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024-08-18

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用11篇)

篇1: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的重要性

俗话有说:人生,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别让人生中有太多的安全感,安全感多了,知足堵塞命运,舒逸尘封心灵,优越颓废精神,它拉开了我们与危机的距离,就如井水,波澜不惊,死气沉沉。人生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当执着成为负累,放手就是解脱,不要抱怨出身不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交通安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相关法律中作了明确规定,使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成为社会和学校法定义务。我校做交通法律法规专题报告,尤为重要,可以说,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也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都在2万左右,在这些惨死车轮的人数中,中小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每日数次往返于家庭、学校之间,以步行、自行车为基本交通方式的中小学生,由于判断能力、行为支配能力和人理生理素质未成熟等特点,极易诱发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后果,不仅直接造成中小学生的人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望车生畏,家长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不仅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还影响学生、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不顾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到学校接送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离岗退休陪读。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不协调的音符。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在交通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势在必行,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二、从社会的重视程度,看交通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近年来,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采取了不少的有效措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从现状分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仍显得非常薄弱。一是教育缺乏系统性。交通安全教育没有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没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育规则,现有的教育活动也只是小范围的短期行为,有的是一种临时活动形式;有的是为配合某项活动。往往是公安交管部门一厢情愿的被动灌输,教育活动无系统性。交警部门“进学校”宣传的次数也不少,内容和形式也较丰富,交通安全标语和条幅在学校也随处可见,但交通安全宣传是否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内心深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否真正达到目的?二是教育活动经费短缺,一些地方领导不重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难以保障,职能部门没有此项开支,不得不东拼西凑,做“无米之炊”之功,也只是作作表面文章,起不到教育学生、系统掌握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作用。

三是学校和职能部门以有顾虑,怕增加学生负担,怕冲击文化课教学,影响升学率为由,致使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甚至出现交警部门去学校联系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往往以学习任务重,课程按排紧为由借故推辞,有的甚至对组织的小交警活动认为是不务正业。以上种种表现,都与现行的素质教育、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交通安全教育的紧迫性极不相称。

三、从学生的交通行为,看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交通活动的路线虽不复杂,但是每日数趟往返通行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街道和公路。是参与交通活动比较频繁的群体。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性强,且基本上都是集体行动,放学时蜂拥而出,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还有接送的家长,迅速充斥特定路段;中小学生上学、放学、又正逢机关单位上下班,是车辆行人的最高峰期,机动车流、自行车流、人流和学生群迅速交汇,交通环境立刻复杂起来。如果不按交通规则通行极宜诱发交通事故发生。而中小学生交通行为一是活泼好动,自控力差。中小学生精力充沛,一举一动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公路和街道时,或相追逐戏嬉,或蹦蹦跳跳,或在马路上踢足球、溜旱冰、踩滑板。行走路线变化无常,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交通行为极具突然性。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

二是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中小学生思维单向、思想单纯,参与社会活动少辨别是非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富于幻想和勇于探索。这些心理特点,易产生冲动和冒险行为,如攀登险径、穿越隔离障碍、与车辆赛跑、骑车追逐嬉闹撒把等行为,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三是法制观念和和安全意识谈薄。中小学生处在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知识面窄,加之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缺少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不懂得机动车辆的行驶特点,不明确行人的行走规则,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预料。在交通活动中往往充满着幼稚和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令行驶的车辆促不提防。中小学生是交通活动中非常危险的一个群体,因此,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结合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突出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通过交通安全课、交通安全报告会、法制教育等交通安全教育形式,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立足本职岗位,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中小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尽可能地避免花季少年凋零败落在车轮下,减少交通事故对我们幸福家庭的侵害,让我们交警、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打造一方安全天地。所以我们随时随刻给同学们加强注重安全交通教育。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个名言;我们已经过了听故事的年龄,是该经营自己的故事了,可是却在这个年龄里陷入了尴尬。不相信命运,却不得不屈服于命运;不期待未来,却不得不畏惧未来。

对,生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生命只要一次属于我们,我们每个人应该注重交通循序,掌握交通安全教育。

篇2: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首先,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安全教育,使中学生基本上做到“三懂”、“三会”,即认识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从而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各种危险危害形成原理,注意了解各种安全事项的细节;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

其次,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每个学生身后都有一个关心、爱护着他(她)的家庭,每个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面向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可以从校园拓展到家庭和全社会,从而推动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防犯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安全教育搞好了,就能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再次,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及专业的后备安全防范队伍。通过良好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认识安全防范事业的崇高,为我们安全防范事业培养后备人才。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今天一个受到良好安全教育的学生,明天必定是一个安全防范事业的热情支持者、参与者,也可能成为安全防范专业骨干力量。

篇3: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农机安全宣传的内容

1. 政策法规

涉及到农机的法规不多, 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吉林省出台的《吉林省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安全监理管理办法》《吉林省农业机械驾驶操作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在秋收前, 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和科普大集向农民宣传国家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 提高广大养机户和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减少秋季农机安全事故, 降低安全隐患非常重要。

2. 职业道德

针对农机操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以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 农机安全生产的法规, 农机新技术、新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为主,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安全驾驶培训, 为农机操作人员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 使广大农机驾驶员提高驾驶技能, 增强职业道德。

3. 操作技术

农机操作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考核取得了驾驶证后, 在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机具管理水平上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提高, 只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 才能提高农机驾驶人员安全操作技能。特别是通过交流农机安全生产经验, 可以使农机驾驶人员熟练掌握机具性能, 不断提高他们的驾驶技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 还可以使他们学会在复杂情况下正确使用和简单地维修技术, 提高分析故障的能力。

4. 交通安全

随着农机交通事故的增多, 农机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农机监理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秋收前, 采取农机安全教育“入社区、进农家、到场院”, 对重点村、重点路段、重点人员 (新考证的驾驶员) 宣传秋季农机行车安全知识以及违法载人、超限运输、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 对提高广大农机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农民职业道德及确保秋季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1.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农机驾驶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农机驾驶人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力量, 要想提高农机驾驶人员的素质, 就必须组织他们参与政治觉悟、劳动态度、专业技术学习, 通过学习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对事故的防范意识,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必要手段

农民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依靠农机。随着国家购置补贴优惠政策的落实, 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快, 有些农机操作人员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了解和运用不够, 势必影响到劳动效率的提高。只有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力度, 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让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操作, 才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

3. 农机安全教育是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随着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的增加, 农机化水平也大幅提升, 随之而来是黑车非驾增多。特别是秋收时节, 由于抢农时人手缺, 非驾现象更加明显, 从而埋下了严重的农机安全隐患.还有些农机操作人员尽管牌证齐全, 驾驶技术水平也较低, 极大的限制了农业机械效率和效能的发挥。

三、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1. 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社会效果

在秋收之前, 结合历年来监理工作的经验, 及时安排宣传教育内容, 组织责任心强的监理员以发放宣传资料、办班培训和答疑解惑的方式, 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机安全常识及有关法规, 强化源头管理, 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及农民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和道路安全意识,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网络

目前, 我市农机监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市里有农机监理处, 乡镇农机站有专职监理员, 部分村委会还设有农机安全员, 基本可以保证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后, 各级农机监理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农机安全教育工作已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 深入基层, 把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篇4: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武术教育;中小学生;健康教育

一、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中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软组织较多,柔韧性较好,关节和韧带的生长属性大,弹性好,虽然不太容易骨折,但中小学生的骨骼并未完全发育成熟,而且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容易造成骨折和损伤,长期不良的姿势,容易造成畸形。肌肉含水分较多、肌纤维细、富有弹性,但还是较柔嫩、肌肉容易疲劳,耐力性低,肌力低,不太好稳固骨关节。中小学生心肌尚未发育完善,胸围小,抑止了呼吸的深度,造成呼吸深度浅,频率快。运动时心率恢复慢。中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控制能力弱,兴奋大于抑制。特别是中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在室外上课时很难控制自己的兴奋情绪,左顾右盼,分散注意力,难以领会和掌握要领动作。模仿成为他们学习语言和行为的主要形式,以自我为中心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性格常表现为嫉妒心强、任性、易冲动。

二、中小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

中华武术有别于其他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只有经过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和训练,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而且武术的练习和训练过程也很单调无趣,所以现在的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学校能够长期坚持练习的更少。学生受中国传统重文抑武思想的影响,还有国家教育部门没有认识到武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开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武术的认识存在偏见和不足,加重了在校学生不喜欢武术练习。因此,我国中小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教学刻不容缓。

三、在中小学校开展武术运动的必要性

现在,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信息时代,文化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小学进行武术运动方面的传播和教育,能够让中小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同时增强中小学对武术运动的亲近感,大力培养在校中小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武术运动文化得到更好发扬。

四、武术运动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首先,增强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的发育时期,全身的骨骼和韧带柔软,正处于发展柔韧素质的关键阶段。武术运动对身体柔韧性锻炼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尤其是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跳跃、平衡、翻转等动作,需要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要参与运动。协调配合,科学有效地进行武术运动训练,不但能使人体在速度、力量、耐力、肌肉的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还能调节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提高心肺功能,改善人体机能,提高中小学生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要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武术运动项目,丰富中小学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其次,锻炼学生意志,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中华武术历来特别重视武德教育和发扬,尚武崇德的武术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坚守道德底线等高尚的道德思想。通过武术教育教学,可使学生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不怕吃苦,坚强勇敢,坚韧不屈的中华民族的良好精神,当学生遇到生活中困难时能够克服消极的思想和逃避心理,培养一种良好的心态,为将来人生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通过交流技艺,可以相互增进友谊与合作。在中小学校对学生武术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武术教学或者武术比赛,为学生搭建增进友谊的良好平台。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完善,有的学生比较内向,通过良好的武术教育教学训练和武术比赛交流,使他们克服胆怯的不良心理影响,使学生敢表现自我、敢于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改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影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武术教学训练在中小学校中的作用及意义

篇5: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中和个性形成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负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

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六、可塑学生的个性

篇6: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里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主要有三个原因致使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当客观事物与自我身心达不到统一时,就会有心理挫折和挫败感的产生。无法让客观事物的判断与现实相一致是现今社会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二是人际交往的因素。大学时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而且必须走入社会独立生活,在其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需要应付,这时往往容易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于是产生苦闷、自卑,以致影响身心健康。

三是教育模式的因素,一直以来的中国学生都面临招考试决定命运的应试教育,学校家长双方面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没有过分重视对于其人格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突然到大学独立生活就显得格外不能适应,使之心理生理都无法与周遭环境协调,最终出现各种各样的严重心理问题。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

1 以教育的手段更容易学生接受健康的观念。中国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为课程,与传统的政治,英语等一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思维方式,避免走入牛角尖,死胡同。全面的健康不仅仅包括智力和身体,心理健康更是重要的方面,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2 提升了高校教学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它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又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对思想政治课的人之提升一个档次,将理论内化为个人素质,这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3 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待处理问题。为了应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没有自己一点独立自主的空间,所有生活上的问题都被父母老师大包大揽,忽略了对自己独立能力的培养,当面对自己独处的时候们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无法出师,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的问题,以致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奴隶,长期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高校的教师掌握心理学以及心理调节方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其服务,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拥有自我独立处世的能力。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健康顺利的脱离传统束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基于现状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青工作的开展方向

1、引起重视,建设优秀的教育队伍是前提。现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数量上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学校应充分重视该项工作的发展,设立一些奖励晋升的优惠条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学校应经常对教育队伍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质量,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有效地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得以治疗。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广大学生需求的方法。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设身处地的为了学生着想,把心理咨询辅导落到实处,注重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之交流情感,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学业等值多方便的心理失衡,帮助学生宣泄出不良情绪,并及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促使其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克服换位思考,来摆脱心理闯题的困扰。以学生班级为基础,开展宣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案例,找出启发他们的心灵之药。

3、坚持不懈,做好持之以恒的长期准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的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其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教育工作者应做好长期工作,长期提高自身能力的心理准备。只有不断扩展教育的范围,才能适应当今需求日益提高的社会。认清形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教育,使之身心健康”必须长期不断创新地开展下去。

现在的大学生认知能力趋于完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意识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人格逐渐成熟,对于完全大包大揽的干预并不能接受,他们更期待公平、民主、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心理老师就扮演着这样一个同学们朋友的角色。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学生建立一个彼此接纳,彼此信任的沟通环境,以确保疏导的顺利进行。真诚就是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本人,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为他提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的符合其人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学生更积极的面对独立生活,正常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紧张的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失衡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宣泄心中苦闷、解开矛盾、改变心理失衡的场所,这样才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新形势下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建设组成成分。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更是体现了高校教师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将学校氛围营造了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文化中不可缺少。

篇7: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枫朗镇中心小学苏新民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一、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完全形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给小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未成年人中间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意义非常重大。

(一)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

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在校学生犯罪和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在校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是极少数,但却日益成为一个严

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无情的安全事故夺走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这更加要求我们要保证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这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桩大事。

在一些未成年人受侵犯的案例中,许多事件是因为未成年人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造成的。因此,只有学生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自己,遏制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使我们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

(三)学习更多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会自我救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潜伏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同样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

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百分之八十的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处臵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

二、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青少年是阳光、雨露、花朵,是家长的希望,是老师的骄傲,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何培养、教育祖国的人才,这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为此,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关心、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健康信息的传播和接受

现实的中国社会多姿多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可观,大多数人富裕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电视、VCD 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网(因特网)“网尽天下”的家庭也很不少。这些信息媒体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带了进来。

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信息,从而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学校和各级各部门,要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围社会治安,加强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为学生开办有益的活动场所,坚决打击危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法行为,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良好书籍的选择和阅读

有人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但是,不加选择地阅读书籍,不仅不能“治病”,还能“致病”。因此,在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阅读书籍同时,作为教师,还要指导青少年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选择和判断能力,达到净化社会环境的作用。

我国有许多古典文学和现代作品都有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读书,有利于增强学生抗“病”能力。同时,社会各部门也要对在校青少年

经常出入的书店、书摊等要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不法行为。大力开辟社区、学校的阅读空间,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净化青少年“学习小天地”,让真正的“书香”弥漫在学生们的身边。

昔日“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做人的良好环境。因此,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建设祖国能力的人才,我们人人都要为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争做表率,争做贡献。

篇8: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书法教育

寓教于乐是情感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 主要用以指导师生间伴随着教学中的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的情感回路中第一条支路的流动状况。其基本含义就是“乐学”, 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使学生产生快乐情绪的关键在于, 教师要想方设法操纵各种变量去满足学生的有关需求。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调到各个学生适应的水平上, 这样才能满足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的需要, 要让学生在“乐”中学, 在成功中求“乐”。这样学生才能想学, 爱学, 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有利于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二) 教师要坚持以情施教的教学原则

以情施教是情感教学的另一条教学原则, 主要用以指导 (上接132页)

利于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都会得到开发和培养。

五、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培养艺术化人生

“书之为妙,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这句话告诉我们, 中国书法源于象形, 是人之自身及世界万物形象的高度浓缩和抽象, 范曾在央视《我们》栏目中谈中国书法之美时说, “中国书法是自然的, 中国的书法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里, 他发现了自然、宇宙万物的变化, 是那样的神奇, 是那样的博大, 而表现方式又是那样的万类纷呈。中国的书法家, 他想到我应该通过一个最简洁的手段, 来把这些现象透露出来的信息, 在自己的点画之中破译出来。这是书法家的天职。因为宇宙万物有它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 它的行动的缓急快慢。它在整个的运动过程、生命状态中, 这个在中国书法家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点画流美表达出来的, 这个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 所以美妙绝伦。一幅好的书法作品, 它可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它可能是一幅怡人的风景画, 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抒情诗, 一段美丽的神话传带动下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第477页.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27页.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第72页.

[4]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第566页.

[5]苏霍姆林斯基 (著) , 赵纬等 (译) .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第26页.

奇, 一幕动人的歌剧, 一段美妙的音乐, 一幕激情飞扬的芭蕾……但它同时还可能是一个曼妙的天体阵列, 一幅神奇的元素图, 一个有序的电子矩阵……因此, 书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审美意义, 具有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审美属性, 它给人的感受应该是多方面的情绪上的、品格上的、为人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象到抽象地去感受它, 欣赏它, 品味它, 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丰富他们的审美感情, 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书法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又与各种艺术教育相贯通, 应成为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因此通过书法来敲开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之门是完全可能的。

六、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古人讲:“寿从毫端来。”从历代大书法家的年龄方面去考究, 长寿者占80%以上。例如:欧阳询85岁, 虞世南81岁, 颜真卿77岁, 柳公权88岁, 董其昌81岁, 赵孟頫69岁……现当代书家长寿者更是数不胜数。这是为什么呢?书法教学首先强调是写字姿势, 因此有人说书法是一门养身健体的艺术操, 正确的书写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宣传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夏商开始的甲骨文, 就与书法紧密相联。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云:“夫三端 (文士之笔端, 武士之剑端, 辩士之舌端, 是为三端) 之妙, 莫先乎用笔;六艺 (即孔子所说的礼、乐、御、射、书、数) 之奥, 莫重乎银钩 (此银钩代指书法)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三端”之中, 书法是最为奇妙的, 六艺之中, 书法是最为深奥的;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 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 (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明语) ”, 是“不朽之盛事 (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语) ”, 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语) ”。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 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 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 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说, 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的过程与培养德育的过程是一致的。

中小学生是富有热情的, 但缺乏恒心。书法艺术, 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这些精辟之论, 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 一曝十寒。练习书法也一样,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 由笔画到偏旁到结构再到章法, 多临摹多创作, 广取博收, 拓宽视野, 记之于心, 达到心手相应, 忘我创作, 方为最佳境界。教师通过及时批改、发放、展评学生每天上交的有质量的作品, 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情趣, 培养耐性, 促其养成毛笔字或钢笔字天天练的习惯, 久而久之, 就能培养起他们洁身自好、锲而不舍和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9: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2、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我调查和一些相关资料反应。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为了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北师大也在各大城市办起了有关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师研修班,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與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122-125

[2]《个性心理学》叶乾.孔勤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3-16

篇10: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学校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另外,除了安排教师组织班会教育,学校组织观看相关座谈,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换个角度讲,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价值所在。

篇11: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阅历的提升,他们在学习生活、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5个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情绪问题。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就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因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不愿学,产生厌学情绪。

2.智力问题。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智力异常、学习技能障碍、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等。

3.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遇到困难、挫折和障碍时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看不到有利的因素和发展的前途,盲目地否定自己,消极悲观。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中小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怯懦、自控力差、自卑、自闭等。有些学生非常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别人,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

5.人际交往问题。学生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对他的学习效率、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形成发展、身体健康及班级集体,都有重要影响。中小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同学间关系不够亲密融洽;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遗传及肌体疾病因素,客观因素来源于枯燥的学习生活方式、激烈的学生竞争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等。

1.先天性遗传基因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中小学生某些心理障碍与遗传有关,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都会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减少遗传疾病、创造良好的产前环境和早期生活环境,是防止出现某些心理障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对6000多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的家长认为在子女教育上是失败者,“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走向没有把握”。多数家长缺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常识,对子女缺乏正确引导,较少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只关心孩子学习。

3.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尽管广大教师已认识到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己任,但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升学率,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无味,课业负担沉重。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积极到挫伤进而到泯灭,失败的阴影长期笼罩着他们,致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衹,造成学生厌学、倦怠。

4.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和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小学生心灵起着腐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上坏人的影响、品行不良同伴的诱惑,都会导致心理障碍。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

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是一个解冻、变化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采取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生理、心理规律和特点的方法,矫正其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素质。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避免引起心理冲突的挫折,产生消极的情绪。矫正办法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诸如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演讲会、辩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和模范事迹影响他们,向他们印发《健康心理标准表》,让他们对照学习,防止种种心理偏激的发生。

2.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聘请有较髙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经验的资深班主任、教师组成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权益,在教学和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宽容、尊重、关怀和引导。同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掌握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分析性格的优缺点,自觉进行性格锻炼,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

3.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带领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如“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军事夏令营”,通过意志体验,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挫折能力。针对不同的不良心理因人施“矫”,比如对心理表现孤僻、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她)感到集体可爱,从而培养他们开放的性格。针对职中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等情况,可以采用个别辅导、集体辅导、小组辅导、家访等方法,有效矫治学生的不良心理。

4.加强人际指导,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通过正向强化、口头指导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教育学生对人热情、真诚、守信,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从而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充满关爱、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5.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院实行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带出学校,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同时绝不回避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尽力将社会立体地展示给他们,帮助他们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教师应帮助家长加强亲子沟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教师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上一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下一篇:关于不后悔的句子