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3年发展规划

2024-08-09

个人3年发展规划(通用6篇)

篇1:个人3年发展规划

3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满怀热情与梦想,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到现在我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今后能有一个好的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现在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制定出完善的专业发展计划。确定了发展的计划,才能更加清晰地明确自己今后发展的道路,少走错路和弯路,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当然,计划制定的时间不宜太短,太短则容易目光短浅,不益于长远的发展;也不宜太长,太长则缺乏针对性,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和个人的发展不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制定这份3年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对我现阶段的从教道路起到了指引作用,也为我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处在教育改革这个大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跟紧教育的潮流,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步伐,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在此,我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计划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做一名思想作风正的教师。

要想达成这一层的要求,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关心时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时代背景和教育实际,认真学习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世纪教师素养》等教育教学法律条文,使自己的教学有法可依、有法可行,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要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要廉洁从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做一名教学业务上过硬的教师。

为了适应明天的需要,在今天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多看多学,勤思多问。多看有经验的教师的公开课视频,多看各类评比课的上课录像,从他们的上课风格、课堂控制中总结出出彩的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多学教育理论专著,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要靠实践经验的总结,还需要具体教学理论的指导。多学习前人的经验,是我快速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捷径,研读教育教学的专著,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整个教育事业。书是他们经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学习提高的好工具;勤思自己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思考具体解决的策略,在问题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多问自己的师父,这次青蓝工程的师徒结对,给我了更多学习询问的机会,我要更加珍惜学校给予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机会,多向自己的师父学习和提问,在交流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总之,要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地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争取机会参加区级、市级优质课评比。

在科研水平上,我要多向我青蓝工程的师父黄皓老师学习,多读书多研究,争取能再教学方面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争取在三年内获得一篇市级的获奖论文,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做一名受领导认可、学生欢迎的老师。

多向周围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对学生的管理、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无论是对学生的管理、还是班级常规工作,都要有一定的技术技巧,首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尽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一是培养学生与老师的默契与配合,更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除了以上三点以外,我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和校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考试,并争取尽早拿到研究生的文凭,拓宽自己的视界,在业务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

面对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在三年的发展中,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篇2:个人3年发展规划

没有目标的船到不了岸,没有规矩不成世界,没有规划的人生更会碌碌无为。随着教改的深入人心,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已经同自我价值的体现相连,已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没有规划的盲目迟早会被淘汰。因此,在未来五年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如下规划:

1、学习教学的艺术,积极听课,吸取他人长处,不断请教组

内教师们,多上公开课,多争取锻炼的机会,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质量每天都有进步

2、向师傅学习的时候不忘探讨研究,争取形成一定特色的教

学风格。

3、加强阅读,上班时间划分出一定的业务学习时间通读教育

类书籍。闲暇时多听几部有声小说以提高个人知识和文化

修养。、4、强化写作,坚持写教育日记,对照着日常工作实际写反思、写总结努力形成个人的写作特色。

5、开通自己的教育博客,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教育教学的问题

研究。

6、留心向班主任们学习,提前积累班级管理经验,注意他们

篇3:个人3年发展规划

值此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之际,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举办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主题是“完善保障制度,推进住有所居”。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各地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为促进住房保障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住房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要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党的十七大把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下,我国对传统的福利住房制度进行了根本性改革,目的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从提租补贴、解危解困到安居工程建设,从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到发展经济适用住房,从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到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住房保障始终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有了一定缓解。

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住房保障制度在政策设计和实际执行上仍有不少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地方早年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把关不严,甚至没有任何限制,单套建筑面积过大,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借机牟利等问题,社会反响强烈。二是由于经济适用住房操作中的不规范,导致各方面产生不同认识,一些地方认为保障范围过大,保障标准过高,再加上部分地方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城镇住房建设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加上廉租住房建设量很少,从而造成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越来越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三是多数地方住房保障对象仍局限于城镇户籍居民,基本未考虑将常住非户籍务工人员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四是保障房品种偏多,有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拆迁安置房等等,相互间衔接不够顺畅,未能形成阶梯型保障体系,行政管理成本也较高。一些出售型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不明确,产权不明晰,甚至出现少数有权有钱的单位以团购名义为职工牟利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的老问题,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新问题。新老问题交织,使得当前住房矛盾较为突出并表现出新的特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在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显得十分迫切。

住房是人的基本权利。保障公民居住权利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应处理好政府保障与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发展房地产市场与实施住房保障,都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途径,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房价越高,居民支付能力相应越低,住房保障需求越大。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支持多数居民通过购买或承租商品住房,逐步改善住房条件;另一方面,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扶持,帮助那些没有能力通过市场解决基本住房需求的中低收入家庭,逐步解决住房困难。

完善中国特色住房保障制度,应坚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对不同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需要实行分层次保障;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住房保障资源公平、有效利用;应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基础上,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住房保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结合我国当前住房保障的实际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重点是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创新保障房建设融资机制。

下面,我谈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住房保障的范围和标准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人口迁徙、流动就业规模大,住房供求紧张局面将长期存在,住房保障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确定住房保障范围和标准,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努力利用有限的财力,解决更多居民的住房困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准确把握当前城镇住房突出矛盾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外来人员为代表的新移民大量进入城市,使城市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城镇住房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住房供应总量不足。根据“六五”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底,我国城镇住房与家庭的套户比为0.9:1左右。国外经验表明,在城镇住房套户比达到1.1:1以后,住房供求关系才能实现基本均衡。二是,部分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大大下降。三是,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年限短,积累少,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突出。四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老职工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生活设施简陋,居住条件差,亟待改善。

(二)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需要考虑的因素

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除要立足解决当前城镇住房突出矛盾,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住房发展目标。住房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住房是重要内容。届时,要使绝大多数城镇家庭居住在符合文明、健康标准的成套住房中。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的保障能力。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的攻坚期。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是解决当前住房突出矛盾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政府财力明显增强,为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适当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以应对高房价带来的挑战。

三是人口变动规律和住房矛盾的区域性特点。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中西部地区多数市县,经济增长能力弱,就业容量低,部分劳动力流向吸纳就业能力更强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住房保障的工作重点是解决本地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产业层次高,就业容量大,外来就业人口多,住房保障范围应该扩大到非本地户籍家庭,如,通过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包括在产业园区建设的职工公寓、宿舍),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

四是住房市场化方向。完善和落实住房保障制度,是在住房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方向一定要坚持,改革的成果要不断巩固。在努力向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同时,还要防止回到住房福利制的老路上,避免因保障过度而削弱居民自住其力的动力。

(三)合理确定基本住房标准或保障标准

这里讲的基本住房,是指能够满足居民家庭基本居住需要的空间和设施条件的最低标准的住房。基本住房标准,既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也是确定住房保障范围、测算保障对象收入线的基础。如何认识基本居住需要,如何确定合理的住房保障标准?我认为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住得下、分得开。同时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公共财政负担能力,量力而行,做到户型小、功能齐、设施全、质量好,努力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同时也利于以后的退出管理。

目前,对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国家均规定了套型建筑面积的上限。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对一个4人三代同堂困难家庭,安排1套一居室廉租住房,住不开;安排2套,又浪费了资源。再如,同样的建筑面积50平方米,对多层建筑而言,使用面积可达到40平方米,能设计出两居室;但对高层建筑而言,使用面积却不到35平方米,只能按一居室设计。在北方地区,由于保温要求,外墙较厚,同样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比南方地区的同类建筑要小,等等。

为此,建议国家借鉴国外通行做法,以使用面积为统一标准,并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地方适当灵活,为解决实际问题留出空间,从而使住房保障标准与申请人的家庭人数、代际关系、成员性别等相适应。否则,可能会出现政府提供了保障房,但保障对象却不满意的问题。可以考虑,原则上2人以下(含2人)户安排单间套(指卧室和起居室共用一间),3人户安排一居室或两间套,4人以上(含4人)户安排两居室或三间套。当然,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还要有所区别,如三代同堂家庭、单亲异性成员家庭,可以在间数或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上适当提高。具体来说,2人单亲异性家庭应按一居室或两间套安排,三代同堂异性家庭应至少按两居室或三间套安排,满足文明居住的要求。对单身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可以提供宿舍型保障房。

(四)因地制宜确定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

划定住房保障收入线,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划高了,政府财力达不到;划低了,该解决的困难人群得不到保障。在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背景下,需要防止有些地方为完成任务而人为划低收入线的倾向。同时,由于享受住房保障会带来一定的间接收入,住房保障收入线即使划得较为适当,也还存在这条线上下边缘人群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鉴于各地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特别是住房价格、居民住房状况、收入水平、公共财政能力差别较大,确定住房保障收入线,不能简单套用统计部门的收入五分法(高收入、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事实上,房价高的地区,中低收入甚至中等收入家庭,也难以依靠自身能力通过市场解决基本住房问题。住房保障对象的确定,核心要看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可以明确,凡是没有能力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解决基本居住需要的家庭,都应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可以依据住房市场租金和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具体测算。

当然,住房保障要分层次。根据保障对象的住房支付能力,分层次给予不同程度的保障,体现政策公平。

二、关于住房保障方式问题

对住房保障的方式,社会上有许多议论。目前的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物保障,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实物保障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应住房、棚改安置住房,以及部分地方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另一种是货币补贴,即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在市场上租赁适当的住房。我的看法,现阶段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必要的。对现有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可以适当归并:一类是公共租赁住房,另一类是共有产权住房。

(一)当前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十分必要

前些年,在实施住房保障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多数城市适合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的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一些困难家庭领取了租赁补贴,无法在市场上租到合适的住房;也有的住房困难家庭因租不到房子而领不到租赁补贴。另外,最近几年,通过棚户区改造,小户型旧住房大量减少,新建住房中小户型也较少。部分居民虽有多套住房,但目前尚未形成鼓励居民出租多余住房的政策环境,且有的第二套住房距离城市中心区域较远,中低收入家庭与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难以承担交通成本,很难转化为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现实房源。据统计测算,2010年底,我国至少有10%的城镇家庭的住房不成套。“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500万左右,其中的新就业职工和常住外来务工人员积累少,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弱,住房困难问题十分突出。从这些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必要的。

也要看到,与实物保障方式相比,货币补贴(租赁补贴)方式具有即期投入小、补贴效率高、操作灵活,便于退出等优势。但前提条件是,市场上可以出租的小户型房源充足。经过一个时期的大规模建设,住房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稳定,小户型租赁房源充足,就可以适时减少保障房建设量,逐步转为以租赁补贴为主。

(二)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设计

目前,租赁型保障房主要有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我认为,这两类租赁型保障房可以合并为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营,实行“市场定价(或叫准市场价)、分档补贴、租补分离”的运行机制。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的区别,主要在于享受租赁补贴的多少。

一是,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再区分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既可以由政府投资建设,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包括民间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为提高运营效率,运营管理主体可以与建设主体相分离。

二是,参照市场价格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具体定价时,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住房市场租金水平等因素,按照略低于同地段、同品质住房市场价格确定,并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根据承租人的家庭收入水平,分档给予租金补贴。将保障对象依收入水平划分为几个档次,家庭收入越低,补贴越多。对收入较高的家庭,补贴较少或不补贴。如北京市前不久公开征求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的意见。他们考虑,按收入水平分6档给予补贴,最高租金补贴占房屋租金的比例达95%,最低10%。

四是,租赁服务和政府补贴分别实施、平行操作、有机结合。具体操作中,受托运营机构负责公共租赁住房日常运营和管理,按市场机制运营,依规定标准收取租金。政府(或用工单位)向承租人发放的租赁补贴,专项用于支付房租,可以直接划到受托运营机构或出租人的账上。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也可以到市场上租赁相应标准的住房,并申请租赁补贴。

这样做,一是基本保证了投资建设和运营机构的合理收益,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二是体现了差额补贴原则,承租人困难程度不同,补贴程度也不同,较好地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三是政府对保障对象的补贴由暗补变明补,有利于根据保障对象收入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补贴金额,形成退出机制。同时,政府提供租赁补贴,引导社会资金和社会房源参与,在建房上可以少投入,这样就能将一次性大投入变成分期性小投入,有助于减轻即期财政压力。

今后,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重点。为了保证公共租赁住房可持续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如,研究建立长期低息贷款政策;在合理的建设和经营周期内给予税收优惠;配套建设部分商业服务设施,统一经营管理,以平衡资金;如何保证项目本身有稳定的现金流,使建设投入有合理的回报;如何设定投资回收或投资退出渠道,稳定投资者的预期等。

(三)建立共有产权保障房制度

有人把经济适用住房,以及部分地方建设的限价商品住房归纳为购置型保障房。依有关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购房未满5年,不得上市交易;满5年上市交易时,政府收缴一定比例的增值收益。实际上,增值收益收缴比例难以确定,在实践中,多数地方规定收缴50%到90%,收缴比例较低的地方,购房人上市交易仍存在一定牟利空间。还有的地方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不得将所购保障房上市交易,实行政府回购、封闭运行,由政府根据购买价格,考虑物价、折旧、利息等因素回购,安排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这样做,有利于消除牟利空间,但也会带来其他问题。购房人出了资,却无法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相应增值,这可能导致保障对象不愿出资购房,从而增加租赁性保障房的供应压力。

从本质上看,购置型保障房包含了一定的政府补贴(包括土地出让收益和各项税费减免等)。我认为,凡是政府补贴,都应该量化。在量化政府补贴的基础上,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可以并轨,统一称之为共有产权保障房。实行共有产权,以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准市场价格作为参照,个人购买的价款占准市场价格的比例为个人产权份额,其余部分量化为政府产权,这样,就可以准确界定每个地段购置型保障房的产权比例。所谓“准市场价格”,主要是指运作机构或者开发商利润按照不高于3%进行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共有产权保障房上市转让时,转让所得由双方按产权份额分配,政府优先购买对方的产权份额。这样,也可以不再限制5年之后才能上市转让。

购置型保障房实行共有产权的好处,一是以准市场价格作为核定产权份额的基础,量化了政策优惠,明晰了权利关系。二是给购房人一个选择的机会,允许逐步购买政府持有的产权份额,直至取得完全产权,有利于调动保障对象的积极性。三是减轻了政府的即期财政负担,也容易形成退出机制。四是既能保护购房人合理投资(购房实际出资)利益,又能防止住房保障过度转化为财富,消除牟利空间。

(四)一定条件下允许公共租赁房转化为共有产权保障房

在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居住满一定年限,仍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本人有购房意愿的,可以允许其按照共有产权保障房的有关规定,购买一定的产权份额。但产权份额不能太低,至少应60%以上。这样做,既可以满足保障对象收入条件初步改善后,购买部分产权乃至完全产权的愿望,也有利于鼓励保障对象为改善自身住房条件而努力,还有利于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的退出机制。但前提是,承租人自愿,不得强卖,不得因是否购买部分产权份额而改变保障规则和顺序,不得因出售部分产权而推卸政府的投入责任。当然,各地也要保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租赁住房,避免陷入“建了卖”、“卖了建”的无序循环。

(五)区别对待棚户区改造和拆迁安置对象

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居住人员复杂,拆迁安置时应区别对待。有些家庭随着收入提高,已经在他处购买了商品住房,不属于保障对象。对于符合住房保障对象条件的,按条件分别纳入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共有产权房给予保障。对于不符合保障对象条件的,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处理。

三、健全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

保障性住房作为公共资源或具有公共资源要素的资源,它的分配和使用应当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和公平的原则,并经得起公众评价。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以不冲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为条件。禁止以任何形式向住房不困难的家庭供应保障性住房。

(一)探索创新申请审核和轮候制度

“十二五”期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 6 0 0万套,如果沿用传统的审核办法,不做必要的制度创新,就无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操作上,可以考虑:第一,住房困难家庭在所在地居住和就业满一定年限的,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如满三年或五年;第二,确定轮候规则和顺序,对于伤残军人、见义勇为者、劳动模范和最低收入家庭等,通过积分等方式给予排序上的优先照顾;第三,根据申请人的财产和收入状况,确定享受何种住房保障政策,如公共租赁房政策还是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等;第四,依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住房支付能力),确定其应当支付的租金或政策支持程度。

(二)要强调程序公开和轮候制度

建立一整套保障性住房管理程序,向社会公开住房保障范围、标准、方式、房源、程序、分配过程,既便利有关当事人,又方便社会监督。同时,在申请审核环节,要强调申请人诚信申报的义务,以减少审核成本。如果发现申请资料不实,申请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办发[2011]45号文要求地方政府确定合理的轮候期,并向社会公布,这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让保障对象知道申请之后多长时间可以拿到保障房;反过来,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种约束。

(三)退出管理制度设计

保障性住房只能用于解决住房困难。当保障对象有了其他住房时,应当退出住房保障。考虑到住房保障或直接、或间接会给保障对象带来一定的收入效应,退出机制的设计不能简单化。

对公共租赁住房,则可以用经济措施梯次调节保障程度,直至收取市场租金,使得承租人收入水平提高后不再享受政府补贴。这时,退出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收取市场租金、腾退房屋,或者由租转售,转化为共有产权保障房或全部产权等。为了保持租赁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也考虑新就业群体的收入增长状况,租赁期限的设定不宜过短(以2-3年或3-5年为宜)。在合理的租期内,可以不再审核承租人的收入水平,不再调整租金标准。这样做,既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引导住房租赁市场。

对共有产权保障房,考虑到购房人已经支付了一定的价款,在购房人仍然实际居住的情况下,可以不强制退房。由于配售前已经明确了购房人的产权份额,再上市交易所得价款,由购房人和政府按各自的份额分享。这样,政府收回了初始投资和相应的增值收益,购房人也就退出了住房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退出政策设计中,对住房保障对象家庭收入变化要有适度的宽容。一个家庭之所以无力解决住房问题,与其自身的劳动技能较低,就业不充分有关。短期内,这一群体的经济状况很难出现质的变化。即使他们的收入有所提高,在目前的高房价下,也难以立即进入市场。适度宽容保障对象收入的变化,既符合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变化规律,也有利于退出机制的最终落实。

四、创新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机制

保障性住房建设,离不开资金。其中,共有产权保障房建设,政府采取让渡部分土地收益,并给予税收、信贷优惠的方式,引导企业投资建设(也可由政府组织建设),财政可以不直接出资,项目可以通过销售还本付息,能够做到资金平衡。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回报率低。鉴于当前部分城市住房租售比价严重倒挂,如果融资比例过大,就可能形成租金不足以偿还利息,公共租赁住房投资无法收回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无法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必须创新机制,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动员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

(一)建立贷款贴息制度,扩大公共租赁住房贷款规模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已改制为上市公司,单纯依靠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贷款是不可行的。可以考虑,对现有的公共租赁住房贷款规则加以改进,以财政贴息为支撑,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经营的低息贷款制度。公共租赁住房贷款利率,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将部分中央财政安排的保障房建设资金,调整为公共租赁住房贷款的贴息资金。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又能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扩大公共租赁住房贷款规模。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5年,允许展期。同时明确:1.如果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采用公司化运营,并符合贷款的条件,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发放贷款。2.对于不符合放贷条件的项目,如果是政府投资的,可以向直辖市、计划单位市、省会城市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也可以向经总行认可的其它地级城市融资平台贷款。3.对其他市、县,在省级政府对还款来源做了统筹安排的条件下,可以发放贷款。

另外,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目前已规定,符合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可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承担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其他企业,也可以在政府核定的投资额度内,发行企业债券进行项目融资。

(二)建立吸引股权式投资的机制

社会资金投入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有两种形式:债权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对项目投资主体而言,债权式投资仅仅提供了短期的融资手段,它仍然是一种负债。与银行贷款一样,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如果吸收较多的债权式投资,也可能出现租金收益抵不了利息的情况。因此,要积极吸引股权式投资。

吸引股权式投资,不仅是出于解决眼前的资金短缺问题和减轻财政负担的考虑,更是着眼于提高建设和运营效率,促进公共租赁住房持续运营的长远考虑。社会资金以持有股权的方式,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当项目有了现金流的时候,可以参与资产证券化试点,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其它项目建设,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资金,目前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在适当的政策下,可以成为公共租赁住房股权式投资的资金来源。还要争取信托资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资金以股权式投资的形式,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试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这既适应原有乡镇企业产业升级换代,也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长远生计找到了新的出路。这样做,不但能解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紧张问题,也吸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当然,要规范发展,保护好耕地,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建议尽快扩大试点范围。

(三)关于住房公积金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设计

1991年,上海市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我国率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4年,国务院要求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推进了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提高了职工住房的支付能力,调动了职工个人解决住房问题的积极性。在多年的发展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城镇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主要形式,成为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唯一渠道。近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功能有所弱化,主要表现在: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缴存职工。中低收入缴存职工由于缺乏购房能力,无法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的统筹、互助、保障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结余资金处于闲置状态。与此同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目前,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二是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后,应采取更加安全、有效、公平的措施,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公共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可以考虑,在满足缴存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前提下,利用住房公积金部分结余资金或增值净收益,在土地供应、财政补助、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下,投资收购或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定向供应给符合条件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在不增加地方政府负债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吸引银行贷款投入,形成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资金来源。二是,所建公共租赁住房定向供应给没有能力购买商品住房的中低收入职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面,更好地体现住房公积金的互助功能,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三是,将部分住房公积金转化为实物形态,有利于优化住房公积金资产结构,促进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四是,拓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功能,使住房公积金从支持购买住房,转为支持购买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重,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

当然,住房公积金投资公共租赁住房,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必须做好政策设计,控制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这样做,突破了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并启动《条例》的修订工作。

(四)在商品房中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住房

我认为,除上述方式外,可以考虑借鉴马来西亚的做法。马来西亚政府规定,所有开发企业在商品房开发中必须配建20%的公共住房交给政府。因此,可以把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作为土地招拍挂的前置条件,具体配建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确定。这样做可以有效缓解政府保障性住房资金不足的矛盾,也是融资的一种方式。

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既需要各地的实践创新,也需要各界的理论研究。这次论坛,各地住房保障部门和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交了80多篇经验材料和论文,反映了我国住房保障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希望通过这个论坛,大家群策群力,为完善中国特色住房保障制度贡献力量。

篇4:手机未来2-3年发展趋势

当前,智能手机正以70%的速度高速发展。据赛诺、Suppli公司预测计,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未来3年,将从现在的4700万部,增长到8000万部;而平均价格则从几年前近4000元,一路下降到2000元左右,而且仍下滑不止。这说明3G智能手机发展已进入成熟收获期。

一、手机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观察手机未来发展,首先需要站在全局看出结构性的脉络。手机智能化对手机行业发展带来明显的结构性变化,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业态来看,行业重心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第二,从模式来看,从产业链一体化,向平台加增值应用模式演变;第三,从市场来看,卖产品,转向同时卖产品和服务。

这三种变化,用一句话概括,是智能化使手机发生了市与场的分离。场,成为聚焦网络效应的平台,企业通过掌握数据核心技术,占据社会网络化制高点,成为固定投资领域的自然垄断者;市,分化成多元化的舞台,企业通过创新和创意,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多样化产品,成为以边际投入为主要资本的应用提供者,趋向完全竞争。二者以API机制联接,形成接近三七分成的利益格局。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背后的动力学机制与智能本身的特性有关。智能手机中的所谓智能,与人工智能、智慧地球所指侧重不同,实际是数据的一种美化的说法。智能手机当然也可以向真正的人工智能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但以现有带宽、数据挖掘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滞后的情况看,不是未来2-3年可以实现的。起码现在连哼个曲调,让手机智能识别出歌名,还难以顺畅做到。LBS的小马还拉不动大车。等等。

因此分析手机最近2-3年的变化,就只能锁定在现有阶段的条件上。在现阶段,智能手机带来的实在的变化,集中在手机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目前的智能手机实质是数据手机。只不过数据手机不是一个口语化说法,叫智能更好听一点而已。

1、从输家角度看的趋势

看清了手机行业主导厂商的走势,就看清了手机产业发展未来2-3年的变化。根据上述线索,我们可以大致理一下:

最近被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以及面临被收购命运的诺基亚,包括联想,代表了未来发展中走弱方向上的趋势。其特点,是同时犯了上述三方面的忌讳,未来2-3年将没有大的起色。

一是业态重心的趋势。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以手机硬件制造为产业重心,都没有及时向服务业转型。这点与发展重心从设备转向服务的苹果适成对照。我个人认为,设备商想通过运营商解决服务问题的大思路,在服务转型背景下有大问题。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合作对双方业务都有促进,但解决不了行业主导权的问题,它们会一起失去对手机市场的权力。运营商目前的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不适应数据服务。设备商靠在他们身上,从战略上说,是不牢靠的。目前这种矛盾在运营商不愿主动调整情况下,还看不到解决的希望,苹果与运营商的矛盾就属于这种性质。从这个方向往前看,我不看好设备商与运营商在未来2-3年的合作。

二是模式演进的趋势。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包括联想,对于语音转向数据后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显然存在战略性的失察。对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来说,是不适应挑战;对联想来说,是失去机遇。欧洲手机厂商以往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几年也不换手机的欧美市场是适合的;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推出创新品种的最低成本过高(需量产大约在一万部左右),不适合收入高增长,且市场饱和竞争的低成本地区的生存要求(当量产仅有400-500部时,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战略上就被打爆了)。但增值服务就不同,400-500个下载,对于WIDGET程序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手机硬件上功能再增加、增强,也赶不上软件和时尚口味的变化。而要转型,就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纵向一体化经营,转向联发科这种手机软硬件平台与成品生产分离的模式,二是平台与增值业务分离的开放模式,欧洲手机厂商就集体憋死在这里,被中美夹击,动弹不得。

联想的问题,主要出在战略上。联想对渠道的理解停留在卖IT硬件的阶段,陷在以往成功的禀赋中难以自拔。联想无法看数据业务对渠道的根本要求在改变,也就是看不出市与场分离这个问题。当联发科找到联想,希望以山寨机模式改写手机产业游戏规则时,联想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市与场分离策略的实质,因而错过了利用超车欧洲手机厂商而倍增市值的机遇;当谷歌、苹果集重兵于数据核心业务时,联想又没有看出其中经营“数据场”,对渠道的颠覆性意义,而错失了改造渠道,将渠道平台化,从建立增值服务收入新通道的机遇。

从这个方向看上去,手机未来2-3年的产业格局将演化为项立刚所预测的:美国一家独大,中国和欧洲被边缘化。具体来看,美国由于牢牢掌控数据场上的核心技术优势与核心平台优势,而得市场的大头;中国比欧洲稍好一点,仗着制造手机和卖手机产品,可以得个小头。欧洲看来将溃不成军,其下场惨不忍睹。三星和HTC将像墙头草,在美国主导厂商摆布下站队分果。

三是市场发展趋势。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美国厂商在未来手机市场上的优势,不仅是靠掌握核心技术(包括标准),而且关键是占据了数据场,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平台,具体指手机智能平台(包括苹果商店,谷歌的移动引擎等)。

国内的市场,主要看手机渠道商的路数,就可知其大致的出息。移动运营商目前正在自有渠道、第三方渠道,实体渠道与电子渠道这类小问题上纠结,实质还是卖产品的路子;国美和京东商场与联想的问题,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也没有做好将渠道改造为服务平台的战略准备。由于中国一线手机渠道商的集体迟钝,可以预见在未来2-3年内,中国手机市场基本还是传统的“卖东西”的格局。人们会看到五花八门低成本的智能手机,但行业主导权不在他们手中。

归纳中美手机厂商市场掌控力走势的差异,可以认为,美国已完成了将渠道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战略转移。其突出的战略创新和赢得未来的关键法宝,是将渠道改造为具有API的数据平台;中国目前的手机渠道经营者,甚至还没有达到韩国的水平(用现有渠道卖服务),而停留在用卖产品的渠道,卖附加了服务的产品的阶段。因此,在未来2-3年,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国内服务,还主要是针对手机硬件的体验改善,还达不到对增值服务本身体验提高的程度。

至于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是否成熟,我认为是没有疑问的。目前手机市场这种现状(主要指设备商、IT厂商、运营商),为互联网企业留下了超越的机会,因为苹果手机模式并非无懈可击(应该说漏洞大得足够装下中国的上市公司),但思路不改变肯定不行。

2、从赢家角度看的趋势

再从赢家的角度来看未来2-3年的战略趋势。

一是为4G布局,抢占标准的制高点。

目前美国主导厂商箭在弦上的事情,是控制4G的技术标准和事实标准。作战的规律一般是围绕专利池建立技术标准的“护城河”,然后相互攻击,达成妥协。谷歌、苹果与微软是其中的三个主角。围绕4G专利的争夺,正在形成战略联盟一级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专利战的热点集中在通信和设备领域,而专利收购的主角,又主要来自互联网企业。这并不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服务商想垄断硬件,或进入通信管道,而是意在通过专利,控制标准。而未来手机标准,涉及从通信管道、硬件一直到目前他们已掌控的数据核心业务的整体产业链。

中国并非取得了4G标准本身的话语权,就可以高枕无忧。从谷歌、苹果和微软的动向,我们应该得到启示,在未来2-3年,围绕4G专利池的攻防,将成为时不我待的紧迫工作。

二是左右市场结构,锁定开放或封闭的产业路径。

围棋有口诀:高者在腹。目前一般手机厂商的竞争,都是在追求眼前实利,但谷歌与苹果竞争的焦点,却在确定市场结构。通过确定市场结构,决定智能手机产业链的游戏规则。而未来2-3年,正是智能手机市场结构的成形期。

智能手机市场结构有别于一般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垄断竞争结构。所谓特殊,是指垄断与竞争,不是象张伯仑标准理论中那种一体化的市场,而是垄断形成一层结构(在平台方),竞争形成一层结构(在应用方),成为垄断结构与竞争结构的复合体。API就是两种结构的中转枢纽。这是市场竞争史上前所未见的局面。国内运营商一般容易误读这种市场结构,用完全竞争的思路,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贸然进入。结果就会陷入经典的波特困境:难以兼顾成本领先与差异化利润。对美国高手来说,这种低级错误不会发生。谷歌与苹果的战略中,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垄断竞争结构,是有高度共识的;分歧在于垄断(实际是自然垄断)与竞争的结构性关系如何处理。

按谷歌的开放型的思路,平台(如移动引擎)应基于开放源代码,不应在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上收费,这与云计算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与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包括服务业本身升级的思路也是连贯的。但苹果和微软的思路,却有不连贯之处。对苹果来说,一方面,有限的开放(指平台和开发工具的开放)已经给他带来明显的好处和成效,但另一方面,利用专利和许可收费的可能,又强烈诱惑他。而且苹果不象谷歌与微软,并不面对手机硬件上的“多国部队”,所以他最有条件沿着硬件与软件一体化的方向,往封闭路线上靠拢。唯一牵制他这样做的力量,是整个产业链并不听他指挥,靠IPHONE一统4G也不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反倒是,当苹果走向云计算这条路之后,他会不会借对云端的控制,恢复其基因中固有的封闭因素,在智能手机上重做麦金塔梦。但如果这样做,没有乔布斯对苹果可能是致命伤。综合考量,苹果在未来2-3年将进入首鼠两端的战略选择期。微软已经注定不肯放弃软件许可收费的思路,这冲淡了他服务收费的含“云”量。在未来2-3年,他可以收购诺基亚,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全产业链经营者,但诺基亚不是英特尔,本身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与微软一块过河,只能摸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完全没有成算。

在传统的手机赢家谷歌与苹果之外,新的互联网企业仍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我们来分析这一空间或空当是怎么造成的。苹果是典型的设备相关,谷歌按说最应该支持设备无关的服务,但如果不尽快把摩托罗拉移动的硬件部分脱手,就难免引起三星、HTC等的疑虑。微软现在是左右矛盾,收购SKYPE与收购诺基亚,将是相反的含义。在三巨头各有顾虑的情况下,包括Facebook在内拥有大量互联网用户的新贵,仍有发挥的空间。这一空间的基本面,是由P2P技术带来的底层变化提供的,它将导向与WEB模式相反的与设备无关的服务。一旦Facebook们认准了这个缝隙,切入进去,目前基于WEB技术的格局仍有可能生变。现在看来,Facebook没有收购SKYPE是一大失策。

二、手机行业的技术和商业走势

谈完了战略,我们再来看中国手机未来2-3年发展那些细技末节上的变化趋势。

1、手机硬件技术的近期前景和趋势。

如果不被细节迷眼的话,就可以看到,4G手机将在未来2-3年进入应用,将是对手机技术全局影响最大的事件。因为一旦4G提速,手机设备商就会遇到难得的喘息之机,借技术升级,走上新一轮的财富之路,从而缓解服务转向的压力。

3D技术,是4G有可能带热的第一个技术应用亮点。目前夏普已经推出的3D智能手机003SH和SH-03C,可以不用佩戴特殊眼镜,直接观看三维图像。3D技术的带动性非常强,会形成一个专门的产业,并带动一大片相关产业发展。3D手机与3D电视,将带来一场新的视觉革命。

视频技术,也是4G可能带热的技术应用亮点。Android 2.3智能手机一个最新的特性就是支持多摄像头功能。据说,4G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增正面摄像头,借助4G网络流量的加大,实现流畅的视频聊天。

2、智能手机杀手应用的发展

手机游戏是手机智能化后,可以想像得到的热门应用领域。有数据显示,Android平台游戏的增量明显提升,游戏的下载量也持续上涨。中国手机游戏用户2010年第3季度数量突破1.2亿。同期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也达到9.175亿,2011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42亿元。未来,配有GPU(图形处理器)和gyroscope感应器的游戏手机将大行其道。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端到端计算兴起,取代以往不适合手机的WEB、WAP等技术,游戏也出现转向,页面游戏的兴起就是突出代表。有待观察的只是,游戏底层将来到底是P2P占上风,还是基于服务器的P2P占上风的问题。

手机社交网络也将成为智能手机的热点应用。目前的文字加图片的SNS,有可能进化为文字加视频的SNS。值得注意的是,继手机社交即时通讯后,微博等新型社交应用正迅速兴起,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两种应用,底层同样是P2P(QQ底层是P2P的一种)。可见端到端计算势力之盛。

应用热点很多,难以一一列举。我提醒大家在看应用时,不要脱离大的技术路线的背景。下一步应特别注意P2P与WEB之争,对哪种趋势更有潜力做出判断。否则就不知应用的所以然。

3、平台模式将有进一步的大发展

手机支付平台,是眼见得马上就会成势的产业。但在最关键的未来2-3年,中美有可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美国将沿本文一开始指出的手机行业正常的结构变化,将支付业,发展到基础业务(金融业)与数据增值业务(数据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手机支付政策,却在银联局部利益诱导下,向着片面发展金融基础业务,抑制数据增值业务(通过设立1亿准入门槛)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预见,3年后,中美手机支付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有差距拉大危险。

篇5:教师个人3-5年专业成长规划

会泽一中语文组 毕永斌

眨眼间,工作已经5年多了,回顾这段匆忙而慌乱的日子,从初为人师的兴奋与激动到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与不安,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在这期间一直能保持一种饱满的激情,但是缺乏一种有计划的引导,使得自己的道路并不是很顺畅。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

让领导放心、家长认可、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别制定了3-5年专业成长计划:

一、教学发展目标:

1、在今后的3年中,我要努力做到三坚持:坚持多看、多写、多动。多看:多看一些书籍,丰富自己的阅历,多看一些教学刊物,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多写:多动笔,把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发现及时撰写下来,努力使自己的论文或案例等能发表获奖;多动:这“动”包括自己多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吗,“动”还包括多与学生互动,保持良好心态。

2、能够独立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风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路线上走情

感路线,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二、自己虽然经过了5年的工作时间,对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教材也是经常在换。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有时往往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学上的成熟和教学方法的细致化,也就是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大纲》精神,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整套教材体系,熟悉新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住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开展活动,会做相关的调整。

2、科学备课: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及时的备课、上课。注重上课过程的高效率,努力利用每一分

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3、作为年青教师与老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快乐成长。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

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5、在管理学生方面:由于我比较喜欢学生,很容易和他们接近,使得有些学生有点“肆无忌惮”,好像没有什么威胁性,所以敬畏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样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课严,下课松,似乎实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三、自身的完善:

1、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完善:能坚持每天阅读报刊或杂志,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在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不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争取跨入中教高级教师的行列。

2、加强自身的师德教育:首先要保持教师的专业情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岗位当做自己的事业来追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要唤醒学

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就要具备激情。充满激情的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从而让学生真正参与投入到活动中来。其次就是要提高个人素质,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育人,所以教师本身的言

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更要注重个人品质的提高。

3、虚心求教:对于像我一样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经验的匮乏使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要向身边的老师学起,他们有丰富的阅历和成败的经验。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想要更快更好是发展自己就要不断地向他们请教,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学习。并且始终保持“学生”的心态,虚心求教。其次,要多听公开课及优质课。因为这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汇集了很多精华,所以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并且仔细作好评课笔记,参与讨论和倾听。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我用心,有不足就学习,有困难就探索,我相信

篇6:3年个人述职报告

我是2006年11月经过社区换届担任我街社区计划生育和妇联工作的,三年来,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人,在上级领导与同志们的关心、指导下,在社区广大居民的支持、帮助下,本人能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圆满地完成上级交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针对三年的工作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政治思想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方面:

三年来,我先认真学习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较好地理解了“三个代表”精神的内涵,再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领会精神和内容,现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科学发展观”为人民服务,办实事。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增强了党性观念,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按时递交思想报告,珍惜每次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社区党支部的帮助下,使我在思想觉悟上有一定的提高。我能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实事求是、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二、业务知识、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三年来,在这个社区工作岗位上,一直将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平时翻翻报纸、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只有不断的去观察、去学习,积累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保证出勤,有效的利用工作时间。计生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在今天,计划生育也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这对我来说必须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此,三年来,我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的学习计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业务素质。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决策能力,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学习工作中边学边干,不断增强观察、思维、决策、应变等方面的能力,把握计划生育生工作发展规律,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生工作需要。

三、努力工作,锐意进取,深入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年里,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我经常在同事之间走访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和学习,经常走访群众,征求好的意见和建议,以融洽关系,方便工作。我认真的为育龄妇女服好务,作好政策宣传工作,将计划生育的宣传资料及时送到广大育龄妇女手中,帮助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措施,让广大育龄妇女了解计划生育,理解计划生育,继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也为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广大育龄妇女办理有关计划生育手续,对于符合政策已怀孕的育龄妇女主动帮助办理好生育证,对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宣传家庭办理独生子女证;也提供上门服务,上门指导产后、术后等恢复工作,同时做育龄妇女的贴心人,进行产后、术后随访,及时送去避孕药具,告知应注意事项;对辖区流动人口进行清查,新来的流动人口认真的做好登记,信息填写完整,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没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进行督促办理,还入录电脑系统与户籍地进行交流,核对信息;还以查病治病、宣传生殖健康知识带动流动人口的每年两次的“三查两补一治疗”工作,对查出需要治疗的育龄妇女,我上门进行随访询问病情,同时在不耽误各项工作的同时,接受了对辖区已婚育龄妇女的清理清查工作。三年来,我承连续在两个计生年度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社区。在妇联工作方面,三年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街妇联各项工作任务。在妇联工作中,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有特色的社区教育、社区维权、社区服务,帮助贫困、下岗妇女重新创业;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绿色环保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的创建活动;“

三、八”妇女节和“

六、一”儿童节开展了活动,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等工作。

四、当好帮手,搞好团结,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经常主动向社区领导汇报计生、妇联工作情况,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及时解决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搞好团结,注重团队精神,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发挥长处,为社区领导当好帮手。

虽然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克服缺点和不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做名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

上一篇:学校少先队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下一篇:学期英语工作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