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2024-08-10

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共9篇)

篇1: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为了提高能源计量工作水平,根据《计量法》、《节约能源法》和市局文件通知要求,我局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积极推进能源计量管理与监督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的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领导和实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我局成立了节约能源计量服务领导组,明确专人进行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各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和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切实有效地推动了我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活动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能源和计量的宣传活动。一是大力宣传能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节约能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二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企业法人代表的能源意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的法制意识。三是积极宣传计量知识、能源计量管理办法和计量检测技术信息、能源计量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涌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使节约能源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夯实企业能源计量基础

我局按市局下达的工作要求,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积极

深入到我区唯一一家2011年市政府新确定的100家重点用能企业,认真了解该企业基本情况、主要能源消耗、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源计量检测和使用、能源计量产生的效益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建立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档案,并与该企业签订了《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通过诊断、分析,了解企业需求,找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制定节能降耗服务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企业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

(四)抓好技术服务,促进节能降耗。

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为企业免费提供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计量方面及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提供相关计量及节能降耗最新技术法规和信息、资料。同时我局计量骨干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不断补充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计量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依据《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及有关重点耗能行业的管理要求,指导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建档,目前检定能源计量器具情况:应配备数*,已配备数*,配备率为100%;已检测数*,受检率为100%。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局节约能源计量服务领导组对辖区内重点能耗企业的能源计量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基本上解决了企业煤糊涂、电糊涂、水糊涂的状况,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我们的技术力量有限,企业能源计量方面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同时我们的指导能力和服务手段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重点能耗企业推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合格确认工作上有待突破。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局将总结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贯彻《节约能源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完善重点耗能企业档案,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同时依据《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建立有效的计量监控、节能评价体系,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二是依据国家标准GB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对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鼓励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组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节能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有资质的检测队伍或专家,积极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为企业耗能设备进行测试及效率分析,根据测试的结果,指导企业制定技术改进方案和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增强企业对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保障能力。

三是指导企业建立计量能源管理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能源

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把资源节约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之中,纳入各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四是指导企业加强对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推广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系统,促进企业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合理使用能源,加强对合理使用能源的控制,使我区节能降耗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局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篇2: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省、市文件通知要求,我局从能源计量工作入手,认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成立了以分管计量工作的局领导任组长,计量测试所、稽查队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能源计量工作领导小组和能源计量工作服务队。建立能源计量工作责任制,把责任分解到相关的科室,明确到所有参加活动的具体人员,切实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一)顺利完成能源数据的网上直报工作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余热余能回收三项能源数据的网上直报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有助于实现能源计量由计量器具数据管理到数据管理的转变。现根据省局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数据网上直报工作的要求,我局能源计量工作服务队深入企业,督促落实能源消耗网上数据直报工作,指导其完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平台,并指定专人作为“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管理员,负责指导和监督重点耗能企业每月按要求进行网上直

报,并做好数据的更新。

通过努力,我县六家省重点用能企业中,除**板厂目前停产没有进行数据直报外,其它五家省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完成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余热余能回收三项数据的网上直报工作,通过率达到100%;《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填报率达100%。

(二)抓好技术服务,促进节能降耗。

1、积极指导企业建立计量能源管理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把资源节约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之中,纳入各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2、依据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建立有效的计量监控、节能评价体系,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并按照计量法律、法规要求,要督促企业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计量检定技术机构要积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保证企业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目前,我县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及检定率都达到了100%,符合GB17167-2006中能源计量器具配

备的规定要求。

3、帮助**集团、**集团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计量技术保障。积极组织计量、质检等技术机构开展能源审计、能源测试等服务工作,帮助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能源数据信息中心。

4、帮助**集团申报了“山东省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并已通过市局的审核。

三、积极推荐山东**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

帮助**纸业集团制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协助企业重点抓好节能减排标准的贯彻应用,该企业已被确定为全省13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并作为山东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推荐上报到国家质检总局。

四、加强能效标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监管,积极推进节能产品认证

(一)积极推动强制性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的实施,对已列入《能效标识产品目录》的家用冰箱、电动洗衣机和三相电机等9类产品,加强了监管,督促和指导辖区内销售企业按要求销售加贴有能效标识的商品,并履行备案手续。

(二)继续开展了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的宣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省

质监局、省经委《关于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分阶段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完成了省千户重点耗能企业的建档工作,建档率100%。

篇3: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会议指出, “十一五”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迅速发展为世界能源大国, 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这五年, 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 建成了一批重要的能源基地, 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 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明显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能源装备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危中寻机, 能源“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抗击特大自然灾害, 保障能源应急供应, 显示了能源行业急国家之所急的社会责任感和众志成城的战斗力, 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能源行业管理得到加强, 科学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我国能源发展无论是在量上, 还是在质上, 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会议强调, “十二五”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做好“十二五”能源工作, 要始终坚持把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贯穿于能源工作的各个方面, 把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把扩大能源国际合作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大型油气基地, 合理布局火电, 通过“上大压小”、热电联产等, 实现火电优化发展。二是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积极发展风电, 稳步发展太阳能, 促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三是优化能源发展区域布局。统筹东中西部能源开发, 建设现代能源储运体系, 加强农村和民族地区能源建设, 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能条件。四是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加强同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 进一步推进能源国际大通道建设。扩大利用境外能源资源, 推进能源工程服务和装备出口。加强“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 鼓励能源企业参与当地的民生工程建设。五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组织重大能源科技攻关, 依托国家重大工程, 推进能源重大装备自主化。会议还部署了2011年重点工作。

篇4: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能源计量政策措施,形成部門联动监管机制。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和统计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广东省节能减排工作动态,掌握相关职能部门对质监部门的工作需求,努力将能源计量工作融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之中。

二是加强城市能源中心建设,推动平台发展。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应大力推动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建设。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应具有直报、动态统计、查询和管理等功能,接入水泥、钢铁、造纸、陶瓷等重点行业的能源计量数据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集中存储和科学应用,并通过平台开展电、水、天然气、氮气等能质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并建立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档案。

三是抓好技术服务,提升企业节能水平。大力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指导工作,同时应面向用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培训。服务涵盖电力、石油化工、水泥、造纸、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建筑、电子产品、能源等行业,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提供能源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节能评估、节能量审核、能耗限额对标、能平衡(热平衡、水平衡、电平衡)测试、能效检测、节能规划、碳排放计量等服务。为企业解决能源计量器具准确、热平衡、水平衡、电平衡、能源效率等问题。

四是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管理,促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独立办公的公共机构应实现能源资源的分户计量,合署办公的公用机构也要逐步实现能源资源分户计量。计量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合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的监督考核和培训宣传等工作,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工作水平。

五是开展能源计量标准化工作,以标准促节能。为了充分发挥生产、使用、科研、教学和监督检验、经销等各方面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更好地开展广东省能源计量检测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标准质量,促进标准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加强地方标准的制定,用以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可为各行业能效、能耗检测和方法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对促进节能降耗及各产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能源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未能对企业形成硬约束。首先,企业法律意识仍淡薄,主动贯彻《节约能源法》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方面不够积极,对能源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的基础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将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到能源计量管理方面,导致一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有些能源计量器具老化、落后,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其次,个别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能源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是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部分企业不配合第三方开展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担心能耗数据中会泄漏其经营运作等秘密,也担心竞争对手从能耗数据中分析出企业的关键工艺水平、经济成本等信息。现有的法律法规未明确不履行能源计量数据报送的法律责任,降低了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另外,资金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平台开发、运行和维护上缺少持续的资金投入。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理解不到位,人员变动频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县级技术机构人员力量单薄,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由国家完善相关能源计量配套的法律法规,更好地运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为节能降耗服务,同时尽快建立新型能源计量仪表的计量标准、校准装置,并完善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检测规范。

二是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节能主管部门应牵头划拨专项经费,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帮扶重点用能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隋况完善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制定和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能源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的管理模式。

三是加强能源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培训班,全面提高能源计量管理从业人员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业务素质,强化管理和技术能力提升,从而为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提供了计量人力资源基础保障。

四是定期调整万家企业名单。近年来,企业基本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破产、关停、减产以及原有混乱的能源消费数据得到规范等,均使不少企业已经不适于继续纳入国家万家企业名单,而一些新投运的重点耗能企业也达到了纳入监管考核的范围。因此,建议节能主管部门定期调整万家企业名单。

五是扩大用能产品能效标识计量监督检查范围。为进一步提高企业重视度,规范用能产品能效标识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议质检总局增大用能产品抽查的种类和批次,同时为保证提升随机抽查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性,每年适时公布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产品各省备案生产企业名单,以便开展工作,同时对全国生产企业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

篇5:14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2014年度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多年来,为提高能源计量的工作水平,我公司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公司建立了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健全,有专职节能管理人员,每年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分工细致,执行措施得力。企业坚持以节能环保为生产核心,力求适应和跟上新的节能环保要求,秉承务实创新精神,制定了五年节能规划以及长远节能规划,工作计划周密,目标明确以同行业能耗最低为目标,以国家“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为准则,在执行过程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并坚决落实奖惩措施。由于国际国内市场持续疲软萎靡不振,给企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为实现企业顺利发展,使职工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公司克服了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从内部做起,狠抓基础管理,尤其是在节能降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了多项节能减排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2014年1-12月份能耗指标完成情况

我公司属于陕西省200家重点耗能单位,耗能设备多,年消耗能源约20万吨标准煤。主要能源消费为:原煤、电力。

2014年我公司实际用煤288473吨,折合标煤205970吨,用电4939万度,折合标煤6070吨,完成了节约3294.6吨标煤的节能目标。

二、节能降耗管理机制建立情况

1、为使节能减排体系更加完善,实现节能减排体系的科学化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公司于2014年制订了《公司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其主导思想是立足现有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淘汰和改造落后工艺和设备,强化节能技术的应用,促进能源结构的合理与优化,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把更新观念、提升环保节能降耗理念、开展技术培训、完善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列为创新工程。在设备更新改造升级上遵循把节能环保理念始终贯穿到工艺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该体系采用的是三级节能管理模式。一级为公司节能减排管理;二级为车间、部门节能减排管理;三级班组节能减排管理。

2、公司建立了节能减排专用基金,确保公司各项节能指标的完成。

3、公司完善了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有具体的目标、有详尽的分析、有具体的措施、有最终项目的落实、检查、验收、跟踪监测等管理措施。

三、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做好节能基础工作

1、计量工作总体情况

根据公司的实际及生产工艺情况,配备了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目前公司配备能源计量器具34块,其中衡器2台,电能表11块,蒸汽流量表6块,水流量表5块,温度仪表6块,压力标准仪表4块。各计量器具分别配备在锅炉、汽机、、水化、电气等岗位,满足了能源计量质量管理计量的需要。

2、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及人员情况

成立了能源计量领导小组,建立了三级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由副经理担任计量领导小组组长。并设立能源计量管理监督机构,配备专人负责,负责能源计量和监测管理;计量员若干,主要负责计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过程、量值溯源的监督管理及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另有电工、维修工,负责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维修,负责检查计量设备的使用效果,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

公司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基本上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设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一级计量仪表的配备率达98%,二级计量仪表的配备率达100%,满足计量的基本需要。计量器具检定率达100%,足够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为能耗分析和考核工作打下基础。

4、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现状

在计量器具的管理上,严格按国家执行标准定期检定,并取得了质监部门颁发的计量仪表检定合格证书并参加市、县级的考核。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是节能的基础工作,只有配备了足够的合格的计量器具,才可对能源的使用进行有效的计量和控制。公司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对公司能源计量器具进行了全面检查,投资上万元对应配备而未配备、应送检而未送检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使公司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了100%。

为规范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各部门设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周检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计量员培训、考核、任用制度等,切实加强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杜绝了超期使用、计量不准现象的发生。

为了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加强计量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和水平,安环部每季度要对计量专职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业务知识系统培训,并根据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强化计量专职人员对能源计量工作性质和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计量专职人员深刻认识到计量器具所产生的数据是指导生产的重要依据。使公司的计量专职人员队伍的技能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为节能减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2014年节能减排采取的措施及目标

公司在资金十分短缺紧张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工作的投入也没有停止,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共计投资1.3亿元,我们实施了以下节能环保项目改造及措施:(1)对老厂旧设备进行改造

公司投资8000万元对老厂四台旧锅炉、三台汽轮机进行改造,技改后可以使用劣质煤作为燃料,并能提高锅炉热效率。(2)除尘器、脱硫、脱销改造

公司对三台静电除尘器改造为电袋除尘器,并在尾部烟道加装脱硫、脱销装置,可以降低了烟尘排放浓度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减少了烟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3)对部分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

公司对汽轮机进行了大修,给水泵进行了改造,凝汽器、冷油器空冷器等设备进行了清洗,可以提高热效率。4)更新疏水设备,降低热力损失 在我们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排放疏水阀,型号老性能低疏水效果差,常常是水与汽同时排出,造成蒸汽的浪费,2014年已对全厂疏水阀进行了更换。

(5)对烟、风管道进行维修,降低引、送风阻力

烟、风道内积灰严重,阻力很大,公司在2014年已安排对烟、风道进行了维修,同时清扫烟风道积尘,减轻静压,减少了用电量。(5)绿色照明工程

公司实行的是四班三运转制,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为满足生产照明需要,全厂共使用了50多套节能灯。这样既可以降低厂用电量,也满足了照明的需要。(6)淘汰落后产能

2014年,企业为降低能耗,以积极的姿态努力改变着落后及低下产能的现状。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和设备现状,实施了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使耗能高、效益低的生产设备退出生产线,现已改造了1台给水泵,2台引风机等。

(7)认真开展了节能月活动

每年6月国家有节能周,公司把每年7月固定为节能月,在节能月期间企业重点宣传节能减排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节能月的目标任务,并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通过节能月活动的开展,完善提升了各级节能管理制度,增强了基层能源管理队伍素质,强化了能源管理机构的督办能力和执行力。在有组织、有措施、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有落实的节能月活动中,实现了节能减排体系的科学化,促进了公司能源管理工作,使公司能源管理工作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轨道,提高了企业职工的节约能源的习惯,也有力地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能耗。

(8)、强化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公司始终对员工的节能培训非常重视,始终不渝的坚持宣传能源忧患意识以及能源给人们带来的危机感。从强化能源管理入手,把节能降耗与岗位职责挂钩,并纳入绩效来考评。同时给员工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技能的平台,释放其主观能动性,在节能降耗上出点子想方法,通过群策群力来提高员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常抓不懈,节能减排工作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进入了一种常态,已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五、不懈努力取得成效

单位产品耗能逐步下降,能源费用也相对下降,公司员工的节能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养成了随处节约的良好习惯。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这些年市场疲软,各用电企业不景气,用电量减少,加之原煤价格过高,给公司连续多年带来持续不景气。公司虽不懈的努力挖掘能源潜力,但财力显然跟不上。企业要生存,用于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2014年12月17日由市县两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公司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进行审查,审查基本通过,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篇6: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2010年度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2011年2月15日)

2010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围绕着我市经济工作重点,以“高标准文明创建年”为主题,按照省局“一个推动,两大深化,三项措施,四个提升,五项加强”的要求,积极推进全市能源计量管理与监督工作。在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计量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全省领先。我局根据省局部署,与市经贸局及时印发了《2010年××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方案》(明经贸资源„2010‟28号),明确对耗能企业实行节能及技改资金优先支持的政策倾斜。在××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的节能目标考核中,将当年的采集对象列入考核体系中,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7月初,我局与市经贸委在××公司联合召开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现场会,××、××、××等三家试点企业以不同方式对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我局还积极落实与相关企业签订的《共同推进节能降耗计量工作责任书》的责任,促进企业能源数据采集工作的全面开展。9月份,我局印发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全市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质监计„2010‟197号)文,向全市各县(市)人民政府、市经贸委及相关企业通报了全市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进展情况,市局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对进度缓慢的企业进行重点督促,帮助协调解决数据采集中遇到的困难,推动能源数据采集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了多方面督促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良好局面。11月份,全省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研讨会在××召开,我 1

局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截至12月底,我市具备采集条件的22家省级耗能企业的能源数据已全部实施采集,所采集的能源数据100%与国家能源计量中心的联网,所开展能源数据采集的耗能企业数居全省第一。目前国家能源中心正安排验收工作。

(二)测量管理体系完成数全省第一。在推动测量管理体系方面,我局将重点放在耗能企业上,并做好“四结合”,即:与规范工作流程相结合、与企业人员培训相结合、与能源数据采集相结合,与落实当地政府政策相结合。5月份,我局召开测量管理体系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系统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作流程; 9-10月,我局与省计量协会共同举办了二期测量体系内审员培训班,全市近200人参加了培训;在推进耗能企业数据采集工作同时,注重促进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截至目前,当年已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确认的有10家,另有9家已通过现场考核,年度内新增确认数居全省第一,另还有5家提出确认申请,全市累计有57家企业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确认,总数在全省设区市局中位居第二,耗能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确认的比重近六成,较好地提升了企业的计量管理基础。

(三)计量监督执法得到省局肯定。2010年初,我局提出全市计量案件广覆盖的执法思路,并细化到县级局考核中,重点加大了对耗能计量器具的查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重点耗能企业及6吨以上锅炉开展能源计量监督检查,共检查60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出责令整改意见书37份,要求有关企业限期配备计量器具200余台(套)并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当年累计立案10起,其中1起案件列入当年开门审案工作的案例,有效促进重点耗能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与检定工作,对企业重视能源计量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局以计量监督执法开路,推动计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做法,得到了省局分管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耗能企业计量器具配备与受检率明显提高。我局根据省局部署,将能源计量的监管范围进一步将扩大到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强化对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的监管,加大对耗能企业计量器具备案工作,以提高全市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受检率。我局重新修订了《××市计量器具备案作业指导书》,根据与企业签定的《共同推进节能降耗计量工作责任书》,多次召开能源计量座谈会、培训会,指导全市127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建档。截止目前,我市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检定情况:应配备数4653,已配备数4653,配备率为100%;已检测数4653,受检率100%。三级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受检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GB 17167的要求,有力提升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计量监测工作的保障水平。

(五)节能计量政策进一步强化。我局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明政文[2009]9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明政办

[2009]92号)的要求,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促进全市10个县(市)政府出台加强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或扶持政策,明确要求加强能源计量,营造了各级政府重视计量工作的良好氛围。6月初,我局与市经贸委共同印发了《2010年××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工作方案》(×经贸资源„2010‟28号),在省经贸委对重点耗能企业完成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和联网工作补贴2万元的基础上,对耗能企业实行节能资金优先支持的政策倾斜。全市各级政府已落实计量工作的奖励资金11.1万元(不含能源数据采集补贴),营造了各级政府重视计量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2011年初步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健一年,也是

××质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有为”一年。我市计量工作将围绕着“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关注民生计量、突出依法监管”这一主题开展。

(一)根据省局部署,深入推动能源数据采集工作。推动年耗能5000吨以上标煤的企业全部开展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数据在线采集工作,并与国家能源中心联网。

(二)继续贯彻《节约能源法》和《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完善重点耗能企业企业档案,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建立计量检测专家人才库,指导企业完善器具配备及管理,实现对能源数据的分析及应用,推动测量管理体系建设。

(三)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基层计量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增强服务当地节能减排工作技术保障能力。加快节能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节能减排相关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和技术的研究,扩展计量工作服务领域。

(四)进一步加大能源计量监督执法检查,促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

篇7:2011年年度总结(计量版)

时光荏苒,在不知不觉之中,2011年即将落下帷幕。回首一年来,我先后在两个单位工作,且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迥然不同,但在各级领导、同事的帮助,也收获满满。现将这一年以来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始终将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坚定思想信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确实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了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去年以来,较系统地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内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自从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服务基层、学习锻炼、健康成长,时刻铭记着入党时的承诺,享受着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社会实践中的快乐。尤其是来到我们这个新的单位,让我更加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群众、服务群众。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能深切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和难点,进而提升了自身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学习方面:

作为单位的新进员工,我对计量工作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所以,业务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是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积极主动向老前辈学习,同时,我也积极自学课内外专业技术书籍和杂志。如《数字指示称检定规程》、《机械天平检定规程》、《电子天平检定规程》、《天平、砝码、称的使用与维修大全》、《中国计量》杂志等等。

在今年七月份,我还积极参加了XX省计量测试学会组织的“XXXX年计量管理员培训班”。然而,我也深知,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我想只有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刻苦实践,才能真正增长自己的才干。

三、工作方面:

在工作上,我先前是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主要是负责XXXXXXXXX的研究、开发、设计工作。在此期间,我主导开发了XXXXXXXXXXXXXXX,现已经正式投放市场了。

去年秋季参加了XXXX年X季XX省事业单位招考,很荣幸被我们单位录用,并于今年X月份正式来到我们单位上班,开始了我新的工作人生旅程。新环境、新领导、新同事、新岗位,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近X个月以来,为了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为了尽早适应新岗位的工作,我积极主动向领导请教、向同事们学习、自己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已经从几乎没有任何计量相关工作经验的新手,成长到现在基本能够独立地完成一项工作了。

近X个月以来,我负责和参与本年度的电子汽车衡检测共计30多台次;服务于“XX高速”、“XX高速”等高速公路和省道308线的建设,共检定各类搅拌站16个;保障民生,参与年度大型超市抽查,共检测条码秤35台次;多次参与茶叶公司等实验计量器具检测,共检测300多余次;并协助办理条码、组织机构代码新办、年审、变更等工作,服务的企业超百家。

四、总结和展望:

篇8: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情报科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与吉林大学共同主办的大型国家级情报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吉林省科技类一级期刊,它所刊载的论文反映了情报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状况和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和《情报科学》2011年(1-12期)现刊为数据源,分别从载文、作者和引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近几年图情界同仁对《情报科学》相关统计数据做对比;一方面为主办单位掌握期刊现状、提高办刊质量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读者了解该刊,并为研究者进行文献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1 载文统计分析

1.1 载文量分析

载文量是某种期刊在一定时期所刊载的学术论文数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期刊的载文篇数、期均发文量、篇均页数、篇密度等充分反映了期刊的信息量[1]。中国知网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刊载论文397篇[2],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2011年《情报科学》总页数为1920页,载文量为397篇,期均发文量为33.83篇,篇均页数为4.84,篇密度为0.21。与该刊2009年[1]、2008年[3]、2007年[4]的统计结果相对照,发现各项数据都很接近,反映了《情报科学》多年来一贯稳健的办刊风格,显示出了学术刊物的编辑出版应坚持的务实作风。4.84的篇均页数说明该刊论文篇幅较长,信息容量丰富,有利于作者更深入地展开对某领域或课题的论述,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这是该刊质量高的原因之一。

1.2 各栏目载文量统计分析

分析期刊各栏目的载文量,可以了解一种期刊的发文重点和办刊特色。《情报科学》设有专论、理论研究、业务研究、博士论坛及综述五大栏目,统计结果见表2。

《情报科学》栏目自2008年调整后,栏目设定更加简明、稳重,五大栏目特色鲜明,基本形成以“理论研究”和“业务研究”为重点,“博士论坛”、“专论”、“综述”为特色,五大栏目良性互动的选题策划格局。“理论研究”122篇,占30.73%,“业务研究”144篇,占36.27%,充分说明该刊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更重视实践应用的研究。“博士论坛”载文67篇,占到16.88%,同比前三年一直是稳步增长的,显示出该刊对后备办量的重视与栽培。“专论”栏目载文32篇,图情界资深学者马费成、王知津、邱均平等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该栏目发文2-3篇,他们的研究有较强的深度和广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情报科学》增色不少。“综述”属三次文献,它专题性强,能反映出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2011年共刊载32篇综述,占总量的8.05%。

1.3 基金论文统计

基金论文是由国家及各地政府和有关机构资助的重点学术课题,由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承担。基金论文发文量反映了期刊对基金研究者的吸引力,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基础指标。2011年《情报科学》发表各类基金论文189篇,占论文总数的49.7%,即基金论文率为49.7%。这一数值与2009年的34.79%[1]、2008年的38.57%[3]、2007年的29.47%[4]相比升幅较大,且有一篇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论文,说明该刊吸纳各类基金论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但与国内图情领域其它期刊相比,基金论文率低于《情报学报》、《情报杂志》、《中国图书馆学报》等,排在第七位,表明该刊基金论文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表3统计了2011年《情报科学》基金论文的基本情况,其中国家级的资助项目74篇,占基金论文总量的18.59%;充分反映该刊吸纳高级别基金论文的能力很强很受研究者的青睐,同时也说明该刊在图情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1.4 学科类别统计

学科类别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期刊重视某学科的学术成果,了解到学术论文的学科交叉度[1]。表4是按发文量排序,统计出排名前10位的学科类别,“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以228篇的发文量位居榜首,“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新闻与传媒”等学科也有大量文章发表,表明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是以图书情报和数字图书馆研究为主,其次是与计算机科学、新闻与传媒、企业经济有关的学术成果,这与文献[1]的统计结果相接近。也说明情报学学科就是不断地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营养,通过自身学科的内化,不断地演变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也辐射到其他相关学科。

1.5 中文关键词统计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缩影,是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词,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图情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进一步揭示该领域研究所处的阶段,并可据此预测研究趋势和走向。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论文关键词发现,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关键词就有40个;按载文量排序,本文仅列出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图书馆(46)、知识管理(13)、知识转移(12)、情报学(12)、知识共享(10)等以明显优势排在前列,文献篇数都在10篇以上,表明该刊所刊载的论文主题涉及面既深入广泛,又重点突出,始终与图情学当前的研究主题保持一致。

2 作者统计分析

统计指标包括:作者的合作情况、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机构分布、职称分布、年龄分布等。

2.1 作者合作情况

文献计量学一般用合著率和合作度来衡量科研论文的合作情况;合著率和合作度是评价合作程度的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之一,也是研究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指标[7]。2011年《情报科学》载文398篇,共有841人次作者参与完成,其中合作论文274篇,合作率为68.8%,合作度为2.11人/篇。二项数值均比2009年的62.62%、1.91人/篇[1],2008年的65.36%、21.99人/篇[3]有较大升幅。

2.2 作者地区分布

经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论文作者来自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充分说明该刊在国内图情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吉林以87篇的绝对优势位居首位,表明《情报科学》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特点;湖北、北京、江苏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以上四省市共发文228篇,占论文总数的57.3%,是该刊论文来源的核心地区,而西北、西南地区发文量很少。从作者地区分布看,图情学研究的繁荣与否同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直接有关,经济发达地区图情事业的整体水平较高,为图情学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研究力量雄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图情事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研究力量薄弱,如青海、西藏,几年来近乎是空白地区。

2.3作者机构统计

2011年《情报科学》论文作者来自110多家机构,说明《情报科学》发文机构涉及面非常广泛,吸收来自各类不同机构的情报能力很强;而且拥有一批较为稳定的核心发文机构,如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以59篇、38篇的优势名列前茅,华中师范大学(25篇)和南京大学(18篇)位居第三、第四名,中国科技所(10篇)、东北师范大学(8篇)南开大学(7篇),上述7家机构,合计发文165篇,占论文总数的41.5%;表明高校是我国图情研究领域的主力军,科研院所则是另一支重要力量。这一统计结果与文献[1]、文献[3]完全相同。上述高校大多拥有本学科的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着较强的整体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故提供情报的能力极强,为《情报科学》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稿源。

3 引文统计

引文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吸收能力和相互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引文期刊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1 引文量统计分析

引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论文作者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文献情报的了解和吸收能力。引文量越大,说明作者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越强。经统计,2011年《情报科学》引文总数为4478条,篇均引文数达12.25条,高于2009、2008、2007年的11.18、10.76、10.51条。统计数据说明了该刊作者的情报意识很强,有很好的吸收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利用程度高,研究的空间广阔;也反映了《情报科学》编辑们注重刊物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办刊严谨的工作作风。

3.2 引文类型统计分析

引文类型把引文分为期刊、图书、网络资源及其他(包括报纸、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统计发现:2011年《情报科学》期刊论文的引用数为3436条、图书的引用数为290条、网络引文752条。期刊引用数是图书引用数的10多倍。这一统计非常符合图情学研究的特点,该学科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历史较短,经典著作较少,而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所以研究一般以学术论文见长,著书立说者较少,导致了本领域期刊的使用率大大超过图书。与2007、2008、2009年数据相对比发现,引文类型中,来自期刊和网络的引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开放存取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本学科研究人员利用及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逐步增强的具体体现。研究还发现来自学位论文的引文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这与近几年我国本领域博硕士学位授权机构数量增多,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学位论文产出量大幅度提高有关。

3.3 引文语种统计分析

引文语种的分布是测试作者利用国内外文献和该刊情报吸收能力的指标。2011年《情报科学》的中文引文达3192条,占71.3%,外文引文1253条,占28.7%。外文引文率与2009、2008、2007年相比(分别为37.75%、32.87%、30.93%)有所下降,但也能说明该刊作者注重吸收和利用国外参考文献和科研成果,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的现状。从《情报科学》引用的外文文献来源看,大量引文是从网络获取的,说明作者吸收和利用国外参考文献的能力、范围在扩大;因此,加强研究者的外文训练和对外文文献的使用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4 结语

通过对2011年《情报科学》多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情报科学》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拥有一个分布在全国各高校的精英作者群,形成了独特的办刊风格与特色,已成为我国图情领域重要的信息源。愿《情报科学》在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为推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永山.《情报科学》2009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科学,2010,(11).

[2]中国知网[DB/OL].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2011-12-15.

[3]刘涛.2008年《情报科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科学,2009,(09).

篇9:2011年能源计量工作总结

【关键词】幼儿体育 文献 计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3-0002-05

【作者简介】姜雪、杨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幼儿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关于幼儿体育的研究状况如何? 涉及哪些幼儿体育的基本问题? 幼儿体育研究有哪些突出特点? 还有哪些研究空间?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研究样本来源及方法

样本来源:进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 ,首先在检索条件下,选择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幼儿体育、幼儿园体育、学前体育;模式:精确匹配;范围:全部。然后在检索导航条件下,检索项命中 2001年~2011 年( 截止时间为2011年8月 )的研究文献有193篇(其中,期刊论文180篇,硕士论文13篇)。

本文拟根据193篇幼儿体育相关研究文献,在分析文献的基本情况之后,从选定的不同主题及角度,就我国进入新世纪这10年来幼儿体育的研究状况进行

分析。数据处理采用 SPSS16.0 进行。

三、近10年幼儿体育研究的总体状况

(一)论文发表的年份和数量

表1 关于幼儿体育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与篇数

图1 各年份发表的论文数量(篇)

由表1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近10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关于幼儿体育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其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促进了幼儿体育的发展。

(二)作者所在地区统计

表2 各省份发表的文献数量(篇)及所占比例

笔者通过对文献第一作者所在省份进行统计发现,作者所在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上海、河北、山东、北京等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表2),仅这7个省市就占了全部文献量的56.6%。这说明对幼儿教育包括对幼儿体育的研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我国幼儿体育研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由于其余省市各自所占的文献量相对较小,笔者仅对以上文献量超过8篇的7个省市进行了具体描述。

(三)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表3 各单位发表的文献数量(篇)及所占比例

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发现,近10年我国对幼儿体育的研究大多来自高校研究者及幼儿园一线教师。其中,高校及教研机构发表的文献数量高达83篇,占全部文献量的42.0%,幼儿园发表的文献数量高达63篇,占全部文献量的32.6%,高校研究者和幼儿园机构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和重视,使幼儿体育的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趋势。

(四)期刊类型

表4 各期刊类型的文献数量(篇)及所占比例

如表4所示,关于幼儿体育的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其文献数量(122篇)占文献总量的63.2%。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共58篇,占文献总量的30.1%,其中《教育导刊》16篇,《早期教育》12篇,《幼儿教育》7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7篇,《学前教育研究》5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篇,《现代教育科学》《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研究》《中国体育科技》《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江西社会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各1篇。

此外,硕士学位论文共13篇,其中,北京体育大学3篇,苏州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首都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各1篇。

(五)研究视角

表5 幼儿体育不同研究视角的统计结果

如表中数据所示,研究者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文化以及卫生安全等视角对幼儿体育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以教育学视角为主,其数量(128篇)占文献总数的 66.3%,心理学视角的文献数量(39篇)占文献总量的20.2%,社会文化视角(9篇)占文献总数的4.7%,卫生安全视角(7篇)仅占文献总数的3.6%。由此可见,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视角还比较单一。

(六)研究方法

表6 不同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统计结果

图2 不同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统计结果

由表6和图2我们可以知道,近10年研究者对幼儿体育的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数量多达88篇,占文献总量的45.6%,而采用实验法的研究文献仅有8篇,占文献总数的4.1%。该结果说明,近10年我国关于幼儿体育的研究大多数是经验总结,实证性研究和系统的理论研究相对偏少。

(七)研究主题

表7 不同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统计结果

由表7可知,近10年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对策和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及实施是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其中,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对策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们更大程度上的关注。相关文献分别为53篇和50篇,占文献总数的27.4%和25.9%,其他研究,如幼儿体育的作用、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资源利用等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体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品质培养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前教育中,体育对儿童身心的影响作用对儿童成长成才能起到长远而恒久的影响作用[1]。如有研究[2]指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正常发育完善,也是培养幼儿形成优良品德及促进幼儿健康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罗萍[3]认为,体育活动除了强身健体外,还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智力、意志力、个性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体育功能的深入认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定位日益明确:它在向幼儿传授身体锻炼知识技能、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求提高幼儿心理素质水平,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4]。这些研究有助于加强幼儿园一线教师对幼儿体育的重视,促进幼儿体育教育的改革。

(二)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它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以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5]。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体育游戏进行了研究。林小环[6]就如何设计和实施幼儿体育游戏进行了研究。张晓明等人[7]论述了体育游戏的概念、分类、本质特征及其在幼儿心理保健卫生的价值。魏春丽[8]和刘晓年[9]认为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发展,而且还以其独特的特点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但也有研究者[10]指出,如果体育游戏选择、组织不当也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等负面效应。为此有研究者[11]指出,创编游戏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注意游戏情节的趣味性[12],掌握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策略[13],使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增加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民间体育游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形式多样,且经受时间考验,深受幼儿喜欢。因此,李玉峰[14]从文化学视角对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的特性、价值和作用进行了研究。

(三)对幼儿体育的认识

研究者对幼儿体育的认识主要基于两种视角,一是教师对幼儿体育的认识;一是家长对幼儿体育的认识。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能意识到幼儿体育不仅对幼儿身体发展起作用,同时还具有益智、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等多方面的作用,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侧重,如大部分园长和教师认为体育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身体发展方面,其次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而对体育促进幼儿情感和创造力的价值认识不深[15]。另外,研究者们[16][17]认为由于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本质认识模糊、对幼儿园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及作用认识不足,所以认为体育活动的功能就是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往往忽略它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活动安排中,教师过分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18]。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受“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重视幼儿文化知识教育,认为体育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只要幼儿的身体健康就行[19]。这样就使幼儿体育在整体发展上处于不利地位,使幼儿体育在幼儿教育中处于薄弱地位。

(四)体育教学内容及安全

有研究表明[20]目前我国幼儿园体育教学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而主要问题出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分析不够,造成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幼儿园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还有研究[21]指出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形式单一,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对幼儿的“保护”过多[22],通常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教师会采用压缩幼儿的体育活动时间来规避风险。另外,也有研究者[23]指出,由于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所以在体育活动中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但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限度,以防出现“过度保护”。

(五)体育教师专业知识

郭宇亮[24]认为,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深入了解有关体育知识及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现阶段幼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完善造成了幼儿体育教学不能与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相适应。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从事幼儿体育的教师专业知识贫乏,对幼儿心理学、生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有关的知识了解不够;另外,由于教师长期缺乏新的体育理论的学习,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造成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到位[25],这都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使体育活动失去了最本质、最核心的强身健体功能[26]。

五、结论与展望

(一)我国幼儿体育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1. 以一般经验总结为主,系统理论研究薄弱。从上述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基本信息来看,近10年我国幼儿体育研究大多来自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经验性总结,而对幼儿体育的系统研究,尤其是系统理论研究较少。近10年,笔者只检索到13篇硕士学位论文和为数不多的学术期刊论文对幼儿体育进行理论分析。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体育研究的深度、广度及科学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幼儿体育理论研究。

2. 研究视角单一,研究范围狭窄。如前所述,当前幼儿体育研究在学科视角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其他学科视角以及跨学科视角的文献屈指可数;在教育学视角的研究中,更多的研究文献是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和阐述,而从幼儿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从心理学视角看,更多的文献关注了幼儿体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尽管有研究者认为,体育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以及情绪情感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对幼儿体育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较少。另外,当前我国幼儿体育研究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地区幼儿体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及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上,对幼儿体育其他方面,如幼儿体育课程的系统研究、国外幼儿体育活动的研究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应该丰富幼儿体育的研究视角,扩大幼儿体育的研究范围。

(二)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展望

1. 应重视幼儿体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通过查阅国外研究文献,笔者发现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英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非常强调幼儿体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这些国家不仅重视幼儿园的体育教育,还非常重视家庭以及社区的体育教育。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对幼儿体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着较长久的历史,因此,这些国家关于幼儿体育研究方面的经验

和成果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为此,我们应该立足我国幼儿体育发展实际,对我国幼儿体育进行国际比较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儿童的幼儿体育,这将是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新的趋势。

2. 应丰富幼儿体育的研究视角及方法。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幼儿体育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还较单一。这种单一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国幼儿体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丰富幼儿体育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尝试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幼儿体育进行研究,这也是未来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重要趋势。

3. 应加强幼儿体育课程研究。幼儿园体育课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它是各种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实现幼儿体育教育目标的手段[27]。由于目前我国关于幼儿体育课程的系统理论研究较少,导致幼儿体育活动设计、安排科学性不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难以掌握,体育活动内容及实施途径较单一等。因此,研究设置合理的幼儿园体育课程,这将是幼儿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4. 应加强偏远及农村地区幼儿体育的研究。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教育上。当然,幼儿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如前所述,从地域看,对幼儿体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城乡看,也相对集中在城市幼儿园及其体育活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对农村幼儿体育的研究非常少。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存在幼儿体育教育观念落后、体育活动材料缺乏、活动组织单调等问题,已经成为抑制我国幼儿体育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对偏远及农村地区幼儿体育教育的研究。

[1] 胥志敏.学前体育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05):100.

[2] 王丹.浅谈幼儿体育活动的空间营造与心理尊重[J],时代教育,2008,(05):267.

[3] 罗萍.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心智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2):78.

[4] 李涛.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教育导刊,2006,(09):27.

[5][13] 辛小勇.浅谈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策略[J],教育导刊,2007,(12):21-22.

[6] 林小环.幼儿园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1,(05):61-63.

[7] 张晓明,何焕好.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和心理保健[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152.

[8] 魏春丽.幼儿体育游戏与心理发展[J],体育师友,2003,(03):59.

[9] 刘晓年.幼儿体育游戏与心理发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4):159.

[10] 张健忠,朱良.幼儿体育游戏教学的负面效应与预防措施及建议[J],山东教育,2005,(Z3):71.

[11] 陶宏.幼儿体育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6,(05):20.

[12] 杨枫.幼儿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法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05):41.

[14] 李玉峰.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特牲、价值及入园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06).

[15] 季卫霞,于春梅.济南市幼儿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04):15.

[16] 李娅佩.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08,(18):81.

[17][21][24] 郭宇亮.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1,(05):198.

[18][23] 朱思思.新视域下幼儿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研在线,2011,(08):41-42.

[19] 徐欣.赣州市幼儿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6):117.

[20] 王晋明.谈幼儿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0,(15):124.

[22][26] 王燕,黄文英.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1,(02):125-126.

[25] 陈碧.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J],华章,2007,(Z2):204.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下一篇:杂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