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2024-08-11

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精选8篇)

篇1: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诉讼法之三大诉讼法共同原则篇(下)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其中诉讼法的相关知识点为考生进行总结归纳。

4、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各民族公民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借口予以限制或剥夺。

第二,国家司法机关有义务保障公民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包括审理案件和发布法律文书要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为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等。

5、公开审判原则

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以外,应当公开进行,公民可以到法庭旁听,新闻记者也可以采访报道。

6、两审终审原则

两审终审原则是指在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所作裁判即为生效裁判,当事人不得上诉。

7、回避原则

回避原则是指案件承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时,应当经过法定程序退出诉讼活动。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诉讼法知识点为考生做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更多详情请查看http:///shanxisheng/

篇2: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在法律基础知识中,主要考察《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公安执法相关的法律常识。本文就《刑事诉讼法》的刑事和解制度做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刑诉法第5编第2章第277至279条对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四)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篇3:公共关系基础知识问答

21.新闻稿的要素有哪些?

[答]一篇新闻稿通常包括6个基本要素,也称6W,

who (何人),what (何事),when (何时),where (何地),why (何因),how (何果)。

22.什么是公关调查?

[答]公关调查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组织地公关状态,收集必要的资料,综合分析相关因素以其相互关系,以达到掌握组织的情况,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关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

23.公关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1.开展公关活动条件的调查。2.组织形象的调查。3.公众意见的调查。4.组织公关传播效果调查

24.公关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1.制定调查方案阶段。2.设计调查方法阶段。3.收集调查资料阶段。4.处理调查结果阶段。

25.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确定调查任务。2.提出具体的调查方法。3.设计调查提纲。4.确定具体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5.明确调查实施部门及人员。

26.常规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答]1.观察法。其特点是:在组织的调查目的的指导下进行,需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2.访谈法。其特点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采用对话,讨论等面对面的交往方式。3.文献调查法。4.问卷调查法。它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常用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27.公关专题活动的定义是什么?

[答]为了某个公关主题有效传播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组织目标公众参与的集体行动,叫公关专题活动。

28.公关专题活动与其它一般性活动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答]1.针对性。2.传播性。3.协调性。4.效率性。

29.公关活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1.按公关专题活动的规模可分为:大型系列活动,大型活动,小型活动。2.按公关专题活动的场地可分为:室内活动,户外活动,野外活动。3.按公关专题活动的性质可分为:商业性活动,公益性活动,专业性活动,社会工作活动,综合性活动。4.按公关专题活动的形式可分为:会议型活动,庆典型活动,展示型活动,综合型活动。

30.公关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答]1.集中传播了公关的主题。2.推进了公关计划的目标管理。3.创造了一个传播媒体。

31.公关专题活动的背景资料包括哪些?

[答]1.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2.历史资料。3.目标公众的需求热点。4.活动场地的情况

32.公关摄影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摄影的目的性要非常明确。2.公关摄影讲求主题的鲜明性。3.公关摄影要求构图丰富性。4.公关摄影应特别注重细节的设计。

33.公关专题活动的策划程序是什么?

[答]1.以和平的态度听取意见。2.充分进行双向交流。3.协调反馈。

34.公关专题活动的实施程序是什么?

[答]1.制定实施方案。2.筹备工作阶段。3.活动进行。4.活动评估。

35.公关危机的概念是什么?

[答]公关危机是公共关系在危机中的开发和应用,是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公共关系。

36.公关危机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答]公关危机管理是指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危机意识获危机观念的指导下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

37.公关管理计划的概念是什么?

[答]危机管理计划是特定企业或社会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或在危机发生时尽可能减少损失而制定的书面计划。

38.公关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答]1.偶发性。2.未知性。3.不利性。4.严重性。5.关注性。6.危害性。7.普遍性。8.复杂性。

39.危机发生后,公关人员应搜集和提供哪些资料?

[答]1.完整记录危机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阶段及细节。2.抢拍危机事故的图片资料。3.拍摄危机事故的音像资料。4.与危机事故有关的个人在危机事故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相关言论。5.事故处理过程中,相关团体的反应。

40.危机处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1.在公众心目中重塑良好形象。2.降低或挽回经济损失。3.协调与公众的关系。

41.公关危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1.一般性危机和重大危机。2.内部公关危机和外部公关危机。3.有形公关危机和无形公关危机。4.人为危机和非人为危机。5.潜在危机和内隐危机。

42.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及时性原则。2.冷静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准确性原则。5.公正性原则。6.客观性原则。7.灵活性原则。8.公众性原则。9.针对性原则。10.人道主义原则。11.维护名誉原则。

43.公关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1.成立危机事故处理组织。2.深入现场,了解事实。3.控制损失。4.分析情况,确定对策。5.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正式信息。6.组织力量,有效行动。7.认真处理善后工作。8.总结调查,吸取教训。

44.什么是公关的组织形象管理?

[答]公关的组织形象管理,就是公关人员通过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关系的协调,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让自己所服务的组织的内外公众接受,认同这一组织各种感性行为,从而在公众面前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以获得公众的好评的过程。

45.组织的知名度指的是什么?

[答]知名度,主要是指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知晓和了解的程度。

46.组织的美誉度指的是什么?

[答]美誉度,主要指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誉,好评的程度。

47.组织的认可度指的是什么?

[答]认可度,主要指组织和服务在让社会公众在观念上认同的同时转化为实际选择行动的程度。

48.组织形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1.组织形象的信息管理,即对事关组织形象建设的信息,数据等要素进行管理。2.组织形象的对象管理,即对组织形象传播目标公众进行界定,细分,开发和监控。3.组织形象的目标管理,即在确定组织形象建设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对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策划,实施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统一管理。4.组织形象的传播管理。5.组织形象的人力资源管理。

49.什么是CIS理论?

[答]CIS是现代组织形象整体策划和实施系统的简称。其英文全称是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中文译为“企业识别系统”。CIS理论主张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行为及企业视觉标志通过统一设计加以整合,强化其传播效果,使组织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众的认可度。

50.组织形象咨询工作一般有哪些类型?

[答]1.把握组织形象发展轨迹的信息型咨询。2.校正组织形象的诊断型咨询。3.光大组织形象的专题型咨询。4.化解组织形象危机的顾问型咨询。

51.公关人员在会见和会谈中所做的事务性工作包括哪些?

[答]1.向对方提出会见邀请。2.主动将会见时间,地址,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3.准确掌握会见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4.主人提前到达,主动迎接。5.事先安排好座位图。6.准备好合影工具。

52.在签字仪式的准备阶段,公关人员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1.文本准备。2.准备签字用的文具,国旗等用品。3.决定参加签字仪式人员。4.布置签字厅。

53.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应包括哪些内容?

篇4: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关键词]高职 公共法律基础课 案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鲁建明(1967-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政治与法律课程教学与研究;郭红(1968-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政治与法律课程教学与研究;徐春阳,(1980-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职政治与法律课程教学与研究。(江西 南昌 33009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公共法律课程案例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赣教高字[2005]95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37-02

一、新教材中有关公共法律基础知识的范围

根据新教材、新大纲的要求与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基础”部分构成了新形势下高职学院公共法律课的基本内容。通过这些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领会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因此,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学生对我国的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制度的了解和熟悉方面。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法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高职公共法律基础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新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基础”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公共法律基础课程,我们认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三个方面的矛盾。第一,授课时间与授课内容之间的矛盾。在新教材中,法学基础理论与宪法,以及行政法、经济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刑法、劳动法、诉讼法等各主要部门法构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其授课时间仅为24课时。因此,造成了法律基础课授课时间与其授课内容之间的矛盾。第二,法律基础作为公共课与它作为非专业课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矛盾。法律基础课是必修课,学生必须要学,教师必须要教。但作为非专业课,学生不重视它,在他们看来,法律课可学可不学,教师有时也因此而心灰意冷。第三,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与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无法兼顾之间的矛盾。如果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提问法,必然会造成由于课时少、学生多,教师教学“蜻蜓点水”、顾此失彼、有“启”无“发”的现象。由于存在着上述三个方面的矛盾,因此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法律基础课教学需要。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借助案例将许多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应用法学理论和法律法规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将成为实施法律基础课的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它是运用案例剖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运用的、有着强烈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势:

(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模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是急于要求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创造性思维,增强消化、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讨论中获得知识和经验,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训练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它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参与讨论,最终发表见解,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述《刑法》中的犯罪和违法问题时,可分别展示犯罪和违法两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比较,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可使所学知识更牢固、清晰。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法律课教学理论性较强,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内容,生动、逼真,没有那么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心态下进行探讨,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拓展思考空间,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四)缩短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教学中展示的书本世界和真实世界往往有着很大差距。现实生活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现实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展现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入案情,身临其境,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认识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际间的距离。

三、案例教学的实践做法

案例教学的运作,可分为两种方式:主导型和辅助型。主导型是指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案例进行;辅助型则仅仅是作为常规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一般来说,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是典型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全部采用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法,并通常采取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教师导向,出示案例

教师通过投影、录像、讲义以及其他多媒体形式把准备好的案例出示给学生。出示的案例应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如在学习《民法》的基本原理——“诚实、信用原则”时,我们就设计了有关大学生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不还贷等案例。在学习《劳动法》时,我们设计的案例是有关劳动合同的正确签订和劳动纠纷的处理等问题。在学习《婚姻法》时,我们又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同学们就教育部允许大学生结婚的规定,从法律、道德价值目标比较的层面进行讨论。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篇5: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关系的概念: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合乎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它是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种要素组成的。

2.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②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从实质上看,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正在于它体现国家的意志。

③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法律关系的产生: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变更: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如果其中有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就是变更。

法律关系的消灭: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归于终止。

4.法的效力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法律效力,是指法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包括法的时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对人的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法何时生效和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法的空间效力:法生效的地域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5.法的规范作用

① 指引作用。法是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的规定应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调整就是指引。指引作用的发挥以对法的要求的知晓为前提。② 评价作用。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法不仅具有判断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而且由于法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所以也能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善良的、正确的,还是邪恶的、错误的;是明智的,还是愚蠢的。通过这种评价,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③ 预测作用。预测作用是指根据法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如何对待人们的行为,进而根据这种预知来作出行动安排和计划。

④ 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通过把国家或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凝结为固定的行为模式(规则、原则等)和法律符号(天平、宝剑、蒙眼布等)而向人们灌输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使之渗透于或内化在人们的心中,并借助人们的行为进一步广泛传播。

⑤ 强制作用。法的强制作用在于制裁违法行为,它是其它作用的重要保障。通过制裁可以加强法的权威性,保护人们的正当权利,增强人们的安全感。6.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三种:制裁、补救和强制。

制裁即惩罚,是指以法律的道义性为基础通过国家强制力对责任主体的人身、精神以及财产实施惩罚的法律责任方式。

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与上述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补救,是指以法律上的功利性为基础通过当事人要求或者国家强制力保证要求责任主体以作为或不作为形式承担弥补或赔偿的责任方式。

强制,是指当责任主体不履行义务时,以法律上的强制性为基础通过国家强制力对责任主体实施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方式,包括对人身的强制以及对财产的强制。

7.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3)依法治国的根据是法律制度;(4)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多种而可行的;(5)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实现人民民主。

8.立法原则

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是:(1)合宪原则。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规定;(2)民主原则。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当家做主;(3)科学原则。立法应当符合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9.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是指由中央立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所做的解释,是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行政解释: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解释,是指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解释。

10.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能够作出或不能作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义务:是指法律对人民在进行社会活动,或执行公务等活动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人们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

11.法律监督的主体

法律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三类: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军转干考试网

篇6: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1、法治政府的基本要义

法治政府是按照法治原则动作的政府,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与责任政府的有机统一。法治政府首先是有限政府,即政府的组织、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通过法律加以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其次,法治政府是服务政府,即政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任务是为人民服务。此外,法治政府也应是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必然要求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是责任政府的基本要义。

2、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主要有:

第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动作直辖市、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第二,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及时反映。政府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第五,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第六、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行政监督效能显著提高。

第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

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关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例题】(多选题)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

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解析】ABCD。

3、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篇7: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考试申论主题考题预测

在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热点一直是重要的素材来源,所以参与今年国考的考生应当对今年的各大领域热点有所了解,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关注热点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十八大提出,2013年付诸实践的新规定或新做法。今天就带领各位考生一起总结,十八大提出的厉行勤俭,在2013年的哪些热点中得以体现。

八项新规中第八条: 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厉行勤俭,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用餐,无一不在响应国家号召。

素材一:节俭全运 开创新风

开闭幕式预算缩减为原计划的十分之一,不请明星大腕、成为开幕式主角„„据报道,8月31日16

长期以来,在大型赛事活动举办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追求轰动效应,追求豪华风格,来证明实力、也和群众呼声期盼背道而驰。

年国庆天安门广场旧物新用

天安门广场摆花进展顺利,预计9月25日完成现场施工。今年花坛的部分材质采用了去年使用过的旧绢花,但是由于个儿头最大,因此风采更胜一筹。

和往年相比,2013年国庆花篮体量最大、最宏伟——名为“祝福祖国”的花果篮高达18.2米,篮盘直径达到15米,中心花坛直径达到50米,是天安门广场历年来最大的花篮。但是,由于重复使用旧材质,因此耗材未增反降。牡丹花的花瓣干脆来自于去年的国庆花篮,“因此看着眼熟”。

现场工程人员表示,“施工组织方案册都比往年薄了不少。由于今年用料少,用车少,连相应的调度都减了几成。”花篮体量最大耗材却少,“猫儿腻”就在于花篮变成了花果篮

汕头中公教育 ——往年西式“铺满花”的做法,变成了中式的插花花艺,适当留白不仅让花果篮更有层次,也省下了不少物料。

“2012年插花用了上千朵,2013年的花篮疏朗,上百朵就够了。”而且,2012年的牡丹比2013年小,拆下来的朵瓣都能填在2013年的牡丹里当花蕊和小花瓣,基本不糟践。此外,花果篮的“篮子”采用的是玻璃钢材料,不仅上面的浮雕和色彩效果更突出,最重要的是玻璃钢可以重复利用。

花果篮篮体以清代画家丁亮光作品为灵感来源,结合传统水墨画手法,绘制的片片竹林代表“祝”,篮盘外侧雕刻的“蝠纹”代表“福”,寓意“祝福祖国”;篮内采用传统中式升等良好寓意,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去年采用全彩LED泛光照明的良好效果基础上,光影技术,将在篮体上投射动态立体的影像,花坛计划将在10月下旬撤除。

素材三:厉行勤俭节约,从餐桌上开始

!如此糜费,触目

有的是觉得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待客之盛情,有的从现实国情看,我们国家是资源短缺的大国,虽然现今已成;兴任重道远,要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胼手胝足艰苦奋斗,我们绝不能倒在享乐主义面前,绝不能容忍各种奢侈浪费。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首先要从整治公款吃喝开始。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将各项节约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下大力气管好公款消费。管住公款消费,不用公款大吃大喝,既是对群众呼声的回应,也是所有公务人员理应恪守的职业道德。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也需要全社会每个成员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尽管生活条件好了,尽管花的是自己的钱,那也不应该铺张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

汕头中公教育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惜物力,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延续下去、传扬下去。

再过些时日,春节、元宵节就该到了,节日期间聚会欢宴乃人之常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这个春节的餐桌上做起,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兜着走,塑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餐桌文明风尚,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素材四:光盘行动

1、具体事件

2013年1月,“光盘行动”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的好风气。在2013年1月16首先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志军)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吃饭时间到,一起参与#光盘行动#

2、事件背景

在家或外出就餐时,题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已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回溯到30算是到了今天,不时曝出的相关新闻

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从基层抓起,从“两会”和春节抓起,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民间支持

“光盘行动”的发起团队并非一个公益组织,成员来自金融、广告、保险等不同的行业。他们用IN_33来称呼这个团队。2013年1月初,IN_33中的三个成员生发出号召“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想法,得到多人响应。

4、事件影响

快乐公益,汕头中公教育

“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5%,就可救活超过400万的饥民!”这是“光盘行动”宣传单上的话,相信任何人看到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无法再忍心倒掉盘中的食物。

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也成为了风尚。“光盘行动”志愿者夏雪介绍说:光盘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把自己的饭吃光,吃光盘,不要浪费。

预测考题:

1、针对舌尖上的浪费,提出改进意见。

2、在素材1和素材2中,哪些做法体现了厉行节俭?

3、光盘行动,效果显著,请概括原因。

篇8:公共基础知识点法律

有关资料显示, 在20世纪50-60年代,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 到80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 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 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 心理不成熟、不稳定等原因外, 学校也应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重大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明确规定:“专门学校应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57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24条之多, 因此,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然而, 大多数学校的“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是“名存实亡”, 实际上造成不少教师的“基础”课教学成了纯理论的说教。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好的效果, 反而歪曲了“基础”课的形象。现在的中职生由于种种原因, 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法律知识比较零碎, 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对很多法律常识不懂得或模糊不清, 又对学习法律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学生, 一提起“基础”课, 就把它与“假大空”、“说教”、“耍嘴皮子”等等令人生厌的形象联系起来, 并由此生发出对“基础”课的淡漠、怀疑、反感、逆反等不良心态。同时, 当前中职学校法律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层次性、专业性和滞后性, 而且课时数少、授课内容多, 而且部分章节的内容枯燥抽象, 学生不喜欢听, 经常出现厌学的情况, 较为典型的如“行政法”这一课。不能精辟地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内在联系, 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 授课内容缺乏时代气息, 缺乏针对性, 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现在部分中职生学习动力明显缺失。

二、教学改革出发点

1.理论导向

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是中职法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中职学校法律教育只是作为公共课设置的, 学生由于缺乏对此课程的认识, 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知: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以技术教育为主, 学生的重心偏向于学习生活中的必需技术和专业技术, 中职学生的这一学习取向限制了他们对法律的深入学习。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法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法律教育文本内容复杂, 很多内容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并不喜欢, 针对这一部分内容, 教师要么从教学中删掉, 如果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 教师应该在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细节展开, 这样在内容上确保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才会充满兴趣。

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改革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为关注学生的实践, 关注学生的感知。关注学生实践指的是将法律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的生活, 但学生的生活也有共性, 中职法律教师要寻找学生的共性生活, 将这些共性生活中学生关心的生活内容切取, 编拟成法律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法律, 学习法律, 自然就能激起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多媒体综合式教学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这种教学手段已经融入了学校的教学中, 在法律课程中应用也很普遍。在法律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 它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并能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在法律课教学实践中, 这种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1.1注重课件的制作。法律课件的制作要体现法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 法律内容应准确无误, 交互性好, 信息量适当, 对一些重点内容可用特殊字体或醒目颜色等提醒学生注意, 有利于学生做笔记。在法律课中运用媒体教学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形式, 坚持案例教学法、图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1.2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与取舍。我们可以从电视频道和互联网上搜集到大量的法律案例, 而且这些案例通过电视台的编辑处理, 节目的容量比较适合用于课堂教学。例如, 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生活栏目中的《律师出招》、《法律讲堂》、《庭审现场》等节目都为我们开展多媒体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通过筛选的一些案例刻录成光盘, 就成为了自己制作课件的重要的音像资料库。同时校园网络的建设, 也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我校的校园网中就有大量的法律案例, 通过校园网还可以使多媒体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有时候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观看一些典型案例, 再在课堂上讨论, 既节省了时间, 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法律课教学, 对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弥补一般案例教学法中例子不生动的缺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法律课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实现优势互补, 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指通过案例增加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是学生感知习得和深入的基本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增加学生的体验是中职法律教育手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1设疑引思。这种方法指的是课前选择与文本有关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为课堂学习作准备。有些内容不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如果课前能设置一个生活案例引发思考, 在思考的基础上进入学习, 将会事半功倍。

2.2讨论提升。教师在法律教育过程中, 设置适合文本教学和学生认知的案例引导学生计论, 以深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合同法》时可设计如下案例引导讨论提升:涉及到公益、扶贫等性质捐款可以反悔吗?

3.模拟式教学

(一) 模拟法庭。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法律课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模拟法庭教学需要实物形态的法庭, 这对大多数法学院来说并不困难, 对一间大教室进行改装即可。模拟法庭的教学应把握如下环节:第一, 选准案例。模拟法庭所选的案例不追求故事性, 案例以尽可能多地说明实体问题和程序上的全景为佳:第二, 案件的适当加工。真实的案件中有的证据是同类证据, 在法庭调查的程序上完全相同, 此类证据在模拟法庭的审理中就无全部质证的必要, 可以减去;第三, 分组和进行案件准备。案件准备好以后, 在老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 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 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 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 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 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应注意尽量“仿真”, 取得司法部门的支持, 场景按照国家有关法庭设置的要求进行, 统一着装, 体现正式、庄重的氛围;其次要注意事先做好案例的选择、角色的分配,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搜集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制作法律文书、熟悉诉讼程序等;第三, 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 老师要注意及时讲评———运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

(二) 专题讨论。

针对典型案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以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 也使法律基础课真正进入学生头脑。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出发。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 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教学设备, 利用多媒体, 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 激发他们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要把交流、讨论、实验、合作、探究、表现、创造等机制引进课堂。注重实例教育, 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 如可采取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举办有奖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 播放法制教育片等方式,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体验、感受、经历、收获, 在师生的互动中、生生的互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小萍.从案例教学法看法律课堂教学[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4)

[2]陈爱德.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尝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3]吴志斌.让“法”常驻心中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珠海出版社.2000年10月

上一篇:工程经济学b下一篇:中学生军训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