋鸡、肉鸡,实行多层笼养。建造水泥地面,每天安排专人收拾鸡粪,采取边收拾、边加工、边处理,经过科学处理、加工消毒的鸡粪,配在饲料一起喂猪,猪很喜欢吃,可节省精饲料。

3.用啤酒糟配制饲料成本低 利用啤酒厂鲜啤酒糟配制全价混合饲料。具体配方是:啤酒糟50%~60%,玉米面20%~30%,豆饼、麦麸、米糠10%~15%,骨粉、贝壳粉、鱼粉、添加剂等增长素5%。这样配成的混合饲料喂猪,猪很爱吃,而且饲料费用低,比喂其他饲料大幅度降低养猪成本。

4.开豆腐坊养猪效益高 利用开豆腐坊加工豆腐中产出的豆腐渣和豆腐浆水喂猪,猪愿意吃、增重快、早出栏。可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篇5:养猪经验总结篇及猪场管理技术

一、猪采食量减少的几大原因:

1、加工

饲料形态与粉料相比,颗粒料可提高的采食量;与整粒子实相比,压扁或破碎可提高猪的采食量。由于畜禽的生理特性不同,采用不用的饲料搅拌机。

2、饲喂的持续性

猪的整个生命虽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但前后之间存在连续性。如母猪妊娠期的采食量不仅影响妊娠期母猪的增重、胎儿的发育,也会影响泌乳期的采食量,从而影响产乳量,因此,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决定母猪各阶段的采食量和饲养方式。此外,还需注意凡增减喂量或变换饲料种类,均应采取逐渐更换的方法,不可骤然打乱猪的采食习惯。

3、环境因素

造成猪应激的环境因素如拥挤、运输和环境温度等,均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因为应激使猪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糖原和脂肪分解加速,血糖浓度升高,从而降低采食量。

4、饮水

饮水是影响猪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饮水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猪的采食量才可达到最大。此外,饮水的清洁卫生也很重要,猪会拒绝饮用被粪尿等污染的水。

5、喂料方式和时间

自由采食时猪的采食量高于限饲时;少喂勤添可使猪保持较强的食欲,并减少饲料浪费;在气温过高时,将饲喂时间改在早晚气温凉爽时,可使猪的采食量不下降。试验还发现,在子猪饲料中添加调味剂,可使其采食频率提高,饲料不断被摄入消化道,从而使养分的消化吸收达到最佳状态。

二、提高猪食欲的几个技巧

1、甜食,在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糖精,育肥猪爱吃,吃后膘肥体壮;哺乳母猪更爱吃,吃后食量增加,防止掉膘、瘦弱等现象,还可增加泌乳量;仔猪对甜味更喜欢,不仅能成活率高,而且断奶早,体重显著增加。一般每千克饲料添加150毫克左右。

2、辣食,猪食欲不振时,喂点胡椒粉、辣椒等很有效。由于胡椒粉、辣椒含有辛味和香气,并有刺激性,猪食后能使胃肠分泌物增多,从而加速胃肠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尤其是泌乳母猪在料中添加少许胡椒粉等,不仅可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还可以降低仔猪的发病率,促使仔猪提前断奶。

3、酸食,每千克饲料添加食醋10毫升(加水稀释亦可),搅拌均匀,不但猪爱吃,助消化,因醋含有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猪生长发育很有益处,但添加量不宜过多

4、咸食,在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盐(每天不得超过6克),能促进猪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加饮水量,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三、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1、理想氨基酸模式

原料相对于玉米价格上涨的差价增大时,养殖户都会考虑到饲料成本,畜禽饲料生产成本大部分取决于蛋白源的价格,通过最佳氨基酸平衡使蛋白质的效率达到最高,这对于减少饲料中昂贵的蛋白质原料的使用非常关键。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标准衡量实际使用的日粮时发现,如果以玉米、豆粕为基础配制日粮以满足NRC猪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则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都存在一定过量。导致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没有达到精确的统一而造成蛋白质原料浪费,配方成本较高。

2、使用回肠标准

氨基酸消化率准确评价饲料氨基酸的含量、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原料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畜禽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但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基本未考虑动物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水平、不同产品质量及不同健康状况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且缺乏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资料。饲料加工储存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定量影响关系及其在日粮配制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猪回肠消化率常用来评估饲料原料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回肠消化率可以用回肠表观消化率、回肠真消化率和回肠标准消化率来表示。回肠表观消化率可通过日粮氨基酸摄入量减去氨基酸内源损失总量和未消化氨基酸来得到。氨基酸内源损失可分为内源损失和特定损失。前者不受日粮组成的影响,后者会受饲料原料特性(如抗营养因子和日粮纤维含量)的影响。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是指在到达远端回肠前从消化道中流失的日粮氨基酸比例,它不包括总内源氨基酸损失量。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即从回肠表观氨基酸消化率所去除的回肠氨基酸流失物中减去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后得到的氨基酸消化率。由于回肠表观氨基酸在配合日粮中不一定具有可加性,不能应用于实际日粮配方。同样,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也不能用于日粮配方,除非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能够被测得且作为猪氨基酸需要量的一部分。而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既反映了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值,又反映了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且在日粮中具有可加性。

3、利用净能体系

净能(NE)评价体系是唯一将动物能量需求和饲料能值相统一的方法。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评价体系虽然分别考虑了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情况,但未完全考虑能量在体内代谢整个过程的消耗,净能评价体系考虑了能量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全部损失,故净能是衡量动物维持和生产所需能量的最佳指标。饲料净能约为饲料消化能的70%。日粮脂肪和淀粉含量高时,使用消化能或代谢能配制日粮低估了日粮的能量水平,而日粮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过高时,则高估了日粮的能量水平。因此,消化能和代谢能评价体系受饲料种类的影响较大,使用消化能和代谢能配制日粮不能保持能值相对稳定,最终影响猪生产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而净能评价体系比较稳定,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当日粮中增加脂肪及其副产品或降低蛋白水平时,应用净能评价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对净能直接测定比较困难,但仍可根据日粮消化能或代谢能,再通过日粮淀粉(St)、粗蛋白质(CP)、灰粉(A sh)、粗脂肪(EE)、粗纤维(EF)或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行回归估测。

养猪场中商品猪长得慢的原因分析

① 没有补料,整个哺乳期全靠母乳维持生长所需要的能量,造成饥饿应激,容易使小猪啃食异物,是造成许家乳猪后期易拉稀的一原因。并且使小猪的胃肠功能的不到锻炼,为以后的断奶应激埋下隐患,同时这样容易造成断奶后的母猪发情延迟。

② 小猪在哺乳期间喝不到水,造成渴应激,易使小猪呵母猪尿,造成拉稀。

③ 商品猪各阶段间无饲料过渡。(另外保育舍内栏太大,造成一栏内猪的体重差异太大,无法较准确的按照各阶段的饲料型号进行思维,饲养较粗放,已建议许改一下3栋,4栋,最起码一栏一料筒)

④ 保育,育肥舍太少,前几天的断奶猪转群时,保育舍没空栏,许叔直接把断奶猪刚到了有小猪的保育栏内(栏内的小猪30斤左右),对断奶猪的应激很大。

四、如何让猪更加的强壮

1、调节体温能力差。

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初生乳猪从母体带出来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乳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乳猪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乳猪提供能量,在寒冷环境中又不能及时哺乳的情况下,乳猪很容易出现由于饥饿造成的死亡。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整。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乳,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特别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小时,30日龄时为3~5小时,60日龄时为16~19小时。

3、生长速度快。

乳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出生后20日龄时,每Kg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 倍,每Kg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成年猪,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

4、缺乏先天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份子Y-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产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五、米糠饲料添喂过量危害分析

1、造成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米糠的粗纤维为9.4%左右,是玉米的5.7倍,由于粗纤维含量高,而猪不能消化、利用高粗纤维的饲料,据有关资料介绍,猪饲料中米糠过高(超过40%),势必会消耗更多的消化液,造成消化液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他物质的吸收,如一些已被消化的食物易被多余的米糠吸附而使肠黏膜无法吸收,同时米糠又被覆在黏膜表面从而影响其他物质的吸收,这不但会使多余的米糠不能完全吸收,还造成其他饲料资源的浪费。

2、引起猪只便秘。由于米糠粗纤维过高,糠质干燥,难以消化,在肠道内吸收过多的水分,如果饲喂过多再加上饮水不足和管理不善势必会引起猪只便秘。

3、超量添加米糠造成饲料营养成分过低,饲料消化率降低,猪只出栏时间加长,从而造成圈舍利用率降低。

六、猪场容易忽略的一些问题

1、母猪料槽设计不合理,饲料浪费较严重。该场的母猪食槽是平底,并且食槽前后两侧壁一样高。较合理的食槽底部应该是“U”型,且食槽前后两侧壁,应该是前高后低。

2、没有空母猪栏,使得母猪断奶后无法赶离产房,断奶母猪在产房影响其正常发情。

篇6:养猪经验汇总

一、关于咬尾笔者饲养30几头母猪,养猪十几年了,下面是我养殖过程中总结的几个小办法,现在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有此困扰的猪友有所帮助。大家都知道,猪即使断了尾,咬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的办法:沥青适量备用、柴油适量备用、碾碎的天鹰椒粉适量备用。用一个容器把沥青放在里面,在火上烤化,加上柴油和天鹰椒粉混匀,在沥青还没有凝固前把混合物蘸到被咬猪的尾巴上,这样柴油的异味在加上天鹰椒的辣味可使咬尾的猪望尾兴叹。

二、关于母猪并栏1 此法适用于急等圈用的猪友先用细铁丝和8号铅丝编一个猪嘴形状的笼头备用,把要并圈的两头母猪赶到一个圈里,待分出强弱后(这是关键),把事先备好的笼头戴在强者的嘴上固定好,这样它就咬不到另一头猪了,而且它会不断的摇头、在地上摩擦也无暇再去咬架。2 此法适用于不急等圈用的猪友把一个大圈中间用铁栅栏隔开(这是关键),把要并圈的两头母猪分别赶到中间有铁栅栏的两个小圈里,这样让它们在里边熟悉4-5天后,在并到一起,他们就会像老相识一样即不咬架,也不斗嘴。我就有这样一个“团结友爱圈”。

三、肥猪出栏后猪圈地面巧清理肥猪出栏后,空圈舍地面的那层厚厚的粪垢最让人头疼(每日用水冲圈和育肥舍全漏缝地面的猪友可能无此困扰),有时一间圈舍就累得你呲牙咧嘴,汗流浃背。我的做法是:肥猪出栏前的1-2天,往猪舍的地面上泼水,然后在放些皮球、空饮料瓶之类玩儿的东西,利用猪猪的探究欲,让它们争夺玩具,再加上踩踏、拱翻和水的浸润(如果粪垢太厚可多泼几次水),地面上的粪垢很快就会被弄起来,然后再用平掀铲走就可以了。这样做省时省力,各位不妨试试。

四、一点关于断奶后仔猪突然出现脑神经症状的治疗小经验

断奶后的仔猪,有的时候出现突然四肢瘫痪、抽等症状,对于这样的神经症状的猪,在现场判断上不是太好确定是伪狂犬、链球菌、水肿病、李氏杆菌病等能引起神经症状的病,只能根据经验用药物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磺胺嘧啶钠、双氯灭痛、丁胺卡那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等,治疗效果一般,死亡率很高。我在实践中,对于这种不容易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神经症状的猪,用抗生素消炎处置,配方是:头孢曲松钠10毫克/公斤体重+黄芪多糖0.2毫升/公斤体重+地塞米松5毫克(人用的1毫升5毫克),注射一次,一般情况是6~12小时出现好转或者恢复的和健康猪一样,然后在第二天再注射一次以上药物进行药物维持。在没有找到一些比较有效的办法之前,不妨试试这种治疗方法。

五、母猪白天产仔

好多母猪在晚上产子,給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氯前列烯醇钠可以达到同期分娩的目的,但是,什么时候注射、什么部位注射,却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前列烯醇钠说明书上说采用肌肉注射,注射时间却没有说明,但是,实践证明,效果确实不大理想,根据本人实践,注射时间掌握在下午6点钟,注射部位选择猪内阴皮下注射效果最好,98%的可以在第二天分娩!自已算好时间,一般注射后二十小时产仔.注射部位:母猪阴户旁,用量一毫升(这个部位可以减少用量.)且见效快.六、影响精液质量的原因。

从搞人工授精那里得知:公猪在发生发热性疾病后,一般一个月内最好不要配种,因为公猪发热后一个月内精子的活力不到30%。与精液成熟有一定关系。大约8周左右。

七、仔猪出生后三天开始腹泻

仔猪出生后三天开始腹泻.黄色水样,一周内一窝猪仔相继死完.用仔猪过奶灵痢菌净

硫酸粘杆菌素弗氏霉素穿瑚宁等止泻药,无效.听朋友说:产前20----30天,母猪注射50头份的猪瘟疫苗免疫,有效.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我给产前20天的母猪用猪瘟疫苗50头份/头,并用1支10毫升的左旋咪唑稀释.结果产出的猪仔果然不再拉稀,死亡率也很小.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把这经验拿出来,奉献给大家.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同时希望给朋友们一点点启示和帮助.谢谢同行们参与评说.八、肥猪打针

我们曾要求保育以下猪打针时要抱起来,后备猪打针时要保定住,但就处于中间阶段的育肥猪打针怎么能既保证注射效果又节省时间呢? 育肥猪也像后备猪一样固定是不现实的,因为数量太大,会花费太大的工作量;而如果打飞针则往往会使部分猪的注射失败或效果不理想,所以寻找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非常必要。在生产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在一个小圈里,几个饲养人员用一个铁栏杆将猪挤到一个角落或边上,因猪挤在一起时不易活动,特别是猪头都要抬起来,很容易固定部位打针;大一些的保育猪也可以这样操作。

九、乳猪补料

书上一直在强调小猪乳期补料的好处,但却常出现小猪断奶后仍不会吃料,从而引起断奶腹泻与掉膘严重,这是因为乳猪阶段的补料没做到位,我们在生产上总结了以下几种补料方法,供参考:

1、鹅卵石法:在小猪的补料槽中,放几块洗干净的鹅卵石,小猪因其具有探究行为,对异物感兴趣,会去拱鹅卵石,不知不觉中吃进饲料;在找鹅卵石不易的猪场,也有用洗干净的青霉素瓶代替的,也有一定效果。

2、吊瓶法:在补料槽上方吊一个特殊颜色的塑料瓶,小猪在拱瓶的时候会闻到饲料的气味,产生采食欲望。

3、抹料法:给小猪嘴里抹料,是现有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抹料的最简单办法是,在小猪睡觉时,饲养人员轻轻走过去,一手将猪嘴掰开,一手用指头蘸上糊状料抹到猪嘴里;抹料时,不必将所有猪都抹到,一窝中抹两到三头即可,而且抹料时不要惊醒小猪;这样的操作不费很多工夫,容易为饲养员接受。

十、产床下面抓小猪

养猪生产中,操作技术对生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尽管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掌握后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地方;从今日起,本人将陆续将个人在生产中掌握的一些技巧介绍给养猪的朋友。

一、产床下面抓小猪 这是每一个产房职工都会遇到的问题,小猪从产床上掉到地面,饲养人员围着产床抓小猪,往往累得满头大汗也抓不住;或者是干脆不抓,让小猪在地面睡着后抓住;上面两个情况都不可取,第一办法是太费工作量,第二是对小猪有伤害,因为小猪长时间无法吃奶,同时接触产床下的脏物,很易感染疾病。我们的办法是,抓一头与地面小猪同窝的仔猪,放在地面,左手抓住小猪后腿,人蹲在该小猪的产床一边,跑出来的小猪听到同窝小猪的叫声和看见同窝小猪,会主动地向另一小猪靠拢,饲养员待小猪跑到合适距离时,突然伸右手将小猪抓住;这样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将跑掉的小猪“绳之以法”。

十一、小猪采血

抗体监测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一环,抗体监测需要将猪血采出化验;采血对于体重大的母猪比较容易,因为血管较粗,可以轻易找到,但产房或保育的小仔猪血管很细非常难以找到,而且既使找到也采血速度很慢,让许多技术人员很苦恼。这里介绍前腔静脉采血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如下: 将猪面朝上固定,全身成一直线,前肢上抬,这样在胸前部会出现左右两个明显的小窝,将针从这两个小窝斜着向对侧肩关节顶端刺入,直接找前腔静脉窦,熟练的话几秒钟就可采到足够的血。如站立或倒提采血也可,参考下图: 注意:采血时要使用合适的针头,十公斤以内的猪使用38毫米长的细针头即可,一百斤以上的猪最能好针头再

长些,使用专用采血针头更轻松。

十二、清粪

冬季保育舍清粪许多人都会把清粪的时间安排在上班加料后,这个工作在舍内外温差小的夏秋季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在舍内外温差大的寒冷冬季,就不合适了,因为清粪时会散发许多有害气体,而舍内外温差大,开窗通风往往会形成贼风,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不通风则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过多,再加上一晚上的有害气体在舍内囤积,氧气严重不足,也会引起猪呼吸道的伤害。为此我们认为,冬季保育舍的清粪时间要安排在舍内外温差变小接近中午的时段,而且要先开窗通风,然后再开始清粪,这也是因为通风需要一个由小到大开窗的过程;如果在天气合适的日子,下午用水冲洗一下网床下面,然后通风晾干,可以保证一晚上猪呼吸到新鲜空气,对预防呼吸道病是非常有利的。定位栏母猪清粪定位栏母猪粪便清理比较容易,在夏季可以水冲的情况下更好操作;但在冬季不能水冲时则需要讲究清粪的方法,否则会出现猪黑屁股。清粪方法:每次喂料的同时,将水关掉,添完料后马上清粪,先将粪便刮到定位栏外,待大部分粪便清理后,打开阀门放水,这样有保持舍内干燥的功效。因为猪一般在没有喝水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躺下,使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产床母猪接粪产房子猪腹泻的最大危险来自大肠杆菌,而母猪粪便是大肠杆菌的滋生地,如果子猪不与母猪粪便接触,患病的可能会小得多,所以也就出现了部分猪场实行母猪接粪的做法,也就是粪便不与网床接触由人接住。许多人认为这样工作量很大,没有时间这样干,但仔细考虑,是可以操作的,不一定每头猪都接,但一部分猪是可以的,而且接粪减少了粪便落地后的清理刷洗,关键是要掌握好操作程序。我们的办法是每次喂料前,先将料拌成湿料,猪听见拌料声会起立等待,这时先不去喂料,而是拿粪锹在母猪后面转,发现哪个母猪有拉粪的迹象,马上跑去将粪便接住,这样十到二十分钟,大部分母猪都会排便,然后再开始喂料。

十三、赶猪的学问

有人会问,赶猪谁不会?但如果在猪场工作时间长了会发现,如果不讲究方法,赶猪会非常累,甚至会让猪把人拱翻,有人因此受伤。其实养猪的道理很简单,主要是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

1、猪有眼:所以猪不会往墙上撞,但猪的眼不亮,它看不清墙是什么东西做的,所以一道布墙都可以把猪挡回去(但不能让猪碰到,否则猪会冲过去)。

2、猪耳朵好使:赶猪时,用一根长一些的杆子击地,猪听到声音会听指挥;后面有声音它往前走,左面有声音它向右拐。

3、猪随群:赶一大群猪比赶一头猪容易,所以卖猪时保持猪的队形是很关键的。所以,在赶猪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给猪设计一条路:也就是进猪舍或是售猪时上车,都有一条人为设计的路,这条路的墙最好是固定的结实的墙;如果没有,可以使用临时墙,如用铁栏杆代替、用长条的彩条布代替(也可以用饲料包装袋缝合成长条布)、也可以用其它不透光的板等,让猪看见只有向前才是对的,这样一般猪都会顺着人给它设计的路前行;这个办法对于母猪转群时比较实用。

2、临时墙:也就是猪看不到前面的路,这在向回拦猪时常用,用专用赶猪板、铁栏杆、木板都可,实在没有称手的物品,一个人蹲下也可以让体重小(一百公斤内)一些的猪返回去;千万不要双腿叉开去拦猪,否则猪会从裤裆中穿过,将人顶一个大跟头。

3、以喊代打:人在后面喊叫,猪往往向前走;但如果人用很细的木条打猪,又没有给猪明确的指示,猪往往不知该如何办,经常返回头来,更加难赶。

4、赶刚产仔母猪:母猪护仔,一般产后不愿离开;但如果拿一头它的小猪在前面,而且让猪闻一下,母猪多很容易跟着拿小猪的人走。

5、赶出栏肥猪:如果遇到同一圈猪不整齐,而客户又要求均匀的话,就只有从圈中挑猪了,这时如果用一块长条布,将选中的猪兜住,很容易被赶出去,减轻抓猪的工作量。或用饲料袋子把要赶的猪套头,抓尾巴倒出去。赶猪的方法还有很多,本人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愿猪友看后能给以更多的补充。

十四、三点定位

吃、拉、睡三点定位对育肥猪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几个办法可供参考:

一是料定位:在准确定猪躺卧的地方撒一些料,猪一般不在料上拉屎撒尿,但会在上面躺卧;二是粪定位:在猪应该排屎尿的地方,先放一些脏物,因猪有喜干净的特点,会主动走过去;三是夜间定位:晚上花一点时间,将躺卧地方不对的猪哄起,赶到该躺卧的地区,直到它们稳定睡好;

四是水定位:在猪拉屎尿的地方放一些水,甚至占到大部分圈舍面积,将猪逼到很小的区域,待猪固定躺卧地点后,将水逐渐撒去。

五是木板定位:一般仔猪从保育转到育肥舍时,温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保育舍多是网床,育肥舍多是水泥地面,有时地面还是湿的,这样猪会感到更冷;在需要定位的地方给猪铺一块木板,猪舍主动躺在上面,也就不会在上面拉屎尿了。

六是墙角定位:刚转入的仔猪一般喜欢在避风的地方躺卧,所以墙角和墙边就成了猪定位躺卧的地方;所以刚转入的猪就需要我们为他们设计好墙或墙角;如果需要猪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躺卧,则要在门口堵一木板或其它物品,猪也会主动去躺卧。

七是分栏定位:有里外间的猪舍,可在猪入舍时将二者隔开,待猪在外间活动熟悉后,天黑前将猪赶到里间,因入里间前猪多在外间拉屎尿,这样也就形成了习惯。

十五、仔猪的几种诱食技巧

饲喂甜食:仔猪喜食甜食,开始对7~10日龄仔猪诱食时,应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饮料,如将带甜味的南瓜、胡萝卜切成小块,或将炒熟的麦粒、谷粒、豌豆、玉米、黄豆、高粱等喷上糖水或糖精水,裹上一层配合饲料或拌少许青饲料,于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放在仔猪经常去的地方,任其自由采食。以土诱食:仔猪7~10日龄开始长牙,齿龈发痒,喜欢啃上或拱土,此时可将炒熟的粒状饲料撒在新鲜的红黏土上,让仔猪一边拱土,一边吃料。以大带小:仔猪有相互模仿和争食的习性,可以将已学会吃料的仔猪和还没有学会吃料的仔猪放在一起喂料,利用仔猪相互模仿和争食的习性能很快地引诱不会吃料的仔猪吃料。用铁片喂料:将诱食饲料撒在铁片上或放在金属浅盘内,利用仔猪喜欢舔啃金属的习性达到诱食的目的。少给勤添:仔猪具有“料少则抢,料多则厌”的特性,所以诱食饲料要少给勤添,以促使仔猪多吃料而又不浪费饲料。母子分开:诱食期间将母猪和仔猪分开,让仔猪先吃料后吃乳,中间间隔时间一般为1~2小时。

十六、争斗行为的分类

1.交往争斗,就是为了确立等级。2.领土争斗。3.疼痛引起的争斗,任何动物如果遭到剧烈的疼痛,必然企图报复。4.恐惧引起的争斗,就是被动性地攻击。5.应激性的争斗。6.亲本性的争斗,比如雌性动物为了保护仔畜而变得比平常好斗,攻击性强。7.性的争斗,在配种过程中雌性动物常被雄性动物剧烈地啃咬,比如猫,水貂。这种行为也是有生物学意义的。当然也包括争夺配偶的争斗。8.掠夺性争斗,称为捕食行为更好些,一般不认为是攻击性行为。不过一些家畜在人类的影响下,其捕食行为变得直接向人攻击,比如狗。

十七、省料

颗粒度适度。小猪要用1.0的筛片,母猪用3.0的。肥猪用2.0的。太大不容易消化降低料重比,太小容易引起胃溃疡。

少喂勤添。特别是保育猪,可以减少浪费增加采食量。

槽内饲喂。不被粪便污染,减少踩踏浪费。

改造饲槽。安装横栏防止抢食,上宽上宽下窄梯形最好,符合猪体工学。推荐上宽40下宽20cm,深度10cm,外沿高防止向外拱料,内沿低方便猪采食。

加工饲料,适当添加青绿饲料、发酵饲料等提高适口性,最好潮拌。减少粉尘。三点定位可以用锯末等代替饲料定位。

看猪给料,肥猪喂一便后观察有先吃完的说明料少,适当多添。

剩料时常清理,有的母猪料槽甚至发霉。做到当天不剩食。同时清扫干净过道及砖墙上的料。最后推荐水料同槽,根据试验是一个最经济实用的新设备。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十八、小猪什么时候断奶(刀六)

我们应该首先确定目标,什么时候断奶。是不是别的猪场28天断奶,我们也28天? 一,断奶时间的预定。我提醒自己有猪的人!按照天数划分,不是我的首选,只是,为了方便表达而不得已。断奶的时机,看猪的肠道变化程度。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仔猪的粪便,自主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来判断。

我个人感觉用体重划分也是一种选择。如果28天小猪达到16斤就完全可以断奶。如果25天达到了也可以断奶。但首先必须要会吃料。断奶后吃料会更多长的也更快。

猪病的预防

(论坛上刀六写的一线养猪内容)

每次上网,都要和几个高喊“预防为主”的伙计们抬会杠,呵呵,在我看来,很多都是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哥们,叫嚣的厉害,我个人对猪病预防的几点看法:

1、密度:绝对的重中之重!!我比较坚持每头猪不得低于2平米的空间,整体猪群大于500时,应该保证每头不少于3平米。

2、温差:温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温差。温差每10分钟不得超过0.1度的变化。超出0.3度肯定出事。

3、卫生:饲养员必须做到每圈猪都定点排粪,以保证每天冲圈都只让猪圈的一个角落湿,避免因湿着凉。猪睡觉,吃食的地方,用扫笆扫,不得占水。

4、消毒:这是一个鸡肋程序。原则上是消毒利大于弊的。但要注意,不能因所谓消毒而使湿度,温度失控!猪舍四周消毒比舍内消毒更重要。

5、通风:合理的通风其实很难做到,这就要求饲养人员必须把自己当猪看,因时因地不断调整通风方式,但通风的前题是不得使温差失控。

6、投药保健:个人是完全抵制的。不管是抗生素的脉冲式给药,还是什么黄芪类的中药,都坚决抵制。自从有“药”这个概念开始,就定义为治病用的,而不是防病的。并且,药物的选择,在没有目的之前,也显得比较荒唐。

7、疫苗:当兽用疫苗的质量像人用疫苗那样得到保障时,当传染病分布及扩散信息足够畅通时,当各种检测手段足够先进便捷时,疫苗是不可质疑的,否则,一切免谈。

下载:Feed mix 反刍营养百分百饲料软件(奶牛、肉牛、肉羊等饲料计算)

http://mail.sina.com.cn/netdisk/download.php?id=304f6054c43f1652c93b6c2b2e3c9430f5

下载:Genetic Algorithm饲料软件(计算符合·最佳氨基酸比例模型配方)

篇7:丹麦养猪成功经验和模式

2016-01-13张小化更多信息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猪业科技”关注微信公众号 丹麦何以能创造如此惊人的养猪奇迹

1.拥有培育世界一流猪种的先进技术

丹麦重视猪种的培育和不断改良,依靠现代基因生物技术,坚持不懈地进行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从而使丹麦始终拥有世界一流的猪种,则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

虽然丹麦培育的丹育大白、兰德瑞斯(Landrace)、汉普夏(Hampshire)和杜洛克(Duroc)等四个优良品种早已以瘦肉率高等指标闻名于世,但为了持续保持其产业竞争力,丹麦仍在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方面做出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

丹麦国家猪生产委员会NCPP(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PigProduction)组织实施了丹麦种猪育种计划(Danish Pig Breeding Program), 简称“丹育”。其目的是继续改良上述四大品种种猪的性能。为了完成这项工程,NCPP和皇家农业和畜牧大学、丹麦农业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并联合了42家种猪场,共约有72个种猪群。以上述四个纯种体系为基础,第一代为核心群(GREATGRAND PARENTS),共有7,500头纯种母猪。核心群的选育是根据生产性能、繁殖力和胴体性状的测定结果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第二代(GRAND PARENTS),即种猪繁殖群。以此为基础再繁育出第三代生猪生产群(PARENTS),目前约有110万头。再在第三代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不同特点,用不同品种的母猪和公猪交叉繁育,生产屠宰商品猪。

丹麦还采用无特定病源菌法(SPF)进行种猪育种,以提高种猪的质量。采用该方法繁育种猪,是在具有高度卫生条件的猪场进行的,由专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养猪场实行隔离封闭式管理。这些猪场没有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猪痢疾、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虱和疥癣等。该种猪群的生产多数是用剖腹产的方法,其目的是建立新种猪群。该类种猪交易都是通过SPF组织进行的,种猪的运输也是使用带有密封空气过滤器通风设备的专用车运输,其目的是避免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丹麦还十分重视提高母猪产仔率,主要通过提高受孕率、减小胎中猪仔体积,达到一胎多产仔猪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丹麦政府重点支持畜禽基因育种技术发展,并在此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从未来着眼,实施家猪基因组测序,力求通过基因分析获得有关猪品种改良的新信息和新方法。由丹麦国家猪生产委员会、皇家农业与畜牧大学等单位,与我国中科院人类基因组学中心和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于2001年5月正式启动的中丹家猪基因组项目即为其中一例。家猪基因组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基因组的预览,通过不同代表性家猪品种间单核苷酸多态性鉴定,发现和定义优质基因,阐明这些优质基因的利用途径和方法。第二个阶段是绘制出基因序列框架图,并最终绘制出家猪基因图谱。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即利用基因组学导向进行家猪育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家猪基因组项目列入中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中,凸显两国政府科技部门对这项研究的关注。

经过以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丹麦上述四种猪种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日增重、料肉转换比、胴体瘦肉率、繁殖力(窝产仔总数)、肌肉内脂肪含量等,都进一步地得到了优化。

丹麦的农业科研与生产联系得相当紧密,国家投资的重大农科项目都有产业部门参与。据统计,用于农业研究的投资可创造30%到60%的经济回报。从1990年到现在,丹麦农业劳动生产率已提高了一倍,主要原因是其农业畜禽繁育技术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2.不断完善科学的饲养体系

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另外,加少量油饼、动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剂。丹麦法律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猪的饲养以科学的配方为指导,以提高饲料转换率。丹麦养猪的料肉转换率在2.3以上,平均日增重900克左右。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生猪生产部,承担猪饲料营养的综合研究。通过混合饲料和对饲料成份的检测分析,为养猪的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猪饲料的输送全部实现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饲养一千头生猪,仅需0.3个劳动力。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丹麦猪的体重、身长、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标准的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丹麦生猪饲养出栏天数约160天。另一方面,养猪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饲养设备和肉制品生产设备的发展和现代化,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例如,丹麦开发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饲养设备,其原理是在猪的耳朵上装一芯片,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的食槽栏上装有扫描仪,前后有活动挡,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计算机控制流入食量,进食后自动记录。如果在下次进食时间未到之前进入食槽觅食,计算机就不会启动开关放食。各种饲养设备的生产厂就有几十家。

如何减少环境污染是发展规模化养猪的又一难点问题。近年来,丹麦加大对环境无害饲养技术的开发力度。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有通过改进饲料减少粪便中氨的蒸发量、减少母猪饲料中磷含量、饲料钙含量与磷消化吸收关系、制定新的粪便标准和动物单位标准等,以努力将各种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丹麦的屠宰厂对生产线上的废水实行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为了防止氮流失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猪的肥料要经过发酵处理后按规定的时间(春秋两次)施入田间,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要严格按照专家推荐的标准施用,肥料和化肥施播后必须填写规定的表格,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农业部报告,农业部门定期抽查。

此外,法律对农场的面积和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进行限定,规定了农场土地面积与施肥量的比例。每个农场饲养家畜的数量不超过500个单位,一个单位相当于一头奶牛、或三头种猪或30头生猪或2500只肉鸡。但一般农场在达到250个单位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再决定是否同意其扩大规模。鉴于这些综合因素的限制,据NCPP测算,丹麦年生猪出栏量最多为2,500万头。通过制定严格的生产规程和环保规定,并有效付之实施,为丹麦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丹麦还是动物福利的积极倡导国之一。欧盟立法规定,从2006年起,农场主养猪必须实施室内圈养或野外圈养的开放式方法,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因此部分农户已经采用了开放式圈养法,而丹麦消费者更是急先锋,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只要标有符合动物福利规定的符号,就会受到消费者的积极青睐。

3.生产、加工、营销 “三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运转高效

丹麦的合作社机制促进了生猪生产、加工、营销 “三位一体”,使管理体制运转高效。

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又名:丹麦熏肉和肉制品委员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因此,丹麦养猪行业已经形成高度组织化的生产体系,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该联合会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由于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特殊作用,所有的养猪农场、屠宰场及所属企业,都是该联合会的成员,合作社的发展就是每个社员自身经济利益的体现。作为猪肉产业的行会,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与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和董事会密切配合,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开展产业内部合作,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联合会的经费主要来自生猪屠宰税和会员费,即屠宰场每屠宰一头猪,按胴体肉重量计算,小于110公斤的,缴纳9克朗的屠宰税,大于110公斤的,缴纳22.5克朗屠宰税,另外,屠宰场代为农户缴纳每头猪4克朗的会员费。

要保证生产出来的猪肉能够卖得出去,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规模化经营的条件,取决于使用先进的加工和管理技术,取决于产品质量及其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下设肉品研究所,开发猪肉新产品和新的育种技术,研究各种因素对生猪生长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猪肉品质的影响,利用先进技术自动测试肉的成份、瘦肉率、脂肪含量等参数,以保证猪肉产品的高质量和提高产肉率。

目前丹麦有三个生猪屠宰合作社,丹麦的生猪屠宰与加工合作社实行比较独特的组织制度。合作社是承担有限责任的经济组织,按照公司制度运作,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经由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加工技术,拥有世界或欧洲一流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这种把合作社同公司化经营融为一体的运作机制,是使分散的养猪私营农场与现代化大生产,以及走向国际大市场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由于合作社经济组织的重要性,丹麦税法给予上述企业在公司所得税方面约减半征收的优惠待遇。丹麦最大的屠宰合作社是丹麦王冠集团,它是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企业,2004,集团共屠宰生猪2170万头,占丹麦全国屠宰量的90%,生产猪肉156万吨,占欧盟产量的8.7%。2004年王冠集团出口猪肉34亿欧元,营业总额为443.7亿克朗(约74亿美元)。

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早在60年前,丹麦屠宰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SFK),专门从事屠宰设备开发和研究。目前该公司的软硬件设备不但能满足丹麦屠宰厂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检测仪器,安装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探针对身体12个不同部位检测,能自动检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个参数,并自动扫描有关资料,根据固定参数,计算出每头猪的价格,不是简单的以活猪称重计算价格。丹麦屠宰场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相当高,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品。生产线的前期工序如退毛、开膛、切头、腿、尾、身体大块切割等都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任务,不同生产过程和产品流向都通过安装在生产线上的自动系统输入控制中心。因为丹麦的劳动力成本很高,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屠宰场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作业。

丹麦人对猪肉市场的消费需求,可谓分析透彻、用心良苦。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猪肉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猪肉出口就按身体部位销往不同的市场,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人喜欢里脊肉,美国人喜欢猪排,瑞典是后臀的主要市场,母猪肉受德国人的欢迎,而猪蹄、耳朵、尾巴则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反之,如果没有市场分析和调研,产品与市场错位,不但价格平平,减少收益,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

4.严格的农场经营资格制度和完善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

家庭农场是丹麦农业初级生产经营的主体,在生猪饲养方面也是如此。丹麦法律规定,国家只允许个人拥有农场土地,不允许建立合作制和股份制农场;所有农场只能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得,不能通过馈赠或继承方式获得。丹麦法律还规定,土地面积超30公顷的农场,农场主必须接受正规培训并获得“绿色证书”后才有资格经营农场,并且要求农场主必须居住在农场。要取得“绿色证书”,必须经过9-10年的基础教育,另外还需3-5年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农场实习,并要求通过严格的全国统一考试。严格的土地获得制度和农场经营资格制度,保证了丹麦的每一个农场主都具有相当高的素质。此外,遍布全国的农业咨询服务中心还为农场主提供终身教育服务,并与农业院校、研究机构紧密合作,每年定期对农民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造就了知识型的农民队伍。丹麦农民整体上的高素质为其养猪业保持竞争优势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丹麦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农业咨询服务中心组成。两级服务中心的职责明晰、相互补充、运转协调,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面向所有农户的高效农业咨询服务网络。咨询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农业专业技术管理服务(如饲料、家畜疾病防治、动物营养等)、科研成果和新技能的传播和推广、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也承担政府或行业的农业试验项目。目前丹麦农业咨询服务中心在国家和地方两级共有3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约25个农民就有一名专职管理技术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其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前列。据农业理事会统计,但农场普遍都聘有来自咨询中心的顾问,丹麦农民获得的咨询建议由80%以上来自咨询中心。丹麦的农业专业咨询队伍始终保持稳定,咨询人员普遍具有专业资质背景,并且训练有素,富有实践经验。这支专门从事咨询服务的农业专家队伍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地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信息和管理方法传递给农民,对丹麦农业高效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丹麦的农业咨询服务中心是农民组织自有、自营的独立经济实体,自负盈亏。两级农业咨询服务中心都是由农民组织——丹麦农民联合会和丹麦家庭农民协会共同拥有,两个组织分别拥有两级咨询中心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的股权。丹麦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咨询服务的作用,但在具体做法上又有别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官办或委托研究机构代办的方式,而是鼓励民间自己办好农业咨询服务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每年依照法律对农业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一定额度的国家财政经费补贴。近年来,每年给予的补贴经费约为1.3亿丹麦克朗,约占全部咨询费用的10%左右。咨询中心的其余经济来源靠为农民咨询的计时服务收费和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经费。

实践证明,由农民组织自建自营、政府依法扶持发展起来的咨询服务体系运行高效、富有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农民增收节支和农场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健全的法制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保持食品的安全卫生是当今食品工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丹麦的猪肉生产行业实行了一系列肉制品加工的质量保证措施,达到世界上最高的卫生标准。在屡次欧洲各地的食品卫生事件中,均未波及丹麦。其关键在于丹麦拥有健全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制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自1996年以来,丹麦从立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逐步理顺了食品链上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形成了有可追溯性、健全的食品生产、流通监管体系。该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1)法律法规健全;2)行政监管体制责任明确;3)卫生检疫等食品安全的执法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垂直管理体系;4)行业组织的自律对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5)具有世界一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大型合作社加工企业为市场提供了可靠的食品安全与质量保证。

丹麦对食品生产建立了完整、可靠的可追溯链条系统,即“家谱”。就猪而言,其基因历史可以追溯至少四代祖宗。从食品生产来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制度,企业食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都有原始来源记录、使用记录和流向记录,制成品的各个储藏、运输、销售环节都有连续记录,今日生产的肉制品,明天就在市场上销售。倘若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现卫生或质量问题,可以追根求源,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而这一切都可通过计算机迅速解决。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丹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三部分组成:负责政策制定和全面管理的家庭与消费者事务部、负责具体监管工作的兽医与食品管理局及其下属的10个地区分局以及负责技术支持的丹麦食品兽医研究所。

丹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任务是:提升和提高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性和可跟踪性;根据食品法开展控制与检查工作;依据有关动物健康、福利、传染病法,开展控制与检查工作;批准农场、农用牲畜注册和牲畜业经营资格;为消费者、企业及从业者提供信息和建议。

兽医与食品管理局共有员工近2000人,其主要部门及职能如下:(1)审计部:依据“食品法”处理与控制及检查营业资质等审计工作,以确保在出现问题时,使控制标准能够按照有关法律得以实施,并保证控制标准是按照兽医与食品管理局确定的战略计划和目标进行的。(2)兽医部:动物疾病应急处理,包括消灭牲畜及并于传染病、动物福利和动物产品中的药品使用。(3)食品部:制定有关条件并使食品安全、食品标识、食品买卖、食品组成的控制标准彼此协调,负责处理涉及营养、食品添加剂、调味品、转基因食品、有机食品与质量及控制结果发布的工作。6个地区分局设立有实验室,资源共享。

每个屠宰场都有国家兽医部门派驻的卫生检疫人员和实验室,每条屠宰生产线上都有卫生检疫人员对屠宰的猪逐个进行检查,这些公职人员的收入由国家政府部门支付,不受屠宰场的约束,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具有绝对的业务权威。一旦发现问题,检疫人员立即会建议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情况严重的,可要求关闭工厂。

屠宰场根据农户的通知,定期到农户家拉运生猪,所用运输车辆是专用车,而且每次运输后要清洗、消毒,避免批次之间的交叉感染。屠宰场一线生产工人,根据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均经过定期的技术培训,具备较高的生产技能。

篇8:发酵床养猪的经验浅谈

1 合理的猪舍建造 (改造)

猪场投资最大的就是基础建设, 应根据猪场的规模、计划饲养年限、当前原材料价格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资金充裕、有土地使用权、计划饲养20年以上的, 可选建砖瓦结构或彩钢结构, 每平方米造价在200~300元;租赁土地或是短期饲养的, 可选用大棚式猪舍或活动板房 (玻璃钢瓦) 结构, 每平方米造价在65~80元, 可使用6~10年。最好建成标准化猪舍, 利于环境控制。

猪场建设规模要适当, 500m2比较适宜。摊子太大, 以致后期部分发酵床闲置, 造成浪费现象。猪舍合理建造可以使垫料发酵分解效果更好, 使用年限更长, 维护起来更方便, 达到真正的冬暖夏凉、节本增收的目的。

猪舍建造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可照搬照抄。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来选择发酵床的建造模式, 地上式, 地下式, 或半地上半地下式, 发酵床垫料深度一般为育成猪60~80cm, 保育猪40~50cm, 母猪80cm。采食台磨面要与床面接触口保持45°, 宽度1.5~1.8m为宜, 方便猪只采食;为保证水不流入垫料区, 饮水器下端可设计一个2cm的导水管将滴水引至外端。

2 垫料的正确制作与管理

2.1 垫料的选择与制作

垫料主要组成有以下几类: (1) 透气性原料。主要玉米秸秆 (用铡草机加工至1~3cm为宜) 、稻糠等。 (2) 吸水性原料。有锯末。 (3) 辅助性原料。主要包括麸皮、米糠、玉米芯粉, 这些便于菌种混合均匀, 起稀释菌种作用。

制作垫料的各种原料怎样配合在一起呢?首先要考虑因地制宜选择原料, 尽可能选择本地丰富的、物美价廉的原料, 不可盲目照搬, 生搬硬套使用贫乏的原料, 这样成本会增加很多。其次, 确定好原料后, 要考虑配比后C:N (碳氮比) 大于25:1即可。由于猪粪的C:N比为7:1, 并且每天都有新鲜的粪尿加入垫料中, 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环境中, 这就要求原料中C占的比例必须足够大, 这样垫料再配合后的C:N也才大, 从而使垫料的使用寿命长一些。锯末的C:N为491:1, 是常见原料中最高的, 也就是在原料选择中, 最好要有锯末。这样一次投料后, 使用的时间也相对长。如果配合后的C:N仅稍微大于25:1的话, 那么就需要经常补充新的原料。

通常采用逐级混合方法, 根据所建发酵床的面积确定各种原料的数量。先将菌种和辅助性原料 (麸皮、米糠、玉米芯粉等) 混合, 这些辅助性原料流动性好, 便于混合均匀, 实行逐级递增混合。

2.2 垫料的管理

2.2.1 合理的垫料应满足的条件

(1) 正常发酵的垫料温度是垫料表层下20cm处的温度, 处于40~55℃之间。低于40℃, 则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能力减弱。注意, 在夏季可以通过控制垫料温度, 其低于40℃来抑制或者减缓微生物的发酵, 从而达到猪舍内降温的目的。 (2) 猪在垫料上追逐跑动出现浮尘时, 说明垫料湿度低, 可以喷洒水或者菌种的水溶液;当垫料表面出现泥泞, 有些稀的话, 就是湿度太高了。必须添加新鲜的干垫料, 并翻挖。 (3) 如果出现氨气, 臭味严重, 同时伴有水分偏多、垫料泥泞, 说明微生物的发酵能力很弱。此时必须添加菌种, 配以大翻挖 (从底层整个翻挖) 垫料, 适当添加新鲜干燥的垫料。

2.2.2 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维护

2.2.2. 1 霉菌的处理

出猪后的补料过程中, 要注意不能加入霉变的垫料, 为此可以通过阳光暴晒或者喷洒杀虫剂 (如双甲脒) 。

2.2.2. 2 正确掌握翻耙时机

有人认为发酵床养猪是懒汉式养殖, 不需要翻耙,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垫料过一段时间是需要翻松 (机械或者人工翻耙) 的, 制作两个月后几乎天天需要翻松, 否则就会导致发酵床成为死床。灌南县采用的是小型旋耙机, 该自动翻耙机非常轻巧便携, 翻耙速度快, 被翻耙过的垫料变得完全疏松, 翻耙一次较过去人工翻挖延长数倍的使用时间。

发酵床闲置时间过长时 (2个月以上) , 特别是在夏季, 需要定期翻耙1~2次, 这样一方面可以散热, 另一方面可以排除水分, 减少垫料损耗。

2.2.2. 3 湿度的控制

春季或雨水湿度较大的天气应根据垫料表面的湿润情况洒水。温度低时不能喷淋猪身, 直接泼洒在垫料表面即可。寒冷的冬季, 也是根据垫料表面的湿度来决定, 一般一周泼洒一次, 不能泼洒到猪身上, 如果是湿度较大的雨水天气, 则可以长时间不泼洒。

冬天由于猪舍密封比较好, 易引起垫料过湿, 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把窗外或薄膜打开通风以降低舍内湿度。如果湿度已经过大, 直接洒些干木屑并在表面喷洒适量营养液即可, 不要加水。

3 处理好夏季高温问题

发酵床的维护和管理需要用户注意相关技巧,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特别是湿热, 虽然湿热气候全年维持的时间并不长, 但如果不针对这些气候特点采取有效措施, 可能会给发酵床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灌南县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应对夏季高温:一是减少垫料厚度, 一般40cm, 到秋冬逐渐增加厚度。二是夏天粪便不散开, 利用发酵床面积二分之一集中发酵, 在发酵区增加发酵菌, 利用发酵区集中发酵, 非发酵区减少发酵菌, 并补充新垫料。三是采用钢管栅栏分隔通风, 自动饮水, 使用风机水帘降温。四是降低饲养密度, 每头1.5m2。五是抬高猪舍高度, 房舍顶棚用泡沫隔热板, 安装湿帘、冷风机或喷雾装置。六是制作发酵床垫料时不要添加过多的能量原料, 初建发酵床每20m2面积仅仅添加5~10kg玉米粉即可。七是从日粮和饲养管理方面减少猪的热应激反应。可以采集一些青饲料, 以一定比例加入到饲料中一起喂养。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0.1~0.2%小苏打粉。八是如蚊蝇多可用电子灭蚊蝇器。

4 积极做好疫病防控

有的养猪户误认为使用生物发酵床养猪, 猪就不会生病, 因此, 不需要防疫和消毒。其实不然, 一方面, 使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可增强生猪抵抗力, 减少发病, 但其防疫工作还是应该按照当地的免疫程序进行,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不能动摇;另一方面, 正常的消毒过程与发酵床养殖并不冲突, 只是不能将消毒药物直接喷洒在生物发酵床上, 以防杀死有益的发酵菌种。对于生物发酵床以外的圈舍等环境, 还应正常进行消毒工作。猪只生病时, 必须将发病猪及时转移到隔离舍, 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治愈后需观察1周或停药1周后才能重新进入发酵床猪舍饲养。对于烈性传染病, 应按照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并对污染地进行病原清理;对于污染严重的发酵床垫料应销毁, 对污染较轻的垫料重新发酵后可继续使用。

5 讨论

随着养殖规模化的推进及畜禽粪便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 发酵床养猪技术将逐步普及化。一些问题尚待行业专家继续研究完善, 如外界条件对菌种群落变化的关系。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应做好平时的日常维护, 因此, 发酵床养殖中的每个细节养殖户都应该认真对待, 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摘要:发酵床养猪是通过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 消除恶臭, 抑制害虫、病菌,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降解处理生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 变废为宝, 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技术核心是发酵床的铺设和管理, 而微生物对环境的条件要求比较微妙, 每个细节都关系发酵床养殖的成功与否。

上一篇:诗经:有女同车下一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努力建设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