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2024-08-12

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精选6篇)

篇1: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强化质量检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经国家或省批准建设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其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是指施工、监理、项目法人等单位对水利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及建筑安装质量进行的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上述各方应按有关规定自行或委托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

第四条 省水利厅主管全省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工作;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受省水利厅委托承担具体管理工作;各市水利局配合做好辖区内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第二章 施工单位质量检测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实行质量体系认证。质检工作应按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质检科终检的“三检制”程序进行;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简单的工程项目,经项目法人同意也可简化为“两检”,但终检必须由专职质检员承担。

第六条 质检科应全面管理工程测量放样、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试验、工程实体质量检测等工作。

第七条 专职质检员应持有省级以上水利或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质量检查员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按所承建工程的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配备相应的工地试验室。如没有条件建立工地试验室的,应按规定取样送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第九条 工地试验室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试验操作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标准养护室管理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试验室的测试仪器、设备等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

第十条 工地试验室可承担的试验项目、参数必须经监理单位核准;不能承担的试验项目、参数,可送施工单位本部有资格试验室或其他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测试。

第十一条 试验人员应熟悉水利及相关行业的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并能熟练使用试验仪器设备,且持有省级以上水利或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试验员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第十二条 外购的构配件、机电设备等应有厂内检查试验记录、出厂合格证等资料,并按规定进行现场检验、保管;原材料(钢材、水泥等)的品质,除应有厂家试验记录、产品合格证等资料外,还应抽样复验,分类存放。

第三章监理单位质量检测

第十三条 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大中型工程项目应配备专职质量工程师,有些项目经项目法人同意,也可由总监或副总监兼任质量工程师。监理单位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第十四条 质量工程师应具有丰富的测量、试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取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具体负责对施工单位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放样和沉降、位移等测量成果进行复验。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对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抽检,不合格的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不得使用。

第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工地试验室进行核查。核查范围包括试验设备的配置及计量检定证明、试验人员的配备及资格证书、试验室的管理制度等。由此确定试验室可承担的试验项目、参数。监理单位应将对工地试验室的核准意见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报项目法人备案。

第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对工程中所用的原材料、试块、试件等进行跟踪检测,跟踪检测的数量不少于施工单位应检测数量的10%。

跟踪检测是指施工单位在进行试样检测前,监理单位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定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在施工单位试验人员对试样进行检测时,监理人员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并对该结果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应对工程中所用的原材料、试块、试件等进行平行检测,平行检测的数量一般不少于施工单位应检测数量的5%,抽样母体不应与跟踪检测的母体相同。重要部位每种标号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重要部位土方至少取样3组。

平行检测是指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对试样自行检测的同时,独立抽样进行检测,以核验施工单位检测结果。平行检测应送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检测。

第四章项目法人质量检测

第二十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对工程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应设立质检部门,其它工程应有专人负责质检工作。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应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工地试验室进行核查,并及时将监理的核准意见备案归档。

第二十二条 项目法人应按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验收主持单位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综合或专项检测;堤防工程应按《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测。

第二十三条 项目法人对检测单位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要求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

第五章 质量监督机构质量检测

第二十四条 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检测以抽查为主,除常规的查看外,宜配备一些便携式检测仪器,对原材料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检测。

第二十五条 质量监督机构可要求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对受监工程进行质量综合或专项检测。

第二十六条质量监督机构根据需要,可直接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对受监工程进行质量检测。

第六章 检测单位质量检测

第二十七条 检测单位的质量检测分综合检测和专项检测。综合检测是指专业质量检测单位受工程参建单位或有关部门委托对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实体质量进行的全面抽样检

测;专项检测是指专业质量检测单位受委托对工程原材料、砼、砂浆、基桩等进行的单项或专门检测。

第二十八条综合检测的对象包括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实体质量。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检测内容应含水泥、钢材、砂石在内的主要原材料,检测批次一般不少于施工自检的10%;工程实体质量检测应覆盖重要隐蔽工程、工程关键部位、主要单元、主要分部、外观质量等,抽检单元数一般不少于工程总单元数的10%。

第二十九条 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并经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批准的质量检测单位可承担我省水利工程质量的综合或专项检测工作。检测单位应在批准的项目、参数范围内从事检测业务。专项检测也可委托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并经省级以上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质量检测单位检测。

第三十条 检测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从事水利工程质量综合或专项检测的人员应持有省级以上水利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质量检测员证书。

第三十一条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前,应与委托方签订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委托合同,受委托的检测单位应与被检测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三十二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成果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

第三十三条 质量检测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委托方提交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报告须按规定编制,内容应客观公正、数据可靠、结论明确、签章齐全。如需补充或更正,应具体说明原因。

第三十四条 当检测发现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实体质量等不符合设计或者规范要求时,检测单位在报告检测委托单位的同时,应报项目法人和质量监督机构。

第三十五条 委托方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结果有异议,须在收到检测报告的15天内向检测单位提出,检测单位应及时、认真地处理,并予以答复。如当事人仍有异议,可向原检测单位或具有仲裁资格的检测单位申请复检,复检检测报告为终局检测结论。

第三十六条 仲裁检测是指检测单位根据委托对有质量争议的水利工程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的活动。仲裁检测由最高或最终检测单位承担。

第三十七条 我省水利工程质量的最高检测单位由省水利厅批准公布;水利部批准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是水利工程质量的最终检测单位。

第七章 质量检测费用

第三十八条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费用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双方协商确定。

第三十九条 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费用自行承担。对于一些特殊的检测,费用由项目法人在合同中明确。

第四十条 监理单位跟踪检测的费用由监理单位承担;平行检测的费用由项目法人承担。第四十一条 项目法人自行委托检测或按有关部门要求委托检测发生的费用由项目法人承担。项目法人承担的检测费用可在专项费用或预备费中列支。

第四十二条 质量监督机构根据特殊需要直接委托检测所发生的费用,在质量监督费中支付。

第四十三条 仲裁检测发生的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对在我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人员,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四十五条 对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因失误造成损失的,由相应单位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并对有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罚款等处罚。

第四十六条 对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索贿受贿,伪造或提供不公正检测数据的,视其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以罚款、限制质量检测范围,直至取消有关人员及相应单位的资格。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七条 质量检测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篇2: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日期:2013-12-27 浏览次数: 288 视力保护色:

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及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本省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政府投资(或者融资)占总投资额30%以上,或者政府投资(或者融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代建制的项目,中央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其他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是指依法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技术和能力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代建单位),负责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和组织实施,直至通过竣工验收后交付运行管理单位使用的制度。有关行政部门对实行代建制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

第四条 按照《规定》,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省级投资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代建制推进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工作。省水利厅具体负责水利建设项目代建制推进的监督管理工作,并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对水利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实施监督、指导和协调工作,配合省财政厅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区,下同)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推进工作,按照《规定》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第六条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可分为全过程代建和建设实施代建两种方式。采取全过程代建的,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选定代建单位;建设实施代建的,在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选定代建单位。

第七条 水利工程代建项目实行合同管理。一般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或其他相关单位(以下通称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选定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并对代建单位进行履约考核等工作。

第八条 一个项目一般应当由一个单位进行代建,确因行政区划等原因也可由多个代建单位承担。

第九条 实行代建制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约定,对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等依法进行招标。第二章 项目管理单位和代建单位的主要职责

第十条 项目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编报项目建议书,提出项目功能、规模、标准、质量、工期等。

(二)组织或参与项目相关设计编报工作。全过程代建的,协助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设实施代建的,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参与组织编报项目施工图设计。

(三)负责建设资金筹措和地方关系的协调与落实。

(四)协助代建单位办理与项目相关的审批、许可等项目有关的审批、许可手续。

(五)监督检查工程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并协助做好上级有关单位(部门)的稽察、审计等工作;

(六)组织或参与工程阶段验收、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第十一条 项目代建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项目相关设计编报工作。全过程代建的,组织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项目施工图设计;建设实施代建的,组织编报项目施工图设计。

(二)办理项目用地、水保、环保、消防等与项目有关的审批、许可手续。

(三)办理招标备案、开工备案、质量与安全监督申请、验收申请和资产移交等手续。

(四)组织项目招投标,择优选择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主要设备、材料供应商;组织项目实施,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对建设工期、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资金管理等负总责。依法承担项目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

(五)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工作,对所签订的合同实行全过程管理。

(六)按合同明确的建设目标,及时编报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并定期向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报送工程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七)按照验收相关规定,组织项目分部工程、单位(或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组织参建单位做好项目阶段验收、专项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八)及时配合完成质量评定,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和审计配合工作,整理汇编工程建设档案,负责项目竣工验收的资料整理等验收准备工作,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九)配合做好上级有关单位(部门)的稽察、审计等工作。

(十)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使项目建设单位的其它职责。

第三章 代建单位的资格条件和确定程序

第十二条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事业或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

(三)具有与代建项目规模相适应的水利工程设计、监理、咨询、施工总承包一项或多项资质以及相应的业绩。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不得承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业务:

(一)不能满足第十二条规定的;

(二)近3年在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信用管理中连续2年信用等级评定为B级及以下的;

(三)近3年在承接的各类建设项目中发生过较大以上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者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和违约等不良行为记录的。

第十四条 代建单位一般应当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因特殊原因不具备招标条件的,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采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代建单位。

第十五条 代建单位的招标工作由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包括招标方案制定、招标文件编制、招标信息发布、代建单位资格审查、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和定标等工作,并接受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

第十六条 发布招标信息前,招标报告和招标文件应当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标单位确定后,按照《规定》及时将招标投标书面总结报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代建单位的招标一般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招标文件中的商务标应包括代建项目代建费、工程费等指标,作为评标定标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 项目管理单位应当与中标的代建单位依据招标和投标文件签订代建合同。全过程代建的,在项目代建初期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签订项目代建初步合同,待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后签订正式代建合同;建设实施代建的,按照批复的项目初步设计签订代建合同。

第十九条 代建合同内容应包括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质量、工期、投资和代建费用等控制指标,以及项目实施计划、资源配置,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奖惩等法律关系。

第二十条 项目代建费纳入初步设计概算。全过程代建的,由项目代建单位组织编报;建设实施代建的,由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编报。全过程代建发生的项目前期费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合同约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通过招标确定的项目代建单位具有与代建项目相适应的招标代理、监理资质,经批准可以承担代建项目的招标代理、监理工作。但项目代建单位(包括与其有隶属关系或者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其他法人单位)不论是否具有相适应的勘察、设计或施工资质,均不得承担(包括参与投标)代建项目的勘察、设计或施工任务。

第二十二条 代建单位确定后,项目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做好督查、协调等工作,不得违反合同越权干涉代建单位的正常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章 代建项目资金管理和奖惩规定

第二十三条 代建项目资金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财政、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代建单位在代建期间,应在财政部门指定银行开设代建项目基本建设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第二十四条 实行代建的建设项目,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应按照项目实施进度需要与省级资金同比例按时划入代建项目基本建设资金账户。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代建期间,建设资金的拨付按财政部门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费由项目代建单位提出申请、项目管理单位核实,按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规定分期拨付。

工程价款结算要符合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以及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等有关规定。项目竣工验收前,代建费的拨付额不超过代建费总额的75%;竣工验收并将资产移交运行管理单位后,代建费拨付额不超过代建费总额的90%;其余代建费在代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一年质保期满后一次性付清。

第二十七条 项目代建单位应当按批准的建设规模、内容、标准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后,经竣工决算审计确认的项目投资结余或超支资金,可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决算投资比代建合同约定的项目投资有结余,从项目结余资金中提取不超过30%的资金奖励给代建单位,最高额不超过200万元,其余结余资金按原投资比例返还各投资方。

(二)决算投资超出代建合同约定项目投资的超支资金,由项目代建单位自行承担,但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代建单位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建设规模、内容和标准,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形成的项目结余资金全额上缴财政,出现超支的全部由项目代建单位承担。第二十九条 代建单位因管理不善致使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或者质量不合格的,须采取补救措施,直至通过验收为止,所发生的工程费用由代建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代建合同中应当约定代建项目的交付工期及违约责任。由于项目代建单位原因不能按照代建合同约定工期交付代建项目的,每延迟一天按项目代建单位银行保函额的0.1%扣减代建费用;提前竣工交付的可在合同约定中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十一条 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代建项目进行的稽察、审计、监督检查中,发现项目代建单位存在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应依法取消该代建单位的代建资格。第三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代建项目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篇3: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关键词:邹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质量与安全

邹平县于2010 年和2013 年分别被列为第2 批和第5 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至今共实施6 个年度的项目建设, 涉及焦桥镇、韩店镇、长山镇和明集镇4 个镇, 142 个行政村, 10.7 万人。项目共配套建设机井3563 眼, 配套建设桥涵建筑物3035 座, 清淤疏浚沟渠471.9km, 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57.87km2, 其中管道输水灌溉156.81km2, 喷灌1.05km2。项目的建设, 改善了当地的灌溉用水条件, 使农田基础设施标准得到有效提高, 受到了项目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1 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

1.1领导重视

项目主要领导对质量与安全重视的程度, 决定着一个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高度与深度。邹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作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工程, 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县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局、项目镇办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多次召开调度会议, 就工程建设进度、质量与安全控制等进行统筹安排部署。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专门成立了项目法人, 组建了项目管理部, 负责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开工前, 项目法人即要求各参建单位确定质量与安全主要负责人, 落实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 划分岗位职责, 强化每一级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意识。实践证明, 项目主要领导乃至项目各参建方主要负责人的重视, 对项目建设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1.2程序严谨

项目从方案审批、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程序都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项目建设严格推行“四制”管理, 按照《滨州市关于水利工程开工审批取消后实行备案制等相关程序执行的紧急通知》 (滨水建字〔2013〕71 号) 要求, 严格执行招标备案和开工备案程序, 所有项目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标, 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丰富经验的施工和监理单位, 并及时签订合同。工程开工前, 项目法人按要求及时办理质量与安全监督手续, 并签订《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书》, 委托市级或县级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行使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建设内容相关参数指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达到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 项目法人委托第3 方质量检测单位对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质量缺陷, 及时组织整改, 确保工程质量。在充分发挥质量与安全监督站、监理单位和第3方检测单位质量与安全监督控制作用时, 邹平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充分发挥群众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地位作用, 推行村民代表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管理, 并形成记录资料, 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1.3制度完善

邹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国家、省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要求,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均建立健全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的质量与安全检查机构, 明确了主要负责人, 划分岗位职责, 层层落实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单位还建立了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重视质量安全巡视和隐患排查工作, 每月进行1次安全隐患大排查, 形成隐患报表, 层层落实责任人, 限期整改, 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1.4增强意识

项目建设过程中, 为推动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 增强参建单位及项目区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 邹平县积极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 引导全社会关注工程建设, 关心工程质量与安全, 积极组织拟建项目区群众代表到已建项目区观摩交流, 发挥已建优秀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 增强参建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有效的推进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控制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覆盖面广, 涉及范围大, 建设单位监督巡查、监理单位控制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更多的依赖于施工单位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现阶段重施工轻管理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在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安全检查员缺乏, 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投入资金不足, 施工人员操作技术学习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等, 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 改进措施及建议

篇4: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摘要:现阶段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还存在较多问题,必须严格控制安装质量,保障日后的正常运行。本文将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建筑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过程较为繁琐,涉及设备和材料复杂,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实践中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涉及人员应当加强对安装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视,不断提升安装质量。

一、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建筑电气安装原材料与设备问题

当前,建筑电气安装中仍有较多设备和原材料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安装单位仍使用一些劣质产品进行建筑电气安装,其中有些产品甚至不具有相关证明文件,产品品质和产品安全无法满足要求,严重降低了建筑电气暗转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二,选用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问题包括设备或材料熔点不高、绝缘性能不良、安全系统偏低、机械性能较差。这些材料应用于建筑电气安装给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得电气工程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第三,没有选择耐压、耐温、抗腐蚀性能优异的电缆用于施工供电,使得相关安装施工规范形同虚设。第四,没有进行电缆敷设处理,不符合电气安装规范要求。电缆中绝缘层和线芯之间的不够严密,增加了漏电隐患。第五,电气照明、动力、接线盒、插座箱的质量不过硬,甚至有些装置的外形尺寸不符合规范标准,例如经常出现钢板过薄,不符合规范要求厚度[1]。

(二)电线保护管的敷设不合理

在施工实践中,很多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电线保护管的重要作用,对其施工比较随意,使得很多电线管的敷设都存在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没有按照要求使用合格的保护管,体现为管壁厚度不够、管径过小、管体材质不合格等,使得电线保护管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保护功能。第二,没有进行穿线保护管制作,不符合安装规范要求。同时一些虽然进行了穿线保护管制作,但其穿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合格,存在弯皱、甚至死弯现象,电缆在穿管敷设时,经常由于保护管质量较差而被损坏。此外,一些施工人员为了简便操作,在安装一些弯管时没有依照规定要求连接接线过渡和。第三,部分安装人员不遵守施工技术规范。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对金属管进行焊接时,不顾金属管口上的毛刺而直接进行对口焊接,使得金属管焊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第四,安装人员没有使钢管有效且牢固的连接建筑接地系统。第五,安装人员敷设暗、明管时,为了操作简便而不处理预露部位,致使钢管外露长度不合格,更有甚者没有预留套丝于钢管中,进而无法满足电气安装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人员未按规定进行电线保护管敷設,给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后期运行埋下了较多隐患。

二、强化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安装工程施工涉及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对工程质量工程产生影响,是决定电气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应当对电气工程安装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职业素养,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为了全方位的提升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应当着重培养相关人员的五大观念:质量第一、预防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企业社会效益相结合。另一方面应当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电气安装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当合理规划安装质量,有效管理目标,科学的组织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则应当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进行科学的指导,严格的检查施工人员的安装质量;生产人员应当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在操作实践中严格遵守电气安装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服务人员要通过提供优良的生活服务和技术服务,来为电气工程安装质量保驾护航。教育是提升人员素质的核心途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则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而选择和培训是保障人员素质的关键措施[2]。

(二)有效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

我国建筑法中对建筑工程材料、设备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依据工程设计规定和相关质量标准选用有关材料、设备。因此为保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应当严格把好采购关、检测管、运输关、使用管。首先,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是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材料、设备鉴定水平符合要求。实践中,应着重选择那些品质高尚、知识技术过硬的人员担当采购职责。其次,对供货商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掌握供货商的供货质量、供货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资质高、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供货商。应当对产品社会评价高的供货商进行重点考虑,选择这样的供货商不仅能够保障材料、设备质量,还能够有效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由于市场中的更重电气工程材料、设备、构建的质量良莠不齐,为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还应当对其进行从采购到安装整个流程的质量监督。选择的工程主要材料都必须满足工程设计规定,具有相关的质量合格证书。所有的按章材料进行安装前都必须进行相关检测,没有相关质量证书的材料应进行鉴定,保证用于安装的所有材料质量。

(三)提升技术含量

技术水平也是决定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关键因素。这里的技术因素除了有关人员的技术素质,还包括装备技术、信息技术、检验技术、检测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贯穿于工程施工生产的整个过程,而科学技术进步的最终结果是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应当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在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从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出发,对有关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制定,并建立健全有关考核机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守,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管控对工程质量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人员应当组织建立健全电气工程安装质量责任制度,对安装工程所涉及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应当有效管控安装工程的每个环节,将分项工程的管理进行全面落实。在电气工程安装前应当从工程情况出发,结合安装队伍特点,综合考虑以往工程发生较多的质量问题,对安装工程质量目标进行确定。然后依据确定的安装工程质量目标,对具体的质量保证规划进行制定,对实施内容、方法进行明确;并在实施质量保证规划的过程中,对安装适量进行定期的监督,分析相关结果。将经验进行总结上升为日后电气工程安装质量控制的标准,而出现的问题则变为未来质量控制的预控目标[3]。

(四)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进行预防

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防雷接地不合格、室外进户预埋不合格、电线管敷设不合格、配电箱安装和配线不合格、电缆和母线的安装不合格、导线的连线和连接质量不符合要求、电话和电视系统的敷线不合格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主要在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操作人员专业素质存在问题和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重视电气安装质量。预防这些建筑电气安装中的常见问题要求相关人员从内心重视这项工作,强化建筑电气安装的规划水平;安装单位管理人员充分重视安装质量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严控控制电气工程安装材料质量,从源头上进行保障;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结语:

本文对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控制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求为提升我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水平贡献绵力。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视,不断完善相应措施,提升安装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德文,楼城,高原.浅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9):54.

[2]韦斯林.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探索[J].门窗,2014,(08):374.

篇5: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处室: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发布日期:2008-01-03作者:重点建设工程 招标投标办公室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波市监察局 文件

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甬发改重点〔2007〕567号

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经发局),监察局,招投标综合管理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范招标投标当事人的行为,保证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结合宁波实际,特制定《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波市监察局

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日

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范招标投标当事人的行为,保证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宁波市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117号)和《关于加强市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5〕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政府投资的市重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招标投标活动。

非政府投资的市重点工程项目可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是指利用下列资金所进行的重点工程项目: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建设资金;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

(三)政府融资以及利用国债的资金;

(四)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赠款;

(五)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

(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第四条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行政监督管理。市发展改革委委托宁波市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重点招标办”),依法实施对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日常监督管理。对市本级未出资的部分市重点工程项目经市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委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有关行政监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

第六条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依法接受监督管理。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认定、制止和纠正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法查处。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执法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对情况复杂、难以协调事项,应当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处理。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察。

第七条市重点招标办负责监督管理的市重点工程项目都应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对市本级未出资的部分市重点工程项目,可以由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或重点办申请,经市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并抄报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后,可在其所属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第八条政府投资的市重点工程项目应当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对招投标活动中的重大事项依法进行决策。

第九条政府投资的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勘察设计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已经批准;

2、勘察设计所需资金已落实;

(二)监理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2、监理所需资金已落实;

(三)施工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2、进度资金或资金来源已落实;

(四)重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2、采购设备、材料所需资金来源已落实。

第十条招标人应按照《关于印发宁波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甬发改投资〔2006〕450号)文件的要求,申请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等招标事项,书面报市发展改革委核准。

经核准采用邀请招标的,招标人应在报送招标文件同时,将拟邀请的与招标要求相适应的合格投标人名单,书面报市重点招标办备案。

第十一条招标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勘察设计招标应当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令〔2003〕第2号)的有关规定。

1、单项勘察设计合同估价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招标人应当采用资格后审的方式审查投标人的投标资格。

2、勘察设计招标一般应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技术标评审采用打分制的,招标人在设置技术标和商务标权重或分值时,商务标的权重应当控制在20%—30%,技术标的权重为70%—80%范围之内(技术标扣分分值不应大于10分)。

3、建设方案征集采用招标方式的,招标人应当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二)项目监理招标,招标人应当选择资格后审的方法审查投标人的投标资格,并应当在监理方案合格的前提下,以技术标和企业、人员资信、业绩等作为主要评标依据,尽量减小商务标的权重进行评审,选择经评审总分最高的投标人为预中标单位。

(三)施工招标应当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令〔2003〕第30号)和《<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令〔2007〕第56号)的有关规定。

1、技术要求不高的成熟项目,且单项施工合同估价在3000万元以下的,应当选择资格后审的方法审查投标人的投标资格,并应当采用施工技术方案合格制的评审方法,选择经评审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人为预中标单位。

具体评审办法参照《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最低投标价示范办法》。

2、单项施工合同估价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招标。

3、技术复杂或专业性强的项目可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技术标评审采用打分制的,招标人在设置技术标和商务标权重或分值时,商务标的权重应当控制在60%—75%,技术标的权重为25%—40%范围之内(其中:技术标扣分分值应小于商务标扣分分值,并不得大于5分)。具体评审办法可参照《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资格后审综合评标示范办法》。

4、招标人需要编制标底的,应当严格按照现行的工程造价依据、计价规则、宁波市关于工程造价的补充规定和宁波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等进行编制。

(四)重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应当执行《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令〔2005〕第27号)的有关规定。

1、采购合同估价在1500万元以下的应当采用资格后审的方法审查投标人的投标资格。

2、技术简单或规格、性能、制作工艺要求统一的采购项目,招标人应采用技术标合格制评标,选择经评审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人为预中标单位。

3、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或规格、性能、制作工艺要求不统一的采购项目,可以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技术标评审采用打分制的,招标人在设置技术标和商务标权重或分值时,商务标的权重应当控制在60%—90%,技术标的权重为10%—40%范围之内(其中:技术标扣分分值应小于商务标扣分分值,并不得大于6分)。

(五)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项目招标,投标人的服务费报价应在国家规定幅度内合理浮动,不得恶意报价,无序竞争。

(六)技术复杂或专业性强的施工和重要设备、材料招标项目,招标人采用资格后审进行招标的,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大于5分的资信业绩分;技术复杂或专业性强的勘察、设计、监理招标项目,招标人采用资格后审进行招标的,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大于10分的资信业绩分。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重要设备、材料招标项目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或采用资格预审方式选择投标人的,招标人不得设置资信业绩分。

(七)评标方法和标准必须在招标文件中详细载明,并将投标文件存在重大偏差和应当废标的情形单独列章明确表述。

(八)采用邀请招标的,招标人邀请的合格投标人不得少于5家。

(九)招标人对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收费应当合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招标文件最高收费不得超过1000元,资格预审文件最高收费不得超过300元。依法重新招标的项目,不得对投标人重复收费。

(十)招标人应当在发出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之前5个工作日内报市重点招标办备案。

(十一)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招标文件开始发售之日至投标截止时间不得少于20日,招标补充文件发出之日至投标截止时间不得少于15日。

第十二条重点工程项目因特殊情况,不能执行上述规定的,经市政府协调会议明确,可以适当调整。

第十三条招标公告发布应遵守下例规定:

(一)招标公告中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2、招标项目的性质、实施地点和时间;

3、招标项目的内容、规模和资金来源;

4、对投标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要求;

5、获取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收费标准。

(二)招标人在相关媒体上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现场发布的招标公告内容应与备案的招标公告一致。

(三)当合格的投标人数量不满足3个时,需重新发布公告。

(四)重新发布的招标公告,应经市重点招标办重新备案。重新发布信息后,合格的投标人仍不足3个的,招标人报经市发展改革委批准后可以不再进行招标。

第十四条招标代理机构代理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应当到市重点招标办登记。

招标代理机构承接招标代理业务,应当与招标人签订书面招标代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报市重点招标办备案。

第十五条投标人参加市重点工程项目投标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招标文件要求相适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招标文件要求的资质、资格证书和相应的工作经验与业绩;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不得回避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不得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

第十七条投标人参加市重点工程项目投标活动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互相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

(二)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不合理报价竞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

(三)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参与公平竞争,不得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四)投标保证金应当采用电汇、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全国或华东三省一市)的方式 提交。汇款人名称应当与投标人的名称相一致,且票据出票地或电汇汇款地应当在投标人工商注册所在地的行政区域范围内。

(五)要严格执行项目经理管理规定的要求,一个项目经理(建造师)只宜担任一个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当其负责管理的施工项目临近竣工,向发包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经发包人书面确认后,方可参加其他工程项目的投标。

违反上述规定骗取投标资格的,投标无效;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并按《宁波市重点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和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办法》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

第十八条开标由招标人主持,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接收投标文件,确认投标人授权代表或法定代表人是否到场,在检查投标文件密封情况后启封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对开标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令〔2001〕第12号)要求依法组建和评标,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依法必须招标的重点工程项目,参加资格预审和评标的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2名,且应当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投资的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人不再派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

(二)资格预审和评标专家选聘表报市重点招标办备案后,应当从依法组建的政府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具体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实施。

(三)除评标委员会成员,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公证机构工作人员和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外,其他非工作人员未经现场监督人员同意,不得进入评标室。

(四)评标委员会在评审过程中按规定否决不合格投标或界定为废标后,因有效投标不足3个的,由评标委员会采用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是否具有竞争性。评标委员会认为有效投标仍然具有竞争性的,对有效投标进行评审;如认为没有竞争性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五)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出具书面评标报告。

第二十条招标人应当在收到评标委员会评标报告后15日内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并

在指定的网站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现场公示3个工作日。招标人不得拖延确定或擅自更换中标人,不得向中标人提出招标文件规定以外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等确定的内容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市重点招标办备案。

合同中确定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合同价格必须控制在批准的设计及概算文件范围内。第二十二条招标人应当自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向市重点招标办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三条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监理总监在项目实施期间应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现场到位率。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监理总监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擅自更换。因重大疾病治疗、司法处理等不可抗因素需要更换的,经招标人同意可以更换,但接替人员必须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并报市重点招标办备案。

第二十四条公证机构应当根据市重点工程项目相关单位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招标投标以及合同等事项进行公证。

第二十五条市发展改革委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对中标后擅自更换项目经理、转包、违法分包、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增加合同价款、拖延支付工程款、拖延竣工结算等违法、违规和违约行为,应依法查处。

第二十六条各县(市)、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和招投标综合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做好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七条建立市重点工程项目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查处,并记入相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投标人或相关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可以向招标人提出质疑或依法向市发展改革委投诉。

投诉人投诉时,应当提交投诉书。投诉应当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令〔2004〕第11号)和《宁波市招投标统一平台投诉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对招标投标活动监督中发现的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市发展改革委或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以下处罚:

(一)警告;

(二)责令限期改正;

(三)罚款;

(四)没收违法所得;

(五)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参加市重点工程项目投标、评标、招标活动;

(六)暂停安排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或暂停有关项目审批。

第三十条管理监督责任

(一)市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依法执法,对实施的监督行为做好监督记录,并承担相应的监督责任。

(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设立涉及招标投标审批、核准、登记等事项;不得非法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投标资格审查、组织评标、确定中标人等;不得在招投标活动中收取费用。

(三)投标人或相关利害关系人认为市重点工程招标投标监管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投诉或举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将处理情况告知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一条有关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限制、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的;

(二)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的;

(三)非法干涉评标活动的;

(四)违法在招投标活动中收取费用的;

(五)未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以及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三十二条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贷款方、资金提供方对招投标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有不同规定的,可以适用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经济管理招投标细则△通知

抄送:省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篇6: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

苏财规【2010】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省财政厅、水利厅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第六条 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实施方案。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严格管理,规范施工。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范围与内容包括小型排灌泵站、灌区渠系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塘坝、小型涵闸、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建设范围及内容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建设适度规模的不同类型的示范片,增强示范效应。

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90%以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9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0%,或达到50%以上。

(三)苏南、苏中圩区、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大于90%,淮北、沿海地区和丘陵山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

(四)排涝能力苏南地区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苏中地区达到10年一遇标准,苏北地区达到5—10年一遇标准。

(五)渠系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溉区斗口以下、小型灌溉区渠首以下)平均不低于0.65。

(六)建立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十条 省以上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其中省财政安排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额度。市、县财政也要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承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省级以上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乡镇水利站建设达到省提出的有关要求。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县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大,近年来各项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到位且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能履行县级财政资金配套的承诺。

(七)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和经验,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八)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九)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产粮大县或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较高的县。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在印发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门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补助资金额度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商品粮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绩效因素”为县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上述因素和省以上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测算各重点县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四条 重点县确定实行竞争立项制和配套资金承诺制,由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发申报文件,各地自主申报经省评审后确定,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各县级行政区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区由市)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达重点县省以上补助资金控制指标,重点县据此编制项目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材料报省。由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未通过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由省进行重新遴选或退回有关县进行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财政厅、水利厅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并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根据省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各市财政局、水利局要加强指导监督,督促重点县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及时对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向所在市财政局、水利局申请验收。各省辖市财政局、水利局共同组织专家对重点县完工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备案。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组织验收。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省辖市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县要专门设置工程项目标志。各项目所在地要统一设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标志牌。第二十八条 各重点县要专门建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1、项目申报、审批文件;

2、群众民主议事记录及出劳出资凭证;

3、工程实施方案及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4、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凭证、竣工决算及审计报告等工程验收资料;

5、工程相关图片、影音资料;

6、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重点县要强化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项目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主要反映财政补助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指标,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十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重点县建设开展绩效考评工作。考核结果与下一重点县确定和补助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省根据财政部、水利部相关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省财政厅、水利厅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重点县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三十二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三条 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第三十四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实施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承诺的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五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具备条件的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第三十六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七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市县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备案。

上一篇:幼儿园食堂管制度下一篇:假如给我一支神笔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