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2024-08-14

《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通用10篇)

篇1:《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增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品味文章的语言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一)预习导学

①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多出去游历游历)

②关于三峡(读完可以增加知识)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1.给下列加横线的句子注音。(对大家来说,这是小菜对吧)A

怒吼()恐怖()渺小()袅袅()

短促()崆岭()谚语()浣妆()

秭归()群壑()耸立()蔚蓝()

峰巅()瞿塘峡()夔门()滟滪()

2.修辞方法小考查A

(1)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 )

(3)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3.课文赏析(认真分析课文哦,相信大家可以的)A

(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吧,记得一定要多看几遍课文哦)

(1)作者是以什么顺序和什么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找出作者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3)根据你的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说说每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你能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4.课外提升(考察你们谁的课外知识更丰富哦)B

(1)“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山水的闻名,往往是由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演绎。除了白帝城外,你还能举出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一两例来吗?

(2)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江面上能倒映出两轮月亮。游人登上“双月楼”眺望,可赏此奇观。你觉得有哪些古人的诗句能概括此时的场景呢?,。

5.我阅读,我比较 (这道题你都能做出了,你简直太棒了)C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6.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景点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你太认真了,是老师的骄傲)D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到三峡来。

答案

1.hǒubùmiǎoniǎocùkōngyànhuàn

zǐhèsǒngwèidiānqúkuíyànyù

比喻引用拟人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3.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4.第一部分:(①-②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令作者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③-⑨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⑩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的心情。

5.我阅读,我比较

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侯晓旭

[《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篇2:《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游踪顺序。(重点)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中的美景在哪里吗?(三峡)对,这是三峡的美丽风光。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越湖北省和重庆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字音字形。

恐怖(bù) 玲珑(lóng) 悬崖绝壁(xuán)

险峻(jùn)浣妆(huàn)古褐苍苍(hè)

凝望(níng)蔚蓝(wèi)秋高气爽(shuǎng)

3.词语解释。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险峻:山势高而险。

浣妆:梳洗打扮。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青葱:形容植物浓绿。

4.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明确: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明确:文章先总写后分写,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形势之险恶。

二(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三(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二)内容探究

速读课文,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明确: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教师总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板书设计

三 峡

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山水奇险美丽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五、课外拓展

三峡是一首诗,三峡是一幅画,三峡更是一首歌。你一定读过有关三峡的诗,欣赏过有关三峡的画,听过有关三峡的歌。请调动你的词汇积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巴东三峡写一段导游词吧!

示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婉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反复、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技巧。(难点)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三峡的雄壮与秀丽,可以说它是中国一座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自主预习

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三、合作探究

(一)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明确:排比。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短促有力,和谐有趣,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突出了江水的险,“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

2.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明确:拟人、顶真。作者抓住峰多与高的特点,以动写静,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明确:比喻;对比。“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用巫山的云和庐山的云作对比,突出了巫山的云更有趣。

(二)分析所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明确: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明确: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明确: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明确: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

修辞手法 作用

比喻 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使物人格化,形象生动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夸张 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引用 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加文化内涵

五、课外拓展

为了保护三峡优美的环境,提倡文明旅游,有关部门准备了环保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语。请你代为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示例:它是一片云霞,是巫山神女挥舞的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

侯晓旭

篇3:《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在文中的作

用。

2.理清文章脉络,弄清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

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根据景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

1.学习游记的写法。2.揣摩优美的语言。3.体会情景交融之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余秋雨先生说过:“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点冲撞。” 刘大杰先生说:“在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 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为什么两位作家在提及三 峡时,都会不平静呢?三峡为何会给我们如此感受呢?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2.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学生讨论发言)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3.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并且简要概括“三峡”特点。

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 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 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 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陡江窄),崆岭滩(险)西陵峡

灯影峡;黄陵庙一带,风光秀丽

三 峡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

山水奇险美丽 云雾变幻多姿

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三、作业: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思考为什么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师生一起回顾,三峡有哪些美景?

2.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二、精读赏析

(一)分析修辞

1.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明确: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表达了作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

活了。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写鸟飞时候的状态,从而衬托出山峰的高耸。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突出三峡中的山崖险峻如刀剑削成,江水滔滔如怒吼。

1.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

关例句。

2.请同学朗读这些句子。

3.大家讨论,引用这些“诗、谚语、典故”有何作用。

(二)分析“诗、谚语、典故”的作用。

明确: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

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

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 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

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

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4.听读(或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自然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

三、拓展延伸

搜集资料,描述建成后的三峡大坝的景象。

四、作业

1.积累字词。

篇4:《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1.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3.品味文章的语言,训练口头表达。

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学法指导

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三峡的影片资料,制作课件。教时安排 2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古诗引入: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昏。画图省市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潜在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三峡简介: 思考:

(1)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2)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3)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4)展示课件:有关三峡工程的图片、资料,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明确:巴东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险异常,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评论著作有《东西文学评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译作有《德国文学简史《德国文学概论》等。二.积累运用 1. 词语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细小。例:与那些伟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侧重指形体上的细小、轻微。例:植物细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唱和应和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应”之意,主要区别在于: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例句:在刘三姐的故乡,歌手唱完后,别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篇5:巴东三峡导学案专题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描述能力。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难

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

学习思路:

1、觅游踪

2、赏游景

3、悟游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粗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

2、扫除字词障碍,掌握生字词。

一、播放三峡图片,导入新课:

七年级时,我们曾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着老舍先生的足迹,领略过济南冬天的温情,正是这一篇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足不出户,却神游千里;身在此地,却遍览山河。今天,我们又将登上“刘大杰”号,去游历蜚声海外的巴东三峡。

二、预习提示

1、你了解作者吗?请看课文第二页注解①

2、关于三峡

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

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3、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然段。

4、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袅袅(niǎo).....

短促(cù)崆岭(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群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yàn yù).....

三、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觅游踪)

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吗?

4、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四、分组合探、展示提升:

1——第1组2——第2组2——第3组

3——第4组3——第5组3——第6组

4——第7组4——第8组

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提示: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

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提示:3----9段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3、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吗?

提示: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

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4、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点拨: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描绘三峡风光的。

五、归纳小结:

六、课堂检测

1、听写生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培养自己的想象

能力及描述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巩固

1、“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赏游景)

(一)听听我来说西陵(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

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

(二)七嘴八舌议巫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

师的身份进行讲解。)

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三)屏气凝神看瞿塘(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

(四)、浏览课文(悟游情)

1、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三、分组合探、展示提升

(一)——第1组

(一)——第2组

(二)——第3组

(二)——第4组

(三)——第5组

(三)——第6组

(四)——第7组

(四)——第8组

(一)听听我来说西陵

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

特点来介绍。

提示: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江北山险而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

米仓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二)七嘴八舌议巫峡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

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巫峡——“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笔直、整齐、险峻;不单调;

云奇:变幻多姿。

(三)屏气凝神看瞿塘

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

提示: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侧重人文景观。

(四)、浏览课文(悟游情)

1、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提示: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

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

服地喘了一口气。

四、课堂小结:

一路群山高低起伏,我们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汹涌澎湃,我们的心情也汹涌

澎湃。跟随刘大杰先生的游踪,赏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赞叹,在我们

心中不断升腾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五、课堂检测

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景点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到三峡来。„„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学习写作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一、复习巩固

结合文中的句子指出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

2、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

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分组合探、展示提升

1——第1组1——第2组1——第3组

2——第4组2——第5组2——第6组

2——第7组2——第8组

1、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加以分析。

点拨:1)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

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

高的峰顶”。

(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

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2、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

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2)“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算鬼门关”,极现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的目的是

为了突出显现后面的崆岭滩,后句笔锋一转,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

而生畏。

(3)杜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作者在文中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

之妙,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群马奔驰,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

妙。

(4)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非常精炼地概括出黄陵庙一带景色之美。

(5)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

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四、迁移运用

(一)、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提示:

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

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五、巩固提升。

1、作者逆流而上游长江三峡。默读课文,将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标示出来。

提示: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

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2、作者除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外,还写了哪些人文景观?

提示:王昭君的故事、孙夫人、白帝城托孤、八阵图等历史典故。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凝望()崆岭()浣妆()秭归()峰巅()夔门()......

滟滪()瞿塘()沟壑()袅袅()古褐苍苍()......

4、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

形怪状,应有尽有。(比喻)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

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引用)

(3)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拟人)

(4))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反复、夸张)

5、请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最合适的词语。

(1)在江南住惯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__惊异__情感。

(2)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过去。

(3)到了这种地方,无论是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_,自然界是过于____的。

6、“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山水的闻名,往往是由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演绎。除了白帝城外,你还能举出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一两例来吗?

如"兵书宝剑峡"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将兵书和宝剑存放在那里的„„

7、人们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姣好。请你能说出其中暗

含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__西施、貂婵、王昭君、杨玉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江面上能倒映出两轮月亮。游人登上“双月楼”眺望,可赏

篇6:三峡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及写作能力。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通过投入情感地诵读体会出三峡的美,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等。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图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情文并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运用。

4、文言词语的学习与积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能当堂背诵课文。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

1、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图片循回播放

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上课前,播放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区图片,了解我国一些丰富的自然文化,也使学生耳目一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你知道的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片)这段画画展示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三峡)(多媒体介绍三峡: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千百年来她牵动着迁客骚人的情愫,留下了文人墨客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

二、查一查(检查预习)

1、你知道“三峡”指的哪里?郦道元是谁?(结合课件具体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朝代)学家,课文选自《》。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绝献()飞漱()长啸()属引()【小结与导入:】学生做的好,及时肯定,不好,强调好预习要求。同学们,“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我们对本文的学习从三个方面进行。出示目标(课件)。

三、读一读

1、三峡美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录音朗读,初步感受一下。(利用课件图文声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注意读音和停顿)

指导学生朗读:

1)节奏

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绝t/多生怪柏。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语气: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第一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第二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第四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2、个别读要求学生及时指正。

3、挑战性读除读音、停顿外还要有感情。

4、齐读课文。

5、自由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小结与导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检查读的情况分组完成,组内合作。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盛)哀转久绝(绝:消失)

7、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分组进行译文,互相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小结与导入:】以上内容通过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会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想一想

1、找出课文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请展开想象,用“我爱三峡的,你看”的句式,说一说你眼中的三峡之美。

例如:我爱三峡的水,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五、背一背

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背诵竞赛,争取当堂背诵。

1、自由朗读成诵。

2、个别背诵。

六、教师小结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宏,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飞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三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表现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七、布Z作业

1、查找三峡的相关诗词或图片2、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学习用字谴词简练精确的特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写法。

3、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

1、学习用字谴词简练精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写景方法,体会作者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写法。

一、查一查温故知新

1、重点词语的解释。

①略无阙处②自非亭午夜分③不见曦月④夏水襄陵

⑤沿溯阻绝⑥或王命急宣⑦不以疾也⑧虽乘奔御风

⑨哀转久绝

2、个别背诵。

二、品一品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思考问题: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

b.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2、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a.写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首句交代峡之长,又交代山之连,再从俯视和仰视正面写山之高,最后从侧面写特定条件下三峡表现出来的特点,这一特点再次点明三峡山之高的特点。

b.写水--主要抓住三峡四季的水来描写。

先写夏水--大水猛涨、水流湍急;

再写春冬--素湍绿潭、景色秀丽;

后写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3、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

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夏天水位上涨,因而水流湍急,更能体现三峡凶险的特点,因此第二段写夏季江水。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将其合为一体进行描绘,与冬春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这样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高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5、探究语言特色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

3)、春冬之景,从色彩角度写景的句子是;动静结合写景的是,;俯视角度写景的是,仰视角度写景的是。最能概括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教师小结: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确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来表现三峡的美。作者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写的,写得是否也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

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法:(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能有:

(1)《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绝t多生怪柏”这是仰视。

(2)《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3)《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4)《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美;”高猿长啸“,”哀转久绝“这是凄婉美。

三、展一展

1、比较《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培养学生比较阅读能力。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

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

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学生谈读后的感想,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长江三峡的雄奇秀美及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保护长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四、教师总结

郦道元笔下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

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

界奇观。郦道元用笔装点三峡,建设者用智慧改造三峡,我相信将来三峡的动人画卷上,一定也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

五、作业

(两题选做一题)

1、将文章改写成一篇描绘三峡绮丽风光的现代散文。

2、昔日三峡因郦道元笔而美丽,今日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结合课文,请你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给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三峡地貌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雄壮美

夏水--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奔放美

水--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热爱赞美

秋天--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篇7:《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翻译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承诺、守信用的侠义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干宝(?―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搜神记》等。干宝自 小博 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 奉命领修国史。后经 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 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搜神 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2、作品简介: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作为造剑的名匠,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 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据传此剑被藏于姑苏(现江苏苏州)虎丘王墓,此一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宝剑文字的神采,统治 者的残暴和少年的壮烈。

当堂训练

一、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 将(gàn jiāng)  莫邪(yé)        B.重 身(zhòng)自刎(wěn)

C.汤镬(huò)  踬目(zh ì)          D.乃仆(pú)  捧头(pěng)

二、给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

A.于是,就       B.才         C.终于       D.却

②王即购之千金。(    )

A.立刻     B.将要      C.即使     D.想要

③客曰:“不负子也。”(    )

A.耽误     B.负担      C.辜负     D.负重

④愿王自往临视之。(    )

A.愿意     B.希望      C.恭谨     D.马上

⑤客以剑拟 王。(    )

A.制订     B.杀人     C.比划     D.计划

三、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即购之千金

A.吾干将莫邪子也             B. 何哭之甚悲耶

C.为子报之                D.夫战,勇气也

四、完成下面的阅读题。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xī)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懼。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 ,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    )

B.并共患之(    )

C.累年如此(    )

2.翻译“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3.上述文段,写出了大蛇的凶狠,同时也写出当时 的官吏们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参考答案

研讨交流:

内容二:故事情节

干将铸剑,为王所杀 --   开端

子赤取剑,欲报父仇   --   发展

山中遇客,以命相托   --  高潮

客设 计谋,智杀楚王   --  结局

内容三:

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在今天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意识,都要依法办事,不能采取像赤那 样的行动.

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 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当堂练:

一、C

二、①B ②A ③C ④C ⑤C

三、B

四、1.A.用,依然、仍旧 B.担心、担忧 C.这样

2.(巨蛇)有时托梦给人,有时指示巫祝,想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

3.写出了当时官吏的昏庸、 怯弱和残忍。

侯晓旭

篇8:《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一 目标导入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点)

3.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难点)

4.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二  走近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公安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瓶花斋集》等。

三  写作背景

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 师求学,游历山川。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万历二十六年,他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课堂探究

步骤一:对照译文

原文:

燕①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②时作,作③则飞沙走砾。 局促④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⑤返。

廿二日⑥,天稍和⑦,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⑨冰皮始解,波色⑩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21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22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2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24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25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

①燕:指北京地区。②冻风:冷风。③作:起。④局促:拘束。

⑤辄:就。

⑥廿二日:二十二日。⑦稍和:略微暖和。⑧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⑨于时:在这时。⑩波色:水波的颜色。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新开:新打开。

匣:指镜匣。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

梢:柳梢。披:开、分散。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劲:猛,强有力。○21浃:湿透。

○22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3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24适:正好。

○25恶能:怎能。

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 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雪快步,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 好像镜子刚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短毛,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就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 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 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的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小官啊。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是己亥年二月了。

步骤二:课文感知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这篇游记写 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              ”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步骤三:深层探究

3.本文妙用修辞,语言灵动,形象鲜明。请辨析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本文要写“满 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5.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

文言积累

1.字音

廿(  )偕(  )鹄(  )鬣(  )罍(  )蹇(  )曝(  )呷(  )堕事(  )

靧面(  )浃背(  )燕地(  )时作(  )恶能(  )花朝节(  )

髻鬟(   )

2.古今异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古义;       /今义:紧迫,拘谨,不自然)

②土膏微润 (古义:      /今义:糊状的东西)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古义:      /今义:夺取)

④柔梢披风(古义: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⑤恶能无纪(古义:      /今义:厌恶)

3.一词多义

娟然如拭(    )

①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波色乍明(    )

②乍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欲出不得(   )

③得

悠然自得(  )

鳞浪层层(    )

④鳞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 喜气(       )

脱笼之鹄(      )

⑤之   如倩女之靧面(     )

郊田之外(       )

4.词类活用

①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       )

文言联想: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②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③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④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

⑤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虽乘奔御风(《三峡》)

⑥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       ;走,动词使动用法,       。)

文言联想: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冷光 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宾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 为“未知之也”。 )

(2)省略句: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

(3)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4)被动句: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被动语态。)

参考答案:1.niàn/xié/hú/liè/léi/jiǎn/pù/xiā/huī/huì/jiā/yān/zuò/wū/zhāo/jì huán2.①拘束 ②肥沃 ③梳掠 ④在风中散开 ⑤安,哪3.①……的样子/表转折,然而,却 ②初,始/突然 ③能够/得意 ④像鱼鳞/代鱼/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 ⑤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舒缓语气,不译/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4.①像鱼鳞 ②用泉水 ③煮茶 ④端着酒杯 ⑤穿着艳妆 ⑥使…飞/使…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课堂探究

1.本文是从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土膏微润”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麦田浅鬣寸许”

3.(1)比喻;以鱼鳞喻浪,生动形象写出了浪纹层层推动的动态美;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鱼怡然自得的欢快情形,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4.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5.抒发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厌弃都市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侯晓旭

篇9:《巴东三峡 》巴东三峡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1、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各段要点。

2、学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修阶段)

(一)扫清字词障碍。

1注音:派遣()以身殉职()狭隘()

热忱()拈轻怕重()纯粹()

鄙薄()晋察冀()

2.根据下列意思写现相应的词语。

①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②课文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③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课文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④好了还追求更好。()

⑤为公务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⑥微小的不值得一提。()

⑦国际主义: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同敌人斗争的思想。

⑧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二)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议论和议论文的常识,整理到作业本上。

议论文:以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的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文体的见解和主张,必须正确、鲜明。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类型: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常用的论证方法:

二、课上导学(自助、自问、自新)

1、简介毛泽东和白求恩。

2、解题入手,分析目的。

讨论:本文标题为“纪念白求恩”,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纪念”吗?

答:

3、快速朗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结构。请同学们找出各段重点句,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㈠、

㈡、

㈢、

㈣、

这其中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分论点进行分析。

要求:①说说哪些句子是议论,哪些句子属于叙述,体会议论文的“叙”与记叙文的“叙”有何不同以及叙议结合的好处。

②议一议论述分论点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学习对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5、反馈练习:①“纪念白求恩”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文章的()

A写作目的和主旨B文章内容和论述重点

C写作动机和论述缘由D表达方式和论证方式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学习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的精神B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C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的共产主义精神

D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课外拓展:请写出两则关于“勤奋”和“诚信”的道理论据及一个事实论据。

侯晓旭

篇1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点

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 ,选自《 》,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 专著。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 峡 峡和 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御风(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绝巘( )

3解释下列实词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 __________________ 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阅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3、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找出文中描写它们特点的词或句子?(学生阅读课文,同桌间讨论回答)

(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作者描写景物,不但多角度,而且有形有色,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3.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阙: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不知天上宫阙

③绝:哀转久绝 ④或:或王命急宣

绝巘多生怪柏 或一钱币乞之

沿溯阻绝 ⑥以:不以疾也

⑤其:其间千二百里 此独以跛之故

飞漱其间 以收族为意

3、重点句子默写

⑴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

, 。

⑵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 。

⑶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 。

⑷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句子 , 。

⑸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 。 , 。

⑹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子 , , 。

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⑻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注重字词的锤炼。

三、拓展延伸

1、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知识积累:有关三峡的诗歌(学生积累背诵)

(1)《水调歌头》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夔州歌十绝句之一【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3)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4)【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课文 。

(2)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3)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五、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上一篇:励志的晨会口号下一篇:最后自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