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局的意见和建议

2024-08-15

对财政局的意见和建议(共9篇)

篇1:对财政局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三都水族自治县廷牌镇财政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以前的财政征收和分配为主的职能渐向三农服务为主的财政职能转变,鉴于我镇财政所的存在的问题,谈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要充实财政人员

我镇人口多,现有2.6万人,涉农补贴面广,原来我单位有6人,编制也为6人,由于人员调出,现才有4人。由于人员配备不够和人员干部年龄老化,现在一人多岗普遍存在,工作十分被动。

二、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和培训

财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财政队伍素质的问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培训,首先要安排一定规模的智力投资,建立必要的教育基金,计划编制要按各人不同的文化、专业水平,分期、分批安排进修或培训。力求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的财政财会队伍。

三、加强财政经费的建设投入

由于财政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现在我所的这些设备无法满足当前服务的要求。如我所目前的打印一体机,为群众复件少量材料还可以,多一点就经常卡纸,建议拟购一台复印机,满足目前需要。

四、临聘人员的退休后期待遇问题

我所有一位老同志从85年能加工作至,一直在财政所兢兢业业,任劳任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工作至还没有得到转正。现年事已高,过几年就到60岁了,这给他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望上级主管部门在他退休前给予转正。

篇2:对财政局的意见和建议

理情况的汇报

xx县财政局关于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汇报

县人民政府:

我局收到县人民政府督查室转来的县人大常委会《关于2005年走访人大代表期间收集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交办函》(x人常函[2005]x号)后,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高度重视,局党组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其中涉及到财政部门办理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明确由局办公室统一协调,相关股室(单位)具体办理,办公室将办理情况形成综合材料,经局领导审定后向县人民政府汇报。现将我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农业税尾欠问题

《xxx关于做好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对农业税尾欠清收问题作出了要求:“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前发生的农业税尾欠,要登记造册,xx清收,以后再做处理;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新发生的农业税尾欠,确实纳税困难且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予以减免,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制定征收计划,依法逐步清收。”根据这一要求,县农税局已经编制了《农业税尾欠缴纳计划表》,并要求各乡镇财政所在xxxx年xx月xx日前全面完成农业税尾欠清理登记造册归档工作,以便于今后依法逐步清收。

二、关于定期安排干部体检问题

定期对干部进行身体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干部所患的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使干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全心身投入工作,是一件大好事。但因我县是一个xxxxx县,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财政增收缓慢,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县财政还是在将财力主要用于保工资发放、机关运转、社会保障和教育投入等刚性支出,是一个典型的“吃饭”型财政,机动财力微乎其微。若将干部的体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不仅没有相关的规定依据,财政目前也没有这个财力。我们认为由干部所在单位组织进行干部进行体检,所需经费由其所在单位自筹,从单位的福利费中解决,比较适合我县当前的实际。

三、关于将乡镇干部的xx安排到位的问题

虽然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但为了尽力将政策规定干部享受的工资、补贴发放到位,切实提高干部的生活待遇保障,县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科学调度资金,在确保工资发放的情况下,今年xx月份,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并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通过调整预算安排将干部的适当生活补贴纳入了财政预算,目前,县财政已将预算支出指标下达到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为确保落实到位,县财政局印发了《xx县财政局关于2005年适当生活补贴发放有关事项的通知》(x财预[xxxx]xx号)文件,对纳入财政预算发放的适当生活补贴范围、标准等问题均作出了相应要求。

四、关于现在干部工资扣交的项目较多问题

由财政部门从干部工资中代扣的各种款项,均是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和政策执行的,对没有相关文件规定需财政扣交的项目,财政部门都一律拒绝办理。

篇3:对财政局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效应明显,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在经济发展走出低谷的关键时期, 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物质保障, 财政和经济的互动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 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主导效应

1.政府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119.14亿元, 比上年增长30.3%。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694.55亿元, 增长34.1%。从投资主体看, 国有经济投资713.53亿元, 增长30.8%;非国有经济投资405.61亿元, 增长29.4%。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 国有投资的大幅增长有效拉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2.财政减税加补贴的政策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增长

一是财政加大投入提高居民收入为消费的稳定奠定了基础。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5元, 增长8.5%,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597元, 增长9.1%;人均消费性支出10280元, 增长7.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为33.4%, 比上年下降1.7百分点。二是降低二手住房交易税、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推动了汽车、住房等消费增长。全年全区车船使用税等地方小税种实现增收2.1亿元, 占税收增收额的16.48%, 对税收的贡献率为66.2%。三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明显带动了农村地区家电、汽车等产品销售的增长, 2009年全区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2.2%, 快于同期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速17.8个百分点。

3.财政投入是改善民生的主导力量

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的30件实事中, 各级财政全力以赴给予保障, 民生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2009年自治区财政各项民生投入280亿元, 占全区一般性预算支出的近七成, 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安居环保等民生建设, 是政府民生计划实施的物质基础。

4.宁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

从政治层面看, 宁夏财政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各项政策行动快, 力度大, 反映了自治区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从社会层面看, 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 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改变了事业发展面貌,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从经济层面看, 宁夏经济结构主要以资源开采和利用为主, 扩大内需投资的项目所需设备很大一部分需要从外地采购, 还有部分外地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参与宁夏扩内需工程项目建设, 促进了商品的物流和经济的增长;从消费层面看, 宁夏本身没有家电生产企业, 也没有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 实施家电下乡以来, 宁夏各类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额大幅上升, 对这些企业稳定生产、促进当地就业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

我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部分措施效果不明显, 调控任务还很艰巨, 主要是:

(1) 区本级和市县地方后续财力紧张, 继续投资勉力而为。我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实际到位率偏低, 地方配套率资金仅有64%, 资金缺口较大, 地方政府足额提供配套资金困难比较大。

(2) 扩大内需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 民间资本不活跃。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区经济的回升, 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的拉动, 消费和民间投资有待进一步发挥其潜力。

(3) 制约居民消费因素突出, 扩大内需难度大。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因素制约居民消费的欲望, 特别是房价的快速上涨, 更加集中了普通居民的消费支出, 对居民消费形成“挤出效应”。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2009年12月7日公布了全区房价持续上涨的调查结果, 认为宁夏房价涨幅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全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区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高附加值、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缺乏,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农业见效周期长, 产业化水平较低, 农民增收压力比较大;服务业发展缓慢, 增速连续8年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扶贫攻坚任务繁重, 城乡发展差异比较大。

二、财政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空间广阔

从目前全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来看, 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今后一个时期不会改变, 全区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积极因素较多。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 中央调控政策明确。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实施, 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中央十二五规划指出, “十二五”时期, 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为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国家经济社会良好发展趋势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靠。

二是宁夏在应对危机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10年4月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强调今后10年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7项措施。国务院近期对《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经过近年持续快速发展, 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加快推进, 形成了一批较为先进的生产能力, 积累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 干部群众信心坚定。自治区新开工项目的逐步建成和扩大内需投资的陆续投入, 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是积极财政政策自身实施空间比较大。从政策手段上看, 宁夏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可以在中央授权范围内探索积极运用财税政策的新思路、新举措, 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从财力可能看, 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 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和收入征管力度增加增量, 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效益, 可以为宏观调控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我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握好几个重点。一是公共投资的拉动作用不能突然停止, 我区经济正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如果没有后期资金的持续投入, 经济发展就会陷入停滞, 甚至有可能丧失来之不易的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 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才能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三是把推进民生的持续改善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根本点, 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对部门利益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问题要逐步解决;五是财政增收节支必须常抓不懈。

三、巩固发展财政政策效应的思路和建议

在巩固经济向好局面的关键时期, 财政工作要以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抓手, 突出阶段支持重点,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为全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一是发展新兴优势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一要突出支持“五优一新”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链的建设, 引领新型工业化。二要通过财政补助、财政贴息和建立风险投资的方式, 推进我区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三要建立健全激励导向机制,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四要突出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五要突出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增添经济发展活力。六要突出支持沿黄城市带的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财政投融资机制, 发挥政府公共投资主体作用。牢牢抓住落实国务院《加快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的重大机遇, 在交通、水利、能源、优势业特色产业建设方面谋划一批起点高、拉动强、影响大的重大项目, 积极争取得到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 并引导社会资金向重点优势项目集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加大奖补力度, 调动银行信贷资金、政府信用贷款和民间资本在我区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继续实施惠农补贴政策, 提高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工作, 扩大农村消费。

四是灵活运用财税手段, 努力扩大出口。一要突出品牌战略, 重点打造清真和特色两个品牌, 提升产业层次, 提高出口竞争力。二要发挥宁夏区位优势, 促进宁夏和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往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力推动劳务输出, 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三要落实好出口退税等政策, 支持建立扩大外贸出口的动态政策监控机制, 加快政策实施节奏, 适应国际市场变化。

五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 建立民生投入的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各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要用于解决民生问题。 (2) 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看病、住房等问题。 (3)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提高民生资金的效益。

六是推进财税改革, 建立体制保障。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完善自治区和市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狠抓增收节支。严格控制减免税, 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和“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坚持“两个务必”, 严肃财经纪律, 勤俭办一切事业。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 及时捕捉经济形势变化和群众需求, 加大政策追踪和调研力度。

四、结论

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在宁夏实施以来, 对我区企业走出最困难时期起到了关键的扶持作用, 对今年以来经济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为下一步宏观调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势头的关键时期, 必须坚持实施好财政支持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 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稳定经济增长态势, 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宁夏采取扩大公共投资、减税清费、直接补贴等措施, 在关键时刻为全区应对危机、保持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巩固经济向好局面的关键时期, 要继续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准确把握特定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 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大力支持民生改善,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为全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和物质保障。

关键词: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消费,科学发展观,经济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谢旭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求是, 2008, (23) .

[2]贾康.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实践[J].经济活页文选 (培训版) , 2009, (7) .

[3]谢旭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中国财政, 2010年 (2) .

[4]范剑平.2010年我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中国财政, 2009年 (24) .

[5]王正伟.2010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N].宁夏日报, 2010-02-08.

[6]王和山.关于2009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N].宁夏日报, 2010-02-12.

[7]李丽辉.积极财政政策力挺中国经济[N].人民日报, 2009-12-07.

[8]杨亮.2010:财政政策如何定位[N].光明日报, 2009-12-09.

[9]王同三.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N].人民日报, 2009-12-16.

篇4:完善基层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财政;问题;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在我国财政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财政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乡镇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帮助乡镇财政走出困境。本文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通过分析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一、现行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事权和财权不对等。乡镇财权过小,事权过大,事权、财权不相适应,是导致乡镇财政收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虽然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但上级政府在下放事权时没有相应的财权保障,造成基层乡镇政府有事权无财权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

(二)乡镇财政实力小,财源缺乏。定远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弱县,全县人口96.3万, 2015年一般财政收入16亿元,其中乡镇3.5亿元。乡镇财政收入匮乏,乡镇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改变,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大多数乡镇仍不活跃。

(三)乡镇财政支出大,增长迅速。乡镇财政不仅要承担工资、运转经费,还要承担各项民生工程配套、社会保障、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维稳等方面的支出。“十一五”初,定远县乡镇支出1.21亿元,2014年底支出3. 63亿元,年增长75%。

(四)乡镇陈欠债务难以消化。由于乡镇财力拮据,财权、事权不对称,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欠下了大量债务。虽然中央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逐步消化历史债务,但在现有财力下,大部分乡镇无力偿还。

(五)乡镇财政干部身份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干部身份出现了双重性的特征,财政从业人员一部分属于公务员管理,另一部分属于事业单位人员,乡镇财政所属于聘用制事业单位人员,相同的工作性质待遇有了差别,挫伤了一部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六)财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乡镇财政所存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员少、人员相当老化的现象。定远县有22个乡镇,财政所在职人员105人,承担着组织乡镇收入,统筹支出,惠民补助的审核、发放,乡镇民生工程资金的监管等职责。平时疲于奔命、超负荷工作,知识老化、学习培训“碎片化”,难以满足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支持经济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盘活乡镇各类资产,加强资金统筹、项目统筹、政策统筹。突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实体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培养财源,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二)逐步完善基层转移支付制度。依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分配为重点,以保障性、激励性、定向性为原则,对一些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基本支出的乡镇,根据综合考核确定转移支付额,对于做出贡献的乡镇采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生态建设具有示范影响的乡镇给予转移支付倾斜,逐步均衡各基层区域间财政保障能力。

(三)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深化国库支付改革,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实现涉农资金乡镇财政监督全覆盖。建立完善乡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这门课程的建议,我觉得经过半学期的时间,我还没有对建筑批评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8周的时间我们的课堂时间基本都在汇报中度过,没有学到一些建筑批评的相关方法和方式,也没有看到一些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而且汇报这种方式在课堂后半段往往会比较乏味。()我觉得,可以利用上午的一半时间进行相关建筑批评方法的理论和案例的学习,这样对我们的设计能力,考虑问题的能力都有帮助。

其次,我感觉在这门课程中没有看到关于建筑的“批评”,更多的是对建筑师以及建筑特点的资料收集和了解,没有落到“批评”的实质上面。

希望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建筑批评这门课程有所帮助。

篇6: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平丘壑

作为一名新员工,有人跟我说,按照惯例,一般是不便于讲公司的一些情况的,尤其是一个新员工。在国有公司,有些事情,是可知而不可说的,——这些叫中国的“特色国情”。

我们华兴公司无疑是将这“特色国情”发挥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的特色企业。

虚的我就不多讲了,直奔主题吧。

看过网上对华兴的评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公司,大型的国有公司,外界的评论那么差,人才流失那么严重,管理层面一团污七八糟,公司内幕不得见人?

这样的公司,它的运营理念是什么?不错是盈利。

我们还要问,是盈少数人的利,还是盈整个公司大众的利?盈这种利能不能被人所接受,这种方式能不能走的长远?

既然是盈利,为什么不能盈双赢的利呢?那如何去盈双赢的利呢?

为什么现在的公司体制不去选择这种盈双赢的利?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弄懂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一位员工跳槽时对主管人员说的话:“你可知道,这三年来我一直隐忍不发的原因是什么?家里培养我上大学,花了多少心力财力?他们寄予了我多少多少希望?

你可知道我工作都将近四年了,一个月还不到四千块钱,一年出去花费,在城市里两个平方都买不起?我这几年,看了多少技术规程,买了多少规范,光这些书花了我多少钱?我肚子里装了哪些货,积累了多少经验,适合做那些活,你可曾想过?你现在问我为什么要跳槽?为什么?(范文网 )我还要问你呢。”

我们华兴公司无疑是免费为中广核之类的公司,培养人才的训练基地。问题出在什么身上?

再看一下华兴公司一年的利润率,1.6%,什么概念?就是我出一万块钱,一年只挣160块钱。我感觉,银行存储的利率好像都比这高。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技术的落后,管理层面的有不如无,人才的高度缺少和流失,公司制度的僵化;仅仅比原始社会好那么一点。现在是21世纪,又称高科技数据化信息时代,这不是讽刺吗?

有人想问,这些问题,上面的领导不知道吗?怎么可能不知道。没办法改变吗?其实有的,但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利益既得体。你想一想,一个人,会拿自己开刀吗?

而某些不错的领导,就算想到了,也因为害怕改革的阻力太大,触动到掌握实权的集团的利益,而引起的强有力的反弹,或许把这种病根归结在“中国特色国情”上去,然后连这个想法也打消了。

所以我们只能,跟以前一样官僚制度盛行,转个正时请人帮忙,进入总部托人走关系,基层员工年终奖金一拖再拖,大家一窝蜂的想管理层次疯追,不管他是不适合自己。

所以我们有怨没处诉,情绪高涨,该跳槽的跳槽,该干嘛干嘛;公司不会理你的,反正中国人多,“不怕招不到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有人说,既然是这是民族的特色,“劣根性”,那我们不妨看看新加坡的公司情况。“中国特色”,内地特色,我们分别再将眼光转向香港和中广核。

不是的,这些都是一些浅见者,逃避责任的托词。中广核,中建八局,不都是我们效仿的典范吗?西方国家,为什么公司运营的那么良好,大家不但不抢着走管理路线,人家愿意走经济技术路线。经济技术永远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啊。

我感觉我讲到现在,讲的都是废话,人家不愿意听。其实按目前的形势的话,我最多在这公司干两年,但毕竟这是我第一家签约单位,我还是提点意见吧。如果有人听得进的话。

到底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第一,“加大自己做大蛋糕的能力”。

华兴这几年,做大“蛋糕”的能力,无疑一年不如一年。科技的落后不讲,人才的稀缺,管理,造价,施工,技术,法规,……无一不缺。

尤其是技术、人才领域,如何能吸引人才?丰厚平等的待遇,宽松的环境,对人才的重视,都是吸引人才保住人才的条件。而人才正是做大“蛋糕”的必要条件。

如何能让技术领域颇有创新,我们开通管理技术双向平等的通道,让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有同样平等的待遇,如高工享受副总级待遇,让更多的人去搞技术(尤其那些适合搞技术的人),这样技术才会有创新,自己的施工操作才有更高的效率,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来扩大资本,来增加员工工资,提高员工投入技术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采取企业与高等学校联姻的制度。现在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在暑假期间培养一部分学生,通过公司内部优良的环境(假如话有),吸引他们毕业以后进公司来。这样为公司的将来输入技术骨干,增加公司的新鲜血液和创新力。当然,这需要公司高层高瞻的眼光了。

我们也可以对公司员工,进行实际有用的培训,“有用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把眼光纠结在培训那几百块几千块钱上,我们要考虑培训后的技术经济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公司想发展,没有技术,没有人才,“不做大蛋糕”,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第二,加强自己如何公平分蛋糕的能力。

这一点比第一点更重要,(第一点已经有所论述了——只有公平分蛋糕,才能更好的做大蛋糕),这要求管理层次比较开明,自身公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绝对真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想要管理层次比较开明,在中国,比较难。但中国管理层次比较开明的,也不是没有。我们不能老是向落后靠齐。

蛋糕的分配问题,就涉及到利益冲突,各方矛盾。这不光是人的自私的原因,其实主要问题还出现在公司利益分配的体制上。

篇7:对工会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是推动建立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职工对工会意见和建议。按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实际的情形是,企业老板不热情,企业工会不热心。和谐企业创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包罗万象,要考核的指标内容很多,企业工会为了迎检要准备很多的材料,认为劳民伤财,又没有激励的措施。文明单位创建就有激励的措施。按照等级标准分为A级、AA级、AAA级。其中,A级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拨缴工会经费;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察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等。AA级标准要求企业:在达到A级标准的基础上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AAA级标准要求企业:在达到AA级标准的基础上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凡被命名为各等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享受不同等级优惠待遇,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一年免于劳动年检。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两年免于劳动年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再对其进行日常检查。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两年免于劳动年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再对其进行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于对其进行社会保险稽核。市总工会对和谐企业创建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真正做到让业主有盼头、干部有想头、职工有甜头。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二、关于工会组建工作

工会工作发展到现在,工会的组建工作应该不是当前工会的中心工作了,而仅仅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前些年各地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建企业如雨后春笋,繁星点点,建会工作当然首当其冲。那么自金融危机之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很多企业被淘汰出局,名存实亡。那么我们的着重点就应该放在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星级工会的建设上来。引导企业工会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让工会成为凝聚职工、发动职工、教育职工的组织,这才是工会组建的目的所在,上级工会要为企业工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比如要为企业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机制,等等。

三、关于困难劳模生活补助问题

劳模困难生活补助从20xx年开始发放,至今已有四年了。0x年6个发放18404元,0x年6个发放22263元,0x年6个发放24087元,xx年4个发放14921元。补助的标准按年均200元增加,xx年1100元,xx年1300元,xx年又增加到1500元。虽然从xx年开始封顶600元,但一年下来一个人就要7200元。政府觉得负担重,工会帮扶资金也经不起折腾,同时懈怠了困难劳模的创业斗志,座吃困难劳模救济金,失去了劳模的本来风采。比如我区92年劳模何燕,65年生,原黄石市丝绸厂职工,获得市劳模时年仅27岁,94年丝绸厂买断,42岁就开始拿困难劳模生活补助,xx年5268元、xx年7200元、xx年7200元、xx年7200元,差不多3万元了,今年我们办公室的小刘又报上来了,又是7200元,我觉得吧这有点不对头呀,就找她所在的社区和她本人谈了谈,还真谈开了。因此我建议在劳模救助的问题上,把握两点就可以了,一是对困难劳模仅仅实施临时救助,由市总工会建立困难劳模数据库,县市区总工会将真正困难的劳模纳入数据库,并实施临时救助,救助的标准可以适当高于一般困难职工,范文《职工对工会意见和建议》。二是由县市区总工会将困难劳模的补充养老保险协调包办到位。

四、关于工会工作考核工作

目前正直年关,市总各个口子、各条线正在各县市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进行一年一度的考核验收,年底工作千头万绪,忙工作收尾,忙明年谋划,等等。市总能否组织集中性考核,建会建制一起考核。市总编制《工会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通过“刚性考核定档次,弹性考核定级别”,建立起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考评机制,使每个工会组织工作有规范、对照有标准、奋斗有目标,让工会主席一上任就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先干什么、必须干什么,推动工会特别是新建工会组织尽快步入正常工作轨道。

五、关于工会经费的征收

搞工会工作再怎么搞,离不开工会经费;你再怎么行,就是离不开钱。有钱好办事。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的征缴工作,我们区总工会在去年与政府联席会上已经得到解决,区财政将向区总工会独立账户足额划拨工会经费。难点是企业工会经费的征缴工作很难到位,企业欠缴、少缴、不缴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我们城区国税部门更是没有压力和动力,他们只要完成市国税局下达的指标任务就行,因此企业工会经费完全没有达到应收尽收。我们曾经考虑过像配备工会协理员一样,和区国税部门协商配备一名工会经费征稽员。但是难度很大,因为不是征稽的难度,而是区国税部门认为只是帮忙,只是完成上级国税部门交办的任务,对区国税部门一点实惠都没有,5%的提成全部在市国税局,城区国税局顶多是局长出去旅游一下。我们也没有能力来打点区国税局税源管理科的8位同志。这就需要市总加强与市国税局的协调联系,研究出台一个新的激励政策。还有现在很多三产业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那么地税能否履行三产业企业工会经费代收任务,或者通过国税以单管税的形式征收三产业企业的工会经费,也值得我们工会认真研究。

篇8:对财政局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城镇教师的支教或高等师范院校 (包括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 下同) 师范生的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并组织其参加教师培训, 从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与能力, 促进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训的组织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必须与师范生顶岗实习、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两项工作紧密衔接, 互为支撑, 同步实施, 整体推进。具体形式为:省内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当地已派出支教教师的城镇学校或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城镇派出的支教教师或参加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 通过两次置换或一次置换出来的农村教师参加由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局联合组织的脱产培训。

培训的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采取在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实施。师范院校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科的农村教师开展分类培训, 会同当地教育局共同确定包括高校专家、中小学特级教师、名教师等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授课教师, 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交流互动、说课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应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 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突出案例教学和参与互动。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针对农村教师实际需要, 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 学科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应用,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设计实施等。

目前, 置换教师培训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为使置换培训模式更优化, 置换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本人采集了一些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现简述如下。

二、研究方案

(一) 问卷调查———国培教师1.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平行学校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2.步骤

对本校教师发放问卷, 统一回收;对其他平行学校则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调查。

3.问卷材料及调查结果

在邢台柏乡县三所平行中学抽取教师施测。发放教师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5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4.研究报告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参加国培的教师认为培训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的为25人, 有帮助的为29人;对课程设置很满意的为18人, 满意的为24人, 一般的为12人;54个人都认为培训班授课教师责任心强, 备课认真;对于培训时间, 18个人希望可以加长培训时间, 而36个人认为恰当;对培训班的教务、组织管理有12个人很满意, 36个人认为较好, 6个人认为一般;42个人认为授课课时应适当增加, 12人认为应当减少课时;教师们对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法培训较感兴趣。

对于最为实用, 效果最为明显, 启发最多的课程, 教师们各有看法:部分教师认为《青春期教育》《初中生“网络沉迷”的预防与矫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这几个课程最能联系当下的学生,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教育会有所帮助;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为实用, 因为这直接涉及到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管理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交流, 主要教会掌握学生心理的一些方法技能;还有些教师认为《开放式试题讲座》《社会问题解析》对其启示最为明显。

教师们都认为有机会参加“国培”很好。首先, 参加培训可以与名师面对面交流, 可以聆听名师们的精彩讲解, 提升了教学理念, 拓宽了思路,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思想。其次, 教师们反映在农村教学多年, 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 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等不断地被输出、掏空,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倦怠。国培给了教师们难得的机会, 不仅让教师们在知识技能、教学理论和理念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 提高了师德修养, 提高了知识素质, 还有机会结识很多新朋友, 让教师们收获很多, 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在一线教师们补充新能量的同时, 顶岗实习生们也有了一个上讲台的机会, 很难得。

当然, 也有教师认为参加国培就不能照顾家庭, 家庭与事业不能兼顾。另外, 还有些教师担心顶岗实习生不能独当一面。

(二) 自我剖析———一个参加了国培的农村中学教师

说起国培, 有褒有贬, 但我觉得国培活动利大于弊。首先,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 国培活动的开展使大量中小学的教师岗位空缺出来, 给了师范学生 (顶岗实习) 支教的机会, 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给了他们宝贵的教学经验。其次, 对国培的教师来说, 虽然有弊但是利大于弊。当今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弊端, 如:新出现的幼儿园教育对小学的教育存在不利的影响;农村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人们大众化选择教师职业, 造成了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这些现象与弊端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国培计划开设了针对各专业、针对各教育理念等的课程, 提高了各地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储备, 也培养了各地方教师对21世纪教育的理解与实施。国培计划又一次实现了教师向学生的转变, 使教师能亲身体会到学生的感受, 对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育缺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让教师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去真正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鼓励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听听大学教授幽默诙谐、意义非凡的课程, 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超脱, 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净化。再加上课下如此“充实”的电子作业及各种课件与反思等, 给每个地方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三、结论

置换培训教师对置换培训模式较为满意, 在亲自参加过“国培”之后, 教师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并且获益匪浅。为继续更好地开展这项培训活动, 让以后参加“国培”的教师们能够收获更多, 教师们对国培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具体有如下几点: (1) 多增加一些学生心理方面的课程, 以便与学生沟通交流。 (2) 增加一些教师心理方面的课程, 以便自我调节。 (3) 最好增加跟岗学时, 让接受培训的教师真正体验到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换句话说就是, 一节好课应该如何上。 (4) 多与一线教师交流, 包括从备课到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方面。 (5) 希望专家在讲解理论之后可以亲自上一节示范课。 (6) 应注意教学新理念与目前应试教育体制有脱节的现象, 进行改进。 (7) 适当增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法的培训。 (8) 多增加专业性讲座。

摘要:“置换教师培训, 顶岗实习支教”, 这样做无疑是利大于弊, 不仅可以使一线教师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 也使得师范学生接受了现实的磨砺。

关键词:置换培训,置换培训教师,顶岗支教,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篇9: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中心问题 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70

教学改革有两个中心问题。首先,教育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没有变化,改来改去是改技术细节,没有抓到要害。第二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两个问题都是教育部的领导提出来的,我们都赞成,都拥护。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教师那怕在一两个问题上能想出办法有所改进,这就很了不起。全国那么多教师,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创新再相互交流的话,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我们教学改革的成果就会显著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内容的改革经常是要深思熟虑的,而且要反复实验,不行再改。

经常一项改革措施要经过几年才成熟。未必一个地方改了合适,对其地方也合适。这个东西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逐渐积累,绝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可以完成的。说工作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东西是今天你觉得不错了,将来你的经验丰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满意了,觉得还可以改。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所谓教学交流,我们认为,你光说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实。所以这几年我们多次搞教学经验交流有一条,请报告你教学实践的效果,你这个想法有没有落实在你的课程上,落实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期才能看得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的经验,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难。空谈一些课程应该体现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则,是意义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转变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也就是当前问题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据多年的感受,感觉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现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着重、着眼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不过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学校恐怕永远要传授知识。人类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尤其是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迅速,应使年轻一代尽快地学好这些科学知识。传授科学知识当然得依靠学校。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问题是怎样传授。脱离了知识,素质的培养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科学素质的培养才有内容。

当然,对知识点我们要分析、要精选,讲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识。不同的时代知识点有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单纯地考虑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學到什么定律,会解那一类的习题。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以后,他们在科学素质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这个地区的学生能力都比较差,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地提高,就是成绩。有些重点中学原来学生入学的基础很好,那你就让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没了人才。

一、关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确切的术语。我想可以说得稍微确切一点,这就是“用大量题海的操练,来对付高考,提高升学率。”你如果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升学率自然会提高。可也不绝对。以高考命题为纲,用操练来提高升学率,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它确实可能使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一些。不过这种提高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条件反射式作题,将学生的分数硬拔上去。但总的来说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二、关于教学改革

与国外某些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对比,就能够看出,教学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赏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杨先生在中国念的中学、大学、读的研究生,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得到了博士学位。他科学研究做得很好,得到诺贝尔奖。他对中国和美国两个社会的教育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而且是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各自的缺点克服,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一般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点一滴的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没有讲前面,绝不会跳到后面去。

需要讲新的知识之前,预备知识必先讲好,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来,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也就是过去我们经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技能。我们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题对付考试上,比美国孩子厉害多了。中国人最善于考试,缺点是什么呢?我们培养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创造意识。这个东西到了高层次就成问题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一点,他离不开老师。他的本事都是老师教的,老师没教过的他就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创造,做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时,就无计可施了。所谓创造,就是书上没写过、前人没作过、老师也没有讲过的事,就敢于去试试看。已经成熟了的东西,中国学生非常熟练。假如这个东西是科学上已经有的东西,需要把它论述清楚,这方面很善长。

上一篇:初三日记300字下一篇:社区2010消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