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互动

2024-08-07

小学语文课前互动(精选9篇)

篇1:小学语文课前互动

1 、画段儿。 就是学生预习课文前 ,先让孩子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自然段,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构成。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构成,然后把蓝色通道生字在课文圈出来增加印象,再把蓝色通道生字组词记住。

2、画疑难处 。就是孩子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再把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可以查字典或者问家长,老师,同学再解决掉。“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然后告诉孩子再把好词好句妙词佳句画出来,这种词句不要低估他的用途,写作文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大有好处。

3、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把汉语拼音背的滚瓜烂熟,能正确的认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的书写声母,韵母,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能准确的写出要写的100个生字。准确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按顺序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老师会推荐一些课外书,孩子一定要坚持下去,让他知道阅读的乐趣。会使用音序查字典,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 、二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课本的450个生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课外阅读书籍也开始加深了,能正确的读准字音和朗读。能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一定要记住常用的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把阅读中的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写作中。

5、三年级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能把课文要求会认的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个字,这时候已经能熟练的使用字典了,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学习练习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联系附属课文。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课外书可以增加国外的优秀的书籍,比如【绿野仙踪】【金银岛】等等。

6 、四年级认识汉字 会写的汉字肯定都增加了,现在开始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字典学习积累词语。熟练的运用钢笔写字,字一定要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时候能正确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的资料独立阅读适合的课外书籍,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变想,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讲述一件事。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清楚。

7 、五年级的生字就更不用说了,字典也是运用的得心应手。用钢笔书写楷书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也有一定的速度,并且能抓住文章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敢于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能自己修改自己的写作。

篇2:小学语文课前互动

课堂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愉快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就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课堂互动做了一些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课堂互动的现状与反思

我国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提问作答、讨论互动等,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无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动”,甚至出现了为了互动而做出的互动,这都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小学语文课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缺乏多样

大多语文课课堂采取的教学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一般是学生整体或者个体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交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而小学生活泼好动,不擅长学习死板的知识,课堂互动中更应该积极发挥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让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同时,生生互动也是课堂互动教学中重要的宝贵资源,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加强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内容缺乏深度

当下,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扮演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看似实现了教学互动,但实质上学生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课堂教学互动中缺乏深度,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很难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更谈不上辩论和反驳。这样浅层、薄弱的交流互动很难有真正的实效,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3、目标缺乏深度

一般把师生互动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现行的课堂互动主要是为解决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和疑惑,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以及人格魅力的提升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教学互动是人际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互动中不只是知识的传播和接受,更是师生情感、人格的相互碰撞、相互作用。没有情感的互动,就像没有色彩的生活,是不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捕捉细节,调整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为完成教学任务,为实施自己的“教案”而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一个疑问、掠过一个灵感,却被教师在赶时间完成课程的匆忙中忽略了。如果教师善于把这些细节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调整互动,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给下面的课堂带来精彩,无论是从课堂互动还是长远教学目标和效果来说,这都比填鸭式的教学灌输要好得多。

2、找对方法,增加实效

教师要寻找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力求教学方法的行之有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按照一成不变的教案教学,要针对不同课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例如,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可以进行改编,由学生自己进行情景演绎,让他们在故事扮演中揣摩人物个性、故事背景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遇到抒情意味强的课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比赛,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使其在深情投入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文章内涵,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把握。总之,课堂互动要找对教学方法,增加实效,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

3、创设平台,鼓励互动

教师应主动创设交流平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转变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对学生的提问、讨论等互动应该予以鼓励、引导,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多给学生善意的鼓励和奖励,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一个轻松愉快、易于交流的平台,会成为学生进步的强大助推力,对学生日后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丰富语言,营造氛围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往往不能在课堂上保持恒久的注意力,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使课堂氛围保持一个宽松愉悦的状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过程中,要丰富语言表达形式,尽可能避免晦涩词语,避免课堂氛围陷入沉闷,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愉快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小学是学习智力、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孩子学习和接触汉语言文学的媒介和领路者。课堂教学实践中,良性的课堂互动尤其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引导学生领略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语文知识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求循循善诱,多和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一个良性的互动交流平台,为孩子的成长创设广阔自由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静;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教学[J]成才之路;2011(02)

[2]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宁波大学;2012(06)

[3]孙杰;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2(06)

篇3: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如何互动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的实施, 新课改的实行等, 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类型, 更多地重视学生们的课堂学习质量。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 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发挥师生互动的积极作用, 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 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形态。老师不仅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学习, 更在培养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强调的不应该是教师的主体作用, 而应该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多教学研究者一直把精力放在教师的探讨工作上,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以往的知识传输及灌输者变为知识的促进者, 学生也应该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及创造者。教育研究者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 将研究的主体转变到学生的角度, 让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成为双边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完成新课改的目标。

二师生互动对教学的重要性

1. 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要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目标。小学语文教授的主要是拼音、汉字以及词语, 小学教学很大程度上遵循的模式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 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差。对于小学生来说, 课堂应该是愉快、充满活泼氛围的, 而不是严肃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没有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进行对话, 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活动的行为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首先老师应该对要讲述的内容给学生启发与引导, 然后再进行讲解与示范, 教授学生应该怎样去写汉字等, 最后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愿意学习的潜能, 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学生, 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学生,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眼中都是重要的、平等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地聆听学生们回答的问题, 从中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以及正确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 充分体现学生们的自主活动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知识、技能等的主动获取者。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一个组建的过程, 学生获取任何知识都是自主、能动地生成, 而不是靠外部的力量去灌输。对于语文课程来说, 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知识, 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以及鼓励者, 而不是什么都要告诉学生, 什么都要按老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意识, 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思维意识。语文不像数学知识等有固定准确的答案,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去主动地构建知识, 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提升自主意识, 提高学习效率, 完善健全人格。

语文学习就是要开阔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某件事情, 然后写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让学生在尊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去遵从内心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这里,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起辅助作用, 而不是干预学生的选择。

3.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增强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互动环节, 但也不能忽视生生互动所带来的效果。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上, 老师组织学生在一起讨论某一件事情, 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及看法,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从中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自主能力。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的效果更加明显, 交流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自身没有的品质。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主的生生互动, 学生们说出自己内心的看法, 大家相互交流, 由课堂的聆听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老师从中给予肯定性的意见, 培养学生们的倾听意识, 还能根据别人的意见给出自己的看法, 从中可以不断地锻炼自己, 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加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还会出现学习竞争, 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 我们应该分析多种教学因素, 更好地让学生们学习到知识以及怎样去获取知识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4: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 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而教学互动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领学生思维积极发展的最佳手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舍弃了这一有力手段,把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也有一部分教师明白互动的意义,但是具体操作时,往往用虚假的、无意义的互动代替真正的课堂互动。例如,简单的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要营造高效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进行高效的课堂互动。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搞好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呢?

一、以提问引起互动

提问可以直接地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要保证高质量的提问,就必须做好问题设计工作。高质量的问题及学生的回答实际上就是师生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往往会令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会提高其掌握知识的效率,更会使其情感、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要进行问题设计时,一方面要对问题的内容进行考虑,同时更要考虑所设计的问题难易度、问题的呈现方式。第一,要认真分析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这样就保证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教学目标的,使课堂教学互动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轨道;第二,注意把握好问题的呈现方式,对于所出示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理解,更不能出现令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第三,要确保问题的难易度适中,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把问题置于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问题要尽可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基础类的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拔尖类的要让尖子生经过努力也可以回答正确。例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是一种具有总分总句式特点的句子,针对这句话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这个段落很精彩,他描写的是什么呢?它怎么会如此精彩呢?看看本文的写法,你会发现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会让学生透过表面深入本质,从分析写法入手深刻地领会作者独特的笔法。

二、以表演促进互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孩子的表演天赋,让他们在表现中体验到玩的乐趣,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之中。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这篇课文时,有一部分内容是“咬树叶,钻树根,吃树皮”,就内容本身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运用表演更很容易让学生参与到互动之中,处理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咬”“钻”“吃”这三个词,可以让学生就这三个词进行表演,然后师生互动,实现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课文中描述的小水珠舒服地躺在荷叶上,这一美妙情境如果不加教师的巧妙安排,学生是无法直观体验到的,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表演这种形式:想象一下,你们就是那小水珠,静静地躺在荷叶上,风吹过来,就像躺在摇篮里摇呀摇。

教师:各位小水珠们,你们现在正躺在荷叶上,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异口同声)舒服极了。

教师:我也感觉到了,确实很舒服。那么,咱们再真切地感觉一下,让我们躺在自己的椅子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正坐在又绿又大的荷叶上面,一阵风吹过来,荷叶轻轻地晃动起来,我们的身子也随着荷叶摇动起来。你们是这样的感觉吗?哪位同学说说。

学生1:舒服。

学生2:身在这样的意境中,从内而外都感到放松。

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2:人在大自然里不仅会感觉到美,更会放松身心,我们在荷叶里,就是回归了自然的怀抱。

教师:说得好,这荷叶就像我们的摇篮,当然会让我们感到舒服与放松。

三、以讨论深化互动

要想让师生之间的互动高质高效,就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而讨论恰好是让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的最好途径。以讨论深化互动首先要设计好要讨论的主题。教师所设置的主题一定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有讨论的价值。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题目一定是对教学目标的分解,以保证学生的讨论不偏离教学目标。

从内容上看,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题目最好是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从难度上看,要让学生经过意志努力就可以解决,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既要让每个人都能针对讨论题目发表看法,又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会提高互动的质量。其次,要选择合理的讨论形式。从教学实际看,分组讨论是比较有效的讨论方式,在分组时,要把不同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学生平均的分到每个组,这样能保证讨论既不至于冷场,又不至于太过简单。一般地,教师把讨论题目交给小组,小组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派代表发言,然后组与组之间展开互动,相同的意见进行补充、拓展、深化;不同的意见小组之间辩论。最后,教师点评小组的汇报与辩论情况。最后,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灵活引导。尽管讨论有一定的主题以保证不偏离方向,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自制能力等因素,如果放任学生完全自主讨论,就有使讨论互动流于形式的危险。因此,教师适时监控、巧妙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彼此分享意见的机会。教师对讨论过程要做好监控,该鼓励要及时鼓励,该提醒要及时提醒。该点拨引导要及时点拨引导。

参考文献:

[1]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25-26.

[2]黄国英.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价值[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6,(2):43-44.

篇5:小学语文教学互动论文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学会语言表达,进一步领悟到语言的情感内涵,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文虽然篇幅短,内容简单,但是其形式多样,包罗万象。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将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一些基本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们,不但能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小学教学,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占了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时间,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肯定,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处事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式非常有必要的。

3.2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对教师的意义:

事物均有双面性,互动教学也是如此,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师几乎负上了互动教学的全部责任,但互动教学对教师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小觑。教师在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时,就是自身的“小革命”,在这场“小革命”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教师本身的沟通能力也会附带得到提升,更是一举多得。

4小结

综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动上主要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对应方是教师,小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小学生还并不具备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的成熟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担起更重的担子,通过修正自身的思想观念,改正错误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当的互动教学时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将互动教学的教学观念普及,互动教学方式应用,持之以恒,必将取得卓越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4):198.

[2]刘健民.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7):53.

篇6: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论文

一、互动教学问题分析

1.互动时效性差

互动教学理念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灵活选取互动教学时机,充分展现其时效性。但是,笔者反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互动教学经验,往往打乱课堂教学节奏,使得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与改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语文教师虽有互动教学意识,但在学生们对星星个数展开联想与小组讨论时,教师以互动问题扰乱了学生讨论问题的学习节奏,使得学生逐渐对语文课堂产生厌恶情绪。

2.机械互动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互动机械性强、模式化严重,教师往往将情感互动、内容互动、方法互动等环节程式化,极大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课堂积极性。在互动教学背景下,部分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随意选取教材问题进行提问,且问题价值率低,使得互动教学流于形式、俗于过程。部分教师往往选择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而对后进生不管不顾,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机会产生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性。

3.客观教育条件限制

纵观当前我国的教育环境,小学生人数众多,班级学生基数较大,使得语文教师难以有效开展互动教学,并保证互动教学的资源共享性与公平性。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难以得到机会与教师展开交流互动,使得班级整体互动教学质量较差。

二、探讨如何提高互动效率

1.拓宽语言沟通空间

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互动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拓宽语言沟通空间,增强交流与互动。同时,教师要深入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其学习方式,使得互动方式体现出差异性与层次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恐龙的灭绝》的教学过程中,我先针对恐龙的生长环境对学生进行提问,继而引导他们去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提问他们恐龙灭绝与大自然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在这样的层次性问题中,逐步引导他们去思考恐龙为什么灭绝以及人类如何避免这样的生物灾难现象,最后我针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提炼与总结,并与他们进行充分的语言互动,让他们的语文思考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再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寓言两则》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体裁较为陌生,课堂领悟力较差,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互动问题的差异性,我先提问他们这篇故事主要描述了什么,然后提问这篇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在差异性问题中让他们懂得寓言故事的寓意所在。

2.增强互动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互动教学理念中包含有情感互动、语言互动、资源互动等众多互动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互动方式,使得互动教学目的明确,不断增强互动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课文《燕子》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深入分许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定位,将本节课堂定位为动物介绍与描述。我拿出燕子模型与学生们进行语言互动,一起讨论分析燕子的外形,如头部、颈部、尾巴、羽毛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们模拟燕子的情感,让他们仿佛置身于蓝天之中,进行情感互动,让学生们想象燕子的快乐与哀伤,使得互动教学课堂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与目的性。

3.创新互动模式

篇7: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如在本学期初,教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利用两节课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将预习放置于课堂内完成,共同预习了第一课。

(1)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如我们在哪里荡起双桨?

(2)与学生共同探理解词义的方法,即查字典或词典、看生字表、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及向别人请教。在学完第二课后,学生又体悟到可以查无字词典的新方法。

(3)自主识字。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好多的识字方法,布置预习记字正好是对以前所学汉字的运用。

如:在预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学生对“聪明”的“聪”识字有这样的认识:一生提醒了它的读音,是平舌音;一生提醒了在写“聪”的部首时,要注意“耳”的横变成提;一生又想出了记住“聪”的方法,他说,一个小朋友想聪明,上课时要张大耳朵听,睁大眼睛看,要勤于发言,而且要用心记,此话说完就赢得了全班的掌声。

(4)读好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多者不限,以达到要求为准。

(5)同时,应鼓励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因为在读书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所以就需要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

如对哪个词,哪句话不太理解的,可在句子旁画一个小问号,这一过程就是找出难点,深入思考的过程,在新授课时学生会带着疑问,听课自然更专注。在课堂中预习,老师能手把手地教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

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可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在预习中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我们在三年级的预习目标中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识字,读通课文,教给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此阶段的实施方法在胡老师的课堂已有所体现,不再赘述。

第二阶段:在学生已学会理解词义的方法后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在老师指导下查找有关资料,什么叫在老师指导查找资料呢:如不要漫无目的地去找资料,有的孩子一提到查资料就上网下载,一连打印好几页纸,孩子是否真正了解、理解了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查找最感兴趣、最有效的资料。

如在《古诗两首》中可指导孩子去了解作者杜牧和张继,可引导孩子去找找枫桥在哪,也可找找其他描写秋天的诗。

第三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初步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性趣的问题。将预习分梯度教给方法,使其得以循序渐进地进行。

3、交流经验,获得方法。

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我们还经常让孩子们进行预习作业的展示和预习方法的交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后者“渔”便是预习的方法,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如怎样把一篇课文读通顺,有的孩子认为可把长句子读通,有的孩子认为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还有的孩子认为注意好停顿和换气的地方。

又如在词语的解释方法上,有的孩子认为可以查词典,有的孩子介绍可以看插图,有的孩子认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不错的方法,也有的孩子认为可以向别人请教。

在交流查找资料的方法时,有的孩子认为可以上网,有的认为可以翻阅阅读,还有的孩子认为可以请教家长。通过交流,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孩子之间这样直观的介绍与交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持之以恒,习惯养成。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如果仅布置预习作业,老师不及时检查,这就给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孩子有空子所钻,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

所以及时检查这一步尤为重要。我在布置预习作业的第二天必定是将孩子的语文书收齐批改的,对预习做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对没预习或马虎的孩子要找谈话,询问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教育。对预习进步大的孩子更是予以大力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此外为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每周统计预习作业得花数最多的学生,发班级喜报,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折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的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

从一开始的要求,到检查督促,一段时间后,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知道要预习下一课了。这样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部分学生就可以让老师省心不少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暂时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仍然去提醒督导,但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能让预习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篇8: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探究

一、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

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 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 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 师生之间构建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 做学生的朋友, 与学生合作,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 共同做出创造性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 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 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强化集体思维, 发展学生的集体创造性能力。

二、互动创新, 从学生自学中抓起

1.教 师 规 定 明 确 、 具体的 自 学内容 , 培养 学 习 兴趣 , 激 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教学目标分成两类, 即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所谓必达目标, 就是95%以上的学生都能实现的目标, 如字音、字义、词义、句意 (有时也包括简单的结构、中心) 等。所谓争达目标, 就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意识的, 需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对于争达目标,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 教师多引导、多鼓励,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这样既使教学落到了实处, 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留 给 学 生必要的 自 学 时 间 , 教 给 学生好的学 习 方 法 , 让学生在自学中创新。

以往教学总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独占课堂乃至课外时间。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 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过程中, 注重创新教育。

3.重 视 学 生 群 体的 自 学 形式 , 引 导 学生 互动 , 促进 创 新 意识的形成。

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相互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 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 能更好地促使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 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

三、在关爱、激励、自信中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文字的情感,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根据“罗森塔尔效应”, 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1968年 ,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些学生, 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 并再叮嘱:千万保密, 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 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 情绪活泼朗, 求知欲旺盛, 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浓厚。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暗示老师, 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 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 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唤起了他们的信心, 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 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学生心中荡漾, 使他们学习时更加主动、积极。

四、教学互动构建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指是否自觉参与语文教学双边活动, 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互动构建的核心是主体性, 学生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主体。是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 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的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语文研究的实践活动, 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形成指导学习探究的个人、观念体系。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 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能动性的实现;坚持自主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在尝试、探究、交往等自主活动中获得信心, 个性倾向得以舒展。课堂教学要善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 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 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加以质疑, 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 主动发现问题, 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只有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 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 所学知识才能不再成为外在与自己的负担, 而是可利用的资源。

五、互动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爱和受尊重的要, 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 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要,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要得到满足, 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种氛围, 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关系。

2.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对学生采取“两欢迎 , 三允许”的政策 , 即“欢迎质疑 , 欢迎争辩”、“允许出错, 允许改正, 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空余时间中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要把握好提问的三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 (氛围) 和问题自身。以蔽之, 应在佳的时间、活跃的环境 (学生的求知欲强时) 中, 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 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 讲到什么时候, 应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 在新课程中, 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篇9: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动;和谐

现代教育把学校教育看作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合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学习个体与小组以及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合作,充分发挥课堂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体主动探究的互补优势,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即个体积极参与的共同创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互动构建的意义

教学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课堂交往活动。教学互动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互动的构建要注意突出和谐、合作、共创等效应。和谐指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和谐。旨在创造一种共为主体、认知明确、情感协调、情绪高昂的课堂氛围,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作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构建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做学生朋友,与学生合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共同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共创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强制、硬灌和单向传递,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运用自学感悟、智力激励、集体讨论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强化集体思维,发展学生集体创造性能力。

二、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

1、情感相融。学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相融是较深层次的,不是体现在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之中,而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感情流露与共鸣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此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质品格高尚是教材的主要要求,应让学生在富有意境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努力吸收知识,不断完善自身。

2、信息相通。信息相通意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即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下获得知识,而老师通过学生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对教学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相通。

3、思维相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有思维相接才能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对话。所以在师生互动中,思维相接是极为重要的。师生思维相接后,老师才能更好地判断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接收能力,以便老师适当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育与学习中,思维相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方法

1、教师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在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参与者,课堂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合作过程,在相互信赖、协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控制、单向传输与被动接受的课堂教育局面,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师生、生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交通中共同进步。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实现主客体的转换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学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平等参与,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3、指导学习方法,激发互动热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针对不同阶段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相应的学法指导。

在字词教学中,我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字词,如加部首法、去部首法、换部首法、形声识字法、象形字识字法等,除了联系上下文方法外,我还教给学生这样几种方法:换词法(赶紧与赶快)、反义词加上不的方法(高就是不低,暗就是不亮)。学生掌握了规律,懂得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在指导学法、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师生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呢?如运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核心所在;向学生提供讨论过程需要的信息;为讨论工作出主意、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抓住讨论结果。运用指导练习法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動机。

总之,课堂教学蕴含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创造多样的、有效的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读与写杂志,2013.4

[2] 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考试周刊,2007.45

[3] 朱秀娟.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初探.新课程研究,2011.1.

上一篇:回顾发展历程 凝聚奋进力量下一篇:滕王阁序翻译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