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高考

2024-08-15

江苏省小高考(精选8篇)

篇1:江苏省小高考

今年全省共有34.41万人报考学业水平测试,比去年减少3700人,减幅为1.06%,其中高二考生31.17万人,高三考生3.24万 人。全省6门必修科目报考总人次为14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3200人次,增幅为0.22%。从考生结构看,报考化学的最多,为27.67万人,其余报考 地理科目27.48万人、政治科目为26.55万人、历史科目为25.82万人、生物科目为22.90万人、物理科目为14.58万人。

江苏省体育、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7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考生在参加专业录取时,D级(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不得超过3门,方可填报高考志愿。

全市设14考点

摄像头、拾音器等一应俱全

今年全市共设立14个考点,其中扬州市区设置扬州中学、扬大附中、新华中学、扬大附中东部分校4个考点,邗江区设置邗江中学考点,江都区设江都中学、仙城中学、职教集团3考点。

今年(20)所有小高考考生均在标准化考场进行考试。考试期间,考场内视频监控系统、网上巡查系统、作弊防控系统等均全部投入使用。

目前标准化考点基本准备就绪,部分考点正在进行设备调整。采访人员在扬大附中看到,标准化考点不但设置摄像头、拾音器,考试时还有电波干扰设备,而作为标准化考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电波钟,已经常年落户在教室里。

考生须特别注意

不要穿含金属饰物的衣服

对于高中生来说,“小高考”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标准化考场,那么考生有什么注意事项呢?昨天,市教育考试院针对考生携带的物品要求再次发出了提醒,从进场到交卷都有明确要求。

考生进场时,考场会使用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检查,所以请考生不要随身携带金属物品,尽量不要穿戴含有金属饰物的服饰,这样可以节省检查时间。

不要佩戴手表参加考试。考场里已设置了电波钟,为考生作答提供时间参考。考试开始、结束的指令以考点统一发出的“开始”“结束”信号指令为准。

考生答题时,要使用质量过关的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如使用假冒的2B铅笔作答,灰度不够,会影响扫描的质量。

笔试一律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卷,否则答题无效。

考生必须出具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才能参加考试,如考生居民身份证未办理或遗失,则必须办理临时身份证方能参加考试。

考试纪律要求

每场考试均不允许提前交卷

省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每场考试均不允许考生提前交卷离开考场。

此外,教育部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加大了对违规考生的处罚力度,首先对作弊行为的认定方面,将“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调整为“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的”,表明在考试过程中,只要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无论是否使用,一律按照作弊处理。

全省统一评卷

4月10日后发布考生成绩

省教育考试院重申:我省现行高考规定,体育、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7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考生在参加体育、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其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不得超过3门,方可填报高考志愿。

体育、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全部7门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如有科目缺考,将不得参加20高考志愿的填报和录取。

为确保评卷工作公平公正,评卷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统一管理,采用计算机辅助网上评卷模式,评卷工作于4月上旬结束,4月10日后发布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信息技术考试)成绩。采访人员 刘冠霖

篇2:江苏省小高考

扬子晚报网讯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昨天出炉。本报第一时间特邀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教研组,对六门说明进行解析。根据《说明》显示,总体来说各科总体结构保持平稳,考查内容方面略有调整。

扬子晚报记者 张琳 王璟

物理

增加“物理学渗透影响”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陈庆

【分析变化】与2013年相比,《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对命题的要求增加了“渗透物理学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体内容和说明没有变化,依然保持《物理1》《物理2》必修部分42个考查点,其中26个A级要求、7个B级要求、5个C级要求、4个a级考查要求。《选修1-1》部分18个考查点,全是A级要求;《选修3-1》部分17个考查点,16个A级要求,一个a级要求。由此可见,物理学业水平考试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

【复习建议】从《说明》可看出力学部分的重点地位依然突出,备考复习中必须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做到概念清晰,不留死角;理清思路,不走弯路;细心运算,不留遗憾。特别是对12个B、C级要求的内容,更是要认真设计,讲练到位;实验复习中,要注意各个实验要求平等,出现在试题中的机会均等,复习要面面俱到;选修模块虽然都是A级要求,但也约占全卷的20%,所以不能忽视,要确保拿满分。从今年对命题的要求中增加的“渗透物理学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来看,在试题中会涉及到物理学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内容,所以复习中不但要关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新情景、新应用,还要关注物理的发展历史,关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我国在科技发展中的成就。

化学

注重考查学生基本化学素养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周泓

【分析变化】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从命题指导思想上有所变化,删除了“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改为“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定位更加准确。具体分析如下

1、“测试内容和要求”保持稳定,有微调,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有:(1)“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由测试要求的A调整为B,删除了“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初步学会Cl-、SO42-、CO32-、Fe3+、NH4+、Na+、K+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改为“学会Cl-、SO42-、CO32-、Fe3+、NH4+、Na+、K+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改为“了解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并且由测试要求的A调整为B。(4)“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改为“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单质、化合物的电子式”。(5)“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为“了解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并且由测试要求的A调整为B。

2、“典型题示例”一半进行了更新,更新和保留的试题保持考点不变,试题更加突出情境的“应用性”和“生活性”,更加符合学业水平测试的一贯性、时代性。

【复习建议】认真研读新的考试说明,切实做好复习工作,复习内容要“不漏”、“不超”、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训练,培养提高能力。

生物

具体测试内容有3点变化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冯华

【分析变化】《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说明》与2013年《(生物)说明》相比,在“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中共有4点变化,其中测试内容有3点变化:

1、必修1中原“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修改为“其他几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将几种细胞器进行了明确,并要求掌握这5种细胞的结构。

2、必修1中原“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修改为“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将“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删除。

3、必修2中原“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修改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测试要求有1点变化:必修1中“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原来B级要求降为A级要求。另外,在“典型题示例”中替换了2条例题,单项选择题的第6题和非选择题的第24题。

【复习建议】立足教材,打好基础。认真研读课本,对照《考试说明》,梳理每个知识点,在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的同时,特别加强对《考试说明》中标注的C级要求考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适当练习,提升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系统的基础训练,可在练习中优化基本方法,提升基本技能。同时可加强对C级要求考点等问题的专题研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实验。《考试说明》中的每一个实验均有“结果及其分析”,都是C级要求。因此应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中运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

历史

测试内容中大的知识点几无变化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长尚祚祥

【分析变化】《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科目)说明》与2013年的《说明》相比,从命题指导思想到测试内容和要求上均略有微调。其它如测试时间、分值、题型上没有什么变化。

总体来看,2014年的说明在保持以往说明的稳定性、指导性的同时,首先从命题

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要注重考查考生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适度测试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与人文素养。

其次从测试内容和要求上,与去年《说明》相比,测试内容即大考点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将去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合并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教育事业”,共计72个大考点,比去年从数量统计上看少了一个,但从其实际考查(测试要求)规定(表述)看,明确删除的有8处,新增加考查的有6处,表述用语调整的有10处,测试能级调整中,明确降低测试能级要求的仅有1处,即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考查由理解改为了解,而明确由了解上升为理解测试能级的有3处,分别是: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整表述用语的10处中,能级测试要求提升的要明显多于降低的,因此,从难易度(测试能级要求变化)上看,今年的说明比去年难度略有增加。

第三,从新增考点来看,注意关乎热点。如“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等,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应用等,紧扣时代主题,与当今中国时政热点相吻合,这些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历史考试命题向来不回避热点。

【复习建议】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考纲,准确把握新考纲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与具体要求。其次细化比对2014年与2013年考纲中具体测试要求的变化之处,筛选出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不考的,哪些是新增的,坚决依托考纲带领学生展开复习。具体到课堂复习时要先拟定计划,把握好进度与节奏,做到有序开展。眼下的课堂复习应紧紧围绕新考纲,切实抓好对主干知识的梳理、理解并适当结合题目训练,讲练结合,打牢基础。进入2014新年后,再冲刺复习。

政治

21个测试知识点有修改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长徐一鸣

【分析变化】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共对21个考点进行了修改。

新增“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2个考点。删除“消费结构”、“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个考点。

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2个考点的能级要求。降低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个考点的能级要求。

变动的考点共12个,分别是“货币的本质”;“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本次考试说明修订依据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和新教材的变化,同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考试特点。

【复习建议】针对考试说明的变化,在教与学中,第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新教材的变化。第二,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决议,能提高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公民有序民主参与,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等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第三,关注学生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地理

思维量加大,能力要求提高

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常莉

【分析变化】

一、“测试内容和要求”:总体保持平稳,对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更加精炼。对“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表述由“能够探究、评价地理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更改为“能够探究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评价”,“思路”和“评价”两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

二、“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基本不变,比去年有微调,对测试要求的表述更精简和准确。具体调整:

1、测试内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由“了解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调整为“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测试内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删除“以及在此过程中”,表述更精炼。

2、测试内容:自然灾害,“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中“简述”调整为“说明”,能力要求略有提高。测试内容:地表形态的变化,增加了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能力要求提高。

3、测试内容:城市的空间结构,“结合实例,说明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中“说明”调整为“分析”,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三、“典型题示例”:由31道题,缩减为29题。更新了几乎一半的题目,新的题目多和最新的时政相结合,且一图多题的题型中难度略有增加。

【复习建议】针对新的考试要求,复习时要注意:

1、梳理教材基本知识点,夯实基础知识,弄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多进行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训练,多进行材料题和图表题的训练,注意提升学生思维量;

2、利用图表、知识网络、多媒体动画、实物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3、精讲精练,尤其要重视读图、读材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篇3:江苏地理“小高考”复习初探

(一) 关注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及其变化

学业水平测试覆盖面广, 考查程度细, 但都在考试说明范围之内。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着眼于《考试说明》, 同时兼顾教材, 对《考试说明》中所列出的知识点要认真分析, 寻找最佳突破点, 对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笔者认真阅读了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试说明, 与2013年相比其在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的试卷结构及试题的测试方式和时间上都没有变化, 只是在具体的少数知识点及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做了细微的调整。

通过对近两年《考试说明》的比较发现删掉了部分原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取而代之地改成了对这些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 典型题示例也全面更新, 教师可适当运用。

(二) 分析往年试题特点, 了解试题导向

分析以往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试卷内容、考试形式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试说明》对平时教学的要求。所以, 地理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讨《考试说明》, 熟悉《考试说明》中对各个知识的分析情况及掌握的程度;一定要多研究历年来本地及各地的考试试题, 把握考试重点方向, 对各种题型都要有充足的了解, 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全面提升考试合格率。

本人对近七年的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以下共同特点:

(1) 紧扣考试说明, 突出“小高考”的功能。考试内容立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省教学要求的范围。考试素材多为综合各版本教材后创设的新材料。考题大多数为基础题, 小部分为区分度高的试题;考题突出了主干知识或者主题性知识。

(2) 关注社会热点, 突显对地理素养的考查。试题大多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社会热点为背景;试题设问多数直指学生的地理观察或地理思维;试题信息的提供及其解读, 突显地理素养的重要。

(3) 重视图像语言的有效应用, 体现学科特色。部分题目以图表为载体, 将提供的已知信息融于图表之中, 这些图表有的较为单一, 也有的是组合图表, 通过图表实现信息的复杂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兼顾;试题所选图像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

(4) 逐步强化能力考查, 彰显新课程理念。通过对考试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上寻找到它们的影子, 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教材, 也就是所谓的高于教材, 这些试题都需要在教材原有的题目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评价决策才能解决。

结合考试说明和往年试题的特点, 我们要提高“小高考”的过关率和达A率, 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 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精心计划, 统筹复习

受高考政策的影响, 学校在对地理课的安排时间或教师分配上容易比较忽视,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时间少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一定要认真备课, 统筹安排。例如, 我们可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分成三段, 实施三轮复习:一轮复习狠抓基础;二轮复习提升能力, 将教材内容有序整合;三轮复习回归课本;其间安排分册练习和综合练习。经过统筹安排后, 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考试结果也令人满意, 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整合教材, 大胆取舍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 先后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如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等。学生只有一种教材, 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把几种版本的教材收集起来, 加以对比, 对照教材中对各个知识的处理方法,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教材加以整合, 找到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思路。

对教材的灵活运用绝不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随便地加以取舍, 整合教材也绝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叠加和删减, 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要坚持基础性原则,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基本内容为主。二是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 始终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整体达成作为主要内容。

(三) 强化“双基”, 提高“能力”

在各地的考试中, 一般都要求出卷者把握住试题的难度。如要求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占卷面总数的90%左右, 这些题目都是考查学生的“双基”,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学生的双基训练中。

在夯实基础的问题上, 必须时刻注意回归课本, 课本是测试命题的依据。回归课本并不是把课本简单地从头到尾再谈上一遍, 它需要在熟练掌握《考试说明》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考点一个个过关, 真正做到条条清, 点点清, 绝不留知识上的盲点。

要想提高达A率,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地理原理的运用, 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 对学习上遇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要引导学生对它进行推理、归纳、综合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际内容运用知识。如在复习热力环流理论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不仅可以复习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内容, 还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对知识的迁移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原理, 更能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 精选习题, 适度训练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在复习中要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的练习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但教师要对学生所做的题目预先进行筛选, 做到知识点覆盖面广而不乱, 通过一定量的高质量的习题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篇4:高二理科历史“小高考”备考策略

一、营造冲A的氛围,指导学生充满信心全力冲A

“小高考”毕竟也是高考,同行们调侃高二理科历史地位比高三还要重要,因为冲到A就可实现高考加分。而在江苏高考多一分总分全省排名就上几千名。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冲A的氛围,指导学生有冲A意识、目标和信心,激励学生要有“我就是为A而生”的勇气与豪迈感。学生的学习潜能无限,但要靠我们教师用爱心、耐心、智慧去唤醒、激发、点燃他们的无限潜能,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二、抓纲抱本夯实基础,做到记忆准确、理解到位

信心源自实力,只有知识基础扎实到位才有可能实现心中目标。“小高考”历史试卷说白了就是活材料、死知识。对基础知识要做到“死去活来”。在“小高考”冲刺阶段,3本书、25个单元,平均每天按考点要复习一个单元,还要对前一个单元进行滚动式复习,与遗忘作斗争。这么多知识如何读?每一单元可以按照“总—分—总”的原则来进行。第一个“总”即从整体上驾驭知识单元,形成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分”即对任何一个知识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认知规律边读边思,从微观上落实具体知识点。读书时特别要注意阶段特征、时空概念、关键词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并把不熟的知识点标注在考点上,下次复习再拿出来读,千万不能熟的依然熟,不熟的永远都不熟。最后的“总”即再次将本单元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形成对本单元的规律性认识。冲刺阶段的20多天里,我们每节课都要检查基础知识落实的效果,并把它称为“地毯式”扫雷。这是备考成功的关键。

三、科学训练,尤其注重材料解析题的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历史“小高考”中还有10%左右的分数在书外,要求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它侧重检查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新的史学观点及方法等,例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方法等。除了课堂上教师要对以上史学观点、方法进行渗透外,还要通过典型题目训练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冲刺阶段,学生不能只做选择题、判断题,后面3道大题一定要做,而且要认真做,因为这3道平均每道只能扣1分,分析、归纳、结合材料提炼、上升认识等能力均在此体现。如果不做,这些能力就得不到训练。

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学生往往失分较多,平时训练时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其实调动非智力因素,克服心理障碍,认真审题,掌握解题技巧,这样的题目还是可以迎刃而解。一般来说,材料解析题有三种答题要求:一是依据材料,二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是结合所学知识。第一种是纯材料考查,要求学生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答题的关键句、词,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一般几个句号就有几层意思,尤其是省略号后面一定有答案。材料的出处也要引起重视,时间、作者、作品名称有时对解题有提示作用。最后还要结合分值答题,历史学科的分值一般较小,几分尽量就要答出几点,并按序列化规范答题。这种考查要求切忌不顾材料,生搬硬套课本知识。例如,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第37题有关孔子及评价题,共4小题,第二、第三小题的第一问,第四小题均要求从材料中提炼答案。按照不仅依据材料还要结合所学知识的方法,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除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还需照应材料所揭示内容作答。二是材料只是提供新情境,起抛出问题的作用,这种解法类似第三种答题要求。上文中提到的第37题的第一小题则属于第一种情况。最后一种,材料只是“引子”,所答要求从所学知识中提取。上题中第一小题的第二问,第二小题的第二、第三问,第三小题的第二问皆属于此种情况。这种题型一定要有信心,有历史的领悟能力,即学历史的小智慧,再难的题目也能从书中找得到答案的影子。讲评试卷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说、写,解题方法、技巧及如何规范答题均在讲评课中渗透。总之,方法的引领在备考阶段非常重要。

当然,“小高考”试卷为体现时代性,从来也不回避热点问题,备考阶段还要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如周年、民族复兴、转变政府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经济全球化等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篇5:江苏省小高考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即“小高考”考试说明昨天出炉。

江苏省教院附属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尚祚祥说,明年的历史“小高考”从测试内容上看共计72个大考点,和去年相比,删除8处,新增加考查的有6处。新增考点都是热点问题,比如“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另外,测试能级调整中,明确降低测试能级要求的仅有1处,即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考查由理解改为了解,而由了解上升为理解测试能级的有3处,分别是: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能级测试要求提升的明显多于降低的。因此,从难易度上看,历史比去年难度略有增加。

而地理“小高考”也有部分微调。同样来自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把关教师常莉说,地理测试内容中,自然灾害部分“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中“简述”调整为“说明”;关于地表形态的变化,则增加了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城市的空间结构部分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中“说明”调整为“分析”,这些调整,都对能力要求有提高。

记者了解到,变动比较大的还有政治和化学。其中政治“小高考”共对21个考点进行修改,新增“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2个考点。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2个考点的能级要求。而化学学科多处测试内容也调整了能级要求。

篇6:江苏省小高考

物理:

很多学生解题习惯不好

点评人:五中孙松庆老师

以选择选修1-1部分的同学所做的试题来说,试题涉及62个知识点中的33个,其中b级要求涉及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试卷中得到了考查。试卷为了突出层次,也考查了一些能力题,比如关于同步地球卫星知识的考查,以及最后一题当中关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情况的分析与计算。

在这次试卷批改过程中,孙老师也发现了学生在解题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物理解题习惯。他说,解决物理力学题,应该养成很好的受力分析习惯。例如,第6题,求合力,不少同学直接用拉力减去重力,结果出错,如果能受力分析,考虑到与他接触的地面还给物体一个支持力,就不会导致错误。又如计算题27题,问汽车过拱桥时对拱桥的压力,很多学生不能分析出向心力与汽车受力的关系,解题时应当首先分析并画出汽车受到的重力、支持力,然后明确向心力的方向,列出重力减去支持力等于向心力的方程解题。

化学:

暴露四大典型问题

点评人:五中汪东辉老师

这份试卷有效地暴露出学生存在的下面一些典型问题,考生下一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攻关。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不知道记忆也是有方法的。如17题,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用比较法进行记忆,相信对付这道题就轻而易举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知识不是只要记住就能拿到分的,试题难度常常体现在对死知识的“活用”上。如第12题,表面上看不容易,其实只要熟悉重要物质的重要反应,是不难做出来的。

化学原理部分:这是不少学生的弱项。如25题的(2),只要把原电池的原理理清楚,就不会出现“不知道答什么”的情况了。再如24题的(3),不少学生只是死死记住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不明其理,一旦乙烯变为维生素c,溴水变为碘水,就只能望题而叹了。

实验:化学学科以实验为中心,实验题是化学试卷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仪器的识别和选择、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试剂加入的顺序、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安全、除杂、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等,都是常见的考核点。本卷中第3题以及第26题的(2)得分率不高,就显示出学生对试剂加入顺序、常见仪器名称方面的欠缺。

计算:本卷的28题并不难,但因为有一个“测定药物纯度”的情境,再加上对“返滴”、“含量”的不甚理解,一部分能力稍差的学生失分。

历史:

注意把握历史概念

点评人:五中宋竹方老师

本次检测命题范围围绕“测试内容”和“测试要求”进行,考查的均是学习中的重点知识,没有偏题、怪题,这对后一阶段的复习迎考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下一步复习,宋老师提醒考生注意: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复习,这次模拟卷中的绝大多数题属于基础题;有选择地认真做好模拟试卷,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查漏补缺;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如试卷第6题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第7题中“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均是不同的概念,要学会甄别;答题中注意对主观题的答题步骤和行文的安排,不写错别字等。

政治:

得90分不容易

点评人:五中许明老师

本次市统测试题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测试题量较大,题型多。

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运用,个别题目,如第30题,有一点难度;简答题和问题探究题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涉及公民的监督权,树立创新意识,家庭理财等方面内容,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要求具有一定的扩散思维,也给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整份试卷立足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难度不大,比较灵活,只要基础扎实,认真复习,达到及格水平问题不大,但要获得90分以上的优秀水平并不容易。

除了基础的复习外,许老师建议考生加强问答题的训练,培养用学科语言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

生物:

立足考纲逐条深究

点评人:五中邱俊杰老师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卷考完之后,就有学生说试卷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还有学生说回家要好好看生物了,那么,最后这3周生物该怎么复习呢。

考纲是生物复习的主要指导。比如这次模拟卷的40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这个实验在南京市所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只涉及了基础理论,没有完整的实验。其实我们对照考纲就可以发现在必修一的考试说明中有这个实验,并且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求达到“应用”层次。所以这里就为各位考生敲响了警钟,对照考纲进行复习,不要遗漏知识点,最后的考试才能以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去应对。

考生在对照考纲复习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对每条考点进行深究。模拟卷第9题就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这题四个选项分别对有丝分裂的四个时期进行设问,考生必须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都细致掌握,这题才能完整解答。

地理:记忆和迁移能力都有待提高

点评人:五中吴惠红老师

一是课本内容不熟悉,基本知识记忆不到位。比如:第21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属于需要记忆的基本知识,仍然错误率较高;还有第36题,是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基本概念的区别,错误率也比较高。

二是从试题的文字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能力不足。比如,综合题41题分析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的工业发展条件,很多因素是文字材料和图表中可以发现的,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没有意识到文字材料和图表的重要性,而是一味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导致文不对题,失分较多。

三是审题不清,基本概念模糊。比如:42题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条件,有的学生写了很多,却没有注意到是自然因素,把劳动力、市场等人文因素也答了上去。

四是答题不规范,语言不简洁。有位考生关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的回答,其中有3点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了关于植被保护这一个点,6分只能得到2分。

五是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如第8题关于大洋环流分布模式图,这部分内容考前复习过,但是侧重点不同,本张试卷具体到了太平洋,有的学生就不能一一对应了。记者刘科整理

南京高校缩减外省计划晨报讯(记者王晶卉)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今年江苏省属本科院校投放在外省的招生计划、高校对口单招计划正在上报中。和去年相比,今年不少高校的外省计划可能会有所“缩水”,各校对口单招计划基本确定。

据了解,去年,南京工业大学的全国招生总计划约3200人,其中30%的指标投放在外省,今年外省指标可能有所减少。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郑锋介绍,该校今年本专科的招生总量为5800人,比去年增加了300人。其中,外省计划640人,民办本科计划人,专科计划300人。而金陵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闵光琛也透露,今年学校上报的外省计划为250人左右,其中本科100人,专科150人,而往年的外省指标在300多人。南京晓庄学院招办主任潘红介绍说,今年学校本专科的招生总量定在3400人左右,其中外省计划170人左右,专科计划100人不到。

篇7:江苏省小高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

B.物质和运动 C.世界观与方法论

D.对立和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5、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6、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观点与此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心外无物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7、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属于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

8、下列观点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9、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10、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规律具有条件性

D.规律具有主观性 11、2008年春节前后发生的雪灾中,有的地区和部门有比较成熟的应急预案,损失就比较小。这说明

A.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预料的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13、“嫦娥二号”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凳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14、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5、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联系的观点

②矛盾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 ③④

15、从摇把电话、拨盘电话到数字键盘电话,从功能单一的“大哥大”到可以视频通话的3G手机。通讯工具的进步说明

A.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B.事务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务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17、下列图示中,能形象地表示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是

18、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

A.运动与静止

B.物质与意识 C.量变与质变

D.整体与部分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等成语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质的飞跃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质的结果

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 20、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判断题: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就是哲学。

5、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6、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辨证关系问题。

9、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10、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1、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1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1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4、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可以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15、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

16、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7、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8、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主观存在的反映。

19、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20、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性。

2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就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23、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24、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2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7、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8、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改造和消灭规律。

29、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3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3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2、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3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只要有了人脑,就能够产生意识。

34、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5、物质与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依赖。

3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37、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3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9、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40、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1、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无条件。

4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43、有用的就是真理。

44、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4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47、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8、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甚至取消客观联系。

49、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50、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篇8:高二历史小高考教学与复习

一、认真学习2011年小高考纲要, 仔细找出新增和删除的考点

拿到《2011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以下简称《说明》) 后, 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2010年相比, 其变化较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增加了一部分考点, 二是删除了一些考点, 三是有些考点的表述发生了变化, 四是对一些考点的要求由了解提升到理解。其中新增加的考点约30处;删除了约20处;由了解变为理解和表述变化的约20处。从整体上看, 三册书中必修一、必修二的变化较大, 必修三的变化较小。再加上必修1、必修2、必修3的考试内容比例约为4:3:3, 所以复习中侧重点要略偏于必修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已不怎么出现的“判断题”说明中, 要求考生加强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 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总之, 历史学科在测试能力要求上明显提升。

二、针对考纲变化研读历史教材, 认真编写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无疑编写高效并实用的导学案有利于这一目的的达到。现在我们已经改变了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设计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让学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 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以高度的责任感编写导学案。

关于导学案包括哪几部分, 如何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我仅谈谈下面几个值得我们共同反思的问题。

1. 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是为应付学校检查还是为更有利于教学与复习?

2. 如果我们是为更有利于教学与复习, 那是否用心地去编写导学案?

3. 如果我们是真正用心地去编写了, 那是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如果我们达到了编写的预期效果, 那是否应继续坚持了下来?

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 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只有认真负责, 持之以恒, 才能让这种方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轻负高效,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与复习的效率

减负的目的是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知识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负增效”与“轻负高效”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减负轻负,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效,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科学地施教。

基于此, 教师应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和轻松愉快, 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因为现行高考制度仍然是一考定终身, 所以我们在减负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课内不松, 课外不争”。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1. 把功夫用在课外, 充分备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况下, 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 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通读教材, 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 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便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 完成教学目标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写出高效并实用的导学案。另外, 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备课、上课。如果每节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结构等都会失去依据, 其结果只能是教学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详略不分, 就是喧宾夺主, 杂乱无章, 从而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吃透”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差异情况等, 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 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思维, 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 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 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化限度发挥, 甚至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2. 把本事显在课内, 上成优质课。

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 又根据课堂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 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 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 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 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 调整教学方法, 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 解决关键问题, 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 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教师起主导作用, 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心中有数, 哪里该启发引导, 哪里该讲解, 哪里该重点强调, 把握好“讲”的尺度, 千万不能什么都讲, 什么都问, 漫天撒网, 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否则, 挤掉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 教师便劳而无功。叶圣陶先生说:“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 能够‘研究’出来了, 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 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 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了, 学生活动太少。教师少讲, 学生多读、多思、多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上课前我们不妨制订一个时间表, 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 努力控制好节奏, 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 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 让学生主动探索, 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 但我们必须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 即使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 进行思考, 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 他们也许就能茅塞顿开, 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 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积极主动去学, 比任何教学方法都好。

四、温故知新, 强化课后复习

新课改推行后, 高考只有语、数、外计入总分, 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这三科的学习, 而忽略了其它几科。尤其是参加小高考的科目, 平时更是得不到重视。很多学生认为课后复习这几科就是浪费时间, 只要快考试时好好学学就行了。鉴于这种客观现实, 我们没办法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历史, 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 调整好心态并给学生讲清楚小高考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以有利于课后复习。

复习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夯实基础。

小高考试卷容易题占70%, 中等难度和较难题只占30%, 此外, 《说明》也明确提出, 历史 (必修科目) 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同时还从江苏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测试内容和要求作了一定的调整, 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 缩小了测试范围。因此, 师生的复习要紧扣说明的测试内容和要求, 不必盲目扩大复习范围, 因为学业水平测试毕竟不是高考, 注重的是基础性知识。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绝不可避重就轻, 一味地深挖难题, 而忽视应该作为重点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要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地复习一遍, 尽可能全面不遗漏。

2. 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局部到全局地把握全部。

3. 灵活地运用知识。

学历史, 要“死”去“活”来。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中却要把记住的材料灵活运用, 这就不仅仅要记得牢、记得死, 更要理解, 理解得活, 即谓“死”去“活”来。

4. 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 在复习过程中, 一方面强化记忆, 一方面查找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 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知识, 提高能力。

5. 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 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 否则就会夹生。记忆需要强化, 不反复强化便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要两三遍才能完成。

6. 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这一点我要重点强调一下, 因为从这几年的小高考历史试卷我们可以看出, 材料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比如在30道选择题中, 2007年材料题仅占20%, 2009年占到80%, 2010年材料题更是重头戏, 除了有文字性的史料外, 还有大量的图表和图片甚至有古印文。面对这种趋势, 我们要跟上小高考试卷变化的步伐, 注重培养学生做材料题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做材料题的信心。要告诉学生, 材料题并不可怕, 不需要把材料逐字逐句地翻译下来, 只需看懂材料, 并找到材料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 从而把题目做出来。要熟练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其次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所谓熟能生巧, 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 自然在考试时驾轻就熟。再次要告诉学生, 做材料题时看到不熟悉的材料, 一定不要慌张, 而要耐心地看完题目, 也许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再往下看一点就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如果你不能耐心地看完题目, 则可能不仅这一题失分, 而且会影响下面的题目。最后面对材料题要做到容易题不丢分, 难题不得零分, 不轻言放弃, 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上一篇:本科毕业生求职自荐书下一篇:难以接受的变化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