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京!南京!》有感

2024-08-06

观《南京!南京!》有感(精选7篇)

篇1:观《南京!南京!》有感

观《南京!南京!》有感

翻开历史的篇章,回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黑白电影的效果有种复古的真实,配上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加于处理,影片的场景确实很逼真,基本上还原了历史的一幕!影片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日本人那一声声的炮响,回荡在空中,炮弹结结实实的砸在南京的城墙上,也结结实实的砸在了我的心上,这是个没有悬念的电影,我们都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所以,在影片一开始,我的眼眸就湿润了。那赫然的“南京!南京!”写得就像一副挽联,深深地,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回望这部电影,在这让人心痛,让我们充满恨的历史背后,他们,让我感动,让我佩服。开场与日本的战斗中,陆剑雄的那双眼睛让我读懂了我们中国人的坚强不屈,它代表我们中国人民的一种反抗,一种精神,为世界观众了解南京惨案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当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知道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己的同袍同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愤怒、失望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最后一点尊严,他选择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

在春天的原野上,小豆子就如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一样,“拈花惹草招猫逗狗”。当小豆子笑靥如花的吹蒲公英的花絮的时候,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出一个民族的希望,充满了生命力。关于小豆子的描述,算得上是《南京!南京》冰冷的影像中唯一的一抹暖色。当他和陆剑雄并肩作战以及并肩赴死时展开笑容,战争仿佛也停顿在那一刻。小孩子永远是战争中最令人心灵颤抖的存在,因为他们是那样纯真,那样充满着希望。所以小豆子奔跑在原野上躲过死亡的时候,也是《南京!南京》最温暖的结局,他代表着我们的希望,代表着我们名族抗争的精神。

在这充满罪恶的日本兵中,有那么个充满着善念的他。只是这样的善太渺小,渺小的在这么多的恶中微不足道。让他,像傀儡一般的同其他人一样,杀人,作恶,强奸妇女。但无论如何,它既是‘善’,这点光辉却不能被掩盖。最后他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而自杀。他在违背自己生存原则的基础上,天天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瞬间的彩色背景,我想那是导演的点睛之笔吧,从彩色背景中让人看到了期望。就如导演陆川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活着,是一种抗争;而死亡,也是一种抗争!

看完影片之后,或许会过度压抑与悲伤,没关系,站在阳光下,看看周围的行走的人,一切都如往常。一切都没改变。变得只是你更了解一段历史,一段需要被铭记的历史。我想的更多的应该是,需要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南京!南京!》。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也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厉,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欺躙,只有自我强盛了,人民也才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但是留给我们的屈辱却是永远也翻但是去,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战争中为反抗入侵,保家卫国而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军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可忘记。

观《南京!南京!》有感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

影片中太多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感觉到了那种沉痛的心情压抑,从开始日军进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内心绝望国人纷纷举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杀的羔羊,没有反抗的意识,没有求活的举动,此时让人深刻感觉到失去国家保护的人民是最悲惨的人民。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从他们身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情景。

姜淑云,一个美丽的中国女性,在电影中,她是安全区的领导者、教导者和保护者,她以柔弱的身躯和日本强大的侵略做着抗争。姜淑云的角色并没有戏剧性的转化,她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不怕死的和日军做着抗争。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不在于她一次次的和日军周旋,也不在于不惜牺牲自我去救多一个人,而是她被日军抓住带回军营的那一刻。她向一个懂英语的日军军官说了一句:“杀死我!”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强奸。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姜淑云也是讲究清清白白的活着,清清白白的死去的。她不怕死,可是不愿意那样没有尊严的死去。为了能够有尊严的赴死,她向一个只见过数面的日本军官求助。最后,这个日本军官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抗争,当柔弱的身躯无法和强大的力量抗衡的时候,这便是最后的反抗。

小豆子----很有小红军的感觉,从头到尾,只有他奇迹的生还,从陆剑雄出现,江淑云带着,到和老赵一齐,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后笑到灿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影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者。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面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有机会可以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面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己怀孕的老婆带出了城。他选择了坦然的面对死亡来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价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姜淑云,小江,唐先生等人,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齐,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下。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期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期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样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我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此刻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我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我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透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篇2:观《南京!南京!》有感

实践内容:观《南京!南京!》有感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1

12012/4/

2活着比死更艰难,珍惜生活,把握人生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

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

争悲惨的生活,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日军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里是到处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是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散兵游勇大声疾

呼:“不准逃跑!不准弃城!”但是得到的回应是:“当官的都跑了!”于是胆小而无知的士兵

向英勇正义的战士扑去,踩踏了他们的脊梁,蹂躏了他们的心脏!想象不到当时人的对战争

是怎样的心态!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慢慢的举起双手,高过头顶!这就是他先辈们教会他的!这就是他学到的第一堂课!没有抵抗,当敌人来临时,放弃抵抗,放弃挣扎,举起双手!是的,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与对待牲畜般的行为!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但是想想我们现在呢?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呢?冷静!镇定!不是!更多的是逃避,放弃……要是我们处于当时的情景又会怎么样呢?在战争时期,人的求生欲望显得更加的明

显,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

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典型的中国军人本色,视死如归,面对南京失守后带着剩余的士

兵与日本鬼子对抗,最后还是英勇牺牲。

姜淑云--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拉贝先生在一起,与日本军作抗争,她尽全力去

保护难民营的人,当她知道日本人要选一百名女人做慰安妇的时候,她的心比谁都还要痛,为了救更多的人她只有亲眼看着小江被拉走。在最后为了多救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士兵抓走,她知道她将失去尊严--被强奸,她对着角川说:杀了我。士可杀不可辱,宁愿牺牲也不能没

有尊严。

江香君--小江,本来为了女人的形象,就算

是被日本人认出来也无所谓的角色。后来被日军强

奸,知道身为女人之痛,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

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恿

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

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

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

去。

小豆子----很有小红军的感觉,从头到尾,只有他

奇迹的生还,从陆剑雄出现,江淑云带着,到和老赵一齐,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后笑到灿

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

唐天祥--拉贝的秘书,懂一点点日语。成为拉贝秘书后算是替德国做事,可另一方面

却是保护着家人;原来帮助着可怜的人民,可是后来为了生存下来却背叛了人民。到最后,出卖了人民并没有换来全家人过新生活,相反女儿死了,小姨子被逼做慰安妇也死了,唯有

能保住的就是妻子和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结果他放弃了跟拉贝先生走,而是以死来赎罪,是

一个血肉鲜明的人物。最后临死的时候拒绝蒙住眼睛。直视死亡。仍微笑着告诉日本人:我老婆说她又怀孕了。

唐周氏--作为唐先生的太太,多多少少生活与感情有了很大的落差,本来是不愁衣食,最后

却只有她能逃出死亡,人生是多么的悲哀,不过幸好肚子里还有一个存活的小生命,使她一

定要有活下来的勇气。

角川--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屠杀,使我们认为有那

样一个日本人并不十分可恨,这也是人性的表现。他作为日

本军人不能不杀人,而面对自己杀过人,使他内心充满不安,从他的眼神里有时会看出作为士兵的茫然。他喜欢百合子,明知她是为了满足日本人需要而来到了中国,可他并没有嫌

弃她,相反,从她那里还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他看着小江被凌

辱最后死去,他的内心可能更加挣扎。明明看到了姜淑云多

救了中国人他却装作不知;当姜淑云被拉走时,望着他的眼

神,叫他去杀死她时,他果然一枪杀死了,使她能有尊严地死

去。最后他放走了小豆子和老赵,并对着同伴说了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在他心里,看

到的事实,不能承受,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了良知,看着这样的一切,心里的冲激比海水还

多,比海还大,活着真的比死更难受,所以他一枪毙了自己。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

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

侈”的东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

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但是伤心的同时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浪费时间,每天上网,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难,自杀,离家出走……好多好多的不满。或许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个

目标!

看过“南京,南京”都人都会有很大的感慨,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在的生活,想到了我们的国

家,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和平繁荣,也给了我们提醒,提醒我们要好

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出一份力!

70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飘絮,万古萧疏鬼唱歌。

《南京!南京》,一部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片。它的黑白画面就这样把历史重演了。日本

人那一声声的炮响,回荡在空中,炮弹结结实实的砸在南京的城墙上,也结结实实的砸在了

我的心上。南京的城墙附近,一群被抛弃了的士兵,他们用仅存的力量抵抗着入侵者。他们或许已经知

道结局,但他们依旧努力着,流着滴滴让人心痛的血。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无情的斩杀,即使难免一

死,也要在死前用尽全力喊出“中国不会亡”„„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活埋,枪

击,火烧等等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令人心寒至极。

百姓们没能逃出这场惨不

忍睹的屠杀,日本人丧失

天良,人们欲哭无泪。片中还重点描述了日本军队对于中国女性这个悲惨的群体的迫害。日

军组织进难民营强奸女人,他们面孔猥琐,贪婪。而她们却在挣扎,在反抗,在控诉。就是

他们残酷的行为才造成中国史上出现了“慰安妇”这个词,他们不断践踏中国女性的尊严,强占她们,这种可耻的行为多么使人奋恨!片中有个镜头一直让我气愤:日军冲进难民营时,所有百姓举起手来。只有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东张西望,发现所有人都举手,觉得自己应该

那样做,于是也举起手来。日军是没人性的,甚至对于小孩,他们也不放过。强奸少女,从

楼上把唐先生的女儿摔死„„就连以拉贝先生为主的外国人也看不下去这样残暴的战争,他

可以为了救人而拼命,可他却又很无奈。出现过这样一个日本兵,他害怕,会因杀人而紧张,看到无数杀人场面会痛苦。在影片结束,他不堪重负,在救下一大一小士兵后自尽而亡。结

尾,日军跳着奇怪的舞蹈在庆祝,我不知道当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但我知道他们的每个乐点

都敲击着我的心,每一声都是一个折磨。

现在,即使事情已经过去,我们或许想去追究什么,但是很无奈,我们不可能像他们一

样屠杀日本人民。我们是有文明,有思想,崇高的民族,我们不会做有损尊严的事。我们将

会用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证明我们的伟大,用我们的进步惩罚他们无耻的行为。

加油,中国!

我看了同学推荐的《南京!南京!》,虽然事先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罪恶,但是真的以屏幕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我还是震撼了。黑白的场景更能体现那段历史的无力和

苍白,不知是因为历史遗留还是因为传统的束缚,一批批中国人在几只杆枪下陆续举手投降,没有人反抗,就像流感病毒的传播蔓延开来,受苦的都是中国人,随即而来的是无数的尖叫

和哭声,撕心裂肺。

愚钝的难民们祈求纳粹的原谅,当日本官兵提

出要“借”一百个女人时,大家想的都是屈服,我敬佩那些自愿走出队伍以求保护大家的女人们,但

是我可惜她们的愚钝,既然难逃一死为什么不奋力

反抗,哪怕一命抵一命也是有价值的,可惜一具具

白花花的女人尸体被拖走,剩下的只有7个幸存,同胞们抱头痛哭,似乎用哭声才能发泄自己的痛苦

和不堪,可惜无法改变什么。

在片中,有为救同胞英勇牺牲的战士,有为了自己妻儿出卖别人的大使秘书,有良心未

泯的日本兵,有隐忍痛苦的慰安妇,有奸诈残忍的日本军官„„在战争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每个人迫于生计和身份,不得不作出选择,但是良知支撑着整个影片,受苦受难的大家互相

扶持,希望走出这片苦海,心里抱着美好的期望,哪怕是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最后那个日

本兵放走了中国父子自杀了,引人深思:战争不论谁赢谁输,都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痛。

当父亲给孩子美丽的小花,孩子脸上带的灿烂的笑容更能说明: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1937年七七泸勾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失陷了,观《南京!南京!》其中不乏感人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对民族大义的思

考,当日本的轶蹄践踏了中国人民的心脏,让我奋慨的是中国人民为什么软弱,任由日本人

活埋、枪杀,那时的中国国民处在怎样的一种思想状态,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迷茫、无助,双

眼空洞的毫无生机。也许并不曾有一个中国人想当汉奸,但人自私的本性让他为了自己的妻

儿做出卖国之举,但国将亡矣,小家安在!最后的最后,只怕并没有因此而护得妻儿,反而

辱没了自己的民族气节。当南京城守不住的时候,当尸体满山

遍野、血流成河的时候,千千万万的中国男儿高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亡…”这是怎样的感动与感慨,仅是爱国意念的存在。

当日本人提出无耻条件:用一百个中国女人做慰安妇来换取难

民收容所的安宁,一个中国妓女伸出纤细的手臂站出来,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连最让我们感觉卑贱的妓女尚可如此,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万岁,中国不亡。当我看到德国

驻华大使拉贝先生在不得不离开收容所时,在上车前向中国人

民的深情一跪,不是不仁慈,不是对不起,而是人心中慈悲的最大流露,他并不曾想离开,而是再如此下去,会破坏所谓的“日德和平”,多么可笑而无耻的理由。无论历史怎样,毕竟八

年抗战取得胜利,毕竟天佑中华,毕竟人间有大爱的存在,毕竟、毕竟我们仍相信善良。

勿忘国耻,奋勇前进。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无数的中国人为守卫这片红色大地而倒下,为了独立,为了自由,为

了尊严,为了民族,他们受到敌人惨绝人寰的蹂躏。这一段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前进。

每当我看到这一段历史,内心总会波涛汹涌,我有的不止是愤怒,还有痛心、无奈和动

力。我愤怒日军的暴行,痛心民族的屈辱,痛心人民的遭遇,怀有民族复兴的动力。

南京大屠杀让我看见人性的泯灭。烧、杀、强、奸、虐无异于禽兽。当尸体堆满南京,杀人只不过是游戏的时候,生命是那么的渺小。

这一段历史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复兴,国家要强

大。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每个人应

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巴金

当国家受欺凌时,每一个国民都是屈辱的。中国人民已

经饱受磨难,先烈们用鲜血筑起中国的不倒之墙。现在我们无法像先烈们一样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可以珍惜现在的幸福,用每一天的激情去奋

斗。

当各位同学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当某些同学还在沉迷在网络游戏的时候,当我们在教

室里感受着大学生活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多少无名英雄战死杀

场。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样来只不宜的和平。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现有的幸福生活。我们可

篇3:南京志向&南京印象

南京志向:打造国际人文之都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地、始发地。

金秋时节, 美丽的南京迎来了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和第三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这次盛会是建国以来在南京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

世界城市论坛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南京, 并了解了南京, 也是南京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它不仅展示了南京的文化, 还把其他国家的文化带进了南京。南京在今后的发展中, 不仅要保留自身的文化, 还要融入世界的文化元素, 将南京打造成一个国际人文之都。

这次论坛还是一个合作的平台, 有利于加强南京与其他国家城市的合作, 尤其是青年人之间的合作。

南京市长蒋宏坤

南京目标: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也是南京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 南京在优化人居环境方面不断探索, 坚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重点实施“一城三区”战略,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以解决城市扩张中的环保问题。

坚持彰显城市特色魅力, 在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 建设向新区集中, 高校建设向大学城集中的同时, 疏散老城人口。坚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一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 一边发展循环经济, 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统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 持续加大对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与郊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让全市人民共享人居环境创建带来的成果。

南京将借好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的东风, 更多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地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实践, 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 大力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居住环境,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互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与生态共同进步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南京副市长陆冰

南京方法:城建运用“加减法”

近几年来, 除了秦淮河综合整治, 南京还致力于沿江综合环境整治、中山陵环境整治、历史街区整治和保护等各方面工作。

南京自2001年起便启动了老城保护工程, 政府的规划、文化等部门和相关专家一起, 对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详细调查, 制定了相关保护规定, 并经人大批准后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与此同时, 南京2001年也启动了新城建设, 5年多的时间, 政府投入200多个亿的资金, 成功拉动社会700多个亿资金的投入。而为了改善老城区面貌, 南京启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 又要满足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建设就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加减法”。南京对具有丰富历史遗存的老城区的城建上要“减压”, 即只是就地调整, 不搞大拆大建, 以免再增加老城负担, 使老城区内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而在河西等新城建设上则要充分用好“加法”, 即加快建设新城来适应城市化进程。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

南京速度:两年大变样

两年前, 当人们带我到这个地方的时候, 这里还是一片农田, 而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会议设施和精彩的展览。你们的建设速度太快了, 而且质量这么高,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做得非常好。

在飞快的城市化进程中, 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结合在一起, 把城乡共同平衡发展起来, 南京对秦淮河和河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改善, 同时又保护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体现了南京正把很多美好的想法付诸行动。

篇4:游南京鸡鸣寺有感

名称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在南京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盘踞着一只十分厉害的蜈蚣精,能口喷数十丈毒火焰,经常喷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极大。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宫中报晓的金鸡下凡,以金鸡来对付蜈蚣。金鸡领命后来到凡间,果然见到蜈蚣精站在九华山上喷射毒焰伤人,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冲着蜈蚣精一声啼叫,蜈蚣精被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吓得匆忙逃脱。不甘失败的蜈蚣精调整了状态后,又冲上山顶,疯狂地喷吐更浓的毒焰,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一见,飞奔过来,一口咬住蜈蚣精,经过一番搏斗,蜈蚣精被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金鸡,便把北极阁山上的那座寺庙称为“鸡鸣寺”。这个传说是美好的,表达了当时人们寄希望于上天来帮助除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南京鸡鸣寺名称的起源还有一说,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鸡鸣寺”的记述,日:“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清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所作的《登鸡鸣寺》更有影响:“鸡鸣山上鸡鸣寺,绀宇凌霄鸟路长。古埭尚传齐武帝,风流空忆竟陵王。”其实,余宾硕的记述和王士祯都误引了齐武帝习武鸡鸣埭的典故,造成了鸡鸣山、鸡鸣寺名称与鸡鸣埭的密切关系,让人们以为“鸡鸣寺”之名是由鸡鸣埭而来的,造成了由来的误解。实际上,鸡鸣寺与鸡鸣埭相去甚远,鸡鸣寺的取名与鸡鸣埭无关,史学家蒋赞初先生说“鸡鸣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鸡鸣埭“在迈皋桥附近”,并非鸡鸣寺前有鸡鸣埭。

实际上,鸡鸣寺是因鸡鸣山而得名的。鸡鸣山为北极阁山,又名“鸡笼山”,此山最早是以学馆而闻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国子监,就亲临鸡笼山去选址,后来在鸡笼山东麓选中了馆址,但其山名“鸡笼”显然不合圣意,就改名为“鸡鸣”,取的是“晨兴勤苦”之意。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原来旧寺故址(旧寺是什么寺院还存在争议,下面另述)基础上重新兴建寺院。之后,在宣德、成化年间又有扩建,在弘治年间有为时6年的大修,其寺院的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风格别具,背依明城墙,下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景色绝佳,环境清幽。

鸡鸣寺前身之争

古老的历史遗迹常常连带着许多传说,甚至依附着许多牵强附会的故事,让人感到离奇莫测,难以证明,但又常常舍不得放弃。关于鸡鸣寺的前身,至少有两种有影响的说法,一种是三国孙吴时“栖玄寺”之说;另一种是南朝梁时“同泰寺”之说。

第一种说法认为早在孙吴时期,现鸡鸣寺之处就已建有一寺,名为“栖玄寺”,因鸡笼山北面有栖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刘宏为人谦俭周慎,深得父王信任,遂赏赐其在鸡笼山东偏北处建宏敞府第。刘宏于宋大明二年(458年)临终前,嘱咐将鸡笼山下东偏北处的府第捐为寺庙,沿用名“栖元寺”,元、玄同义,南齐时改名“建元寺”。孙吴时期开拓了南北向的潮沟(在今南京市机关大院西墙附近),南接城北渠、运渎,经栖玄寺门前,北通玄武湖,后来,明代筑城时阻断了该潮沟,但此沟的南端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尚存,沟旁尚有几棵老槐树。从这些资料看,三国孙吴时的栖玄寺该是鸡鸣寺的前身。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鸡鸣寺的前身是南朝梁时期的“同泰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定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在鸡笼山所建的同泰寺是鸡鸣寺的前身。当时的同泰寺范围很大,从山下一直延伸到鸡笼山上。同泰寺寺内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一座九层浮屠(宝塔),一座七层高的大佛阁,供奉着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

当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还是栖玄寺,或是其他的寺庙遗迹,都改变不了鸡鸣寺也是一座古老寺院的事实。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占鸡鸣寺”的匾额;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帝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他的门生杨锐,取杨锐所诵杜诗“忧来豁蒙蔽”一句,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还写了首五言咏《鸡鸣寺》诗;民国初,又增建了景阳楼。1985年鸡鸣寺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筑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使古老的鸡鸣寺成为南京很有影响的寺院。

寺庙建筑

鸡鸣寺有很特别的地方,例如同治年间兴建的观音楼,楼中的观音与其他寺院的观音不同,是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出了佛像的奥秘:“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颇有哲理意趣,耐人深思。再如,鸡鸣寺有座宝塔南面正门上的匾额有“药师佛塔”4个大字,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其迎奉于塔内;此外,在塔内的4个佛龛中,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在豁蒙楼东的景阳楼,有一副有趣的对联:“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鸡鸣寺门前坡下有一古井,传称“胭脂井”。多少年来,人们喜欢将胭脂井与陈后主和张丽华的故事联系起来。南朝时陈朝皇帝陈叔宝,史称陈后主,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不到8年,荒政误国,最后无力与南下的隋军抵抗,当隋军进入皇宫时,陈后主被逼走投无路,带着两个宠爱的妃子躲进景阳楼下的枯井中,最后被隋军大将韩擒虎活捉。之后,陈后主及二太子、诸弟王及文武大臣一齐被押往长安。本来是昏君误国,与妃子无关,可是,陈后主最美丽的妃子张丽华却承担了祸国殃民的骂名。晋王杨广担心“美色误国”,将张丽华处死。那口胭脂井此后被称为是“辱井”,后来有诗人日:“可怜此井为何辜,一辱至今不能洗。”当时的胭脂井又称“景阳井”,《六朝事迹编类》说:“景阳井,一名胭脂井……其井有石栏,上多题字。旧传云: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鸡鸣寺从南朝至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说也说不完。最后,读读张之洞咏《鸡鸣寺》的部分诗句,以作结尾:“一朝辟僧楼,雄秀发其秘,城外湖皓白,湖外山苍翠。南岸山如马,饮江驻鞍辔,北岸山如屏,萦青与天际。鹭洲沙出没,浦口塔标识,烟中万楼台,渺若蚁蛭细,亦有杜老忧,今朝豁蒙蔽。”

【责任编辑】王凯

篇5:观《南京 南京》有感

5月5日晚上,在学校的融合堂看了《南京 南京》,之后,就产生了几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日本人也是应该是人啊。他们也应该有兄弟姐妹,他们也会思念自己的亲人,而为什么把中国人不当人甚至连狗都不如的处理掉。

在我们观看影片时,全场自始至终只有沉寂,每个人都沉浸在影片当中。当时的南京,可以说是一个地狱,每一个活人在里面都面临着随时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和恐惧。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攻入南京,让这个当时中国首都陷于绝境。《南京,南京》就是按照纳粹德国商人拉贝日记记录的事件,真实反映那段不堪回首、惨绝人寰的史实。拉贝组织的难民营,救助了大批大批的中国人。他被当时的南京人称之为“活菩萨”,他让现在的中国人对德国多了很多份好感。

日本人从我所熟悉、在南京期间经常出入的中山门攻进南京,南京守军做了顽强抵抗,面对人员、装备超强的日本鬼子,一部分守军放下武器投降日军。“缴枪不杀”,放下武器,就是难民,这是千百年来战争中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只是这种规则在日本畜生面前却一文不名,强盗们把一批又一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枪杀、活埋、火烧,连同大批混杂于军人中的平民一起杀害,总数达到30万人,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城市的全部人口。

南京江东门,侵杀日军大屠杀纪念馆,数以十万计的头骨,一排一排整齐地摆放在一起,看后,心,永远不能平静。在南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每去一次,都是一次沉重的心灵洗礼。

还有大批的南京妇女被强奸,被掳掠去当慰安妇,被蹂躏至死者不计其数。《南京,南京》中,就有这样一组镜头:日本人攻入难民区,要求送100个妇女到日本军营,以此换取难民们过冬必备的衣物、粮食和取暖用品。三天后,这100多名自愿报名慰安日军的妇女,只剩下几个人蹒跚着回到难民营。镜头里,寒风中,一架装着多具赤身裸体中国女人尸体的板车拉过街区时,影院里许多人抽泣,哭出了声音,我们为她们揪心,为他们发冷。为了保护全家安全,拉贝先生的秘书唐先生,主动示好于日本人,取得了为日本人服务的“执照”,但这并不妨碍日本人摔死他的孩子,抢走他漂亮的小姨子。他那长相别致、充满活力、教难民唱越剧、给难民带来欢乐的小姨子,被日本人强奸后,拉去充当慰安妇,蹂躏致疯,最后枪杀于慰安所门前。

带领战友顽强抵抗日军的中国军人陆剑雄及几千名战友一起死了。为多救一个中国人,漂亮的姜老师死了。

把活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放弃了与妻子一起逃生的唐先生死了。为给难民换食物,妓女江小姐第一个报名当慰安妇,她也死了。„„

30万南京人死了。2000万中国人死了。这就是真实抗战。

篇6:观《南京!南京!》有感

今天中午,我看到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仇恨的日本恶魔是非常恶毒的,活着的中国人埋在地球上,人们的头被砍倒挂起来,一些中国人是日本魔鬼用机枪射死了。他们炸毁了南京的古都。那些中国人死前喊叫:长在中国生活!中国不会死!他们是如此勇敢这么强!在当今的和平时代,我们必须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时光。

篇7:观电影《南京!南京!》有感

仍旧有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连队长也放弃了,“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我可以想象他说出这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但是没有人离去,继续抵抗直至被俘。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不是主旋律。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人们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日本人在和平年代,在自己的国家也许谦逊礼让,但是在战争中,在别的国家却是杀人,吃人的魔鬼,人类最龌龊最卑劣的一面暴露无疑。在战争中,没有个人权利,有的只是对于个人权利的无情践踏!南京已成真正的地狱,南京已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南京陷落时弥漫在南京城空中的气氛!

安全区是唯一一块尚在苟延残喘之地,拉贝以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大量女人便前来索要100个,江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女性的顽强。女人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比男人的境遇更悲惨,不仅因为她们更加脆弱,还因为同样是死亡,男人疼痛的只是死亡那一刹那,而女人却是要被当作性欲发泄的工具折磨致死,女人比男人死的更加没有尊严更加屈辱。

我认为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还是非常符合事实,非常耐人寻

味的。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享受着烈士争取到的今天的和平,却反过来横加指责甚至怀疑烈士们的动机,如果不身处于那个时代那片土地我们永远无法确切体会到,当人被逼到无路可走“活着比死亡更艰难”的时候真的宁愿死个痛快。日本人在南京的屠杀杀死了几十万人,但同时也让许多人,包括那些对日抱有幻想的中国人觉醒了。中国一旦亡,上层自然会与日狼狈为奸,而大多数中下层却有灭顶之灾。有志之士为何能前赴后继,不畏艰难,便不难理解了。

对于这部影片最真实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在当时的南京,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出镜的人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多面和极端。虽然海报上打出的男主角是刘烨,但其实真正的主角是那个日本人角川。整个影片,我见证了因误杀了平民而内疚的他,到无数亲见之后麻木不忍的他,到亲自操刀的他,到最后自己了却自己的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很难摘掉有色眼镜去真正客观的看待一个日本侵略军,但是对于角川我真的有一些同情,他毕竟是日军中的少数。而对于女主角姜淑云,我真的由衷的敬佩她。她在几个月之间从一个弱小无助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烈女子,自始至终她都是在竭力保卫她的同胞们,在竭力与魔鬼们进行着抗争。她在最后选择了死亡,“ shoot me ”,她简短而坚定地做出对日本侵略军最后的抵抗。令我印象极深的还有那个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无疑的是,对于日本民众来说,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受害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家园同样在战争中化为灰烬,不只是因为原子弹只在日本杀过人,更不是因为他们的亲人在战场上受到应有的待遇。而是一种胜过身体摧残的、可怕的意识控制。猛烈的民族主义宣传、军国主义宣传(不论是德国、意大利还是日本的纳粹主义,猛烈程度基本相同),让人们抛弃了作为一个人的意识,将民众的自我意识、讲人权的意识化为比地狱还要可怕的废墟。日本从本土、朝鲜以及中国招募和强征了大量慰安妇,而那些自愿为帝国、为帝国勇士现身的日本慰安妇,是和来自中朝的妇女一样悲惨的命运,甚至对于个人意识来说,有更加悲惨的成分在其中。百合子心中居然有慰劳帝国将士的使命感,长期的献身

竟使得她像机器一样,根本没有了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正常感受。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禁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让我震撼良久的一部影片——《东京审判》。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这种抽象的无形的意识观念的力量是那么强大,强大的居然可以让一个人为了维护它做出任何事情。我深深的记得,影片中那个偏执的憎恨中国人、不肯相信承认日本罪行的青年,开枪射杀了一个退役的老日本侵略兵,因为他用我无法形容的语气说出一句标准的中文“狗日的日本鬼子”——他无数遍听到的。最后,他居然也开枪杀死了他一直暗恋的心爱的女人,因为她保护中国人。他已经没有理智了,没有感知了,他近乎是一个神经病。而当时的日本,这样的神经病应该不在少数吧。

上一篇:一年级小学生自我评价下一篇:职业教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