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2024-08-09

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通用9篇)

篇1: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云南省龙陵县 匡嘉德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我修养能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教师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一种活的个体,他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时发生改变,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多地安排学生进实验室,通过感性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化学教师的心愿。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要通盘考虑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事先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要克服见一步走一步、备一课讲一课的被动局面,要有大局观。由于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内容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四、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高达44%的人都表现得累、无兴趣。调查部分学生的回答“累,没精力”、“想睡觉,人不在状态”、“作业越来越多,忙得没时间思考”、“无兴趣,脑子懒得动”。

2、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精神压力,使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对每一个学生的的提问都保持热情耐心,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

3、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

4、有一部分自信独立能力强的学生,发现问题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会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遇

到问题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觉得自己能解决”。

以上研究表明:由于多数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兴趣、好奇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减弱或说不清有什么变化。因此在教师要求其提出问题时,多数学生对思考发现问题不感兴趣或根本不知道怎么发现问题,只会问一些作业上不会做的题,而不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只有少数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所以也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要求提问时,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为此:

1、探究令人困惑的情境和问题能培养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平时教学的准备、理解(或建立表征)和应用3个阶段中,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匹配的问题,或将某些活动加以修改,以便让学生提问。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参与逼真的科学过程,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行动,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思考问题的机会,享受问题中的乐趣,即所有人经过努力都会得出“哇”的惊喜。

2、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内容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年幼儿童身上容易看到好奇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越来越少。在学校中,他们面对的是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内容、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方式、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时间。很多时候,这种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或仅因为有趣而提问题的观念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至少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学习内容或讨论他们提出的有趣问题的机会,有自由选择机会的学生有更强烈的好奇性和兴趣,我做某事是因为我选择这么做,而不是别人要我做。

篇2: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程海霞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在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篇3: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一、明确目标加强效果

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起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能力。而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并加强四大能力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和关键。

而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尽管引导者是教师, 但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就决定了教学的本质是“学”而非“教”。唯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 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所以,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目标就是,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定教学的发展和实施, 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计划, 这样才可以为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奠定对象基础。

此外, 教学的目标明确还包括一点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是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施予者。而教学的活动开展是分节、分章开展的。有效教学追求的首先是各个部分的有效性教学, 最后整合为一个整体时获得一个更强大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关键平台, 更是学生较快吸收、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 任何一个有效性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发展。

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而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知识, 吸收了多少知识才是决定这个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还是无效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多项能力的培养更加影响了有效性课堂的建设。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 要让一个课堂充满活力, 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应用好各种策略。下面笔者就简要论述一下如何让课堂这一主阵地成为学生快速成长的沃土。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一个课堂的基础,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使得师生关系融洽, 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 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气氛的发展和活跃也会被激发出来。因此,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教学的无形支持。而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力引导和学生的合作的。因此, 教师要积极地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开展趣味化的教学

趣味化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吸收知识, 培养能力。在英语的教学中, 开展趣味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撇开对英语这种交流语言的一种天然隔阂, 更好地融入其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着一些简单的食物要求学生来简单的进行介绍, 如果是一个apple, 学生可能会介绍一个apple的产地、口感、上市的季节、价格、富含的维生素、在什么时间段内吃apple是比较好的选择等内容。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和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 教师还可以借助视频来播放与主题相关的一些片段, 然后在片段观看中将“offer、provide、supply”进行一个比较, 将“out of curiosity出于好奇、be curious about sth.对某事好奇”等词组进行区分学习。

这样学生在趣味化的教学中, 学生学到了知识, 能力得到了发展。

以上两个部分是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当然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开设个性化的探究学习等, 在此笔者就不赘述了。

三、开设课外兴趣小组

尽管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最为关键的部分, 但是课堂外的学习活动依然不可以放松。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吸收7成的学习内容, 但是还有剩下的3成则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加强性的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对英语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所以学生已经可以较为独立地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此外, 尽管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张, 但是笔者认为教师依然可以协助学生在课外开展英语课外小组, 利用课余或者是周末的时间进行英语的交流和探讨。

开展课外的兴趣小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 可以开展听力兴趣小组、阅读兴趣小组、口语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等, 当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一些英语戏剧社小组中自编自导自演英文戏剧, 也可以是英文朗诵小组等。

这样的做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也使得学生愿意参加进来, 并且在小组活动中愿意表现自己, 进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最终实现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小结

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探究一直以来都为教师们所热衷并不断地开展着探究。英语的课堂丰富多样, 学生的个性也是千奇百态。所以一切方法只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上文所论述的几个观点也是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总结出来的, 希望能够给诸位同仁提供点意见。

摘要:英语教学历来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 因为这门学科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英语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 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所以学好英语不仅是推进学生的发展, 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将分别从明确目标、加强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来论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何声钟, 毛有祥, 高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J], 2013年2月

[2]陈王超, 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J], 2011年9月

篇4: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教学;化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18-01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有的同学还编出一些计算题,第6小问编得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体是流动的,有损耗。这和书本上的“高炉煤气”含有哪些气体,为何称之为“煤气”是不谋而合的。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要通盘考虑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事先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要克服见一步走一步、备一课讲一课的被动局面,要有大局观。例如:在《化学①》(必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介绍铁和铝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介绍生活中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要求通过实验分析铁锈中的铁是Fe2+还是Fe3+?联系如何防止生锈?了解铁和血红蛋白的关系,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在人体中吸收和利用的过程。(2)让学生推选代表取来浑浊的河水并在课堂上加上明矾,通过实验的现象说明明矾在净水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明矾的净水原理,铝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内容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化学①》(必修)P.95实践活动——雨水pH的测定,《化学②》(必修)P.68的实践活动——在塑料袋中放一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或青橘子,将塑料袋口扎紧,密封好。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等等。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学生不难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得出如何催熟青香蕉或青橘子。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如例题:已知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但事实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及钠剧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解析: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但由于生成物Ca(OH)2是微溶物,会覆盖在固体钙的表面,阻止钙与水接触,反而速度变慢。

那么,下面的这道大相径庭的题目也会用到“接触面”来考虑。例题: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①将金属钠用细铁丝网网住后进入蒸馏水中;②将金属钠用带孔的铝箔包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③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④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篇5: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摘 要】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与用的初级过程。这是一种模拟实际的应用练习,在假定的“实际”情景下去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习题,包括课内例题、课外作业(有时被称作狭义上的习题)、测试题等。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使他们熟悉思考、处理物理问题的某些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习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获得直接经验,解习题就成了课堂教学中较为简捷的一种训练手段,尤其是高考考的是习题,绝大多数老师学生都过于热衷习题的教学和训练,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

首先,在习题教学中就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解题,轻体验的现象。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存在绝大多数习题教学都是为了应对考试的现象。给学生的题目中,大多是已知某几个物理量,而求另外的若干个物理量的题型,这是一种已经理想化、抽象化的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感觉是冰冷的,机械式的,不能感受到物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做多了这类题目,就会使学生感觉到学物理就是套公式,套解题步骤,达不到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

其次,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忽略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应对高考的急功近利,教师在习题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不太善于理性的分析问题、思维上条理不够清晰呈跳跃式、逻辑性差的这种现状,过度追求难、多、怪,影响了习题教学的效果。

第三,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强调机械记忆、模仿和灌输。物理习题教学缺乏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以及错误原因,忽略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渗透教学。致使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容易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能灵活地把物理规律应用在新的问题情景中。不讲究过程与方法,把方法当知识教。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可以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可以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可以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习题教学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五大原则。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优化习题选编

在物理教学的习题练习中,教师应该做到始终贯彻减负,减压,增效的思想,有的放矢、专项突破,有目的性、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习题。明确编选每一习题的教学目的和应达到的教学效果;注意习题的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周到、全面、不过分,即编制的习题一定要符合施教对象的实际情况,又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来说,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结构越合理,相应的创造能力就越大。新课程改革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还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在重视知识的衔接、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就题讲题,因为那样学生学到的只是零碎的、片面的知识点,会造成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点。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能把一道题讲好,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让他们把知识点穿成线,把知识线连接成网,变成一个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知识网络。有了合理的知识网络之后,在解题的时候就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下药,避免了解题思维的混乱、生搬硬套公式和解题方法。

(三)丰富习题教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一个学生不应该只评价结果,而要更注重评价其学习的过程。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更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在平日的习题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的提高。

总之,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社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合理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习题教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篇6: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在按照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革新,虽取得一些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 新课改下

高中地理

新课程教学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0-02

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转变,因此,重视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能使事半功倍。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现状

1.教学目标缺乏启迪性

从现在的地理教学的目标来看,多数地理教师都更为注重地理知识层面的传授,忽视了地理知识层面所承载者的地理观念层面,过于重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成绩的达成,而没有在传授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带给学生们地理文化的感悟与体会,忽视了地理知识背后的地理文化带给学生们的精神鼓励与启迪的作用。

2.教学过程过于功利性

现在多数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使用,没有重视知识内在发展的历史与关系,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的机器,学生因此而缺少了许多主动思考的机会,更严重的是由此形成了懒惰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们探索思维与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3.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

在对于教学知识的巩固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往往都是鼓励学生强化记忆,重视技能上的掌握与运用,把地理学习认为成解题方法的机械化操作。

二、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1.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1)如何设计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在制定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从以下这三个要素考虑,包括了地理课程的标准、教学课堂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地理课程的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必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来制定目标,方可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应当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

(2)如何设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处理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资源优势的前提。有效的教材处理可以真正的把教材落实在教学的课堂上,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步骤。要有效的处理好教材,必须了解教材里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教材处理的策略性准备,包括了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内容与素材,也包括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实的意义来删减没有意义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对于具有互通性与关联性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如何设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地理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手段。对于高中地理练习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现实性,所设计的练习题应当具有现实的意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其重点、难点不同,所涉及的练习题应当从不同的教材内容出发;趣味性,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应当不仅体现了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练习题当中加入丰富的生活素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2.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实施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提问和讲授来启发学生思考以及引导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效的探究来帮助学生建构高中地理知识以及提高地理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注意教学的贴近性、趣味性以及开放性,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地理文化,同时所选择的高中地理文化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过度追求高中地理文化而忽略了课堂教学本身的知识内容。由此,遵循贴近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所讲解的高中地理文化贴近教学内容,而且要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可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文化融入教学当中的作用。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的时候,应当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例子来讲解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此外,还可以选择开放性较强的地理文化来融入地理内容的讲解中。例如,引用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让学生联想到山地地形和气候、植被之间的关系;痛过播放地震视频来吸引学生探讨地震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来探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开发

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主要从学科发展、生活地理、人文渗透与课堂生成四个角度讨论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课程的长远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在我国现金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之一。要实现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科的发展、生活的地理、人文的渗透以及课堂的生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高速发展,我国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也迈进了以全新的进程,其中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在我国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亚丽.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61)

篇7: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化学组 陆玉涵

初中化学是初三开设的一门新课,由于初三学习难度增加,学习时间紧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学生对于这门新课,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的目标。

策略

一、筑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为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任何教学范式都需要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得以实施,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勇于挑战困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与老师敞开心扉,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试想,师生之间从不沟通交流,彼此形同陌路,那么再好的办法与策略,最后真正所起的作用一定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除了平时课间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谈心外,我还有一下的一些做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一本周记本,记录真情实感

在每周的回家作业中,我会额外的布置一项化学周记的作业。主要让学生记录学习体会,学习盲点疑惑、甚至是对老师的建议都可以写入其中。并且我会对其进行书面回复。我发现,在周记本里,学生把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也表达出来了,让我了解了他们的更多思想动态。这样一来,彼此的心灵贴的更近了。

2、小小奖励,功效巨大

另外,我经常会给学生一些“小恩小惠”。比如,对于一些成绩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或是行为规范有进步的,进行奖励。一块巧克力,一本本子,一支笔,虽然是小物品,但对于学生来讲,却觉得特别亲切而有意义。

通过这些做法,我发现,学生和我的相处变得融洽和谐,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使我的化学教学工作变得顺畅有效,师生之间的架起的这座情感的桥梁,正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

策略

二、运用科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开展有效实验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化学实验处于启蒙阶段,在起始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因此有些实验可能要通过教师的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更好。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因此教师事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而且要保证让全班都能看清看懂。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在滴加试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慢慢往下滴加,而在观察试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事先要先准备好一张白纸,衬在试管后面,这样学生便可很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而在做两种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实验时,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时,则可衬一张黑纸,还可走到教室中间,便于全班同学观察。为了方便起见,我便自制一个实验教具,取一张硬纸板,在一边贴上白纸,一面贴上黑纸。这样,当我同时演示几个此类实验时,便可以灵活的使用这个简单的教具了,大大节省了演示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将知识编成顺口溜,提高记忆效率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而需要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必须要先有记忆。化学不同于其他理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这通常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因此若能用精炼的语言或是顺口溜的形式来概括知识点,将使记忆变得简单,同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待弄清楚其中的操作步骤时,用八个字便可概括出这个实验的精髓:酒精灯“迟到早退”,一氧化碳”早出晚归”。又如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与茶庄定点收利息谐音)”,短短的七个字加上谐音,学生不用半分钟便可记住。

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经常会混淆。于是,用“一单一化两边站”来表示置换反应,用“双交换,价不变”来表示复分解反应。这样一来,学生便再也不会弄错两者的区别了。

3、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若能适时的运用这些教学手段,那么可以很好的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教学变得高效。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教学过程中,我便利用课件形式,将表格进行投影,并设置相关的动画。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我先让学生观察该表,发现有13行,6列,分别对应13钟阳离子和5钟阴离子。我先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组合一列列或一行行的组合出物质的化学式,并且在每个相对应的格子里(如第一行第4列组合出的物质时HNO3)有相对应的多媒体效果,只要第几该格子,便会出现物质的化学式及某些性质。这样一来,在学习溶解性的同时,学生又再次巩固了13*6=78种常见物质及相关性质。接着,对溶解性进行归类,观察表格发现钾钠铵硝酸盐及酸均可溶,于是,这些可溶的格子用一种颜色表示,剩下的不溶液同理用另外的颜色表示,这样便可将酸碱盐的溶解性进行分类,学生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些都是光靠书本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使之变得清晰明了,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策略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法宝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势必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牢牢抓住这一点,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愿意学习。

在新课的学习时,我认为一个有趣而适宜的引入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新课的紧张情绪,可以一开始便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节内容时,我先用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不了。”来引入新课。学生猜出谜底时的兴奋与喜悦,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有时知识点本身没有什么趣味性但却又要记忆的情况下,我便采取让学生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巩固,比如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这一学习内容时,对于知识本身来讲易于接受,然而学生一直学不好的原因在于化合价的记忆模糊混淆。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表记化学式书写的方法,让学生来角逐“化学式记忆王”。比赛规则是:比赛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化学式书写的最多最规范的学生便获胜。我发现,在准备期间,每个学生都比以往更加认真更加投入的在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的记忆显然更深刻。于是随着我的指挥,比赛开始。只见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再也不觉得记忆化合价与化学式是件枯燥的事情,反而觉得有趣,激情死神,甚至还有学生课后仍在下功夫,就为了下次能当上“化学式记忆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间接兴趣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干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想,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一项美差,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刻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让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乐学,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

篇8: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基本特征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以学生三维目标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内涵, 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的有效知识量高。

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传统教学认为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越多, 教学效率就越高,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和知识的智慧含量, 把知识教学与学生智慧发展统一发展起来。

3. 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包含教学方式结构、教学思维结构、教和学、课堂环境等方面的和谐平衡。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平衡, 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序不符合时, 人的兴趣最大。例如2011年讲《辛亥革命》时, 我提问:今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认识到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时, 我提问:同学们想一下, 在中国近代史上, 有一次列强侵华战争, 最高统治者出逃, 战争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这是哪一次战争, 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 知道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北京条约》, 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 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 另一方面表明了清朝的腐败, 这说明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 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密切关系。进一步设问: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1) 只有国家富强, 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们才能洗刷这段屈辱的历史。 (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 经济才能发展, 国家力量壮大了, 才不会受外来势力的压迫。

三、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例如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我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变, 理解卢沟桥事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当时北平的东面、北面和西北已被日军占领, 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内地的唯一门户, 是中日双方必争的军事要地, 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然后通过南京大屠杀揭露日本法西斯的凶残本质, 即是要灭亡整个中国, 同时把握: (1)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 绝不能忘记我们的同胞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 争取和平。 (2) 炎黄子孙绝对不能忘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 而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 坚决防止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3) 注意将日本人民同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分子、新法西斯分子区分开来, 尽量帮助那些暂时受到蒙蔽的日本人明白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四、运用多媒体, 优化课堂活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领域广泛使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以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它的优势。例如《黄河大合唱》, 其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滔天罪行, 同学们仿佛被带到上世纪三十年代, 看到了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 听到了神州大地哀歌四起, 个个义愤填膺, 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让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时, 放映幻灯片:老照片《清朝男子》, 观察照片上的人物与现在有什么区别, 投影《花样年华》剧照, 不仅带给明星更耀眼的光环, 还使旗袍重新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你能预测一下它的发展趋势吗?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扩展, 学生逐步认识到社会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必然会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也必然走向世界, 发生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装界占有重要地位, 是因为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达成共识。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意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进行探究式历史教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例如在讲《西安事变》时, 我提问: (1) 事变后出现哪几个的不同主张政治派别? (2) 各派政治力量的主张是什么? (3) 杀蒋可能导致什么局面? (4) 中共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认识到西安事变的爆发是由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只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才能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 其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确保学生学习历史内部动力支持, 明确任务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老师指导学习方法, 同学之间合作交流, 例如讲《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我引导学生学习, 然后提问: (1) 在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时候, 蒋介石为什么会发动政变?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为什么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 相互交流, 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班级交流中积极回答, 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完善自己的想法。讲《平津战役》时, 我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认为: (1)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古迹和文物, 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3)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推崇的上策, 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学生从中体会到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 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而且预示着中国人民的胜利。学生感受到共产党的聪明智慧和英明决策,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

七、运用历史地图, 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历史地图解释历史事件, 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 学生针对地图进行历史事件分析, 活跃课堂气

WENJIAOZILIAO

氛, 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三大战役作战形势》图中, 攻克锦州是辽沈战役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仗, 是东北解放和平津解放的关键战役。在教学中我深入挖掘历史地图蕴含的丰富信息, 积极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八、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的作用, 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等学习行为要及时评价, 指导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 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还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以及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 除了常规的测验、考试等笔试外, 应把评价过程动态化, 使之贯穿于课堂、日常活动过程, 可设立发现问题奖、发言奖, 可进行研究学习成果汇报展览, 可让学生设计测验试卷, 同学互测互评。在课堂中,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肯定和表扬,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再对回答中不足之处补充说明;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 再分析错误原因, 并加以指导, 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有效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教师要切实地把有效教学理念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摘要:新课改特别强调素质教育, 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 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探究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任鹏杰.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 8.

[2]余文森.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9.

[3]朱汉国, 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7.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5]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一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 (第一版) .

[6]朱汉国, 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

[7]钱洪潮.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 2009, 8.

篇9:探究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几点策略

摘 要: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关键词:高中教学;化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18-01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有的同学还编出一些计算题,第6小问编得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体是流动的,有损耗。这和书本上的“高炉煤气”含有哪些气体,为何称之为“煤气”是不谋而合的。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要通盘考虑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事先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要克服见一步走一步、备一课讲一课的被动局面,要有大局观。例如:在《化学①》(必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介绍铁和铝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介绍生活中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要求通过实验分析铁锈中的铁是Fe2+还是Fe3+?联系如何防止生锈?了解铁和血红蛋白的关系,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在人体中吸收和利用的过程。(2)让学生推选代表取来浑浊的河水并在课堂上加上明矾,通过实验的现象说明明矾在净水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明矾的净水原理,铝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内容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化学①》(必修)P.95实践活动——雨水pH的测定,《化学②》(必修)P.68的实践活动——在塑料袋中放一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或青橘子,将塑料袋口扎紧,密封好。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等等。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学生不难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得出如何催熟青香蕉或青橘子。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如例题:已知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但事实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及钠剧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解析: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但由于生成物Ca(OH)2是微溶物,会覆盖在固体钙的表面,阻止钙与水接触,反而速度变慢。

那么,下面的这道大相径庭的题目也会用到“接触面”来考虑。例题: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①将金属钠用细铁丝网网住后进入蒸馏水中;②将金属钠用带孔的铝箔包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③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④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试精确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产生氢气的量的关系应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包有铝箔的钠和水反应后形成的碱液会继续和铝反应生成氢气;而用铁丝网网住的钠会沉在水底反应,和③④的区别是钠浮在液体面上,因钠呈熔化态,会和空气中的O2等反应而致产生的气体少。答案是C。

李艳

摘 要: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91-02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一、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比如曾经有一道高三化学知识背景的反应,又是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室设计,它包括了气体的净化、检验、酒精灯的点和熄顺序等,有的学生可以设计很多问题,说明他对知识掌握的全面、考虑问题更缜密。如:

1、长颈漏斗中的水的作用?

2、两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分别是?

3、先点哪盏酒精灯?为什么?

4、第2盏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

5、先熄灭哪盏酒精灯?

有的同学还编出一些计算题,第6小问编得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体是流动的,有损耗。这和书本上的“高炉煤气”含有哪些气体,为何称之为“煤气”是不谋而合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二、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而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要通盘考虑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制订周密的计划,事先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要克服见一步走一步、备一课讲一课的被动局面,要有大局观。例如:在《化学①》(必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介绍铁和铝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介绍生活中的铁合金和铝合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要求通过实验分析铁锈中的铁是Fe2+还是Fe3+?联系如何防止生锈?了解铁和血红蛋白的关系,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铁在人体中吸收和利用的过程。(2)让学生推选代表取来浑浊的河水并在课堂上加上明矾,通过实验的现象说明明矾在净水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明矾的净水原理,铝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内容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化学①》(必修)P.95实践活动——雨水pH的测定,《化学②》(必修)P.68的实践活动——在塑料袋中放一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或青橘子,将塑料袋口扎紧,密封好。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等等。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学生不难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得出如何催熟青香蕉或青橘子。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将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身边,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教师所追求的,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但如何实施,这需要一些教学设计和联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如例题:已知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但事实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及钠剧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解析: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 但由于生成物Ca(OH)2是微溶物,会覆盖在固体钙的表面,阻止钙与水接触,反而速度变慢。

那么,下面的这道大相径庭的题目也会用到“接触面”来考虑。

例题: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金属钠用细铁丝网网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②将金属钠用带孔的铝箔包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③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

④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试精确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产生氢气的量的关系应是( )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C包有铝箔的钠和水反应后形成的碱液会继续和铝反应生成氢气;而用铁丝网网住的钠会沉在水底反应,和③④的区别是钠浮在液体面上,因钠呈熔化态,会和空气中的O2等反应而致产生的气体少。答案是C。

上一篇:寒假练习五下一篇:近期落马的银行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