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4-08-17

教学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精选10篇)

篇1:教学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课堂教学梗概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

篇2:教学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

科学概念

●初步理解食物链这个概念、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简单的食物链。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串连食物链,进一步认识食物网。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会写简单的食物链。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学习单、卡纸头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存需水、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那除了这些自然条件外,他们还需要一些什么?

二、深入了解食物链

(PPT一)我们看到斑马正在吃草,这是 过来一只凶猛的狮子,请问同学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生1:狮子去追斑马 生2:斑马被吃了

师:请看视频(PPT二),那狮子问什么去追斑马? 生3:因为它要获取食物

师:是的,动物们在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可以获得很好的生存,而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食物,他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动物们都会吃一些怎样的食物。(板书食物)

师:在这里草作为斑马的食物,斑马作为狮子的食物(PPT三,板书草 斑马 狮子),用谁被谁吃的来说一说.生:草被斑马吃,斑马被狮子吃

师:现在老师用箭头来表示这种关系,箭头指向的那个动物是去吃别的动物(捕食者),没有箭头的这一端是被吃的(被捕食者)。请同学们一定要记准箭头方向。我们再看一个视频(PPT四)看看讲的是哪个俗语,请举手回答问题。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请用谁被谁吃来说一下(PPT五)生:蝉被螳螂吃,螳螂被黄雀吃

师:我们说生物的生存都要获取食物,那蝉靠吃什么为生的? 生1:树叶

生2:不对,不对,它不吃树叶,它是专门吸食树汁的害虫。师:这个同学的知识真丰富,蝉主要是靠吸食树汁为生的。

师:请学生再说一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像„„它们看起来的确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链条一样,一环扣着一环,我们把动物之间这种吃和被吃的关系叫做食物链。生: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师:回答得好,人也属于动物,不过人和自然界中的动物是有所区别的,人属于高级动物,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们的食物情况。

师:请再看一个俗语,并用谁被谁吃的语言描述它(ppt六)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虾米被小鱼吃,小鱼被虾米吃

师:我们刚才总结除了三条食物链,那老师再给你们两条,你们看看有什么特点(ppt七)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生产者,那后面的叫什么名字呢?(ppt八)生:消费者

师:食物链一定是从植物开始的吗? 生:不是„„

师: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蔷薇花丛,看到了许多动植物(ppt)请同学们看学习单的任务一,有蔷薇、蚜虫、蚯蚓、落叶、瓢虫、小鸟、小草。请同学们找出期中的食物链。(ppt)生:完成任务一,并到前面写出来。师:那这里谁是生产者、消费者。

生: 生产者:小草、落叶、蔷薇,消费者:小鸟、蚯蚓、瓢虫、蚜虫。

三、感知了解食物网

师: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这里阳光明媚是个郊游的好地方,一眼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我们来静静地听听水稻在说些什么…….生:水稻说:“秋天是的丰收的季节,我要赶快长高长壮,可恶的蝗虫和稻螟虫你们又来祸害我们了,青蛙哥哥快来帮帮我呀!小鸟姐姐你在哪?” 生:青蛙哥哥咕呱咕呱地叫着赶来:“水稻妹妹你别怕,我来也,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师:殊不知危险这在悄悄而至,一条大蛇正在伺机而动,这条大蛇早就盯上了这只勇敢的青蛙和可爱的小鸟。大蛇上场

师:其实,这一切早就别天空中盘旋的老鹰洞察。生:老鹰:“我今天一定要饱餐一顿,吃不到蛇,我还可以吃田鼠和其他小动物。” 师:老田鼠悠哉的啃着水稻 生:老田鼠:“你们的争端我不参与,我吃我的你们吃你们的,黄鼠狼、猫头鹰、蛇、老鹰你们看不见我,看不见我,我隐身” 生:黄鼠狼:“田鼠老弟等等我,你别跑呀!哎…..今天又得饿肚子啦!我去河边看看能不能捡小鱼。” 生:小鸟:“水稻妹妹我来了,不好有大蛇,青蛙兄弟小心。”

师: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二,注意箭头的方向,一会请同学汇报一下。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ppt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连线(有些生物被几种生物吃,有些生物也吃几种事物,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一条食物链。)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思考,通过集体的智慧找出很多条食物链条,我们也发现了有些动物非常受欢迎。

生:看起来有点乱。师:是的,看起来有点乱,但彼此之间却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我们把像这样由多条食物链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四、阅读资料,拓展学习

1、师:刚才我们通过串食物链形成食物网知道,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有多大呢?

2、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后来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

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食物链一旦被破坏将给自然带来可怕的灾难,我们要保护自然„„)

五、板书

篇3:教学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以文 字 信 息 形 式 考 查 食 物 网 的 基 本概念

1.食物链的主要类型

在自然界,食物链包括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三种,高中生物主要学习的是捕食链。对于捕食链来说,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无机环境成分与分解者不构成捕食链;对于食物网来说,一般只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

2.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组成。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 营养级。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以某种生物为单位计算的。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消灭害虫从而使能量更多地储存于农作物中,但是不能超过20%。

3.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当两种生物存在捕食关系时构成捕食关系,而它们以共同的某种生物为食时,又构成竞争关系。

4.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例1.下列有关 食物网知 识正确的有()

A.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由草传递给兔子的能量为10%~20%

B.在食物网 中可能也 会出现细 菌等分解者

C.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 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解析: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是以营养级为单位按10%~20%传递的。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不止兔子一种动物,因此由草传递给兔子的能量不能按10%~20%分析,A项错误。食物网只能由生产者和各级消 费者组成,无机成分与分解者不会出现在食物网中,B项错误。在食物网中能量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并且是不可逆的,C项正确。在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项错误。

答案:C

二、考查对现成食物网的直接分析

当食物网中未给出能量传递效率,也未给出某种生物的食物来源或分配比例时,已知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最多能量,用最小的传递效率和最长的食物链来计算;若求消耗最少能量,则用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的传递效率来计算。

当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题中若给出食物的来源比例,则按照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的方向推算。如果题中已知的是第一营养级消耗的能量,求的是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则可设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X,再进行求解。

当题中给出食物网中能量向后传递的分配比例时,则按照从第一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的方向推算。如果题中给出的是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能量,可设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X,再进行求解。

例2.根据下边的食物网分析:

(1)若人获得1kJ能量,最多消耗 植物___kJ,最少消耗植物___kJ。

(2)如果一个 人的食物 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获得1kJ能量,约消耗植物___kJ。

(3)如果植物向后一营养级传递过程能量平均分配,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获得1kJ能量,约消耗植物___kJ。

解析:(1)题中没给出能量传递效率和最高营养级的各种食物来源比例,人每获得1kJ能量,求最多消耗植物能量时应按最小的传递效率10%和最长食物链进行计算,可知消耗植物能量最多为1000kJ。计算消耗最少植物能量时应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和最短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即最少消耗植物能量为5kJ。

(2)题中给出最高营养级的食物来源比例时,应按题中的比例关系及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人每获得1kJ能量,需要前一营养级能量共计10kJ,其中从植物直接获得5kJ,从小型肉食动物获得2.5kJ,从羊获得2.5kJ。羊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为25kJ,而小型肉食动物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为250kJ,因此从植物获得的能量共为5+25+250=280(kJ)。

(3)题中给出能量向后传递过程中能量分配比例,应按从前向后的顺序计算。因此可设消耗植物能量为X,则后一营养级共得到0.1X能量,其中人、植食动物与羊分别获得0.1/3X,由植物→羊 →人这条 食物链人 能获得能 量0.01/3X,由植物→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人这条食物链人能获得能量0.001/3X,因此人获得的能量0.1/3X+0.01/3X+0.001/3X=1(kJ),从而可求得X=3000/111(kJ)。

答案:(1)10005(2)280(3)3000/111

三、以柱状图形式考查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在以柱状图考查食物网知识时,每个柱条往往表示一种生物,在分析柱状图时,要注意辨析每种柱条在经某种因素作用后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比较不同柱条的变化差异,结合食物网中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必要时可将柱状图信息转化为我们最熟悉的表示形式再作分析。

例3.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中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 生物被捕 食的压力 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形成的食物链为Y→X→Z。从图中可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说明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其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一定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还可能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答案:A

四、考查根据题意构建食物网

根据题中信息构建食物网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试题类型。题中信息以文字、表格、扇形图等不同形式展现,文字信息中常给出各种生物的捕食关系。此外,还可根据各生物的能量、有机物含量或体内所含重金属等不被分解成分的含量分析其间关系。注意各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在10%与20%之间,一定不能超过20%。

例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动物),以及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 物之间的 食物关系 最可能的是()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水草、绿藻为生产者,草鱼和浮游动物(如水蚤、轮虫)为第二营养级。其中草鱼以水草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绿藻)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鳜鱼以草鱼和鳙鱼为食。从而绘出食物网,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第一营养 级是甲,而乙与丙的有机物总量接近,应是同一个营养级,因为相临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与20%之间,不能超过20%,丁应为第三营养级。

五、以表格等形式考查食物网的综合知识

对于食物网类试题来说,食物网概念流程图是最直接的形式,如果题中给出了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呈现的食物网信息时,往往要先把题中的信息转化 为食物网 概念图,然后再进 行解题。

在食物网中每条食 物链的起 点都是生 产者,食物网中生产者的种类不一定只有一种,终点是每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在查食物链条数时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然后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从前向后自分叉处依次数清食物链条数。

例5.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若第一营 养级的同 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 获得的最 大能量值是____。

(3)鹰处于第 五营养级 的食物链 有___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

(6)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

(7)由于人们捕捉大量的蛇从而使蛇的数量减少,那么鹰的数量____。

解析:本题以表格形式呈现食物网情况,直接分析表格比较紊乱,应根据每种动物的食物先构建出食物网,再进行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绘制食物网如下(对每一种生物进行编号便于查食物链的数目)。

(1)查食物链条数时,首先确定两点,即起点和终点,本题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鹰,根据绘出的食物网进行分析。按编号从植物起列出相应的食物链为:11→2→4;21→2→8→4;31→3→5→4;41→3→5→8→4;51→3→6→5→4;61→3→6→5→8→4;71→3→6→7→8→4;81→3→7→8→4。这样通过编号的方式很方便就能写出各条食物链且不易出错。

(2)鹰有多个食物来源,由于题中没有给出鹰的食物来源比例,在计算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时,按最短的食物链1→2→4计算。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根据传递效率为10%可知鹰获得的能量最多为2×105kJ。

(3)从第(1)小题列出的食物链很容易判断出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3条。

(4)鹰以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鹰与蛇共同以食虫鸟和鼠为食体现竞争关系。

(5)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因素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6)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7)由于鹰有多个食物来源,当其中一种食物减少时,它可以更多地捕食其他生物。因此它的数量基本不变。

答案:(1)8(2)2×105kJ(3)3(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6)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7)基本不变

六、考查食物网、碳循环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对于一个典型的食物网来说,它由多条捕食食物链组成,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也就是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成分不进入食物网中。而对于 生态农业 来说,食物网可能包括无机成分和分解者。

在食物网中存在的都是单向箭头,体现的是能量流动关系,而在碳循环与生态农业中则存在双向箭头。在碳循环中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这是判断碳循环中各成分的着眼点。在生态农业中箭头反映的不一定都是能量流动关系。

例6.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____(能、不能)表示某食 物网,原因是_____。其中____是生产者,____是消费者。图中的B表示____。图1中最多有____个营养级。

(2)图2表示某生态农业示意图,其中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有___。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___。图2中沼渣为农作物提供___。

解析:(1)图1中存在着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而食物网是由捕食关系构成的,不存在双向箭头。因此不能表示食物网,应该表示的是碳循环。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可知其分别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其中所有箭头都指向C,说明C表示无机 环境,A表示生产者。A、D、E都指向B,说明B表示分解者,D、E表示消费者,共有三个营养级。

(2)图2中存在捕食关系的有家禽家畜与农作物、人与农作物、人与食用菌,其中食用菌既作为分解者存在,又与人之间又构成捕食关系。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图中显示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未显示的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由家禽家畜提供给农作物的粪便、沼渣提供给农作物的矿质元素,不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1)不能食物网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能量沿食物网的流动是单向的)AD、E

分解者3(2)家禽家畜与农作物、人与农作物、人与食用菌农作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矿质元素

篇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食物链&草→兔→狐→狼&生态系统

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主要是植物&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营养状况&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以食草动物为食&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沿此渠道进行&]

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捕食者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因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例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互相关联,组成食物链。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动到另一个营养级。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以热量的形式不断散失,形成金字塔能流。所以本题初看起来选B。但题目中只提供个体的数量,没有提供个体的大小或个体所拥有的能量,所以仅从个体的数量还不能确定该种群的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如一棵大树的个体数量是1,而生活在其上的昆虫的数量可以有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所以仅从各种群的个体数量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

答案 D

例2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三条食物链:1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0.5÷10%=5Kg;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植物为0.25÷10%÷10%=25Kg;3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Kg,共消耗植物280Kg。

答案 D

点拨 我们所研究的食物链是建立在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之间的“捕食链”,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与动植物形成捕食关系,故两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二、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苔原则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例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鹰][蛇][蛙][老鼠][食虫鸟][食虫昆虫][植食性

昆虫][植物]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

(3)蛇和鹰的关系是 。

(4)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解析 (1)以植物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鹰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8条。

(2)在“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蛇→鹰”三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五营养级。

(3)蛇和鹰同时捕食老鼠,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两者又为捕食关系。

(4)食物网中只包括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所以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应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以及分解者。

答案 (1)8 (2)3 (3)竞争和捕食

(4)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以及分解者

点拨 (1)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2)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的蛇与鹰,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1.下列哪一组生态学名词的排列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

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物体、类群、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

C.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种群、类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一个系统生态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的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的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5.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

A.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6.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7.下列内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培养了多种植物和多种鸟的一个生物实验室

B.一个生长有几种植物和几种动物的废弃的蔬菜大棚

C.一个集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的农贸市场

D.一培养枯草杆菌的试管

8.下图为某一带草原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试分析

[猫头鹰] [蛇][兔][鼠][草] [黄鼠鼬]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分别为 营养级。

(3)图中的哪个营养级含能量最多? 。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1~7 ACBDBBB

篇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韩雅蕾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七小学 教 材: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第五课

一、教学设计背景

1、面向学生:五年级学生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生物与环境》第5节。(2)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食物关系的资料。

二、教材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五课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吃谁。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然后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引出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后概括出食物链的特征: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第二部分:水田的食物网。在学生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文,让学生找出水田中存在的多条食物链。然后通过对这些纵横交错的食物链的分析,得出新的概念“食物网”,以此来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彼此复杂的食物关系。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来认识生物中动植物之间复杂、密切、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从而得出: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的巨大影响,以及保护某一种生物对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课教材让学生

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等多种科学的学习手段,来学习其中的科学知识,并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我校科学小课题《科学课中促进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探究》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课前合作搜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资料、讨论、制作食物链和食物网卡片、播放影音资料等各种方法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食物链中规律,并能正确表达食物链。能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一个生态群落中的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耐心地倾听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食物关系卡片。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思考,在这个故事中,谁将被谁吃呢?随着学生的陈述一一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习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板书课题:5食物链与食物网)

2、探究过程:

(1)、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a、课件出示“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小鸟”的图片,请学生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据生回答在课件上连起来。然后明确我们用简单的文字各箭头把他们表示出来。请学生观察,箭头指向谁?(吃者)b、分析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

问: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分像两条什么?(链环)明确: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c、大家来观察第一条食物链,谁能不吃其他的生物就能存活下来?(蔷薇或小草。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己生长需要。引出生产者的概念。要求学生指出第二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再举出身边的例子。

再观察蚜虫、瓢虫、小鸟是如何生存的?按照上述的方法来学习消费者这一概念。

再来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但是有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d、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演示一条食物链.2、田野里的食物网。

(1)刚才我们谈到的食物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一片森林,一汪海洋,一个草原,一处田野。那里的生物将会更丰富,食物关系更复杂。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出示课件)共同来认识一下这里的生物朋友。

(2)小组合作,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教师巡视指导。5分钟后找学生小组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食物关系,学生们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指出这就叫做食物网。

(4)出示课件,在这张食物网中,如果青蛙由于小朋友们的捕捉而减少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引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

三、拓展与思考:(1、课件出示两份资料,在课本21页。资料1:

找出是谁给小鸟带来灾难?资料2:人们怎么患上癌症?师强调:保护自环境,珍爱生物。

2、播放视频,有关我们国家在保护环境,珍爱生物方面采取的措施。

四、作业:

1、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用科学学具袋里的《食物关系》卡片拼接完整的食物链。(课堂作业。裁剪、拼接、粘贴、审核四人分工合作)

2、请你为保护自然环境,珍爱每一种生物提一条建议(每个小组提一条)。

五、板书: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相互依赖 互相影响

篇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梗概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

3、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5、教学媒体

相关的录像资料、课件

7、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言

1、学生交流“食人鱼事件” 的启示

2、分析食人鱼在其原产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活状况,思考: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相互制约的

1、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资料(《亚马逊-热带雨林主题曲》)

2、巧用引言:北京“食人鱼” 事件

食物链和食物网

1、观察并记录录像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分析录像中连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得出食物链

3、讨论箭头的方向所表示的含义以及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4、学生根据材料,讨论由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5、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连接“食物网”,并观察自己(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6、一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粘贴不同生物卡片,连接成食物网

7、其他同学加以点评

1、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3、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箭头方向所表示的含义

4、提供多种感性材料,引导进一步探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学生讨论当某一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其它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结合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保护青蛙和蛇的好处。

3、讨论对于草原生态系统,当草生长得特别旺盛时,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为什么?

4、学生给无声短篇配音(草—兔—豹猫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

5、学生通过上述环节推理得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6、学生分析草原过度放牧的后果,进而得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2、播放无声影片,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3、布置课外调查: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

1、通过观察,分析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

2、讨论有毒物质的来源,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3、调查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尝试加以分析

1、播放课件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园——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与保护环境吧!

二、老师评析

面对新教材,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初中学生,如何引起并保持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作到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体验是达到彼岸的桥梁。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恰当的评价,又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朱绪兵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上述理念。他以热带雨林主题曲的画面配以娓娓动听的旁白,把人带入迷人的生物世界,接着演示食人鱼的事件,引起问题冲突,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真相,自然就想到“吃与被吃”上来。问题一个一个出现,学生的探究就一步一步的深入,始终是在兴趣盎然中进行。

他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合作尝试完成食物链的连接。接着用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同学在思考、争论中得以进步。设计了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分小组完成不同的食物网,并进行交流。使学生遇到了挑战,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特别是初一学生,教师的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次机会,都对他们产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合作交流,回答问题外,有安排了小组到黑板上粘图片连食物网,来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学生给画面配音,提升他们的创造才能。教师又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必要的。食人鱼例子的正确处置,进而又引出引进物种的危害。通过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积累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例子,向学生渗透人类要善待生物,善待自然,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道理。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然,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及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学目标的落实,生物实验与电教手段的结合以及教具的科学性与形象性上还有待商榷。

三、学生的感受

本是一节普通的研究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主动去探究,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是课改的功劳。现辑录几个学生课后的感受。

周二的生物课有三新:授课方法新,老师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授课,将一个个录像片段穿插与课堂的学习中;形式新,老师运用了模拟现实环境,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来获取知识;全班参与,老师让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发挥的机会。这堂课总的给我的感受是:享受加参与,我盼望与老师的下一次合作。

啊!真是兴奋,真是高兴,因为老师选中我们组到黑板前粘食物网,虽说我们弄得手忙脚乱,但也锻炼了我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篇7:《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段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看视频中动植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明白食物链中吃于被吃的关系,并学会用箭头连接食物链。

然后就是找食物链中的共同点,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这句话后我立刻出现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食物链,如果不是,缺少什么?让学生自己把食物链添加完整,然后再请学生用箭头将食物链连接起来。对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开始这一点进行巩固,效果也比较好。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整体还不错,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一次次试教过程中,课堂越来越顺畅的感觉,每个环节在每次课堂后都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篇8:普通话和粤语的食物名称对比

而香港地区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因其历史背景的影响,致使该地区融合了中西方的语言特色,所以慢慢的除却标准规范的书面语和普通话词汇之外,粤语里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这不仅是语言的特色,同时也是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文章将普通话和粤语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在食物名称方面表现出来的关系和特色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一、论文背景介绍

作为从内地去到香港念书的学生,每天的吃饭肯定是必需的,所以发现了在食物名称方面,普通话和粤语有着的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个注重‘民以食为天’的国家,饮食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菜谱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色彩,这点从中国菜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菜的命名往往会结合语言的特殊功能,经过翻译后可以表达传递者的心思,以此来达到交际联系感情的目的[1]。”

例如一家餐厅为自己的菜命名,如果菜名喜庆或意义深刻,可以使光临的消费者心情愉悦,同时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经营者的用心,顾客就愿意经常来消费,其实菜名也能起到广告的宣传作用,通过菜名引发消费者的想象从而促进消费,食物的名称是消费者与经营者沟通的一道桥梁,经营者可以传递出自己做这道菜的用意,消费者可以从菜名中感受出经营者的思想感情。特别在节日期间,经营者常常会为自己的菜取上充满祝福、喜庆吉祥的名字,既起到了促销的作用,又能给消费者送上祝福。想要让一个菜名具有文化内涵, 就要从一种语言的历史背景出发,还需要了解这个语言的民族背景、文化背景、习俗等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方向。

二、食物名称对比

粤语里非常注重词意的喜庆性,并且对哪些字词有什么避忌,都有详细的说法,而认为不吉利的词语,多数的因为它的发音和某些贬义的字词发音相同了。与之相对的,用来表示好意头的字词,也是因为其谐音和某些褒义的字词一样,所以谐音文化对普通话和粤语都有重要意义,久而久之的,人们也了解了相对应有些谐音字词背后的文化含义了。

“中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底蕴的国家,特别在过年时,人们桌上的菜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求菜名具有吉祥如意的含义,以此来表达主人对接下去一年的美好祝愿。在中国以广东人最为具有代表性,特别注重菜名的吉祥意头[3]。”

(一)好意头的食物名称

例如在粤语里,人们喜欢把葱(普通话“大葱”)和蒜头(普通话“大蒜”)捆上生菜上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因为根据粤语的谐音文化生菜的谐音是“生财”,葱和蒜头的谐音又是“聪明”“顺利”,放在一起就表示顺利生财。

每当过年逛花市的时候大家一定会买“金桔”,其实就是桔子、橘子。橘子也被广东人视为好意头的物品,因为在粤语的谐音“橘”、“桔”和“吉”的发音也相同,桔为吉, 金为财,金桔也就有了吉祥招财的含意。所以,在过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门口或者阳台上至少要摆两盆以上金桔,表示开门见桔(吉),一些讲究的还会在金桔上挂满利是封(普通话“红包”)。在此提一下,“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这三者的由来有个典故。“‘利市’一词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 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由于 ‘事’和‘是’两个字其实都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利事’写成‘利是’[2]。”而派利是,更是意味着将好运“派” 给大家,传送给大家,都会说一句好彩头的话“祝你今年利利是是”,就是希望你今年都能够平安吉祥,有个好运气。

发菜,因其形似头发,普通话里的是第四声fà,但广东人将其取了谐音fā,与发财同音了。一般烹饪时更是与猪手一起做,就变成了一个经典的菜式“发财就手”了,“就手”是粤语顺利的意思,那么这道菜的好意头就是顺顺利利的发财了。与之相似的是“年年就手”以及“生财就手”, 前者是将发菜换成莲藕与猪手一起做菜,它的意思就是年年都顺顺利利的,后者则是因为发菜的采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人们便将发菜改为了生菜来进行烹饪,一样的好意头。

说到食物不可不提的一个就是盆菜了,它起源于香港新界,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逢年过节或者祠堂开光这些有着大喜团聚的日子,都会叫着大家一起进行一个盆菜宴,大家可以围住暖烘烘的盆菜,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为喜庆之事做庆祝。这是一个传统,长久以往,盆菜就被赋予了团聚的意义在里面。

其实,普通话中对食物的名称上也有着相同的要求,也有这样的谐音文化,不管是菜色的搭配还是菜名方面,吉祥和吉利都是主要追求的目标,但和粤语不同的是,普通话在食物名称方面更加注重的是中国传统形式的词汇。例如以下的几个菜式,过年过节时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的。

鱼,谐音“余”,代表着“年年有余”,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话最具代表的一个了,“余”即是象征着富贵,年年有余就是每年都会有着富裕的钱财和食物。

年糕,谐音“年高”,代表着“步步高升”,寄望于工资、工作岗位或小朋友的知识和身高都一年比一年的高。

还有一些就是“四喜临门”、“八方报喜”、“独占鳌头”、 “富贵有余”、“鲲鹏展翅”、“平步青云”等,这些词汇中都是用四字词语来表示传统形式的吉祥、吉利含义。

因此,其实不管在粤语还是普通话,在菜名、食物名称方面都是取其吉祥、吉利、好意头的含义呈现出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决定的。我国一直都是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可谓是博大精深,食物除了注重其烹调手法,色香味俱全,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个响亮好听,又有着美好寓意的名称了,人们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对表示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可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命名都是分别用回当时帮它命名的语言区表述出来的意思才是最为贴切,最为生动形象的,要是换了过来,人们可能就会不知所云,不明白内里的意思,原本的蕴含就会消失不见,失去了那股韵味了,粤语的食物名称转换为普通话尤甚。而普通话的食物名称到粤语的话就可能会出现以下的问题,有所避忌的食物名称。

(二)有避忌用法的食物名称

在粤语里,对于有一些“唔老利”,不吉利的字或同音的字音,都会尽量地避开不说,可以的话将其换一种说法, 或者换一种吉利的名称,人们相信这样的话,好运将会伴随。

士多啤梨,普通话是草莓,因为“莓”字的粤语发音和倒霉的“霉”的一样的,非常不吉利,所以在粤语里就直接将英语的strawberry这个单词直译过来,这样的发音反而又好听又好意头,“梨”和“利”的发音是一样的。

胜瓜,普通话是丝瓜,因为“丝”字的粤语发音和“输” 十分相近,在日常生活中老是说“输”的话,肯定是大忌, 大家会认为,本来的好事可能都会被喊没了。

脷,普通话是舌,因为“舌”这个字在粤语里的发音和 “蚀”字一模一样,就是“蚀本”,亏本亏钱了的意思,非常的不吉利,所以粤语地区人们反其道而行之,用了有着好意头且相反含义发音的字“利”,但是用作食物名称的时候写作“脷”,猪舌头,牛舌头,叫做猪脷,牛脷。

猪润,普通话是猪肝,这里要提及一下的是粤语里有一个“水”文化,“水”在粤语里代表了很多不同的意义,其中代表钱财则是用的最多和覆盖度最广的。所以与“水”相反的“干”,猪肝的“肝”和“干”是一个读音,意味着没有“油水”,就是没有钱财,这里的“油水”也是“水”文化,这里的“水”表示钱财。“没钱没钱”如此不吉利的事情如何能够天天挂在嘴边,好事都变坏事了。因此在粤语里将“干”改为了“润”,“水”为财,滋润才会有财,而“润” 字就有“水”的意思了,兜了一圈回来,人们的智慧真是无穷的,这么一改变又响亮又好听,而且真真是用词精到,意头也好了。同样的,鸡肝、鸭肝、萝卜干等带有“干”字的食物名称都会换成“润”,鸡润、鸭润、萝卜润等。值得注意的是,鹅肝多是指法国的鹅肝,所以就没有做改变,这个词变成了外来事物的专有名词。

青瓜,普通话是黄瓜,因为“瓜”在粤语里有死的意思, “瓜咗”就是死了,而黄瓜,姓氏为黄的人会非常忌讳,便按照这个蔬菜本身的特征颜色改为了青瓜,避免了产生歧义的情况。

凉瓜,普通话是苦瓜,虽说苦瓜当中的苦字在此只是表示这个蔬菜的苦味,但是单说“苦”这个字,是一个需要避忌的词语,便索便取了其另一个属性特征,性寒,来命名, 在粤语地区,一般不说这个食物性寒,而是说“很凉”,所以便改成了凉瓜。

(三)香港地区特色用语

茶餐厅是香港的一大特色,是一个糅合了中西美食,具香港特色的食肆,而香港的茶餐厅对食物名称有着自己的一套命名方式,如果是第一次去茶餐厅的话,肯定会觉得不知所云或者造成一些误会,下面举几个例子。

1. 外来词

在粤语文化里,人们喜欢将英语的单词直接直译成粤语,创造出一个新的词语,一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二是因为这么直译过来即简洁又响亮,下面举几个例子。

多士,英语单词是toast,普通话是烤面包。

奄列,英语单词是omelette,普通话是煎蛋卷。

蛋挞,“挞”的英文单词的tart,其实用粤语的发音习惯来读tart这个单词,尾音的t会被自然而然的省略掉, 结果出来的发音就是“挞”了。

三文治,英语单词是sandwich,普通话是三明治。

既然是用外来词的来进行命名的,那么这些食物自然就是属于西式的食物了。

2. 略写法

茶餐厅的食物命名基本上都是采用了略写法,这和香港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无关系。

油多,牛油西多士。

酱多,花生酱西多士。

腿通,火腿通心粉。

意粉,意大利粉。

叉米,叉烧米粉。

牛河,牛肉炒河粉。

炸两,两条炸油条卷肠粉。

“曾子凡先生认为,这类紧缩性的词语可称为方言性的缩略词,是由于现代社会办事讲究效率和求省求便,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力求语言简洁、文字缩略,这类构词也就用得越来越多。[4]”

三、结束语

科技发展加强了各个城市间的交流,每个方言区对食物名称的叫法肯定多多少少会有所不同,而在粤方言讲究的是 “意头”,根据上面探讨的内容,食物名称从普通话到粤语若是名称有所不同了,原因基本上就是因为谐音或者文化内涵不吉利了,所以要换一种好“口彩”好“意头”的方式去称呼它。这是因为传统文化观念所影响而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象,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有助于激励人们的生活工作,所以虽然知道这样子的做法带有迷信的色彩, 但是我们依然会继续的使用下去,它的利远大于弊,因为它给我们的带来的是积极的、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这也是粤方言地区的一大文化特征了。

参考文献

[1]郑定欧,张励妍,高石英.粵語香港話教程[M].上海三聯書店.2011,33(8):251-252.

[2]吴小的.关于开门利是的传说.2012

[3]包惠南.年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2009

[4]曾子凡.《广州话普通话词语对比研究》.2002

篇9:《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

同一区域内生物间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我们称其为食物网。

在一区域内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使能量在它们之间依次传递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减少孩子对动物的好恶心理;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磁片及磁箭头;食物网海报

2、为每小组准备贴有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白板纸,带有白板檫的白板笔;食物链记录单等。

【学前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课是借四年级的学生上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前基础不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是四年级上册在《食物》单元学习过的食物中的营养,因此孩子学习本课的前概念是人(动物)吃食物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使自身因具有营养才能成长或因具有能量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即吃食物的过程就是食物的能量(营养)流向人(动物)的过程。

本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围绕以能量流动的方向为中心,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先后以食物链、食物网为小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特地带了一件礼物给大家。你猜猜?的确是吃的,它叫披萨。喜欢吗?大家观察下,里面有什么?(水果、芝士、培根等)

你们还希望里面有什么?呵呵,你们还真是一群吃货啊!

一、能量——生存的基础

1、探讨人类生存的基础

PPT依次出示班长的幼儿时期(1周岁照片),问: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知道她是谁吗?实际上又是谁呢?(10周岁的照片)跟小时候相比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教师概括:通过吃使我们获得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营养,而这些食物也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2、拓展到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基础

问:在自然界内,是否只有我们人类是这样的?还有谁的生长、生活需要食物、需要营养的呢?(请学生举例)

3、聚焦农田生物生存的基础

师:在这片农田里生活着:青蛙、蝗虫、蛇。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农田里生活?譬如它的能量、营养来自于哪里?请同学们思考后再来说说。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吃来吃去的(为了生存),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好恶心理。

二、流淌着的能量1——食物链

1、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A、交流生物间食物关系:

这几种生物之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B、教师概括:

同学们虽然说法不同,都是正确的,概括起来有这么两条:

“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或者“蛇吃青蛙,青蛙吃蝗虫,蝗虫吃水稻”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表述可暴露孩子对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流动方向的理解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引导做铺垫。

2、介绍食物链

(1)描述食物链

而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统一从“能量、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学生一起表述):水稻中的营养流给了蝗虫,蝗虫的营养流给了青蛙,青蛙的营养留给了蛇。也就是“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可以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

师根据学生表述并板书:水稻→蝗虫→青蛙→蛇

小结:像这样营养、能量从一个点流到下一点,再流到下一点再下下点,一环扣一环的,使能量像在一条链环内流动。我们将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设计意图】借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即每一句科学术语都包含了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更科学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表述。

(2)探讨食物链的特点

A、引出其他的动植物,探讨所存在着的食物链: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片农田内还存在着其他的动物、植物。比如(课件再出示麻雀、鹰)。这些生物之间又存在哪些食物链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轻声讨论讨论,将你们用箭头的形式将食物链全部都写下来(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写)。我们看看哪些小组最会思考,哪些小组的发现最多。

B、汇总食物链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他们自己小组找出的食物链条,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一样的,你要等他汇报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C、关于食物链特点的交流

真想不到,老师仅仅加了两种动物,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条的食物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思考思考这么多的食物链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说,教师在板书上简记:水稻、鹰)

D、教师小结: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凶猛的动物。

对啊,植物成了食物链的起点;可植物它为了生存,它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光合作用)你能向大家介绍光合作用吗?(先由学生介绍,再由ppt介绍)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现仅仅增加两种动物就让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为研究更多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即食物网的引出)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让孩子们发现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3)介绍生产者与消费者

在科学上,我们将水稻、草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叫做生产者(板书:生产者),而右边这些靠吃其他生物获得营养的我们称之为消费者(板书:消费者)。

三、流淌着的能量2——食物网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此时如果又来了一批动物,如:猫头鹰、老鼠等。现在这农田内的食物链还是原来这样的吗?会有哪些变化?(最凶猛的动物都是老鹰,食物链都到老鹰结束;食物链数量会变多……)

1、表述众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用箭头直接在生物间标出食物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换一种研究方式:在图中直接用箭头画出其中的食物链。如果箭头有重复(就像这样)我们就用一条箭头表示就可以了。

(孩子们用白板笔在白板纸上画箭头,可用纸巾试擦修改)

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完整,最详细。(要求:1、轻声讨论2、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2)修正食物关系图

请一组同学拿作品上台展示。问:他(她)标对了吗?问请对比一下你的食物关系图和这位同学的食物关系图哪里不一样?应该怎么标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生物种类变多后仍用食物链表示其中的关系会显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则采用直接在生物间表达食物关系更为方便。

2、交流概括食物网的特点

(1)描述食物网

真想不到,仅仅这么几种生物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把老师的头都给看大了,很像什么?(网)。你们能给这种食物关系取个名字吗?(板书:食物网)

(2)发现食物网的特点

我们再看看这个食物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片食物网中,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互相依存、有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食物网的特点,让孩子初步体验到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外下面的研讨打基础。

3、探讨食物网内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在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发现了很多老鼠在偷吃水稻,一气之下买来老鼠药把这片水稻田里的所有老鼠都毒死了(将老鼠擦掉),你认为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水稻能够增产吗?学生边讨论边在白板纸上摆弄。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篇水稻田内,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发现一种生物不仅与它直接存在食物关系的生物有食物关系外还与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感受食物网大量存在

在其他地方的食物网如:大海、森林、池塘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吗?举个例子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大海、森林、池塘的图片,让孩子学着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去想象其中生活着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四、课外拓展

请分析自己的早餐中所包含的食物来自哪些动物或者植物,并相应的写出食物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去解读自己吃饭时存在的食物关系,既达到了运用本课的知识的目的又与本课导入环节内容相呼应,回归课堂学习的本真!

五、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简。

篇10:《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从听课到备课再到真正的上课,在教学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这期间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以及老师、同伴的指导都值得反思、总结。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听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循序诱导,没有知识灌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收获时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同时老师要发挥课堂的指导地位。

二、教学教态:

1、声音:声音还是比较洪亮,只是语调还缺乏教学热情,比较平铺直叙,还可以更抑扬顿挫一些,时而和学生们用开玩笑的语气给孩子们讲小笑话。时而严肃,强调重点。时而用有亲和力的语气关心孩子们。这样的课堂会更充实,也会更有乐趣!

2、动作:课上,每个孩子都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老师的举动很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的参考。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的每个动作要自然、大方、时刻体现着对学生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课下对我说:“老师,您真有礼貌,当我们掌声欢迎您时,您还说了谢谢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为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暗自高兴,同时,也提醒着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3、心理: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上课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语言是否自信、教学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锻炼、自己学会积极调整的。刚登上讲台,我会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老师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们喜欢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自己就会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是对真实教学的一个预设。

(1)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避免了重复讲解、讲解过深的知识点。

(2)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没有吃透,有些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开展教学。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读课本,自己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再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识点,因为对学生,要负责任!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学生: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有趣、有用,当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讲给同伴、家人时,他们就喜欢上了学习。所以,带给孩子们的课要多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到: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只要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于不是特别抽象的知识,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来增添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讲小故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写食物链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前期的了解,设计了比较活的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还是不够:

自己想:学生们的回答会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写的,可是,忘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想法的灵活、开放,于是,在这方面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鹰吃蛇的故事,当问到学生们故事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时,想着学生们回答:草、兔子、蛇、鹰。没有想到,学生们说了好多,还有:树、花、蚂蚁、微生物。当时,学生们说什么,我就都写上了,指导老师夸我做得很棒,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我学会了要时刻尊重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也知

道了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做出预设。

2、课堂技能:

(1)导入:

本节课导入比较成功:时间控制得当、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还可以、师生有效地交流、导入也有效地为开展教学内容服务。

结合上一节课《水和温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失败的导入和本节课成功的导入,更加明确了:导入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会带偏学生们。

(2)设疑和提问:

这一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要提前设计出本节课的问题串: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提问要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分析评价、必要的引导、总结。

(3)讲授: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科学,所以,讲授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的知识,要学会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其次是:讲授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学习、听课时,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感,使讲授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艺术性同在。

(4)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与PPT应用方面,自己还需要进行两者的合理分配,板书更多地体现教学重难点,PPT是为了教学更好服务的工具,切记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带着走。同时,也要学习制作更好体现自己教学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学习的是触发器的运用。

(5)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还可以用什么呢?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总结,对于学生回答的肯定要具体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体、很全面,将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样,对学生的肯定很真实,同时也强调了易错点。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有的时候,由于时间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会没有时间总结。总结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会使课堂的重难点突出,总结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重难点突出。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形成系统。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四、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二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难点的强调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1、在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时,用到两个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讲解时,强调的很到位,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易错点,很具体。

2、用枯草杆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3、为学生们解答疑惑:食物链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写进食物链里,解答得比较成功。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捕食关系强调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处:

1、要记得错的知识点不能写在黑板上。

2、要教给孩子们数食物链的方法。

3、老师不能只强调重点,要落在课本上,让学生们划出重点。

4、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强调到位就好。

5、有学生问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里的大鱼和小鱼都是鱼,能不能只写鱼?当时给学生的解答是可以,后来一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的小鱼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鱼是肉食性的,不能笼统地叫做鱼。

6、要记得课件的色彩对比,要让学生看清楚。

7、语言,尽量能够用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口语化与科学、准确不冲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语言的科学。

上一篇:2023城关二小秋季开学典礼讲话下一篇:游玩宁波周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